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研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雷雨教研活动教案(3篇)

雷雨教研活动教案(3篇)

第1篇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雷雨》这篇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感悟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通过阅读,感悟雷雨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感悟作者对雷雨景象的描绘,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幅雷雨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画中的景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雷雨天气给人带来一种神秘、紧张的感觉。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述了什么?三、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雷雨的景象、雷雨的声音、雷雨的感受等)进行讨论。

2.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朗读感悟1.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雷雨的景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深入阅读1.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雷雨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感悟情感1. 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雷雨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情感体验?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一幅与雷雨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篇短文。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

《雷雨》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计划.doc

《雷雨》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计划.doc

《雷雨》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形成的背景:背景一:戏剧的阅读与鉴赏是高二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在如今这个快餐文化充斥的时代,我们的学生大多对戏剧不感兴趣,难得有同学会主动地去阅读整部的戏剧作品,因而对戏剧的知识及其艺术性了解甚少。

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戏剧作品的教学中,有时也会仅停留在表层的阅读和鉴赏上,加上选文本身又是斩头去尾的节选,往往造成学生窥一斑而难知全豹的现象。

所以为了能让学生从优秀的戏剧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营养,丰富和深化他们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引导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解读戏剧作品;学会通过品味戏剧作品的语言和表演剧本中的精彩片段去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背景二:戏剧《雷雨》的节选,恰好是本册书的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而《雷雨》剧本又是可以拿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

背景三:我校语文组的省级课题《农村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目前正在实施阶段。

二、本次研学任务:通过对原著和众多鉴赏评论文章的阅读,完成以下研学任务:1、走近大师:了解作者情况、创作概貌、艺术见解、创作风格等。

2、走进作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3、通过对一部作品的深入研读,掌握阅读鉴赏戏剧作品的方法,增强文学修养,提高对戏剧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4、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识和感受。

5、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阅、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和利用信息。

6、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感受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感情体验与震撼中增强生命意识,滋养人文情怀。

成果形式:1、提炼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认识,参阅相关资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关于《雷雨》的文章。

可以是小型学术论文,鉴赏评论文字,也可以是读后感,随想,等等。

《雷雨》教案_7

《雷雨》教案_7

《雷雨》教案《雷雨》教案篇1标知识与能力:走进作品,走近大师,学会鉴赏,通过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1、自主选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开展分角色朗读,尝试辩论,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思辩能力和归纳理解的能力。

2、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多元智能的理念、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族的腐朽,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雷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意在引导学生在解读剧本,注意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中得到展现的。

依据《课程标准》中对戏剧的要求,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作家作品资料,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或采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丰富对作品的理解;组织讨论会,交流欣赏阅读的心得。

从而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教学对象分析:高二(5)(6)班是理科班,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对剧本的解读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

通过辩论的形式,对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以及思辩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另外利用网络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模式查找资料,在培养信息素养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通过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重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由他们自组小组,开展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是教学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以及网络搜集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开展辩论。

教学准备教师:推荐搜集资料的途径、把学生搜集的资料汇总、整理、下发给学生,达成资源的共享。

曹禺《雷雨》实验报告(3篇)

曹禺《雷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雷雨》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自1934年问世以来,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复杂的人物塑造,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

为了深入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本实验通过对《雷雨》的文本分析、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方法,探讨其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曹禺《雷雨》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2. 通过角色扮演和场景再现,提升对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的把握。

3. 分析《雷雨》中的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实验方法1. 文本分析:对《雷雨》的剧本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了解剧情、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

2. 角色扮演:通过扮演剧中角色,体验人物性格和情感,深化对角色的理解。

3. 场景再现:在舞台上再现《雷雨》中的场景,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加深对戏剧氛围的理解。

四、实验过程1. 文本分析《雷雨》以20世纪2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带有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故事。

故事以周朴园为中心,展开了他与妻子蘩漪、儿子周萍、女儿四凤、侍萍等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剧本通过一系列戏剧冲突,揭示了封建家庭的腐朽和资产阶级的罪恶。

2. 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我们选取了以下角色进行深入分析:(1)周朴园:一个典型的封建家长,专制、冷酷、自私。

他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幸福。

(2)蘩漪:一个善良、坚韧的女性,对爱情充满渴望。

她不堪忍受丈夫的专横和家庭的压迫,最终走向毁灭。

(3)周萍:一个矛盾的人物,既有对母亲的同情,又有对后母的厌恶。

他最终在爱与恨的交织中走向自我毁灭。

(4)四凤:一个天真、善良的少女,对爱情充满向往。

她却因为家庭的悲剧而走向毁灭。

3. 场景再现在场景再现过程中,我们选取了以下场景进行重点呈现:(1)周家客厅:这里是故事的主要发生地,也是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的地方。

(2)侍萍家:这里是故事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侍萍与周家之间恩怨情仇的根源。

(3)周朴园书房:这里是周朴园思考和决策的地方,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展现。

雷雨中班科学教案

雷雨中班科学教案

雷雨中班科学教案雷雨中班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2. 了解雷电的危害和安全防护措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PPT、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描绘雷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现象,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天气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有关雷雨的问题,如“为什么会有闪电?为什么会有雷声?”等。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雷雨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讲解时可以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并结合图片或动画进行说明。

2.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闪电?”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教师给出答案并解释:“闪电是云与地面之间的静电放电现象,当云中的正负电荷分离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闪电。

”3. 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会有雷声?”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教师给出答案并解释:“雷声是闪电放电时产生的声音,当闪电通过空气时,会使空气迅速膨胀并发出声音。

”三、实验(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以加深他们对雷雨的理解。

实验材料包括一个小金属球、一个橡皮球和一根塑料棍。

2. 实验步骤:a. 将小金属球系在塑料棍的一端。

b. 用橡皮球摩擦塑料棍。

c. 将摩擦后的塑料棍靠近小金属球,并观察是否有火花产生。

3.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与之前所学内容进行联系。

四、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雷雨对人们的危害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记录学生的意见,并进行整理。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雷雨对人们的危害。

2. 教师提醒学生在雷雨天气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站在高处、接触金属物体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雷雨的文章,包括雷雨的形成原因、过程以及对人们的危害和安全防护措施。

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160):《雷雨》欣赏讲解

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160):《雷雨》欣赏讲解
曹禺
广东肇庆中学高二(10)第八小组 组长:叶智铭
成员:谢子城 关梓琳 梁楚瑜 肖广亮 区庆灏
曹禺
个人概况
中文名:万家宝 别名:曹禺、字小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 192《6雷年出逝雨曹生世》禺日日在的期期中处::国女119现作919代0《6年年话今91剧宵月2月史酒241上醒日3具日何(有处庚极》戌其问年重世)大。的19意34义年,写它就 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之后,1936 年曹禺发表《日出》、1937年发表《原野》,1938年发 表《黑字二十八》(又名《全民总动员》,与宋之的合 作),1939年发表独幕剧《正在想》,1940年发表《蜕 变》,直至1941年《北京人》完成。
从《雷雨》诞生的那一天起,周朴园作为专制蛮横的封建家长。虚伪矫 情的资本家的角色的形象就已经定位。但人物的生成并非全赖“阶 级地位”,也有其生成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首先,封建文化传统要求赋予男人以绝对的权威,而这种权威性来自社 会与家庭的双重认可。男人获得承认的第一步来自社会,而获得社 会承认就必须有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绩,“立业”是男人立身安命的首要任务,因 此周朴园聚资敛财、残忍剥削以求暴富发家,尽管这让他迷失良知。 而 社会地位的巩固有待于下一步家庭地位的确认,因此周朴园要 “成家”。剧中以周朴园的三次议论大致勾勒出他至高无上的唯一 家长地位。周朴园家庭统治者的权力延续着其社会地位的权威。因 此,周朴园对于社会与家庭权威地位的追求是封建文化所异的男人 成家立业的责任,他正是在这种对内对外的统治中完成封建文化道 德下男人的价值确认。
雷雨
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 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 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 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 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合 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是没有分行 的抒情诗。《雷雨》以自己富有动感而精美的语言,充分展示了话 剧这门“说话的艺术”的魅力。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 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 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雷雨》研究课结题报告

《雷雨》研究课结题报告

《雷雨》研究课结题报告[ 课题 ]:“俄狄浦斯式”的恋母情结与“封建权威下”的感情纠葛[研究班级]:黑龙江省九三分局第一中学高二•十一十二班[研究时间]:二00五年三月至十月[阶段分配]:3月1日—15日设立课题 3月16日—30日搜集信息4月1日—15日研究探讨 4月16日—30日成果展示评价一研究目标使学生习得基本的“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增加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每位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组织形式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操作的需求,利用小组研究与班级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三课题确定遵循的原则1 对社会生活和学生个体的生长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2 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有帮助和促进作用。

3 要充分考虑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特长和学习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范围内容属于文学艺术类中的文学样式(戏剧)。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根据课题的需求有取有舍,采取“文献资料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讨论辩论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法。

六课题内容分配全班共分成三组,第一组由李娟任组长,研究《雷雨》高潮部分第四幕;第二组由栾迪任课题研究组长,研究谁是最具悲剧性的人物;第三组由王蕾任组长,研究怎样认识周朴园与鲁侍萍、繁漪的感情纠葛。

七课题设立背景1 学习氛围:在菁菁一中校园里,浓厚的文学氛围滋养着莘莘学子,这里水清木华,人才辈出,身为一中的学生都想用自己的耕耘将这似水流年镌刻。

文学是人人都青睐的,更何况是热血青年,他们激情四溢,他们卓然不凡;他们敏感,他们前卫;文学研究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他们,这种萌动、向上,是九三一中文科班里的一个风景!2 激情:2004年5月份,应“省教育学院”的要求,在班级搞了一次《林黛玉进贾府》的录像课,当时,布置学生主动利用刊物、网络、座谈、问卷、社会调查等手段,查找研讨《红楼梦》的资料,也就是那一次,激发了学生主动研究中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雷雨集体教研活动记录(3篇)

雷雨集体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主题:深入探讨《雷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参与人员:语文组全体教师五、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雷雨》是曹禺的经典剧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次教研活动以《雷雨》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讨论,共同探讨《雷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二、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1)首先,由教研组长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强调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2)接着,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雷雨》的教学难点、重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

(3)然后,各教师分组讨论,针对教学难点、重点进行深入剖析,共同制定教学方案。

2. 课堂观摩(1)选派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课堂亮点与不足。

(2)观摩结束后,各教师就公开课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集体研讨(1)针对《雷雨》的教学难点、重点,各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2)针对公开课的亮点与不足,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改进措施。

(3)围绕如何提高《雷雨》课堂教学效果,各教师畅所欲言,分享教学心得。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环节,各教师对《雷雨》的教学难点、重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下为部分讨论内容:(1)教学难点: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剧情发展、体会作品主题。

(2)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审美情趣。

2. 课堂观摩公开课教师以《雷雨》为题材,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体会作品主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集体研讨(1)针对公开课的亮点,各教师表示赞同,认为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针对公开课的不足,各教师提出以下改进意见:①加强对教学难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②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研活动二下雷雨(3篇)

教研活动二下雷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雷雨》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戏剧,通过描绘一个家庭内部矛盾和冲突,展现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本学期,我们二年级语文组决定开展一次以《雷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部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雷雨》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2. 通过阅读《雷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人物命运。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内容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这部作品的意义。

2. 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如周朴园、鲁侍萍、周萍等。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命运,如周朴园的悲剧命运、鲁侍萍的悲惨遭遇等。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雷雨》中的人物命运有何特点?②作者通过《雷雨》想要表达什么主题?③你对《雷雨》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刻?为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进行点评。

4. 戏剧表演(1)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注意人物性格、表情、动作等方面的表现。

(3)表演结束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强调《雷雨》的主题和人物性格。

(2)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日出》、《原野》等。

四、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以《雷雨》为主题,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部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几点体会:1.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讨论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戏剧表演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雷雨》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

《雷雨》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

《雷雨》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为您带来了4篇《《雷雨》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雷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作品简介2、分角色朗读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一、导入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二、速读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填图练习三、讨论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四、课堂活动:辩论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总结要点: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3、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阅读赏析“斗争”一场2、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3、课堂练习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讨论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讨论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四、归纳主题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五、课堂练习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让学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讨论。

教师可点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中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

)《雷雨》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三种思维路径——谭轶斌《雷雨》教学实录评析

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三种思维路径——谭轶斌《雷雨》教学实录评析

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三种思维路径——谭轶斌《雷雨》教学实录评析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门重视语文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开始行使研究性教学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们挖掘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们探测社会现实、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前言就是对此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介绍,本文将以谭轶斌《雷雨》教学实录的分析与评析为基础,深入探讨语文教学中的三种研究性学习思维模式,以期进一步深化对研究性学习思维模式的理解与运用。

谭轶斌《雷雨》是一首古典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诗歌,全诗没有宏大的构思,而是充满情感与细腻的描写,动态生动地描述了雷雨天气的气氛,弥漫着激昂沉郁的双重情绪,让人仿佛置身于被雷电笼罩的苍凉之中。

据谭轶斌老师介绍,他在教授该诗歌时,采用了三种研究性学习思维模式,即“我--社会--历史”、“角色--学生--诗歌”以及“知识--情感--艺术”。

“我--社会--历史”是指学生们以自我为出发点,以社会现实为着眼点,以历史背景为根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与探究,进而揭示读者如何通过自身经历深刻理解诗歌中隐藏的社会价值观,如何从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中找寻当今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

谭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这一模式,首先引导学生回归诗歌的主题,激起他们的共鸣,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让他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里探索、发现让自己共鸣的社会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们深入思考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发现历史的力量。

“角色--学生--诗歌”是指师生之间的相互融合、交流,让学生们在思考诗歌的同时进行内心的探索,激发他们的内心深处反思这首诗歌。

谭老师运用了这一模式,比如他在教学中采用把学生分为两个角色:一个是诗人,一个是读者;分别从诗人和读者的角度来思考和解读诗歌,从而能丰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写作热情,把学生们激发的思路融入到作品中,使语文教学活跃起来,收获教学的巨大成就。

最后,“知识--情感--艺术”是指从知识的收集、情感的感悟、艺术的表现三个维度进行综合思考,让学生们在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同时更具深度地理解诗歌,能够从诗歌中找到更多的隐喻、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而更好地发掘诗歌思想的深刻内涵,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发现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探索雷雨的奥秘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探索雷雨的奥秘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探索雷雨的奥秘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探索雷雨的奥秘引言:雷雨是一种令人着迷且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

对于幼儿来说,了解雷雨的奥秘是一次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经历。

通过参与科学活动,幼儿可以探索雷雨的形成原理、安全预防措施以及雷雨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探讨雷雨背后的科学知识,为幼儿学习提供指导。

I. 了解雷雨1.1 雷雨的定义和特征雷雨是一种由云层中的带电粒子碰撞引起的自然现象。

它通常伴随着闪电、雷声和降雨。

1.2 雷雨的形成过程雷雨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湿度、上升气流和不稳定的大气层。

当暖湿的气流上升时,水蒸气开始凝结成云,并产生电荷。

随着电荷的积累,云之间和云与地面之间的电位差增高,最终导致闪电的产生。

II. 雷雨活动2.1 观察雷雨的迹象在进行雷雨活动之前,幼儿需要学习如何观察雷雨的迹象,例如乌云密布、闪电和雷声。

2.2 制作简易闪电模型将幼儿分为小组,每组使用带电的球体和丝质布进行实验,模拟云之间电荷的相互作用。

幼儿可以观察到闪电的现象,并讨论闪电是如何形成的。

2.3 制作雷声音箱为幼儿准备一些雷声的录音,并与他们一起制作音箱。

通过播放录音,幼儿可以听到雷声的模拟,进一步加深对雷雨的理解。

III. 安全预防措施3.1 雨中的安全在教育幼儿雷雨属性时,重要的一点是教会他们如何保持安全。

解释在雷雨时,雷电可能击中高物体,如树木、建筑物和杆子,因此幼儿需要待在室内,远离这些高物体。

3.2 如何寻找避雷针为了让幼儿理解避雷针的作用,可以引导他们到附近一些建筑物上观察和寻找避雷针。

解释避雷针的原理,并强调和幼儿分享它的重要性。

IV. 雷雨的影响4.1 雷雨对大自然的影响雷雨不仅给大自然带来清凉和湿润,还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幼儿可以通过种植一些植物,并观察植物在雷雨后的生长情况,了解雷雨对植物的积极影响。

4.2 雷雨对人类的影响雷雨也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影响。

通过讨论雷雨对人类生活、农业和电力系统的影响,幼儿能够认识到雷雨不仅美丽而令人害怕,还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夏天的雷雨教研活动过程(3篇)

夏天的雷雨教研活动过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多变,雷雨天气频发。

为了提高教师应对突发天气情况的能力,加强教师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我校决定开展一场以“夏天的雷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雷雨天气下的安全知识和应对措施。

二、活动时间2022年7月15日三、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四、活动参与人员我校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由校长发表讲话,强调雷雨天气下的安全重要性,并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主题讲座由我校资深教师张老师主讲,主题为“夏天的雷雨:安全防范与应对策略”。

张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1)雷雨天气的形成原因及特点(2)雷雨天气下的安全常识(3)学校、家庭、个人在雷雨天气下的应对措施(4)雷雨天气下的应急处理流程3. 案例分析选取近期发生的雷雨天气下的安全事故案例,由各教研组进行讨论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4. 实践操作组织教师进行雷雨天气下的应急演练,包括:(1)室内避雷措施(2)室外避雷措施(3)紧急疏散演练5. 分组讨论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如何提高学生对雷雨天气的认识和防范意识?(2)如何加强学校在雷雨天气下的安全管理工作?(3)如何提高教师应对雷雨天气的能力?6. 总结发言由教研组长代表各小组进行总结发言,分享讨论成果和经验。

六、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对雷雨天气的认识,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

2. 掌握了雷雨天气下的安全知识和应对措施,提高了应对突发天气情况的能力。

3. 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4. 为学校在雷雨天气下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七、活动反思1.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参与度高。

2. 案例分析环节深入浅出,有助于教师掌握雷雨天气下的安全知识。

3. 实践操作环节贴近实际,提高了教师的应对能力。

4. 活动中存在不足,如部分教师对雷雨天气的认识不够深入,应急演练过程中存在疏漏等。

中班科学教案雷雨

中班科学教案雷雨

中班科学教案雷雨中班科学教案《雷雨》活动目标:运用小实验的方法,感受雷雨的形成。

通过亲身体验,感知雷雨的特点。

活动准备:前期经验准备:已经了解雷雨的一般特点。

实验材料准备:自制闪电灯、鼓风机、冰块、热水、两个透明的玻璃杯、幼儿实验记录表。

环境创设准备:布置雷雨环境(用黑色卡纸剪出树、房子等,用皱纹纸剪出雨滴挂在树枝上)。

教师指导语准备: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做一次小科学家,研究一下雷雨是怎么形成的。

”活动过程:一、实验操作,感知雷雨的形成。

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实验目的和方法。

教师引导语:“我们今天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研究一下雷雨是怎么形成的。

这个实验需要一个闪电灯、一个鼓风机、一块冰块和一杯热水。

我们把冰块放在闪电灯上,然后把鼓风机对准冰块吹,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幼儿分成两组,每组选一个小朋友操作实验,其他小朋友观察记录。

当实验出现结果后,引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幼儿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语:“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二、亲身体验,感知雷雨的特点。

教师引导幼儿了解体验内容和方法。

教师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实验了解了雷雨是怎么形成的,现在我们要来亲身体验一下雷雨,感受一下它的特点。

”幼儿分组进行体验活动。

幼儿分成两组,每组选一个小朋友进行体验活动,其他小朋友观察记录。

当体验活动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引导幼儿交流分享体验结果。

教师引导语:“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的体验结果?”活动延伸:在科学区投放相关材料,鼓励幼儿继续进行探究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变化,了解雷雨的形成和特点。

雷雨教研活动记录(3篇)

雷雨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以《雷雨》为例,探讨现代戏剧的教育价值四、活动主持人:张老师五、参与人员:全体语文教师、部分其他学科教师一、活动背景《雷雨》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经典现代戏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为了提高教师对现代戏剧的认识,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校特举办此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流程1. 张老师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及作者曹禺的生平。

2. 各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在教学中对《雷雨》的解读和感悟。

3. 针对现代戏剧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入探讨。

4. 张老师总结发言,提出教学建议。

三、活动内容1. 张老师介绍《雷雨》背景及作者张老师首先介绍了《雷雨》的创作背景,该剧本创作于1934年,是我国现代戏剧的代表作之一。

曹禺作为我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国戏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 教师分享教学感悟(1)李老师:《雷雨》中的角色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角色性格,体会人物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2)王老师:在《雷雨》的教学中,我注重挖掘剧本中的道德冲突,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善恶、家庭关系等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3)刘老师:我认为《雷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品味剧本中的语言艺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现代戏剧的教育价值探讨(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代戏剧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现代戏剧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等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现代戏剧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现代戏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4. 张老师总结发言张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认为《雷雨》作为一部经典现代戏剧作品,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雷雨教研活动课总结(3篇)

雷雨教研活动课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期开展了以《雷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课。

本次活动课旨在通过教师们的集体备课、课堂展示、课后反思等环节,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在活动开始前,各教研组进行了集体备课。

老师们针对《雷雨》这一课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

2. 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环节,各位教师分别呈现了各自的教学设计。

以下是对几节课的简要概述:(1)李老师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张老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3)刘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雷雨》的背景、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等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

3. 课后反思课后,各位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以下是对几节课的课后反思:(1)李老师认为,情景模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避免流于形式。

(2)张老师认为,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要注意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数量,避免学生过于被动。

(3)刘老师认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避免过于依赖技术。

三、活动成果1.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本次活动课,教师们对《雷雨》这一课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设计能力得到了提高。

2.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们对《雷雨》这一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氛围活跃。

四、活动不足与改进措施1. 不足:部分教师在课堂展示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雷雨》问题探究

《雷雨》问题探究

《雷雨》问题探究1、在鲁侍萍讲述往事的过程中,周朴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周朴园主动和鲁侍萍攀谈,是想打听当年的“侍萍”的坟墓在哪。

他心里认定侍萍已死,对他没有任何威胁,因此想借给她修坟,寄托自己怀念、忏悔等心情。

开始时,他语调沉稳,心里平静,尽量拐弯抹角,含糊其辞。

可是当侍萍把话接过去,一下子说出所谓“梅小姐”的“丫头”身份及“不光彩”的行为、不幸的命运时,周朴园突然被迫面对他过去犯下的罪恶,三十多年来这恐怕是第一次,因此他非常痛苦、紧张(舞台提示语里有“苦痛”“汗涔涔地”)。

对于周朴园来说,侍萍被赶出家门、被逼得跳河这段往事,是他最不敢面对的。

这一段往事被揭开后,他的内心逐渐平静下来,恢复了常态,继续打听侍萍的坟的情况。

等侍萍告诉他当年的侍萍没有死后,因为事情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先是“惊愕”不已,此后便一直处于迷惑、深思的状态,等到鲁侍萍试探性地问他“老爷,您先见一见她么?”他处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赶紧回绝了。

而当鲁侍萍再次不死心地问他“……老爷想帮一帮她么?”他敷衍地说“好,你先下去吧。

”至此,周朴园已经没有什么心思追忆过去了。

他只想把眼前这个知道太多底细的人打发走。

最后,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的鲁侍萍用一句比一句更清楚表明她的真实身份的话,迫使周朴园确认她就是当年的“侍萍”,在这个过程中,周朴园全然地惊愕、困惑了。

2、周朴园是怎样看待鲁侍萍突然出现在面前这件事的?他先后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周朴园始终认为鲁侍萍来者不善,对他有威胁,因此,一直将她视为“谈判对手”,想方设法把她可能造成的危险永远化解掉。

一开始他觉得鲁侍萍是受人指使来到这里敲诈他的,随后从侍萍的话中他知道并没有人指使她之后,她又坚信侍萍自己想要经济补偿,即使鲁侍萍痛心地让它不必有这种顾虑,他还是不放心,惟恐鲁家的人会借机敲诈他。

总之,周朴园一值从现实利害的角度来揣想鲁侍萍来到周公馆的意图,因为他害怕自己会因此而遭受经济损失,更害怕自己名誉上受损伤,家庭的“安定”秩序被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中的感受
• 这次研究性学习,培养了我们群 体协作的精神,坚定了我们行动的信 心,提高了我们各种能力,让我们懂 得对问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实施方 法。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让我们对 原有知识有了跟透彻的理解
心得体会

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我们学会了深入思考, 在探究实践中学习成长,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 是以一个团队的形式进行的活动,队员之间的相互配 合非常重要。单凭个人力量很难将事情更好的完成, 一个人难以将事情考虑的很全面,自然也不能提交很 好的成果。在团队中,大家优势互补,在个人看法不 全面时,提出补充。这样可以将事情做得更加完整, 成果也会更加让人满意。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当然,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看待 事情不够全面,查阅资料不够有耐心,探究能力还有 待提高,等等诸如此类,今后还需多加锻炼来提升自 我。 • 总之,这次探究过程,是一次特殊的学习之旅,有 别样的收获!
可谓“一片深情”
当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 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企图稳 住侍萍,希望用金钱平息侍萍的旧 恨新仇,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 和鲁贵,开除鲁大海。
为何如此冷酷无情

• 本能和良知在互相交织着。 本能要求他认侍萍,但理智 又否定了这一决定。因为他 一旦认了侍萍,他个人的地 位、名誉、家长制的权威就 要失去。在他看来,过去失 去的太多,心灵的创伤太大, 他不想失去“来之不易”的 已有的一切。这是他专制的 封建意识在头脑中作怪,以 “虚伪”冠之是不确切的。 如果他真是薄情寡义,那么, 反复看侍萍的照片、寄钱给 一位姓鲁的、叫周萍认母, 岂非多余?
周鲁三十年感情的纠葛—— 情真?情假?
周朴园
鲁侍萍

以往论述认为,此冲突把周朴园残 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的性格 全部暴露出来了:他深深怀念已死的侍 萍,打听他的坟墓,说侍萍是“贤惠、 规矩”的小姐;可一旦认出侍萍后,, 立刻翻脸不认人,恐吓、哄骗,最后企 图用金钱收买……这是从私生活领域揭 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是周朴园内心 世界最充分的展示。但可惜的是,这是 只看到他性格变化的结果,而没有深入 分析变化的原因。结合他和侍萍之间的 恩怨,我们更应该从周朴园性格的发展 中来剖析这个人物。
慈爱
• • •
对周冲的悉心关 怀就是父爱的 表现。
• • • • • •
第四幕片段 朴 没有。(慈爱地)你现在怎么 还不睡? 冲 (服从地)是,爸,我睡晚了, 我就睡。 朴 你今天吃完饭把克大夫给的药 吃了么? 冲 吃了。 朴 打了球没有? 冲 嗯。 朴 快活么? 冲 嗯。 朴 (立起,拉起他的手)为什么,的怀念是出于 真心还是出于假意? 难道这三十年的纪念仅 仅是一场表演?
三十年来,周朴园
(1)一直保留旧雨衣、侍萍绣了梅花的旧 衬衣。 (2)一直保留家中的一切侍萍喜欢的摆设。 (3)一直保留关窗的习惯。 (4)记住侍萍的生日。 (5)把侍萍美化为贤慧、规矩的小姐。 (6)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 侍萍的下落。
周 朴 园 逼 药
这场戏中周朴园是一个封建暴君,有君临一切的地 位。他专横独断、惟我独尊。但假如就此盖棺定论 说他是专制暴君,则不全面了。其实他冷酷外表掩 饰下的内心,也有慈善的一面。
• 第一幕片段 • 萍 爸,刚才我就想见您。 朴 哦,什么事? 萍 我想公司的事,你交代完了 么?天就到矿上去。 朴 这边公 萍 差不多完了。我想请父亲给 我点实在的事情做,我不想看 看就完事。 朴 (停一下,看萍)苦的事你 成么?要做就做到底。我不愿 意我的儿子叫旁人说闲话的 。 对周萍的耐心 萍 这两年在这儿做事舒服,心 里很想在内地乡下走走。 教导中彰显为 朴 让我想想。--(停)你可 以明天起身,做那一类事情, 父的 到了矿上我再打电报给你。
研究结果
周朴园性格是复杂的,性格中的几个 方面,有时处于矛盾对立的状态中。对于 框定在人民的对立面这一特定的格局中来 考察,并未顾及作为“人”的周朴园的全 部,那是不全面的。他有资本家的冷酷无 情,但内心深处还有一丝未泯灭的善性— —为父的慈爱。是封建势力压抑了他正常 人性的发展,造成他的悲剧人生。
周朴园形象探究 结题报告
指导老师:
课题成员:
研究过程
• 1、确定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做开 题报告——探索研究——报告研究成果。 • 2、进行分工 • 3、确定研究方法 • 4、查阅资料 • 5、小组讨论研究 • 6、进行活动后期的整理分析和总结
对周朴园形象的普遍看法是:
残忍、冷酷、自私、 贪婪而又虚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