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思维导图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5ad7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b.png)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概述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例如“生活中的数”、“图形的认识”等。
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如图画、游戏、实践活动等,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难点: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等基础知识,难点是理解抽象概念、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对于重点知识,教师应注重讲解和练习;对于难点知识,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制作课件、使用教学软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课时安排与教学进度1.课时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节课的课时。
一般来说,每节课的时长应在40分钟左右。
2.教学进度: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每个知识点,避免出现赶进度或拖堂现象。
五、评价与反馈1.评价: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测试与考试等。
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反馈: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进行改进和提高。
可以通过口头反馈、书面反馈等方式进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c0ce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d.png)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为一年级学生编写的数学教材。
本册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图形、初步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2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包括数数、数的顺序、加减法等。
2.认识图形:包括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图形的拼组等。
3.平面几何初步:包括认识角、直线的相关知识等。
4.综合与实践:结合上述内容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同时,借助实物、模型、教具等直观教具以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资源与材料本册教材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教学软件等。
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根据需要自行开发其他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等。
此外,还需准备一些实物、模型、教具等辅助教学材料。
六、评估与反馈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自身的教学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册教材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途径,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a169da0c22590102029dbe.png)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新课标与教材解读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
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梳理2024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梳理2024](https://img.taocdn.com/s3/m/f74e0d4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5.png)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梳理2024 1. 统计图形1.棒形图:用一定长度的条形来表示各种数量大小和比较。
2.饼状图:用圆的形状来表示各种数量大小和比较。
2. 数字的认识1.数字的含义与大小。
2.数字的数码及其组成方式。
3.数内数外以及数的大小比较。
4.数字的正反序及其应用。
3. 计算1.加减法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2.简单计算法及其应用;3.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应用;4.减法的加减法语言转化及其应用;5.顺序计算法及其应用。
4. 分数1.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认识;2.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转换和化简;3.分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
5. 时间1.会读懂日历、时间;2.会使用时、分、秒、上午、下午、周、月、年等词语;3.能够辨认、比较、估算时间的长度;4.能够根据时间线索写出简单的日志等。
6. 三位数的认识1.三位数的概念及其组成;2.三位数的大小比较;3.三位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4.三位数的数码排列及数码判断。
7. 二位数的认识1.二位数的概念及其组成;2.二位数的大小比较、排序;3.二位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4.二位数的数码排列及数码判断。
8. 一年级数学应试技巧1.能够简单应用思维导图、表格等工具拓展知识;2.能够灵活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和数学语言。
3.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数学工具,提高解题效率;4.能够掌握数学作答技巧和应试心理,提高应试水平。
以上为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梳理,按照教材分章节详细列出了所需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需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以后学习数学非常有用,也是应试的必备知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培训及解读ppt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培训及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0a542ecc7931b765ce15b7.png)
情景问题串
内容的呈现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的教学过程
统一起来
目标的达成过程
启学引思 导学引教
怎样读懂教材?
解读教材一般应该以单元为单位,解读一个单元教材也有一 定的程序。
先通读。整体上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结构,了解本单元与 前后学习内容的关联,进而概括本单元主要的学习内容。
再研读。读懂每一节教材的“情境问题串”。 每个问题所要揭示的新的、未知的东西是什么? 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内在的逻辑关系? 遵循了哪些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难点在哪里?哪些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需要教师教。 能挖掘哪些潜在的思维价值与数学意义?
42
43
பைடு நூலகம்
教材单元介绍及教学建议
加减混合编写——分开编写
44
教材单元介绍及教学建议
鼓励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
45
“情景”的拓展
教材单元介绍及教学建议
问题1:读懂题意,提出问题。 问题2:利用生活经验与实际操 作,把它与加减法意义联系起来。
问题3:分析问题的思路。
46
进一步理解
教材单元介绍及教学建议
问题1:结合整理加法表的经验, 鼓励学生主动整理减法算式,参与 整理的过程。
提供充足的时间交流各自整理 的方法,倾听理解别人的整理方 法。
问题2:提供减法表,让学生先 观察思考此表是按什么标准整理的, 然后将减法表填完整。
问题3:观察减法表,交流算式 40间的关系和规律。尝试进行解释。
本单元知识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
新世纪小学数学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的核心概念
“数与代数” 的核心概念:
数感 符号意识 运算能力
各领域共同
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析
![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53fc8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c.png)
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是一本全面系统的数学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本教材主要包括了数数、比较、加减法、几何图形等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本教材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数数部分,教材通过各种可爱的动物和漂亮的花朵来引导学生进行数数练习,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知识。
本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循循善诱。
在加减法部分,教材首先从简单的加法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加法的规律,然后再逐步引入减法知识,让学生们在不断的练习中掌握基本的加减法技巧。
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几何图形部分,教材设计了各种关于几何图形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们经常需要合作完成各种任务和练习,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精神。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是一本全面系统的数学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本教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们在快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本教材的引导下,在数学的世界里畅游,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共计876字,如需2000字,请继续补充完整信息】。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d47d71689eb172dec63b73b.png)
《分类与整理》教材解析一、教材介绍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完整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感受数据是蕴涵信息的。
二、课标解读《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中提出“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是统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课程实施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为后续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并感受到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四、具体内容例1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引入,在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后再分析计数的结果,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完整版)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全)
![(完整版)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全)](https://img.taocdn.com/s3/m/6f0bb48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e.png)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全)一、数的概念1. 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可以一直往上数。
自然数是离散的,相邻的自然数之间没有其他数。
自然数是可数的,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出来。
2. 整数整数是可加的,可以相加得到新的整数。
整数是可减的,可以相减得到新的整数。
整数是可乘的,可以相乘得到新的整数。
整数是可除的,可以相除得到新的整数。
3. 分数分数有分子和分母两部分,分子表示被等分的部分,分母表示等分的总份数。
分数可以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分数可以化简,即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4. 小数小数有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两部分,整数部分表示整体中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表示整体中的小数部分。
小数可以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小数可以化简,即去掉末尾的0。
二、数的运算1. 加法加法是可交换的,即加数的位置可以交换。
加法是可结合的,即加数可以按照任意顺序相加。
加法的结果是唯一的。
2. 减法减法的结果是唯一的。
减法的结果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3. 乘法乘法是可交换的,即乘数的位置可以交换。
乘法是可结合的,即乘数可以按照任意顺序相乘。
乘法的结果是唯一的。
4. 除法除法的结果可以是正数、负数或分数。
除法的结果是唯一的。
三、几何图形1. 线段线段有长度。
线段可以测量。
线段可以比较长度。
2. 角角有大小。
角可以测量。
角可以比较大小。
3. 三角形三角形有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公式计算。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比较大小。
4. 四边形四边形有面积。
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公式计算。
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比较大小。
四、数学应用1. 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
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计算物体的面积和体积。
2. 数学游戏数学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兴趣,例如:猜数字游戏。
24点游戏。
数独游戏。
3. 数学竞赛数学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例如: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华罗庚金杯赛。
小学生数学竞赛。
五、数学思维方法1. 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从具体事例出发,得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aee37002d276a201292e8b.png)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教学难点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内容结构"数与代数":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因此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 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 了解计算单位"十". 3. 会计算整十加减一位数.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以及简单计算.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是在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 主要教学100以内的基本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结合口算教材还安排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1.按单一标准将物体分类、整理.2.按不同标准将物体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 "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找规律. 本单元只教学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循环出现的、等差数列,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规律.一年级下册易错题一、填空题。
一年级数学新教材解析
![一年级数学新教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983f5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8.png)
一年级数学新教材解析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新教材解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编排。
1. 数与代数。
- 数字的认识。
- 一年级教材首先从简单的数字0 - 10开始认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如0可以表示没有物体,像盘子里一个苹果都没有就用0表示。
1 - 5的认识则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1个太阳、2只鸭子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字的意义。
- 在认识数字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数字的书写规范,例如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每个数字都有其特定的起笔和收笔位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数的运算。
- 加法和减法是一年级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运算内容。
教材先从实物的合并与拆分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例如,3个苹果和2个苹果放在一起,一共有5个苹果,用算式3+2 = 5表示,这就是加法的意义;而从5个苹果中拿走2个,还剩3个苹果,算式是5 - 2 = 3,体现减法的意义。
- 教材还安排了大量的练习,从简单的实物图计算到逐步过渡到算式计算,让学生逐步掌握数的运算方法。
2. 图形与几何。
- 认识图形。
- 一年级学生开始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方面,教材介绍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如盒子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易拉罐是圆柱、足球是球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 对于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教材也是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
例如,国旗是长方形、手帕是正方形、三角板是三角形、硬币的面是圆形等。
学生在认识这些图形的过程中,会学习到它们的基本特征,如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等。
- 位置关系。
- 教材中会涉及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学习。
通过有趣的情境图,如小动物们排队,让学生判断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在教室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位置的概念。
3. 综合与实践。
- 一年级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如数学乐园等。
2022新课标数学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超全总结
![2022新课标数学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超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01a913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8.png)
2022新课标数学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超全总结光明社教育家 2022-08-28 15:04 发表于北京
2022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包括11个核心素养,以下是一位老师总结的关于核心素养的思维导图——根据“三会”的课程目标,将11个核心素养分为6个、2个、3个(其中数感、量感、符号意识都属于抽象能力),欢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01
数感
02量感
03符号意识
04运算意识
05几何意识
06空间意识
07推理意识
08数据意识
09模型意识
10应用意识
11创新意识
关于“新课标”中的数学核心素养,你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bc502f0b4e767f5bcfce2e.png)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分析人:***一、本册教学内容简述这一册教材共有8个教学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找规律和总复习等。
其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本册教材内容设计的特点1、本册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教材的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图形(一)即立体图形,并知道对图形的认识应从形状和特征上进行区分和辨别,进而在平面图形的学习上和立体图形的学习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建立认知。
2、本册教材在细节上进行了加工与完善本册每个单元的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衔接与整合,比如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主题图上每个场景的内容都与各个例题相挂钩,循序渐进,逐步组合成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同时,在例题的呈现上,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十几减5、4、3、2,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编排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水平。
3、本册教材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衔接,加强了学习的准备性这个特点体现在了练习题的选题上,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有对后面知识的铺垫。
比如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练习七中的第四题,第一小问既考查了例题1数据的整理,也考查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但第二小问则是对例题2知识的抛出,如何把那么多的图形归为两类呢?以怎样的标准进行划分?在这里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分类标准进一步建立表象和认知,为例题2的学习加强准备。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特征,并对这些图形有直观的认识与了解;(2)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同时也能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4)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数位表上的个位、十位和百位,能够正确又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5)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6)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7)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精选】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
![【精选】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915325a531126edb6f1a10f7.png)
(能灵活用七巧板拼成不同的图案)
元
认
识
3、求缺了几块砖的方法
图
形
4、正方体展开图的对应面
1、计算方法
第二单元 20以内退位减法
2、解决问题
方法一:破十法
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
方法三:连减法
(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 信息 (2)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一 个问题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分类的标准一致, 分类的结果就一致。
99比10多得多 10比99少得多 90比99少一些 99比90多一些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1、认识常用的人民币
2、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3、人民币的比较大小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 进位、进位)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 退位、退位)
4、含有小括号的运算;解决连加 问题、连减问题
第七单元 找规律
1、按规律接着画 2、按规律填数 3、按规律涂色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思维导图
8、总复习
1、认识图 形(二)
2、20以内 的退位减法
7、找规律
人教版 一年级 上册数学
3、分类与 整理
6、100以内的 加法和减法
(一)
5、认识人民 币
4、100以内 数的认识
1、认识并会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
第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
2、七巧板是由 1 个正方形、1 个平行四边形、5 个三角形组成的
分类的标准不同, 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