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

合集下载

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申请书【模板】

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申请书【模板】

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申请书课题名称:申请人:工作单位:填报时间: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二零一七年制简表一、立项依据(研究意义、科学问题、国内外研究进展)二、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课题任务分解方案(一)研究内容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限1500字以内。

2、项目拟采取的研究方法①针对项目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拟采用的方法、原理、机理、算法、模型等限1500字以内。

②项目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先进性分析限1000字以内。

(二)研究目标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限500字以内(三)项目任务(课题)分解方案1项目任务(课题)分解情况围绕项目目标,根据需要可对项目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并简要说明各任务(课题)在项目中的具体作用,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建议用图表描述。

限1000字以内。

2项目各任务(课题)内容逐项分段说明各任务(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考核指标及评测手段/方法等。

每个任务(课题)限2000字以内。

2.1、任务(课题)1:xxxxx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问题:考核指标及评测手段/方法:参加单位任务分工......2.2、任务(课题)2:xxxxx(提纲同上)三、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限500字四、年度计划及预期研究成果(写明可考核指标)五、研究基础(工作积累、工作条件、在研课题、已有成果等)六、经费预算(金额单位:万元)请提供项目总经费预算及每个子课题单独预算(1)有工资性收入人员不能提取劳务费七、申请人承诺本人保证以上申请内容真实、准确。

如获得此项课题资助,将严格遵守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

以此产出的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均标注“本研究得到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课题号LFSExxxx-xx”或“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rant No. LFSExxxx-xx)”字样,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按时报送材料。

中科院-建设科研创新团队

中科院-建设科研创新团队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研功能日益凸显,鉴于如今的科学研究已远非单兵作战所能完成,大量地需要团队的联合攻关,因此科研创新团队这种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是一个科研院所获取研究成果不竭的动力。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彼此渗透,使一些新的学科、新的领域不断产生, 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横断学科。

这些新的学科领域正是创新的前沿阵地, 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学科合作, 需要团队联合攻关。

科研创新团队是孕育科研创新的一个重要摇篮, 确定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 构建和谐的研究梯队以及培养能够激发灵感的学术文化氛围, 是科研创新的三大基本要素。

要创造出更多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就必须抓住机遇, 建设强有力的科研创新团队, 不断开发创新能力。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成立于2006年1月,从成立之初,“百人计划”刘永宏研究员孤身一人,到现在由杨献文副研究员,周雪峰助理研究员,李云秋,柴兴云博士后, 4名博士生,硕士生1人,以及和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一名,组成的研究团队,形成有百人计划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客座研究人员-研究生的合理的人才链条,既有稳定的人才队伍,又有合理的人才流动,随时注入新鲜的血液,保证科学研究的“鲶鱼效应”。

一、创新团队科研目标的凝练一个共同、远大、可实现的研究目标是科研创新团队的灵魂, 是关系到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问题。

远大、明确可行的共同目标可以使创新团队始终围绕既定目标而不偏离这个轨道, 减少资源浪费。

团队目标的实现还可以使成员精神振奋并获得成就感, 明白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从而使工作上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成员更加团结, 真正组成一个高效、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研究创新团队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围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向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以高水平的原创性知识为目标,争创国际一流科技成果; 二是培养和造就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人才和群体; 三是成为所在天然产物学科领域的领头羊, 创造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人员名单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人员名单

纳米操作机器人与病毒感染交叉团 73

重大自身免疫疾病多学科交叉研究 74
团队
创新型抗肿瘤药物发现及相关基础 75
研究
76
功能小分子探针发现交叉团队
77
关键核能技术交叉团队
稀土上转换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 78
生物医学应用
79
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研发
80
环境生物电化学团队
中生代植物演化与环境交叉合作团 81
2012
2013 2012 2014
32 非编码核酸创新交叉与合作研究
33 光电整合成像技术交叉合作团队
34
自噬机理与功能研究交叉团队
超疏水性表面微观结构对光合作用 35
的影响及在仿生纳米材料中的应用
肿瘤个体化治疗和系统生物学研究 36
团队
37
生物信息学与高性能计算
38
高性能处理器片上光互连
基于硅基光子集成芯片的生物靶标 39
92
靶向创新药物研发团队
93
多模态分子影像团队
94
老年痴呆症研究团队
95
iFlora 交叉与合作团队
大气化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交叉团 96

稳定同位素理论计算与实验及分析 97
测试交叉团队
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大气环境化学交 98
叉团队
空间高能宇宙辐射的探测与研究团 99

100 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技术研究
昆明动物研究所 昆明植物研究所 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球化学研究所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
所 国家授时中心 地球环境研究所 地球环境研究所 近代物理研究所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
究所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

从“0到1”,坚定的守望——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科研团队

从“0到1”,坚定的守望——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科研团队
2015 年,当全球相关科研工作者的主要精力还都放 在对第二代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上时,黄维就主导、支持 陈永华团队做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作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钙钛矿电池不仅在效能上 明显优于第一代硅电池和第二代薄膜电池,在应用范围 上也将产生颠覆性变革。比如,基于钙钛矿材料的发光 二极管灯泡可当路由器,可解决光纤传递信号存在的保 密等问题,在光电子和传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由于钙钛矿电池可以克服以往太阳能电池对阳光 照射条件的苛刻要求,利用可见光就能产生电能,生活 方面可以让感应式水龙头等设备不接电源,国防方面可 以为很多野外和水下设备提供稳定能源。
这样的“运气”,在这支“宝藏团队”中并不鲜见。 2010 年的一个晚上,时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的黄维接 到博士生安众福的电话——他准备离开实验室时,在关 掉紫外灯的一瞬间发现新合成的化合物发出“一闪而过” 的亮光。
黄维和其学术助手陈润锋老师带着安众福反复试验,
22 发明与创新 2020.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机纳米聚合物”……堪称科研界的“宝藏团队”。
为何瞄准原始创新
4 月 7 日,黄维团队的成果“层间相互作用调控构 建高效稳定层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入选“2020 年中国 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名单。
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教授陈永华是这一研 究方向的主要负责人。他说,自己在读书时期就被黄维 开创的柔性电子学科所吸引。2015 年,他从海外回国申 请加入了这支向往已久的团队,来到南京工业大学工作 (黄维时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
创新先锋 Faming Yu Chuangxin
黄维院士正在指导学生(图 / 中新网)
并鼓励他寻根究底,深耕这一方向。由此,安众福走进 了一个科研“无人区”,并从中发现了“颠覆教科书级别” 的“有机超长余辉材料”,被业界誉为“有机夜明珠”。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政府每年颁发的最高科技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机构。

以下
是一些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供参考:
一等奖:
1. 2019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团队,获得了5G技术创新及产
业化一等奖。

2. 2018年,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团队,获得了微小
卫星技术与应用一等奖。

3. 2017年,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团队,获得了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与应用一等奖。

二等奖:
1. 2019年,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团队,获得了超快激
光科学与技术二等奖。

2. 2018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团队,获得了蛋白质科学与技术二等奖。

3. 201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团队,获得了载人航天工程技术与应用二等奖。

三等奖:
1. 2019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团队,获得了数字地球科学与技术三等奖。

2. 201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团队,获得了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三等奖。

3. 2017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团队,获得了计算机软件新技术与产业化三等奖。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举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获奖项目和获奖者。

获奖项目涵盖了各个科学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能源环保、农业科技等。

每年的获奖名单都会在相关部门和媒体进行公示和报道。

211250699_服务国家战略需求_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办学的制度逻辑与发展

211250699_服务国家战略需求_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办学的制度逻辑与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实践与探索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S&T, and Talent Training引用格式:吴岳良, 王艳芬, 肖作敏, 等.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办学的制度逻辑与发展实践.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5): 685-692,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418002.Wu Y L, Wang Y F, Xiao Z M, et al. Serving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cultivating top innovative talents—Institutional logic and developing practice of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running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3, 38(5): 685-692,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418002. (in Chinese)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办学的制度逻辑与发展实践吴岳良王艳芬肖作敏苗建明杨国强李浩然徐中平牛晓莉董纪昌金德鹏黄辉林晓刘继安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专章部署,并特别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科教融合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科院科创计划申请

中科院科创计划申请

中科院科创计划申请序言中科院(中国科学院)科创计划是一个旨在支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的计划,致力于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及应用,培育科学家和科技团队创新创业的平台。

本计划旨在激发创新创业潜力,提升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科学院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学术成果转变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项目背景中科院作为中国最高科学技术机构,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和丰富的科技成果。

一些科技成果由于各种原因难以转化应用,使得研究成果无法最大限度地造福于社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科院科创计划应运而生,旨在提供资金和支持,帮助科技成果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功。

二、项目目标中科院科创计划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及应用为主要目标,致力于培育科学家和科技团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项目内容1. 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将中科院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2. 创新创业培育:培育创新型科技企业,支持科研人员和科技团队参与创业,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移和转化。

3. 孵化器建设: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场地、技术支持、管理咨询等一揽子服务。

4. 资金支持:向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创新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支持,帮助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商业化发展。

四、申请要求1. 适用范围:中科院科研人员及其科研团队可申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技人员及其团队可申请创新创业项目。

2. 申请条件:申请人或团队需具备相关的科技成果或创新创业项目,且符合中科院科创计划的相关申请条件。

3. 申请材料:申请人需提供详细的科技成果或创新创业项目描述、发展规划、技术路线、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等材料。

五、申请流程1. 提交申请:申请人将申请材料提交至中科院科创计划管理部门,经过初审合格后进入下一步审核流程。

2. 专家评审: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进行技术、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评估。

3. 立项审批: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后,提交给中科院领导审批,予以立项。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管理办法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管理办法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实施“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的意见》(科发人字﹝2015﹞64号),推进新兴学科发展、学科交叉和交流合作,加快骨干科技人才的成长,我院将支持一批跨单位、跨学科领域的优秀中青年人才组成创新交叉团队(以下简称“团队”),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遴选条件及方式第二条团队应由不少于5位学科交叉、优势互补、不同单位的优秀中青年人才组成,开展交叉学科的创新研究。

主要支持我院科技人才与国内院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等开展合作。

第三条团队负责人应为我院聘用的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负责人所在单位为依托单位;团队其他成员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较好的发展潜质,其中至少有2位成员应来自院外单位。

第四条团队应具有清晰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拟开展的交叉合作研究工作应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特点,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较好的可持续性。

第五条依托单位根据“一三五”规划的重要方向和人才队伍发展需求,结合新兴交叉学科发展、重要科研平台和大科学工程建设等组建团队,组建方案经依托单位学术委员会论证,并经合作单位审核同意后报人事局。

1第六条人事局组织专家进行团队评审、遴选工作,评审专家组应不少于9位(主要从院评审专家库中产生)。

评审结果由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第三章经费支持与管理第七条院支持团队人才专项经费100万元,主要用于科研合作、人员互访和人才培养等。

项目执行期为3年(从获得拨款支持年度算起),经费按年度预算下拨。

第八条依托单位不得对院支持经费提取管理费,不得转移到依托单位之外使用。

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应实事求是做好年度经费预算,确保年度预算执行率。

对年度预算执行较差的团队,院将视情况核减支持经费。

第九条相关经费的使用与管理须严格执行国家和院的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并接受院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章日常管理与评估第十条依托单位应与团队负责人签订《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管理协议》,并视情况与其他成员签订必要的合作协议,以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义务、知识产权归属等。

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科研创新团队介绍科研创新团队是由一群具有相同研究兴趣和目标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

他们致力于解决科学和技术领域中的难题,推动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科研创新团队通常由多个研究小组组成,每个小组负责特定的研究领域或课题。

团队成员之间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努力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并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科研创新团队的成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技能。

其中包括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和研究助理等。

团队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相互促进和推动研究的进展。

科研创新团队通常会定期举行团队会议和研讨会,讨论研究进展、交流最新的科学发现,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想法。

这些会议和研讨会是团队成员之间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科研创新的关键环节。

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成果通常以科学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上。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科研创新团队的成员还经常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交流和合作,拓宽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科研创新团队的工作也常常得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和资助。

政府和企业通常会为科研创新团队提供研究经费、实验设备和人力资源等支持,以促进科研创新的发展。

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范围涵盖广泛,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他们的研究工作涉及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旨在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科研创新团队的成果不仅对学术界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例如,科研创新团队在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在能源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开发出新的材料和技术,推动工业和军事的发展等。

科研创新团队是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研究激情的团队,他们通过不断努力和合作,致力于解决科学和技术领域的难题,推动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中科院分区规则

中科院分区规则

中科院分区规则简介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是中国最高学术机构和最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也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中科院下设多个研究机构,如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等,这些机构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区。

中科院分区规则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科研工作,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

为何需要分区规则中科院是国内科研领域的权威机构,拥有大量的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

为了使科研资源能够有序分配,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中科院制定了分区规则。

通过分区规则,不同的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重点和水平选择合适的分区,从而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分区规则的细节一级分区:学部中科院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研究重点将研究机构分为不同的学部,目前共分为数十个学部,如数学物理学部、地学部、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等。

学部是对研究方向的一种整合和归类,具有较高的学科代表性。

二级分区:研究所在每个学部下,中科院设立了多个研究所,每个研究所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科研任务。

研究所是中科院重要的科研组织单位,拥有一定的科研资源和实验条件。

研究所的设置和命名一般与其所属学部的研究领域有关。

三级分区:实验室、中心和团队每个研究所下面还有进一步的分区,包括实验室、中心和团队。

实验室一般具备较为完备的科研实验设备和条件,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

中心则多为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领域的研究组织单位,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研究深度。

而团队则是更小的研究组织单位,由一批科研人员组成,共同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

分区规则的影响中科院的分区规则对于科研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1.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分区规则,中科院可以将相关资源集中在一起,以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

这有利于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促进学科交叉:中科院分区规则的设立,有助于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合作。

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可以选择跨学部合作,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学术交叉人才。

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名单

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名单

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名单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离不开各项国家自然基金的支持。

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通过科学家的申请和评审,选取的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科研团队。

他们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的名单:1.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该研究院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其在基因编辑、基因组学、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著称。

该研究院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支持,推动了其科研工作的发展。

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该研究所在微生物领域有着深厚的科研实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该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为中国微生物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清华大学化学系:该系在化学领域拥有强大的研究团队,他们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多次资助该系的科研项目,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4. 复旦大学物理学院:该学院在物理学领域有着国际领先的研究实力,他们在凝聚态物理、光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该学院的科研项目进行了大力支持,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

5.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该学院在电子信息领域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他们在通信、控制、电子器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该学院的科研项目进行了资助,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以上仅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一部分创新群体名单,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科研实力和深厚的研究积淀,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自然基金将继续支持这些创新群体的科研项目,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和更充分的资金支持,以推动我们国家科技创新的发展。

除了以上的创新群体,还有许多其他在科技领域上有突出成就的群体,在国家自然基金的支持下,他们一直在为实现科技梦想而不懈努力。

中科院科创计划项目介绍

中科院科创计划项目介绍

中科院科创计划项目介绍
中科院科创计划是中国科学院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而设立的一项计划。

该计划旨在培养和支持有潜力的科技创业团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并加强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中科院科创计划提供包括资金、场地、导师指导、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帮助科技创业团队实现创业项目的落地和发展。

该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1. 科技创新创业导师项目:为科技创业团队提供导师指导,帮助团队成员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提升创业能力。

2. 科技创业培训计划:提供创业基础知识、市场营销、商业模式设计等方面的培训,帮助科技创业团队提升创业素养和能力。

3. 科技创业基金:向符合条件的科技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进行项目开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工作。

4. 科技创业孵化器项目:为科技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地、设备、技术支持等资源,帮助他们展开创业活动。

中科院科创计划旨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为科技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助力他们实现科技创业梦想。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
终期评估报告
交叉团队名称:空间高能宇宙辐射的探测与
研究团队
团队成立时间:2012年10月
团队负责人:李学龙
依托单位: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填表时间:2016年4月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
说明
一、创新交叉团队项目执行期结束后,团队负责人及其合作者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在项目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填写本报告中各项内容,并提供必要附件材料,保证填报内容真实、数据准确。

该报告作为项目终期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团队依托单位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认真审查,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附件材料单独装订成册,一式一份报送。

四、所有材料不得包含涉密内容,请依托单位严格把关。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科研团队管理办法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科研团队管理办法

广州能源所科研团队考核条例(2012年修订)穗能所〔2012 〕21 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国科学院“十二五”和“创新2020”的发展要求,同时响应中国科学院重大产出导向的研究所评价体系的要求,推动本所“135”规划的实施,提高研究所核心竞争力,所务会决定,改革研究所内的科技评价机制,调整评价导向,进一步加强科研团队科学管理和改进科研团队考核。

结合本所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中科研团队指实验室、技术中心、创新团队及其所属的课题组。

第三条实验室、技术中心、创新团队的考核包括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两部分结合为其年度考核的综合成绩。

课题组的考核采用定性考核。

第四条科研团队考核工作在研究所考核委员会领导下进行。

考核委员会由所领导组成,负责对各科研团队考核的审定工作,决定考核结果和奖惩事项。

考核结果作为团队负责人考核的一部分,同时也作为资源分配的参考依据。

第五条科技处负责做好考核的日常基础性工作,据此在年度考核时提出科研团队的考核初评意见。

第六条设立研究所考核小组,由所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考核、复核工作。

第二章实验室、技术中心、创新团队的定量考核第七条考核内容:实验室、技术中心、创新团队的考核内容为附表1“实验室、技术中心、创新团队年度考核表”中设定的考核科目。

第八条考核程序:由各实验室、技术中心、创新团队在年度总结的基础上填报考核表,由科技处对各团队的考核表进行汇总、审核、计算、排名、公示,报请考核小组复核;考核小组对科技处提交的考核结果进行复核、评议、排定名次;考核小组将复核结果报所务会研究审定,确定最终结果。

第九条计算公式(分值不封顶):Q=C×DY=B/A×50%+BS/AT×50%A:全所平均贡献量B:团队平均贡献量C: 各项考核科目的单位分值D:各项考核科目的实际完成数Q:实际贡献量R:科研岗位系数(见附表2)S:团队科研岗位系数总和T:全所科研团队的科研岗位系数总和Y:团队年度定量考核得分第三章实验室、技术中心、创新团队的定性考核第十条考核内容:实验室、技术中心、创新团队承担的重大/重点工作任务的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第五届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

第五届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

附件1
第五届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团队名单
1.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2.子午工程建设创新团队(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天文台)
3.电子学研究所
4.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基因组生物学研究中心暨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技术团队
6.上海天文台探月团队
7.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8。

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9.近代物理研究所核质量测量团队10。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7/1/2002-6/31/2005),
$282,739
PI
“Atom Optics with Tailored Optical Beams”
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8/01/2001– 7/30/2004)
$257,158
联系信息
电话
305-348-4075
电子邮件
yifuzhu@
传真
305-348-6700
网页
通信地址
Department of Physics,FloridaInternational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Miami,FL33199,USA
学习简历
B.S.Physics 1981,LanzhouUniversity.
早期在俄勒冈大学的工作主要包括腔量子电动力学方面许多重要的、原创性的实验研究;通过量子相干抑制量子涨落;双态原子中双光子的获取和发射等。
在佛罗里达国际大学,主要在对原子相干和干涉以及冷原子相关的应用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果;发展了一系列的用于研究自由空间和光腔中冷原子,比如铷原子等的实验技术;在这个前沿的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值得一提的工作包括首次证实了EIT三光子激发和吸收光开关;首次观察到大的克尔非线性性和在慢光层次上的交叉相位调制;首次实验研究了慢光的六波混频;在一个可控的能量密度(大约每个原子横截面10-5个光子)上实现了全光开关;观察到了腔助暗态和慢光现象。
Optics Express
2008
3/3
Vol.16 19113
“All optical switching at ultralow light levels ”
Opt.Lett.
2007
3/3
Vol.32 1317
“Vacuum Rabi splitting and intracavity dark state in a cavity atoms system”
$180,000
PI
代表性论文/论著/专利及获奖情况(15条内/另附CV)
论文/论著/专利/奖励
刊物/出版社/授予方
日期
排名
页数
“Large Kerr nonlinearities on cavity-atom polaritons”
Opt. Lett.
2010
1/1
Vol.35,
303
“Collective couplingof atoms with cavity mode and free-space field”
Ph.D. Physics 1987,UniversityofVirginia
工作简历
1994 - PresentDepartment of Physics,FloridaInternationalUniversityAssistant Prof., 1994-1998; Associate Prof., 1998-Present
Optics Express
2009
3/3
Vol.174798
“Slow light with cavity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Opt. Lett.
2008
3/3
Vol.3346
“Optical switching mediated by quantum interference of Raman transitions”
一、个人简况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学位
获学位时间
获学位单位
朱一夫

1956-11-13
博士
1987
美国佛吉尼亚大学
国外职务(中)
教授
专业领域(中)
量子光学
国外职务(英)
Professor
专业领域(英)
Quantum Optics
工作单位
(中)
佛州国际大学
工作单位(英)
FloridaInternationalUniversity
PI
“Faculty Early Career Award”,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7/1/1998-6/31/2002)
$212,606
PI
“Dark-hollow-beam manipulation of neutral atoms”, The U.S. Army Research Office, (7/1/1999– 6/30/2002)
1991 - 1993 Research Scientist, Schlumberger-Doll Research
1988 - 1990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HarvardUniversityand
UniversityofOregon
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概述(简要概括,不超过500字)
2006
3/3
Vol.31 2598
“Phase-controlled light switching at low light levels”
Phys.Rev. A
2006
4/4
发表论文89篇以上,到目前为止SCI引用超过2600次;
(注:页面可扩充)
二、研究情况
曾主要主持项目(5条内)
项目名称
经费情况
担任职务
备注
“Manipulating photon and atom interactions with atomic coherence and interferenc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9/1/2008-8/31/2011
$333,000
PI
“Quantum Optics with Coherently Driven Cold Atom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7/1/2005-6/31/2008)
$324,662
PI
“Quantum Optics with Cold Atoms”,
Phys. Rev. A
2007
3/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ol.76 053814
“Co-propagating Superluminal and slow light manifested by electromagnetically assisted nonlinear optical processes ”
Opt.Let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