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赏析及练习有答案
古诗文《赤壁》赏析
古诗文《赤壁》赏析赤壁唐朝: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注解及译文【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东风:指火烧赤壁事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赤壁鉴赏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
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赤壁》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赤壁阅读练习一、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共7分)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______ 。
诗人杜牧和________合称“小李杜。
(3分)2.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2分)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2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9~20题。
(5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
(2分)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分)答案: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答案:一、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借东风)二、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赤壁》古诗词赏析题 2020.1
《赤壁》古诗词赏析题 2020.1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诗中的“周郎”指的是,后一诗中的“魏帝”指的是。
2.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周瑜曹操2.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解析:杜诗中的三四两句总结了历史的教训。
字面上是讲二乔,实际上是说这一战争关系到东吴的安危,幸而成功,否则家国难保。
而胡诗则是称颂周瑜巧用火攻大破敌人的智慧。
3.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
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解析:注意辨别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读出言外之意来。
同时,还要注意诗人吟咏的角度和侧重点,写了些什么,没写什么。
切忌由于自己熟悉这段历史,就忽略诗人是从哪方面,持何种态度来吟咏。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6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3、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诗从旧武器、古战场写起,进而对这场战争展开冷静地历史沉思。
B.胡诗称颂周远用火攻的方式大破故军,表达了无比的仰慕之情。
C.杜诗中的三、四两句总结了历史教训。
表面假设二手被困,实质是在表述这场战争关系到东吴的家国安危。
古诗词鉴赏赵翼《赤壁》阅读练习及答案(福建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下开学高二语文题)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开学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赵翼①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②。
[注]1 乾隆三十七年(1772),赵翼因事被降级调用,辞官归乡,经过赤壁时写下此诗。
②《楚辞·渔父》中写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从山河形胜落笔,写三国时的营垒依稀可辨,“依然”“故”体现了今昔之感。
B.颔联“乌鹊南飞”与曹操《短歌行》、苏轼《赤壁赋》中“乌鹊南飞”意蕴相同。
C.本诗写景有虚有实,意境壮阔,笔触大开大合,议论不落窠臼,体现诗人的历史观。
D.本诗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由眼前景联想到与此相关的人、事,并抒发感慨。
2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情感。
(6分)21.BB.“意蕴相同”错。
颔联“乌鹊南飞无魏地”是说曹操大败无立足之地。
曹操《短歌行》中“乌鹊南飞”喻客子无所依托。
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
苏轼《赤壁赋》中“乌鹊南飞”,是通过引用曹操的诗句引出下文对曹操的议论。
意蕴明显不同。
22.(1)尾联写赤壁古战场已为陈迹,只剩明月下渔父的吟唱。
借此抒发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
(2)通过对三国历史的怀想,抒发往事如烟、胜败成空的感叹。
(3)运用渔父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归隐之心。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杜牧《赤壁》参考答案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篇一:《赤壁》答案《赤壁》一、作家与作品:本诗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是(杜牧),(唐代)(朝代)著名的诗人,他和(李商隐)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二、朗读节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诗句意思理解:四、内容理解:1、《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感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赤壁》中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原句填空练习: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诗人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2、诗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阐明历史的发展进程由偶然因素决定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杜牧以小见大,发表深刻警策的历史兴亡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六、综合问题分析: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尾联,这二句的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同时也表明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篇二:赤壁中心赏析试题答案《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鉴赏关键点】怀古咏史之作,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主旨】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名句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表面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但实质上诗人以这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
在赤壁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把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江底泥沙之中,经历了六百多年水土侵蚀,竟然没有腐烂销蚀掉,经过一番“磨洗”,仍然能够辨认出是赤壁战役中留下的遗物,这不能不引起诗人的吊古伤怀之情。
仿佛当年周瑜借助东风之势打败曹操八十万水兵的刀光剑影仿佛就在诗人的眼前闪现。
这应该是诗人抒发感概之源。
这样用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篇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阅读训练及答案(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8、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9、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10、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1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赤壁赋》注释、翻译、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赤壁赋》/苏轼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卷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壬戌】。
③【既望】。
④【举酒属客】。
属,。
⑤【明月之诗】。
⑥【少焉】。
⑦【斗牛】。
⑧【白露】。
⑨【纵一苇之所如】。
纵,。
一苇,如,。
⑩【凌万顷之茫然】。
凌,。
万顷,。
茫然,。
⑪【冯虚御风】。
冯,。
虚,。
御,。
⑫【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羽化,。
⑬【扣舷】。
⑭【桂掉兮兰桨】。
⑮【击空明兮溯流光】。
空明,。
流光,。
⑯【渺渺兮予怀】。
渺渺,。
⑰【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
⑱【客】。
⑲【洞箫】。
⑳【倚歌】。
倚,。
㉑【和之】。
㉒【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袅袅,。
缕,。
㉓【舞幽壑之潜较,泣孤舟之嫠妇】。
幽壑,。
嫠妇,。
㉔【愀然】。
㉕【危坐】。
㉖【何为其然也】 ? ㉗【夏口】。
㉘【武昌】。
㉙【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
㉚【此】。
㉛【困)。
㉜【周郎】。
㉝【方】。
㉞【破荆州】。
荆州,。
㉟【下江陵】。
下,。
江陵,。
㊱【舳舻】。
㊲【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酒,。
槊,。
㊳【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
㊴【匏樽】。
匏,。
㊵【蜉蝣】。
㊶【一粟】。
㊷【骤】。
㊸【遗响】。
㊹【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未尝往,。
盈,。
虚,。
卒,。
消长,。
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将,。
㊻【物与我皆无尽】。
㊼【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造物者,。
适,。
㊽【更】。
㊾【肴核】。
㊿【狼籍】。
①【相与枕藉】。
②【既白】。
白,。
二、重点句子翻译: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7.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赤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歌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诸葛亮的才能不会被世人知晓。
D.在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侧面写出赤壁之战对双方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2)对《破阵子》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武器先进。
C.“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梦回”和“八百里”两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3)两首诗词,都有对沙场的想象描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概括表述两首诗词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同和不同。
(2分)相同点:不同点:【参考答案】:(1)C(2)B(3)示例:相同点:都有对战争疆场的无限感慨和对国运的关注。
不同点:前者是对历史的回顾,对史实的咏怀,后者重在表达自己的报国志向和人生不如意的遗憾落寞。
评价标准:表述清晰明白,有异、同的差异性观点表述,理据不清不得分。
2分。
【对比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诗歌前两句借事(物)起兴,请简述这两句所记之事。
4.后两句论史抒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3.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拿起来自己磨洗,认出那是数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
4.诗人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解析】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为: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据此可知,诗歌前两句记述的事情是: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诗人以一件古战场的遗物“折戟”为兴,引出对前朝赤壁之战的回忆和感慨。
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及情感主旨。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周郎”指周瑜。
后句写赤壁之战的故事,诗人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怀古抒怀,表现出诗人对历史非凡的认识,曲折地反映出他无处施展才能的抑郁不平之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诗歌前两句借事(物)起兴,请简述这两句所记之事。
4.后两句论史抒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3.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拿起来自己磨洗,认出那是数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
4.诗人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解析】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为: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阅读答案附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附赏析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江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 念奴娇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
(1分)2.下列对词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开篇即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
C.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
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
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
3.苏轼在本词中借古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4分)参考答案1.词牌2.C3.本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华发早生的忧愤之情。
试题1)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
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2)从表现手法来看有什么特点?3)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4) 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之间,特地加上小乔初嫁了,是以,表现周瑜当年、的。
(5)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作用。
(6)作者描写周瑜的英雄业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的《赤壁》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阅读训练及答案(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8、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9、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10、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篇一:《赤壁》答案《赤壁》一、作家与作品:本诗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是(杜牧),(唐代)(朝代)著名的诗人,他和(李商隐)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二、朗读节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诗句意思理解:四、内容理解:1、《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感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赤壁》中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原句填空练习: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诗人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2、诗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阐明历史的发展进程由偶然因素决定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杜牧以小见大,发表深刻警策的历史兴亡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六、综合问题分析: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尾联,这二句的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同时也表明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篇二:赤壁中心赏析试题答案《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鉴赏关键点】怀古咏史之作,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杜牧《赤壁》解析
杜牧《赤壁》赏析《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春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杜牧的一首对其诗义一向争论颇多的咏史诗,今世专家沈祖棻以为,杜牧自傲知兵(杜牧喜好谈兵,曾为孙子兵法作注),这是借史事抒其胸中积郁不平之气,也隐约暗含类同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宣布的“时无英豪,使竖子成名”的慨叹。
这或许是迄今为止看来最为合理的观念,不过应当说杜牧也有或许是表示军事战争中一般存在很大的偶尔性。
但这篇文章仅仅试图寻觅其它或许的合了解说。
这首诗很或许写于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
有研究者以为,“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必定”。
可是好像很难看出这一点。
宇文所安《回忆》是这么解说这首诗的:“建安十三年(208),北方军阀曹操引重兵挥师下江南,此刻汉朝末代皇帝现已形同虚设,曹操自命为皇帝的“保护人”。
到长江后,曹操预备了一支舰队用来攻打南边的吴国,吴国宣称它既不归于汉王朝管辖,也不接受曹操的控制。
当曹操的舰只停靠在赤壁时,吴国的水军指挥周瑜,也是吴王的连襟,领导了一次勇敢无畏的突击。
吴国的火船乘着久等而至的春风,直扑曹操的兵船,北方的军舰出于防卫的思考用铁链拴在一同,成果悉数被焚毁。
这场战争打破了曹操降服南边、从头一致我国的期望。
不过,假定他降服了吴国,他必定要把乔氏姐妹作为战利品带回北方,乔氏姐妹是其时最美的女子——一个是国王的老婆,另一个是周瑜的老婆。
假定舰队没有被摧毁,假定乔氏姐妹被带到北方,那么,在曹操身后,她们俩就会像曹操的别的妻妾相同被终身拘禁,老死在为她们死去的夫主建筑的铜雀台里。
赤壁大战以后六百馀年,诗人杜牧(803-853)在一柄锈戟上发现了作业的这种并未发作的成果,这柄锈戟即是在赤壁找到的。
他写了一首题为《赤壁》的诗……同很多发现古物的诗篇相同,这儿也触及很多除去掩盖物、擦掉水垢和试着补上失掉有些以康复原貌的作业。
这一系列作业的意图是要认出找到的终究是啥东西。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与默写练习(附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与默写练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一作:崩云)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雪:比喻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fā)。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lǔ)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羽扇纶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fà)。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背景】《赤壁》这首诗是诗人杜牧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杜牧生活在唐末,他最大的政治野心是恢复唐朝的繁荣。
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的奢侈和无知,并讨厌镇和吐蕃贵族的入侵。
他认为,唐朝必须消除这两大祸害,加强团结,夺回失地,国家能够解决,人民才能受苦。
降低。
但他从未被统治者重用过,也没有表现出他的野心,所以他总是感叹抑郁症。
故事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这是一场在三国历史形势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战役。
结果,孙和刘连军击败了曹军,34岁的孙武军指挥官周瑜是这场战斗中的头号人物。
诗人观看了古战场的遗物,表达了他对赤壁之战的独特见解。
【主旨】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名句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表面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但实质上诗人以这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
赵翼《赤壁》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赤壁
(清)赵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首联从山川形胜落笔,突出此地的险峻及其军事战略要地的地位,并自然引出赤壁古战场,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B.颔联和颈联对仗工巧,显示出作者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同时
文字中隐寓曹操在此兵败而周瑜得胜成为英雄的历史画卷。
C.诗歌中的“故垒”,“乌鹊南飞”“大江东去”“月明”是亘古以
来一直存在的景象,但在作者笔下因化用典故而使它们各自带上了丰富的意蕴。
D.全诗有对眼前景象的描绘,但不是细笔渲染,着意表现,更多
的是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时间与空间的对照来抒写自己的感慨。
15.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题材一致,且都是怀古诗,但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请简要阐述两首诗不同的思想感情。
(6分)
14. C(“故垒”不是亘古以来的景象,它是人文景观;“月明”也谈不上化用典故)
15. 赵翼在诗歌中由今思昔,既表达了对三国英雄的崇敬和追怀,更有一种自然永恒而昔日风流不在的今昔之感,并在结尾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的归隐之意。
(3分)杜牧诗由赤壁遗物引发怀古之幽情,表面是在感慨天时的偶然因素改变了历史轨迹,实际是表达机遇造人的哲理,内心深处或许对周瑜的战绩并不太认可,或许另有一种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3分)其他合理即可得分。
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
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1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黄州赤壁矶。
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尊定三国鼎立场面的“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一、二句写作者在江边淤沙之中,诗人以一柄残戟置于诗端,引发后两句的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三、四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尔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幸运并不是定国之策。
假假设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
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
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
以小见大。
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2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假设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欣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
【文学常识】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他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小杜”。
【中心思想】
《赤壁》作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原诗】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原诗注释译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
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
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
泥沙中尚未销融,拾
起磨洗一番,仍可隐
约看见历史的刀光
剑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周郎】指周瑜,字
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
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
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
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
指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是东吴美女,一嫁
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
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
怎么能借东风火烧
曹操八十万水军而
大获全胜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赤壁》绝句,应该说是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妇孺皆之。
自唐起注家蜂起,赢得了众多的读者。
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点:其一、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东吴早就灭亡,大
小二乔自然也做了曹操的俘虏,成为铜雀台中人,也就是说周瑜是侥幸地成功。
其二、推崇诗人,“以小见大”,“言近旨远”,善于用形象思维。
《赤壁》实际上就是一首咏史诗,一首凭吊古人的诗。
诗人咏赤壁之战,吊曹操之古。
表面上是在写周瑜,而实际上是写曹操。
推进一层,诗人也形象地论证了一条哲理: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
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首怎么能够不说是一首深刻的哲理诗呢?一言以蔽之,诗人所要抒发的是:如果当时的时代、条件、机遇都给了曹操方便,那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就不会失败,吴与蜀的霸业就要客落,三国鼎立就不会出现。
无疑地、曹操统一中国的大业也就取得了成功。
这一段历史也许就要重写。
【练习与检测】(共30分)
1.《赤壁》的作者是,代著名诗人,号,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
(4分)
2.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3分)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分)
4.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4分)
5.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6.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3分)
7.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2分)
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2分)
9.本诗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3分)
10.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1.杜牧,唐代,号樊川居士,“小杜”。
2. B
3.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4."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5.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下文做铺垫。
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
6.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耐人寻味。
(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点诗味也没有了。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借东风)
9.由“折戟”写起,引发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
10.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