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旅产业发展重点及路径思考

合集下载

文旅大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文旅大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文旅大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次文旅大会上发言,与各位分享我对于旅游文化发展的一些思考和观点。

我相信,旅游文化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度假需求,更是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旅游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文化正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旅游业在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产品和景点呈现出单一化、同质化的特点,导致游客体验感降低,目的地吸引力减弱。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兴文化的崛起。

因此,对于旅游文化产业而言,如何创新并传承文化成为重要课题。

创新是旅游文化发展的源泉。

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

同时,在旅游营销的创新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渠道,打造更具互动性、参与性的市场推广方式。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人们对旅游文化的新需求,提升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传承是旅游文化发展的根基。

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原则。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文化节庆活动、设立文化展览馆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

此外,还可以通过打造文化品牌、开展文化教育等途径,让传统文化与旅游产品相结合,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体验。

其次,我想谈谈文旅融合的意义与模式。

文旅融合是旅游文化发展的趋势,也是实现文化强省、旅游强国的重要路径。

文旅融合能够将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创造出更有内涵、更具创意的旅游产品和项目。

通过文旅融合,我们能够推动文化振兴、旅游经济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文旅融合的意义在于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提升目的地的吸引力。

通过将景点、景区与文化元素相结合,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

大庆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大庆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大庆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作者:刘莹赵起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4年第05期摘要: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不断壮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经逐渐成为重要趋势。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是大庆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分析大庆市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资源概况和存在的困境,提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建议;在现有的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为大庆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希望通过推进大庆市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旅游业态,打造特色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大庆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关键词:大庆市;文化旅游产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崛起,成为国民经济的全新增长点,并逐渐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201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要求。

这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大庆市在新形势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受国家对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城市形象不断塑造,以及游客需求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大庆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大庆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一)大庆市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优势首先,旅游资源丰富多元。

大庆市坐落于中国黑龙江省西南部,被誉为“油城”和“百湖之城”。

大庆市地处中纬度偏北地区,气候类型多样,植被茂盛,生态良好,资源富集,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包括石油文化、湿地景观、温泉旅游、生态农业、现代工业、城市风光等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适宜各种类型的旅游项目开发。

当前,大庆打造了“石油文化、远古文化、生态湿地、魅力冰雪、特色温泉”5大旅游品牌[1]。

大庆是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适宜开展以湿地资源为主题的湿地生态游。

雪地温泉是大庆特色,适宜开发以温泉资源为主题的温泉休闲度假游等多种旅游产品,结合养生产品理念体系,打响冰雪温泉品牌。

广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研究

广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研究

广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研究作者:陈杰黄锦龙来源:《旅游纵览》2024年第03期摘要:在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的动态进程中,文化与旅游的紧密融合显著地促进了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选取广西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地探讨文旅融合在推动该地区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实践路径,通过对广西在文旅融合领域内创新实践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广西利用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独特的地理优势,通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提升区域形象、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拓宽服务体验、利用科技创新推动文旅产业升级等多元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地区文化传承与创新,显著地提高了旅游业对经济与社会的贡献,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文旅融合;广西;高质量发展;特色旅游产品;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2024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地区青年大学生价值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24KY2057)的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的新时代,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被赋予了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能量。

特别是在自然风光秀丽、文化资源丰富的广西,文旅融合已成为推动其经济和文化双轮驱动的重要策略。

2023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通过深化文旅融合、丰富产品供给、优化旅游环境等措施,加快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和世界旅游目的地[1]。

如优化“三地两带一中心”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地推动广西旅游市场共建共享,促进广西与其他省市的联动发展,展现了广西在推进文旅融合上的决心与行动,也为地区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彰显广西文化旅游强区的雄心。

文旅融合的新趋势与协同推进策略

文旅融合的新趋势与协同推进策略

当代社会发展条件下,文旅融合成为时代的大趋势。

文化介入旅游,旅游成为文化的结构部分,在发展过程中相得益彰。

文化的渗透性、跨界性和无限创新能力放大了旅游产业本身,使得文旅融合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强可持续的引导机制,具有文化的灵魂和主张,也能够实现旅游资本的场域和力量。

旅以载文,文以富旅。

不负“诗和远方”的文旅融合不仅是大势所趋,是国家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文化愿景在制度层面统筹思考的顶层设计,更是深入中国人骨髓的理想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旅融合的新趋势与面临的新挑战文化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根据原国家旅游局统计,2017年全国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

初步测算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实现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

文旅融合不仅有利于解决文化事业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增加文化交流与文化福祉的创造性和趣味性,塑造区域文化认同,激励群体文化自信,也有利于深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内涵发展和创新探索,通过业态创新和功能探索,引领地区发展新模式。

新时代下旅游发展由观光旅游走向休闲度假旅游,由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由旅游业自循环走向“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背景,对于文旅融合发展有新的要求。

目前要集中关注若干显性的问题。

产品供给需要结构性优化。

伴随着全民度假时代的到来和品质旅游的群体诉求,社会对于文旅产品的要求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目前文旅产品的开发和供给虽每年保持一定的规模和数量,但是在供给结构上仍存在不足:一是粗暴的空间开发多于精致的内容挖掘;二是忽略了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融合;三是无法满足90后、00后新生代的消费诉求;四是文旅IP开发不充分。

因此,需要妥善处理文旅融合过程中文化供给与旅游需求、文化价值与旅游市值、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文化复制与旅游定制、文化生产与旅游消费的关系。

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新路径

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新路径

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新路径1.引言1.1 概述概述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新的产业模式和发展路径。

近年来,文旅融合已经成为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和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传统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亟需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文旅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文旅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旅游与文化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在旅游发展中注入文化元素,提升旅游体验,丰富旅游产品。

通过将文化与旅游结合,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激活文化资源的价值,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文旅融合也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市场空间,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且丰富的旅游体验,满足了人们对于文化探索和体验的需求。

然而,文旅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不同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需要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与协调。

因此,建立协同发展的机制和平台将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

其次,文旅融合还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地的文化资源,注重创新与传播,提升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此外,也需要加强相关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专业化队伍的建设,提高文旅融合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为了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需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加强合作、创新、保护和传播,文旅融合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赢。

本文将对文旅融合的意义、现状与挑战进行深入探讨,并探索发展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文旅融合的意义和现状与挑战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

结论部分主要总结文旅融合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发展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文旅融合的意义和现状与挑战。

文旅策划交流发言稿范文

文旅策划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文旅策划的思考和实践经验。

文旅策划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提升旅游品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文旅策划的一些见解,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文旅策划的核心要素1. 主题定位:文旅策划首先要明确主题定位,这是策划工作的灵魂。

主题应具有独特性、吸引力和可持续性,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又能满足游客需求。

2. 资源整合:文旅策划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当地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3. 创新创意:文旅策划要注重创新,运用创意手段提升旅游体验,打造特色旅游项目,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

4. 市场营销:文旅策划要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文旅策划的实践路径1. 项目策划:以项目为载体,策划具有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旅游项目。

如:开发特色民宿、打造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建设主题公园等。

2. 景区策划:对现有景区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景区品质,增强游客体验。

如:优化景区布局、丰富景区内容、提升景区服务水平等。

3. 品牌策划: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如:开发特色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旅游商品、举办特色旅游活动等。

4. 产业策划:推动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如: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三、文旅策划的注意事项1. 注重生态保护:在文旅策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旅游可持续发展。

2. 关注市场需求:深入了解游客需求,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3. 强化合作共赢:加强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各方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 严格项目管理:加强对文旅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总之,文旅策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策划。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共同努力,为推动我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疫后文旅市场复苏路径选择

疫后文旅市场复苏路径选择

疫后文旅市场复苏路径选择在经历了疫情的严峻考验之后,全球文旅市场正逐步走出阴霾,寻求复苏之路。

这一过程不仅关乎行业本身的重建与创新,也是全球经济恢复活力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从六个维度探讨疫后文旅市场的复苏路径选择,旨在为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策略性思考。

一、安全旅游标准的建立与强化安全是疫后文旅市场复苏的首要前提。

各国和地区需协同建立统一的安全旅游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卫生清洁、社交距离、个人防护、应急响应等方面,以增强游客信心。

这要求旅游目的地、酒店、航空公司及各类景点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并通过认证体系加以验证,如“安心游”标签,让旅客清晰识别出安全可靠的旅行选项。

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如健康码、无接触服务等,进一步保障旅游安全与便利性。

二、灵活应变的市场策略与产品创新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和消费心理,文旅企业需敏锐捕捉这些变化,灵活调整市场策略。

一方面,开发小团体游、自驾游、近郊游等低密度、高私密性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对安全和个性化的追求。

另一方面,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推出线上游览体验,为无法实地出行的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拓宽收入渠道。

同时,关注国内游与周边国家短途游市场,开发特色线路和主题旅游产品,激发市场需求。

三、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旅游的深化应用疫情加速了文旅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智慧旅游成为复苏的关键驱动力。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与游客体验。

构建智慧景区、智慧酒店,通过预约系统、智能导览、在线支付等服务减少人员接触,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加强数据分析能力,精准营销,根据游客行为偏好推送个性化服务,提升转化率和客户满意度。

四、可持续旅游与绿色复苏疫后文旅市场的复苏应与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相结合,倡导可持续旅游。

鼓励和支持低碳、环保的旅游实践,如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保护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实施绿色旅游认证体系,奖励那些减少碳足迹、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广垃圾分类回收的企业和个人。

文旅融合视域下旅游文创产业的发展策略

文旅融合视域下旅游文创产业的发展策略

| 文化艺术济、文化等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它所带来的是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旅游业和文创产品也迎来了繁荣的曙光。

但是,以目前市面上所流行的文创产品的形象来说,其大部分都只是元素的堆砌和重复,毫无新意。

虽然具备了鲜明的海洋特色,但是却缺乏美感和传播意义。

并且出现内容载体陈旧的现象,故而依旧无法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

3 文创产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1 文创产品竞争力不足我国部分小型博物馆存在藏品数量较少、消费渠道较少、文创产品竞争力小、资金短缺、人才不足、难以满足广大人民对文创产品需求的缺点[3]。

许多博物馆仅销售一些类似于水杯、笔记本等类似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毫无创新性,人们也不愿意去消费。

还有许多博物馆藏品较少,造成文创产品更少,再加上人才及资金的短缺,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人们不愿意购买,博物馆的收入少,没有人才与资金,无法进一步设计出吸引人们消费的文创产品[4]。

还有的博物馆存在不懂得如何设计与展示文创产品,文创产品不具备特色,文化传播力较弱,导致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竞争力严重不足。

3.2 文化元素的使用过于死板我国是当今全球范围内仅有的四个文明古国之一,有着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这是文创产品的重要资源。

设计就是创造,为了实现它,有必要不断吸收和消化所有外部一切的灵感来源[5]。

但是,很明显,有些设计师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分析是单方面的,并且仅仅是重复传统文化元素的一种形式。

融进产品后,它并没有显示出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没有反映出独特的民族特色,所生产的产品是如此的独特和乏味,给人们带来了由多种杂乱元素的堆砌感。

这样对质量、文化内涵、民族特色都毫无追求的产品不仅会促进文创产品市场的发展,而且还会对消费者群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产品的影响非常不好。

3.3 传统文化产品设计缺乏延展性文化创意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设计风格的扩展性和可持续性是保证产品品牌价值的重要保证。

浅析高质量发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路径思考——以武城县为例

浅析高质量发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路径思考——以武城县为例

浅析高质量发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路径思考——以武城县为例摘要:近年来国内文化旅游热度影响力持续不减,文化旅游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些地方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本文立足于现有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概况环境,思考分析了县域文化旅游产业需要着力破解的难点瓶颈,力图探索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突破点,提出了武城县域应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几点针对性思考建议。

关键词:县域;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创新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品质,旅游是文化的展现载体,文化旅游产品项目就是文化和旅游的有效市场业态和产业结晶。

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实现路径,这需要着力破解制约县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的难点瓶颈,也需要积极探索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突破点,因此提出高质量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针对性思考建议和路径选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和营商环境需求。

一、挖掘提升文化内涵、前瞻规划设计1、挖掘提升文化内涵。

其实众多县域拥有丰富多彩、绚丽缤纷的文化旅游资源,这应当结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现实需求的侧重方面,有针对性地深入挖掘、提炼、凝结、策划各大文化内涵的本质内容、具体特征,打造属于县域独具特色魅力的文化旅游景区地理标志。

武城县拥有丰富的运河文化、孝德文化、工商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说丰富阐发文化内涵有益于凸显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品位,也有助于不断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助推打造全县域域文化旅游产业。

2、加强前瞻规划设计。

县域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通过前瞻规划设计可以彰显文化旅游产业的魅力蓝图。

县域与县城区组合形成多个以人名地名或地理品牌命名的风景区、旅游带,逐渐构筑起文化旅游业态的产业集群核心区,最终形成满足有效需求和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武城县结合自身实际,以运河风情为品牌,以民俗文化为主题;以孝德文化为特色,形成各有龙头、互为支撑、重点突出、前景广阔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着力构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探索地方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探索地方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探索地方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作者:冯学钢来源:《人民论坛》2024年第07期【关键词】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甘肃省旅游信息数据中心统计,2024年3月1日—23日,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299万人次。

继淄博和哈尔滨出圈后,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天水市因当地的麻辣烫在各大社交平台登上热搜榜。

2023年冬天,哈尔滨为全国乃至国际游客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旅大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哈尔滨创新文旅产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建设新机制,多部门协同全面“点燃”城市消费经济的一次地方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创新实践。

随着哈尔滨旅游爆火,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利用社交媒体“花式整活”。

河北、吉林文旅“听劝”式改名,河南、山西文旅深夜更新视频,内蒙古、重庆文旅请来明星代言……文旅部门卖力吆喝,热情展示大好河山、特色美食,内容更新频率之高、花样之多,让网友直呼“卷疯了”。

通过梳理各地文旅的有益经验,发现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做法:抢抓市场机遇,破立并举强内功;长期营销蓄力,抓住热点快速响应;文体商旅联动推陈出新,把“冷资源”做成“热产品”;全民营销热情服务,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行业监管先行一步,不断改善营商环境。

地方资源与底蕴是文旅发展的“基线”,而跨界协同、精细服务等文化软实力可以拉高文旅经济发展的“上限”,给地方带来更多“高光时刻”。

事实上,文化和旅游要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需要打开思路,在更广层面、更多触点上实现大融合。

一方面,需要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不仅要重视地方文化遗产的活化呈現与游客体验质量,而且要做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正式制度等维度的展示与传播。

换言之,文化软实力和吸引力应该是全方位的,是地方从过去到现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积淀而成的魅力。

这种魅力既会通过主—客文化差异效应体现,也会通过增进信任等渠道带来经济收益。

另一方面,需要加深对旅游本质和功能的认识。

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

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

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作者:彭思超向柳颖来源:《出版参考》2021年第08期摘要:本文立足供给侧结构优化,通过梳理出版与文旅的高匹配度和高关联性,提出出版为新时期文旅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本文以为,出版参与文旅融合发展将加速文旅产品迭代、塑造文旅融合新主体、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并有针对性地就增强出版融合发展机遇意识、提升融合发展能力、重视名机构大集团带动力、争取政府相关政策支持等提出建议。

关键词:出版融合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这是文化引领的时代,文旅融合既以文塑旅,更以旅彰文,出版作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由文化、旅游各自属性与生成规律所决定,更是由产业发展需求及其内外兼修的结果所决定。

然而,当下优质文旅资源各自封闭、各自为战却是不争的事实。

以宣传文化阵地为主责主业的出版业跨界旅游、尝试文旅融合多年来欲说还休,相关实践屡受质疑甚至诟病。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出版业到底“该不该、能不能”成为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力量,本文试图就此现实课题寻求答案。

一、出版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现代意义的出版不单是出版机构制作出版物以公开表达著作者思想和智慧的一种媒介行为,也指围绕出版进行知识或信息生产、加工、传播、经营、服务的产业集群(cluster)。

本文所称出版是指作为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出版产业集群及其各类营运主体。

从其过程看,涵盖出版物的生产、流通、消费诸环节;从其功能看,包括策划创意、编辑制作、流通分销、消费服务、技术保障、金融服务等出版产业链上的相关机构,如小而精的专业出版机构、大而全的综合出版集团等;从其产品看,涉及报纸、期刊、图书、音像、电子制品、软件、网络产品等一众出版物。

出版核心资源“内容”是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创造、提炼、积累、传承的精神产物,因此出版业也称内容产业或版权产业。

出版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无疑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和旅游基于产业界面而进行的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升华共荣的解构(deconstruction)与重构(reconstruction)。

文旅产业心得体会(优质14篇)

文旅产业心得体会(优质14篇)

文旅产业心得体会(优质1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旅产业心得体会(优质14篇)通过写心得体会,我可以回顾自己的所思所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文化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机遇与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文化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机遇与路径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Pudong2023年11月第17卷第6期Nov. 2023V ol. 17, No. 6125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G124A 1674-0955(2023)06-0125-08一、引 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1]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已成为一项时代使命。

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现代化的重要表现,文化产业是文化走向工业化生产、进行市场化分配与开展大众化传播的形态,是文化商品化的最高发展形式。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将文化产业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将文化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就是指我国文化产业要深刻参与到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进程之中。

这是一种内生型的发展模式,要求注重文化产业与国内统一大市场的结合,使文化产业具有更加持久的发展动力。

①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有力推动我国社会、文化与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改革开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具有多重逻辑关联。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与实践路径。

前者包括健全市场、优化分配、提升社会效益、文旅融合与理顺关系等五个方面,而后者包括以坚持人民性为基础路径、以追求共同富裕为目标路径、以促进国内国际协调为支撑路径。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格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产品收稿日期:2023-09-08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视野下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项目编号:21ZD04)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与路径

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与路径

Tourism Economy旅游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创新,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再次,将乡村的自然资源、农业特色与数字化技术结合,打造数字化乡村旅游宣传和服务平台,提升宣传效果,使乡村旅游服务更好地满足游客对高品质的要求,吸引社会资本进行投资,促进乡村旅游服务项目的不断优化,并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提高乡村旅游的附加值。

此外,要加强乡村旅游需求侧的管理和乡村旅游消费模式的创新,使乡村旅游实现智能化发展,构建乡村旅游消费的全链条和一站式服务。

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为乡村旅游行业发展赋能。

比如,可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客户端开展乡村旅游宣传,并通过线上功能的开发实现对乡村旅游的全景展示和信息咨询,提升线上服务效率,满足旅游市场发展需求。

最后,要构建乡村旅游智慧景区,通过分时预约、数字导览等服务模式来进一步优化受众的乡村旅游体验,保证旅游平台建设的人性化和数字化,使数字化技术从城市向乡村扩展。

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也符合游人的出游习惯,以此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三)加强综合型人才培养,开辟乡村旅游新线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乡村旅游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应针对乡村旅游服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夜校或职业院校借读等方式,为乡村旅游的创办和服务人员提供旅游专业培训机会,以此来提升乡村旅游服务的专业能力。

其次,由政府牵头,以乡为单位开展数字化技术培训工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自我提升机会,并为乡村旅游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专业人才队伍[5]。

最后,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

在此过程中,乡村旅游企业可与高职院校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以此来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队伍保障。

(四)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打造旅游产品品牌在数字化经济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信息技术和载体的依赖性更强。

为提升乡村知名度,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就需要在乡村旅游宣传中对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平台加以科学利用。

文旅融合蹚新路———运城市盐湖区打造文旅融合支柱产业的探索与思考

文旅融合蹚新路———运城市盐湖区打造文旅融合支柱产业的探索与思考

文旅融合蹚新路———运城市盐湖区打造文旅融合支柱产业的探索与思考作者:李哲来源:《前进》 2020年第11期李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制度体系统筹谋划。

为贯彻省委打造文旅融合战略性支柱产业精神,落实市委在文旅融合加法上做文章的要求,盐湖区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能融则融,宜融尽融,大力探索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规划引领融合,蹚出转型新路盐湖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文旅资源丰富,是虞舜德孝文化和关公忠义文化发源地。

为把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高标准规划引领发展方向,在空间上大拓展,在产业上大融合,在领域上大布局,奋力蹚出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坚持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融合。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

市委制定出台了《黄河流域(运城段)创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是践行“三篇光辉文献”和“两山理论”的行动纲领。

盐湖区坚持规划牵引,全面系统谋划规划衔接,结合本地人文和自然资源选择项目,抢抓国家发展全域旅游机遇,邀请北京巅峰旅游专业团队,编制《盐湖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加强重点景区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做大“古中国”文化品牌,探索文旅融合带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把文旅产业培育成转型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

坚持与建设华夏文明旅游示范区融合。

建设华夏文明旅游示范区是全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总目标,也是传承弘扬优秀黄河文化,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现实路径。

盐湖区把文旅融合发展与建设华夏文明旅游示范区融合,全力打造“大美运城、靓丽盐湖、生态湿地、晋南粮仓、康养避暑、奇秀运城、华夏古都、关公故里”等“古中国”文化品牌,加快推进关圣文化景区、千里黄河风情旅游带和盐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挖掘关公忠义文化、尧舜德孝文化、池盐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关公文化核心区板块、舜帝德孝文化研学基地板块、解州特色小镇板块和盐湖滨水休闲度假板块,吸引更多游客走进盐湖、打卡盐湖。

文旅融合主题交流发言稿范文

文旅融合主题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文旅融合这一主题。

文旅融合,即文化与现代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我对文旅融合的一些思考和见解。

一、文旅融合的必要性1. 顺应时代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旅游业和文化产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文旅融合,正是顺应这一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2. 满足人民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观光,更注重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

文旅融合,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 促进产业升级。

文旅融合有利于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文旅融合的实践路径1. 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如研学旅行、红色旅游、民俗旅游等,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2. 深化产业融合。

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农业、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

3. 优化旅游服务。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放心游、开心游、舒心游”的旅游环境。

4. 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

挖掘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发展,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5. 提升旅游品牌形象。

加强旅游品牌建设,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三、文旅融合的政策支持1. 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文旅融合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2. 优化政策环境。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文旅融合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3.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文旅人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文旅融合提供人才保障。

4. 搭建交流平台。

定期举办文旅融合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业界交流与合作。

总之,文旅融合是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让我们携手共进,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为我国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3篇)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3篇)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通过文化和旅游两个产业的融合,推动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对于这次会议我有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将其总结如下:首先,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经济潜力。

在会议上,与会者就文旅产业发展的前景进行了探讨,各界专家学者纷纷表示,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和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正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文化和旅游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和文化产品。

因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潜力。

其次,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

在会议上,政府代表和企业家纷纷发声,表示将积极支持和参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经济扶持,为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而企业则需要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创新和研发文化旅游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只有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才能够更好地实现。

再次,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加强各方合作和协同发展。

在会议中,多个行业代表互相交流了合作经验,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这种合作包括文化机构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如博物馆、图书馆与旅游景区的合作;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如文化创意企业与旅游酒店的合作;文化传媒企业与旅游机构的合作,如文化传媒企业与旅游宣传部门的合作等等。

只有各方紧密合作,才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最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

在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人才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关键支撑。

因此,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一批懂文化懂旅游、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从运营角度谈文旅项目的策划设计

从运营角度谈文旅项目的策划设计

从运营角度谈文旅项目的策划设计本文将从文旅项目的开发、运营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从运营角度反思文旅项目的策划设计,本着文旅开发与运营的关系,梳理项目开发运营的过程和策划设计的关键点,运用框架思维、理顺开发运营的逻辑,探讨文旅开发的运营主线。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使得旅游业遭受重创。

随着旅游行业投资、模式等各种支点问题凸显,大部分重资产项目资金紧张,运营端更是开始重新思考运营在文旅项目开发进程中的重要性,如何打造好的文旅项目,开发前期如何研判市场需求、产品方向和项目未来发展前景。

毋庸置疑,“新冠疫情”这场持久战将改变文旅行业的发展方向,颠覆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娱乐方式,其中的许多变化更是长期的。

文旅开发运营的过程文旅项目的运营管理反映在项目开发运营体系中,表现为项目开发运营的业务流程,它是一个复杂的运作系统,是面向文旅项目开发运营过程的管理活动,通过对项目开发运营过程的设计、运作、控制和改进,使投入的资源由最佳的策划设计建设过程给游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通俗讲,文旅项目的开发运营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活化运转,包括:文旅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主题景点策划、景观打造、项目设计、环境绿化美化、员工培训和服务提供等有形产品、无形产品。

总体讲,文旅开发都属于区域综合开发。

文旅项目开发的运营管理,是由不同类型的行业管理构成的复合型综合管理;是循序渐进、自始至终的过程管理,包含:开发前期、开发建设期、开业运营期、持续提升改造、二期开发等。

图1:文旅项目开发运营的过程随着项目的推进,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

开发前期阶段要注意顶层设计、策划规划、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资源对接、报规报建、招商引资、投融资服务、创建支持等。

开发建设期要推进建造资源导入、工程设计及管理、EPC工程施工建造、监理、开业筹备、前置招商等工作。

开发运营期工作重点在营销、招商、开业引爆、持续经营、整体验收、产权取证、项目推进、人才培训等。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指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纷纷探索创新,推动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参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后,我深受启发,下面就我对此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首先是产业融合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文化和旅游产业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

旅游产业以景区、景点为载体,而景区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如果景区缺乏独特的文化元素,就难以形成特色,也就难以吸引游客。

而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的推动,旅游为文化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因此,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推动两个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是产业融合的特点和优势。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多元化、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多元化指的是通过将不同的文化元素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创新性指的是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创新旅游体验和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综合性指的是将文化、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相融合,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这些特点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可以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文化的传播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

接着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各地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路径和模式。

比如,一些地方通过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另外,一些地方通过布局文旅产业集群,优化产业链条,实现各类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此外,文化+旅游+科技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新科技和新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

综合来看,有多样化的路径和模式可供选择,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然后是政策支持和机制创新。

会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就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机制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文旅产业发展重点及路径思考
作者:姚懿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8年第13期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重庆沙坪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本文在对重庆沙坪坝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劣势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实际提出了“三个融合”的发展思路及重点。

关键词:区域发展文旅产业;路径重点;三个融合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18)13 -0070-02
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占GDP比重为4.14%,而在过去的五年,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以上,接近GDP增速的两倍;旅游产业的增加值为32979亿元,占GDP比重为4.44%,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的综合贡献率均已超过10%,这两大产业在综合体量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重庆市政府2014年就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作为重庆主城区之一的沙坪坝区,将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共融共生,作为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

一、发展现状
沙坪坝区内现有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文化创意产业园3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1家,文化旅游企事业场所达759家(不含文物保护单位和互联网文化经营单位),旅行社门店200余家,星级旅游饭店6家,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分别为3个和4个。

2017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估算约55亿元,同比增长8%;旅游接待人数3310余万人,同比增长4.16%;旅游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4.52%。

二、优势及不足
1.优势
沙坪坝区发展文旅产业具有相对优势,既有巴渝文化、沙磁(抗战)文化、红色文化、校园文化的历史积淀,人文资源丰富;又有多年来文化、教育、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设施和人才积累,区内有高校18所,电大、职大10所,科研院所65所,科技工作者8万余人,辖区内33平方公里的重庆大学城是国内建设规模最大、综合功能最强、入驻高校门类最齐的大学城之一,入住师生约25万人。

此外,还有区域特色突出的自然禀赋,东部有沿嘉陵江滨江水岸资源,中部和西部有歌乐山、缙云山脉的森林、农业资源,可供综合旅游开发的山水林田湖元素齐备。

2.不足
从品牌能级看,目前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型、领军型文旅企业,尚无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或基地,旅游企业多是门店而缺乏旅行社总部;从产业结构看,现有文化和旅游行业覆盖面比较窄,大量的文旅企业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链下游末端,现代新兴文化产业比重微不足道,高端文化产品生产和高档娱乐服务企业基本没有;从资源转化看,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尚无国家级项目,而市级项目也不足10个,更无规模可言,特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提升转化严重欠缺,科技成果、文化创意转化不充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比较突出。

此外,全区文化旅游在产业方面尚无清晰定位,也没有特色突出的文旅产业区域个性。

三、发展重点及路径
进一步深化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教育等“三个融合”发展,并以此作为沙坪坝区独有的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城市名片,走出一条差异化、创新型发展的路子。

1.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真正融合
沙坪坝区是科教文化名区,也是旅游资源大区,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消费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2015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该区已将文化、旅游两个职能部门合二为一,从体制机制上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搭建了平台。

今年,在国家层面新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从体制上完成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沙坪坝区应抢抓机遇、谋定而动,大力促进文化、旅游在管理体制、运营机制、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和载体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体验与休闲的结合、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结合,推动新的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从加快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扶持引进一批文化旅游骨干企业,以及丰富“文化之旅沙坪坝”内涵和产品体系等方面着手,深入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2.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现代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文化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随着文化与科技的交融日益广泛和深入,科技已渗透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环节,成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和引擎,新技术正在引领传统文化产业走创新发展之路,新材料与文化创意结合将驱动更多形态的产品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在文化创意领域正在实现广泛应用,近年来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战略的对接,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也极大地推动了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业态迅猛发展,推动了文化生产方式的变革,催生了新兴业态,改变着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也拓展了文化和旅游产业新的发展空间。

沙坪坝区既有文化和科研两方面的优势,又有完整的产学研全链条,通过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具有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充分优势,因此,应做好协调、统筹,依托中介机构将文化成果、科技成果在市场中实现融合,大力促进科技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科技成果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利用科技创新来提高文化产品(服务)的使用价值,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为科技产品注入文化的内涵,通过文化创意来提升新科技、新材料的观念价值。

有了文化与科技高度融合的新产品(服务),将会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突破点,甚至由此形成新的产业链。

3.促进文化与教育的充分融合
艺术培训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行业之一,其产业链延伸更是涉及众多行业,随着我国人均GDP 稳步上升,无论从基础教育端,还是从成人艺术培训端,艺术培训产业都有巨大发展潜力,据有关机构预测,2018 年全国整体艺术培训市场规模将超过800 亿元。

沙坪坝区在校学生近30万人,这类人群除了文化课的需求,对艺术培训、技能培训等需求巨大,他们就是大力发展文化艺术教育培训的丰沃土壤。

鉴于此,文化与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引进和扶持培训机构,加强对师资和机构资质的管理,创新探索培训机构以大带小“抱团式”连锁发展的路子,力争使艺术培训产业在全市占据领先地位。

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区内高校人才聚集的优势,利用“文化发展战略合作共同体”深化校地合作,借智借脑,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进一步加大文化创意转化,发展内容产业;搭建创业平台,让更多大学生有机会发挥聪明才智,激发创意,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

四、结语
区域间的竞争最根本是文化的竞争,文化的竞争又充分依赖于文化、旅游产业这个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这一重要指示涵盖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自然与人文等各个方面,为重庆未来发展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城市指明了方向,也为沙坪坝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EB/OL].旅游研究,2016-10-13.
[2]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同比增13%[EB/OL].中国经济网,2017-9-26.
作者简介:
姚懿,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副校长,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