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马龙效应
心理学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应用
心理学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译为“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这一效应揭示了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成为个体行为改变的重要动力。
定义皮格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简单来说,就是你期望什么,就有可能得到什么。
这种期望和预言能够产生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和表现。
起源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名称来源于古希腊神话。
传说中,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用象牙精心雕刻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雕像,并深深爱上了她。
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甚至向阿弗洛蒂代女神祈求能赐给他一位如雕像一样优雅、美丽的妻子。
最终,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女神,雕像真的变成了活生生的人。
人们从这个故事中总结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心理学实验现代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则是由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的。
他们在一所学校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告诉教师他们所教的学生是“天才”,并期待他们能有出色的表现。
结果,这些学生在一年后确实取得了比其他学生更优异的成绩。
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应用领域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企业管理、个人成长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教育领域: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
积极的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和自信心,使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业成就。
企业管理:管理者对员工的期望也能产生类似的效果。
积极的期望能够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业绩。
个人成长: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周围人的期望和暗示的影响。
积极的期望能够让人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教育教学上用得着的九种效应
教育教学上用得着的九种效应1、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
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
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2、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3、框架效应:是指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也就是指:当消费者感觉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不是“收益”时,他们对价格就越敏感。
4、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
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
所以晕轮效应也可以称为“以点概面效应”。
是主观推断的泛化、定势的结果。
5、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6、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效应概述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来源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希腊王子皮格马利翁请人为他用象牙雕了一座美女塑像。
因为雕塑中的这个美女实在是太漂亮了,以致于王子爱上了她。
王子几乎把她当作真人,每天他都对雕像含情脉脉,并且诉说情话,有一天,这个雕塑真的活了过来。
最后,他终于与自已所爱的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就是心理学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你期待的东西会变成现实。
皮格马利翁效应曾被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先生以实验的形式得以证实,因此这一现象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1968年,他和另一位心理学家贾可布森来到了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
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
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
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心理学效应
1.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又称“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
(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2.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伯特伦·福勒)3.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或称霍索恩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乔治·埃尔顿·梅奥)4. 南风效应(South Wind Law)也叫做“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温暖胜于严寒。
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南风法则要求管理者要尊重和关心下属,时刻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这样,下属出于感激就会更加努力积极地为企业工作,维护企业利益。
5.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Zeigarnik effect)或称为“蔡戈尼效应”、“契可尼效应”,是指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即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这个现象是由蔡格尼克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6. 出丑效应意指精明的人无意中犯点小错误,不仅是瑕不掩瑜,反而更使人觉得他具有和别人一样会犯错的缺点,反而成为其优点,让人更加喜爱他。
比如,学生眼中的老师,老师眼中的领导,老百姓眼中的大官等。
这些貌似完美无缺的人在不经意中犯个小错误,不仅是瑕不掩瑜,反而让人觉得他和大家一样有缺点,就因为他显露出平凡的一面而使周围的人都感到了安全。
毕马龙效应
毕马龙效应[ 字号:大中小] [ 关闭] 5/23/2009 10:42:49 AM天睿网作者:admin 浏览次数:26次自验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毕马龙效应(Pygmalion effect)(比马龙效应,皮格马丽翁效应),也称为教师期望原理。
在有目的的情境中,个人对自己(或别人对自己)所预期者,常在自己以后行为结果中应验。
此一现象的含意是,事先预期什么,事后将得到些什么;自己的作为将验证自己的预言。
在医学上早有发现,并且在教育上也有证实。
如:学生自认为愚笨(或经教师评定),其学业成绩将日渐低落;原因是自我预期将直接影响其动机,间接影响其努力,结果将如同其预期。
教师的预期也会产生自验预言,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差别的态度将影响学生自尊自信,结果形成学生的自验预言。
教师对学生有意无意间会产生一些期望,这些期望的产生可能因教师本身的经验学识或偏见,而有好或坏的期望。
如预期者换成别人(如教师预期学生),其后效影响称为毕马龙效应(Pygmalion effect)。
自验预言经美国心理学家罗森陶(R. Rosenthal)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故亦称为罗氏效应、罗森陶效应(Rosenthal effect)。
金翼[ 字号:大中小] [ 关闭] 5/30/2009 2:13:53 PM 天睿网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46次《金翼》是一部以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研究著作。
就构思来说,它的主题非常简单,却像竹叶画一样,其朴素的形式掩映着高水平的艺术。
这个故事在于剖析福建一个村庄里毗邻而居的两个家族。
这两家既有亲戚关系,又一起做生意。
其中一家度过逆境继续繁荣,另一家最初很是兴旺而后却衰落了。
本书的中心人物是第一家的家长黄东林,他说不上是一位英雄,却是中国农民中最优秀的典型,勤俭节约、精明能干、吃苦耐劳。
他的“金翼之家”得名于附近一座形状很像金鸡的山,山峦的一侧如翅膀一般伸向新的房合。
常用的几种效应
常用的几种效应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名字来自于《圣经》中的一则寓言。
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木桶效应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彼得。
木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一个木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水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
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蝴蝶效应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
皮革马利翁效应
2012-6-15
心理学领域 对心理学领域的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 (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 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RobertRosenthal)和雅格布森提出。他们在原神 话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先找 到了一个学校,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 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 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 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 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 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 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 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 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 2012-6-15 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
启示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 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 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 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 力。
2012-6-15
2012-6-15ຫໍສະໝຸດ 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教师在心里对学生抱 有的期待与形象会影响对这个学生的教育结果。 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借助著名作家、戏剧家萧伯 纳的舞台剧《皮革马利翁》的主人公皮革马利翁而定 义的一种心理学现象。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 当有一天,他对自己雕塑的一位少女雕像爱慕不已, 以致爱不释手赞不绝口,天天期盼那石刻的雕像能够 真的活过来和自己厮守,终于,那尊雕像竟然真的活 了。 1968年,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一所小学,他 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 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 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 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 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 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2012-6-15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如此成就。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
这种称为积极期望的态度是赢家的态度。
事前就期待你一定会赢,而且坚守这种看法,因此,只要你充满自信的期待。
即使你期待时所把持的资料是不正确的,你仍然会得到你所期望的结果。
在我们生活中,父母亲对我们的期望,老板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对别人的期望,特别是对儿女、对配偶、对同事、部属的期望,以及我们对自己的期望,都是对我们生活是否愉快是有重大影响的期望,假如你对自己有极高且积极的期望,每天早上对自己说:“我相信今天一定会有一些很棒的事情发生”。
这个练习就会改变你的整个态度,使你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充满了自信与期望。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皮格马利翁效应由来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
这个国王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独居。
他善于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了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
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
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
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
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
后人就把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这个神话的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Rosenthal)和雅格布森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
2023浙江选调生考试《行测定义判断及逻辑判断》全真模拟试题(一)含解析
2023浙江选调生考试《行测定义判断及逻辑判断》全真模拟试题(一)一、定义判断1.比马龙效应:评价主体低估被评价者能力,认定被评价者是不求上进的、行为差劲的,以致被评价者将这种观念内化,促使被评价者表现不良行为。
下列各项中,属于比马龙效应的是( )。
A.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并不复杂的数学题,却告诉他们这是一道非常难解的题目,结果班里竟然没有一个人做出来B.小明刚刚学钢琴的时候进步很慢,妈妈觉得他没有音乐天赋,小明也觉得自己学起来很吃力,于是放弃C.小飞学习不努力成绩也一直不好,他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学习这块料,于是自暴自弃D.老板觉得新人小力虽然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但工作能力太低,并不适合这份工作2.锐化效应:在社会知觉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在知觉对象前如被激活,那么,这种价值观对其知觉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这种人的既有价值观对其知觉的促进作用现象,称其为知觉的锐化效应。
下列各项中,属于锐化效应的是( )。
A.为了能够强化单词的记忆,小芳每天都在花园里大声朗读单词的拼写顺序,一个月后她的单词掌握量有了很大的提高B.小明在班主任眼中一直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一次班里的相框被打碎了,班主任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定是是小明干的C.经理刚读完一本关于诚信经营的书,在面试应聘者时,对方诚实回答自己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但经理觉得他的人品很可靠,所以破格录用D.小浦高中时沉迷于武侠小说,认为如果能拥有一身超凡的武艺将彻底改变他的一生,于是在高考前毅然退学,去武术学校学习武术3.行政委托是指行政机关委托行政机关系统以外的社会公权力组织或私权利组织行使某种行政职能、办理某种行政事务。
受委托方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职能,由委托行政机关承担责任。
符合上述定义的一项是( )。
A.某市交通管理局委托市内某高校以交管局名义对校园内的红绿灯等交通设施进行维护管理B.某县公安局委托某村联防大队对聚赌人员实施罚款,罚得款项归联防大队所有,相关责任也由联防大队承担C.某市司法局委托某建筑公司为其修建新的办公楼,施工费用由财政拨款负担D.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委托某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行使部分由其享有的职权4.社会认知偏差: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认知者和被认知者总是处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状态。
比马龙效应介绍
卓越体验(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比马龙效应
人若期待别人对自己有好的印象,就会认真表现自己;反之,就会很随便。
把人比成龙,他就会想龙一样第表现;反之,比成马,就会像马一样地表现。
人若期待别人对自己有好的印象,就会认真表现自己;反之,就会很随便。
“比马龙效应”是一种高期望的激励方式。
对被激励对象来说,如果仅仅考虑让其力所能及地做事,往往很难积极其创造力。
而拔高激励,可以激发人才的创造力。
爱迪生小时候曾经被老师认为“智力低下”,小学只上了三个月,就被学校以此为理由开除了。
不过,爱迪生的母亲并未因此而失望,她非常坚信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傻瓜,她常常对爱迪生说:“你肯定比其他人聪明,对于这一点,我坚信不疑,因此你要坚持自己读书!”她还将家里的地下室给爱迪生做实验室,鼓励他去探究周围感兴趣的现象。
爱迪生在得到母亲的极大鼓励之后,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今天,在我们受惠于爱迪生的发明所带来的各种便利时,不仅仅要感谢爱迪生的勤奋和智慧,更要感谢他的母亲,正是她造就了一位伟大的天才。
人人都可以是不普通的。
如果你在心里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人,你就会按照最优秀的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如果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你就一定能成功。
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你才能在行动上充分地展现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搭救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人下决心想要愉快到什么程度,他大体上也就愉快到什么程度。
你能够决定自己头脑中想些什么,你就能控制着自己的思想。
——亚伯拉罕·林肯。
皮格马利翁效应
106.皮格马利翁效应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极为认真地告诉校长、老师,并透露给这些学生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
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
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了一座少女塑像,在他热诚的期望下,塑像变成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107.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
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晚器大成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皮格马利翁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罗森塔尔效应"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罗森塔尔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罗森塔尔效应与皮格马利翁效应
其实两个效应是一样的,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 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 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望,可以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这是一则古希腊神话故事。
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
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
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并给他取名叫盖拉蒂。
他还给盖拉蒂穿上美丽的长袍,并且拥抱它、亲吻它,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
但它依然是一尊雕像。
皮格马利翁感到很绝望,他不愿意再受这种单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阿弗洛蒂代的神殿向她求助,他祈求女神能赐给他一位如盖拉蒂一样优雅、美丽的妻子。
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阿弗洛蒂代,女神决定帮他。
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回到家后,径直走到雕像旁,凝视着它。
这时,雕像发生了变化,它的脸颊慢慢地呈现出血色,它的眼睛开始释放光芒,它的嘴唇缓缓张开,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盖拉蒂向皮格马利翁走来,她用充满爱意的眼光看着他,浑身散发出温柔的气息。
不久,盖拉蒂开始说话了。
皮格马利翁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上帝!皮格马利翁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
可最后,因恼怒了阿弗洛蒂代女神,他们全都变成了狮子。
人们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总结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但是对这一效应做出经典证明并使它广泛运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们,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
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
比马龙效应
你有没有想过,人生的道路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可能会因为他人无意中的推动而产生微妙的改变?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比马龙效应。
当他人给予我们无条件的赞美、信任,并寄予高度期望时,我们往往会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潜力。
反之,如果他人一开始就对我们持有怀疑和贬低的态度,我们往往容易表现得相对较差。
这就像在一片草原上,我们所走的路程与他人相比,完全取决于风向的微妙变化。
打个比方,你约了一个男生见面,他一见到你就对你赞不绝口,把你捧为心目中的完美女神。
这时,你在下一次见面时就会充满自信,乐于花费时间打扮自己。
而这个男生也必定会给予你积极的反馈。
然而,如果第一次见面时,这个男生就对你的穿着和长相提出质疑,甚至中途溜之大吉,你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外貌,下次约会时就会感到不自信。
对方看到你畏畏缩缩的样子,也很难对你产生好感。
这就是比马龙效应的深度体现:一句随口的赞美或贬低,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你是否曾因他人的赞美或贬低而改变过自己的人生轨迹?而这种改变的力量,往往是我们难以预料和控制的。
再来看另一种情境,当我们面临他人的否定和贬低时,我们往往会陷入一种自卑的情绪中,怀疑自己的能力。
但是,有时候他人的赞美也可能只是一时的情绪冲动,未必真实反映了自己的优点。
此时,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理智看待他人的评价。
事实上,真正决定我们人生价值的是我们自己的努力和成长,而非他人的几句赞扬或贬低。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在赞美和贬低之间保持平衡,既要接受他人的肯定,也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
毕竟,只有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人的评价只是一种外部影响罢了。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不要轻易被他人的言论左右自己的心情和态度,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勇往直前。
比马龙效应
比马龙效应
毕马龙效应(Pygmalioneffect)(比马龙效应,皮格马丽翁效应),也称为教师期望原理。
美国快餐业知名企业,温蒂汉堡的老板DaveThomas刚创业时,根本没有什么伟大的营运计划,但是他有一个简单的梦想,要拥有一家自己可经营的餐厅。
于是脱离肯德基炸鸡后,就找一些以前同事,一起经营。
然后告诉他们:我付的薪水不高,但我必须开更多的分店,让你们负责。
结果没有营运计划的企业,或许说没有(愿景)的企业变成了世界性的速食连锁店。
因为Thomas倚赖别人、信任别人,则他们就会表现负责。
王阳明说:人人有路通长安,坦坦平平一直看。
就是在领导上,要给予干部自由、机会、改变的权力,那么,人才就可辈出。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默在《社会理论与架构》中提出了一个理念:一件事的发生,若由于错误的定义,则可促成一个错误行为变成事实。
这种现象称之为比马龙效应。
比马龙效应的例子
比马龙效应的例子引言马龙效应是指在某个领域中,由于某个人或某个事件的影响,引发了该领域的热潮和追捧。
而比马龙效应则是指在相同或类似的领域中,出现了更加引人注目的人或事件,取代了原先的马龙效应。
本文将通过多个例子来探讨比马龙效应的现象。
一级标题1:比马龙效应的例子1二级标题1.1:原始马龙效应1.马龙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曾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和奥运会金牌。
在中国,乒乓球是一项备受关注和热爱的运动,因此马龙成为了中国乒乓球界的代表人物,也引发了乒乓球运动的热潮。
二级标题1.2:比马龙效应的出现1.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乒乓球界出现了更加出色的选手。
其中,许昕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许昕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多次击败马龙,成为了新一代的乒乓球王者。
2.许昕的出现打破了马龙效应,成为了中国乒乓球界的新焦点。
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在比赛中的成绩,更是在乒乓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一级标题2:比马龙效应的例子2二级标题2.1:原始马龙效应1.电影《阿凡达》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电影,于2009年上映。
该电影以其惊人的视觉效果和深入的情节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
二级标题2.2:比马龙效应的出现1.然而,几年后,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出现了更加震撼人心的电影作品,比如《复仇者联盟》系列。
这些电影利用了更先进的特效技术和更丰富的故事情节,取代了《阿凡达》的地位。
2.虽然《阿凡达》仍然是一部经典的科幻电影,但它已经不再是观众们关注的焦点,而是被更加引人注目的作品所取代。
一级标题3:比马龙效应的例子3二级标题3.1:原始马龙效应1.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领导才能和创新精神使得苹果公司成为了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导者。
二级标题3.2:比马龙效应的出现1.然而,乔布斯去世后,苹果公司逐渐失去了一些创新力和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其他科技巨头如谷歌和亚马逊开始崛起,推出了更加吸引人的产品和服务。
由期望而产生的行为结果的效应被称为()。
由期望而产生的行为结果的效应被称为()。
皮格马利翁效应
由期望而产生的行为结果的效应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格马利翁效应
(重定向自比马龙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编辑]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如此成就。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
这种称为积极期望的态度是赢家的态度。
事前就期待你一定会赢,而且坚守这种看法,因此,只要你充满自信的期待。
即使你期待时所把持的资料是不正确的,你仍然会得到你所期望的结果。
在我们生活中,父母亲对我们的期望,老板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对别人的期望,特别是对儿女、对配偶、对同事、部属的期望,以及我们对自己的期望,都是对我们生活是否愉快是有重大影响的期望,假如你对自己有极高且积极的期望,每天早上对自己说:“我相信今天一定会有一些很棒的事情发生”。
这个练习就会改变你的整个态度,使你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充满了自信与期望。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
就会出现。
[编辑]
皮格马利翁效应由来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
这个国王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独居。
他善于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了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
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
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
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
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
后人就把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这个神话的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Rosenthal)和雅格布森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
他们先找到了一个学校,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
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
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
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
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
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儿童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罗森塔尔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地方。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心理幼稚,他们最强烈的需求和最本质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来自父母的鼓励。
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代很少被称赞,就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发展,甚至导致他一生的个性缺陷。
[编辑]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案例
顽童当州长的故事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一个典型。
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的一个叫做大沙
头的贫民窟,在这里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
罗尔斯小时候,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跟当地其他孩子一样,顽皮、逃课、打架、斗殴,无所事事,令人头疼。
幸运的是:罗尔斯当时所在的诺必塔小学来了位叫皮尔·保罗的校长,有一次,当调皮的罗尔斯从
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出乎意料地听到校长对他说,我一看就知道,你将来是纽约州的州长。
校长的话对他的震动特别大。
从此,罗尔斯记下了这句话,“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带给他信念,指引他成长。
他衣服上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不再夹杂污言秽语,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很快成了班里的主席。
四十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终于在51
岁那年,他真的成了纽约州州长,而且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
通用电气的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践者。
他认为,团队管理的最佳途径并不是通过“肩膀上的杠杠”来实现的,而是致力于确保每个人都知道最紧要的东西是构想,并激励他们完成构想。
韦尔奇在自传中用很多词汇描述那个理想的团队状态,如“无边界”理论、四E素质(精力、激发活力、锐气、执行力)等等,以此来暗示团队成员“如果你想,你就可以”。
在这方面,韦尔奇还是一个递送手写便条表示感谢的高手,这虽然花不了多少时间,却几乎总是能立竿见影。
因此,韦尔奇说:“给人以自信是到目前为止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
有“经营之神”美誉的松下幸之助也是一个善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高手。
他首创了电话管理术,经常给下属,包括新招的员工打电话。
每次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是问一下员工的近况如何。
当下属回答说还算顺利时,松下又会说:很好,希望你好好加油。
这样使接到电话的下属每每感到总裁对自己的信任和看重,精神为之一振。
许多人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下,勤奋工作,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高才,毕竟人有70%的潜能是沉睡的。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选拔的第一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说:“我认为,我那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产。
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
因此我急于称赞,而讨厌挑错。
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我在世界各地见到许多大人物,还没有发现任何人--不论他多么伟大,地位多么崇高--不是在被赞许的情况下,比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工作成
绩更佳、更卖力气的。
”史考伯的信条同卡内基如出一辙。
正是因为两人都善于激励和赞赏自己
的员工,才稳固地建立起了他们的钢铁王国。
当下属出现失误时,激励就尤为重要了。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助手贝特福特,有一次因经营失误使公司在南美的投资损失了40%。
贝特福特正准备挨骂,洛克菲勒却拍着他的肩说:
全靠你处置有方,替我们保全了这么多的投资,能干得这么出色,已出乎我们意料了。
这位因失败而受到赞扬的助手后来为公司屡创佳绩,成为了公司的中坚人物。
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
每个人只要能被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
管理者应该而且必须赏识你的下属,要把赏识当成下属工作中的一种需要。
赞美下属会使他们心情愉快,工作更加积极,用更好的工作成果来回报你,何乐而不为呢!
[编辑]
皮格马利翁效应启示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一些优秀的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
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精明的管理者也十分注重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发员工的斗志,从而创造出惊人的效益。
在现代企业里,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传达了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度和期望值,还更加适用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即使是在强者生存的竞争性工作团队里,许多员工虽然已习惯于单兵突进,我们仍能够发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其中最有效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