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川纪章的建筑理论初探
从黑川纪章的建筑体会他的文学性思想
从黑川纪章的建筑体会他的文学性思想作者:张强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28期黑川纪章,日本建筑设计大师,在他40年的设计活动中曾多次荣获各种国际授奖、荣誉,同时黑川还是日本艺术院设定的全日本3名院士建筑家之一。
黑川纪章重视日本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认为建筑的地方性多种多样,不同的地方性相互渗透,他期望自己的设计能以不同的表情来适应不同的人,叙述不同的故事。
黑川先生在他的作品中所追求的,是一种表现日本文化本质的内在的美,是日本传统文学艺术理念的视觉体现。
黑川纪章,举世闻名的建筑大师,他致力于形成日本江户时代与现代之间的延续性,把自己民族的古老的美学和精神价值体现在现代建筑中。
无论古代和现代的西方建筑都很明确,形式明确地表现功能。
内外、私用和公共空间都是截然分开的。
这在日本却恰好相反,不定性就像一层薄雾似的到处可见。
黑川先生说:“你甚至可以说对日本人来说美就是不定性。
但是,自明治维新以来近百年的时间里,它的价值仍在下降。
现在,如果你回答问题时说:‘这对我来说是个模糊不清的问题’,那就是说你不够聪明。
如今事事都很清楚,每件事就是照搬西方。
这就是我要给不定性恢复名誉的想法。
”当然,黑川先生在建筑中对佛教思想的体现不是从宗教观,而是从美的意识、空间感觉以至于生活方式等方面来进行考虑的。
他认为同西欧各个时代所具有的明确形态上的样式相比,日本文化与其说是眼睛看得见的形态上的样式,还不如说是由眼睛看不到的美的意识和空间感觉构成的。
黑川先生爱用大胆新颖的造型,喜欢把自己设想的概念,直截了当的用建筑形态加以表现,甚至有的时候让人感觉变化莫测、目不暇接。
人们在他的作品中很难找到对传统的东西在形式上的模仿,他所追求的是一种表现日本文化本质的内在的美,这是一种眼睛看不见的无形的美,而正是这种独到的见解使他的作品更具有强烈的个性。
日本红十字会总部、福冈银行本店、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石川厚生年金会馆……还有许多建在不同国家的建筑物,黑川先生设计的这些建筑物,显然无一不是基于现实的目的加以设计,在考虑了所有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
黑川纪章
日本食品本社工场
建造地点:日本山形县 特点 :细胞单元 支柱顶端
大 阪 国 际 博 览 会 东 芝 【 H 】 馆
大阪国际博览会宝美馆
东京中银舱体楼
大阪索尼公司大楼
探索阶段:走向共生
• 背景:
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 国际建筑界的背景;
• 特点:
探索日本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连接点; 寻找东方日本空间的特质和本性; 提出道的空间;利休灰理论;模糊性;中间领域;
……
1934 出生于名古屋的一 个建筑师之家; (早年曾在一所佛学校就 读。) 1957 毕业于京都大学建 筑系,随后东京大学丹下 健三的研究所工作; 1959 东京大学建筑系硕 士课程毕业; 1961 独立开设黑川纪章 建筑与都市设计事务所; 1964 获东京大学建筑学 博士学位
家传
1934年,黑川出生在一个建 筑师之家。他的父亲黑川已喜 从1946年就在名古屋开设建 筑事务所,属于当地的第二代 元老。黑川自幼就从父亲那受 到作为一名建筑师的严格训练, 他回忆说:“建筑家首先必须 画图。黏土在手里不能是自由 的形状,一跟线条必须被漂亮 的画出来。这些是我还是孩子 的时候就受到的训练。”
现代工业社会非 常注重物的因素。 玛丽莲.梦露代 表了工业社会形 体美的审美观, 相反,格蕾塔. 嘉宝则表现了一 种男女不分的特 性,超越了性别 二歧的观点。
脱氧核糖核酸 的双螺旋体结 构。
黑川创作道路两个阶段:
• 70年代初以前可以说是 “新陈代谢”或舱体的时 代,着重于探讨未来的城 市以及一系列舱体建筑的 创作 • 70年代中期以后,呈现了 向传统的回归,可以称为 “利休灰”或中间体的时 代
家 具
思
想 规 与理 论 划
实
大师谈建筑空间组合论
黑川纪章(Kisho Kurokaya)的“灰空间”与“共生哲学”的理论文献来源:《世界建筑》黑川纪章专刊6/1984《世界建筑》日本灰调子文化1/1982对于“灰空间”的定义,黑川纪章讲到:“灰色是由黑和白混合而成的,混合的结果既非黑亦非白,而变成一种新的特别的中间色”。
近代初期,日本茶道的创始人和茶屋的首次建造者千利休(1521——1591),用一种叫做“利休灰”的色彩来阐明他的茶道思想。
“利休灰”是由红、黄、蓝、绿、白等诸色混合成的一种色彩,这些颜色是由各种基本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种色谱范围极广的混合色,它可以是红灰、黄灰、绿灰等色。
如果把空间比作色彩,那末作为室内外结合区域的“缘侧”,就可以说是一种灰空间。
黑川纪章在谈到缘侧空间时指出:“作为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插入空间,介乎于内与外的第三域,才是…缘侧‟的主要作用。
因有顶盖可以算是内部空间,但有开敞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
因此,…缘侧‟是典型的…灰空间‟,其特点是即不割裂内外,有不独立于内外,而是内与外的一个媒介结合区域”。
这个区域提供室内与室外的中途点。
它是一个场所,结合了人们的一切愉悦活动,也是人们生活区域的延伸空间。
而对于中庭形势他解释道:“灰空间,不能是一个四周完全封闭的中庭,它必须是开敞的,再次自然可被隐退,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
在创作实践中,黑川纪章常常将自然转化为内部,而又将是内延伸于外部。
这样一来内部与外部,自然与建筑相互捕捉、相互船头,维持了非常良好的平衡关系。
共性的哲学也就是主张对被现代建筑所抛弃的双重含义和多重含义的性质重新评价的哲学。
为了实现这种思想,黑川纪章在实际中采用了一定的手法:1、对局部和整体都给与同等价值。
2、把内部空间外部化和把外部空间内部化。
这意味着排除内外之间、自然与建筑之间双重约束的领域,促进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渗透。
3、在相互矛盾的成分中,插入第三空间即中介空间。
4、设计出共生的要素,有意识的把异类物件混合在一起,使之产生多重性含义,以便选用传统或历史性构件,或者把传统和现代技术有意识的交织在一起。
由黑川纪章“共生”思想看传统村落建筑的保护和改造
突、矛盾或者差异而重组 ,形成了更富 内涵和 当地环境 2 黑川纪 章 的“共 生论”思想 的建 筑 实践
特色 的建筑语言 。研究黑川纪章 的建筑哲理 ,有助于我
基于黑川纪章上述的共 生思想 ,他 的建筑创作 充
们 去探索 出一条新 旧建筑 的和谐交融之路 ,并为我 国 分 表达其设计思想 。我们可以从共 生体系 的 6个 方面
现代 园艺
2016年 第 4期
由黑川纪章“共生’’思想看传统 村落建筑的保护 和改造
赵 瑞 ,郭 立苹 (河南南 阳 473100)
摘 要 :建筑的发展是新 旧建筑冲 突、碰撞和 交流的过程,新 旧建筑的重组、共生 ,为旧建筑提供 了新的发展 的可能性和 自由性 。本 文从 黑Jll纪章的“共 生论 ”思想 出发 ,通过分析 黑川 纪章 的共 生论思 想,来解析其新 旧建筑的共生方式 。从 中寻找新 旧建筑和谐 交 融 的方式 ,并为我国传统 的城 市建筑、井巷 文化 ,尤其是传统 乡村建筑的保护和 改造 。提供更广泛的视 角和 多方位的审视 。 关键词 :共生论 ;传统 乡村建 筑;保 护;改造
共时性 ,是 由国际 主义及欧洲文化 中心论 向多元 文化 和外部的共 生。
论的范型转换121。新 陈代谢 理论对 日本 的建筑产 生了巨 大影响 ,并 波及 了城市规划 、建筑 以及工业 等多个领 域。新陈代谢理论认 为城市 和建筑 同样 是可以呼吸以 及有生命的 ,同样处 于生物 般的新 陈代谢 过程 中,其将
他提 出了“新陈代谢论”、“道的建筑”、“灰 的建筑 ”、“共 相依赖 ,各 能获得一定利益 的现象 ,若互 相分离两者都
生 论”等一 系列理论 【l】。 “共生 论 ”的思 想在 于追求异 不能生存口1。黑川纪章认为 :建筑 不是用其本 身构筑主
“共生”思想的启迪——与黑川纪章先生两次接触有感
去年深秋,在苏州市举行的“99江苏、安徽两省建筑师会议”上,东南大学建筑系主任仲德昆先生宣布:将聘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先生为名誉教授;年底,黑川先生来宁接受颁证,并做学术讲座。
12月27日下午,东南大学礼堂坐满了千余同仁及年青的大学生。
2时半,黑川纪章先生一行进入会堂。
中等偏矮的老先生仍披着长发,额上已露出缕缕青丝。
毕竟已65岁了,先生腰杆有点儿弯,也许是建筑师长期弓腰伏案所至吧!大会开始前,我请先生在介绍他的专著《黑川纪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扉页上签名,先生欣然命笔。
然后,黑川先生在接受聘书后致谢词中。
谈到他首次来南京,对东南大学及建筑系给予高度评价;对授于他名誉教授的称号表示谢意。
随后,黑川先生以低沉、肃穆的表情讲到60多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暴行表示深深的疚愧。
接着,黑川先生用了两个多小时做了精彩的演讲:“从机器原理时代到生命原理时代”,阐述他的“共生”思想。
次日上午,黑川先生抵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会议厅,专门就他的建筑作品及学术思想进行座谈。
我再次与黑川先生接触,并与同仁一起向先生提出各类问题。
对话进行了两个多小时。
通过这两次接触,我感到黑川先生是一个朴实的人,一个尊重传统又有着远大理想的人,一个埋头苦干的人,一个治学严谨的人,又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
这些美好的印象又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形成的,并激发了笔者的思绪。
现录下如后。
1.黑川纪章先后求学期间的不囿于狭隘的专业知识,充分的吮吸了广泛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为走向社会打下牢靠的知识基础。
黑川先生毕业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又攻读研究生。
1961年自己独立开设黑川纪章建筑与都市设计事务所。
由于先生密切关心社会发展,切中学术跃动的脉络,在丹下健三先生的影响下,与同仁菊竹清训、川添登及后来的大高正人、木真文彦一起,推出了“新陈代谢论”——将生物学的进化论和再生过程引入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之中。
年青的黑川纪章诸同仁便向机器时代提出了挑战。
黑川纪章 分析PPT课件
灰空间的经典应用
名 古 屋 美 术 馆
底层的门厅越过一道柔和的曲面玻璃幕墙,与一个下沉花 园连续起来,形成一个既非室内又非室外的模糊的中间区 域。
曲面玻璃幕墙的分隔、格子栏杆的分隔无论从材料、色 彩或形态上都呈现出既丰富变化又有内在联系的视觉效 果。
在“利休灰”的 基调下,细部刻 画得十分细腻丰 富、深灰色、浅 灰色的面砖以条 状相间,局部镶 有铝合金条,表 现传统材料与现 代材料的融合与 共存。
个人简介
黑川纪章,日本建筑师。1934年出生于名古屋市 ,1957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后就读于 京都大学,以研究生身份在丹下健三研究室工作 ,1959年获硕士学位,1960年参加“新陈代谢”组 织,作为中心成员活动,1962年成立黑川纪章城 市建筑设计研究所,1964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 。他曾多次获奖并获得多项国际荣誉。他曾与和 矶崎新、安藤忠雄并称日本建筑界三杰。
图书室内的西墙圆形大窗,辐射状 斜线与北面次入口“凸”字形窗形 成某种视觉联想,独特而又不那么 突兀。
楼梯间富有现代雕塑感的菱形 凸窗,在室内与楼梯踏步的折 线、扶手栏杆的斜线型成某种 呼应,既对比又协调,清新又 不单调。
广岛现代美术馆
大家对于日本的印象
可能是
也可能是
还有可能是这个
但是我今天要讲的是
下一页
著名建筑师建筑师——黑川纪章
“走自己的路”
黑川在日本被称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青一代斗士” 是是““走走自自己己的的路路””的的““异异端端””人人物物。。
黑川自己也为此自得:“与(其他建筑师)相比,我从28 岁起在大学院作学生时进行创作,到现在能有建筑设计为 数甚多的机会,可能是一个特例吧。”
黑川纪章
丹下健三
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
日本建筑师。
1934年4月生于名古屋市,毕业于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后就读于东京大学,以研究生身份在丹下健三研究室工作,1959年获硕士学位,1960年参加“新陈代谢”组织,作为中心成员活动。
1962年成立黑川纪章建筑城市设计研究所,1964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
他曾多次获奖并获得多项国际荣誉。
黑川纪章重视日本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认为建筑的地方性多种多样,不同的地方性相互渗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内容。
他提出了“灰空间”的建筑概念,这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对于后者他大量采用庭院、过廊等过渡空间,并放在重要位置上。
黑川纪章的代表作品有: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1961)、中银舱体楼(1972)、福冈银行本店(1975)、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1982)、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1983)等。
黑川纪章在海外也参加了许多设计工作,如1990年北京由中日两国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中日青年交流中心(21世纪饭店),其主要建筑有豪华世纪饭店、世纪剧院、国际会议厅、教育研修楼、银橄榄体育世界、中国青年婚谊宫、音像演播制作中心、电化教室等,也是黑川纪章提出的总体建筑设计方案,由中日两国建筑师共同设计的。
黑川设计作品年表■1977年国立民族学博物馆■1979—1984年阿•萨利尔新城区(利比亚)■1983年国立文乐剧场■1985年尼姆新市中心规划(法国)■1987年名古屋市立美术馆■1988年广岛市现代美术馆■1988年柏林日德中心(德国)■1990年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中国北京)■1990年拜埃尔农药研究所(德国)■1991年墨尔本市中心(澳大利亚)■1992年奈良市摄影美术馆■1993年马来西亚新首都(KL线性首都)规划(马来西亚)■1994年和歌山县立近代美术馆•博物馆■1994年爱媛县综合科学博物馆■1995年共和国广场(新加坡)■1998年吉隆坡新国际机场(马来西亚)■1998年深圳市新市中心规划(中国)■1999年梵高美术馆新馆(阿姆斯特丹)■2000年大阪府立国际会议场黑川纪章的建筑作品欣赏索尼公司塔现代艺术博物馆广岛市现代美术馆黑川纪章的室内小品黑川纪章的规划设计作品同安德鲁、贝聿铭、S.O.M、K.P.F……一样,黑川纪章也不是第一次踏上中国这个世界上现存的最大工地了。
解读黑川纪章空间设计中的传统意味
木 偶戏 ,大 阪 国家 文乐 剧场 由训练 学校 、剧场 、博 物馆 、档案馆 等 部分 组 成 。黑川 纪章 采用 日本 江户 时代 的风 格 为建筑 主要 的人 文 脉络 ;以 日本传 统建筑 的黑 、 白两 色色 系为 主色 调 。建筑 富有 近 些年 以来 ,建 筑创 作 活动和 “ 统 ” 的关系 问题 ,是 全 球 厚 重感 的 体量 ,小 开窗及 暗 基调 等外 部造 型 ,代表 了传 统艺 术 的 传 建筑 范 围内的热 点之 一 ,它 更是 当代 中 国建筑 创作 活动 中绕 不 开 庄 重感 和神 秘感 。建筑 的底层 采用 敞廊 的形式 ,使 得室 内外 空 间 的重要 话题 。那 么在 建筑 创作 中 如何对 “ 统 ”进 行定 义 ,并在 能 够贯 通 ;墙体 部分 采用 了 “ 传 浮式 ”构造 。大 阪 国家文 乐剧场 的 实践活动 中继 承和发 扬 中华 民族 优秀 的传 统文化 呢 ? 外 观采用 了同京 都 的飞云 阁相 似 的屋 顶 ,以使得 现代 空 间具有 与 在 继承传 统文 化 的 问题 上 , 日本建 筑师 提 出 了许多 丰富 的理 历 史建筑 相近 的天 际线轨 迹 ;具有 “ 破风 ”形 式 的城楼 以及 竹 唐 论 以及 大量 实践 案例 。这 些理 论有 着相 当深 刻 的 日本建筑 文 化 内 围墙 一样 的格 子 的黑 灰色 外墙 ;重 点部 位栽 种 “ 江户 紫 ”等植 物 涵 ,其表 现 形式 由最初 的 “ 象 ”层次 ,经 过 “ 表 意象 ”层 次 ,直 来 强化 。这种 随处 可 见 ,反映 了 日本传 统建筑 细 腻含 蓄 的处理 手 到对 空 间精神 境界 。 日本建 筑 师们 将个 人对 “ 日本 ”的理 解 融入 法 ,体现 了黑川 纪章 深厚 的传统 文化底 蕴 。 到建 筑实 践活 动 中 ,产 生 了一 些独特 的 理论 。 由于他 们对 传统 研 以大 阪 国家文 乐剧 场 为例 ,并考 查 黑川纪 章其 它众 多 作品 中 究 的视角 各异 ,其 实践 的成 果也 有相 当不 同。然 而他们 在 一个 观 携 带 的信 息看 ,延 续 了其基 于传 统本 质 的文脉 设计 。黑川 纪章作 点上 非常 一致 ,即 在传 统与 现代 , 以及 民族 的与外 来 的等 因素 结 品的文 脉感大 体 可 以分 为 四种 。 合 点上 寻 找各 自的 本源 。因 此 ,虽然 从表 现形 式上 看他 们 的建 筑 1对 “ 化信 息码 ” 的表 现 . 文 实践异 彩纷 呈 ,但其 核心 理念 全 都发源 于 日本 的传 统文 化 土壤 。 黑 川纪 章认 为 “ 日本 文化 充 满 了双 重信 码和 多重信码 ,现代 在 这种 有意 识 的实 践活动 中 , 日本 建筑 师 坚持 借鉴 新鲜 文化 元 素 建筑 则 缺少 这种 信码 ”。他主 张 :现代 建筑 应 当继承 历 史文 化的 来 丰 富和完 善 日本传 统文 化 的 内涵 ,在 外 延上 不断 扩展 传统 文化 传 统 ,从而 具有 多样 性 ,就如 同生物 多样性 是通 过遗 传而 产 生的 范 围 。在 这 一思想 的指导 下 ,一大 批建 筑师 创 作 了许多 体现着 浓 样 。建 筑 设计 手法 其 中的一 种 ,便是 在追 溯历 史形 式 的基础 上 郁 传统气 息 的现代 化 的 日本建筑 ,使其 表现 出 强烈 的东 方建筑 文 综合 现代 的技 术 和材 料使 建筑 风格 产生 渐变 ,正 如他 在大 阪 国家 化 的意蕴 。 文乐 剧场所 采用 的手 法 。 建筑 “ 传统 ”的释 义 2 对形 式 的打散 与重构 . 传 统 ,在 《 代汉 语字 典 》中 的解释 是 :传 统 即世代 相传 , 现 将 历 史建筑 的外表 形式 打散 ,然 后将 这 些片 断与现 代建 筑重 具有特 点 的社 会 因素 ,如 :风俗 、道 德 、思想 、作 风 、艺 术 、制 构 ,形成 新 的组合 方式 。这 种处 理手 法使 得 历史 的文脉 在新 的形 度等。 式 下 ,仿 佛重 生一 样又 获得 新价 值和 更多 的 意味 。黑 川纪章 在设 建 筑设 计活 动 中的 “ 传统 ”有 两 方面 的涵 义 ,通 常为 :一 种 计 和歌 山现代 美术馆 及和 歌 山县博 物馆 时正是 采用 了这种 手法 。 是 形式 上表 现 的传统 ,指 的是传统 建 筑 中看得 到 的物体 , 比如木 3 挖 掘传 统文化 的神 韵 . 架 构 、大屋 顶等 ;一 种是 文化 意味 上 的传 统 ,它包 括意 境上 、精 采用 隐 喻 的方法 ,来 表现 隐藏 在历 史符 号背 后 的思 想 ,包 括 神 上 的传统 。更 大范 围 内,后 者还 包含 着价 值观 、 思想观 、以及 宇 宙观 、美 学 、生命 观等 。 黑川纪 章作 品 中常 以抽象 的几 何形 式 社 会观 等 ,这 些观 念 是一 个 民族长 期发 展而 形成 的 一种独 特 的文 要素 来表 现 那些 隐晦 的 内涵 ;将 抽 象 的几何 形态 以非 对称 的手 法 化风 格 ,是人们 对传 统建筑 文化 意味 的理解 。 地布 置 , 以表 现特 定 语境 下 的传 统精 神 。他 在设 计崎 玉县 现代 美 二 、建 筑设 计 中 “ 传统 ”的 表现及 文脉 关系 术馆 、高 至会 馆 、广 岛现代 美术 馆 、 以及 名 古屋 美术馆 等 作 品时 建筑 既是 物质 与空 间 的概念 ,又 是运 动 与时 间 的概念 。建 筑 便应用 了这 一设计 手法 。 的文 脉可 以理 解为 建筑 的过 去 、现在 及将 来 。它 就像 一切 生命 形 4 运用 抽象 的符号 语言 . 式一 样在 运动 、变 化并 发展 ,其 中必 然有 对传 统 建筑 文化 的继 承 黑 川纪 章从 传统 文 化 的文脉 和建筑 遗 产 中提炼 出具 有象 征意 和 创新 ,这也 就是 建筑文 脉承 前启后 、继 往开 来 的含 义 。 义 的符 号语 言 ,并将 这 些符 号语 言作 为双 重或 多重 信码 ,来 反映 构 成建筑 形 象 的典型 要素 有很 多 ,它们 之 间相 互联 系 。其 中 其 作 品丰 富的传 统 内涵 。墨 尔本 中心 、 白濑 南 极探 险队 纪念馆 、 体 形 、符号 、颜 色 、尺度 、 以及气 质等 要 素在 时 间和空 间上 的延 新卢 万 美术 馆 、爱媛 县科 学博 物馆 、北 京 中 日青 年 交流 中心等 就 续 和变异 ,最 能体现 建筑文 脉 的特征 。 是这 种极 富历史 文脉 感 的、抽象 的符 号语 言的运用 的 实例 。 为避 免不 结 合 实 例 而 空 谈设 计 概 念 和 手 法 而 产 生牵 强 的误 以上 这 四种方 法大 致涵 盖 了黑 川纪 章作 品 中表现 出来 的 、继 解 ,下面 将 以 日本 建筑 大师 黑 川纪 章 的作 品为例 ,从 中深 入 分析 承 日本传 统 的设计 思想 。纵观这 些 设计 思想 ,它们 凝 聚着 一个 时 建筑 空间文 脉 的传 统 意味 。 代 的精 神和 人类 的智 慧,人 们代代 传承 的也就 是其 灵魂 。
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手法读后感
英文回答:In the book " Ideas and techniques of city design in Kurokawa " , the idea and practice of urban design in Kurokawa was systematically presented. As an outstanding urban designer, the Kurokawa Chronicle presents a series of thought—provoking ideas and approaches. Of particular note is his quest for city integrity and diversity. In urban design, Kurokawa highlights the holistic nature of cities as an organic system with interrelated and interactiveponents. Urban design must not focus solely on individual buildings or spaces, but must be holistic in it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It also emphasizes the diversity of cities and advocates respect for and preservation of diverse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natural landscapes in urban design to make cities richer and more dynamic. These ideas are important inspirations for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help to guide us towards better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achievement of the goals of urban beauty, habi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手法》一书中,对黑川纪章的城市设计思想和实践进行了系统介绍。
黑川纪章 分析
1970年大阪博 览会,可能是 这种倾向的高 潮。它表明这 样一种思想: 建筑是一个个 单元的联合体, 这些单元可以 自由的重新加 以组合以改变 建筑的表现性。
共生思想
共生思想内容: 异质文化的共生、人类与技术的调和 部分与整体的统一、内部与外部的交融 历史与现代的共存、自然与建筑的连续 黑川认为: 1. 日本文化的特性是“对非恒久的”及“改变的需要”之接 受力,将不同文化及意念整合为一种共生的关系, 在相反的元素之间提供一种中介性空间。黑川纪章 后来的大多数作品都包含了这些特征。 2. 他认为这种共生的思想就是现代的哲学,也是日本 的传统。共生思想是黑川建筑哲理的核心。
福冈银行总部
大 阪 国 立 民 族 学 博 物 馆
崎玉县现代美术馆
大 阪 国 家 文 乐 剧 场 大 楼
“灰空间”的建筑概念
黑川纪章非常重视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他认为建 筑的地方性多种多样,并且不同的地方性相互渗透,成为 了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内容。 “灰空间”的建筑概念: 1. 一方面是指色彩。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 述的“利休灰”思想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 同倾向的灰色装饰 建筑。 2. 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他大量采用庭院、 过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
埼 玉 现 代 美 术 馆
靠近入口的格 构墙形成门廊 并朝向外侧, 具有既内又外 的性质。对着 入口的镜面玻 璃设计成块, 反射出周围的 绿荫,从而使 建筑与环境融 为一体。 主入口
埼 玉 现 代 美 术 馆
整个建筑物是以方格立方 体为基调构成的,本身就 是一件艺术品。
建筑包容与环境之中, 做到了与环境的完美结 合,充分体现了他共生 思想-----建筑与环境的 连续
浅论黑川纪章“共生”建筑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浅论黑川纪章“共生”建筑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作者:张致远来源:《世界家苑》2020年第03期摘要:黑川纪章的建筑思想由早期的“新陈代谢”思想深化为“共生”思想后,实现了许多具有现代地方风格的建筑设计,不仅将现代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结合,还开创了“灰空间”等新的空间设计逻辑,对东亚地区的建筑发展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黑川纪章;“共生”思想;灰空间;建筑思想1 黑川纪章的“共生”建筑思想黑川纪章于1960年加入“新陈代谢”组织,强调建筑需要具有“新陈代谢”的能力。
20世纪70年代后,他的建筑思想深化为“共生”思想,取源于日本的文化、哲学和美学传统,同时他也广泛宣传“共生”建筑与规划的设计理念。
他将一切建筑元素都看作是互相影响的词汇或符号,能够组合产生意义和氛围,所以将日本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相结合是需要文化共生的。
“共生”包括历史的共生、部分与整体的共生、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共生、人与自然和技术的共生、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共生……在他看来,“共生”也是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
2 “共生”建筑思想对应的设计案例及影响2.1 传统与现代的共生——现代地方风格的发展黑川纪章在设计中有意识地把传统和现代技术结合在一起,使之产生多重性含义,包括对传统形式的借鉴、传统材料的选择、传统标志的提炼等等,最终将各类够表达本土感情的细部融入建筑本身。
再深入一步说,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文化,有了对于建筑的不同感受,还能达成了因人而异的氛围“共生”。
以广岛现代美术馆为例,黑川纪章将日本传统的货仓作为建筑的形式依据,将传统的墙的质感与屋顶的形式以现代建筑的手法进行重构;并且,建筑立面以灰色调为基础,糅合古今不同的石材、瓷砖、铝材等多种材料。
这样做有两种作用,首先,货仓的形式暗示了美术馆的储藏功能,达成这种现代建筑对于本土文化的隐喻;其次,利用材质的组合使用,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共生。
时至今日,许多建筑设计师都在通过借鉴地方风格、传统风格、民俗风格來改造现代主义带来的刻板、单一的建筑面貌。
浅议黑川纪章的城市设计思想在规划中的应用
浅 议 黑 川 纪章 的城 市 设 计 思 想在 规划 中 的应 用
王 喜 彬
摘 要: 通过 对黑川纪章设 计的郑东 新区方 案的介 绍和分析 , 四个方面 阐述 了他 的新 陈代谢理论和共生理论设 汁思想 从 在 郑东新 区城市设计 中的应用 , 对我 国的城 市设计工作有指 导意义 。 关键词 : 郑东新 区, 城市设计 , 陈代谢 , 新 设计思想
中 图分 类 号 : U9 4 2 T 8 . 文献 标 识 码 : A
黑川纪章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日本建筑 师和建筑理论家 , 的 2 新陈 代谢理 论和 共生 理论 的应 用 他 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理论和作品在 国际上有很 高的影响力 , 同时他 黑川先生作为一名 建筑师 , 过去几十年 的时间都奉 献给 了 将 严谨 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都使他备受赞誉 , 的代表作有螺 旋 发动一场对机器的挑战 , 建他称 之为生命 时代 的建筑 ,新 陈代 他 创 “ 体城市方案( 9 1 、 16 ) 中银舱体楼 (9 2 、 冈银 行本店 ( 9 5 、 17 )福 17 )琦 谢” 共生” 和“ 是他在 做建筑 设计 和城 市规划设 计 时的主 要思想 ,
郑州有很多河流 , 如果都能得 到净化 , 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件令 人 概念规划 , 营造 了一个新 时代 的“ 水域靓 城” 黑 川先 生也 因此获 正如黑川所说 “ , , 郑 得 了首届 “ 城市规划设计 杰 出奖” 。该 方案 由 C D、 B 商住 物流 区 、 兴奋 的事情 ”人们期待通过郑 东新 区的开发 建设 , 州老 区的面
人 主张办公 、 居住 、 经济 的一体 化 , 以环形 舒适的气质 , 黑川先 生认 为从 放射 性城市 走 向环形城 市 , 这是他 流 , 与人居环境 的交流 ,
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
创 作 历 程 :
60年代,黑川纪章关注新陈代谢论和开放结构的概念,是 极具影响的新陈代谢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并于1959年率先 提出“从机械的时代到生命的时代”的划时代宣言。他在 这一时期设计的舱体建筑最典型地代表了新陈代谢论的建 筑,主张以过渡空间——中间领域来连结各单元,使之成 为生活的主轴。
名古屋美术馆
墨尔本中心
墨尔本中心
北京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广岛市现代美术馆、 澳大利亚墨尔本中心、吉隆坡新国际机场、 荷兰梵•高美术馆等等,在日本国内和国 际上都有一定的声誉。他获得过美国、英 国、法国等国家的政府和建筑协会的嘉奖、 授勋。他也是获得日本文化艺术界最高荣 誉——日本艺术院院士称号的为数不多的 建筑师之一。
主要作品赏析:
1、埼玉现代美术馆
该美术馆位于埼玉县浦 和市的北浦和公园内, 邻近北浦和车站。城市 公园法则要求该建筑占 地面积比不超过5%,高 度限制为15m,并应保 留林荫道和一棵古老的 银杏树。为满足这些这 些限制,建筑设地下室 一层,地上三层,展览 空间层层重叠设置。
靠近入口处的 格构墙形成门 廊并朝向外侧, 具有既内又外 的性质,形成 中间领域并起 导向作用。对 着入口的镜面 玻璃设计成曲 面,反射出周 围的绿荫,从 而使建筑与环 境融为一体。 格构墙上有田 中米吉的抽象 雕塑。这是黑 川纪章惯采用 的灰空间手法。
建筑理论和创作思想的主要源泉:
一、日本的文化和美学传统,包括伦理体系、艺术的价值体系和 符号体系,传统建筑,茶道等,同时也包含了从印度传到日本的禅宗和大 乘佛教思想等; 二、现代文明与日本的近现代和西化以及今天的信息社会的影响; 三、生命哲学,包括三浦梅园的自然哲学、凯斯特勒的子整体思 想和德勒泽的生命结构思想以及梅洛-庞蒂的一元论哲学
黑川纪章的建筑理论初探
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10月12日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73岁。
看到这则消息,心中冒出一丝悲凉,又一位建筑大师去世了。
说实话,我对黑川的感情相比其他日本建筑师要多一些。
为什么?因为我很钦佩他的为人;而且,我本科毕设做的是城市设计,资料收集的时后看了大量黑川的书籍,研读他的新陈代谢理论对城市建筑的应用。
说到黑川的为人,我不得不提我大三的时候听到的一件事情。
据说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世界建筑师大会有一次在日本东京举行,当时,黑川只是一个不知名的毛头小伙子,在日本这样一个按照辈分严格划分社会地位的国家,想出头十分困难,但是他为了让世界建筑师都知道他,做了一个非常疯狂的举动:他把自己的简历和建筑主张装订成册,守在会场外,那些建筑大师一开完会走出会场,他就冲上去把宣传册塞在建筑师手里。
这在现在看来,和街上派发优惠卷的推销员没什么不同,但是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一个热爱建筑的年轻人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是多么的不容易。
黑川的理论总结起来不过一句话:“从新陈代谢理论到后来的共生思想。
”总体上是站在后现代的角度,从哲学、社会等层面论述现代建筑的种种弊端,进而升发出自己的建筑主张。
即新陈代谢、变化、生长、过渡空间和一种超越二元论的二项对立的共生。
说明现代建筑对工业技术上的过分强调,使建筑失去了精神性和内涵,由大面积的国际式导致了人们在文脉环境上的集体缺失,在精神上的空虚缺乏,建筑缺乏生命力和民众的认同感。
由此,黑川纪章提出我们应该反对世界的均质化,反对国际化地忽视世界各地的文化的差异,开始新陈代谢运动。
因为,现代建筑运动强调的“机器”和新陈代谢所谓的“生命”的基本差别在于机器排除了一切不相关的模糊性,完全按功能和理性的原则来构造,而生命则包含了诸如废物、不确定性和活动余地等要素。
它是一种流动的结构,永远创造着一种动态的平衡。
这就像现在世界上强调的多元文化主导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样。
但是,黑川强调的新建筑风格不同于种族主义和地方主义,而是着眼于普遍性和地域性的共生。
设计师简介——黑山纪章
.
共生(好深奥):
反对理性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是黑川的核心思想。从不同文化中追求文化的共生,人 与自然的共生以及个性化的表现性。 追求意志文化的共生,人与技术的共生,内部和外 部的共生,理性与感性的共生,部分与整体的共生,历史与未来的共生,宗教与科学的共 生。
.
他自己的路(最欣赏):
对”现代化就是西欧化“嗤之以鼻,一直在探索如何创造具有日本特色的建筑,创造符 合环境有意味的建筑。重视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合,建筑应拥有多样性。 我最爱他的这句话:
最重要不是坚持日本文化的传统的独特性,而是应该去探求日本文化如何才能与世界文 化融合。
.
我比较欣赏的作品:
.
几弧墙减是值 福
何形采少有得 井
形的用直玻一
的墙向射璃说 市
象面外而建的 美
征作倾来造是 术
。为斜的而周 不 阳成围
馆
15
规度光,几
.
则角,为乎
的。外了都
.
花山美术馆
建筑物的外观取决于山体的外轮廓,椭圆形的建筑轮廓与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周围的自然环境都很和谐。
.
.
巴黎德方斯太平洋大厦
大楼里面的幕墙取自日本的维拉们的形象, 弧形的墙面表达欧洲砖砌建筑。总之,从各 个方面表达日本文化与欧洲文化的共生。
.
梵高美术馆新测楼
.
.
福
井
银
.
行
式成与江 场大
构的白户 阪
造影。时 。响为代
国
,避的 家
运免风 文
用震格 了动。
乐
.
浮造黑 剧
称便 馆
,捷
黑采
白用
黑川纪章没有被自身专业知识所限制,而是广泛的在茶道,哲学,美学,文学汲取知识, 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内涵,培养建筑上的灵感。
新陈代谢派(一)
新陈代谢派(⼀)好⼏年前,我曾经去河南郑州参加过⼀个项⽬的设计顾问⼯作,那个项⽬的规划设计师是⽇本“新陈代谢派”的代表⼈物⿊川纪章。
⿊川纪章设计了郑州的新城“郑东新城”,⼜为中国城市房地产联盟设计了⼀些住宅⼩区,其中有建业集团的“联盟新城”第⼀期,就这个项⽬,我和他打过很多的交道,对他的⼯作⽅法有⼀点了解,也熟悉了他。
“新陈代谢派”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是迄今依然影响很⼤,特别是⽇本战后涌现的这⼀批⼈物,后来都成了具有国际影响的设计⼤师,⽽这个圈⼦我也先后认识⼏个⼈,因此颇有些感触。
从历史来看,1960年代,世界建筑设计界出现了两个⽐较⼤的前卫流派,⼀个是⽇本的“新陈代谢派”,另外⼀个是英国的“建筑电讯派(Archigram)”。
这两个群体从不同的⽅向探索城市发展的⽅向,企图在现代主义开启的现代建筑上找到新的突破点。
这两派后来都出来许多重要的⼈物。
1958年,曾经⼀直领导着世界现代建筑发展的国际现代设计协会(CIAM) 解体,1967年,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逝世,到1969年前后,沃尔特.格罗⽐乌斯( Walter Gropius)、密斯.凡德洛( Mies Van der Rohe)、阿尔⽡.阿尔托( Alvar Aalto)也都相继去世。
但是这些⼈的影响⼒太⼤了,⼏⼗年来,流⾏的“国际主义风”基本左右了全世界⾼层建筑、民⽤和公建的形式和结构,开始有⼀些年轻建筑师出来,或者是继续⽀持纯粹现代主义建筑,⽐如1966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的“纽约五⼈”(New York Five);也有⼈出来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找寻发展的差异,提出新的思路,⽐如上⾯提到的“第⼗⼩组”(Team X),还有英国的“建筑电讯派”(Archigram)。
美国建筑师路易.康(Louis Kahn)⽤粗野⽅式试图突破勒.柯布西耶的影响,似乎有所成就,但是⾛的不算太远,他设计的许多作品,还是让我们联想起勒.柯布西埃的作品来,⽐如他在达卡设计的国会、政府、法院综合体建筑,就很容易联想起柯布西埃在昌德加尔的政府综合体⼤楼;⽽⽇本的“新陈代谢派(metabolism)”则合少分多,宣⾔发表之后,成员各⾛各⾃的道路,有⼀些很醒⽬的作品⽅案,但建成的作品却不多。
黑川纪章:基于共生理想的建筑大师
馆 (图4) 0、歌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吉隆坡国际
机 场 (KLIA )航 站 楼 综 合体 (图 5) l、 名 古 屋 美
术馆 (图6】 等都 是反映这一理念 的代表作 品。
1987年 ,他 的 建筑 理 论 著 作 《共 生 思 想 》出 版 ,
这 本书获得 了 日本文艺 大奖、 美国AIA最优 建筑
虽然 ,黑 川纪 章在家庭熏 陶方面具有先 天优 等 词义。新 陈代谢论 的第 一原则是 ̄ B-,t性 ,即不 势 ,但 是 ,他 之 后 取 得 的成 功 更 多要 归 功 于 他 孜 同 时 期 的共 生 与 生 命 所 经 历 的 过 程 和 变 化 ;新 陈
孜 不倦的努 力和 毫无懈 怠的钻研精神 。他先后在 代 谢的第二原 则是共 时性 ,是 由国际主义及欧 洲
京都 大学和京东 大学获得学 士学位 、硕 士学位 以 文 化 中 心 论 向 多 元 文 化 论 的范 型 转 换 。 换 句 话 及博 士学位 。1 957年 ,黑川纪章 大学本科毕业于 说 ,新 陈 代 谢 有 两 层 含 义 :其 一 ,生 物 的 生 命 周
京都 大学工学部 建筑 专业 :毕 业后 ,黑 川纪章 师 期 中细胞 因新 陈代谢在不 断分裂变化 ,这就使得 从丹下健三 ,并在 其工作室工作学 >-3。1959年 , 生 物 的 生理 机 能 日益 更 新 ,这 种 连 续 变化 使 得 生
名家 名作 西面团面—一
哦
蝻 世界 称之 为 。共
,
,
或 址 ‘共生 的时 代 , ’’…
^
名 家 名 作
黑 川 纪 章 (Kisho Kurokawa) (图 1) 是 战后 最 具代 表 性 的 日本建 筑 师 之一 ,他 与矶崎新 、安藤 忠雄并称 “日 本建筑界 三杰 ” ;黑川I纪章 不仅在 日本 建 筑 界 享 有 很 高 的 声 誉 ,而 且 也 是 国 际 建筑领域 的一颗璀 璨之星 。黑川纪章 的 一 生无论 在建筑设 计实践领 域还是在 建 筑理论 方面都有惊 人 的成就 ,他凭着 出 色 的 建 筑 成 绩 ,一 生 获 奖 无 数 ,主 要 包 括 : 1 965 年 获 得 Takamura Kota ro 设 计 奖 的 秘 鲁 低 价 实 验 住 宅 国 际 竞 图 首 奖 : 1 972年 获 得 TANU总 部 国 际竞 图 首 奖 ;1977年获 得 日本 象征标 志设计 冠 亚 军 ; 1 978年 获 得 M ainichi艺 术 奖 : 1 979获 得 Bayer AG中 心 竞 图奖 :1 980 年 获 得 德 国 建 筑 展 览 国 际竞 图 奖 等 。芝
黑川纪章
•
海外有名的出版社(如法国的 Editions du Moniteur, 美国的 Rizzoli, 意大利的Electa, L’Arcaedizioni,domus,英国的 Academy Editions等等)相继出了 黑川纪章作品集。 美国的电影公司麦克宁。•布拉克 伍德制作公司1993年完成了纪录影片 “Kisho Kurokawa”(黑川纪章), 在许多国家电视台播映。 美国芝加哥美术馆为了表彰黑川 纪章对建筑界的贡献,将其展览厅永 久地命名为|“黑川纪章画廊”。 1997年,法国蓬皮杜中心决定, 将黑川纪章体现新陈代谢设计思想的, 1960-1975年间41件原件素描和图 纸及4件模型永久所藏,并从6月到10 月举办了名为“Kisho Kurokawa Metabolism 1960-1975”的展览会, 展出这些作品。
•
•
城规获奖作品
•
郑东新区总体规划
城规获奖作品
• 建设中的郑东新区
城规获奖作品
• 郑东新区沙盘
城规获奖作品
• 郑东新区美景
吉隆坡机场
• 吉隆坡国际机场(英语: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Airport,简称KLIA)是马 来西亚最主要的国际机场之一,位于雪兰莪州 南部的雪邦,离吉隆坡约50公里。此机场正式 启用于1998年6月27日,取代之前的梳邦国 际机场。吉隆坡国际机场的标语是“把世界带 到马来西亚,把马来西亚带往世界” (Bringing the World to Malaysia and Malaysia to the World)。 吉隆坡国际机场也是袋鼠航线其中一个停 留点,由于英国航空与澳大利亚航空已停飞吉 隆坡国际机场,所以只剩奥地利航空与马来西 亚航空停留在此机场。机场管理公司仍保持乐 观态度,希望英国航空与澳大利亚航空可以重 新将吉隆坡国际机场成为他们袋鼠航线的其中 一个停留点。 吉隆坡国际机场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设 计,采用的概念是“森林中的机场,机场中的 森林”,机场四周被绿荫环绕,机场卫星大楼 中央设有露天室,外面有热带雨林的风景。
建筑“灰空间”理论
黑川纪章“灰空间”与“共存哲学”的理论对于“灰空间”的定义,黑川纪章讲到:“灰色是由黑和白混合而成的,混合的结果既非黑亦非白,而变成一种新的特别的中间色”。
近代初期,日本茶道的创始人和茶屋的首次建造者千利休(1521——1591),用一种叫做“利休灰”的色彩来阐明他的茶道思想。
“利休灰”是由红、黄、蓝、绿、白等诸色混合成的一种色彩,这些颜色是由各种基本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种色谱范围极广的混合色,它可以是红灰、黄灰、绿灰等色。
如果把空间比作色彩,那么作为室内外结合区域的“缘侧”,就可以说是一种灰空间。
黑川纪章在谈到缘侧空间时指出:“作为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插入空间,介乎于内与外的第三域,才是‘缘侧’的主要作用。
因有顶盖可以算是内部空间,但有开敞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
因此,‘缘侧’是典型的‘灰空间’,其特点是即不割裂内外,有不独立于内外,而是内与外的一个媒介结合区域”。
这个区域提供室内与室外的中途点。
它是一个场所,结合了人们的一切愉悦活动,也是人们生活区域的延伸空间。
而对于中庭形势他解释道:“灰空间,不能是一个四周完全封闭的中庭,它必须是开敞的,再次自然可被隐退,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
在创作实践中,黑川纪章常常将自然转化为内部,而又将室内延伸于外部。
这样一来内部与外部,自然与建筑相互捕捉、相互船头,维持了非常良好的平衡关系。
共性的哲学也就是主张对被现代建筑所抛弃的双重含义和多重含义的性质重新评价的哲学。
为了实现这种思想,黑川纪章在实际中采用了一定的手法:1、对局部和整体都给与同等价值。
2、把内部空间外部化和把外部空间内部化。
这意味着排除内外之间、自然与建筑之间双重约束的领域,促进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渗透。
3、在相互矛盾的成分中,插入第三空间即中介空间。
4、设计出共生的要素,有意识的把异类物件混合在一起,使之产生多重性含义,以便选用传统或历史性构件,或者把传统和现代技术有意识的交织在一起。
5、强调细部,即重视对材料的选择、注意能够表达人类感情和精神上的细部,适当考虑人类感情和精神上的细微接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10月12日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73岁。
看到这则消息,心中冒出一丝悲凉,又一位建筑大师去世了。
说实话,我对黑川的感情相比其他日本建筑师要多一些。
为什么?因为我很钦佩他的为人;而且,我本科毕设做的是城市设计,资料收集的时后看了大量黑川的书籍,研读他的
新陈代谢理论对城市建筑的应用。
说到黑川的为人,我不得不提我大三的时候听到的一件事情。
据说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世界建筑师大会有一次在日本东京举行,当时,黑川只是一个不知名的毛头小伙子,在日本这样一个按照辈分严格划分社会地位的国家,想出头十分困难,但是他为了让世界建筑师都知道他,做了一个非常疯狂的举动:他把自己的简历和建筑主张装订成册,守在会场外,那些建筑大师一开完会走出会场,他就冲上去把宣传册塞在建筑师手里。
这在现在看来,和街上派发优惠卷的推销员没什么不同,但是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一个热爱建筑的年轻人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是多么的不容易。
黑川的理论总结起来不过一句话:“从新陈代谢理论到后来的共生思想。
”总体上是站在后现代的角度,从哲学、社会等层面论述现代建筑的种种弊端,进而升发出自己的建筑主张。
即新陈代谢、变化、生长、过渡空间和一种超越二元论的二项对立的共生。
说明现代建筑对工业技术上的过分强调,使建筑失去了精神性和内涵,由大面积的国际式导致了人们在文脉环境上的集体缺失,在精神上的空虚缺乏,建筑缺乏生命力和民众的认同感。
由此,黑川纪章提出我们应该反对世界的均质化,反对国际化地忽视世界各地的文化的差异,开始新陈代谢运动。
因为,现代建筑运动强调的“机器”和新陈代谢所谓的“生命”的基本差别在于机器排除了一切不相关的模糊性,完全按功能和理性的原则来构造,而生命则包含了诸如废物、不确定性和活动余地等要素。
它是一种流动的结构,永远创造着一种动态的平衡。
这就像现在世界上强调的多元
文化主导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样。
但是,黑川强调的新建筑风格不同于种族主义和地方主义,而是着眼于普遍性和地域性的共生。
他在论述自己的新陈代谢建筑的时候曾经提到:“对机器时代的挑战,强调生命和生命形式;复苏现代建筑中被丢失或忽略的要素,如历史系统、地方风格和场所的性质;不仅强调整体性,而且强调部分、子系统和亚文化的存在于自主;文化的识别性和地域特性未必是可见的,可以通过最先进的当代技术和材料表现地域性的识别性;新陈代谢建筑的暂时性;将建筑和城市看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开放的系统,就像有生命的组织一样;历史性,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共生;共时性,不同文化的共生;神圣领域、中间领域、模糊性和不定性,这些都是生命的特点;作为信息时代建筑的新陈代谢建筑;重视关系胜过重视实体本身。
" 我不禁为黑川的判断力大为佩服,要知道,这段话是上世纪70年代说的,而,今天,我们惊奇的发现现在流行的建筑风格不正是这样么?越来越弱化建筑实体的真正形态,开始关注实体以外的内容。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早的比如福斯特的香港汇丰银行,罗杰斯的劳埃德保险公司,近的有库哈斯的CCTV大楼,以及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广州歌剧院。
黑川的理论最有价值的地方,我认为是准确地定义了当代建筑的发展时代——信息时代。
这并不仅仅指日本,我国也同样适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整个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全国—、二、三产业的构成比由1978 年的28 : 48 : 24 变为1990 年的27 : 42 : 31 ,再变为2002 年的15 : 51 : 34 。
从总体来看,调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从2002 年各个产业占GDP 的比重看,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第三产业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而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快速的今天,社会信息化的过程只会越来越快。
那种适用于工业时代的现代建筑将会逐渐被新的建筑形式所取代。
这里我必须说明的是,新的建筑形式并不一定是黑川纪章当年所提倡的新陈代谢式的建筑,也不一定是现在当红的库哈斯所倡导的建筑风格,但是我想说,未来的建筑发展方向一定是在这些大师的
基础之上发展出来,而不是凭空出世的。
有些人会说,当代建筑的巨大发展是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而我想说,事实并非如此。
试想一下,为什么西方七八十年代以前,那是科学主义最盛行的时代,没有出现什么强烈突出技术倾向的建筑,反而到了七八十年代以后,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开始盛行之后,出现了很多看似反映“高技派”的建筑呢?这就像是可视电话一样,西方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发明了可视电话技术,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在世界渐渐兴起呢?好像建筑的发展和技术的发展是脱节的。
另一方面,我想起了埃及神庙的巨型柱,究竟是埃及人先掌握了巨型柱的技术之后开始建造巨型柱,还是法老要求建立巨大的纪念神殿?所以我认为建筑的发展充其量只是依托技术进步,并不可以成为“技术决定论”的证据。
写到这里,我想抒发一下对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是国外建筑师的试验场”言论的看法。
其实这在几年前就有这方面的讨论了,我前几天偶然逛ABBS,发现又有一些老先生站出来批评鸟巢,CCTV 大楼和国家大剧院。
态度之强烈让我愕然,为什么在现在在北京组织建筑会议,都会安排参观三大建筑的情形下,还会有人跳出来质疑它们存在的可能性?难道组织建筑师去参观它们是为了回来骂它们么?在一个建筑形体快速变化,有些人称之为“怪异”的年代,还固有着以前的“功能、体块”思维模式究竟有什么意义?黑川纪章的理论虽然是70年代的,也许相对今天已经有很多都不适用了,但是我想说,新陈代谢的精神是正确的,未来建筑学发展也应该是朝着关注建筑实体以外的东西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