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指南》(镇江市)文言文课外选文翻译
中考复习指南古文翻译
![中考复习指南古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b3dd3a4dd3383c4bb4cd26c.png)
中考复习指南古文部分翻译(四)司马朗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
九岁的时候,有人说起他父亲的字,司马朗说:“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
”那个人对他表示了歉意。
十二岁的时候,通过经学考试,成为一名童子郎。
因为司马朗长得又高又壮,监考的官员怀疑他隐瞒了年龄,便盘问他。
司马朗说:“我内外的亲戚,历来都长得高大。
我虽然幼稚柔弱,却没有攀高依赖的习气,折损年岁来谋求学业的成就,这不符合我的志向。
”监考官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
后来关东一带黄巾军起事,原来的冀州刺史李邵家住野王县,临近险要的山区,打算迁徙到温县居住。
司马朗劝说李邵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只限于春秋时的虞国和虢国吗?温县与野王县就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
现在您离开野王而迁居温县,只不过是逃避了早晨死亡的期限,却不能把死期延缓到明天,而且您身上寄托着一郡人民的希望,现在贼寇还没到您就要先离开,沿山一带州县的人民必然恐惧震惊,这等于动摇民心,为那些强盗坏人打通犯罪的途径啊!我私下里真为全郡担忧。
”李邵不听劝告,沿山一带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
司马朗二十二岁时,曹操征召他为司空掾史,任命他为成皋县令,因病离职,又复职任堂阳县长。
他治理地方政策宽厚仁惠,不用鞭、杖等刑罚,百姓也不犯法。
他升任兖州刺史,政策和教化得到了全面的推行,受到百姓的称赞。
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
建安二十二年(217),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吴国,行军到居巢的时候,部队中发生了瘟疫。
司马朗亲自巡视军营,为生病的士卒请医配药。
他自己也染上了疾病,死时年龄为四十七岁。
三、点评: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五)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
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
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
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 8 课外文言文复习(二)导学案
![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 8 课外文言文复习(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f26ea510661ed9ac51f375.png)
中考文言文复习一、文言文考什么研究《2016初中毕业升学指南》,有的放矢1、对于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能背诵优秀的诗文。
2、考点设置:①重点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的含义。
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③典型文言语句的翻译。
④结合文言语境,对文句、文意的理解和判断。
⑤概括文言文的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⑥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3、题型设置:选择题、解释加点的字词(选择或简答)、翻译重点句子(简答)、理解文段内容(简答或填空)、开放式试题(简答)。
二、复习目标:1、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分析课外文言文的出题规律;3、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二、通过典型例题把握复习策略:(一)(12分)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
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
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
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
御者日:“夫人犹在也。
”统日:“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
”事适母甚谨。
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
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
统日:“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日:“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
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
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
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1. 下列句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务)()A.孰视之. B.何陋之.有 C. 辍耕之.垄上 D.公将鼓之.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中考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中考课外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9e669e8c1c708a1284a44ba.png)
《三峡》原文: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
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
这块岩石本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迂回曲折,即使路上过了两夜,还能望见这东西。
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
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译文: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
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
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1]原文: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⑩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⑧,始极其浓媚⑨。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⑩,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精选(含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精选(含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c98758302020740bf1e9b39.png)
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二、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三、打捞铁牛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4a5e3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f.png)
文言文阅读江苏省镇江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
(共13分】【甲】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威王来朝。
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①,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②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我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进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④于郊。
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
”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
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国者与王异。
吾有檀子、盼子、黔夫、种首,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注释】①给(jǐ):充足,丰足。
②阿;即东阿县,③币;财物,货币。
④田:打猎,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①时时而间进( )②天下以此益贤威王( )③毁言日至( )④人民贫馁(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①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2分)②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2分)10.【乙】文中齐威王的哪些行为也可谓是“战胜于朝廷”?(2分)11.两文均通过对比来表现齐威王。
请举两例并加以说明。
(3分)江苏省镇江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二)(共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①节度使王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守一方,专以持重①中安边为务,常曰:“太平之将,但当抚循②训练士卒而已,不可疲中国之力以邀功名。
文言文
![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8141e3172ded630b1cb64a.png)
连云港2011中考指南课外古文翻译6、宋国英,是东平县人,以教习资格被任命为潞城县令。
他上任后,非常贪婪暴虐,尤其是催逼赋税,最为残酷。
被他用棍子打死的老百姓,常常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县衙大堂。
我的同乡徐白山一次路过潞城县,见他如此横暴,便讽刺他说:“你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威风气焰竟到了如此程度吗?”宋国英扬扬得意地说:“不敢,不敢!我官虽小,但到任一百天,已打死五十八人了。
”过了半年,宋县令正在伏案处理公务,忽然瞪着眼站了起来,手脚一顿乱挠,像是与人撑拒的样子,嘴里连连说着:“我有罪该死,我有罪该死!”衙役把他扶进后堂,一会儿便一命呜呼了。
唉!幸亏还有阴曹地府在管理着人世间的事情,不然,像宋国英这样的“父母官”,杀人越货愈多,“政绩卓异”的名声也就传开了,流毒还有穷尽吗?7、高缭在晏子属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
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贵族的封号,而且还要辞退他,这在道义上讲得过去吗?”晏子说,“我(晏子名婴),是一个狭窄、鄙浅的人,要大家都像撑开大网的绳子那样,拉紧了,这张大网才能稳固,才能立国。
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就足以把他辞退了。
”8、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
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
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在梁山伯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
水汇集在城下,涨水时不时地会泄入城中,城市就要败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
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
将富民们赶回城中。
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
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
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
2023镇江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镇江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763a05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c.png)
2023镇江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②斟酌损益________③咨诹善道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徒以有先生也B.还于旧都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以彰其咎望其旗靡D.以伤先帝之明欲报之于陛下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选文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5)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初中升学指导上的课外文言文翻译全有.doc
![初中升学指导上的课外文言文翻译全有.doc](https://img.taocdn.com/s3/m/30d329d204a1b0717fd5dd69.png)
《割席分坐》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戴嵩画牛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
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弈秋: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纸上谈兵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
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地讨论它了。
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的任用军官。
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指挥奇兵,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
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博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它们活埋了。
躁急自败庚寅年冬天,我从小路想要进入蛟州城,让小奴仆(书童)用木简捆着书跟着.这个时候夕阳下山,傍晚的烟霭缭绕着树木,谣望蛟州城还有两里多路.于是问渡船人:“(现在从这里过去)还能赶上南门开着吗?”渡船人仔细看看小奴仆,回答说:“慢慢走,还开着;快走,那么就关了。
镇江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镇江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62db131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5.png)
镇江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选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
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乃募能使者________②径匈奴,匈奴得之________③传诣单于________④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________(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头为饮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月氏遁而怨匈奴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无与共击之何陋之有D.西北国始通于汉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4)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两个语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选自文天祥《过零丁洋》)【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初中毕业升学复习指导(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
![初中毕业升学复习指导(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6c20e217375a417876f8f04.png)
割席分坐管宁、华歆同在园中除菜,见地上有小片黄金。
管宁挥锄不停,和看到石头瓦片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他们又曾同坐一张席上读书,有个坐着四周有障蔽的高车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读书不停如故,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割断席子分开坐,说:“您不是我的朋友。
”戴嵩画牛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被他珍藏的书画有几百个。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
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太荒谬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杨震拒礼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
杨震从小好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
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纸上谈兵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
(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
江苏省2021年中考试题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4 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2021年中考试题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4 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fbffe2844769eae109ed12.png)
专题04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江苏省镇江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初,元昊围麟州二十七日。
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
王吉应募。
知州问:“须几人从行?”吉曰:“今虏骑百重,无所用众。
”请秃发,衣胡服,挟弓矢,赍①粮饷,为胡人。
夜缒②而出,遇虏问,则为胡语答之。
两昼夜,然后出虏寨之外,走诣府州告急。
府州遣将兵救之,吉复间道入城,城中皆呼万岁。
吉尝从都监王凯及中贵人③将兵数千人,猝遇虏数万骑。
中贵人惶恐,以手帛自经④,吉曰:“官何患不死?何不且令王吉与虏战?若吉不胜,死未晚也。
”因使其左右数人守中贵人,曰:“贵人有不虞⑤,当尽斩若属⑥。
”因将所部先登,射杀虏大将,虏众大奔,众军乘之,虏坠崖死者万余人。
吉每与虏战,所发不过一矢,即舍弓肉袒而入,手杀数人,然后反,曰:“及其张弓挟矢之时,直往抱之,使彼仓卒无以拒吾,而成擒矣。
吾前后数入其阵,未尝发两矢也。
”时又有张节,与吉齐名,皆不至显官而卒。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注释)①赍(j ī):携带。
②缒(zhuì);用绳子栓着人、物从高处往下送。
③中贵人: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
④经:上吊。
⑤虞:意料,预料。
⑥若属:你们这些人。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请秃发,衣.胡服(_______)②走诣.府州告急(_______)③因将.所部先登(_______)④手杀数人,然后反.(_______)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
②官何患不死?24.王吉智勇双全,他的“智”表现在哪里?请概括。
25.最后一段蕴含作者怎样的褒贬?褒:贬:【答案】22.①穿②到③率领④通“返”,返回23.①知州招募能够出外送信请求增援的官吏和百姓。
②大人为什么担心死不掉呢?24.(1)乔装求援;(2)率部先登,射杀敌军大将(或“擒贼先擒王”);(3)以快制敌,敌军无法应对。
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课文 翻译及课文简析素材 苏教版(通用)
![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课文 翻译及课文简析素材 苏教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4e682d585022aaea988f0f59.png)
文言文课文翻译及课文简析《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记》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chuò)耕之垄(lǒng)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hóng h ú)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谪(zhé)戍(shù)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shuò jiàn)故,上使外将(jiàng)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bó)曰:“陈胜王(wàng)”,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cí)中,夜篝(gōu)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fèn)恙(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chī)广。
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下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nì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2016 中考说明 课外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
![2016 中考说明 课外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77893a482fb4daa58d4b43.png)
《2016中考说明与训练》文言文阅读(P59-74)参考译文(一)再游桃花源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
到了白马雪涛(可能是一个景点名)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
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上千棵桃树,中间的道路像锦绣织成的,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
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二)资治通鉴吴起是卫国人,在鲁地当官。
齐国征伐鲁国的时候,鲁国准备让吴起当将军(抵抗齐国人的侵略),(因为)吴起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鲁国怀疑他(会与齐国勾结),吴起便把妻子杀了以此求得将军之位,(率领鲁国的士兵)打败了齐国的军队。
大臣或向鲁国的国君说吴起的坏话:“吴起最开始的时候服侍的是曾参,吴起的母亲死了他不去奔丧,曾参便断绝了与他的来往,现在他又杀了自己的妻子以求成为您的将军。
吴起,是残忍而又薄情寡义的人啊。
而且现在鲁国以弱小的势力赢得了大败敌人的名号,会使得鲁国成为诸侯国图谋的对象。
”吴起(知道后)害怕(因此)获罪。
他听说魏文侯贤德,于是去往魏国归顺了它。
(三)龙井题名记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于是便放弃做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
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意外发现一条小路(沿着它)上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
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历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
路边的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蓊蓊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
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
(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谒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四)太史公自序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
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
于是喟然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
《中考指南》(镇江市)文言文课外选文翻译
![《中考指南》(镇江市)文言文课外选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f67aeebcaaedd3382c4d36e.png)
《中考指南》文言文课外选文翻译武昌九曲亭记(十题乙文)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
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
景公游于寿宫(十二题)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脸上也有长期受饿的颜色。
齐景公就很为他的境遇感到可怜,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而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
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不达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
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
现在我请求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共同安置他们。
”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也有了可以居住的屋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十四题6-7)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让我们从头说,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
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岳飞,字鹏举(十五题)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河南)汤阴人。
(岳飞)年少时就具有气节,沉稳忠厚,很少说话。
天资敏捷聪慧悟性好,能清楚地记住(许多)书与传〔书传:指经书及解释经书的著作)。
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武、吴起的《兵法》。
中考部分课外文言文译文
![中考部分课外文言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289fda28ea81c758f578be.png)
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
”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
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
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
您却要攻打越国。
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
”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
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
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
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
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
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蝜蝂之死理解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
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
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
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郗超与谢玄不和睦。
当时苻坚正想夺取晋王朝政权,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
这时朝廷中商议派谢玄北上讨伐,人们对此颇有不同看法。
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一定能成功。
我过去曾经与他一道在桓温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能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从这些事推断,想来是一定能建立功勋的。
《中考说明》课外文言文译文
![《中考说明》课外文言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7765addd3383c4bb4cd21c.png)
《中考说明》课外文言文原文与翻译(一)【原文】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
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
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
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翻译】前秦王苻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
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领京兆尹。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强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财物子女,是百姓的祸害。
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进上奏章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
苻坚迅速派使者来赦免强德,但已来不及了。
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除恶扬善,纠正冤案,无所顾忌,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和依法黜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
苻坚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王猛执法》(二)【原文】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2]。
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3],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性方简[4],无文饰。
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5],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兄为里长[10],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
每岁终,官府催科[11],搒掠无完肤[12]。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13]?”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弱冠[14],授徒他所。
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译文】自新年少读书,聪明绝伦。
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茫然呆立而无所获,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识的一样。
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
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的,把他看作是乡下人。
中考攻略文言文翻译答案
![中考攻略文言文翻译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e93aa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7.png)
古有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今日之中考,文言文翻译亦为一大关。
夫文言文者,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赅,其义深而难解。
然欲在中考中脱颖而出,必先掌握文言文翻译之道。
兹为诸君略述一二,以期为君等之参考。
一、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翻译文言文之前,先通读全文,理解其大意。
所谓“大意”,即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
只有把握了大意,才能在翻译时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迷失方向。
二、积累词汇,丰富知识文言文翻译,离不开词汇。
故而,积累词汇、丰富知识是翻译文言文的基础。
以下列举几类常用词汇:1.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如:“日”、“月”、“走”、“行”、“美”、“大”等。
2.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如:“于”、“以”、“而”、“之”、“乎”、“也”等。
3. 特殊词汇:古代官职、地名、人名、神话传说等。
如:“诸侯”、“大夫”、“孔子”、“泰山”、“黄河”等。
三、掌握句式,熟悉结构文言文句式多样,结构严谨。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句式:1. 主谓结构: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2. 主谓宾结构:如:“吾闻其语。
”3. 定语后置: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4. 状语后置:如:“孔子居鲁,行年五十。
”5. 谓语前置:如:“死生亦大矣。
”四、翻译技巧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即逐字逐句翻译,意译即根据上下文意进行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 保留原文:对于一些古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如借代、夸张、双关等,应保留原文,以体现古汉语之美。
3. 调整语序: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序上存在差异,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
4. 补充省略:文言文中省略现象较多,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意进行补充。
五、校对修改翻译完成后,应仔细校对,检查是否存在错别字、漏译、误译等问题。
如有,应及时修改。
总之,文言文翻译并非一日之功,需平时多加积累、练习。
希望诸君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一展才华。
祝君等前程似锦,金榜题名!。
中考指南译文学生版
![中考指南译文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74fb0af78a6529647d5395.png)
《孙叔敖为楚令尹》【译文】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
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
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
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
”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
”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
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指喻》【译文】浦阳县有位青年名郑仲辨,他的身体强壮,面色红润,精神充沛,从来没有生过病!有一天,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郑君疑惧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拿给人看,看得人像以前一样笑他。
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像拳头那般大,靠近拇指的指头,都被它牵引得疼痛起来,好象割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背脊骨没有不受痛的。
郑君心中害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其实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
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现在病已经形成了,不到三个月不能治瘾。
一天治得好,用药草才可。
用艾草就可以了!过十天要治得好,用药草才可。
到成了重病时,甚至会蔓延到肝脏、横隔膜,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
除非能从内部治它,否则病势不会停止,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君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有效的良药。
果然到两个月后就好了,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指南》文言文课外选文翻译
武昌九曲亭记(十题乙文)
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
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
景公游于寿宫(十二题)
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脸上也有长期受饿的颜色。
齐景公就很为他的境遇感到可怜,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而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
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不达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
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
现在我请求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共同安置他们。
”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也有了可以居住的屋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十四题6-7)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让我们从头说,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
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
岳飞,字鹏举(十五题)
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河南)汤阴人。
(岳飞)年少时就具有气节,沉稳忠厚,很少说话。
天资敏捷聪慧悟性好,能清楚地记住(许多)书与传〔书传:指经书及解释经书的著作)。
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武、吴起的《兵法》。
家里比较清贫,拾木柴作为火烛照明。
背诵复习一直到天亮都不睡觉。
(岳飞)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气,不到二十岁〔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能挽起三百斤的弓剑。
(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周同能同时发射三支箭都
能射中箭靶子,以此做给岳飞看;岳飞拉开弓射一箭(就)穿透了靶子,再次发一箭又中。
周同大吃一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弓箭送给岳飞。
岳飞于是就练习得更勤快,全部得到了周同的箭术。
韩魏公知北都(十六题二)
韩琦是宋朝的重臣,很有名。
他的一个表兄弟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耕地的人进入破损的坟墓得到的,玉盏从里到外没有一丝斑点,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
韩琦用百两金子答谢他,特别视为珍宝。
于是打开醇酒召集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和显要官员,特意准备了一桌饭菜,用美丽的绸缎覆盖着,把玉盏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饮酒,向在座宾客劝酒。
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吏不小心碰倒了桌子,玉盏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个小吏趴在地上等着发落。
韩琦却不慌不乱,笑着对在座的宾客说:“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
”又对那个小吏说:“你是不小心触翻了桌子,不是故意的,你又有什么罪?”
郑燮所作《游江》(十八题)
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
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俱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
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坐谨慎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
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
从外面往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那里只是画呢?
林道人诣谢公(二十二题)
僧人支道林去见谢公(谢安),东阳(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
他和林公清谈,说的很累。
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叫东阳回去,都被谢太傅留住。
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
”随即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
谢公对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感人,实在值得称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
万事莫贵于义(二十三题)
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如果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
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二十四题)
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我不聪明,怎么知道。
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
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我的心越小,只想着黎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
这样可以免于害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
贞观二年(二十五题)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蜀汉的丞相,治国也是坦荡无私,公正无偏。
他曾经上表皇帝,把廖立、李严两位大臣贬到南中做普通老百姓。
廖立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哭着说道‘我要一辈子呆在南中边地了。
’李严听到诸葛亮死的消息,居然发病死了。
因此史官陈寿说,‘诸葛亮治理国家,诚心而公正,对国家忠心并有贡献的,就是仇人也奖赏,对触犯国法,不好好工作的,就是亲人也要处罚’。
爱卿,你们怎么可以不钦慕并赶上他呢?
《太原王传》节选(二十六题)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
浓眉俊目,长相英俊,身材颀长,神采灼烁,双手过膝,可在百步之外可以一箭穿过杨叶,号“小养由基”。
能用铁索牵引犀牛倒退而行。
曾经乘骏马驰骋突袭敌阵,来往如飞一般。
起初,解元从保安军德清砦[zhài] 起兵,积累功绩任命清涧都虞侯。
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提拔他做偏将军。
韩世忠到下邳,听说金兵大队人马将要到达,众人惊恐,军心动摇。
韩世忠对此感到担忧。
解元便带领二十余骑兵,擒拿金兵俘虏,详细知道敌方的情况。
不久再次去往,敌方从四面集中数千骑兵,解元身陷敌方布阵,左右像鹘一样猛击,大声呼喊,声振刀甲,一位酋长惊恐,坠下马,马跑了,众金兵恐慌逃走。
解元因为功绩任命阖门宣赞舍人。
鸣机夜课图记(二十七题)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
母亲一边手
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
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
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爸!”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
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
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我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二十八题)
王羲之不满十岁时,大将王敦十分喜爱他,安置在蚊帐中睡觉。
大将军先起来,右军还没起。
须臾时,钱凤进来了,让手下退出去,(与将军)商议事情。
忘记了右军在帐中,就讨论叛逆的计谋。
右军醒了,听见他们说的话,知道活不了,于是假装吐口水,装睡。
王敦记起右军,吃惊的说不得不杀他,掀开蚊帐,见他嘴边流口水,相信他睡得很熟,于是得以保全性命,那时就有许多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