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及参会专家研究领域简介中科院
退化生态系统近自然精准修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DOI :10.11913/PSJ. 2095-0837. 23181张克荣,张小全,李潜,赵铭石,王龙柱,张全发. 退化生态系统近自然精准修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J ]. 植物科学学报,2023,41(6):751−758Zhang KR ,Zhang XQ ,Li Q ,Zhao MS ,Wang LZ ,Zhang QF. Near-natural precise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s: Nature-based solutions [J ]. Plant Science Journal ,2023,41(6):751−758退化生态系统近自然精准修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张克荣1*,张小全2,李 潜2,赵铭石2,王龙柱2,张全发1(1.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 2. 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北京 100600)摘 要: 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丧失,对人类福祉产生了深远影响。
修复退化生态系统并提升其生态服务功能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文梳理了目前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使命与目标,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生态修复的必然选择;提出“近自然精准修复”的概念,并阐述了近自然精准修复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技术途径,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库周退化生态系统近自然精准修复的实践案例,从而建立了“近自然精准修复”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 近自然恢复;精准识别;精准诊断;精准施策;生态修复;南水北调中图分类号:Q9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37(2023)06-0751-08Near-natural precise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s:Nature-based solutionsZhang Ke-Rong 1*,Zhang Xiao-Quan 2,Li Qian 2,Zhao Ming-Shi 2,Wang Long-Zhu 2 ,Zhang Quan-Fa1(1. Key Laboratory of Aquatic Botany and Watershed Ecology , Wuhan Botanical Garden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 2. The Nature Conservancy Beijing Representative Office , Beijing 100600, China )Abstract :Ecosystem degradation diminishe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can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human well-being. Restoring the degraded ecosystems and enhancing ecological services are major global chal-lenges.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missions and goal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propose that nature-based solutions are essential for such restoration efforts. We also propose the concept of “near-natural precise restoration ”, detailing its theoretical basis and key technical approaches. Finally, we introduce a case study concerning the near-natural precise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s around Danjiangkou Reservoir, a crucial water source region for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Taken together, this review establish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near-natural precise restoration.Key words :Near-natural restoration ;Precise identification ;Precise diagnosis ;Precise action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地球表面没有受人类活动干扰区域的面积占比尚不到四分之一,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可能将下降到10%以下[1]。
中科院相关领域专家主要研究成果信息
附件1中科院相关领域专家主要研究成果信息第 1 分会场:能源化工驻场专家:徐杰、田志坚、丁云杰、朱向学、高进徐杰简介徐杰,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均相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委员,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委员,《催化学报》等杂志编委。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1. 催化选择氧化,围绕-CH3、-CH2、-CH 等键的选择氧化活化等科学问题,开发烃类、醇类等选择氧化的新路线和新方法,为工业应用提供创新技术;2. 催化选择加氢,开发不饱和有机化合物选择加氢、选择加氢脱氯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背景的催化新方法和新技术。
3. 生物质转化,以糖类及其衍生物、甘油等生物基平台化合物为原料,催化转化制乙二醇、丙二醇、乳酸、马来酸、呋喃二甲醛、呋喃二甲酸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精细化学品和大宗化学品。
长远目标:以纤维素、木质素及其他生物质为原料,制备高分子材料单体以及新型液体燃料,发展非石油路线制备大宗化学品和能源产品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4. 催化新材料,围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质催化转化等重要过程,研究开发多相催化新材料、新型催化剂载体、均相催化新材料以及仿生催化新材料的制备新方法和应用新技术。
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 1. 对二甲苯催化氧化技术工业应用。
团队研究开发出PX氧化制PTA关键新技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催化体系,提高氧化反应活性和效率,大幅降低溴用量。
该技术在乌鲁木齐石化10 万吨/年PTA生产装置连续应用6年,Co Mn Br用量可降低15%以上,并可减少醋酸溶剂消耗,装置运行稳定,产品质量优良; 2. 乙苯催化氧化技术工业应用。
团队研究开发出乙苯催化氧化制苯乙酮新技术。
与企业合作,设计建成2000 吨规模工业装置,实现了该技术的工业应用,苯乙酮产品纯度达99.5%以上,达到进口产品质量指标要求; 3. 甘油催化加氢制1,2- 丙二醇。
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及参会专家研究领域简介中科院
附件1: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及参会专家研究领域简介一、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简介2011年6月,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人才发展战略》(科发党字…2011‟1号),中科院成立“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是中科院对全院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进行综合培养的创新举措,旨在通过有效组织和支持,团结、凝聚全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拓宽大家的学术视野,促进相互交流和学科交叉,提升科研活动组织能力,培养造就新一代学术技术带头人。
青促会的会员是全院青年科研人员的核心骨干力量,入会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本领域同类人员中出类拔萃,在科技工作中表现突出,是公认的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
二、参会专家研究领域简介化工、新材料领域:何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1、拓展核分析及相关技术(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及自显影技术、同步辐射技术、纳米离子探针技术)在生物、环境与医学领域中的应用;2、研究稀土元素、纳米稀土材料的生物效应与环境安全性;3、纳米功能材料研究。
谢红国,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生物材料、缓控释制剂、水凝胶结构与功能以及与生物大分子/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曹旭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微藻可控培养技术及微藻多参数培养测控系统开发,微藻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
林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从事工业催化研究,在催化剂尤其负载型多相催化剂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提高活性组分金属的有效利用率及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在催化剂应用领域主要针对环境催化如工业或汽车尾气中CO、NO消除,居住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降解等,在能源催化领域主要针对洁净能源研究、低碳烷烃转化等。
黄超,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领域:1、有机废水综合处理技术:难降解化工废水深度处理、规模化高性能微电解填料制备、新一代微电解-芬顿联用处理技术、废水循环利用系统设计、物化-生化联合处理技术集成。
管桦,男,博士,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管桦,男,博士,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管桦。
管桦。
男。
博士。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从事单个钙离子光频标和锂离子精密光谱实验研究。
中文名,管桦。
职业,研究员。
毕业院校,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主要成就,发表论文20余篇。
学位,博士。
研究领域,单离子光频标和囚禁离子精密谱。
个人简介。
管桦。
男。
博士。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xx年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之后留所工作。
期间两次到美国国家技术标准局进行交流访问。
201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长期从事单个钙离子光频标和锂离子精密光谱实验研究。
2016年与同事一起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钙离子光钟。
2016年实现国际上指标最高的钙离子光钟。
测量的钙离子钟跃迁绝对频率两次被国际时间频率咨询委员会会议CCTF会议采纳。
更新了钙离子的光学频率推荐值。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2项。
管桦院仪器研制项目1项。
参与多项国家“973”计划。
国家重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发表论文20余篇。
指导研究生4名。
其中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
管桦1人获得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奖。
研究领域。
单离子光频标和囚禁离子精密谱管桦,男,博士,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从事单个钙离子光频标和锂离子精密光谱实验研究。
个人简介管桦,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xx年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
期间两次到美国国家技术标准局进行交流访问。
201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长期从事单个钙离子光频标和锂离子精密光谱实验研究,2016年与同事一起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钙离子光钟,2016年实现国际上指标最高的钙离子光钟,测量的钙离子钟跃迁绝对频率两次被国际时间频率咨询委员会会议CCTF会议(CCTF 19、CCTF 20)采纳,更新了钙离子的光学频率推荐值。
2024年中科院青年促进会流程
2024年中科院青年促进会流程一、报名阶段。
这可是第一步哦。
想参加中科院青年促进会呀,得先关注报名信息呢。
一般会在中科院的官方网站或者专门的内部平台发布报名通知。
这个通知就像一个宝藏地图一样,里面啥信息都有。
你得仔细看要求,像学历呀,研究成果之类的条件。
要是你符合条件,那就麻溜地开始准备报名材料呗。
这个报名材料可不能马虎,就像你去相亲,得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要把自己的学术成果、研究计划这些都好好整理一下,最好是能让人一眼就看出你的厉害之处。
说不定你准备材料的时候,就像打扮自己去参加一场盛大的派对一样兴奋呢。
二、初审。
报完名之后呢,就进入初审啦。
这时候就像你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了别人,然后在等待对方的回应。
评审的老师们可都是很厉害的哟,他们会从众多的报名者中挑选出那些最有潜力的小伙伴。
这个过程就有点像选秀节目里的初选,大家都在展示自己的实力,就看谁能脱颖而出。
如果初审通过了,那真的是要放个小烟花庆祝一下啦,这说明你离青年促进会又近了一步呢。
要是没通过也别灰心,就当是一次锻炼,回去再努力努力,下次肯定行。
三、复审。
初审过了的复审在向你们招手啦。
复审可能会更严格一些哦,说不定会有面试之类的环节。
这就像是一场面对面的较量,你要把自己的想法、对未来的规划都清楚地告诉评审们。
在面试的时候,可别紧张,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把自己的热情和才华都展现出来。
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你的那些新奇的想法和扎实的研究基础肯定能打动评委。
这个阶段可能会有点小压力,但是别怕,压力就是动力嘛,就像火箭升空需要燃料一样,这个压力会推动你更好地表现自己。
四、入选。
如果复审也顺利通过了,那恭喜你呀,你就正式成为中科院青年促进会的一员啦。
这时候就像你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里面有好多的机会在等着你呢。
你可以和更多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交流互动,一起做项目,互相学习。
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也可以一起探讨那些还没有答案的科学问题。
第四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揭晓
教授,博导,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教授,博导,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获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四川省青年 科技奖。主要针对高难度化工废水和新兴污染物,开发高级氧化处理技术装备。第一 / 通讯 作者发表 SCI 论文130余篇,获得 Elsevier Best Paper Award、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 1)。担任 Chinese Chem. Lett. 执行主编,以及 J. Hazard. Mater., J. Environ. Sci. 等5个期刊 编委 ;培养学生获全国性奖学金7人次。
魏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魏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区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地球 化学方面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特征污染物风险评估和修复技 术等方面开展创新性工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面上、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 计划等项目支持。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排名第1),二等奖1项(排名第2)。2019年入选中 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获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 32 . 环境与生活 2021.09.12 总第163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马金珠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马金珠,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环境催化与大气污染控制的 研究,在臭氧催化分解、室内空气净化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 年、面上、专项和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科技专项课题,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 课题等项目支持。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青年骨干成员, 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目前担任环境工程学报特邀学术编辑和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青年编委。
徐颖请别再叫我“北斗女神”
62创新1949~2019徐颖:请别再叫我“北斗女神”她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她还作为科普践行人,打开科研工作者和普通人之间的屏障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导航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徐颖是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担任多个SCI/EI检索杂志审稿专家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并荣获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第二届“启明星”优秀人才奖,入选首期遥感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资助计划。
2016年,一段“中科院女科学家科普北斗导航系统”的视频走红网络,而后,女科学家徐颖被媒体冠以“军工女学霸”“北斗女神”等称号,成为科普红人,连《人民日报》都发文表示:科普需要更多的“徐颖”。
1983年出生在四川的徐颖,在高中期间,理科成绩十分优秀的她就有了“未来有可能当个物理学家或者是科学家”的志向。
2009年,徐颖博士毕业,最终选择留在中国科学院做一名科学家。
作为导航部的三名副主任之一,徐颖主要负责接收机、信号体制等技术方面的工作,同时主抓一些科研项目,她个人承担的项目总经费一度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徐颖常常工作到凌晨,睡办公室也是常有的事。
面对一大堆数据与程序,徐颖也会觉得枯燥,但她认为,这个行业本身就是这样,一定是一段时间的寂寞和耕耘后,你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她也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目前,徐颖每届大约带一名硕士生和一名博士生,她已经记不清具体带过多少学生了。
“严格但不严肃的老师”,这是徐颖的学生们对这位“80后”老师的评价。
在后来的工作中,她发现大家对北斗系统存在很多误区,这让她意识到,横贯在科研工作者和普通人之间的那道屏障必须被打开,哪怕是一项已经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
2016年5月,徐颖应邀参加中科院举办的SE LF 格致论道公益讲坛。
她以《来自星星的灯塔》为题,就自己参与研发的北斗系统作了演讲。
她拿《鲁滨孙漂流记》举起例子。
“假设一个人漂流到孤岛上,如果选择G P S,他只能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无法通知别人来救援。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元:坚定科研创新人生 执着二维材料制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元:坚定科研创新人生执着二维材料制备作者:朱晓苹来源:《中国高新科技·上半月》2020年第04期2004年,曼切斯特大学Andre Geim研究組利用机械解理技术,首次获得累原子级厚度的石墨材料——石墨烯,影响了世界各国材料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
作为一名典型的“80后”,阳光、独立、对生活和工作充满热情的黄元同样受此热潮的影响,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对石墨烯表现出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并在二维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连续取得了多个突出成果,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全情投入,颠覆创新“好的科研成果不仅需要天赋和灵感,更需要勤勤恳恳埋头苦干。
”1987年出生的黄元,目前已经是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并在2019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同年担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
这一切,与他独特的科研态度是分不开的,而这种态度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二维材料家族种类繁多,涵盖绝缘体到半导体、导体和超导体,有着丰富的物理性质,是目前凝聚态物理、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
石墨烯无疑是当前二维材料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因其载流子迁移和热量扩散都被限制在二维平面内,使得这种材料展现出许多奇特的性质。
例如,石墨烯只有一个碳原子层,是目前发现的最薄的材料,拥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并且在传导性和稳定性方面性能卓越,特别是具有非常高的热传导性和电传导性。
因此在十几年的研究中,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应用方面,都深深吸引着众多科研工作者。
黄元接触单原子层的石墨烯是在2011年,当时他正在攻读研究生,并以国际交流学生身份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石墨烯中心学习,可以说,那也是他在二维材料领域进行探索的开始。
据悉,想要研究二维材料最本征的性质,必须首先制备出高质量的二维材料,而在多种制备二维材料的方法中,机械解理技术一直都是研究二维材料本征物性最理想的制备方案。
然而,虽然机械解理技术用的人很多,但是研究这项技术的人却很少。
潘磊:构筑天然免疫防线
潘磊:构筑天然免疫防线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5年第8期本刊记者迟艳艳实习记者马晓娟专家简介潘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博士生导师。
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之后免试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2006 2009年以博士联合培养的方式在美国Stowers生物医学研究所完成博士学业。
201 0年获中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
仅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ell Stem Cell, PLoS Genetics,JBC等重要期刊上已累积发表文章影响因子近100点。
主持有科学院青促会基金、中国科学院诺和诺德联合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交流、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同时作为骨干参与科技部“973”、卫生部重大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
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是高等动物的两大免疫系统。
在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过程中,天然免疫系统作为机体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不但可以及时发现,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而且能够向获得性免疫系统呈递免疫信号。
随着病原体数量和类型的不断增加,加固天然免疫防线成为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具有国际前沿科研理念的潘磊的研究重点就是天然免疫系统。
2 010年潘磊从美国Stowers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回到祖国。
4年来,他一直在为进一步解决免疫性疾病、提高人类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而忙碌。
天然免疫的“专科医生”天然免疫系统是生物机体抵抗病源入侵的首道防线,但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尚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建立新的技术手段,借助强劲的遗传操作系统,迅速得以突破,才能透彻了解天然免疫并从根本上解决疫苗设计的瓶颈问题。
正是在意识到这一难题的情况下,潘磊迎难而上,于2011开始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潘磊以无获得性免疫的果蝇为模式生物,利用前期构建的生物信息学预测模型,预测了参与果蝇天然免疫识别与应答的因子。
随后,他借助果蝇大规模遗传筛选,功能鉴定参与天然免疫调节的新分子、新通路和新机制。
最新202X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南仁东
在公职面试中,很多考生会发现,面对名言警句、哲理故事等题目的作答中总是会面临回答很空洞的问题,面对这种哲理类的综合分析,要想答出特色,如果只是停留在空泛的论述,是很难取得高分的。
要想在紧张的面试中让考官发现你的与众不同,必要的素材积累就显得很重要了。
在此,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分享一些面试中常用的素材。
一、南仁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他二十多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做成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带领团队在西南大山里翻山越岭,克服重重困难,修建了让世界瞩目的国之重器——“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
而在“天眼”落成启用前,南仁东已罹患肺癌,他却仍然不忘科研事业,坚持在第一线。
他用8000多个日夜,在世界的天文界镌刻了中国高度。
南仁东的身上体现出坚持、专注、奉献等诸多精神,考生在遇到类似话题时可以采用南老的事例加以论证,能够更加深刻的表达出相应品质。
二、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开山岛民兵哨所守护者。
夫妻二人在缺水、缺电、缺食物、大小只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地方守岛三十余年,在此过程中,坚决与恶势力做斗争,保卫我国国土和权益。
夫妻二人在2014年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2019年1月被评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他们夫妻二人身上体现出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有担当、有原则、勇于克服困难等诸多品质,在遇到类似话题时可作为比较好用的例证来佐证观点。
三、马旭,中国第一位空降女兵。
马旭老人夫妇两人生活非常朴素,家中最多的东西就是书籍,很多生活用品已经很破旧,但是老人仍然是缝缝补补,继续使用。
同时,马旭及其丈夫离休后并没有“安享晚年”,而是和丈夫一起做起科研,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体会,并研制出许多器械运用于跳伞,获得国家专利,助力我国空降事业发展。
于此同时,2018年9月13日,她将夫妻二人毕生积蓄捐献给家乡黑龙江木兰县,用于家乡的教育和公益事业。
她身上体现出艰苦朴素、奉献、注重科研、热心教育等诸多品质,在类似话题上可以使用。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液晶光学团队——聚焦液晶材料、器件、系统的全链条应用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液晶光学团队聚焦液晶材料㊁器件㊁系统的全链条应用㊀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液晶光学研究团队由长春光机所液晶学科带头人宣丽研究员于2000年创立,是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要研究团队之一.该团队由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㊁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穆全全研究员领衔,现有研究人员13人,其中博导5人,硕导2人,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3人㊁长春光机所人才2人.团队一直致力于液晶材料㊁液晶物理㊁光调控器件及其应用的研究,涵盖从基础到工程领域的全链条,在高速及高折射率液晶材料㊁特种液晶光调控器件㊁自适应光学技术㊁光学相控阵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目前在自适应光学方向已完成N S F C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在液晶材料方向完成面上项目2项;在液晶器件方向完成面上项目3项;在液晶相控阵及应用方向完成预研项目3项(主持).团队已在O p t i c sE x p r e s s, O p t i c sL e t t e r s,L i q u i dC r y s t a l s等期刊发表S C I论文百余篇,申请发明专利数10项;相关研究成果于2013年获得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㊁2017年获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培养毕业博士60余人,硕士10余人,博士后4人,其中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提名奖1人次㊁中科院院长特别奖2人次㊁中科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次㊁国家奖学金和各类冠名奖学金10余人次.目前,团队正在承担的国家级㊁省部级及华为公司成果转化项目10余项.高分辨率的成像观测始终是天文学及其他领域追求的目标.对于空间探测目标穿越大气层的成像而言,对大气畸变波前进行实时补偿校正的波前校正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就是自适应光学研究.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可对观测光进行电控相位调节,而且具有高精度㊁低功耗㊁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在自适应光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组针对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从液晶材料设计与合成㊁液晶器件结构设计与工艺优化等方面逐一突破,将700~950n m工作波段的液晶器件响应时间缩短到0.75m s.针对液晶器件偏振依赖及色散等光能量损失问题,提出基于开环控制策略的自适应光学系统设计方法,从光学系统设计㊁控制矩阵测量㊁自动控制策略优化等核心问题入手,使系统校正速度相对传统串行控制提高约20%,提高了系统的校正能力和稳定性.如今,已经实现了液晶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在可见光波段的实用化和工程化.该项技术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应用到包括光通信㊁生物医学成像及激光光束整形等研究领域.光学相控阵是一种新型的非机械式光束扫描技术,其概念来源于传统的微波相控阵.由于光学相控阵是以工作在光波段的激光作为信息载体,因而不受传统无线电波的干扰,而且激光的波束窄,不易被侦察,具备良好的保密性.另外,相比于大体积的电学相控阵,光学相控阵尺寸小㊁质量轻㊁灵活性好㊁功耗低.针对其中的核心元件 液晶偏振光栅,本研究组突破了液晶偏振光栅设计与制备技术,发明了多种新型结构的液晶偏振光栅器件.系统研究了光栅组件的动态光调控行为与光传输模式,建立了大口径㊁小周期液晶偏振光栅曝光装置,可实现衍射效率优于98%㊁口径50mm的液晶偏振光栅组件的研制.得益于液晶材料与器件优良的空间可编程及可重构特性,近年来,为满足在光通信领域㊁高能激光领域㊁光量子操控㊁磁环境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团队开展了液晶空间光调控器件㊁无磁液晶调制器㊁液晶超表面元件㊁可调谐液晶波导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围绕光通信㊁光加工㊁光量子操控等前沿领域应用对器件能量效率㊁均匀性及相位调制深度的高精度要求,提升技术与工艺水平,实现了能量利用效率优于93%㊁均匀度最佳优于1%的L C O S器件的研制.依托上述成果,先后与北京大学㊁复旦大学㊁中山大学㊁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单位开展了合作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科学与中国巡讲团院士专家简介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院士专家介绍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院士简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
曾在英国、美国的实验室进修和做访问学者。
除参加国防任务(1967-1972)外,一直从事超导研究。
1976年起开始探索高温超导体研究至今。
1987年与合作者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铜氧化物超导体,2008年发现临界温度50K以上系列铁基超导体。
曾获TWAS物理奖(1987)、陈嘉庚物质科学奖(1988)、Matthias奖(2015)、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2014)以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9,2013)等奖项。
201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8年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学荣誉理学博士。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摘要:报告题目:超导仍然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发现的领域武向平院士简历:男,1961年1月生,天体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常委。
主要从事宇宙学的研究,包括宇宙中的引力透镜效应、星系团的动力学特性以及宇宙再电离探测,主持了在天山地区开展的“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科学实验。
曾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部野外科技工作者先进个人、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摘要:浩瀚的宇宙,在经历了138亿年的沧桑岁月后,其未来命运将向何处去?天空中闪烁的点点恒星,在宇宙中的份量微不足道,恒星的光辉随着宇宙的演化终将散去。
而近年来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进一步加速了灿烂多姿的宇宙走向消亡的进程。
黑暗主导着我们今天的宇宙,暗物质和暗能量将主宰未来宇宙的命运。
今天,当人们已经习惯使用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些类似于宇宙“幽灵”的名词来描述宇宙的时候,却无法理解其中隐藏的奥秘,甚至无法寻找到这些无处不在的黑暗“幽灵”。
揭开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神秘面纱必将带来一次物理学甚至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变革。
中科院青促会基金
中科院青促会基金中科院青促会基金是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设立的一项资助计划,旨在支持和鼓励中国科学院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研究和学术发展。
该基金通过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开展研究项目,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青年科学家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
中科院青促会基金的设立是为了解决青年科学家在科研创新中面临的资金和资源短缺问题。
青年科研人员是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创新思维和活力,但由于经验和资源的限制,往往难以开展高水平的科研项目。
中科院青促会基金的设立填补了这一空白,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和实现梦想的平台。
中科院青促会基金的申请条件相对宽松,主要包括年龄要求、科研背景和研究计划等。
年龄要求通常在35岁以下,科研背景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研究计划是评审申请的重要依据,申请人需要清晰地描述自己的研究目标、方法和预期成果,并说明所需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中科院青促会基金的资助形式多样,主要包括项目经费、人员支持和学术交流。
项目经费是申请人开展研究项目所需的经费支持,可以用于购买实验设备、材料和文献等。
人员支持包括科研助手、实验技术人员和研究生等,为申请人提供科研团队和实验条件的支持。
学术交流是促进申请人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合作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参加学术讲座和出国访问等方式实现。
中科院青促会基金的申请和评审过程相对严格,一般分为申请、初审和终审等阶段。
申请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材料,并经过初审和终审的评审过程。
评审主要从科研内容的创新性、可行性和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估,评审专家会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排名和资助决策。
中科院青促会基金的资助对青年科学家的科研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资助可以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帮助青年科研人员开展高水平的科研项目。
另一方面,资助可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宽科研人员的学术视野和合作网络。
通过中科院青促会基金的资助,青年科学家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
抗气蚀聚氨酯涂层的研究进展
第52卷第6期表面技术2023年6月SURFACE TECHNOLOGY·153·抗气蚀聚氨酯涂层的研究进展王天聪1,2,侯国梁1,苏琼2,崔海霞1,陈磊1,周惠娣1,陈建敏1(1.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材料磨损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2.西北民族大学 化工学院,兰州 730030)摘要:随着水轮机和螺旋桨等过流件的尺寸和转速不断提高,气蚀损坏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易施工涂覆且便于设计调控的聚氨酯涂层始终是耐气蚀领域的研究热点。
系统回顾了聚氨酯材料在气蚀防护领域的研究发展历程,深刻指出了这类材料作为耐气蚀涂层使用时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耐水性、附着力、机械性能、耐磨性能和防污能力等较差,系统分析了这些因素导致涂层损坏失效的机理。
针对上述问题,重点根据聚氨酯独特的分子结构,分别从表面能、电负性、化学键合、接枝改性、添加功能填料等方面,提出了改善聚氨酯涂层在复杂工况下应用性的解决办法。
最后,鉴于我国对能够在海洋等苛刻环境中长期稳定服役的高性能气蚀防护涂层的急迫需求,对发展以自愈合聚氨酯为代表的集防污抗气蚀耐磨损自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聚氨酯材料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氨酯涂层;气蚀;损伤机理;改性;多功能中图分类号:TG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660(2023)06-0153-13DOI:10.16490/ki.issn.1001-3660.2023.06.014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cavitation Erosion Polyurethane CoatingWANG Tian-cong1,2, HOU Guo-liang1, SU Qiong2, CUI Hai-xia1,CHEN Lei1, ZHOU Hui-di1, CHEN Jian-min1(1. Key Labora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Wear and Protection of Materials CAS, Lanzhou Institute of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2. School of Chemical Industry,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30, China)ABSTRACT: As a special form of material destruction, cavitation erosion causes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material losses to ship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industries every year, especially irreversible damage to key parts such as turbine and收稿日期:2022–01–17;修订日期:2022–06–17Received:2022-01-17;Revised:2022-06-17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材料磨损与防护重点实验室青年基金(SYSQJ-2020-1);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资助(2020416);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Fund:Supported by the Youth Foundation of Key Labora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Wear and Protection of Materials, CAS (SYSQJ-2020-1); the Youth Innovation Promotion Association, CAS (2020416); the Longyuan You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Project作者简介:王天聪(1997—),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表面涂层技术。
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
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
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outh Association, CASTA)是中国科学院(CAS)青年发展部主管的一个全国性青年组织,旨在促进中国科学院青年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展。
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优秀会员是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最具影响力的会员,是中国科学院青年发展部给予的高度荣誉。
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优秀会员赋予的荣誉与责任是由中国科学院青年发展部规定的,代表着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以及中国科学院的全部成员,以及行业的最高荣誉。
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优秀会员应熟悉并遵守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的章程,参与以学术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咨询为主体的有关活动,继承并发扬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传统,勇于冒险创新,发挥先进科技人才的影响和优势,发掘和培养科技领域青年人才,为促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
此外,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优秀会员需担负责任,负责发掘、培养以及指导年轻人才和中国科学院未来发展的科学技术,努力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增强实践技能,促进青年的创新思维,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凡是种类的,中国科学院给予的优秀会员都将担任代表的职责,把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推向更加繁荣。
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申报
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申报第一节:申报的背景及重要性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作为中科院的重要组织之一,致力于推动青年科研工作的开展和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
优秀会员是青促会的核心力量,他们在科研工作中表现出色,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优秀会员申报是评选和鼓励科研人员的重要途径,通过申报,可以展示个人的科研成果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支持。
第二节:申报条件和要求1. 年龄要求:申报者应为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会员,年龄在35岁以下;2. 学历要求:申报者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并在科研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3. 科研成果:申报者应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和独立的科研成果,如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获得专利、承担重要科研项目等;4. 团队合作:申报者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积极参与青促会的工作和活动,为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提供帮助和支持;5. 社会影响:申报者应具备良好的社会影响力,能够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节:申报材料和流程1. 个人简历:申报者应提供详细的个人简历,包括学历、科研经历、发表论文、获得奖励等信息;2. 科研成果:申报者应提供科研成果的相关证明材料,如发表论文的论文集、专利证书等;3. 推荐信:申报者应提供至少两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导师、同行专家等;4. 申报材料的组织和撰写:申报者应将以上材料进行整理和撰写,注意材料的组织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第四节:申报的意义和价值1. 获得表彰和奖励:优秀会员申报成功后,可以得到中科院青促会的表彰和奖励,提升个人的声誉和地位;2. 获得更多资源支持:优秀会员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支持,如参与重要科研项目、获得科研经费支持等;3. 拓宽交流渠道:优秀会员可以与其他优秀科研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拓宽科研领域的交流渠道,促进学术合作和创新发展;4. 提升个人能力和发展空间:通过申报优秀会员,可以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能力,提升个人的科研能力和发展空间。
青促会个人奖励
青促会个人奖励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简称“中科院青促会”)成立于2011年6月,青促会会员入会当年为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有副高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政治立场坚定、德才兼备、学风优良、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突出的优秀青年人才。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资助期四年,资助期满后对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应届会员开展优秀会员评选活动,中科院给予优秀会员200-400万专项经费支持、研究所提供相应保障,资助其持续地开展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加速成长为学术技术领军人才,执行期为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及参会专家研究领域简介一、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简介2011年6月,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人才发展战略》(科发党字〔2011〕1号),中科院成立“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是中科院对全院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进行综合培养的创新举措,旨在通过有效组织和支持,团结、凝聚全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拓宽大家的学术视野,促进相互交流和学科交叉,提升科研活动组织能力,培养造就新一代学术技术带头人。
青促会的会员是全院青年科研人员的核心骨干力量,入会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本领域同类人员中出类拔萃,在科技工作中表现突出,是公认的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
二、参会专家研究领域简介化工、新材料领域:何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1、拓展核分析及相关技术(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及自显影技术、同步辐射技术、纳米离子探针技术)在生物、环境与医学领域中的应用;2、研究稀土元素、纳米稀土材料的生物效应与环境安全性;3、纳米功能材料研究。
谢红国,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生物材料、缓控释制剂、水凝胶结构与功能以及与生物大分子/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曹旭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微藻可控培养技术及微藻多参数培养测控系统开发,微藻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
林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从事工业催化研究,在催化剂尤其负载型多相催化剂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提高活性组分金属的有效利用率及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在催化剂应用领域主要针对环境催化如工业或汽车尾气中CO、NO消除,居住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降解等,在能源催化领域主要针对洁净能源研究、低碳烷烃转化等。
黄超,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领域:1、有机废水综合处理技术:难降解化工废水深度处理、规模化高性能微电解填料制备、新一代微电解-芬顿联用处理技术、废水循环利用系统设计、物化-生化联合处理技术集成。
2、生物质(秸秆、厨余垃圾等)全组分高值化转化联产精细/能源/农业化工品(生物燃气、生物丁醇、有机肥、多元醇、聚氨酯材料、微生物油脂、酵母多糖、细菌纤维素、纤维素超吸水材料及絮凝剂等)技术集成示范。
3、其它:废弃润滑油再生技术集成;无机矿物土(凹土、膨润土等)综合高值化利用(吸附、絮凝、相变等)。
刘宝丹,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领域:长期从事半导体薄膜与纳米材料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GaN,AlN等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研究工作,获得大面积GaN纳米阵列材料的形核控制技术,提出了基于阻挡层-缓冲层技术控制外延生长GaN晶体缺陷的方法,得到了高质量的GaN纳米阵列材料;基于结构和晶格匹配原理,实现不同二元半导体纳米材料之间的相互固溶,建立了半导体纳米材料性能调控的新方法;利用传统的微弧氧化技术,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原位生长金属氧化物纳米催化剂材料的新方法,并用于环境催化净化。
朱浩淼,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领域:稀土和过渡族离子掺杂无机发光材料的研究,包括稀土荧光粉、Mn4+离子掺杂氟化物红光荧光粉的研发。
赵长伟,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领域:水处理技术,膜材料制备及在水处理、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分离。
宋金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领域:从事可再生碳资源(生物质资源、二氧化碳)转化及利用方面的研究,发展生物质和二氧化碳转化及利用的高效催化体系和有效途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二氧化碳、生物质定向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生物质基分子以及二氧化碳制备新型功能材料、用于生物质资源和二氧化碳转化及利用的新型功能溶剂体系的开发等方面。
张建玲,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从事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等新型介质中功能组装体的形成、性质与功能调控研究。
利用超临界CO2、离子液体及其混合溶剂调控功能材料的组装,发展利用介质调控组装的新方法,制备具有分级孔结构和良好催化性能的多孔材料,如各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金属/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金属/石墨烯材料等,探索功能组装体的形成、性质与功能调控的规律和机理。
董焕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方向是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包括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的合成、组装、电荷传输特性及相关器件应用的研究。
费进波,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在胶体与界面科学开展可控分子组装与功能化基础与应用研究,涉及环境、能源与生命健康等领域等。
李化毅,中科院化学所,致力于聚烯烃催化剂和聚烯烃新材料的设计、制备、结构与性能的应用探索和基础科学研究。
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并将其成功应用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大唐煤化工和神华宁煤等企业,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企业好评。
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有,氢调法高流动聚丙烯催化剂体系研发,同燕山石化合作,用于制备氢调法高流动聚丙烯,年产量约10万吨;开发出Unipol聚丙烯工艺专用复合外给电子,专利转让给大唐煤化工研究院;开发出新型抗氧剂羟胺,并用于聚烯烃工业,年产量约100吨。
作为主要科技攻关人员,为化学所承担的“863”重点项目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聚烯烃高性能薄膜树脂原料和加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刘礼兵,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我们一直致力于将导电高分子与生物活性分子的特异性识别有机结合起来,设计新型的生物活性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它们的生物识别与传感的机理,发展用于检测生物大分子与重要生命化学反应的新型高灵敏度与高选择性生物传感体系,发展用于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
张宗波,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针对高技术领域的发展需求,合成制备系列硅基前驱体聚合物,并将其应用于特种复合材料与涂层中的应用,其中耐高温抗氧化涂层、低表面能易洁涂层、防污涂层等研究成果已获得军工、民用领域的实际应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韩伟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耐高温透波陶瓷前驱体聚合物研究,基于陶瓷前驱体开发的各种高性能陶瓷粉体研究梁福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包括相变储能微胶囊及Janus复合材料开发,以及在功能建筑材料、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含油废水处理等领域应用。
生物医用领域:时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手性化学品是医药和精细化工中的重要支柱,2014年世界手性化学品总销售额将达8000亿美元,而我国在手性药物和手性精细化学品方面的市场早已经超过千亿人民币。
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手性化学的研究,并致力于发展高效、绿色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学构建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和生物活性的手性化合物。
目前已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10共10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十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不对称氢化、去外消旋化、动态动力学拆分等手段合成重要的手性胺类化合物。
于法标,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领域:主要从事新型荧光探针的设计与修饰、染料分子结构与功能的调控、荧光临床诊断治疗试剂的开发等交叉学科的研究。
研究领域涉及:1)构建基于荧光的化学及生物传感器件(有机小分子、荧光量子点、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探针等),用于生物体内活性分子和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的实时原位无损检测;2)开发构建多功能纳米药物的纳米和生物材料,以及药物靶向和控释研究;3)细胞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机理研究;4)开发基于荧光和SERS技术的光学检测系统,实现靶标物在细胞和活体内的无损在位实时监测及动力学特性研究。
季乃云,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领域:海洋天然产物化学,主要从事海洋藻类植物及其共附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
王清,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领域:海洋生态学,主要从事海洋牧场、贝类繁殖生物学、海洋生物功能基因和生态毒理学等相关研究。
吉成龙,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领域:海洋生态毒理学,解释海洋污染物毒理效应,筛选分子生物标记物用于评估海洋环境污染状况。
焦绪栋,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领域:海岸带生物资源高值利用及产品开发。
研究内容包括:1、海岸带新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围绕海洋及海岸带特殊生境的微生物资源,进行功能微生物分离纯化、农用微生态制构建与应用、天然活性物质筛选与测试等方面的工作;2、藻类功能基因及其蛋白产品的开发:通过基因工程、组合合成表达技术等多技术融合,进行藻类功能分子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研究;3、海洋功能食品开发:筛选陆地、海洋生物中的功能因子,进行海洋食品、保健品、特殊医用配方食品的开发;4、水产养殖健康体系的构建:针对水产养殖的病害及防控,进行微生物复合藻类水质处理、病害快速诊断等方面的研究。
李斐,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领域:采用传统毒理学和系统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从分子、细胞、整体、群体等不同水平上研究环境因子和环境污染物对海岸带生态系统中关键生物类群的毒理学效应,筛选在环境污染中具有监测作用的生物标记物,并结合计算毒理学和构效关系对其毒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生态风险评价及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高猛,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领域:海岸带资源、生态、灾害、环境、规划及管理等时空专题数据库构件;多源数据融合、同化及数据挖掘及标准化模型方法,发展融合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等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研发;海岸带气候灾害进行风险评估。
阳丽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目前着重关注抗菌材料、抗肿瘤材料、纳米医药等新型材料的构建与应用评估。
李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协同技术、分布式系统、私有云平台及数据融合相关技术。
近年来共主持与参加多项科研项目,负责并承担先导专项“干细胞与再生医学(A类)”的项目及数据管理平台、院十二五信息化专项管理云子课题“科研项目协同管理工作平台”、中国科学院与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奖学金人才计划(TWAS)综合管理平台、“多源异构科研数据共享平台”等科研项目规划和实施。
作为技术/项目骨干参与国家“863”及北京市、中科院重大装备或科研项目。
参加了多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第一作者共发表论文十三篇,软件著作权1项,中国发明专利一项。
张炜,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领域:小型拉曼、荧光光谱仪器研制及在生物医药现场快速检测诊断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新型碳纳米材料在动力锂电池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机械制造领域:赵峰,中科院电工所。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电动汽车和特种装备车辆用高功率密度、极端环境条件的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技术研究,交流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系统技术、新型混合动力系统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