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素材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1课:《水的奇妙变化》1. 观察水的三态变化,了解固液气三态的特点。
2. 探讨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
第2课:《食物的变色》1. 观察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变色现象。
2. 分析食物变色原因,了解食物中的色素成分。
第3课:《空气的力量》1. 实验探究空气对物体的影响,了解空气压强的概念。
2. 讨论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4课:《光的传播》1. 观察光的传播现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探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分析生活中的应用。
第5课:《声音的奥秘》1. 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
2. 探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其积极性、主动性。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
3. 学果展示:评价学生作业、实验报告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滴管等。
2. 教学课件:PPT、视频、图片等。
3. 作业材料:实验报告、观察日记等。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2. 教学阶段:(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有趣的发现》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案(一)设计意图和思路:我所执教的《有趣的发现》一课,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我们去发现》活动主题一:我发现……的第一课时。
1、设计意图:本节课,所有的活动环节都围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为主线开展。
让所有的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不仅感受到快乐,而且使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2、设计思路:一开课,我播放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爱看、爱唱的《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于是,卡通形象蓝猫就作为学生的好朋友出现了。
为了让学生知道,要想寻找到有趣的发现,就要从认真观察开始。
于是我采用了“比眼力”的游戏导入,充分让学生动起来。
通过游戏,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从潜意识中已经感受到:只要认真观察,就会有有趣的发现。
在活动过程中,我共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讲讲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观察实物找发现和大自然探秘。
这三个环节,动中有静,动静结合,不仅让学生有充分活动、观察的时间,还有静下心思考、交流的空间。
在“讲讲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发现都是从观察身边的一些小小的现象开始的。
课前学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通过亲自动手查阅、课堂上的交流,科学家的故事会给学生以启迪和信心,并能激励他们进一步去研究这些现象。
有了这种意识,就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观察。
我设计了蓝猫送礼物,观察实物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创设一种神秘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发现的欲望。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这些花、鱼、乌龟、标本都是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课堂上引入了活物,更能激起学生们观察的兴趣。
学生们将观察到的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可以发现: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并且也从发现中感受到了快乐。
让学生在乐中学就是这节课的主旨。
为了将学生发现的领域进一步拓宽,扩大学生的视野,我于是设计了第三个环节“大自然探秘”。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
2.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准备:1. 课文《有趣的发现》的纸质或电子文档。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询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生命的做法。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有趣的发现》,注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汇或句子,可以做好标记,待会儿与同学们一起讨论。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 讨论内容: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信息?3. 组长将讨论结果汇报给老师,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老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2. 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阅读任务。
2. 学生在合作探讨环节,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在课堂讲解环节,老师能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改进措施:1.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8篇精选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8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学写五个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蔡伦(造纸)、沈括(印刷术)、张衡(地动仪)、祖冲之(圆周率)......爱因斯坦(相对论)、牛顿(万有引力,力学学说)、爱迪生(发明大王)、麦克斯维(电磁)、诺贝尔(炸药)、达尔文(进化论)(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
小朋友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吗?(简介达尔文)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
这就是《有趣的发现》(教师边述边板书课题。
)解题:(1)"有趣"是什么意思(有意思、好玩;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2)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
(2)读通句子。
(3)标上自然段序号。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效果。
出示生字:1、自读、正音:2、指名读。
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
)7、我们一起听听课文的范读。
8、齐读课文四、初步理解课文汇报内容1、刚才我们提的小问号有哪个可以擦去了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下面请同位互相检查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
(指名回答)(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
)五、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读一读,巩固字音。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观察和讨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
2. 第二课时:探索物质的性质(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如密度、溶解度等。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第三课时:揭秘人体的奥秘(1)引导学生观察人体,发现人体的奥秘,如骨骼、肌肉的作用等。
(2)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调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
4. 第四课时:探索地球的秘密(1)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进行地球科学实验,如地球引力、地球运动等。
5. 第五课时:身边的科技(1)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手机、电脑等。
(2)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或实验,体验科技的魅力。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3.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等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五、课后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原因,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课文《有趣的发现》文本,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二、阅读理解(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有趣的发现》,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生字词学习(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注意词义和读音。
2. 学生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四、小组讨论(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你认为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2. 学生通过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生字词学习,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我也注意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关注他们的学习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课堂活动(5分钟)活动内容:角色扮演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包括故事中的主人公、其他人物和旁白。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篇一:《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有趣的发现》是苏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第三篇讲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海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观察,感悟到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
体现了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同时提示了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全文结构紧凑,逻辑严密,考察分析—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既是文章的主线,也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课文将二者融为一体,在有趣的发现中渗透思想方法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教学难点】1.尝试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篇二:《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什么是“发现”,体现发现过程的乐趣。
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全文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事情的顺序,抓住“有趣的发现”这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展示发现的内容和过程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
教学重点、难点难点: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在大自然、生活中的有趣发现。
重点:把发现了什么和是怎么发现的说清楚。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夏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人。
(出示达尔文像)他是——达尔文(词语卡片出示)。
对达尔文你了解多少呢?指名说。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学习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如影子、彩虹、浮力等。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现象的能力。
2. 第二章:简单的实验学习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制作彩虹、浮力实验等。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的能力。
3. 第三章:探索规律学习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现象背后的规律。
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第四章:合作交流学习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和观察,分享自己的发现。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5. 第五章:有趣的发现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的有趣现象。
培养学生展示和评价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展示评价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观察和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2.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和描述现象的能力。
2. 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的能力。
3. 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5. 学生展示和评价的能力。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现象: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4. 探索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现象背后的规律。
5.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探究;(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团队合作和互助学习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科学现象,交流彼此的发现和感受。
第2课:《科学实验入门》1. 导入: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 小组合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简单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第3课:《探究力的作用》1. 导入: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力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 小组讨论:学生探讨力的作用在生活中的实例,分享彼此的发现。
第4课:《物质的性质》1. 导入: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
2. 小组合作:学生进行物质性质变化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第5课:《环境与生活》1. 导入:讲解环境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2.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讨论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讨论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 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实验。
3. 分享和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科学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并总结科学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科学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合作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科学现象,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3. 小组合作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全班同学一起讨论,总结科学规律。
5. 课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6.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7. 结束语: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发现和探索科学现象。
课后反思:在本次课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小组合作实验环节,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分享和讨论实验结果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和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在小组合作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合作能力。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活动一: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个任务卡,任务卡上列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2)学生根据任务卡上的内容,观察、记录身边的物理现象,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3.活动二:有趣的实验(1)教师演示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瓶子吹气球”。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解释实验原理。
4.活动三:生活中的物理奥秘(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为什么热水瓶里的水会沸腾”、“为什么冬天窗户上的玻璃会结霜”等。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原理。
5.活动四:珍惜时间,热爱生活(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呢?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7.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有趣的物理现象。
(2)学生尝试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物理现象,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了知识。
5.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观察、实验、分析物理现象,提高了对科学的兴趣。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现象,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第二课时:观察和实验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
第三课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第四课时:总结和反思1. 学生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1. 教师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教师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和方法。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2. 实验器材:用于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3. 问题引导: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 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学会用问题引导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第二章:团队合作,共同探索1. 学会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观察任务。
2. 学会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第三章: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1.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发现科学的乐趣1.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乐趣。
2.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五章:课后延伸与反思1.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实验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科学现象。
3.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探索科学现象。
4. 反思法: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观察工具、实验器材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课堂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观察与描述: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团队合作:分组进行观察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实验与验证: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现象。
5. 分享与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 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科学现象。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发现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9篇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1《有趣的发现》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对海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体现了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课文内容框架:考察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为了让孩子们透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没有翅膀,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一、板书演示帮助理解二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在不断增大,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每篇课文的教学我都设计有效的板书,教学《有趣的发现》也是如此。
应该来说,这篇课文的复述更有赖于板书。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问孩子:达尔文在小岛上发现了一个怎样有趣的现象?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相机板书了:发现特大翅膀没有翅膀小翅膀接着,我让孩子们自学第三小节,自己去找原因。
在一起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又相机板书了:大风吹来结果能顶住生存下来不会飞不大可能被淹死能飞却顶不住逐渐消失再根据板书重述一遍课文内容,显得比较容易,孩子们也理解了刚才的疑问。
二、说话训练加深理解根据板书,让孩子们用文中的“因为……就……”、“因为……也……”来进行表达,孩子们表达的过程就是再理解的过程,表达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三、情境表演强化理解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础上,我让6个小组的孩子自由选择任意一种昆虫,进行大风吹来时的不同结果的表演,并进行了相关的提示,比如一人表演风,一人解说,其余人表演时注意表情、手臂等,孩子们进行了彩排,然后分组上台表演,尽情的情境表演,不仅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欢乐,同时也是强化理解的过程。
后记:后来布置孩子们回去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父母们都反馈过来,说将得很到位,表述与课文内容相差甚少,而且还有动作表演。
有趣的发现教学方案
有趣的发现教学方案有趣的发现教学方案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
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趣的发现教学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趣的发现教学方案1《有趣的发现》选自语文出版社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六中的“能说会道”栏目。
本栏目由口语交际内容、对话框、口语交际的要求和步骤三部分组成。
本次口语交际是讲自己“有趣的发现”,主要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发现以及自己是怎么发现的。
这一内容既紧密结合本单元专题内容,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让学生交际起来有话可说。
交流时学生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在大自然、生活中的有趣发现,即经过探索研究找出以前还没有被自己认识的事物或规律,把发现了什么和是怎么发现的说清楚。
通过具体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中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学目标1.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在大自然、生活中的有趣发现,把“发现了什么”和“是怎么发现的”说清楚。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认真倾听的能力、应对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3.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体会发现的乐趣。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1.观察大自然、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
2.玻璃杯、盐水、淡水、鸡蛋。
3.幻灯片。
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约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交界处有一个神奇的地方,知道它是哪吗?生:“死海”师:对,它就是著名的“死海”,知道它神奇在哪吗?生1:人能浮在水面上看书。
师:说清楚一点好吗?同学们,说的时候要做到,说清楚。
(板书:说)生1:人能浮在水面上看书。
师:对生2:能浮在水面上看书、看报纸。
老师:看多神奇啊!它还神奇在死海没有动植物生存,“死海”因此而得名,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生:想······师:那请看老师这里,这是二杯水,这是一枚?生:鸡蛋师:请同学们,看好啦!生:噢······(同学们发出了惊奇的声音)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鸡蛋放在第一杯水里会下沉,放在第二杯水里会上浮。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常用词语和句型。
3. 教学难点: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生活中有趣的发现。
(2)教师出示课文《有趣的发现》,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型。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型,帮助学生掌握。
(2)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2)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全面覆盖知识、过程、情感三个方面。
2.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趣,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反思课堂讲解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
5. 教师反思课堂练习是否适量,是否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6. 教师反思课堂小结是否到位,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现象,总结出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观察植物的生长》学习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需求。
进行观察植物的实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2. 第二章:《探索水的性质》学习观察水的性质,如透明度、流动性等。
进行实验,探索水的性质,如水的表面张力、水的溶解性等。
3. 第三章:《研究声音的产生》学习观察声音的产生,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
进行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和影响声音的因素。
4. 第四章:《探索磁铁的性质》学习观察磁铁的性质,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
进行实验,探索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5. 第五章:《观察天气的变化》学习观察天气的变化,了解天气的基本现象。
进行实验,探索天气变化的原因,如温度、湿度等。
1. 观察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答案。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他们的假设和推理。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评估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和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的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植物生长实验材料:植物、土壤、水等。
2. 水的性质实验材料:水、玻璃板、滴管等。
3. 声音产生实验材料:音叉、尺子、气球等。
4. 磁铁性质实验材料:磁铁、铁钉、小铁球等。
5. 天气变化实验材料:温度计、湿度计、天气预报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本节课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有趣的发现》主题:科学探究时间:1-2节课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现象背后的原因。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
2. 介绍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现象的解释。
3. 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
2. 实验材料:透明杯子、水、纸巾、小石子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约5分钟)教师用幻灯片或黑板展示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水能流动?”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步骤二:概念讲解(约10分钟)教师介绍科学探究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科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探究自然现象的方法。
步骤三:观察与描述(约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如水的沸腾、风车转动等,并请学生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步骤四:实验设计(约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和假设,如“为什么汽车在行驶时会发出声音?”等。
2. 学生围绕问题提出假设,并讨论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假设。
步骤五:实验实施和结果记录(约20分钟)1. 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变量、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并思考背后的科学原理。
步骤六:讨论和总结(约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心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扩展活动:1. 学生可自行选择一个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并用报告的形式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素材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素材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
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
全文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按
照事情的顺序,抓住“有趣的发现”这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展
示发现的内容和过程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
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求】
德: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教学重点】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教学方法】紧扣课文主线“有趣的发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本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9有趣的发现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有趣达尔文小岛昆虫翅膀
观察比较因为生存研究重要
(2)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3)指名试读课文。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
2、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3、给“着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四、当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岛因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读。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率4自然段。
(1)齐读。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
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指名试复述。
三、布置作业
1、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