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惠民生民族团结构和谐
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实施方案精选
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实施方案精选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民族团结也成为国家建设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
为了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制定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团结互助、和谐共处。
二、重点任务(一)加强教育1. 提高民族教育水平,推动各级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等方面加大民族团结内容的宣传和普及。
2. 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到不同民族地区进行文化体验和交流,增加了解和认同感。
3. 加大对民族语言的保护和研究力度,鼓励各族人民使用和传承自己的语言文化。
(二)促进经济发展1. 在民族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2. 政府加大对民族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鼓励各族人民参与经济建设,提高就业率和收入水平。
3. 推动各族人民参与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发展水平。
(三)加强社会和谐建设1.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 建立多元参与机制,推动各族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公共事务决策,增进民主、广泛、平等。
3. 加强宗教和宗教团体管理,维护宗教信仰自由,推动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加强民族团结宣传和舆论引导1. 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交流各民族间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增强各族人民对民族团结的认同感。
2. 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对民族团结的宣传报道和正面故事的传播,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 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的文艺演出、展览和节日活动,加强各族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三、组织保障1. 成立由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方案实施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的有序进行。
3. 加强与民族地区的沟通和联系,听取各族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方案的执行。
民族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的解读
民族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的解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
没有民族之间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体人民的安定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无从谈起。
一、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构成"民族团结"是一个广泛使用、经常提到的重要概念。
但是,究竟什么是民族团结,它的内涵外延是什么,它如何构成,并不是每个人都十分清楚的。
这里着重从社会学的视角加以分析。
"团结"在社会学上叫"整合"。
社会团结或社会整合的意思是,把分散的个人和群体联合成为一个具有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的更大社会整体的过程和状态。
所谓"民族团结",就是把分散的不同的民族联合起来,使之成为彼此具有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并形成更大民族共同体的过程和状态。
就中国的情况说,"民族团结",就是把我国56个不同民族联合起来,使之成为彼此具有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并形成更大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的过程和状态。
与上述中国民族团结的内涵相对应,民族团结的的外延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同一少数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
在中国民族团结的内涵中,关键性的"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可以分解为两个主要方面,或者说,由两个主要方面构成:一是各个民族之间互助合作的平等关系,简要地说,就是平等的民族互利;二是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共同意识,简要地说,就是广泛的民族认同。
民族互利涉及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合理配置、分配的问题;而民族认同则涉及各民族之内、之间、各民族与中华民族之间那种谁也不能离开谁的休戚相关的民族感情。
对民族团结来说,民族互利和民族认同这两者缺一不可。
民族互利如果没有民族认同,是不牢固的;而民族认同如果没有民族互利,则是不实在的。
所以,也可简要地说,民族团结就是民族互利与民族认同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应当注意,这样的民族团结,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又是一种现实的状态。
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之我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它包含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体多元”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纽带。
中华民族文化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着强劲的精神动力。
民族关系是在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平等为基础、以相互尊重和友好交往为前提,彼此间需要交流和了解、消除误解和偏见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
没有民族团结的社会和谐不可能是真正的社会和谐;不促进民族团结的发展,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学发展。
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是相互促进的。
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
维护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各民族共同利益,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
而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也离不开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
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包括各少数民族和各民族地区在内的全社会和谐。
历史一再证明,团结就兴旺,就繁荣;分裂就动乱,就衰败。
这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一条客观规律,也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民族团结本身就是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梦想和愿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我们需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守政治信仰,拥护我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正确的立场,与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分子做斗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与文化习惯;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少数民族村社文化发展;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对符合条件的自主移民农村居民积极争取市内与当地农村居民一样的城乡医保和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民族团结共创和谐作文
民族团结共创和谐作文篇一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广泛深入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国务院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为了使民族团结成为强大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同时就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匠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今天,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齐心协力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同时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请记住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之余,也引导同学们一定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使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使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同时也把它当作自己的一项应尽的义务。
支支民族团结的歌曲,唱出了我们各族师生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心声。
在我心中,民族团结是一束花,“56个民族56朵花”。
在我心中,民族团结是一部历史,是左宗堂在“一炮成功”抵御外侮,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的战争史;是陈谭秋、毛泽民、林基路烈士,整顿新疆财政,改善人民生活、为前线捐款捐物的抗战史;是王震将军,率领人民解放军,解放新疆,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屯垦史。
在我心中,民族团结是一种奉献。
是吴登云医生在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的帕米尔高原,38年救死扶伤的一句承诺;是甘肃民工杜养富,为救落水柯族少年的奋力一推;是木拉提警官,面对负隅顽抗的分裂分子,冲锋在前,用热血铸就的警魂。
推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内蒙古
展。根据 国家提 出的“ 国家扶持 、 负总: 省 县抓 落实 、 整村 推进” 的工 作方针 , 我区 立了“ 典型示 范 、 整村推进 、 面扶持 ” 全
策讲师 团 、民族 团结先进 事迹报告 团赴农
桂 含 嚓 篮
21 0 1年 第 9期 总
构 建 和 谐 内 蒙 古
文 / 迪雅 阿
民族 区域 自治制 度在 我区实施 以来 ,
市 是我 区少数 民族 聚 居地 区和欠 发 达地 区 , 困 人 口 占全 区 现 有 贫 困 人 口 的 6 % 。 贫 0 级 试 点 旗 县 。自治 区 党 委 、 府 以科 学 政 观 为统 领 , 以解 决 边 境 地 区 和 广 大 边 F 特 殊 困难 和 问题 为 切 人 点 , 地 制 宜 、 因
进 民族 团 结 工作 。
从 发 展 少数 民族 和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经 济
10万 人 , 全 区 总人 口的 7 % , 中少 数 8 占 . 其 4
入 手 , 好 维 护 民 族 团结 的 基 础 性 工 作 做
民族 人 口 5 . 人 ,是 内 蒙古 少 数 民族 主 75万 要 聚 居 区 。国家 自 2 0 开 展 兴边 富 民行 0 0年
决 民族问题的根本 出路 。加快少数 民族和 少数 民族聚居区的发展 ,促进全 区各族人 民和谐发展共 同进步 , 一直是 党中央 、 国务
院最关心的大事 ,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促进 《
内蒙 古经 济社 会 又好 又快 发 展 的若 干意
源 、 化工 、 煤 有色金属 、 农畜产 品加工 、 文化
共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
共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共建和谐社会成为了当代中国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促进民族团结,则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之一。
本文将探讨共建和谐社会如何促进民族团结的方式和意义。
一、加强法律保障共建和谐社会要从法律方面入手。
首先,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益。
法律应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仇恨言论,严惩煽动民族仇恨和分裂的行为,为各族人民提供公正的司法保障。
同时,建立起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以保障各民族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机会平等。
这样一来,各民族都能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和谐。
二、加强教育引导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对多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确保各民族孩子都能够接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教育内容应充分尊重和反映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培养孩子们对各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同时,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普及和宣传,使各民族群众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认同感。
通过教育,培养和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从而促进民族团结。
三、倡导多元融合多元融合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必然选择。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多民族地区的各个民族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平等相待。
不仅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更要鼓励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为各民族提供展示自己文化的平台。
同时,在公共场所、学校等地方设置民族文化交流互动的场所,鼓励多民族群众参与其中,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推动经济共同发展经济共同发展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
共建和谐社会不能忽视经济方面的差距。
在经济发展中,要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确保各民族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
同时,要鼓励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经济建设,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
可以通过鼓励创业、提供就业机会等方式,使各民族的经济利益得到保障和发展,从而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惠民生暖民心的表现
惠民生暖民心的表现【引言】惠民生暖民心,是指政府、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实际利益和温暖关怀的行为。
这种行为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和尊重,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视,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政府的努力】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承担着保障人民福祉的重要责任。
在惠民生暖民心的表现上,政府通过多项政策和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例如,加大教育投入,推行义务教育,提供免费教育资源,使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施医保制度,保障人民健康权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组织的贡献】除了政府,各种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到惠民生暖民心的行动中。
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等通过募捐、关爱行动等方式,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他们通过捐款、捐物等形式,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和教育资源;组织义诊活动,为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关爱孤寡老人,陪伴他们度过晚年。
【个人的奉献】除了政府和组织,个人的奉献也是惠民生暖民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的奉献可以是社会公益行为,也可以是小事情中的善举。
例如,一位热心市民在寒冷的冬天为流浪汉买了一碗热汤,温暖了他的身心;一位年轻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义务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上课,帮助他们接受教育。
这些个人的奉献虽然微小,但却在点滴中积聚着社会的温暖和进步。
【结语】惠民生暖民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关乎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幸福感。
政府、组织和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努力,为社会带来正面的变化和影响。
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惠民生暖民心的事业中,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和进步。
让我们一起传递爱心,共同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加强民族团结 构建和谐新疆
民族 ・ 宗教
< 实事求是> 20 0 6年 第 3期
加强 民族 团结
构建和 谐新疆
艾力 ・ 色依提
( 中共新疆 区委 党校 研 究生部 新疆 乌 鲁木齐 8 0 0 ) 30 2
摘
要: 不断加强和巩 固平等 、 团结 、 、 互助 和谐 的社会 主义新型民族 关系是构建 新疆和谐 社会 的重要前提 , 也
传统的以追求 G P增长为 目标的发展观, D 不仅不关
族 自尊心、 自豪感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现阶段民族意识增强符合 民族发展规律, 民族进 是
注当代人与子孙后代之 间的资源公 平, 甚至对 当代 人本身的发展关 注也不够。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增加了新疆各 民族对 生存环境 的忧虑和恐惧 。同
关键词 : 民族关系 民族 团结 和谐 社会 中图分 类号 :63 文 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3 44 (060 — 0 1 0 D3 A 10 — 6120 )3 05 — 3
“ 是 中国文化的核心, 和 ” 和” “ 文化承认 主体的 多样性并主张各主体之间的平衡, 要达到“ , 和”就要 协调各种利益, 综合不同意见, 化解复杂矛盾。和谐
51
维普资讯
< 实事求是> 20 年 第 3期 06
民族 ・ 宗教
时, 国以来, 建 特别是 改革开放 以来, 新疆地方经济 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生 得到较快发展, 但是居住在本地区的各少数 民族尤 态效益 ,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是农业人 口仍然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或生活改观 在新疆, 民族问题常常与 “ 三农 ” 问题交织在一
文化等个别现象, 都将使民族文化受到冲击, 刺激和 伤害少数民族的感情, 导致少数民族的不满。另外,
关于促进民族和谐发展与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计划
关于促进民族和谐发展与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计划一、前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共同构成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促进民族和谐发展,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二、目标1. 增强各民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 促进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3.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确保国家安全和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
三、措施1. 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先保障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根据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策略,引导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3. 保障民族地区教育权益:加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加强对民族地区语言文字的科研和保护工作。
4. 繁荣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鼓励民族地区文化创新,支持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5. 提高民族地区民生水平:加大对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力度,保障民族地区群众基本生活水平,提高民族地区群众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6. 加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7.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
8. 加强民族事务法治建设:依法保障各民族平等权益,加强民族事务法治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公平正义。
四、实施和监督1.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本行动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
2. 建立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民族工作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推动民族工作发展的合力。
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
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在当今社会中,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一直是重要而又关键的话题。
社会和谐以及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基本要素。
只有建立了和谐、团结的社会,才能保证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的必要性。
一、社会和谐的重要性社会和谐是一个相对持久、相对稳定的社会状态。
当一个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时,人民的生产生活秩序将受到保障,社会的稳定得到了有效地维护,民生方面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和谐的大环境中人们的彼此关系和睦、相互尊重,因此社会也可以更轻松地实现共同的发展。
二、民族团结的作用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一个特质。
民族团结可以让各个民族之间互相容忍、互相尊重,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而民族团结在新时期也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如果民族之间出现紧张局势,将会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带来灾难性影响。
三、共建美好家园的现实意义共建美好家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础。
随着社会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只有在一个和谐团结的大环境中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抓住国家机遇,以建设现代化、和谐社会为目标,共同推动各民族各文化的繁荣。
四、实现共建美好家园需要什么为了实现共建美好家园这个目标,我们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需要落实合理的政策措施,鼓励各民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和文化交流。
其次,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社会氛围,宣传和发扬民族团结精神,营造一种尊重他人、自觉遵守公共道德的社会风气。
最后,我们需要打造一批有创新意识、有担当精神的社会发展者,引领社会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共建美好家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应该为之而努力的目标。
专题五促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中国【最新】
专题五促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中国【热点聚焦】l、十八大规划各民族和谐发展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2、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2012年7月12日,国务院颁布《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
在《规划》中指出少数民族事业建设的主要任务:①着力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②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基础公共服务水平。
③着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④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营造各民族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⑤加强少数民族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民族地区发展的智力支撑能力。
⑥加强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和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民族工作的决策和管理水平。
⑦继续加大民族工作交流合作力度,不断提升对外和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水平。
⑧努力构建民族事务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民族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3、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经验交流会2012年8月21奎23日,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经验交流会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召开。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童t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必然要求。
4、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2012年12月5日国家民委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村寨风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文化特色,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聚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中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资料
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和顽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五千年的磨难、五千年的磨砺,铸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精神。
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历尽了五千年的沧桑,现在依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不畏惧一切困难,越是遭受苦难越是团结凝聚的民族,这是是我们中华之魂,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原动力!在危机时刻,尤其是天灾面前,一个民族最能体现其民族的精神。
面临危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其存在的价值就找到了一个最基本的衡量尺度,那就是人及其生命。
人和生命是任何一个社会的本源问题,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有了人,就有了社会。
对人及其生命的重视和尊重也就成了衡量这个社会的进步与否。
当危机危及他人的生命的时候,你和我作出怎样的反应也就成为你和我存在的价值的最重要的尺度。
没有了他人,你我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四川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
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一个巨大无比的“人”字。
正是这个" 人" 字,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按照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贷年的概括和总结,中华民族精神可以浓缩为八个字“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
这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
正是靠着这八个字,使我们这个民族能够经历诸多灾难而能够依然顽强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繁衍、发展壮大。
在历史上,我们这个民族,曾经饱受苦难--但是无论这些苦难是源自天灾,还是源自人祸。
不论是外敌入侵、自然灾害、疫病传播,中华民族都处之泰然,依靠上述八个字,挺过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 6 个。
由于汉族以外的5 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农村民族团结和谐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民族团结和谐建设工作总结一、前言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农村民族团结和谐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农村实际的民族团结和谐建设措施。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目标根据农村民族团结和谐建设的要求,我们明确了以下工作目标:1. 加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2. 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地区共同发展,确保各民族共同享有发展成果。
3. 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4. 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发挥民族地区比较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工作措施1. 加强民族交流举办各类民族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互鉴。
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民族风情、民族艺术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增强各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2. 保障民族权益严格执行民族政策,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
加强对民族地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各族群众法治意识,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
3.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4. 改善民生水平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民生投入,保障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重点关注民族地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确保各民族共同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各民族环保意识。
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保障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安全。
四、工作成效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农村民族团结和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1. 民族交流日益密切,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尊重、包容,形成了良好的民族关系。
2.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各族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3. 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论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关系
论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关系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进展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形态,即政府财政将按社会公共需要的原则来肯定其职能和开支。
“公共财政”概念的确立正式表明了财政职能的转变。
公共财政是指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以知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行为。
可见,公共财政的主体是政府;公共财政的目的是知足社会公共需要;公共财政的职责或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公共财政的属性是一种经济行为财政再也不是为带来更多收入而支出,更多的是为了知足公共需要而进行支出活动,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加倍明显。
它具有三个大体特征:一是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二是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知足公共需要,三是公众有较高的财政参与度。
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以上特征的为非公共财政。
民生财政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一个特色。
归纳来讲,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相当高的比例,乃至处于主导地位的财政,称为“民生财政”。
民生财政的两个大体点是;一是从财政支出中划出若干项目界定为民生支出项目,二是这些支出占总财政支出较大比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和现代社会进展中,政府行为与居民生活改善的关系会愈来愈紧密,专门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直接影响个体收入水平、公共福利、消费意愿、理财观念等,民生财政管理水平也必然直接影响公共财政职能发挥的效果。
从公共财政的特征来看,公共财政知足公共需要的目标和机制,也就是知足全部人民的一路需要即知足民生需要的目标和机制;从公共财政的实践来看,公平统一的税收制度表现民众平等的纳税义务和财政分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收入制度设计,财政支出用于、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环境等方面,都与民众生活直接相关,用于国防、司法的支出与民众的生存权和财产权亦紧密相关。
一、民生领域的界定与公共财政支持原则( 一) 民生领域的界定《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贵州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
贵州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5.03.27•【字号】黔人常备〔2015〕5号•【施行日期】2015.05.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正文贵州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2015年3月27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增进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工作机制,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建立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民族工作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政策措施,统筹研究解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族团结进步的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负责本辖区内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鼓励各民族间相互交往、交流,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团结;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部队等创建活动。
第七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做好本单位、本系统、本辖区内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第八条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各新闻宣传单位应当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每年10月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
第九条行政学院(校)、公务员培训机构应当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纳入公务员培训内容。
全省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座谈会综述
全省促 进 民族团结
构 建和谐社会座谈会综述
李 林
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 自 治法》 《 、国务 院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族区域 自治 法> 若干规定》 《 、贵州省实施 ( 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族 区域 自 治法 > 若干规定》 以 (
省实施 民族区域 自治法若干规定。
2 0 . o 65—6
维普资讯
杨序顺 最后 强调 , 保证 “ 一法两规定 ” 落到实 处, 首先要认真抓好学习宣传和教育工作。认识到
位 是贯 彻 执行 “ 法 两规 定 ” 一 的前 提 。各 级 人 民政
不开” 的思想 , 为构建平等 、 团结 、 互助 、 和谐 的社
会主 义 民族关 系做 出积极 贡献 。
性的工作纳入重要议程 , 统筹安排 , 全面落实。 上级
国家机关 各职 能部 门 , 把 “ 法 两规定 ” 当 由本 要 一 应
黄瑶强调 , 促进民族团结 , 推进“ 和谐贵州” 建
用 。要 根 据 国务 院 贯彻 实施 民族 区域 自治 法 若 干 规 定第 三十 条规 定 ,做 好 相关 方 面 的综 合 协 调 和 检查 督 促 工 作 , “ 法 两规 定 ” 对 一 的执 行 情 况 进行 监督 检查 , 每年 向同级 人 民政 府 报告 , 出可 行方 提 案, 供政 府 决策 , 推动 “ 法两规 定 ” 彻落 实 。 一 贯
央 、 省 民族工 作会 议精 神 的基本情 况 。省委组 织 全 部、 省发 改 委 、 财 政 厅 、 扶 贫 办 、 省 省 黔南 州 政 府 、
国家保障少数 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权利 பைடு நூலகம்基本法
制 , 民族 工 作走 上法 制 化 、 是 规范 化 轨道 的重要 保
关于促进民族和谐进步与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方案
关于促进民族和谐进步与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方案引言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伟大民族,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发展,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基石。
为了进一步促进民族和谐进步,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行动目标1. 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与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2. 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全体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3.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4. 加强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实施,提高全社会的民族法治意识。
二、行动措施1. 加强民族文化交流1.1 举办各类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互鉴与共享。
1.2 支持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1.3 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平台的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化交流品牌。
2. 促进民族教育与宣传2.1 全面加强民族教育,培养各民族人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2 加大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民族政策的认知度和执行力。
2.3 充分发挥媒体作用,积极宣传民族团结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 提升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3.1 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2 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3.3 加强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民族地区整体发展能力。
4. 加强民族法治建设4.1 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
4.2 加强民族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民族法治意识。
4.3 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
5.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5.1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5.2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3 鼓励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营造全社会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组织实施1. 成立促进民族和谐进步与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行动方案的实施。
2024年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2023
PART 06
民间组织在推动社会和谐 中作用
REPORTING
民间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推动多元共治
民间组织通过参与社会治理,推 动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共治模 式的形成,促进社会力量的整合
2023
2024年促进民族团结 与社会和谐
汇报人:XX
2024-01-14
XX
REPORTING
2023
目录
• 民族团结重要性及其现状 • 社会和谐理念与实践 • 政策法规在促进民族团结中作用 • 经济发展在推动社会和谐中作用 • 文化教育在促进民族团结中作用 • 民间组织在推动社会和谐中作用 • 总结与展望:共同构建美好家园
国内外社会和谐实践经验
国内实践经验
我国在社会和谐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坚持和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和 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国外实践经验
国外一些国家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建 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多元文化融合等 。
当代中国社会和谐建设路径
各地纷纷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通过评选表彰、宣传教育等方式
,推动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02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和需求,一些地方制定了相应的服务管理
政策,如提供语言翻译、法律援助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03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政策
许多地方制定了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如财政转移支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社区民族团结工作总结
社区民族团结工作总结近年来,由于全球发展和改革,中国的社区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府部门和有关各方努力加强社区民族团结,加强必要的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管理,确保人民民族团结工作顺利实施。
十九大报告指出,民族团结工作始终是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在新时代发展民族团结工作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推进,加强和规范社区民族团结工作,进一步做好社区民族团结工作的这几年的总结。
一、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发展社区经济和社区文化。
针对新发展理念,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明确社区经济发展目标,采取多个社区发展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创新和优化社区服务,开发和更新文化设施,完善社区城市规划,建设社区文化活动空间,治理社区公共安全,做好社区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建设。
同时,围绕社区民族团结建设,大力开展文化艺术活动,采取“帮扶教育”模式,积极推动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实现一个“开放、包容、和睦、共赢”社会。
二、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加强社会管理。
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区和谐,我们积极发动和组织比较重大的民族团结活动,推动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宣传新发展理念,引导民族协同发展,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
另外,我们还采取了开展多元文化活动,引导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组织社区公益活动,组织民族团结示范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社区功能,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社会秩序。
三、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民族传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在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中,我们积极举办传统民族文化活动,搭建民族团结文化平台,推动社区民族团结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推动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多元文化的互动。
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各种高科技媒体的优势,积极推动社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民族传统,强化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团结意识和友爱意识,为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秩序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总之,近几年社区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构建起一个具有新发展理念的共同发展路径,建立起多元文化的和谐社会,为实现创新发展、更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民族团结计划
民族团结计划一、背景介绍民族团结计划是为了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相互尊重和互助合作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我国拥有众多民族,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制定民族团结计划旨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和进步。
二、目标与意义1. 目标:-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和认同;- 提升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
2. 意义:- 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内容与措施1. 加强民族交流与沟通:- 组织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民族交流活动,如民族文化展览、演出等;- 建立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促进各民族代表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互访交流,加深相互了解。
2. 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如民族舞蹈、音乐等;- 建设和完善民族文化教育体系,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人才。
3. 提升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提高全民族的认同感;- 建立健全的民族宗教政策,保障各民族信仰自由;- 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水平,提高各民族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 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民族法治建设,维护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推动各民族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与管理;- 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 成立民族团结计划领导小组,负责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具体的工作落实和协调。
2. 加强宣传与教育:- 制定宣传方案,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计划的重要意义和举措;-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全民族的团结意识和认同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吹响经济发展号角齐奏民族团结之歌
30多年的辛勤培育,30多年的精心呵护,土、汉民族大团结这朵齐艳正在宜昌市的西部边陲五峰灿烂开放。
作为民族团结齐艳守护者之一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财政局,依然恪守职责,始终如一地挥洒着真情和汗水,用真心和实际行动不断谱写民族大家庭的和睦之歌。
长期以来,机关的领导、干部、职工全心全意地维护着山寨的民族团结,继承和发扬着工作在边远山区的艰苦奋斗精神。
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方针政策,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百姓利益,实实在在的为土家山寨人民排忧解难,积极推动山寨的民族团结进步。
一、坚持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基础,促进民族管理。
一直以来,五峰县财政局十分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民族宗教工作的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股室人员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
局机关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当中,实行季度检查、年度考核的奖惩制度;定期组织机关干部学习民族宗教政策,积极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经常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体育等活动;定期研究民族工作,积极主动接受民族工作部门的指导。
局机关积极配合县民宗局开展工作,在促进和睦相处、团结进步等民族管理工作中多次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二、坚持以争取落实民族政策为先导,促进民族团结。
落实民族政策是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的财政部门,始终全面、认真、系统的分析研究各级民族政策,把握民族政策方向,抓住“616工程”、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等省委、省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对口帮扶机遇,充分研究民族、西部和贫困县等民族地区扶持政策,认真做好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性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的争取,为实现全县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提供有效的财力保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由于民族政策落实力度的逐年加大,争取到的转移支付额度逐年上升。
2013年,争取到上级转移支付及专项资金18多亿元,为促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坚持以加大惠民政策落实为载体,促进民族和谐。
惠民政策落实是促进民族和谐的重要载体。
财政部门作为惠民政策落实的关键部门,担负着促进民族和谐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五峰县财政局按照公共财政建设要求,严格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三保一促两控制”的财政支出总原则,着力加大惠民政策落实力度,促进民族和谐。
2013年,落实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项惠民补贴资金3亿元,并在“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的兑付上不断改善国库直达农民“一折通”账户的惠农资金兑付新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资金的核拨效率,确保了惠民资金安全、足额、高效落实到农民手中;2013年五峰县用于教育卫生、
社会保障、惠农惠民、基础设施建设等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支出达到16亿多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的75%,财政在保障和推进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团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县人民提供了温暖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坚持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促进民族进步。
加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民族进步的关键。
财政部门作为全县的重要经济管理部门,对全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3年,我们坚持在“抓财源、抓项目、抓征管、抓监控、促增收”的“四抓一促”上下功夫,全面实现了财政增收工作目标。
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完成31077万元,同比增收6174万元,增长2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291万元,同比增收5773万元,增长33%。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7184万元,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4%,高于市级考核目标4个百分点。
尽管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经过认真的自我剖析后发现,我们与上级的要求还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上还要不断提升。
在以后的工作中,五峰县财政局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群众路线教育要求,以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蓝本,加大民族工作力度,夯实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创民族团结和民族健康发展的工作
新局面。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