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孙式小架太极拳养生

合集下载

孙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孙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孙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效众所周知,孙式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氏九世陈王庭创编于明末清初,他巧妙地将中国古老的导引吐纳术与传统中医学原理用武术技击相结合,创编了刚柔相济,不丢不顶,老少皆宜的太极拳。

整套拳形神兼备,内外兼修,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易经》的阴阳学说和道家养生学及中国传统中医经络学的丰富内涵,是东方文明与人体运动的完美结合。

1、孙式太极拳中的阴阳练法促使人体身心平衡孙式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要求逢上必下,既有上升之劲,必有下沉之劲。

如右金鸡独立,左手上升、上托,左膝上提,腰胯必须松沉,右膝必须再屈,收腹吸气,脚趾下抓。

又如掩手肱拳跳跃练法,必须是手臂腿脚上升腾空,而中躯部分包括腰胯必须下沉,做到升中有沉,轻沉兼备,也就是说每个动作当中,必须有阴也有阳或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有刚有柔,有快有慢,刚柔相济,阴阳对称。

通过练习,以达到调整人体肢体与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

特别是孙式太极拳主张性命双修,既练体又练性,以达到身心平衡,孙式太极拳这样的练法,首先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2、孙式太极拳中练习过程中要求气沉丹田和长久练习后丹田内转这样使人体的脏腑自我按摩,尤使小腹内的性腺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

气沉丹田其重点是修炼下丹田,既会阴穴之上,命门穴之前下,此部位主要是人体的性腺系统,久炼此部位,使性腺的功能得以改善,性激素分泌增加生理机能增强,特别是经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重要过程。

实现还精补脑的功能,从而使大脑洗心地滤,气血平衡,孙式太极拳这种独特的丹田内功与整体运动结合起来,就可以使人体生命力旺盛,起到祛病延年,养生健身,健康长寿的效果。

3、孙式太极拳特有的“缠丝劲”练法,可以疏通人体经络,达到健身的作用孙式太极拳先辈陈鑫老先生说“太极拳,缠法也”。

“缠丝劲”的练法,源于中医的经络学说,中医认为:经络是布满人体的气血通道,它源于脏腑,疏注于四肢百骸、脏腑经络。

气血失和,而疾病生,和则健身益寿。

浅谈孙式太极拳的十九种“架子”

浅谈孙式太极拳的十九种“架子”

一、概述众所周知,孙式太极拳是清末民初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所创,其基本特点是:进步必跟,撤步必随,架高步活,每转身换式往往以“开手”、“合手”相承接,故武林同道赠名曰“开合活步太极拳”。

诚然,“架高”是孙式太极拳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如果以为孙式太极拳只有一种“高架子”,那就大错特错了。

既然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先生在融合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的基础上而创立的一门别开生面的太极拳,那么它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形意、八卦、太极三种拳学的特征,能够演化出多种不同的“架子”。

笔者师从于孙禄堂先生孙女、孙存周先生之女孙叔容老师,浸淫孙氏武学三十年。

以笔者三十年研修孙氏武学之体悟,孙式太极拳至少应包含十九种拳架。

1.以拳架高低而言,有高架、中平架、低架三种架子。

2.以拳架运动幅度而言,有小架、中庸架、大架三种架子。

3.以拳架棱角之有无、多寡而言,有圆架、方圆架、方架三种架子。

4.以作拳劲力而言,有柔架、相济架、刚架三种架子。

5.以作拳速度而言,有慢架、中速架、快架三种架子。

6.以太极推手与散式单操而言,有定架、活架、变架三种架子。

以上共计十八种架子。

还有一种是功夫达到较高层次以后的独特练法——灵虚架。

以下分别加以简单说明。

二、分述1.孙式太极拳拳架高低的三种架子由于孙式太极拳融合了形意、八卦的活步,故与其他太极拳相比拳架较高。

但孙式太极拳并非一味地“高”,而是有高、中平、低三种架子。

而人们所说的“架高”,实际是指孙式太极拳的“中平架”,孙禄堂先生《太极拳学》的拳照即为“中平架”,也是绝大部分孙式太极拳习练者所取的架子。

而孙式太极拳的高架基本上接近直立状态,纯以气行,是高级练法,为修性之功;低架则极力把架子盘低,较吃功夫,属功力型练法,为养命之功。

高架适合纯粹追求修性养生的人习练;低架则适合研求太极拳技击之道者演练,以及参赛与表演时演练;中平架为性命双修之功架,适宜绝大部分爱好者在各种场合习练,因此习练孙式太极拳者基本上取中平架。

太极拳小架的两大难点

太极拳小架的两大难点

太极拳小架的两大难点太极拳小架的两大难点学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学太极拳要从走架开始,年轻人可以从高架练起,年龄大点的可以从中架或者低架学起。

太极拳小架的难点一、小架拳,虚实过度难旋转立柱转关难。

裆走后弧形后裆难。

合双胯,身桩扎地脚轻踏难。

克服难关,后就易。

一有动,裆领手,绝对不能手先到难。

上八卦,下五行,浑身上下是圆撑。

腰裆胯,是一体,所有动作走这里。

后背圆,肩井合,合着大筋通脚下。

阴阳行,必有中,合在一起是内功。

形与体,理与法,是途径,以理证体自然动。

气鼓荡,神内敛,状态过程要明了。

太极拳有很多讲究,练习者根据自身身体健康制定练习计划,掌握太极拳拳架的练习方式,更方便练习。

手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腿八法:缠、跪、挑、撩、劈、避、挂、蹬。

功到此时轻灵行,松合走,会阴脊柱百会通。

合住状态别乱动。

规矩形成,功自成,气要沉,行柔气,劲在瞬间,靠腰裆,关键要在身上懂。

自己悟出才是功。

太极拳小架的难点二、小架起式金刚难再谈起式很必要。

起式除了裆胯腰要求,手在位,身合体,一丝也是合,不要无限放大去找感觉。

这样容易晃,摇,凹凸,形散而体不合。

两肩尖微向前裹带动大臂往左前旋,自肩传至肘再至腕、手。

走一个立圆,而且从右裆松,合,走到合,手成势在位,都要整体,不能单独动胯或动腰,不能有凹凸。

每个部位的承受力和接收力都是一样的,没有彼此,有彼此就破坏了和谐。

不和谐是力,是一种拙力,真正的和谐的力才叫劲,也就是所说的整劲,离开劲谈养生和功夫,再谈任何运动怎么好,都是妄想。

没有和谐没有建立,平衡能力越来越差。

也就是没有阴阳合体。

真正的太极都是,阴阳合体,刚柔同体。

也就是名家说的,一抬手,什么都有了。

说的容易,还是难。

深入探讨有助于对拳的认识以自身的感悟,试论拳的根本在于论顿悟与开悟,引经俱典不是真懂,任何理论都来源于生活。

因此理论要生活化!识途者指路,抬手一挥而已。

道法自然,越简单越好。

练不出来,只是协调和系统训练与开悟的问题,引导方向的问题,下来才是练得问题。

孙中华太极拳文章

孙中华太极拳文章

孙中华太极拳文章
孙中华太极拳,是以孙氏家族为代表的太极拳之一,也是被公认为是太极拳中最优美、最流畅的拳法之一。

孙中华太极拳以柔化刚,以静制动的思想为核心,追求身心合一的境界,通过长期锻炼和实践,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境界。

在孙中华太极拳中,注重内功修炼,强调“内圈”功夫,即通过呼吸、调理、精神集中等一系列手段,达到调和人体内外,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同时,还注重“外圈”功夫,即拳术的练习,包括起势、缠绵、粘连、化势等招式,这些招式要求身体灵活,动作流畅,相互配合协调,形成一种极具美感的拳艺表演。

孙中华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分为基本功、套路和推手三个方面,基本功包括站桩、呼吸、放松等,套路则是以一定的编排顺序演练各种招式和动作,推手是对练,通过击打、推挤、化势等动作进行配合练习,提高太极拳的技能和应用能力。

总之,孙中华太极拳是一种综合性的拳术,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帮助人们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是一种受到广泛欢迎的健身运动和文化传承。

- 1 -。

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

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

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孙式太极拳是一种汉族传统拳术,属于太极拳流派之一,清末河北省完县(今顺平县)人孙禄堂所创。

那么孙式太极拳应该怎样练习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

欢迎阅读!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1.孙式太极拳的规矩:孙式太极拳讲究中正平稳、舒展柔和,绝不要跳跃等勉强动作,从起势到收势,各种动作,各种姿势都是相互连贯,一气呵成,使得全身内外平均发展,故有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

正因为中正,既不前俯后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躯体手足上下呼应,内外一体,所以必须有严格的规矩。

头为诸阳之会,为精髓之海,为督任两脉交会之点,统领一身之气。

此处不合,则一身之气俱失,所以必须不偏不斜,不俯不仰,直立顶劲,要顶头竖项。

足能载一身之重,静如山岳,有磐石之稳;动如舟楫车轮,无倾覆之患。

左虚右实,不实则不稳,全实则移动不利,容易倾倒,不虚则不灵,全虚则轻浮不稳,故必须虚实相间,方得灵活自然。

腰为轴心,居一身之中,维持人体重心的是腰,带动四肢活动的也是腰,所以要刻刻留心在腰际。

2.孙式太极拳的调息:练习太极拳要心静调息,才能获得好处,经常保持思想集中,不开小差,经常保持正常呼吸,每次呼吸都要细而深长,直贯丹田(腹式呼吸)。

古人常讲“凝神于此,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体健康,颜色如桃李”。

由此可见练拳时气息的重要。

呼吸是人们从娘胎中带来的本能,而练太极拳的呼吸正是需要这种本能的自然呼吸。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调息(一呼一吸叫息)。

调息的方法是:呼吸时不着意不用力,绵绵若存,似有似无,一任自然。

舌要顶上腭,用鼻孔呼吸,嘴要虚合,不要张开。

要注意心肾相交,心中意志,下照海底,海底之气自下而上与神意相交,归于丹田之中,运贯全身,畅达四肢。

先父禄堂公常讲:“吸气时由涌泉过会阴上达顶门,呼气时只有息息归脐,每一举手投足,分布全身的四正八柱等筋脉都要协调合作,不呈散乱,所以能开合伸缩,力达掌心,运劲如抽丝,两手似扯绵。

孙式太极拳进阶之要

孙式太极拳进阶之要

孙式太极拳进阶之要——孙剑云孙式太极拳之最高境界乃是拳与道合。

故统而言之,其进阶之要惟抱元守一以求中和,虚中以养神耳;分而言之,亦不过神凝、气畅、筋舒、骨合、形松、动中求静六者。

神凝以致气,气畅以致劲,劲则行于筋骨寓于形,筋舒则劲长,骨合则劲整,形松则劲灵,动静合一则妙道自生。

知此并以盘架推手为本,以技击散手为末,相互印证,循环往复统一体,则技可进乎于道。

孙氏太极拳进阶步骤1——修心之要《孙式太极拳修为的基本方法》(一)孙式太极拳进阶步骤:孙式太极拳是以修心养神为基础,并将此贯穿于站桩、盘架、推手、大捋、散手等过程中,来完成炼形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诸进阶层次。

1,修心之要孙式太极拳修心之要仅八字而已:恬淡虚无,渐修静悟。

这八个字是修为孙式太极拳最为重要的基础,需认真领会,身体力行,否则,即使在拳技上已有功夫,也如沙丘之阁。

常见高功夫者而早衰,其因就是于修心一道,未能按此八字身体力行。

那么,什么是“恬淡虚无,渐修静悟”呢?首先,这八个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前四个字是心态和条件,后四个字是行动和目的。

我们追求恬淡虚无这种心境,正是为了能够做到渐修的持之以恒,并在这渐修中能够淡化诸欲达到静悟。

悟者何?拳与道合耳。

先父对入门弟子总是说:“若想打天下第一,请另寻高明,若要修心健体防身,吾之所授,绰绰有余。

”先父此训之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修为心态。

非如此,不能学好太极拳,非如此不能真识太极拳。

其次,无论是站桩、盘架子,还是推手、大捋、散手,都要将“恬淡虚无、渐修静悟”这八字法则的精神贯穿进去,这在下面的论述中将会逐一谈到。

总之,其精神实质就是老子“无为而无不为”这一遵从自然之道的思想。

孙氏太极拳的修为机理——孙剑云孙氏太极拳是一种修为和完善人之身心的拳学体系。

孙式太极拳遵从老子的哲学思想,从无为而始以达到无不为。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恬淡虚无这种心理暗示以求得初步的心理稳态(即一种寡欲、无欲的心态),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孙式太极拳的锻炼提高生理机能稳态水平。

《孙氏太极拳与养生》

《孙氏太极拳与养生》

《孙氏太极拳与养生》中国河北省保定市孙禄堂武术院院长.戴建英作者简介:戴建英,1946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原保定市人事局副局长。

戴师兄是孙氏武学第三代传人,师承孙剑云先生,并为恩师养老送终。

保定孙禄堂武术院薪火传承,戴师兄秉承师训,德艺双修,亲自教授众弟子传统孙氏三拳、三剑、孙门推手和雪片刀等器械。

拳缘。

当年,先太师禄堂公,桃李满天下。

今论“师傅”的成功,在于众徒弟能教拳,而且薪火传承不走样。

观戴师兄去年的新弟子,拳、剑和形意八式的套路,今也都打得入门了。

师徒有缘,这是对先师剑云先生百年冥辰的最好纪念。

戴建英师兄和恩师孙剑云先生合影孙氏太极拳为我师爷孙禄堂老先生所创,后经恩师孙剑云先生继承与发展,遂形成了今天孙氏太极拳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整套的修为规则。

恩师晚年,直至临终,一直住在我家。

这样,我有缘长期在恩师的直接教导下,亲耳聆听了她老人家对孙氏太极拳的基本理论,深入浅出的详细阐述,及一招一式的亲自指导。

在这期间,我不仅体会到了恩师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诲人不倦的精神风貌;而且,使自己对孙氏太极拳的认识及修练方面,有了一点进步。

现将我的一孔之见,见诸笔端,以与同仁共同讨论。

先师剑云先生拳照孙氏太极拳的基本精髓是“拳与道合”;其核心,是“中和”;其特点,也就是熔形意、八卦、太极于一炉,而创立的一独特拳种;其在养生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分述如下:一、孙氏太极拳的形成基础孙禄堂老先生幼年习武,矢志不渝,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华民族的武术事业。

始从李奎垣、郭云深习形意拳,继跟程廷华学八卦掌,后随郝维桢练太极拳。

积数十年功夫,晚年功臻化境,并悟出了诸拳万法归一的道理,当时武术界誉其艺“黄河南北已无敌手”(见《世界日报》1934年2月2日)。

另一方面,孙老先生幼读私塾,刻苦好学,书卷终生不离左右,其文学造诣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曾使当时清末状元刘春霖为之折服。

在他徒步云游南北诸省期间,也多次得到佛、道两界,隐世高人的传授与指点。

孙氏太极拳练与用

孙氏太极拳练与用

孙氏太极拳练与用孙氏太极拳的好处是非常多的,生活中我们要经常练习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练习孙氏太极拳。

那么孙氏太极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孙氏太极拳练与用。

欢迎阅读!孙氏太极拳练与用孙氏太极拳的发展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孙氏太极拳也是许多人都非常喜爱的,不仅有着非常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有利心情开朗。

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前辈综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之所长而创。

拳意述真中,孙先生曾引用郝为真、陈秀峰二人之言,谈及太极的体用之道。

下面我结合自己所学所悟谈一谈太极拳的基本练法。

孙式太极与其它门派太极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身法的提高。

甚它太极要靠较大的步法、较低的身形来蓄劲、发劲。

一旦实用,招数全变。

而孙门弃大架不用,采取极为接近实战的高身法应敌,如此一来克服了历来太极体用不能兼备的弊病(也就是人前练一,套,人后练一套,套路与散手脱离)。

但是,身法提高了,劲力就会相应减少,于是孙先生首先在步法上加以改造,采用进步必跟、退步必随的活步,这是近百年来的创举,又与实战接近了一步;其次,孙门还特别讲究通过单练站桩来增加内力,做到脚下有跟,敌人一触即飞,克服架高难以发力的问题。

孙式太极的练法上有三层功夫(水下、水中、水面)之说,实际上是运用内劲之法,人之力产生于足底,通过腰脊,运行至手指。

孙式太极求劲,首先是将站桩所得之内劲,直接运用到周身,要将周身与空气的阻力感练到如同在水下行走一般;之后在求得整劲的前提下,着重练腰的中枢作用,也就是求上半身与下半身的阴阳分合之感,最后练到身如行走水面,是身法上极轻灵、内劲的运行也无迹可寻,与人接手,别人找不到我的点,而我则可以用身体的任何一点重创对手。

这种练法,实际上就是形意的三层功夫。

孙式太极在练习时,要注意单式,而且要左右演习。

孙门武学重中和,重视人体的平衡发展,形意是左右单练,八卦左旋右转,惟独太极是一套拳。

它种太极是从左往右,手往左右运行,而身体基本上是朝前方,顶多是脸转一下。

《孙氏太极拳与养生》

《孙氏太极拳与养生》

《孙氏太极拳与养生》(马永兰老师:各位群友、各位领导,大家好。

今天是我们鸣生亮拳法抗击疫情讲师团第二批第四次讲座,今天的主讲名家是孙氏太极拳名家李斌老师,他讲座的题目是《孙氏太极拳与养生》。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李斌老师为我们做精彩的讲座。

)各位老师、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李斌!非常感谢鸣生亮拳法研究会,感谢张全亮老师为这次抗击疫情所做的贡献;也感谢诸位老师,一起努力为大众的身心健康提供帮助。

一、孙氏太极拳概述今天我来分享孙氏太极拳养生,孙氏太极拳是由孙禄堂老先生创造,也是我的师祖,他冶三拳为一炉,把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创造出孙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讲究上下相随,进步必跟,退步必撤,转身必开合相连,也称为开合活步太极拳。

上下相随,进步必跟,退步必撤,可以让练习太极拳的人动作更协调,调整手脚的配合,以及配合神气,练习过程中放松专注,可以锻炼人的精气神,从而增强人的身体协调性,激发人的气血运行,也可以来增强人的免疫力。

转身必开合相连,开合在整个孙氏太极拳动作练习过程中,我们有几十个开合,开合就是来调整我们的呼吸,来调节阴阳,锻炼人的虚实转换,从中体悟到呼吸虚实转换、阴阳转换给身体带来的好处。

二、基本要求练习孙氏太极拳,我们要求练习者避三守害九要。

三害就是怒气、拙力、挺胸提腹;九要就是塌、扣、提、顶、裹、松、垂、缩,起钻落翻要分明;通过三害九要明白一理二气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之理。

这也是孙氏太极拳,除了太极拳的运动之外,结合丹道黄老学说其中的内涵,对我们练习者的养生、修身修性,有着直接的功法诠释。

(一)避三害。

就是初期练太极拳,要求回避、避免努气、拙力、挺胸提腹。

三害是我们练习太极拳过程中,所有初学者都容易犯的错误。

努气,就是一般练习武术、练习太极拳的人,一想到武术,想到功夫就容易提气,把气提到胸口上来,这样子气冲于胸,就会伤及肺脏,伤及五脏六腑,气上升容易冲头,这样容易造成人的亢阳,从而使血压变高。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五大要领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五大要领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五大要领太极拳已经变成了全民都热爱的养生运动。

现在,在公园的角落,总会看到很多人一起聚集在一起练太极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习孙式太极拳的五大要领。

欢迎阅读!练习孙式太极拳的要领一、心静气和中国人认为,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心脏却是做出我们最想要做的决策。

司体内一切活动和协调,其大脑司精神活动,亦即是智能、思想、记忆、意识和行为,小脑司控制协调肌肉群之动作圆滑、平均、正确并维持身体在空间之平衡。

因之孙式太极拳运动,在身心并练的要求下,而以心始,属于无形,心的功能,惟有在静的状况下,始能高度发挥,使百骸听命,动合自然。

上面所说的理论,都是很多人通过实践得出来的。

这里就不太过说明了。

欲求心静,必须先摒除杂念,专心壹志,恭敬练拳,先想到气,如何使之平和,此要所论之气系属广义之气,一为去其燥、愤、怨、怒不正之气。

而养浩然之正气,属于精神方面为无形,一为呼吸清静之空气,属于动作方面为有形。

“以心行气”,使之平和,气和则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腺,自然在平衡状态下活动,使人感觉轻松舒适。

在练习孙式太极拳的时候,要注意身心的平和,做到内外兼修。

所谓“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非心静气和莫能表现,故列为首要,属于内功,从起势到收势,始终如此,故经论曰:“动中求静”、“虽动犹静”即指此也。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要领二、虚领顶劲顶劲者,头宜正直(下颚微收,舌抵上颚,唇轻合),虚虚领起,以意导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

用力则项强,肌肉、神经两感紧张,不但阻碍气血畅流,且使人有上重下轻之感,必须虚领,始免此病,而使精神提起,腰部压力减轻,所谓“顶头悬”是也。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要领三、眼神平视眼以神为主,眼不旁视,则神不散,故主平视,所谓“目平视前”也,且须顾视左右。

所谓“左顾右盼”是也,人之一身运用全在一心,而传神全在于眼,眼到,则手到,脚到,故眼神之所视,即精神之所注,而威力显焉,眼神平视,在应敌时,以摄服人眼,而使之不敢逼视为上。

孙氏太极拳的特点

孙氏太极拳的特点

孙氏太极拳的特点介绍不同的太极拳流派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的特点才能更好的掌握各个流派的精髓,让我们来看看。

1、孙氏太极拳修为与体用的核心是中和真一之气。

2、孙氏太极拳修为原理是抱元守一而虚中。

虚空而念化。

太极从无极而生,为无极之后天,万极之先天,承上启下。

以和为体,和之中智勇生焉。

极未动时,为未发之和,极已动时,为已发之中。

以“蓄神养气为主”。

3、孙氏太极拳体用法门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4、孙氏太极拳行拳原则是顺中用逆,逆中行顺,贯串始终。

并指出此理并非太极拳所独有,形意拳、八卦拳亦符合这个原理,故三拳一理,可证儒释道之学。

5、孙氏太极拳作用原理是浑圆一气之意及“皮球”的劲力特征。

指出内劲精纯者,其太极拳则能与形意拳、八卦拳浑融一气而并用,三者并用则能超越太极拳“不丢不顶”的作用原则,产生“丢而不丢,顶而不顶”的效能。

孙氏太极拳还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太极拳的特点1、特别强调孙氏无极式的基础作用,孙氏无极式与其它各家太极拳的无极式皆不相同。

2、以孙氏三体式为基本步式,进步必跟,退步必撤,重心平动,身随脚转,手随身动,由此建立了动静合一的技术基础。

3、行拳时全在虚无中用功夫,浑圆一气无边界,形成劲气内藏的周身球劲。

4、由四情引八能,四情是指喜怒哀乐,劲意技法于虚无中由情引出,方为自然。

5、与修炼内丹合而为一,将玄武内丹功法融入拳式中。

6、取势五心,一种说法是重心、体心、形心、意心、神心。

另一种是重心、形心、意心、神心、天心。

其中重心、体心是关乎身体内的,而形心、意心、神心、天心都是关乎身体之外的。

孙氏太极拳的拳劲介绍锤掼劲长劲之一,用于远击,身如浪涌,力如抛锤。

多用在顺势发力中。

楔入劲可长可短,身如鞭抽、浪涌,遇阻挡,如杆顶进,似铁楔插入。

获得此劲非有架子功夫不可,即整体结构力。

功深者,此劲可以与冷弹劲、锤掼劲合为一个劲。

震靠劲贴身劲,通过周身整劲,用肩、肘、大臂靠击对手,用在贴及对手重心位置的瞬间。

孙氏太极拳体悟

孙氏太极拳体悟

孙氏太极拳体悟每天与和美太极不期而遇热爱太极,传播健康!1、手腕与手指提升技击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强化手腕与手指的能力。

否则,你的劲力发的虽好,但在击打对手时,却容易弄伤自己的手腕。

所以用拳头做俯卧撑是初期学拳时的一个基础性练习。

练习用拳头做俯卧撑的要点是手腕外侧要平。

练习手指的方法是侧身用手指顶墙或用三个手指做俯卧撑。

至于二指禅、一指禅则没有必要继续追求。

孙氏拳练习指力重在内气的贯通,外练只是辅助。

孙氏拳练习指力的形态与少林不同,要求扣指,也就是手指受力时要内扣,真正用手指尖接触物体,而不是手指肚。

所以练习时指形与掌形都要呈内扣的状态。

用拳头或手指做俯卧撑,即练了手腕和手指的能力,又辅助锻炼了周身筋膜的贯通与腾起。

练习时要用全身之力,气贯顶足,而不要只用手指、手腕或手臂的局部之力。

2、内开外合与两肾相磨孙氏太极拳的基本规矩如“九要”、“内开外合”以及“两肾相磨”都是来自孙禄堂先生对所习形意拳、八卦拳基本规矩的总结和提炼,并非来自武式太极拳。

关于“九要”的内容在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拳学》和《八卦拳学》中皆有说明。

关于“内开外合”在《拳意述真》“述李奎元先生言”一节中有相关论述。

“两肾相磨”这个词虽然未在孙禄堂先生的著作中出现,但是其意及其状态在《八卦拳学》中有详细论述。

近有朋友打电话问我,说有网名为“二水”者称:“孙家太极拳中的虚实转换两肾相磨之理来自武式太极拳。

”朋友问我是否如此?我答并非如此。

迈步抽胯根一项已经蕴涵了两肾相磨的状态,孙氏太极拳中的虚实转换两肾相磨之理来自八卦拳虚实转换,抽提托磨,这是孙氏八卦拳里的东西,在孙氏形意拳的明劲阶段则是抽提起落。

但是如果身上的形轴、意轴、内开外合都没有出来,知道这些关窍也没有用。

孙禄堂先生总结提炼的身法“九要”是极为重要的法则,内开外合、两肾相磨等法则皆被包含在“九要”中。

“九要”的每一个字都有非常重要的涵义。

此外要反复研读孙禄堂先生的五部著作,这五部著作是中华武学的最高经典,堪称武学的无上真经。

体验八极小架的内涵

体验八极小架的内涵

天下功夫精论52一、学小架八极拳是一种刚强而带十字劲的拳法。

前辈云:练拳容易得劲难,最难的是出味儿。

要想练出八极拳的味道(或叫风格),就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入手。

第一步,要掌握八极拳的基本手形和步形。

手形有三种,即拳、掌、勾。

步形除马步、弓步、虚步、仆步、歇步五大步形外,还有并(齐)步、坐步、跪步、提步、丁字步、四六步(半马步)、麒麟步(骑龙步)等八极拳特色步形。

第二步,要学习八极小架动作的运动轨迹,先人称之“画道”。

“道”既是动作也是招法,套路是招法的组合,只有动作准确才能为以后的拆招做准备。

第三步,要弄清楚小架在运动中的手法、步法、腿法。

手法可以用吴秀峰先生总结的八种农具的名称来概括,即锤、瓦、斧、杆、刺、叉、锛、镰。

步法有闯碾步、拖拉步、盘提步、跟提步等。

腿法有搓提、弹腿、侧蹬、三挣提、扁踹等。

第四步,要明白六种力,即顶、抱、掸、提、挎、缠。

力向外为顶,向内为抱,向上为提,抽击为掸,外横为挎,内横为缠。

在练习和实用时,六种力中的二三种力常配合使用。

明白了六种力,练习发力时就能知其所以然。

二、蹲小架传统八极小架的练法采用“一步一桩”的形式进行,或称为“蹲小架”“耗架子”,内养精气血,外壮筋骨皮。

霍文学先生说:蹲小架通常有两种练法,一种是动作缓慢,不放劲,力求姿势准确,以中平或低架为主。

老师纠正动作时,要求气沉丹田,沉肩垂肘。

另一种是要求动作沉稳、迅速、敏捷,而且要放劲,达到力与气合,动作有力,干净利落。

老师纠正动作时,同时要对每个动作的间隔时间进行掌握。

此种练法要求学生动作准确、精神集中,可以单练也可集体练习。

蹲小架入门之后多采用第二种方法,既要明白动作要领,又要掌握发力技巧,达到气与力合。

八极拳讲究六合,其中气与力合是很关键的。

两种练法都要求定式,定式就是桩功。

它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因此定式时的姿势一定要准确。

定式的要领有“正、松、撑、裹、送”五字诀,现分述如下。

“正”主要指身正,即头乃至整个脊椎中正,老人们讲“低头猫腰,学艺不高”就是这个道理;“松”是各个门派都要求的,松而不懈是指既要放松又要维持姿势的架构,完全不着力就是懈;“撑”和“裹”是一对矛盾,在松的前提下,意念中头、肩、肘、手、腰、膝、胯、脚各部位力向外指,又向里裹,撑裹的力量相等,但不能真用力;“送”是指每个动作都要送肩,由肩把臂推出去,如“献胯”这一动作,就是扭腰送左肩,左手臂尽量往前伸。

神奇的孙式太极“周身无处不重心、周身无处不支点”

神奇的孙式太极“周身无处不重心、周身无处不支点”

神奇的孙式太极“周身无处不重心、周身无处不支点”孙禄堂先生在讲解孙氏拳时曾言:“我虽外形丝毫不动,然而周身各处皆可以变化为重心,因我身体重心可随意而变化。

”孙禄堂先生不仅这么讲,而且设计并示范了身体外形不动,但重心能随意而变的一个检验方法,这就是将身体某一侧的肩和足一起贴靠在直立的墙面,同时将身体另一侧,即外侧的脚抬离地面一段时间,这时靠在墙面上身体里侧的肩和足仍贴靠在墙上,则说明开始进入到身体外形不变而重心能随意而变的境地。

能完成这个动作,以后才能逐渐达到在身体外形不变时身体各处皆可随意成为重心的境界。

孙禄堂先生并没有把上述这种境界作为拳学的最高境界,而是作为衡量内劲修为是否达到动静合一的一个标准。

如果你还达不到这个境地,说明内劲的作用范围还处于窄浅的层面。

但是,有练家却把意思理解错了,他们改为“我周身各处都可以作为支点”。

如是,意思大变,当代任何一个优秀的专业体操、杂技或街舞选手都可以通过身体的变化,让自己身体各处作为平衡的支点。

这个意思与孙禄堂先生讲的“形不变重心随意而变”的意思完全不搭界。

所以说,要重视考据,不要轻易改变前人原话的意思,这样很容易造成误解。

周身各处都可以作为支点,这的确也是源自孙氏拳的理论,但其含义有三个层面,而非只有一个。

其一是指运动层面,就是指在运动中乃至在倒地的情况下,周身各处都可以作为支点支撑身体各处发挥技击之能,其核心技能是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作为周身骨系对榫的支点。

其二是指彼此接触时,相互接触点就是支点,这个支点不是通过力来支撑的支点,而是相互接触时意的支点,周身劲势、气势据此支点包裹对方的中心乃至神意,如巨浪翻卷,又如天网恢恢。

其三是指在身形大体不变的情况下,意轴在身体的重心、形心与意心之间的自如转化。

孙剑云老师和支一峰师兄对重心、形心、意心、神心等曾有阐述:重心是实的,在身体内,形心、意心都是虚的,在身体外,形心是当下点,意心是将去点。

至于神心,身体练到空化,才能体味,此时意轴能身不变而轴变,我身随时可以化为空,所谓移形换影。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五大要点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五大要点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五大要点孙式太极拳是根据太极拳的阴阳理论而改编过来的。

长期练习,可以达到养生的功效。

在行拳过程中以天人合一的理论,上吸天真之阳,下吸地真之阴。

以天地精华之气补充人体之气血,以意导气,意气和同,遍布周身经络,随意肢之导向配合阴阳虚实,架式变换升降,上下内外贯通,左右逢源。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要点一、调心这个是指,要让脑袋注意力集中,动静结合。

心情放松,集中精神,精神内敛,统一官能,无极中定,躯体完整,心神不乱,以意帅气,劲贯掌指。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要点二、调身由于心神放松而使肢体的放松,颈项正直顶劲自然。

是孙式太极拳与一般拳术体操不同之点。

孙式太极拳的放松躯体、肌筋,并非松懈无劲,亦非所谓虚无或虚空无感觉的境界。

既无感觉焉有懂劲的反应。

调身是指自己的身体要懂得放松,打拳的时候,身体要轻灵。

最好在练拳之前,做好热身运动。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要点三、调息就是调整呼吸,身心放松后呼吸自然顺畅,起呼落吸,开呼合吸,使呼吸与动作配合。

孙式太极拳的腹式逆呼吸,是吸气时提会阴,缩小腹收尾板。

呼气时小腹会阴自然下沉。

横膈膜随呼吸鼓荡升降,由一至二公分增至四至五公分,气容量大增,含氧量剧增,促进脏腑功能,提高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充裕生理细胞营卫供需。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要点四、顶劲要自然颈颈正直,直而不僵不歪不斜,不任意摇摆与身躯一致,闭口收颏,轻扣齿,舌抵上颚,便利任督二脉真气衔接,增生津液,强脾胃健脏腑。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要点五、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是在行拳练功时,既不能挺胸也不得驼背,要顺其微含之自然。

两肩平正微微前合,两臂自然下垂,两肘微向前迎,五指微并内合,与腕节小臂平直,贴于大腿外侧中央,足趾抓地踏实,如两抓钉抓木。

脊椎自然挺拔,真气畅循行周身。

肩胛、肘腕、掌指关节肌筋放松拉长,气血畅而肩胛松灵,上体轻松灵活,下肢中定稳固。

肩胛是臂与身连接关卡,肩关节松长,臂肘掌指才能灵活随身而动,化发劲整而意气劲不断。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孙式太极拳的医疗保健作用

孙式太极拳的医疗保健作用

孙式太极拳的医疗保健作用太极拳的学习,在于内外兼修,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同样也可以调节我们身体内部的技能。

孙式太极拳的功效作用在于:一方面加强肺脏功能以理气机,另一方面则提高肝脏作用以通百脉,以此增进健康。

这种动中求静、以气血为主的运动方法,是经过多少年来无数拳师,用毕生精力实践研练、不断总结提高而得的。

孙禄堂常常讲:“人身养命之宝是气和血。

理气之机为肺,理血之机为肝。

气为先天,血为后天。

故气在前,血在后,血无气不行。

”这就是说,肺和肝是人的身体的主要器官,一旦肺和肝发生故障,则危及生命。

所以,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也需要注意修养自己的身体,做到养练结合。

而气更为重要,所以有“百病生于气”之说。

气不散乱,就能内外如一;气一贯通,就能上下相连,从而使人身各系统保持稳定和平衡。

这样就可以保持人的身体健康了。

那么,练太极拳是怎样使得人体各系统收到保持稳定和平衡的功效呢?我们都知道,造成人身发病的原因,使人体不健康的因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情绪波动、思想混乱,由此而影响气血流通,造成有失正常,有失平衡,产生疾病。

练太极拳可使思想意识集中于头、手、身、足的连贯一致,使情绪安静,自然促使气血周流,运行随之正常和平衡。

气血周流运行情况得到改善之后,原来因为气血运行反常而造成的一切疾病,亦随之逐渐消减,这样就有了恢复健康的功效。

太极拳,需要我们放松心态,同时就有利于我们保持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

我国的医药经典上讲:“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又说:“气为血帅,气行血行。

”这都是要人们勿使自己的思想混乱保持情绪乐观安定,使造成疾病的因素不起作用,然后保持呼吸正常。

气机一通畅,就能使人体内在的力量充沛旺盛,从而使一切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分泌系统、排泄系统等等均能得到正常代谢,增强人体健康。

人体健康得到加强,即使遇外界气候的骤然突变和任何流行疾病的传染,都无从侵犯,这自然是增强了抵抗力,收到防病于未然的功效。

浅谈孙式小架太极拳养生

浅谈孙式小架太极拳养生

浅谈孙式小架太极拳养生李国华孙式小架太极拳为杨有俊老师在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中医阴阳五行、人体经络理论,结合师承、家传和个人数十年习武、授拳、点穴、为人治病的实践经验精心编排的太极拳。

流传于镇江、苏州、南通、泰安、徐州、广州等地。

正宗传人有谈万麟、史超、李振华、邱军、包信春等。

杨有俊(1924~2008年)河南商丘人,出身于武术世家,为民国武术家“盖黄河”吴志超入室弟子,兼从王元志、王永年等名师学习,深得武术内、外家之精髓。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经岳父名医刘玉山介绍,得缘与太极大家张祚玉先生游,尽得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之真传。

一生嗜武,精勤不懈,研摩参悟,终臻化境。

编有孙式小架太极拳、太极形意八卦九宫缠丝掌、太极形意八卦对练套路等,编著《孙太极套路(小架)》、《孙式小架太极拳与养生》等。

诚为当代难得的太极大家。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系太极宗师孙禄堂晚年集太极、形意、八卦于一炉所造之拳。

以“进退相随、虚实转换、动作敏捷圆活,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尤志心语)”为特点,其卍字手型为太极拳中独有。

该拳重螺旋内劲,行拳时全身处处上弦,立身中正,处处注重平直圆。

该拳由孙禄堂在镇江秘传一代儒医陈建侯,再传于张祚玉。

再后有周德良、陈九皋、孔小安等传其拳。

是镇江人值得骄傲的武术瑰宝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孙式小架太极拳是孙氏太极三十六手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极具技击和养生功能。

现浅谈孙式小架太极拳养生。

一、练习该拳的准备运动方法,可以强健筋骨、肌肉,提高人体平衡能力。

孙式小架太极拳有一整套完备的准备运动方法,它包括肩、肘、腕、胯、膝、踝的运动,即通过一定方向的转动,使这项部位的肌腱、韧带、筋膜、关节囊、滑膜等结缔组织得到有效的拉伸和运动,从而使这些部位的筋骨得以强健,确保行拳时这些部位的筋骨皮,自如而有弹力,不易发生扭伤,使学习该拳的身体基础得到保证。

这是因为人体有一个贯通全身的筋系统,上述部位是这个系统中的节点所在,对它们的锻炼,起着连接周身筋经的作用,全身的气血得到有效畅通,使以波动和震荡的方式在筋组织中传导的力,传导更加顺畅,及时向下一肢节传递和延伸,从而完成力的传达。

孙式太极拳的养生

孙式太极拳的养生

孙式太极拳的养生练习孙式太极拳也有很大的养生作用,太极拳的好处就是保健作用,太极养生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的养生。

欢迎阅读!孙式太极拳的养生1、孙氏太极拳的形成,就是从养生与技击的辩证关系开始任何一门拳术,都是以技击作为主要内容。

而孙禄堂老先生在创立孙氏太极拳时,首先将养生放在重要位置,然后才是技击。

养生和技击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概念,养生是基础,技击相对来说是一种外在形式。

须知,技击应建立在健体之上,只有健康的体魄,技击才能有真正的意义。

孙老先生在生前,十分重视养生这一基础。

他曾说:“然所以富强之道,在乎黎庶之振作。

振作之主义在精神,若无精神则弱矣。

人民弱,国何强?欲图国强,须使人民勿论何界,以体操为不可缺之科。

如此则精神振矣,国奚不强!”如何祛病强身?他又说:“人自有知识情欲,阴阳参差,先天元气渐消,后天之气渐长。

阳衰阴盛,又为六气所侵,七情所感。

故身躯日弱,而百病迭生。

古人忧之,于是尝药以祛其病…更发明拳术,以求复基虚灵之气。

”那么,练孙式太极拳又有何益处?他又说:“是编拳术不尚血气,纯任自然,不能伤其后天之力,专以善养人之浩然之气为主。

”究竟什么样人,才能可以练孙氏太极拳呢?对此,他又说:“凡我同胞,无论何界,男女老幼,皆可习之。

身体过懦者,可以使之强,过刚者,可以使之柔。

或有身体极弱及有劳伤病症者,或因他种拳术,非血气之力不能练习者,亦均可以练之。

将气质驯至中和,气固而神自完,祛病延年,可操左券。

”2、中和之气是人体健康之宝在中医学中,精、气、神,被称为人身“三宝”。

精为形体之本,生命之原;气为生命活动之推动力和调控力;神为生命的主宰及总体现。

气由精生,又能化神养神,故称气为“神之母”,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明。

神以气立,又能驭气统精,神明则气畅,气畅则精固。

精、气、神三宝,与人体脏腑、经络,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孙氏太极拳3大原则5大特点

孙氏太极拳3大原则5大特点

孙⽒太极拳3⼤原则5⼤特点孙⽒太极拳3⼤原则5⼤特点 孙⽒太极拳的拳劲有着⾮常多的奥秘,掌握好拳劲对练习孙⽒太极拳是⾮常有帮助的,能更加快速有效的掌握其精髓。

以下是为⼤家分享的孙⽒太极拳3⼤原则5⼤特点,供⼤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孙式太极拳修炼的三原则 要练好孙式太极拳,必须把握“三原则”,⼀是⾼度协调,在孙式太极拳训练的每⼀个环节,每⼀个动作,都要全⾝⾼度协调,⽽且⾝体和⼼灵也要⾼度协调。

在练习孙式太极拳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运动⽅式是掌控好⾃⼰⾝体的协调性,练习中⾝体要保持中正安舒。

⼀旦调性达到⾼⽔平,那就会出现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哈肯的《协同论》中所说的“协调产⽣新的⼒量”,在孙式太极拳的修炼中才能产⽣不可思议的整劲⼒量。

⼆是和合凝聚,和合凝聚是⼀种感觉,从⼀开始,练习者就应该把握这⼀点,所有的动作都必须体现和合凝聚。

和即和谐,合即合作,凝聚是⼒量、感觉、精⽓神,都要有⼀种凝聚在⼀起的感受,绝对不能分散,特别是感觉不能分散。

三是向内收敛,收敛和分散是对⽴的,所有的动作都产⽣⼀种感觉,向内收敛,⽽不是向外发散。

协调、凝聚、收敛,我认为这就是修炼中国各种功夫,特别是孙式太极拳功夫的根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练成功夫。

孙⽒太极拳的五⼤特点 不同的太极拳流派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的特点才能更好的掌握各个流派的精髓,让我们来看看孙⽒太极拳的特点。

1、孙⽒太极拳修为与体⽤的核⼼是 中和真⼀之⽓。

2、孙⽒太极拳修为原理是 抱元守⼀⽽虚中。

虚空⽽念化。

太极从⽆极⽽⽣,为⽆极之后天,万极之先天,承上启下。

以和为体,和之中智勇⽣焉。

极未动时,为未发之和,极已动时,为已发之中。

以“蓄神养⽓为主”。

3、孙⽒太极拳体⽤法门是 空⽽不空,不空⽽空。

4、孙⽒太极拳⾏拳原则是 顺中⽤逆,逆中⾏顺,贯串始终。

并指出此理并⾮太极拳所独有,形意拳、⼋卦拳亦符合这个原理,故三拳⼀理,可证儒释道之学。

孙式太极拳的八项注意要点

孙式太极拳的八项注意要点

孙式太极拳的八项注意要点太极拳是我国特有的武术项目之一,是一种“内外兼修”的运动内主静心养性,外主锻炼体魄;是以柔曲为体,以刚直为用。

非柔曲不能化,非刚直不能用。

体用则为以柔克刚,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方法。

练此拳时应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内外相合,干万不可用拙力。

应以意行力,意到力到。

关于太极拳的练法,郝为真先生谈练太极拳有三层意境初练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

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如泅者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

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此则拳成矣。

孙式太极拳的姿势、动作,都有一定的要领,并各有其意义。

兹摘要介绍如下:头头要上顶,但不可用力。

下颏自然收敛,头项正直,精神贯注。

全身松开,顶、蹬、伸、缩皆用意,而不用拙力,心自虚灵。

即所谓虚灵顶劲。

口口要虚合,舌顶上腭,用鼻呼吸。

胸胸要含蓄,不可挺出。

胸含则气沉丹田。

胸挺则气涌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漂浮,为拳家所忌。

胸含则气贴于背,力由脊发是为真力。

以上即所谓含胸拔背。

肩两肩务要松开,下垂。

切忌耸肩,否则气涌于上。

肘两肘要向下松垂,两臂自然弯曲。

即所谓曲中求直,蓄而后发之意。

手五指张开,塌腕,虎口略圆,手心略内含,如抓抱一圆球之状。

腰腰必须塌住。

因腰是全身动作之枢,力量之源。

人之旋转、进退、虚实变化全靠腰劲贯串。

腿两腿弯曲,务必分清虚实,即身体重心要放在一腿上。

如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

反之,左腿为实,右腿为虚。

分清虚实为太极拳之要义,运动起来转动轻灵。

否则迈步重滞,易为人所牵动。

孙式太极拳的八大特征1、遵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以恬淡虚无的心态,蓄神求以中和,自然开发人体中和之气,神气合一之内劲。

使习者从中完善身心本能,开启大慧。

2、以易经为指导,由无极而生,太极而始,以形意拳三体式为基,内运五行、外演八卦,使拳式合于易理。

使习者能产生先后天八卦相合之效。

3、以丹道修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作为拳学进阶的基础,将丹经窍要融会贯穿于每一拳式之中,使习者通过拳式产生动静合一之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孙式小架太极拳养生
李国华
孙式小架太极拳为杨有俊老师在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中医阴阳五行、人体经络理论,结合师承、家传和个人数十年习武、授拳、点穴、为人治病的实践经验精心编排的太极拳。

流传于镇江、苏州、南通、泰安、徐州、广州等地。

正宗传人有谈万麟、史超、李振华、邱军、包信春等。

杨有俊(1924~2008年)河南商丘人,出身于武术世家,为民国武术家“盖黄河”吴志超入室弟子,兼从王元志、王永年等名师学习,深得武术内、外家之精髓。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经岳父名医刘玉山介绍,得缘与太极大家张祚玉先生游,尽得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之真传。

一生嗜武,精勤不懈,研摩参悟,终臻化境。

编有孙式小架太极拳、太极形意八卦九宫缠丝掌、太极形意八卦对练套路等,编著《孙太极套路(小架)》、《孙式小架太极拳与养生》等。

诚为当代难得的太极大家。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系太极宗师孙禄堂晚年集太极、形意、八卦于一炉所造之拳。

以“进退相随、虚实转换、动作敏捷圆活,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尤志心语)”为特点,其卍字手型为太极拳中独有。

该拳重螺旋内劲,行拳时全身处处上弦,立身中正,处处注重平直圆。

该拳由孙禄堂在镇江秘传一代儒医陈建侯,再传于张祚玉。

再后有周德良、陈九皋、孔小安等传其拳。

是镇江人值得骄傲的武术瑰宝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孙式小架太极拳是孙氏太极三十六手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极具技击和养生功能。

现浅谈孙式小架太极拳养生。

一、练习该拳的准备运动方法,可以强健筋骨、肌肉,提高人体平衡能力。

孙式小架
太极拳有一整套完备的准备运动方法,它包括肩、肘、腕、胯、膝、踝的运动,即通过一定方向的转动,使这项部位的肌腱、韧带、筋膜、关节囊、滑膜等结缔组织得到有效的拉伸和运动,从而使这些部位的筋骨得以强健,确保行拳时这些部位的筋骨皮,自如而有弹力,不易发生扭伤,使学习该拳的身体基础得到保证。

这是因为人体有一个贯通全身的筋系统,上述部位是这个系统中的节点所在,对它们的锻炼,起着连接周身筋经的作用,全身的气血得到有效畅通,使以波动和震荡的方式在筋组织中传导的力,传导更加顺畅,及时向下一肢节传递和延伸,从而完成力的传达。

这便是传统武术中所谓“外炼筋骨皮”。

其实如果将上述训练方法的速度减慢到可与腹式呼吸相配合,进行练习,也完全可以起到“内炼一口气”的作用。

这些部位的强健,增强了人体肌肉力量和神经传导系统的平衡能力,可避免不必要的跌伤。

二、身、手、步法的运动变化,带动手、足三阴三阳和任督而脉的贯通和气血运行,
起到提高脏腑功能和强身健体的作用。

该拳手法多而变化丰富,如招式中有双剪手、车轮手、十字手、开合手等,手型有剪刀手、龙招手、叼手、卍字手等,拳型有金刚拳、豹拳等,毕竟是集太极、形意、八卦之长的拳种,手法多变可想而知。

其中尤以卍字手最具特色,为他式太极拳所无,其精妙变化,正是“四两拨千斤”,被誉为“王手”。

手法运动的丰富变化,促进了手三阳、三阴经的和谐运动,促进了心、肺、小肠、大肠、三焦的强健。

步法有丁八步、半弓步、内扣步等等,步法的运动变换,促进了足三阴、三阳经的通达和谐,使肝、胆、脾、肾、胃、膀胱功能得到加强。

身、手、步的协调运动变化,使人身十二经络、任、督二脉及全身经络得到促进,从而带动五脏六腑的康健、和谐,起到却病延年的功效。

大家知道,人体有一个经络系统,它是联结脏腑和各经络肢节,沟通内外、运行气血的通道,脏腑通过经络把人体诸窍连成一个整体。

脏腑的病变,通过经络,把信息传导与四梢、体表。

气血是人体生命的动力和源泉,血来源于气,
流动于脉,故称血气。

气者血之母,血者气之师,但气必须依附于血液循环全身,练习者在练习中配合气、经络和呼吸、吐纳,增加气的升降、出入运行,人体气血流通,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达到却病强身的目的。

所以练习该拳,可以促进人身经络气血的运行、协调。

及时把体表信息传输给系统脏腑,达到却病强身的目的。

另外该拳起式要领:头顶悬、双目平视、舌顶上颚、下颌微收、沉肩坠肘、涵胸拔背、尾闾中正、收臀提阴、双膝微曲、双脚安放、十指抓地、全身放松。

一开始就做到了舌顶上颚和提阴(会阴上提),也就是强调了任、督二脉的上、下鹊桥相联,为气血在任、督二脉的周行提供了便利,也为练拳时有效沟通全身经络作好了准备。

练习该拳起式,可以防治脱肛、内外痔、痛宫、疝气等症。

三、练习该拳可以有效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脏腑功能,达到治病健身、延年益寿
的目的。

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的疾病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所致。

该拳拳架有机组合,体现了阴阳五行、左右补泻的理论。

其所有向左的运动为泻,有健脾胃、益心肺、提精神的功能;向右运动为补,能起到壮阳、补肾、养肝、明目、利胆之功效;前后运动,平补平泻,能调整人体之阴阳,上下运动,可调整人的气机变化,其升、降、伸、缩、呼、吸、收、放,达到平衡阴阳的养生功效。

如拳式中的“左右填掌”、“左右懒扎衣”、“手挥琵琶”、“金鸡独立”、“搓球盘掌”等,或左右相对,或成双成对,做到平衡而对称,以利补泻,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其中“左右填掌”对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腿麻腰痛有较好的疗效。

另外“搓球盘掌”中的双盘掌,可以起到调肝、脾的作用。

以上这些来源于杨老师的传授,虽然我学习该拳有年,但因天资愚钝,不能道师传之万一。

因学此拳,曾躲过车祸,更令我师恩难忘。

有对此拳感兴趣欲学习者,可向杨师的正宗传人史超等人问道。

2013年10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