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决定论与历史唯物主义

合集下载

人地关系论

人地关系论
人地无关论
二元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影响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提升。
佩舍尔
反对地理学的一元论,主张地理学只能是对地球表面形态的研究,也就是只研究自然环境,而人类活动不在其研究范畴之内。
二元论反对地理学的人文方向,反对探究自然环境与人类历史因果关系的研究,人地关系研究被彻底抛弃。
唯意志论是最早对长期受到忽视的人的非理性世界加以细致剖析的哲学学说,也是最早明确地揭示科学理性的局限性的学说之一。对现代西方的社会现实和人的生存方式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对人性、生存境况及人生意义等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但是,这种哲学未能摆脱资产阶级的狭隘视野,不可能真正把现实生活和实践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也不可能具有唯物辩证的方法,无限夸大意志的地位和作用,陷入一种新的唯心主义,片面强调意志的非理性一面,陷入非理性一面。缺乏辩证思维方法,陷入形而上学,歪曲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陷入贵族主义和个人主义。
巴克尔
认为地理、气候条件影响人的生理,生理差异导致人的不同精神和气质,从而有不同的历史进程。
拉采尔
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其活动、发展和分布与生物一样都受环境的限制。
马克思
任何历史记载都应从事物的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
地理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地决定人)
早期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者,把被神创论和主观唯心论颠倒了的人地关系反正过来,指出不是神或人的精神创造自然,而是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的体格、气质和精神。
柏拉图、希罗多德、希波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论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论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论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亚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五年第三期严钟奎1、首先把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作为理论学说提出来的, 法国的著名政治理论家和历史学家博丹(1530一1596),就提出了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看法。

2、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鸿(1689一1755),接受了博丹的看法,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而在诸因素中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孟德斯鸿的名著《论法的精神》一书里,他说,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的性质及其演变,是受它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的。

在他看来,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能够决定这种或那种社会制度的形成,而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正是由一定的地理环境决定的,因此,地理环境理所当然地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原因。

3、在十九世纪前期的德国,涌现出一位最卓越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1770一1831),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它的地理基础,因为只有以一定的地理环境作舞台,世界历史的精神才得以表演。

列宁在谈到这一点时,认为黑格尔的观点包含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①黑格尔说,世界上有三种显然不同的地理环境,第一种是拥有广阔草原的高原地区,在这里生活着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人群,他们随着季节的变化流动于各个草地与水源之间,有时会大群地集合起来去袭击平原地区的居民,借以掠夺财富。

第二种大河流域的平原地区,那里生活着靠农业生产而生存的居民,由于农业生产的有条不紊的季节规律性,造成了他们的墨守传统的固定习惯,伟大的帝国就建立在这些居民的惰性之上。

第三种是与海洋相连接的沿海地区,这里由于与外部世界接触多,造成了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的发达,这里的居民不仅较少保守性,而且文化水平较高,因而往往富于创造精神,成为世界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

孟德斯鸿认为她理环境决定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从而决定社会制度,黑格尔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经济生活,进而再决定人的社会关系及国家制度。

历史唯物主义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的历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和约束力。

地理环境给社会发展提供自然条件和
资源,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基本环境,对人类日常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也影响着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形态特点的
基本形成和不同社会历史发展路径的形成。

例如,中国社会发展的特
殊历史走向,都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有关,如地球资源的分
布形势、四山四水、南方多雨寒冷少雨热暖这些深刻的地理决定性影
响着中国古代官僚主义农耕文明的形成,也影响着今天中国发展中新
型政治经济形态的建立。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并不是主观自由的,而是地理性的和自然的因素的义务,应受到重视
和对待。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发展历程及其现实意义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5级历史学基地班高尚指导老师:柴彬老师校园卡号:320050913131【摘要】:“地理环境决定论”是西方史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产生的时间长,持续影响的时间也长,并且影响力也比较大,虽然这一思想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但是当把它放进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去认识时,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它积极的一面,并且在正确认识了这一理论中关于地理和社会相互关系后,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它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理环境决定论发展历程现实意义一,什么是“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是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

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是一种以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潮。

是一个包含于“人地关系论”中一个理论体系或称观点。

这一论点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起源地理环境决定论这一思想由来已久,在远古时代,人们出行不易,庄子有“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1的感慨。

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在各地区的人们,终其一生,其可能达到的区域是有限的,如果是定居的农民其生活的区域就更加有限了。

因此早期的文明,特别是定居文明非常受其所在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可表述为文化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具体地说西方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最初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希腊半岛处于炎热与寒冷气候之间而赋予希腊人以优良品性,故天生能统治其他民族。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 可忽视的,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 但不能把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夸大为 决定作用,那就陷入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误区。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地理环境不是社会 发展的决定力量。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 定社会的更替,相对不变的地理环境不能说明显著 变动的社会生活。相反,地理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的 大小,必然受到社会生产发展的状况和社会制度的 制约。
大概起源
庄子 希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发展
孟德斯鸠 黑格尔
巴克尔 拉采尔
赫特纳、辛普尔等
孟德斯鸠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 启蒙思想家和近代资产阶级社会 学史地理学派的理论先驱。他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中 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且论述了地理环境对法律和社会政治制 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第14 章《法律与气候性质的 关系》中开篇便指出文章的大旨是“假如精神的气质与内 心感情因不同的气候而有很大差异的话,法律便应该与这 些感情的差异以及这些气质的差异有一定的差异关系”, 即他认为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感情和气 质从而间接地影响和决定了法律和社会政治制度的制定和 施行。
意义
正确地阐明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助于 发展地理学理论研究和指导实践应用。毫无疑问,主宰人 类社会历史演变的是其固有的内在规律;地理环境是社会 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而不能上升为主导的或决定性的因素。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封建社会之解体与资本主义 的产生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并非自然的恩赐”。但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地理环境的影 响。当人类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发生联系并能加以利用与 改造时,才能显示其特性并对社会发展产生加速或延缓的 影响。社会发展阶段越古老,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 大;即使在原始阶段,社会发展速度也并非与地理环境优 越性程度成正比。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均处于不断运动变 化而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之中。走向另一极端主张无视 地理环境和随心所欲地践踏地理环境的地理环境虚无主义, 均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违背,也必然在实践中碰壁。

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

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

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大卫·哈维以空间生产为切入点,运用政治经济学结合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反思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以此来揭示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以城市化、全球化扩张方式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这实质上是以“空间生产”为发展方式。

哈维认为,空间生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还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一种发展方式。

因此,他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借助“空间”理论批判现代资本主义发展问题,反思现代化和全球化,以此重新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增强其在当代的解释效力,确证历史唯物主义仍然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科学方法,同时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新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也具有参考价值。

基于此,本文认为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包含了一定的合理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创新意义。

但是哈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的理解存在偏差,应引以为戒。

因此,对待哈维的理论需要持客观、辩证的分析态度,借鉴合理内容。

1984年,在题为“论地理学的历史和当前状况: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纲领”的论文中,哈维强调,地理学必须是“人民的地理学”,是一项政治事业,其基本目标在于以历史的地理的眼光关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社会转型。

由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明显地表现出历史(科)学的偏好,加之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历葛兰西转向,表现出显著的文化偏好,作为职业地理学家,哈维说出这样的判断,多多少少具有一些新意。

从1973年以《社会正义和城市》为标志转向马克思主义后,长期以来,哈维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来解释资本主义的地理或空间变迁,同时以地理学经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虽然在他的研究中,也追随全球化、现代性这些时髦的论域,玩弄身体政治学、“生态社会主义这样的术语,也强调马克思主义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升级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但他始终高举马克思的大旗,以一种空间乌托邦的姿态,呼吁社会生态的变迁和对资本主义的替代。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作者高俊班级172101班学号20101002508地理环境决定论把人看作是自然条件的产物, 认为人类的体质和心理状态, 人口和种族的分布, 文化的高低, 经济的盛衰, 国家的强弱, 社会的发展, 都听命于地理环境的支配。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因为它夸大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 用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 把外部自然条件看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合理因素与积极意义仅在于, 它试图用物质的因素来说明社会发展, 对于反对神意决定一切的宗教唯心主义观点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实质上,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它只是一种外部因素,它对于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决不能取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这种看法虽然是符合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 是正确的, 但尚有一个理论缺陷: 它没有区分社会的产生和社会的发展。

以上观点实质上仅说明了: 在社会的性质和发展动力、方向等方面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但对于社会的产生问题却没有论及。

事实上, 我们说生产力以及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上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性质及其发展的时候, 是把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有机体来看待的, 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性质状况又从何而来?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 但经济基础又由何决定? 当我们在最原初的意义上追究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时, 就必须超出社会之外, 即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去分析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从社会制度、文化等的产生来看, 地理环境决定论则是正确的。

孟德斯鸠在5论法的精神6 中探讨法律制度与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的关系时, 也主要是在法律的起源意义上, 但他却把其结论扩展到社会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等的发展上, 这就不正确地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

从人类起源的过程来看, 文明最早产生于地理环境优越的地方。

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比较

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比较

延 边 大 学(课程平时作业(论文)课程名称:西方史学史论文题目: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比较学生姓名:邵张彬学 号: 2104051710学 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 业:历史学班 级:2010级学校代码:10184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比较邵张彬摘要:孟德斯鸠、梁启超都是“地理环境论”者,他们的认识和思想既存在很大程度的相同之处,又有若干不同之处。

孟德斯鸠和梁启超都认为气候决定性格;温度带决定文明;地形、土壤影响法律、政治制度。

但同时,二者“地理环境论”的时代背景和意义不同;对各自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同;对于地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同。

梁启超对于孟德斯鸠地理环境论的发展和中国化利用,体现了近代东方知识分子吸收西方先进文明并使之本土化的趋势。

关键词: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比较孟德斯鸠作为西方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社会学家,是西方国家学说、法学理论、三权分立理论上的创立者,而其“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著名学者、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其思想兼采中西方之所长并加以吸取利用,在史学、文学、哲学、法学上研究深入。

在近代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救国救民的努力,梁启超引进了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论”学说,并加以中国化改造,利用地理环境论学说来探讨地理环境与中华文明的各方面的具体联系,以救亡图存。

目前学术界对于孟德斯鸠和梁启超的研究涉及各个方面和各个时期,深入不同的领域,笔者无力无意一一例举。

但是学界对于梁启超与孟德斯鸠的比较,尤其是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的比较则缺乏深入研究。

虽然孟德斯鸠和梁启超生存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但是两者都是“地理环境论”者,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而且梁启超的地理环境论具有西学东渐意义,两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笔者试结合史实及研究成果,对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做一粗浅比较,分析两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尝试反思对于学习西方文化的现实意义。

浅析地理环境决定论

浅析地理环境决定论

- - -浅析地理环境决定论摘要: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同其所处的环境紧密相连,这里的环境既有人类本身在交往中形成的社会环境,也有人类所在的自然环境,这里面包括地理环境。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相续产生了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等消失了的文明和延续至今的华夏文明,这些文明的根基文化与所处时空的地理环境环境之间,肯定存在这某种关系,基于这种思考,产生了一种观点,那就是认为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看法,即“地理环境决定论”近五百年过去了,关于它的批判和反思不计其数,本文现就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从而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认识这一理论。

关键词:地理环境文化形成相互关系视角所谓“地理环境决定论”是后人对历史上那些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行为及国家的法律与政体有影响或起作用等的思想观念或认识的统称。

这种认识或观念由来已久。

早在古希腊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就已有人认为人的气质、性格、智慧、体质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有关。

在欧洲, 开始于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积累了丰富的有关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

各个地区的自然、经济和人文的差异, 不仅吸引了地理学家去考察和研究, 也吸引了思想家和哲学家去研究。

其中最早的是世纪的法国哲学家让·丹博(1530~1596),在他之后有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孟德斯鸠和法国人文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儿(1844~1904)。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产生,有着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源于早期人类在与自然环境的原始互动中,对自身的一些思考。

伴随着人类先知们对“天、地、人”这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的不断的演变,加之人类早期对自然环境的严重依赖,产生了这样一种原始的理论-地理环境决定论。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由来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兴衰史,很大程度上来说뼌是฀部人类对自然认识的过程史和人类文明的进化史。

在人类出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对自然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神学占据着异常重要的地位,人类把对自然(包括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的恐惧归结为神的意志,认为存在某个(或某些)游离于自然之外的神主宰着自然,从而也决定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地理环境决定论”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地理环境决定论”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地理环境决定论”: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作者:李学智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年第11期编者按:怎样解释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原因,一个躲不开的问题就是地理环境决定论。

李学智教授的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地区分了唯心主义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与唯物主义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在高中教学中,适当地渗透一些理论问题,对实现课程目标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物质生产活动,民族气质性格,社会政治[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0)21-0009-06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属历史唯心主义,这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陆的哲学教科书上的说法。

但是我认为,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并非都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地理环境问题的学说,也是一种“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与近代西方地理学派代表人物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既有相同点,又存在重大区别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下面,我们对二者这做一分析比较。

先来看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孟德斯鸠认为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同,因此造成了各民族性格和心态的不同,而人们的这些不同又造成了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

他是这样说的:“人们在寒冷气候下,便有较充沛的精力”,有较强的自信、较大的勇气,炎热的气候使人心神萎靡,“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热带民族的怯葸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墨西哥和秘鲁的专制国家都是接近赤道的;差不多所有自由的小民族在过去和现在都是接近两极的”。

此外,孟德斯鸠认为土壤的肥沃或贫瘠会影响民族性格及法律和政治制度。

他说,“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又说,土地优良会使人产生依赖性,“因此,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

孟德斯鸠认为人们所居住的位置、地形等因素也会影响民族性格及法律和政治制度,“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求民主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岛屿的人民比大陆的人民爱好自由”。

政治生态知识点总结

政治生态知识点总结

政治生态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生态的概念政治生态一词最早由美国政治学家Maggie Turnbull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政治生态是指政治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是一个相对新兴的跨学科领域,其研究范畴包括政治行为、环境政治、可持续发展、资源管理等方面。

政治生态的核心概念是环境、政治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主要关注政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政治的影响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社会的整体影响。

二、政治生态的理论1. 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环境对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产生决定性影响,环境因素决定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取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地理学家里特霍芬和美国学者布金。

环境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包括:环境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环境条件对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变迁规律;环境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人类的态度和行为。

2. 社会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是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社会理论和实践中的一种理论体系。

这种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被认为是一种综合学科,它结合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用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冲突。

该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以人为中心;关注环境变化和相互作用;重视社会结构与功能等。

3.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要求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下一代的利益。

可持续发展理论涉及到政治决策、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等多个领域,成为政治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理论主张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旨在调和政治、经济和社会(人的)关系,以维护自然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三、政治生态的实践政治生态不仅是一种学科理论,也是政治实践和决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政治生态的实践主要表现在环境政策制定、资源管理、生态环保、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

1. 环境政策制定政治生态学作为一种综合性学科,对环境政策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地关系的基本理论述评

人地关系的基本理论述评

17
(3)观点

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复杂 的人地巨系统


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对立统一
社会发展与地理环境应协调发展 人类必须约束自身行为来协调人地关系 代表学者与论著:庄子《齐物论》;李特尔;M.J.怀特; 吴传钧
18
(4)评价
协论调的出现,标志着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 崭新和成熟的阶段,为今后开展人文地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协调论这种先进、科学的人地观,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 平衡,提高民族环境意识,实现环境与人类的协调发展,以 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它是人地关 系认识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上的一 大革新。当今流行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是与“和谐 论”密切联系的一种的社会发展观。
11
3、评价 (1)积极作用:批判人地关系上的必然论、决定论,有助于 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社会发展。 (2)局限性:

或然论作为一种抽象的观念,无法提出具体的模式和适当 可行的方法解决复杂的人地问题,尚未发现人类改造、利 用自然的合理途径; 缺乏决定论那样的研究深度和明晰度,对人、地如何相互 作用的研究尚无实质性推进,将人地关系仍视为因果关系, 不利于认识人地关系的复杂性; 缺乏一套可检验、可实证的标准。
?基于自然神学的目的论设计论思想?自然控制的思想其最早形成于原始人类对自然力量的神秘和畏恐心理?人是大地主宰的思想认为上帝创造了人和万物并4人是大地主宰的思想认为上帝创造了人和万物并给与了人特殊的地位?基于理性哲学思考基础上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尔后的生态学思想在以上五种思想的影响下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思想构架相继从不同视角发展处不同的研究主题和思想观念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理论主要有环境决定论或然论文化决定论适应论生态论及和谐论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人类勤劳劳动的作用,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着生产关系的变化,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类的生产活动依赖于自然资源和能源,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又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逐步认识和适应自然规律的过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地能够利用自然资源,并加工改造自然环境。

然而,这种过程也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地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维护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平衡。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一方面,人类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过度利用和破坏自然资源又会影响自然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处理好这些矛盾,并寻求更加和谐的发展路径,才能保障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只有在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寻求更加和谐的发展之路,才能更好地维护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角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引导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是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

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是一种以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潮。

是一个包含于“人地关系论”中一个理论体系或称观点。

这一论点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

发展萌芽于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

16世纪初期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博丹(Jean Bodin)在他的著作《论共和国》中认为,民族差异起因于所处自然条件的不同;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形式的政府。

近代决定论思潮盛行于18世纪,由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率先提出,被称为社会学中的地理派,或历史的地理史观。

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将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扩展到不同气候的特殊性对各民族生理、心理、气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

这些论点对照欧洲中古以来近代政体沿革也难于自圆其说。

1881年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H.T.Buckle)在《英国文明的历史》一书中认为个人和民族的特征服从于自然法则。

哲学与物理学中的机械决定论思潮亦给地理学中的决定论以有力的推动。

这种从外部自然条件中寻找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因的荒谬的外因论,在当时却起着积极的进步作用。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用地理唯物主义反对唯神史观,以地理环境特点说明君主专制制度的不合理性;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作用也决定了这一思潮的广泛影响。

李特尔认为由于英国“位置在众港湾从各方面包围的中央,所以自然地成为海洋的统治者。

”第一个系统地把决定论引入地理学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F Ra-tzel),他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机械搬用达尔文生物学观念研究人类社会,认为地理环境从多方面控制人类,对人类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并决定着人类迁移和分布。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与历史事件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地貌、气候、资源分布等方面。

在对历史地理学进行研究时,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是至关重要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探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地理环境是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人口分布、经济活动、文化传承等现象。

以中国古代为例,山川河流、气候环境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社会生产、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等方面。

历史地理学研究从地形地貌到气候资源,探讨了这些自然环境对社会历史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

其次,历史地理学研究在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时,需要借助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历史地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出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比如,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形态、文化传承特点等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社会历史的演变过程。

再次,历史地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社会实践。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是由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历史地理学研究了解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的影响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当代社会实践。

通过对历史地理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促进社会历史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地理学通过揭示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的影响,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指导社会实践,促进社会历史的健康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在于经济基础。

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被广泛应用,这种观点认为地理环境是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探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制度的兴衰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地理环境对于生产力的影响。

例如,在农业社会中,地形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

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会导致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因此,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中应当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作用。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核心。

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分析地理环境对于生产关系的影响。

地理条件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差异化,从而影响到社会的演变。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生产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为历史地理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超结构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地理环境对于政治、文化等超结构的影响。

地理条件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社会的政治权力结构、文化传承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地理环境与超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总的来说,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是一种从经济基础出发,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对生产关系、超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的研究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揭示历史演变的内在规律。

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历史智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的未来。

请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请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请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
的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自然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条件,既可以限制人类的活动,同时也可以为人类活动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

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直接而强烈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模式,以及相应的物质、实践方式,并形成了特定的社会形态。

比如,中国古代的淮河流域水利工程,也就是中国书面史上最为著名的近代水利工程。

出于利用有利的自然地理环境为社会发展搭建良好基础的需要,古人充分佩饰了淮河积淀河水辐射整个北方,奠定了湖淮经济圈形成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也给古代君权政治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推动了人类的技术发展,由自然地理环境研究催生了许多发展人类技术的活动,比如测地学家对天文学的投入,测量师和行星天文学的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与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息息相关,而自然地理环境与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现实条件。

唯物史观地理环境决定论

唯物史观地理环境决定论

其实,把“中国无宗教”看成是“中国人不迷信”、“中国文化传统是理性 化的”,这种解释倾向较为普遍,不仅泛泛地反映为上述情形,而且更典型地表 现于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所提倡的诸种 “宗教取代论”,如“以科学代宗教”(陈 独秀)、“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以道德代宗教”(梁漱溟)和“以哲 学代宗教”(冯友兰)等。
其实把中国无宗教看成是中国人不迷信中国文化传统是理性化的这种解释倾向较为普遍不仅泛泛地反映为上述情形而且更典型地表现于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所提倡的诸种宗教取代论如以科学代宗教陈独秀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以道德代宗教梁漱溟和以哲学代宗教冯友兰等
试论唯物史观在基督教形成与“中 国无宗教论”中的体现(地理环境 和人口因素)
Thank you! Amen!
四.作者本人的宗教观 1.个人崇拜的扩大化
关帝庙,扁鹊,唐明皇,韶山。
2.心理调适的依赖性
海子《圣经》
3.文化背景的先决性
耳濡目染
二.宗教与“地理环境决定论”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参考文献:《唯物史观与地理环境决定论》李学智 《世界历史》,1995 第3 期 “ 地理环境决定论” 的主要创导者, 是法国学者孟德斯鸠,他认为, 由 于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同, 造成了各民族心理状态和气质性格的不同, 而人的这 些不同又造成了不同的政治, 法律制度。“ 人们在寒冷的气候下, 便有较充 沛的精力” , 坦率诚实, 勇敢而有信心, 人们的这种心理气质造成了自由的 政体; 而生活在炎热气候中的人则颓唐惰、心神萎靡、胆怯无力而完全被动, 这使他们成为奴隶。 黑格尔是近代西方另一位重要的“ 地理环境决定论” 者,他把整个世界 的地理环境划分为三种类型 : “ 1. 干燥的高地, 广阔的草原和平原 。2.是 巨川、大江所流过的地方。3. 和海相连的海岸区域。”生活在第一种地区的 民族过着游牧生活, 其政治生活的特点是家长制, 这些人“ 显示出了好客和 劫掠两个极端;生活在第二种区域的民族, 由于土地肥沃, 又有四季有序之助, 所从事的是农业, 有关于土地所有权的各种法律,这样的民族依赖性强;生活 在第三种地区的居民则“ 追求利润, 从事商业” , 这样的民族智能兼备, 既 有权谋又具机警。

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是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

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是一种以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潮。

是一个包含于“人地关系论”中一个理论体系或称观点。

这一论点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

发展萌芽于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

16世纪初期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博丹(Jean Bodin)在他的著作《论共和国》中认为,民族差异起因于所处自然条件的不同;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形式的政府。

近代决定论思潮盛行于18世纪,由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率先提出,被称为社会学中的地理派,或历史的地理史观。

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将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扩展到不同气候的特殊性对各民族生理、心理、气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

这些论点对照欧洲中古以来近代政体沿革也难于自圆其说。

1881年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H.T.Buckle)在《英国文明的历史》一书中认为个人和民族的特征服从于自然法则。

哲学与物理学中的机械决定论思潮亦给地理学中的决定论以有力的推动。

这种从外部自然条件中寻找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因的荒谬的外因论,在当时却起着积极的进步作用。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用地理唯物主义反对唯神史观,以地理环境特点说明君主专制制度的不合理性;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作用也决定了这一思潮的广泛影响。

李特尔认为由于英国“位置在众港湾从各方面包围的中央,所以自然地成为海洋的统治者。

”第一个系统地把决定论引入地理学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F Ra-tzel),他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机械搬用达尔文生物学观念研究人类社会,认为地理环境从多方面控制人类,对人类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并决定着人类迁移和分布。

环境决定论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结合

环境决定论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结合

环境决定论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结合一、地理环境决定论简介地理环境决定论主张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孟德斯鸠、英国的巴克尔和德国的拉采尔等。

他们都用地理环境来解释社会发展的差别和民族命运的不同,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的体质和心理状态的形成、人口和种族的分布、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社会的发展,都是受地理环境决定的。

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已开始注意人与气候的关系。

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都认为,人的性格和智慧由气候决定。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接受了古希腊学者关于人与气候关系的思想,以气候的威力是世界上最高威力的观点为指导,提出应根据气候修改法律,以便使它适合气候所造成的人们的性格。

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学家H.T.巴克尔认为气候是影响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并认定印度的贫穷落后是气候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

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19世纪末叶发表的著作《人类地理学》中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

其后美国地理学家 E.亨廷顿在他的《文明与气候》一书中,特别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

现在基本上没有人会同意诸如“热带地方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温带形成强盛与自由的民族”、“人类文化只能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发展,而热带气候单调,居民生活将永远陷入贫困”等等环境决定论的调子。

它追求一元决定的简单和统一使得视阈变得狭隘,而对即成事实的有限了解及其所伴随的偏见则在解释反对者提出的具体问题时漏洞百出。

二、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山脉、河流和矿藏等,是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物质生活必要的和经常的条件之一,是人类生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