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思想人地关系论中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合集下载

地理学思想人地关系论中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学思想人地关系论中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文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观点和核心人物(2011-12-10 01:44:31)转载▼标签:分类:地理人文地理学近代地理学主要观点核心人物杂谈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观点和核心人物1、环境学派(1)代表人物是德国拉采尔。

拉氏的《人类地理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分布和迁徙的作用;(2)拉采尔的学生、美国森普尔女士在20世纪初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类的支配作用;大肆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的体质、民族发展与国家历史有决定性作用。

(3)另一个美国地理学者亨丁顿著《文明与气候》和《人文地理学》,详述了气候决定论。

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人类文明只有在具有刺激性气候条件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

2、人地相关学派(1)法维达尔·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在人地关系中,除环境的直接影响,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

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2)白吕纳,说“环境虽足以影响人类之活动,人类亦有操纵与征服环境之能力” ,代表作《人地学原理》。

(3)美国巴罗斯,他认为地理学应该人文化,形成人类生态学。

他同时也是地理学用生态方法参与实际工作的开创者。

3、区域学派(1)地理学区域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的赫特纳,地理学区域应着重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

地理学的研究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的特征。

赫特纳的代表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2)继承者是美国哈特向,他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特征,部门地理学是起点、区域地理学是终结。

根据赫氏观点,哈特向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末和50年代写了《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两本专著。

4、景观学派(1)用发生学观点和综合方法划分地表类型。

(2)德国施吕特尔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景观学说,认为地理学的中心是对可见景观的研究。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八章人地关系发展理论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八章人地关系发展理论
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地关系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可持续 发展,即人类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 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人地关系发展理论的目标是实现人类与 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促进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发展理论的形成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 类对地理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日益 严重,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
人地关系发展的动力机制
经济驱动力
经济发展是推动人地关系发展的主要 动力之一。随着经济的增长,人类对 资源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会 加大对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投入。
技术驱动力
技术进步是推动人地关系发展的重要 力量。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可 以促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在城市规划中,人地关系发展理论指 导我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 绿化覆盖率,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区域发展中的人地关系发展理论
区域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发展理论在区域发展中强调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通过 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在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发展理论指导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 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效益。
续发展。
02
CATALOGUE
人地关系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地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适应性规律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资 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也受到挑战。因此,人类需要不断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资 源环境的变化。
人地关系的地Biblioteka 性规律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地关系存在差异。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 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遵循地域性规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

人文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尤其是在人地矛盾尖锐的今天,深入学习和研究“天人合一”观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其价值与应用方面在当代受到了普遍重视,如文化景观的形态与发展、稳定与演化、文化景观的生态与环境等。
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
原苏联学者们
培根
荀子
否定了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与地理环境绝对论正好相对,它们单方面强调人地关系的社会属性,并把其绝对化,否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重大作用的自然属性。
文化决定论
在人地关系中,人对地的影响和利用程度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程度,人类的文化可以改变自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不断扩大和加深,对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强。
“天人合一”观
人与自然处于同一个整体中,天人关系是由自然规律联系的,人与环境之间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要求人们遵循自然,合理利用自然。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环境感知论
文地理学家
外界环境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印象就是环境感知,各种文化集团的成员对相同环境的感觉认知是不完全相同的。
这种环境感知就成为了人们对该环境进行解释、判断和选择的依据,从而导致对该环境进行利用、改造的决策不同,因而研究各种集团尤其是决策人的环境感知就是一种重要的人地关系。
适应论
(又称调整论)
罗士培
人类需要主动地、不断地适应环境对人类的限制。
该理论已有了“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
生态论
巴罗斯
强调人地关系中,人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
从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的现代生态论。
文化景观论
索尔
哈特向
解释文化景观就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第一章-人地关系PPT课件

第一章-人地关系PPT课件

工业文化景观
产业文化景观 交通文化景观
商业文化景观
旅游. 文化景观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六)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
生产关系决定论。 把生产关系的作用估计过高, 认为生产关系的改变可超越对自然环境的考虑, 甚至认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对地 理环境的作用持虚无主义的态度。
论的立论是错误的。
.
5
(二)可能论(或然论,人地相关论)
白兰士
代表人物:法国的白兰士和白吕纳 核心思想: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除了地理环境的
直接作用外,还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人类的生活方式 不完全是环境统治的产物,而是各种因素的复合体(包 括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心理因素)。同样的环境可以 包含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环境给人类活动提供多种可能 性,它们被如何利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
唯意志论(又称征服自然论)。过份强调人的主 观能力作用,好象自然界可以听从人的意志。这 实质上是一种人能战胜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
.
31
.

32
(七)环境感知
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人地关系。
它的内涵是:人在对自然环境给人类提供的各种可能 性进行选择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 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它是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 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发展历程及其现实意义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5级历史学基地班高尚指导老师:柴彬老师校园卡号:320050913131【摘要】:“地理环境决定论”是西方史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产生的时间长,持续影响的时间也长,并且影响力也比较大,虽然这一思想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但是当把它放进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去认识时,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它积极的一面,并且在正确认识了这一理论中关于地理和社会相互关系后,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它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理环境决定论发展历程现实意义一,什么是“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是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

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是一种以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潮。

是一个包含于“人地关系论”中一个理论体系或称观点。

这一论点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起源地理环境决定论这一思想由来已久,在远古时代,人们出行不易,庄子有“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1的感慨。

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在各地区的人们,终其一生,其可能达到的区域是有限的,如果是定居的农民其生活的区域就更加有限了。

因此早期的文明,特别是定居文明非常受其所在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可表述为文化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具体地说西方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最初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希腊半岛处于炎热与寒冷气候之间而赋予希腊人以优良品性,故天生能统治其他民族。

第一章 人地关系

第一章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协调(和谐)的内涵
1.人对地有依赖性,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地域特征,制约 着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速度,甚至起到促进或延缓 社会发展的作用,这种影响和制约作用是随着人对地的 认识和利用能力的变化而变化。一定地理环境只能容纳 一定数量、质量的人及其一定形式的活动,而其人数和 活动形式随人的质量变化而变化。 2.人地协调同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是互为条件的,人类间的 合作是协调人类行动,解决人地矛盾的必要条件。
文化景观类型
城市文化景观
聚落文化景观
乡村聚落文化景观 三大宗教景观 民族宗教景观 原始宗教景观
农业文化景观
工业文化景观
宗教文化景观
产业文化景观
交通文化景观 商业文化景观 旅游文化景观
(六)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

生产关系决定论。 把生产关系的作用估计过高, 认为生产关系的改变可超越对自然环境的考虑, 甚至认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对地 理环境的作用持虚无主义的态度。 唯意志论(又称征服自然论)。过份强调人的主 观能力作用,好象自然界可以听从人的意志。这 实质上是一种人能战胜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

(五)文化景观论

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索而(《景观的形态》) 核心思想:该观点认为一个特定的人群,有其特有的文 化,在其长期的活动地域内,一定会创造出一种适应环 境的地表特征,这种被人为活动改造后的自然景观就是 文化景观,人类是造成景观的最后一种力量。文化景观 是指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所叠加的人类文化产品,或者 说人文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人类 居住的大地,不单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也是人类“塑造” 的过程,这种“塑造”不仅寻求功能上的效益,也体现 人类的审美观赋予其文化上的价值。

鲁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_人地关系理论简介

鲁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_人地关系理论简介

4.1 环境决定论(4)
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 生命的历史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基本事实就是 这些个体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 界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他们在 历史进程中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普列汉诺夫则进 一步从地理环境影响社会历史的具体方式上阐述其唯物史 观,他特别重视“自然界对社会生产力状况的影响,并且 通过生产力状况对人类的全部社会关系以及人类的整个思 想上层建筑产生影响”; “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 是一种可变的量。被地理环境的特征所决定的生产力的发 展,增加了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因而是人类对于周围的 地理环境发生了一种新的关系”。自然环境之作为人类历 史运动中一个重要的因子,不仅是由于他对人性的影响, 而且由于它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Page 12
4.4 文化决定论(1)
文化决定论者认为,虽然自然环境对于早期阶段 或文化发展进程缓慢的人类社会或社团具有较强 的影响,但技术进步才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种进步加强了人对自然环境的控制。因此,有 人认为环境影响是一种逐渐减小的力量,而文化 的限制因素目前正在增长。文化可以积累,并能 长期延续;不同文化以不同速度发展,分别创造 了具有各自特殊机会和限制条件的文化环境(德 伯里,H. J.,1988)。在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对 自然的疯狂索取,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种自然 观的影响。
Page 9
4.2 可能论(3)
可能论并未彻底解释人地关系,不过是以心理因 素作为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中介。白吕纳 认为,心理因素是地理事实的源泉,是人类与自 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心理因素是随 不同社会和时代而变迁的;人们可以按心理的动 力在同一自然环境内不断创造出不同的人生事 实”。但问题是心理因素又如何解释呢?如果心 理因素是最终原因,必然走向唯意志论:如果心 理因素仍要到地理环境中去寻觅,则又回到了唯 心史观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因此,或然论仍旧未 能摆脱把人地关系看成是因果链的思想怪圈。

人文地理学重点

人文地理学重点

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地域性,社会性,综合性,复杂性人地关系论: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理论概括,是对人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程度的哲学观讨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评价: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过分夸大环境的作用,无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可能论:环境只提供可能,如何选择取决于人。

评价:过分强调人的选择能力,认为地只提供可能。

适应论:人与周围环境的适应,区域之间的关系。

生态论:地理学的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与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而是致力于人类生态的研究。

文化景观论: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文化,创造出特定的文化景观。

生产关系决定论:把生产关系的作用估计的过高,认为生产关系的改变可以超越对自然环境的考虑,认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

唯意识论:人能战胜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

环境感知论:不同人群对相同环境的感知不同,引起对环境的利用改造的决策不同。

文化决定论:人对地的影响利用程度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程度。

人类的文化可以改变自然。

天人和一观:天人关系是有自然规律联系的,人与环境之间不是对立而是同一的,要求人们遵循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不能违背自然。

第二章:农业经济活动的主要特点:强烈的地域性,明显的阶段性。

地理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以直接影响为主,1.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是农业的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生产场所,2.土壤是陆生农作物生活的基质,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循环和交换的重要场所,3.地形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以高度,坡度,坡向和地表破碎程度等最为明显。

4.气候是一种农业资源,水是生物生存生长的先决条件。

人文环境的影响:1,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是影响农业经济活动的因素之一,2.农业科学进步减小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布局的限制,减小了对土地的依赖性,3.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既影响农业生产布局,又影响农业生产水平,4.生产力水平的不同,同一劳动对象为人类的服务功能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5.市场需求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和布局,6.交通运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7.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和布局起调控作用。

地理环境决定论 理论汇总

地理环境决定论  理论汇总

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

简称环境决定论。

其意义在儿童教育和心理学领域也有不同的具体的延展。

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已开始注意人与气候的关系。

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都认为,人的性格和智慧由气候决定。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接受了古希腊学者关于人与气候关系的思想,以气候的威力是世界上最高威力的观点为指导,提出应根据气环境决定论与文化理论候修改法律,以便使它适合气候所造成的人们的性格。

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学家H.T.巴克尔认为气候是影响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并认定印度的贫穷落后是气候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

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19世纪末叶发表的著作《人类地理学》中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

他的学生,美国地理学家E.C.森普尔把拉采尔的观点介绍到美国,夸大和突出了环境的决定作用。

其后美国地理学家 E.亨廷顿在他的《文明与气候》一书中,特别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

19世纪,人类改变地球面貌的作用几乎未受注意。

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环境决定论取得了优势。

进入20世纪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主动的,是环境变化的作用者。

于是,陆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人地关系论学说,对环境决定论提出了异议或否定。

然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环境决定论并未消失。

澳大利亚地理学家G.泰勒批评老式的决定论,认为孟德斯鸠和巴克尔等人把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说得过分了,但他提出一种决定行止论(又称有限决定论),认为人类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发展进程,但如果不顾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难。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主要有:华生和洛克。

核心观点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决定论。

第1部分 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1部分 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返回
解析:第(1)题,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 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 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 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 食物。第(2)题,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 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1)B (2)C
返回
点击下图进入应用创新演练 返回
改造自然;“ 地理环境决定 论
”——“人定胜天”—— “ 天人相关 ”和“因地制宜”
返回
[跟随名师·解疑难]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及其各阶段的特征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经历了采猎文明和农业文 明两个阶段。各个阶段在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环境 问题及人地关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见下表:
返回
生产力 对人地关
图中上半部是戈射图,两个猎手 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 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 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1)~(2)题。
返回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
段是
()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
返回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等,并由此决定 性 端认识 论 依赖性大
人类社会的发展
返回
人地关 系理论
产生前提
核心思想 产生结果 理论评价
把地理学 注重人对
重心从自 可 生产力发展, 环境的适 注重人的
然转移到 能 人类改造自然 应与利用 主观能动
人这个积 论 的能力增强 方面的选 性

人文地理学参考答案

人文地理学参考答案

第一章人地关系1.从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四方面列表比较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

2.课堂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人地关系有何变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这些省区的人地关系将有何变化略3.社会调查:调查本校所在地区的人地关系现状,并做一幅本地区的人地系统示意图。

略4.简述当前人地关系的新课题。

1)人地关系中道德关怀概念下的课题:①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空间演变;②区域资源调配中的人地关系问题;③生态足迹的研究;④社会质量的研究;2)全球化以后的人地关系①空间的网络化;②全球性环境演变对人类区域社会经济的关系;3)传统文化的区域性和现代文化的全球性关系①传统区域文化被改变;②矛盾和互补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1. 简述农业经济活动、工业经济活动和第三产业的基本特点。

1)农业经济活动:①强烈的地域性②明显的阶段性2)工业经济活动:①无明显的季节性②专业化与协作化③技术性强,精密程度高④分布集中3)第三产业①产品的无形性②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③部门结构的与时俱进性④与第一、二产业关系密切2. 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何不同影响因素:①农业经济时代:地形、土壤、气候、水资源、劳动力、科学技术、市场需求、交通运输;②工业经济时代:工业资源、水资源、动力、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劳动力、消费市场;不同: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共同受水资源、劳动力、科学技术、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对地形、土壤、气候的影响比较大,这些因素决定该地区适不适合发展农业经济,而工业经济活动需要工业资源和生产动力的支持才能运转,这都是农业经济活动所不具有的。

3.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和生态农业各有什么特点(1)原始农业:①以初级的游牧业和种植业;②劳动效率低下;③对环境具有消极影响(2)传统农业:①以犁耕锄种、手工劳动为主;②对自然有取有予;③会带来农业生态环境问题;(3)石油农业:①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②破坏了农业主要的自给系统;(4)生态农业:①使生产科学化;②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③使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经济协调发展、有机结合。

从胡焕庸人口线看地理环境决定论

从胡焕庸人口线看地理环境决定论

从胡焕庸人口线看地理环境决定论黄园淅;杨波【摘要】人地关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人地关系思想中最受关注的思想之一,地理环境决定论强调了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对地理环境决定论进行现代地理学解读,认为地理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区域差异的原因,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制约或促进作用.对2005年中国省区级人口密度、单位面积上人均GDP和生产性土地资源率进行分析,并与胡焕庸人口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胡焕庸人口分界线依然是中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人均GDP空间分布与生产性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与区域人口分布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胡焕庸线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口分布差异情况,更在于其揭示了中国资源环境基础的区域差异特征,这也是其长久以来依然能够被实践验证的真正原因.胡焕庸线的存在及其合理性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在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待不同的地区,必须因地制宜,按照其地理环境特征来确定其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制定相应发展政策.【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44)001【总页数】6页(P68-73)【关键词】人地关系;胡焕庸线;地理环境决定论;生产性土地资源率【作者】黄园淅;杨波【作者单位】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6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1生活在这个广袤丰富的地球上,人类无法摆脱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从未停止过对二者关系的探索与思考。

人地关系问题,是关乎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潮的话题,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和核心问题。

而在人地关系的讨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曾经引起思想家和科学家广泛关注、几经兴衰沉浮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就是人地矛盾不断斗争过程的反映。

什么是地球环境决定论

什么是地球环境决定论

什么是地球环境决定论什么是地球环境决定论自然点环境中所对待地球的面貌上的改变,都是从中对环境变化的作用这,而且在另一种方式下,如果不在顾及自然的限制,那么也是会遭受灾难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什么是地球环境决定论,希望有所帮助!自然环境决定论的意义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

简称决定论。

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已开始注意人与气候的关系。

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都认为,人的性格和智慧由气候决定。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接受了古希腊学者关于人与气候关系的思想,以气候的威力是世界上最高威力的观点为指导,提出应根据气候修改法律,以便使它适合气候所造成的人们的性格。

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学家H.T.巴克尔认为气候是影响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并认定印度的贫穷落后是气候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

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19世纪末叶发表的著作《人类地理学》中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

他的学生,美国地理学家E.C.森普尔把拉采尔的观点介绍到美国,夸大和突出了环境的决定作用。

其后美国地理学家E.亨廷顿在他的《文明与气候》一书中,特别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

19世纪,人类改变地球面貌的作用几乎未受注意。

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环境决定论取得了优势。

进入20世纪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主动的,是环境变化的作用者。

于是,陆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人地关系论学说,对环境决定论提出了异议或否定。

然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环境决定论并未消失。

澳大利亚地理学家G.泰勒批评老式的决定论,认为孟德斯鸠和巴克尔等人把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说得过分了,但他提出一种决定行止论(又称有限决定论),认为人类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发展进程,但如果不顾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难。

第一章 人地关系

第一章 人地关系
第四节 现代经济条件下人地关系的实践特征 1.人地关系的新实践特征#2016年 ①人地关系的网络化。经济关系国际化的条件下,人地关系的区域界限被打破,呈 现出区域之间的网络化和全球范围的网络化趋势。 ②资源条件发生区域性变化。深加工技术和高科技使得资源可利用的限制条件降 低,使得区域的资源开发层次和开发广度扩大,区域资源结构改变,区域经济价值 被附加。在这种条件下,区域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得到一定缓解。 ③区域性生存条件的限制性在降低。经济关系国际化改变了区域的物质条件,互补 性的经济关系在不同地域之间形成,使得一个区域可以从互补的其他区域得到稀缺 资源,同时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定位观念,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更 大选择性。一个确定区域中的人类群体,对应了更多的生存选择。 ④全球的生存条件的限制性在提高。经济全球化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促使 全球生产能力迅速扩大,资源竞争加剧,造成全球性的资源短缺、全球性环境改变 和恶化明显、全球性人地矛盾扩大。这种状况将会导致更为深刻的区域性人地矛盾 的产生,人地关系的国际化问题越来越多。 ⑤区位因素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区位因素对区域性人地关系的影响很大。随着交通 运输、生产技术和信息通信条件的现代化,距离因素对区位和商业因素的实际作用 在减弱,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资源供应地和市场的关系。这样也缓解了区域 性的人地矛盾关系。
并维持高水平的发展需求。 作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中介的技术的变化,必然带 来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方式的变化,从而导致人地系统结构的又一次转换。
从本质上讲,采集狩猎和早期农业社会中,人地相互作用不剧烈,人对地的影响较 小,受地的影响较大,从总体上说,人地关系相对和谐,人地系统结构是可持续 的。随着人口增多,农田面积不断扩大,人对地的影响不断加强,产生了土壤侵蚀 等生态环境,人地系统受到局部破坏。工业社会是建立在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消 耗和高物质消费的基础上,由于其物质基础的不可再生,决定了传统工业社会是不 可持续的,而且人地系统结构所遭受的破坏时全球化的。

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是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

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是一种以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潮。

是一个包含于“人地关系论”中一个理论体系或称观点。

这一论点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

发展萌芽于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

16世纪初期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博丹(Jean Bodin)在他的著作《论共和国》中认为,民族差异起因于所处自然条件的不同;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形式的政府。

近代决定论思潮盛行于18世纪,由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率先提出,被称为社会学中的地理派,或历史的地理史观。

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将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扩展到不同气候的特殊性对各民族生理、心理、气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

这些论点对照欧洲中古以来近代政体沿革也难于自圆其说。

1881年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H.T.Buckle)在《英国文明的历史》一书中认为个人和民族的特征服从于自然法则。

哲学与物理学中的机械决定论思潮亦给地理学中的决定论以有力的推动。

这种从外部自然条件中寻找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因的荒谬的外因论,在当时却起着积极的进步作用。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用地理唯物主义反对唯神史观,以地理环境特点说明君主专制制度的不合理性;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作用也决定了这一思潮的广泛影响。

李特尔认为由于英国“位置在众港湾从各方面包围的中央,所以自然地成为海洋的统治者。

”第一个系统地把决定论引入地理学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F Ra-tzel),他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机械搬用达尔文生物学观念研究人类社会,认为地理环境从多方面控制人类,对人类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并决定着人类迁移和分布。

高二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3

高二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3

活动探绿水!!
/ 免费时彩计划软件
度拉练 终于在今天の时候 体能达到极限の水清支撑别住 直接倒在床上歇咯整整壹天 身体の疲劳导致胃口也跟着急剧下降 壹日三餐变成咯两餐 其余时间全部用来补充睡眠 和休养 所以他现在到来の时候 水清虽然正在用晚膳 但是由于胃口别好 她只是吩咐厨房煮咯些白粥 备咯两样青菜 谁能想得到他竟然发话说要跟她共进晚膳!那是怡然居第 壹次为他提供晚膳 竟然是那等寒酸模样 特别是与昨天她精心准备の别出心裁の菜品相比较 更是让水清觉得拿别出手 王爷哪里晓得那些事情 他只是奇怪水清为啥啊对于他 の到来和对于他の共同进膳要求 统统都是惊异别已 水清只得赶快解释道:“爷 您稍等片刻 妾身吩咐厨房再做些菜来 ”“别用咯 您那里の吃食别是挺好の嘛 挺对爷の胃 口 爷正想喝些白粥呢 别过 您平时怎么吃得那么素淡 怪别得身子总是那么弱呢 别多吃些 怎么能将身子养胖些呢?”他以前确实是最为心仪水清那种身材の没钕 柔弱如柳 轻若飞燕 但是现在他又别那样想咯 他想要她赶快养得胖胖の 能够赶快给他生各白白胖胖の小小格 今天壹见到她の晚膳 他才终于发现 就照她那各晚膳 还别更会是越来越 瘦?水清根本就晓得他心里怎么想の 于是随口说咯壹句:“养那么胖做啥啊 连走路都走别动 ”水清小声嘟囔咯壹句 别过还是被他听到咯:“您说啥啊呢?”水清根本别晓 得他在想啥啊 自然没什么听出来他の话外之音 而且她现在の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他要在那里用晚膳の事情上 虽然他说过别用再单独为他准备 可是水清还是别想真就那么凑合 咯事 她在床上睡咯壹整天 自然是没什么胃口 他可是在外面忙咯壹天 总别能也那么凑合吧 第壹卷 第885章 留菜别想凑合 可是时间紧急 王爷已经坐在屋子里咯 在那么短 の时间 她既别可能立即想出那些标新立异の菜品来 又别可能将他壹各人留在屋里 她自己亲自去指导厨子如何操作 无奈之下 水清只好吩咐月影:“您赶快去跟马公公说壹 声 就说爷要在咱们那里用膳 再添几样菜来吧 ”水清吩咐厨房添菜 只是觉得就现在那么两各青菜实在是拿别出手 月影却是觉得她家仆役实在是太背运咯!昨天の菜式那么 漂亮 王爷居然没什么见到 今天仆役累得躺倒咯 竟然遇到王爷要在那里用膳!昨天水清特意为他做の那三各菜没什么派上用场 月影简直是比水清还要懊恼别已!而且那些菜 品是那么の漂亮 别要说壹饱口福 就是饱壹饱眼福都是“人间难得几回看”の事情 昨天晚上因为等王爷 所以那些菜壹直放在厨房 后来他深更半夜、壹身酒气地过来 明摆着 已经别需要那些菜咯 可是别但是月影 就是大厨子马公公也舍别得将那些精美得如同艺术品般の菜随手倒掉 于是就将那些菜壹直留咯下来 今天那些因为需要进出厨房办差の の丫环、太监、嬷嬷们 别管是谁见到咯那些菜 全都壹各各惊得目瞪口呆 就算是别需要去厨房办差の奴才们听到别人形容之后 也跑过去亲自参观壹番 当得知那是他们主子 想出来の主意之后 壹各各都佩服别已 于是那些菜品就那样像供品似地在厨房摆放咯壹天 好在现在已经是初秋季节 虽然别能再享用 但是从观赏の角度来讲 仍然还如昨天刚 做好の样子差别多 没什么变形 也没什么太多の变色 只是由于秋天气候太过干燥 大部分の菜蔬已经变干变硬 好似结咯壹层硬硬の外壳 别甘心水清の辛苦成果被埋没 于是 月影趁着给大厨传水清の吩咐の同时 别禁动咯壹各脑子 反正马公公准备新菜还要花些时间 何别将昨天特意为王爷做の那些菜先端上去让他欣赏壹番呢?既能让他晓得她家 仆役是多么の心灵手巧 还能让他等待晚膳の时间别至于感觉太长 别会让他误认为被怡然居怠慢 水清刚刚吩咐完添菜 就见月影端着盘子进咯屋来 别禁大吃壹惊:天啊 马公 公怎么会那么快就将新菜准备好咯?正在她纳闷之际 只见月影摆到桌上の 竟然是昨天她指导大厨做の那三道菜!水清再次被惊得目瞪口呆!她哪里晓得奴才们没什么舍得将 那些菜倒掉 更别晓得月影要用那些菜品来替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观点和核心人物
(2011-12-10 01:44:31)
转载▼
标签:
分类:地理
人文地理学
近代地理学
主要观点
核心人物
杂谈
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观点和核心人物
1、环境学派
(1)代表人物是德国拉采尔。

拉氏的《人类地理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分布和迁徙的作用;
(2)拉采尔的学生、美国森普尔女士在20世纪初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类的支配作用;大肆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的体质、民族发展与国家历史有决定性作用。

(3)另一个美国地理学者亨丁顿著《文明与气候》和《人文地理学》,详述了气候决定论。

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人类文明只有在具有刺激性气候条件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

2、人地相关学派
(1)法维达尔·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在人地关系中,除环境的直接影响,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

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2)白吕纳,说“环境虽足以影响人类之活动,人类亦有操纵与征服环境之能力” ,代表作《人地学原理》。

(3)美国巴罗斯,他认为地理学应该人文化,形成人类生态学。

他同时也是地理学用生态方法参与实际工作的开创者。

3、区域学派
(1)地理学区域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的赫特纳,地理学区域应着重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

地理学的研究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的特征。

赫特纳的代表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2)继承者是美国哈特向,他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特征,部门地理学是起点、区域地理学是终结。

根据赫氏观点,哈特向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末和50年代写了《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两本专著。

4、景观学派
(1)用发生学观点和综合方法划分地表类型。

(2)德国施吕特尔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景观学说,认为地理学的中心是对可见景观的研究。

地理学者应着眼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景观是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生活空间。

地理学的主要认为是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变到人文景观的过程。

(3)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索尔(文化景观学派)发表著名论文《景观的形态》,把景观看作地表的基本单位。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按地区联系的各种事物,包括自然事物和人文事物及其在各地间的差异,人类按其文化的标准,对其天然环境的自然现象和生物现象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

5、(英)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把亚欧大陆和非洲合称为“世界岛”,把世界岛最偏僻的远部分称为“腹地”,两侧是大陆边缘地带。

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6、(俄)经济地理学中的地理学派巴郎基斯和萨乌什金
主张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重视自然条件的分析和区域的综合研究
经济学派,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
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经济科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分布的规律及其部门的布局,着重对布局因素、投资比例、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的分析。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地域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
1、经验主义方法论
特征:强调观察和强调归纳与综合
不足之处:受研究者主观影响很大;带有局限性与片面性。

2、实证主义方法论
核心:建立科学的理论,描述世界万物间的逻辑,并通过观察进行证实。

不足之处:经济决定论的倾向,无视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忽视人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人本主义方法论
核心:强调以人为本,把研究的主题对象放在主观的经验世界上。

4、结构主义方法论
强调用联系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把观察、研究对象,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起来。

(预设性的假说,用假说指导研究,用研究证明假说,双向式的评价、印证,增加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强调整体性的研究,反对孤立局部的研究,强调认识地理事物内部结构(深层结构),反对单纯认识外部现象(表层结构);
★人地关系:人与地理环境间以物质流、能量流为纽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人地关系论:有关人类及其各种社会环境的理论。

指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和学说。

人地关系论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1、环境决定论:原称为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其代表人物为希腊学者亚利斯多德、法国孟德斯鸠、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美国森普尔等。

2、可能论或或然论:注重人对环境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
3、适应论:强调人群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

(英罗克斯比)
4、生态论:认为地理学是有关“人类生态的学科”,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美巴罗斯)
5、环境感知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

它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6、文化决定论:文化发展的水平决定着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每一种为文化特征、水平决定了特定的人地关系。

7、和谐论: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对已经破坏的不和谐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整。

结合某一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原因,理解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景观,农业景观反映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及社会人文环境。

以农田景观为例。

农田景观是环境的镜子:①农业景观反映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

农田景观有不同的利用类型,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形式。

如南方的水田,北方的旱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以牧业为主。

不同的地形条件也影响农田的形式,山区多梯田,丘陵地块破碎,平原阡陌纵横。

②农田景观反映所在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

在农耕地区,农田的地块大小往往由地界决定。

而不同的地区地界的划分是不同的。

这与社会人文环境有关。

如在中国,一般由田埂、浅沟坐标志;但在美国,每个农户经营的土地广阔,彼此居住较分散,需要把地界明显标志出来。

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定研究步骤和计划。

①研究的一般程序: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和整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成果总结。

②如果我要写一篇论文,首先确定研究的课题,紧接着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以确定研究的目的、目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内容的框架。

同时要收集大量阅读有关的资料,进行大量实地调查和咨询工作,向有经验者请教。

在积累材料的时候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

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分析研究,要分析资料和数据,对理论要有充分的解释,验证假设,进而提出观点和结论。

以世界三大宗教的传播过程阐述影响宗教传播的因素
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主要有:移民,传抪,领土竞争。

而宗教在空间也会相互影响。

①基督教移民使得世界宗教地区发生明显的变化,一些地区由于基督教的扩大而导致佛教和伊斯兰教信徒向新的地方移民。

②基督教是一种有高度组织化的传教活动,使得基督教信徒不断增加,基督教盛兴的地区也不断扩展。

不同地区间宗教的交流也可促使宗教的传播。

③伊斯兰教创立后,一系列的宗教战争不但将伊斯兰教信仰带到各地。

④几种宗教交织分布在一个地区,以和平共处、竞争和排斥的相互作用关系,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宗教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