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二语文《赤壁》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赤壁》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赤壁》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想内容】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郁闷。
似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名句赏析】后两句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五年中考试题汇编】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分)3.“借物兴叹”是杜牧咏史绝句《赤壁》中的主要写法。
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一特点。
(2分)【参考答案】(1)咏史诗(1分)。
特点:借史实抒情。
(2分)(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3.(2分,答对一个要点即可)⑴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
⑵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
⑶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
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也有可能。
【参考答案】1.(1分)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2.(4分)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赤壁 精解与精练(中考试题大全)
初中古诗词精解与精练八年级上册赤壁(杜牧)(注:理解赏析均编自教师教学参考用书)预习资料1.题目解说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
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2.作者名片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世称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因有感于时局,其诗文多为讽喻之作,诗在晚唐成就颇高。
世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他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
其诗以七绝最为出色,《过华清宫》《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赤壁》等诗,语言精练,情思含蓄。
3.背景资料本诗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战役,对当时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孙吴军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鼻矶时,有感于这些英雄成败之事而写下的。
诗句理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句意:折断的戟沉入泥沙还没有销蚀,拿来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理解赏析: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拿起来自己磨洗,认出那是数百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
诗人“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也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句意:倘若东风不给予周郎方便,二乔就会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理解赏析:后两句发议论,抒感慨。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反说其事,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曲折地表达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总结归纳1.主题归纳《赤壁》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2.写作特色借物兴感,以小见大。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赤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选择题: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解析】B 还没有完全锈蚀净尽。
2、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A 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3、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怀古咏史之作。
杜牧《赤壁》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附答案
杜牧《赤壁》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精选(附答案)杜牧《赤壁》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精选(附答案)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主题】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赏析】杜牧的诗是晚唐诗坛的一大成就,晚唐诗人中只有李商隐能够与之相比。
他有巨大的政治抱负,却处于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情怀;他有绝世才华,而且性格豪俊,这又使他的抑郁情怀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
这些,都影响着他的诗的风貌。
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
杜牧的咏史诗,是晚唐咏史诗的高峰。
晚唐诗人和他们的前辈不同,他们已经失去了中兴的锐气,怀着一种矛盾心理,感慨衰败不可避免的到来,感慨生不逢时,不得一展襟抱。
怀古伤今,就成了此时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都有大量怀古伤今之作。
杜牧写这类诗,完全是一种大手笔的气概,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赤壁》写于杜牧官黄州刺史(842—844年)时,反映的心理状态和含蓄而俊爽的风格与《过华清宫》一致,但在写法上却别具一格。
《赤壁》的开头便与众不同。
《过华清宫》是由回望引起回想,杜牧还有很多咏史诗是一开头就高度概括,纵横驰骋。
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一片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
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这一场决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重大战斗,英雄云集,何等壮伟。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3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阅读古代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56.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词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实写所见景象,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B.“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仿佛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终于得到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
C.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一个“谩”字,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抒发了空有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D.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作者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57.词分豪放、婉约两种风格,分析本首词属于哪一种,请阐明理由。
【答案】56.A 57.豪放风格。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
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解析】56.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词的开头虚写梦中所见景象,不是实写。
故选A。
57.本题考查理解诗词的风格。
这首词是婉约词派李清照的作品,风格为豪放派。
开头两句写景展现一幅辽阔、壮美风景。
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壮丽,其中“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千帆舞”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开阔壮美奠定了基调。
赤壁》最新中考题及答案
赤壁》最新中考题及答案赤壁是一首咏史诗,作者XXX通过折戟沉XXX未销这一小事,引发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对历史的感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自将磨洗认前朝这句话中,动词将、磨、洗、认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当时兴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东风不与XXX便,铜雀春深锁XXX这句话中,东风指自然界的风或赤壁之战,或借指机会、机遇。
诗人没有直接评价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慨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东风不与XXX便,铜雀春深锁XXX这两句诗自古为人所称道,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把“XXX”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曲折地反映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赤壁》与《登幽州台歌》两首诗都是咏史怀古诗,但诗人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
《登幽州台歌》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见所感,直接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苦闷的愁苦怀情怀。
《赤壁》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借XXX和XXX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间接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选项A、C、D都是正确的表述,选项B中“XXX”的命运折射东吴命运的表述有误,应为“XXX”的命运折射东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命运。
解答】A。
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XXX之战的时代;B、C、D。
正确。
因此选A。
分析】这首七言绝句是唐代诗人所创作的。
诗的前两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的人物事迹。
后两句则议论赤壁大战,XXX火攻,如果没有东风,东吴就会早早灭亡,XXX将被虏去,历史将会发生改观。
诗人通过描写物象,表达了对历史的关注,暗示了自己胸怀大志却得不到重用,以小见大的心态。
《赤壁》 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4题)
部编八上《赤壁》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4题)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译文折断了的铁戟(兵器)沉埋在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2.主旨、情感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借物兴叹”(借物起兴、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含蓄而深刻:借“折戟”慨叹当年的赤壁之战;借“沉沙“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借“铁未销”慨叹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显身手。
4.“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①这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写兴感之由);②开头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因为这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关,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作铺垫。
5.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妙处。
答:①运用双关修辞手法,“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②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诗歌妙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吴魏形势的变化,对周瑜的丰功伟绩予以怀疑,主意新奇,警醒深刻,表达了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感慨。
③诗句富于形象性,写得具体、可感,增添了无限的情致,别出心裁。
6.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诗句的理解。
答:“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这两句诗以小见大,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婉转地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赤壁中考试题汇编及答案
赤壁中考试题汇编及答案[提示:以下文章仅为示范,实际内容与题目描述无关,请根据题目内容自行撰写文章。
]第一题: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赤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208年。
以下是关于赤壁战役的一些问题。
1. 赤壁战役的发生时间是什么时候?2. 赤壁战役的地点是哪里?3. 赤壁战役的两位主要指挥官分别是谁?4. 赤壁战役的结果如何?答案:1. 赤壁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
2. 赤壁战役的地点是赤壁,位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的长江河段。
3. 赤壁战役的两位主要指挥官分别是刘备和孙权。
4. 赤壁战役的结果是曹操的大军被刘备和孙权联军击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巨匠苏轼创作的一篇辞章佳作,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问题。
1. 《赤壁赋》是苏轼哪个时期的作品?2. 《赤壁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3. 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考?4. 《赤壁赋》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 《赤壁赋》是苏轼北宋时期的作品。
2. 《赤壁赋》的写作背景是苏轼流放岭南期间的生活和对历史的反思。
3. 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对权力、人生、友情和历史变迁的情感和思考。
4. 《赤壁赋》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独特的叙事手法、精湛的词章造诣和对人性、自然景观的描写等方面。
第三题: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以下是关于赤壁战役的一些问题,请根据你对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回答。
1. 赤壁战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2. 赤壁战役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3. 你认为赤壁战役中刘备和孙权的决策是否明智?请说明理由。
4. 在赤壁战役中,有哪些战术被刘备和孙权运用?答案:1. 赤壁战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东汉末年乱世的结束和三国时代的开启。
2. 赤壁战役的背景是东汉末年,割据割据势力兴起,曹操统一北方,南方形成了刘备、孙权两大势力。
《赤壁》赏析与选择题
赤壁》赏析与选择题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文题解读《赤壁》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
公元208 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
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题目表明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
二、作者简介杜牧,唐代文学家。
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多指陈时政之作。
杜牧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
其诗立意高远、清俊流利、简洁明快、感慨深沉,七言绝句尤为突出,在晚唐成就颇高。
有《樊川文集》。
三、写作背景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这一历史形势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34 岁的东吴军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的关键人物。
这首诗是杜牧经过黄州的赤鼻矶,想起了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历史, 借题发挥,而写的怀古咏史之作。
四、逐句理解赏析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译句:一支折断的戟沉在江底积沙中,铁还没有销蚀,我拿来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理解赏析:这两句是记叙。
由这支小小的“折戟”,诗人想到了东汉末年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大战中的主要人物。
这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写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写兴感之由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句: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理解赏析:这两句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以运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另外, “东风”一,语除了实指之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
细细品味诗意,不难读出诗人对周瑜的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有那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铜雀台,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危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赤壁》最新中考题及答案
《赤壁》最新中考题及答案读古诗《赤壁》完成下列1-6题。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请分析“自将磨洗认前朝”一句中动词的妙处。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自古为人所称道,请你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5.《赤壁》与《登幽州台歌》两首诗都是咏史怀古诗,请分析两首诗的诗人分别是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借古抒怀的?6.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A.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解析:1.借“折戟”这样一件小小的古物,兴起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对历史的感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2.“将”“磨”“洗”“认”这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当时兴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3.“东风”一指自然界的风,二指赤壁之战,或借指机会、机遇。
诗人没有从正面评价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慨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4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曲折的反映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5.登幽州台歌》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见所感,直接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苦闷的愁苦怀情怀。
《赤壁》中考诗歌赏析真题汇总
《赤壁》历届中考诗词赏析题真题汇总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选出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这是一首咏史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二乔”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以下几点,含蓄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B.首句运用借物起兴的手法,由一支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引发后文对历史的慨叹。
C.这是一首咏物怀古诗,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客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周瑜历史功绩的艳羡之情。
D.诗人借题发挥,用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二.选出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诗中所写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地方作者是在借历史来表达在的感慨。
B.“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意思是说埋在沙中的折戟还没有销蚀,折戟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引发作者的联想,为后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既是指自然界中的“东风”,又指导致人失败的因素。
D.杜牧把周瑜在赤壁之战的巨大胜利,完全归功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三.下面对《赤壁》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
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
C. 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
D. 最后两句议论,告诚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四.下面对《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七言绝句,以地名为诗的题目,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B、诗的前两句、借物起兴,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莫定了基础。
C. 诗的后两句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
诗人对曹操戏谑嘲弄,暗示了对周瑜的肯定。
D. 诗人在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的同时,也暗指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
《赤壁》杜牧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赤壁》杜牧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班级:姓名:
【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习题】
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3分)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答案】
1、B 还没有完全锈蚀净尽。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赤壁》中考试题及答案
《赤壁》中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赤壁》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阔场景。
2. 诗中“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通过“折戟”和“沉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______。
3.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东风”指的是______,而“周郎”则是指______。
4. 全诗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______的感慨。
答案:
1. 杜牧
2. 沉思和哀悼
3. 火烧赤壁的风,周瑜
4. 兴衰成败
二、选择题
1. 《赤壁》一诗中,“折戟沉沙铁未销”的下一句是()。
A. 自将磨洗认前朝
B. 铜雀春深锁二乔
C. 东风不与周郎便
D. 故垒西边人道是
答案:A
2. 诗中“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下列哪项解释是不正确的?()
A. “铜雀”指的是曹操建造的铜雀台
B. “二乔”指的是大乔和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
C.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曹操未能成功夺取江东的惋惜
D. 这句诗暗示了赤壁之战对东吴的重要性
答案:C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赤壁》一诗的主题思想。
2. 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的深层含义。
答案:
1. 《赤壁》一诗的主题思想在于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沉思。
2. 这两句诗通过假设东风未能帮助周瑜,暗示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具有偶然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即历史的发展往往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而英雄人物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背景】《赤壁》这首诗是诗人杜牧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杜牧生活在唐末,他最大的政治野心是恢复唐朝的繁荣。
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的奢侈和无知,并讨厌镇和吐蕃贵族的入侵。
他认为,唐朝必须消除这两大祸害,加强团结,夺回失地,国家能够解决,人民才能受苦。
降低。
但他从未被统治者重用过,也没有表现出他的野心,所以他总是感叹抑郁症。
故事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这是一场在三国历史形势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战役。
结果,孙和刘连军击败了曹军,34岁的孙武军指挥官周瑜是这场战斗中的头号人物。
诗人观看了古战场的遗物,表达了他对赤壁之战的独特见解。
【主旨】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名句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表面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但实质上诗人以这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
《赤壁》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5-2019)(附答案)
《赤壁》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5-2019)(21个阅读附答案)一、2005年湖北省荆州市 7.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__________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②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2分,每对一处给1分)二、2007年乐山市 4.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答出"咏史"给1分,答出特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2、"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
) (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都得2分)三、2007年湖北省恩施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以下是该诗的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问题:杜牧的《赤壁》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答案:杜牧的《赤壁》中,有很多词语或句子都能够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话寓意着历史上的成功有时候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才华和智慧,而是需要机遇和外在因素的帮助。
还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问题:杜牧的《赤壁》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反映出作者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和期许?答案:杜牧的《赤壁》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能够反映出作者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和期许。
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在杜牧的眼中,历史和现实都是梦境般虚幻的,而未来则充满了未知和可能性,因此我们应该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问题:杜牧的《赤壁》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来描绘历史和现实?答案:杜牧的《赤壁》中,作者使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来描绘历史和现实。
例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作者用“铜雀”代指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用“二乔”代指吴国的美女大乔和小乔,从而避免了直接描述历史事件的枯燥乏味。
同时,作者还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例如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作者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慨。
问题:请简要概括杜牧的《赤壁》这首诗的大意和中心思想。
答案:杜牧的《赤壁》是一首咏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感慨和思考。
作者认为历史的成败有时候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才华和智慧,而是需要机遇和外在因素的帮助。
作者也表达了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和期许,认为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诗歌鉴赏。
(甲)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请概括两首诗的内容。
(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清?【答案】(1)甲诗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乙诗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2)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乙诗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之情,同时暗含讽刺之意。
【解析】【分析】(1)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前提。
《赤壁》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后两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所以答案可整理为: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题乌江亭》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所以答案可归纳为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2)《赤壁》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题乌江亭》作者杜牧在惋惜、批判项羽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意见和用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鼓励百折不挠的精神。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八年级下册古诗赤壁赏析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古诗《赤壁》赏析练习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折戟沉沙铁未销.:3、诗中小中见大,评论东吴命运(借咏叹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抑郁不得志,怀才不遇)的句子是:。
4、朝诗人借《赤壁》这首诗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5、杜牧的《赤壁》诗中所咏的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发生地。
诗中关注的也不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的历史意义,由此可见,传统的咏史诗的特点是:。
6、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歌,“东风”指的是。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典或主旨句)千古传诵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8、诗中作者是有感于而写的,借下笔的。
9、诗中作者借“,”两句委婉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发挥想像,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
10、这首诗按体裁划分属于;押韵的字有。
11、“戟”读音是,意思是。
12、这首诗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由眼前景物而联想到的,所以是。
结尾两句是对周瑜的嘲讽,意思是,用的是语气。
13、这首诗作者借历史事件,抒发了感慨,旨在表明。
14、说说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15、出自《赤壁》的成语是,其意思是。
诗中的“二乔”指代的是。
该诗前后两句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是:;其内在联系是:。
参考答案:1、略 2、销蚀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唐杜牧英雄无用武之地 5、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含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的“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所以,在《赤壁》一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要表达的情感。
6、周瑜一方借东风之势火烧赤壁的事。
7、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8、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和事迹的慨叹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七言绝句锁朝乔 11、读音略古代的一种兵器 12、虚写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5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58.下列诗句中与“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暗含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59.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目的是什么?【答案】58.B 59.示例: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58.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这里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意思是: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现实的强烈不满;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意思是:白发愈搔愈希,簪子简直插不上。
此时的诗人正经历着烽火遍地,家信不通的遭遇,这里写出了想念远方亲人的惨戚之象,突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意思是: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这里写出了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赤壁中考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沉沙铁未销B. 自将磨洗认前朝C. 铜雀春深锁二乔D. 赤壁之战2. 下列对《赤壁》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诗中借折戟沉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B. 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表现了周瑜获胜的偶然性。
C. 诗中“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二乔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
D. 诗中“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惨烈场景。
3. 下列关于《赤壁》这首诗的作者杜牧,说法不正确的是()A. 杜牧是唐代诗人,字牧之。
B. 杜牧的祖父是唐代著名宰相杜佑。
C. 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号樊川居士。
D. 杜牧的著作有《樊川文集》。
4. 下列关于《赤壁》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 诗中运用了借物咏史的手法,以折戟沉沙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B. 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周瑜的赞美之情。
C. 诗中“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二乔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表现了作者对东吴失败的惋惜之情。
D. 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东风比喻为周瑜的机遇。
5. 下列关于《赤壁》这首诗的翻译,不正确的是()A.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
B.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C. 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D. 如果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
6. 下列关于《赤壁》这首诗的注释,不正确的是()A. 折戟:折断的戟。
B. 销:销蚀。
C. 将:拿起。
D. 铜雀:指曹操在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
7. 下列关于《赤壁》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 诗中借折戟沉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B. 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表现了周瑜获胜的偶然性。
C. 诗中“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二乔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
D. 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将东风拟人为周瑜的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初二语文《赤壁》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想内容】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郁闷。
似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名句赏析】后两句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五年中考试题汇编】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
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分)
3.“借物兴叹”是杜牧咏史绝句《赤壁》中的主要写法。
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一特点。
(2分)
【参考答案】
(1)咏史诗(1分)。
特点:借史实抒情。
(2分)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3.(2分,答对一个要点即可)⑴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
⑵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
⑶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
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
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
果,也有可
能。
【参考答案】
1.(1分)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
2.(4分)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朝”在这里是指。
(1分)
2.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4分)
【参考答案】
1.(1分)赤壁之战时期。
2.(4分)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2分)(答出对这两句的理解,如“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东吴的两个美女将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也可以给2分)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
(2分)(答出“诗人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也可以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