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杜牧的赤壁里的任意一句诗句

合集下载

杜牧《赤壁》诗词鉴赏

杜牧《赤壁》诗词鉴赏

杜牧《赤壁》诗词鉴赏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鉴赏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

文学_赤壁古诗词鉴赏

文学_赤壁古诗词鉴赏

赤壁古诗词鉴赏赤壁古诗词鉴赏1《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

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

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

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赤壁古诗词鉴赏2赤壁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东风:指火烧赤壁事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杜牧《赤壁》古诗鉴赏详解《赤壁》唐诗赏析

杜牧《赤壁》古诗鉴赏详解《赤壁》唐诗赏析

杜牧《赤壁》古诗鉴赏详解《赤壁》唐诗赏析《赤壁》由杜牧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注解】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东风:指火烧赤壁事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赤壁》【韵译】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赤壁》【古诗今译】一把折断了的兵器沉没在泥沙之中还没有腐烂销尽,捡起来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上的战火和刀光剑影。

倘若当年天不作美,没有东风相助,周瑜怎么能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恐怕就连大乔和小乔两位东吴美女也将被曹操深锁铜雀楼,春恨无限了。

《赤壁》【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有情有致。

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一只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

杜牧《赤壁》诗词赏析

杜牧《赤壁》诗词赏析

杜牧《赤壁》诗词赏析杜牧《赤壁》诗词赏析古诗,就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一篇绝句。

诗歌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思维独到,见解新颖,富有较高的艺术魅力。

今天,语文小编就跟大家分享杜牧《赤壁》赏析,一起来学习一下。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黄州赤壁矶。

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尊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一、二句写作者在江边淤沙之中,诗人以一柄残戟置于诗端,引发后两句的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三、四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

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

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

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

以小见大。

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

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

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

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

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这篇杜牧《赤壁》赏析是来自于语文网小编的分享,希望在对大家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调动我们自学、探讨文学作品的`积极性以及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祝大家学习进步!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杜牧 赤壁 赏析

杜牧 赤壁 赏析

杜牧赤壁赏析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杜牧所作,描述赤壁之战,赞美了周瑜和二乔(小乔和大乔)的军事才能和美貌,深切表现了战争中的残酷与人性的深刻感情。

诗中的第一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反映了古战场上激烈的战争环境,战士失去了战利品,深陷艰难之境。

而“自将磨洗认前朝”则表现出战士不畏强敌而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接下来的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将主旨落实到人物描写上。

描写了周瑜的文武双全,但最终境遇悲苦;又写出了小乔、大乔姐妹的美貌与纯洁,但素面朝天的作法藏匿了所虚受的官宦侍女们的多少嘲讽和嫌弃。

总而言之,杜牧通过精彩的文学形式和独特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古战场上的浴血奋战和人性的脆弱与复杂。

同时,赞美周瑜和二乔的理念,也颂扬了坚韧顽强的精神和无畏困难的勇气,以及对正义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赤壁》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赤壁》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赤壁》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作品原文:赤壁折戟⑴沉沙铁未销⑵,自将⑶磨洗⑷认前朝⑸。

东风⑹不与周郎⑺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⑼。

词语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白话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作品鉴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赤壁赵翼赏析

赤壁赵翼赏析

赤壁赵翼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杜牧经过赤壁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他通过一支断戟,沉没在沙中,虽未销蚀,但已残破,来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未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这种物是人非的慨叹,自然不免令人悲从中来。

可是诗人却说“折戟沉沙铁未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接下来,“自将磨洗认前朝”,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磨洗认前朝,磨洗掉铁锈,识别出原来是什么东西。

这实际上是借这件事引起对前朝的回忆。

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是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这两位美女就是大乔和小乔。

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色无双。

小乔是东吴名将周瑜的夫人,也是一位绝色的美女。

如果当时没有东风相助,周瑜没有赢得赤壁之战的胜利,那么大、小乔就会被曹操所俘虏,成为曹操的铜雀台中的歌姬了。

这就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涵义。

这首诗把一场重大战役的成败归结为定于一时的风向变化,用小事件来反映大问题,这是杜牧咏史怀古诗中常见的手法。

诗人别出心裁地通过大小乔这两个主要人物来评价赤壁之战的影响,在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美人如此命运和地位也能成为一种微妙的暗喻:连大小乔都要被曹军战乱所影响,可见形势的危急。

总的来说,《赤壁》这首诗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它通过一支断戟和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成功背后机遇的感慨。

杜牧《赤壁》赏析

杜牧《赤壁》赏析

杜牧《赤壁》赏析《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杜牧的一首对其诗义一向争论颇多的咏史诗,当代学者沈祖棻认为这是杜牧自负知兵(杜牧喜好谈兵,曾为孙子兵法作注),借史事抒其胸中积郁不平之气,也隐约暗含类同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慨叹。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看来最为合理的观点,不过应该说杜牧也有可能是表示军事战争中往往存在很大的偶然性。

本文将只是试图寻找其它可能的合理解释。

这首诗很可能写于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

有研究者以为,“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但是似乎很难看出这一点。

宇文所安《追忆》是这样解释这首诗的:“建安十三年(208),北方军阀曹操引重兵挥师下江南,此时汉朝末代皇帝已经形同虚设,曹操自命为天子的“保护人”。

到长江后,曹操准备了一支舰队用来攻打南方的吴国,吴国声称它既不属于汉王朝管辖,也不接受曹操的统治。

当曹操的舰只停泊在赤壁时,吴国的水军指挥周瑜,也是吴王的连襟,领导了一次勇敢无畏的袭击。

吴国的火船乘着久等而至的东风,直扑曹操的兵船,北方的军舰出于防卫的考虑用铁链拴在一起,结果全部被烧毁。

这场战争打破了曹操征服南方、重新统一中国的希望。

不过,如果他征服了吴国,他肯定要把乔氏姐妹作为战利品带回北方,乔氏姐妹是当时最美的女子——一个是国王的妻子,另一个是周瑜的妻子。

如果舰队没有被摧毁,如果乔氏姐妹被带到北方,那么,在曹操死后,她们俩就会像曹操的其他妻妾一样被终身监禁,老死在为她们死去的夫主修建的铜雀台里。

赤壁大战之后六百馀年,诗人杜牧(803-853)在一柄锈戟上发现了事情的这种并未发生的结果,这柄锈戟就是在赤壁找到的。

他写了一首题为《赤壁》的诗……同许多发现古物的诗歌一样,这里也涉及许多除去覆盖物、擦掉水垢和试着补上失去部分以恢复原貌的工作。

这一系列工作的目的是要认出找到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赤壁》原文及赏析

《赤壁》原文及赏析

《赤壁》原文及赏析
《赤壁》原文及赏析
《赤壁》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有情有致。

《赤壁》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赤壁唐杜牧赏析

赤壁唐杜牧赏析

赤壁唐杜牧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诗句解析1. 首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场景:在赤壁的泥沙中,一支折断的铁戟还没有完全锈蚀掉。

诗人把它捡起来,经过一番磨洗之后,辨认出这是前朝(三国时期)的遗物。

“折戟”是引发诗人思绪的实物,它沉睡在江底泥沙之中,历经岁月却铁还未完全销蚀,这暗示了赤壁之战的年代虽然已经久远,但那场战争的影响依然留存。

“自将磨洗”这个动作,表现出诗人对历史遗物的好奇与珍视,他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探寻历史的痕迹,“认前朝”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由眼前的折戟联想到了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从而开启了对那段历史的思考。

2. 颔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这是诗中的名句。

“东风”在这里是一个关键的意象,它指的是赤壁之战中那场著名的东风。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借助东风之力,火烧曹军战船,从而取得了胜利。

“周郎”即周瑜,他是东吴的名将,在赤壁之战中起到了重要的指挥作用。

诗人在这里假设如果没有东风给予周瑜方便(也就是如果东风不出现),那么战争的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铜雀”是曹操所建的铜雀台,曹操曾有在胜利后将孙策的夫人大乔和周瑜的夫人小乔掳到铜雀台的想法。

“铜雀春深锁二乔”用一种形象而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如果赤壁之战失败后的一种可能结果。

大乔和小乔是东吴著名的美女,她们分别嫁给了孙策和周瑜,在当时是东吴美好事物的象征。

如果她们被锁在铜雀台,那就意味着东吴的失败,家国的沦陷。

这两句诗以小见大,通过对两位女子命运的假设,深刻地反映了赤壁之战对东吴存亡的重要性。

二、主题与思想1. 对历史的思考-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

他不仅仅是在叙述历史,更是在探究历史发展中的偶然与必然因素。

赤壁之战的胜利,在传统观念中往往归功于周瑜的军事才能等必然因素。

然而杜牧却提出了“东风”这一偶然因素的重要性。

杜牧《赤壁》赏析

杜牧《赤壁》赏析

杜牧《赤壁》赏析【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折断的铁戟沉埋在泥沙里,还没有完全销蚀,我拿起来磨洗一番,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戟(jǐ):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尖,旁边附有月牙锋刃。

将:拿起。

前朝:过去的朝代。

【意思2】戟(ji):古代兵器。

句意:沈埋在泥沙中已经断折的枪戟生满了铁锈,我亲自打磨洗净,认得是前朝三国时代赤壁之战的遗物。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面对古代遗迹或凭借古代遗物,凭吊历史或考古。

[例]其中有一把九十公分长的青铜剑,棱脊规整,锋刃锐利,依然放射着凛凛寒光。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秦始皇拥有这样先进的武器,怎能不包举海内,席卷天下呢? (周彦文《信天游》)《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赏析】此诗为作者途经古战场赤壁(今湖北蒲圻县境内)所写。

公元208年,孙、刘联合共同对付不可一世的曹操,在赤壁矶一举击败曹军。

这是一场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性战争。

诗歌虽以地名为题,实是对这场战争成败的历史意义发表自己的见解。

诗的开头从一件战争的遗物——“折戟”写起。

这件铁制的戈矛合一的兵器的残骸沉于水底沙中已有600余年,虽然锈迹斑斑,但经过自己的磨洗,仍可鉴别出是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沉沙”二字,突出了这场战争为水战的特点,为下面“东风”的出现作了铺垫。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接。

一件历史遗物引出了作者一段思古的幽情,而作者思古又不从正面着笔,偏从反面着想。

赤壁之战是借助东风之力、火烧曹军战船取得胜利的,指挥这场战斗的统帅正是年仅34岁风流倜傥的周瑜。

因此,作者提出一种与战争结局截然相反的设想:如果东风不与周郎方便的话,那么曹操便将掳掠大乔、小乔,关在铜雀台(台在曹操封魏王时魏国都城的邺县,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以供自己享乐之用。

这两句本是诗中的议论,但作者将与战争成败至关重要的“东风”,具有象征意义的“铜雀台”(“春深”二字,以浓丽之景烘托铜雀台,以增其享乐色彩)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周郎”、“二乔”加以组合,便使议论融化于形象之中。

杜牧《赤壁》原文译文及古词赏析

杜牧《赤壁》原文译文及古词赏析

杜牧《赤壁》原文译文及古词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赤壁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查看。

《赤壁》原文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赤壁》出处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赤壁》鉴赏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

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

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赤壁》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鉴赏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

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

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赤壁诗词赏析

赤壁诗词赏析

赤壁诗词赏析如下: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原文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

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

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

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

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

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唐诗赏析-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

唐诗赏析-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

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赤壁》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

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

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杜牧唐诗《赤壁》全诗鉴赏

杜牧唐诗《赤壁》全诗鉴赏

杜牧唐诗《赤壁》全诗鉴赏杜牧唐诗《赤壁》全诗鉴赏《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杜牧唐诗《赤壁》全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原文】赤壁折戟⑴沉沙铁未销⑵,自将⑶磨洗⑷认前朝⑸。

东风⑹不与周郎⑺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⑼。

【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白话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杜牧《赤壁》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杜牧《赤壁》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赤壁杜牧唐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鉴赏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

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

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百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及赏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及赏析

【导语】杜牧的古体诗题材⼴阔,笔⼒峭健,近体诗则以⽂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

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雄姿英发”的特⾊相结合,风华流美⽽⼜神韵疏朗,⽓势豪宕⽽⼜精致婉约。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牧《⾚壁》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乔。

译⽂⼀⽀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磨⼜洗发现这是当年⾚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个战役──⽕烧⾚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乎周郎。

后任吴军⼤都督,曾参与⾚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座楼台,楼顶⾥有⼤铜雀,台上住姬妾歌*,是曹操暮年⾏乐处。

⼆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乔,⼀嫁军事统帅周瑜,称⼩乔,合称“⼆乔”。

创作背景 这⾸诗是诗⼈经过⾚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矶⼭)这个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写下的。

诗⼈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作。

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流逝⽽物是⼈⾮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净出来辨认⼀番,发现原来是⾚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进⼀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此抒发心头之感。

1、赤壁简介: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2、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3、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注解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译文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赏析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4.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沉沙之折戟。

5.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6.“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

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7.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

由叙事引发议论8、诗歌的主旨?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9、《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

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10、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

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篇二:赤壁赏析《赤壁》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二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全文▲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中前两句由_____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七绝诗咏史诗折戟▲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提示: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

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慨寄寓在一件“小小”的历史遗物中。

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情绪和心态。

拿着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为下文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

如果我们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写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

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答: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

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

“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答出咏史给1分,答出特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

) (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都得2分)2007湖北省恩施(一)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选自语文鄂教版七年级[上]人教版八年级[下])20.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2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答案:(一)古诗欣赏(4分)20、(2分)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说明: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21、(2分)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

2007乐山市4.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②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_答案: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答出咏史给1分,答出特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

)(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都得2分)2007湖北省恩施(一)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选自语文鄂教版七年级[上]人教版八年级[下])20.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2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答案:(一)古诗欣赏(4分)20、(2分)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说明: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21、(2分)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i>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杜牧的《赤壁》中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的诗句是:前朝。

2杜牧的《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