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感官检验(1)

合集下载

粮食及其制品的检验

粮食及其制品的检验

评价与判断:

1~3min后溶液内呈白浊,然后在溶液上部显 深红褐色 新米 显色时间推迟,新米含量越多显色越快,反之 越慢 新米和陈米混杂 不显色 纯陈米


(3)粮食酸败的检验技术

原理
粮食酸败时,脂肪分解并有部分转化为醛类化合物, 与品红亚硫酸试剂反应呈红色,可检验粮食中的醛 类物质,验证粮食是否酸败。 仪器、试剂 500mL圆底烧瓶、100mL锥形瓶、冷凝管、磷酸。 品红亚硫酸(希夫试剂)的配制 0.1g品红+60mL热H2O、冷却+10%亚硫酸 10mL+浓盐酸1mL+适量H2O 100mL、暗处 放置1h,应呈无色透明状。
(一)粮食及粮食制品概念

1.粮食的概念 通常定义:是对谷类、豆类、油料及其加 工成品和半成品的统称,按是否经过加工分为 原粮、成品粮。

原粮分为谷类、麦类、杂粮类和豆类,包 括稻谷、小麦、玉米、高梁、谷子、大麦、荞 麦、大豆、小豆、绿豆、蚕豆、芸豆、甘薯等;

1.粮食的概念

成品粮(GB8869):“由原粮经加工而成
133称取试样用烘至恒重的铝盒w0称取试样约3g对带壳油料可按仁壳比例称样或将仁壳分别称样w1准确至0001g134烘干试样将铝盒盖套在盒底上放入烘箱内温度计周围的烘网上在105温度下烘3h油料烘90min后取出铝盒加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后再按以上方法进行复烘每隔30min取出冷却称重一次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为止

把混合指示剂稀释50倍,取稀释液10 mL于试管中+样品 5.0g振摇,观察溶液颜色。 评价与判断 新米微绿色,随米陈度不同变为黄色至橙色。 适用范围 大米、糯米,不适用于有色的米类,如玉米、黄米。

粮食掺伪检验

粮食掺伪检验

粮食掺伪令人堪忧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追求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有些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牟取暴利,不在食品的质量上下功夫,而是采取不法手段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以假乱真,对食品进行掺伪(掺假、掺杂、伪造的总称)。

“毒豆腐皮事件”,“阜阳假奶粉事件”,“龙口粉丝掺假事件”为百姓健康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为了减少由于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提高自身的识别能力,也必须对食品掺伪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一)什么是食品的掺伪?我们通常说的假、冒、劣食品,就是《食品卫生法》第七条禁止生产经营的“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食品”,简称为“食品掺伪”。

掺假:即以假乱真,降低了原食品质量,如牛奶掺水,掺米汤等。

掺杂:即以杂当真,企图增加食品的重量,以获取利益,如木耳中加硫酸镁,辣椒粉中加红砖粉等杂质,米中掺白沙,味精中加面粉,辣椒中加炭黑等。

伪造:以伪代真,名不符实,如用淀粉、香精和色素制作山楂片,用香精、糖精、色素精合成汽水即所谓的三精汽水,等等。

(二)食品掺伪的方式及手段1.掺兑:即向食品中掺入一些非本身固有的成分或外形相似的物质(一般用于液态食品),如白酒、啤酒兑水,香油掺米汤,食醋加游离矿酸等。

2.代替:用其它物质代替食品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如用棉籽油代替花生油,用其它油代替小麻油,马肉充牛肉等。

3抽取:从食物中抽取某种营养成分后人冒充完整状态的食品出售,如从牛奶中抽取脂肪后制成的奶粉仍以“全脂乳粉”出售,小麦粉抽取面筋后其与物质还充当小麦粉销售或掺与正常的小麦中销售。

4.粉饰:将色素、颜料、香精及其他禁用的添加剂对质量低劣的或所含营养成分低的食品进行调味、调色处理后充当正常食品出售,以此来掩盖低劣的产品质量。

5.混充:在变质食品中加入一部分同类食品,试图以正常的食品掩盖变质食品,而混充销售,如将部分霉变大米混充在好大米中出售。

6.混入:在正常食品中混入一些非食品固有成分的异物,以增加其重量,如黑木耳中加饴糖,银耳用卤水、糖水浸泡等。

鉴别新陈粮食

鉴别新陈粮食

鉴别新陈粮食,在实验室可以用化学的方法来鉴别,一般要进行抽样检测,应用愈创木酚或与对苯二胺并用的测试,同时辅以色泽、气味、脂肪酸值等检测指标来综合辨别。

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感官检验的方法来判别:
一、眼看。

主要看色泽、杂质、害虫等。

(一)新粮色泽浅、发白、有光泽,毛刺发亮,而陈粮色泽暗黄,存放时间越长越明显。

(二)新粮杂质中的稻梗、叶的颜色为浅白绿色,而陈粮杂质中稻梗、叶为暗黄色。

从筛下物可以看出,陈粮粉末多,甚至有许多虫尸,而新粮细小的杂质较少,基本没有虫尸。

(三)新粮害虫一般为蛾类、玉米象等害虫,且较少,如果存放一段时间没杀虫的新粮会有较多的蛾类害虫在粮面上飞;陈粮害虫有谷蠹、玉米象、长角谷盗、锈赤扁谷盗、螨类等,蛾类害虫较容易杀死,所以基本没有。

二、鼻闻。

取少量稻谷于掌上,新粮有稻香味,即使存放一段时间,用口对着稻谷呵气,也会有稻香味,陈粮的气味较为复杂,基本没有稻香味。

三、触摸。

新粮用手或脚插入粮堆抽出后会有粮粒粘附在手上或脚上,陈粮基本不会。

粮谷类制品的鉴别检验

粮谷类制品的鉴别检验

1.薄层层析法
薄层层析是在黄曲霉毒素研究方面应用最广的分离技术。 自1990年,它被列为AOAC(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gricultural chemists)标准方法,该方法同时具有定性和定 量分析黄曲霉毒素的功能。
1.1 原理
本法是利用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经有机溶剂提取、 净化、浓缩、薄层分离后,在波长365nm紫外光下产生蓝 紫色荧光,根据其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来测定 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③黄曲霉毒素B1标准液:准确称取1~1.2mg AFTB1标准品,先加入2mL乙腈溶解后,再 用苯稀释至100mL,避光、于冰箱4℃保存。 此标准液浓度约为10ug/mL。先用紫外分 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再用苯一乙腈混合 液调整其浓度为准确10.0ug/mL。在350nm, AFTB在苯一乙腈(98+2)混合液中的摩尔消 光系数为19 800 .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 样品从大样经粗碎及连续多次用四分法缩减至 0.5~lkg后全部粉碎。粮食样品全部通过20目筛,花 生样品全部通过10目筛、混匀。
(2)提取
称取20.00g经粉碎样品置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 加30mL正己烷或石油醚和100mL甲醇水清液振荡30min, 静置片刻,过滤于125mL分液漏斗中,取下层液再用 20ml氯仿萃取两次,合并萃取液,于65℃减压浓缩至干。
气味
水分
杂质
纯度
色泽——良质的粮食籽粒应具有本品种所
固有的色泽;
未成熟的籽粒颜色苍白或无光泽; 病害、霉菌、异物的感染及仓虫危害、水浸、 陈化等因素的影响,可使籽粒的色泽变暗或光 泽减弱。

方法:将样品在黑纸上撒成一薄层,在散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与要求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

不论对何种食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上述方法总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常是在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之前进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肉类食品研究中心等单位对感官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感官分析方法一成对比较检验、三点检验、味觉敏感度的测定、风味刻面检验、排序法、“A”-“非A”检验、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准则等7项国家标准(GB 12310~12316—90),为感官鉴别的实践提供了标准化、科学化的指南。

在食品质量感官鉴别过程中,只要条件许可,都应按这些国家标准无一例外地参照执行。

对于实施质量感官鉴别的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健全的精神素质,无不良嗜好、偏食和变态性反应。

鉴定人员自身感觉器官必须机能良好,对色、香、味、形有较强的分辨力和较高的灵敏度。

对于非食品专业人员,还要求对所鉴别的食品有一般性的了解,对其色、香、味、形有常识性的知识和经验。

具体的要求在下文中还要提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一、基本鉴别方法(一)视觉鉴别法这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

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

视觉鉴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隐色发生错觉。

鉴别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的深浅色调等。

在鉴别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人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

(二)嗅觉鉴别法人的嗅觉器官相当敏感,甚至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检查出来极轻微的变化,用嗅觉鉴别却能够发现。

当食品发生轻微的腐败变质时,就会有不同的异味产生。

食品营养与检测《试验七 粮食新鲜度的检验》

食品营养与检测《试验七 粮食新鲜度的检验》

试验七粮食新鲜度的检验1)感官检验法(1) 看硬度:大米的硬度主要由蛋白质含量决定,米的硬度越大,说明其蛋白质含量和透明度越高,而且一般新米比陈米硬度要大些。

检验时,用牙咬就可感觉出硬度的强弱。

(2) 观外表:储存时间长,大米中某些营养成分发生变化,米粒变黄,这种米的香味和口感都较差。

米粒表面呈灰粉状或有白沟纹的是陈米。

白沟纹和灰粉越多,米越陈旧。

如有霉味、虫蚀粒,或有活虫、死虫等也是陈米。

2)愈创木酚反应法(1) 取粮食试样50~100粒置于试管内,加入1%愈创木酚溶液2mL,振动后再加3%过氧化氢溶液1~3滴,振动,放置片刻,粮粒和溶液便显色,同时作对照试验比较。

显色越深,表示酶的活力越强,说明粮食新鲜程度越高。

(2) 取粮食试样约5g置于试管中,加入1%愈创木酚溶液20mL,振动20次左右,将愈创木酚溶液移入另一试管中,静置后加入1%过氧化氢溶液3滴,在静置状态下,观察愈创木酚溶液显色程度。

如是新米,经过1~2min,白浊的愈创木酚溶液从上部开始呈浓赤褐色,陈米则完全不着色。

如是新、陈米混合,新米比例大,呈色反应快,且呈浓赤褐色;陈米比例大,呈色反应慢,且呈淡赤褐色。

3)酸碱指示剂法(1) 原液配制:取甲基红0.1g、溴百里酚蓝0.3g,溶于150mL乙醇中,加水稀释至200mL,作为原液。

(2) 判断样品的新、陈程度:将原液与水按1∶50混合,作为使用液。

取粮食试样5g加10mL使用液,振动后观察溶液显色情况。

米粒越新就越绿,已氧化的则由黄色变为橙色。

(3) 判断新、陈米混合比率可将原液与水按1∶4混合,用碱液滴定红色液至黄色(滴定后残留黄色变为绿色的不行),作为使用液。

取粮食试样20~100粒,加入10mL使用液,振动并待米粒着色后,立即用水冲洗。

根据米粒着色情况判断新、陈程度,米粒将随着氧化情况呈现绿色→黄色→橙色的变化。

4)酸度检验法(1)实验原理组成面粉的成分中含有酸性磷酸盐,在正常情况下,面粉应呈酸性反应。

【问卷星试卷】粮食感官检验辅助图谱 第1部分:小麦

【问卷星试卷】粮食感官检验辅助图谱 第1部分:小麦

粮食感官检验辅助图谱第1部分:小麦GB/T 22504.1-2008 粮油检验粮食感官检验辅助图谱第1部分:小麦截止时间:1月14日24:00考试成绩:≥85分合格不限答题次数,取最高分为最终成绩。

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按GB 1351-2008的规定,商品小麦粒色分为: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白色或黄白色、深红色或红褐色|白色、黄白色、深红色、红褐色)2. 按GB 1351-2008中3.3规定,杂质包括【】、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筛下物)3. 常见的无机杂质包括【】、泥土等矿物质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砂石、煤渣、砖瓦块)4. 常见的有机杂质包括: [填空题] *答案用、隔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使用价值的小麦籽粒、异种颗粒、草籽、麦壳)5. 按GB 1351-2008中3.2规定的不完善粒包括: [填空题] *答案用、隔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6. 图片中的颗粒是?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麦角)7. 图片中的杂质属于: [单选题] 筛下物(正确答案)无机杂质有机杂质8. 图片中的杂质属于: [单选题]筛下物无机杂质(正确答案)有机杂质9. 图片中的有机杂质属于: [单选题] 无使用价值的小麦籽粒异种颗粒(正确答案)草籽麦壳10. 图片中的有机杂质属于: [单选题]无使用价值的小麦籽粒(正确答案)异种颗粒草籽麦壳11. 图片中的有机杂质属于: [单选题]无使用价值的小麦籽粒异种颗粒草籽麦壳(正确答案)12. 图片中的有机杂质属于: [单选题] 无使用价值的小麦籽粒异种颗粒草籽(正确答案)麦壳13. 图片中小麦的粒色为: [单选题] 白色黄白色(正确答案)深红色红褐色14. 图片中小麦的粒色为: [单选题] 白色(正确答案)黄白色深红色红褐色15. 图片中小麦的粒色为: [单选题] 白色黄白色深红色(正确答案)红褐色16. 图片中小麦的粒色为: [单选题]白色黄白色深红色红褐色(正确答案)17. 筛下物通过的圆孔筛直径为: [单选题]1.0mm1.2mm1.5mm(正确答案)2.0mm18. 图片中无使用价值的小麦籽粒是哪种类型? [单选题] 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和胚乳(正确答案)胚乳变色变质胚乳皱缩变质生芽粒中芽超过本颗粒长度19. 图片中无使用价值的小麦籽粒是哪种类型? [单选题]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和胚乳胚乳变色变质胚乳皱缩变质(正确答案)生芽粒中芽超过本颗粒长度20. 图片中无使用价值的小麦籽粒是哪种类型? [单选题] 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和胚乳胚乳变色变质(正确答案)胚乳皱缩变质生芽粒中芽超过本颗粒长度21. 图片中无使用价值的小麦籽粒是哪种类型? [单选题] 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和胚乳胚乳变色变质胚乳皱缩变质生芽粒中芽超过本颗粒长度(正确答案)22. 图片中的不完善粒属于 [单选题]虫蚀粒病斑粒(正确答案)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黑胚粒赤霉病粒23. 图片中的不完善粒属于 [单选题] 虫蚀粒(正确答案)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黑胚粒赤霉病粒24. 图片中的不完善粒属于 [单选题] 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正确答案)生芽粒生霉粒黑胚粒赤霉病粒25. 图片中的不完善粒属于 [单选题] 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黑胚粒赤霉病粒(正确答案)26. 图片中的不完善粒属于 [单选题] 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黑胚粒(正确答案)赤霉病粒27. 图片中的不完善粒属于 [单选题] 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正确答案)生霉粒黑胚粒赤霉病粒28. 图片中的不完善粒属于 [单选题] 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正确答案)黑胚粒赤霉病粒29. 图片中的不完善粒属于 [单选题]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正确答案)生霉粒黑胚粒赤霉病粒30. 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并伤及胚乳的颗粒属于 [单选题]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黑胚粒(正确答案)赤霉病粒答案解析:31. 籽粒皱缩,呆白,粒面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的颗粒属于 [单选题] 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黑胚粒赤霉病粒(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2. 下图中属于粉质的是? [单选题]ABC(正确答案)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可参照以下方法口诀估计杂质含量。
杂质检验口诀
手托指缝无积尘,无叶无壳无糠粉,细看 杂质不明显,筛检杂质很少见。 杂质在1.0%以内
手托微尘落指缝,皮壳糠杂除不净,并肩 杂质很少见,大型杂质无踪影。 杂质在1.5%左右
手托土杂满指缝,大型杂质混粮中,扬落 灰尘四散飞,并肩杂质一二一。 杂质在3.0%左右
虫丝结网情况。 通风机接口处碎粮情况,粮食色泽情况。
手抓
光滑、松散,挖掏粮堆查看散落性,仓内粮 食分布均匀程度。

有无霉味,热焐气味,熏蒸剂,虫害危害味, 芽味。
检验时,特别是在验收时,新粮与陈粮在气 味上有很大差别,基本上能判断是不是新粮。 新粮有青干草味。

仓内抛散粮,判断有无结顶现象等。
小麦、玉米的感官检验
小麦 验容重:
用已知容重的小麦,通过眼看、手测,记忆 品种和质量不同以及容重不同的小麦在手上 的感觉(用手上下颠麦粒,掌握落下时的打 手程度)。反复练习,达到与容重器检测结 果在3g/l。
小麦 验水分: ➢ 手插粮内轻松愉快,紧握粮食沙沙作响; ➢ 握时籽粒顶手光滑,牙咬发出清脆响声。 ➢ 断茬呈现玻璃状
水分约在12.0% ➢ 手插粮内感觉轻松,紧握粮食稍感有腻; ➢ 牙咬响声不断清脆,断茬呈现没棱状况。
水分约在13.0%以上 ➢ 手插袋内不顺利,紧握粮食感觉腻; ➢ 牙咬没有清脆声,咬烂形成压扁粒。
水分约在14.0%以上 ➢ 手插袋内感觉潮润,紧握粮食又涩又腻; ➢ 顺手流落响声沉闷,牙咬没有顶牙感觉。
➢ 胚部明显凹陷,皱纹四道以上; ➢ 响声干燥清脆,指甲抠出散酥。
水分在13.0%到14.0% ➢ 胚部稍有凹陷,皱纹二至三道; ➢ 指甲摁压陷入,抠出胚显湿块。
水分在15.0%到16.0% ➢ 胚部无凹陷,色泽很鲜艳,抠出为泥状。
水分在17%到19% ➢ 胚部稍凸无皱纹,色泽湿润。
水分在20%以上。

硬质软质,水分大小等。来自玉米 玉米水分感官检验的另一方法是: ➢ 用指甲(指甲要中等长度)掐玉米的胚部,根据掐的程
度和抠也物的多少与颜色,判断水分大小。 ➢ 掐不动,抠不出。
水分在12—13% ➢ 刚掐动,籽粒能夹住指甲,抠也是皮或皮的碎屑。
水分在14%左右。 ➢ 掐进胚部,夹住指甲不掉,抠出少许胚部物,色略黄,
发干。 水分在14.5%
粮食感官检验
畅慧霞 洛阳市粮油质量监督检验测 河南洛阳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
粮食感官检验
感官检验就是利用人体各种感觉器官 (眼、耳、嘴、鼻、手)接触粮食而产 生感觉,根据客观反映,结合以往实践 检验,直接判断粮油品质好坏。也就是 通过用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口品 尝和手接触等方式,对粮油的色泽、气 味、滋味和外观形态进行综合性的鉴定 和评价。
水分、杂质的感官检验
感官检验与仪器对照练习方法 感官检验粮食水分口诀
感官检验与仪器对照练习方法
估测的练习方法最好采用被测物含量系列比较 法。例如估测硬质小麦的水分,其步骤是先将 已知水分的硬质小麦样品配成12.0~16.0%,差 距为0.5%的水分百分含量系列。然后按照水分 感官检验方法,进行反复练习,记忆不同水分 的粮食在眼看、手抓、耳听时的感觉。
或是手抓较干燥,手插阻力小,牙咬十粒七八 脆,破碎呈现碎扁状。 水分为超过标准0.5%左右
手摸稍感腻,手插有阻力,牙咬无响声,裂扁 不分离。 水分约在14%以上。
手插粮内阻力大,手握粮食硬度差,牙咬以后 无响声,茬口扁裂不离。 水分约在16%以上
杂质的感官检验
对于杂质检验,一般是取粮样于手中 仔细观察,然后进行筛检,根据杂质 所占数量,粗略估计杂质含量。
对于不易配制的系列,如容重系列,可以采用 近似含量系列的自然样品进行练习和估测。
水分检验口诀
手抓沙沙响,手插无阻挡,牙咬粒粒脆, 断茬呈粉状。
或是手抓沙沙响,手插无阻挡,牙咬粒 粒碎,碎断清脆声。 水分在标准以内
水分检验口诀(续)
手抓较干燥,手插阻力小,十咬七粒响,不响 碎扁状。
➢ 掐进胚部,感觉能掐透胚部,抠也物显湿黄色。 水分在15%左右
➢ 较易掐进胚部,有能切断籽粒的感觉,抠出时容易,湿 黄色油色。 水分在16%以上
玉米
玉米杂质
➢ 由于玉米籽粒较大,粒重较大,且粮食中的杂 质多为芯皮和碎芯,芯杂质一般都符合标准。
➢ 玉米在收购时,表现较为重要的是不完善粒中 的生霉粒和卫生标准中的霉变粒。可根据粮食 籽粒重量来估测。
粮食感官检验应掌握的要领
触觉鉴定法 味觉鉴定法 视觉鉴定法 听觉鉴定法 嗅觉鉴定法
提高感官检验技术水平的途径
熟练掌握感官技术要领; 考虑环境、气候、收获季节、品种、成熟程度、土
质、地理位置。 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掌握操作规程,经常与仪器检
验进行对照,及时纠正偏差。介于两等级之间或有 疑问难以确定时,应用仪器检验,确定结果,然后 反复对照,最大限度缩小感官检验的误差,不断提 高感官检验的水平。
➢ 取合适重量的玉米,检后数粒,根据单粒重量, 计算其含量。
➢ 玉米籽粒重量,大粒0.4克,中粒0.3克,小粒 0.2克
感官检验在扦样及查仓时的运用

包装粮包外是否有落粉面。 雨淋粮(漏雨处)、虫蚀粮(易发部位)。 查粮人员脚趟粮面时是否粮面起灰冒烟,
脚印的深浅。 粮堆杂质聚集情况、粮食的散落性、粮面
水分约在15.0%以上
小麦
验杂质:
➢ 手插袋内上下筛,左右摇动抽起来; ➢ 各样杂质都不见,干净程度最可观。
杂质在1.0%以内 ➢ 探粮器插粮内,抽出样品看仔细; ➢ 筒口若显微灰尘,就需重新再整理。 ➢ 将手插入粮袋内,上下摇动5~8次; ➢ 掌心指缝稍有土杂
杂质含量在1.5%左右。
玉米 验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