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宋初古文》附答案及译文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白重赞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白重赞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ba5a0549b6648d7c1c746a3.png)
《宋史·白重赞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
重赞少从军,有武勇。
汉初,自散员都虞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
乾佑中,李守贞据河中叛,隐帝以重赞为行营先锋都指挥使。
河中平,以功领端州刺史。
周初,转护圣左厢都指挥使。
未几,出为郑州防御使,改相州留后。
广顺中,授义成军节度。
在镇日,河屡决,重赞亲部丁壮,塞大程、六合二堤,诏书褒美。
世宗征刘崇,以重赞为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重赞与李重进居阵西偏,樊爱能、何徽居阵东偏。
既合战,爱能与徽皆遁走,惟重赞与重进率所部力战,世宗自督亲军合势薄之,并人大败。
既诛爱能等,重赞以功授保大军节度使。
及世宗征太原,以河阳刘伺为随驾都部署,命重赞副之。
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及征淮南,命重赞率亲兵三千军于颖上。
未几,改淮南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俄迁彰义军节度。
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
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
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①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
”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
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②。
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
俄改泰宁军节度。
乾德③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
开宝二年,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
三年,卒④,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译文: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祖先为沙陀部族,重赞年少即从军,武艺高强,作战勇猛。
后汉初年,由散员都虞候多次升迁,官至护圣都指挥使。
乾佑年间,节度使李守贞占据河中叛乱,隐帝刘承佑任命重赞为平叛大军行营先锋都指挥使。
河中叛乱平息后,重赞凭借军功兼任端州刺史。
后周初年,重赞转任护圣左厢都指挥使。
不久,出朝为郑州防御使,又改任相州留后。
中考语文试卷小古文及答案
![中考语文试卷小古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18c83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18.png)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①孝弟:孝敬父母,顺从兄长。
②鲜:少。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B.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仁者,人也。
D.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子曰:“仁者,人也。
”2. 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学”字开头,引出“时习”“说”,与后文“仁”字照应。
B.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中的“鲜”意思是“少”。
C.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的“本”指孝悌。
D. 文章从学习、仁爱、为人等方面论述了君子的品质。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①株:树桩。
②耒:古代的一种农具。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B.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不可复得C.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D.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5. 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中的“折颈而死”意思是兔子撞断脖子而死。
B. “因释其耒而守株”中的“因”意思是“于是”。
C. “兔不可复得”中的“复”意思是“再”。
初三文言文带答案
![初三文言文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8fcb2267ec102de2bd89ee.png)
[课外文言文](一)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二)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释]①盍:何不。
②若:你。
③垣墉:泛称墙。
④病于:病,有害。
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猫善.捕鼠及鸡()(2)弗食.鸡则已耳()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三)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2)遂悉偿所负.()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2.“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四)赵母训子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初中文言文译文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译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98cd9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8.png)
初中文言文译文及答案霍丘①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
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曷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
自耶②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
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
”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
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
”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
”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
”众曰:“善。
”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③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
”不可。
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
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
【注释】①霍丘:县名。
后面的阳湖、亳州均为地名。
②耶:通“爷”。
③尔:如此,这样。
【参考译文】霍丘的知县阳湖人左君,治理霍丘已满一年,那一年冬天收成不错.父老乡亲几十人,从下面的乡里来到府衙,筐里装满了大米,还有猪蹄鸡鸭,老老少少,来到县衙门.左君叫他们进来,说:“父老乡亲实在辛苦了,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父老叩头说:“我们所生活的边界地区,多侵扰、盗窃之事.从您来到这里,我们百姓没有不快之事,能够耕种自己的田地.我们的田地幸亏您而能丰收,有这新米,都是您赐予的,我们带来给您尝尝.”左君曰:“上天赐予百姓丰年,乐意给予百姓东西让大家吃;再说那些家畜,凭什么而来呢”父老就又叩头说:“往年您没有来的时候,我们的猪鸡鹅鸭,都用来提供给官吏了,剩下的又被偷走.如今看看我们饲养牲口的圈栏,点点我们所豢养的牲口,一年到头没有丢失一只牲口,这是您为我们蓄养的牲口啊,这些都是您的东西不是我们的东西.”左君微笑着而接受了这些东西,用酒食犒劳了送东西来的父老乡亲.大家都欢欣鼓舞地离开,说道:“本来想把这些东西奉送给县令,反而让县令破费了。
安徽中考文言文阅读习题附答案翻译
![安徽中考文言文阅读习题附答案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e79209bf7ec4afe05a1df90.png)
安徽中考文言文阅读习题附答案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扈蒙,字日用,幽州安次人。
曾祖洋,涿州别驾。
祖智周,卢龙军节度推官。
父曾,内园使。
蒙少能文,晋天福中,举进士,入汉为鄠县主簿。
赵思绾叛,遣郭从义讨之。
郡县吏供给①皆戎服趋事,蒙冠服褒博,举止舒缓,从义颇讶之。
转运使李谷谓曰:“蒙文学名流,不习吏事。
”遂不之问。
周广顺中,扈蒙知制诰。
蒙从弟载时为翰林学士,兄弟并掌内外制,时号“二扈”。
宋初,由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坐请托于同年仇华,黜为太子左赞善大夫,稍迁左补阙,掌大名市征。
开宝五年,连知贡举。
六年,复知制诰,充史馆修撰。
七年,蒙上书言:“昔唐文宗每召大臣论事,必命人执笔立于殿侧,以纪时政,故《文宗实录》稍为详备。
至后唐明宗,亦命端明殿学士以及枢密直学士轮修日历,送史官。
近来此事都废,帝王言动,莫得而书。
缘宰相以漏泄为虞,昧于宣播,史官疏远,何得与闻。
望自今凡有裁制之官优恤之言发自宸衷可书简策者并委宰臣及参知政事每月轮知抄录以备史官撰集。
”从之,即以参知政事卢多逊典其事。
九年正月,蒙上《圣功颂》,以述太祖受禅、平一天下之功,其词夸丽,有诏褒之。
其后为卢多逊所恶,出知江陵府。
太宗即位,召拜中书舍人,旋复翰林学士。
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还,转户部侍郎,加承旨。
雍熙三年,被疾,以工部尚书致仕。
未几,卒,年七十二。
赠右仆射。
自张昭、窦仪卒,典章仪注,多蒙所刊定。
初,太祖受周禅,追尊四庙,亲郊,以宣祖配天。
及太宗即位,礼官以为舜郊喾,商郊冥,周郊后稷,王业所因兴也。
若汉高之太公,光武之南顿君,虽有帝父之尊,而无预配天之祭。
故自太平兴国三年、六年再郊,并以太祖配,于礼为允。
太宗将东封,蒙定议曰:“严父莫大于配天,请以宣祖配天。
”自雍熙元年罢封禅为郊祀,遂行其礼,识者非之。
蒙性沉厚,不言人是非,好释典,不喜杀,缙绅称善人。
多著述,有《鳌山集》行于世。
注①供给:提供给养物资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望自今凡有裁制之/官优恤之/言发自宸衷/可书简策者/并委宰臣及参知政事/每月轮知抄录/以备史官撰集B.望自今凡有裁制之官/优恤之言/发自宸衷/可书简策者/并委宰臣及参知政事每月轮知抄录/以备史官撰集C.望自今凡有裁制之官/优恤之言/发自宸衷可书/简策者并委宰/臣及参知政事每月轮知/抄录以备史官撰集D.望自今凡有裁制之/官优恤之/言发自宸衷可书/简策者/并委宰臣及参知/政事每月轮知/抄录以备史官撰集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从”称谓在典籍中使用非常多,如“从父”、“从舅”、“从子”等,指的是同一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人,意为“与父类从”,文中的“从弟”即此类,相当于今天的堂弟。
中考综合测试卷古文翻译
![中考综合测试卷古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f24f162af1ffc4ffe47ac23.png)
1、【翻译】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国王派人侦察齐国军队到了什么地方。
侦察人员回来了,说:“齐国的侵略者很近了,国人很害怕。
”左右的大臣都对宋国国王说:“这就正如…肉自生虫‟(肉烂了就自己生出虫来了。
比喻自己害怕就捏造事实。
)所说的,以宋国的强大,齐国的弱小,怎么可能会这样呢?”宋国国王怒而曲杀了侦察人员。
(于是)又派去侦察齐国的侵略者情况,侦察人员报告的情况像前面一样,宋国国王又怒而曲杀了侦察人员。
像这样做了三次。
后来又派人前去侦察。
齐寇近了,国人害怕了。
侦察员遇见自己的哥哥。
他哥哥说:“国家危在旦夕,你准备怎么办?”那弟弟说:“我是为国王侦察敌情,没想到他们这么迫近致使国人害怕成这样。
现在我担心的是前面来侦察的人,都因为…敌人已经迫近了‟这么报而被杀了。
现在,如实报告情况是死,不如实报告情况,恐怕后来也是死(为齐兵所杀),这怎么办呢?”他的哥哥说:“如果报告实情,就会比后来的死先死,比后来逃命的先逃。
”(那侦察员)于是报告国王说:“完全没有齐国敌人的踪影,国人都很安心。
”国王大喜,左右的大臣都说:“前面那几个杀得对啊。
”国王赐了很多金子(给那个侦察员)。
齐国的侵略者到了,国王自己坐上马车飞快地逃跑了。
这个人因此在别的国家富足地生活。
2、【译文】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如果想到一联或者一句诗,就感到非常快乐。
他曾经在野外(郊外)遇到一位背着柴走路的人,忽然他抓住那人背着的柴,而且大声说:“我得到了,我得到了!”那樵夫非常惊惧,抽出手臂,丢下柴逃跑了。
正好遇到了负责巡逻的士卒,怀疑那樵夫是小偷,就抓住他讯问。
这时候周朴慢慢地前去告诉那位士卒说:“只是我刚才见到他背着一捆柴,因此而想到两句诗罢了。
”那位士卒就释放了那位樵夫。
周朴得到的那两句诗是:“子孙何处闲为客,松柏被人伐作薪。
”当时有一位读书人,因为周朴作诗喜欢冷僻怪异,就想戏弄戏弄他。
有一天,他骑着驴子在路上走,在路旁遇到周朴,那位读书人就歪戴着帽子低着头吟诵周朴的诗句:“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东。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宋史》附答案及译文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宋史》附答案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a609c71a37f111f0855b4d.png)
【山东省德州市】(三)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
父亡,奉继母益至。
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①常平:官仓名。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⑴甫冠.,名闻四方()⑵讽.富人自实粟()16.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山行.六七里B.腰.白玉之环C.闻.寡人之耳者D.父利.其然也17.翻译下面句子。
(2分)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18.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3分)【答案】15.⑴成年⑵规劝共2分16.D 共2分(都是意动用法)17.任齐州长官,他把迅速惩处恶势力、盗窃犯作为主要工作。
共2分18.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整治治安,打击豪强奸盗;改官舍为收容所,扶贫济困;奉养继母,抚恤弟妹。
(答出其中三项即可)共3分【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是建昌南丰人。
十二岁时,试着写了一篇《六论》,提笔就成,言辞很壮美。
刚刚成年就名闻四方,欧阳修看到了他的文章,认为很奇特。
曾巩嘉祐二年考中了进士。
出京做了越州通判。
时值荒年,曾巩考虑到平常的粮食不足供给,而且乡里的百姓,不能都到城镇中。
于是通告所属各县,劝富人拿出自己的粮食,总共十五万石,比平常的价钱稍高些卖给百姓。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9822b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4.png)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四字词概括)2.文言文阅读。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①欲放去邪?”遂遣之。
(丙)谢太傅盘桓②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附解析1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附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06f0c15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b.png)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古诗文阅读。
(一)黄州安国寺记(宋)苏轼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①,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其明年二月至黄。
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②所从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净,染污③自落,表里翛然④,无所附丽⑤,私窃乐之。
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⑥。
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
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卒谢去。
余是以愧其人。
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
连曰:“寺未有记。
”具石请记之。
余不得辞。
【注释】①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
②罪垢:指罪孽。
③染污:烦恼。
④翛(xiāo)然:超脱的样子。
⑤附丽:附着,依附。
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
(二)行香子·述怀①(宋)苏轼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②,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
②石中火: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求所以自新之方往之汝家,必敬必戒B.间一、二日辄往遂于外人间隔C.私窃乐之宴酣之乐D.具石请记之百废具兴用(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3)文中写僧人继连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为苏轼词中画线的句子“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设计朗读。
(可从停连、语速、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入手,答出一点即可)(5)上面两篇古诗文中,苏轼的境遇相同、心境相似,请结合《黄州安国寺记》相关内容,品析词中画横线的诗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语言上的妙处。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28f84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07.png)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一)【浙江湖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韩魏公在相为“昼锦堂”①,欧公记之“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韩公得之爱赏。
后数日,欧复遣介②,别③以本至,曰:“前有未是,可换此本。
”韩再三玩之,无异前者,但于“仕宦”“富贵”后各添一“而”字,文义尤畅。
先子云:“前辈为文,不易如此。
”(选自范公偁《过庭录》)【注释】①韩魏公:韩琦,封魏国公。
相:相州。
欧阳修曾为他写《相州昼锦堂记》,首句就是“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②介:传宾主之言的人。
③别:另外。
◎材料二欧公晚年,尝自窜①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
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选自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注释】①窜:改动。
1.给材料一中“韩再三玩.之”中的“玩”字选择合适的义项,并结合文意写出理由。
()A.玩弄,戏弄 B.观赏,欣赏 C.琢磨,研究2.某同学正想写一篇以“好文章是怎么来的”为论题的议论性文章。
你认为他可以从上面材料提炼出什么观点?为什么?3.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推断上面材料中欧阳修“别以本至”“用思甚苦”的深层原因。
【链接材料】唯有文章烂①日星,气凌②山岳常峥嵘。
贤愚自古皆共尽,突兀空留后世名。
(选自欧阳修《感二子》)【注释】①烂:灿烂,有光芒。
②凌:乘,凌驾。
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①,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②。
(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注释】①“修之于身”三句:加强自身修养,用来建立事功,进而体现在文章中。
②“是三者”句:指“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
(二)【四川甘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宋初古文的文言文翻译
![宋初古文的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ea2946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d.png)
原文:宋初,天下大定,文治武功,一时无两。
太祖皇帝,英明神武,开疆拓土,克敌制胜,威震四海。
太宗皇帝,继往开来,宽厚仁爱,纳谏如流,民安国泰。
于是,士大夫兴起,文学之盛,空前绝后。
是时,文风为之一变。
古文复兴,崇尚自然,摒弃雕琢。
学者辈出,各领风骚。
如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皆一时之选。
其中,尤以欧阳修为魁首,文章典雅,议论风生,影响深远。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尤好《诗经》、《尚书》。
及长,博学多才,文名远播。
尝游于京师,与韩愈、柳宗元诸贤相交,共谈文事。
后仕至翰林学士,掌管国史,权倾一时。
欧阳修之文,以《朋党论》最为著名。
其文曰:“朋党者,小人聚也。
小人聚则乱政,乱政则危国。
君子之道,在去其乱,存其正。
去其乱,则小人不能为朋党;存其正,则君子自相与为朋党。
故君子之朋党,所以为道;小人之朋党,所以为乱。
吾党之志,在求其道,非为朋党也。
”苏洵,字明允,眉山人。
父为进士,洵亦以文学名世。
其文《六国论》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故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苏轼,字子瞻,眉山人。
父苏洵,兄苏辙,皆以文学著称。
轼才高八斗,文采风流,诗、词、文、赋,无所不通。
其《赤壁赋》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辙,字子由,眉山人。
与兄轼齐名,时称“二苏”。
辙之文,以《上枢密韩太尉书》最为人称道。
其文曰:“太尉韩公,以文章道德,名动京师。
辙幼读其文,心向往之。
今日得见,不胜欢喜。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以政治家著称,然其文学亦颇具影响。
安石之文,以《答司马谏议书》最为知名。
其文曰:“司马光以天下为己任,故其言天下事,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辙虽不才,亦愿效颦,以答司马之问。
”曾巩,字子固,南丰人。
其文以《墨池记》著名。
记曰:“墨池者,汉张良所书也。
后世学者,咸以墨池为楷模。
”宋初古文,虽历经千年,仍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最新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题+答案+全文翻译(最新整理)
![最新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题+答案+全文翻译(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7b5fd9a76e58fafbb0034f.png)
课外文言文阅读(宋明清)1.(2011·浙江省义乌市)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
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
”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
观者如堵墙。
久之,各未能进。
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
”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
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
③村步:村埠头。
步,通“埠”,码头。
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皆服其能空乏其身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C.遂曳矛而斗遂许先帝以驱驰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2分)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22.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2分)2.(2011·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题。
(8分)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初中课外文言文篇原文题目+答案+译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篇原文题目+答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2bf0d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1.png)
哄堂大笑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和相同在中书。
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
”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曰:“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垢责小吏久之。
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
”于是哄堂大笑。
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公.靴新买2 因.垢责小吏3 冯徐.举其右足4 时谓.宰相如此2.翻译句子。
其直几何译文:遽回顾小吏曰译文:3.试对冯相这个人物的性格作分析点评。
答:译文:能够讲述五代时事的年老阅历多的人说,宰相与宰相和凝一同在宰相办公的官署。
一天,和凝问冯道:“您新买的靴子值多少钱”冯道举起左脚给和凝看后说:“九百。
”和凝性情急躁,急忙回头对小吏说:“我的靴子为什么用了一千八百”因而责骂小吏很长时间。
冯道这时又慢腾腾1、您、于是、慢慢、说2、您新买的靴子值多少钱急忙回头对小吏说3、性格急躁,做事情不假思索,随便责备下属戴震难师先生①少时就傅②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③,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④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也。
”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着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②就傅:跟随老师。
③大学章句:儒家经典之一。
④朱文公:朱熹。
⑤非常:不寻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先生少.时就傅读书2 相去.几何时矣2.画线句子“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A.可是,朱熹为何可以知道自然现象呢B.既然这样,那么朱熹为何可以知道自然现象呢C.可是,朱喜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D.既然这样,那么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3.读了上文,你认为戴震日后成为着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的原因是 1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宋史欧阳修传》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宋史欧阳修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0dbf4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5.png)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宋史欧阳修传》含答案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②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凡历数郡,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机阱:陷阱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③便:安逸、安适。
18.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1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凡历数.郡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B.以.纵为宽人多以.书假余C.而民受其弊.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D.宽简.而不扰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无以自遗,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21.✬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欧阳修的从政理念。
【答案】18.为政宽简/而事不驰废/何也19.B 20.①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李崇矩传》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李崇矩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3f6acaa83d049649a665813.png)
《宋史李崇矩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崇矩字守则,潞州上党人。
幼孤贫,有至行,乡里推服。
汉祖起晋阳,次上党,史弘肇时为先锋都校,闻崇矩名,召署亲吏。
宋初,李筠叛,太祖命崇矩率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屯河阳日,以所部攻大会寨,拔之,斩首五百级,及平泽、潞,遣崇矩先入城,收图籍,视府库。
乾德二年,代赵普拜枢密使。
五年,加检校太傅。
时剑南初平,禁军校吕翰聚众构乱,军多亡命在其党中,言者请诛其妻子。
太祖疑之,以语崇矩。
崇矩曰:“叛亡之徒固当残,然案籍合诛者万余人。
”太祖曰:“朕恐有被其驱率,非本心者。
”乃令尽释之。
翰众闻之,亦稍稍自归。
未几,翰败灭。
开宝初,从征太原。
会班师,命崇矩为后殿。
次常山,被病,帝遣太医诊视,命乘凉车还京师。
崇矩叩头言:“凉车乃至尊所御,是速臣死尔。
”固辞得免。
太平兴国二年夏,河防多决,诏崇矩乘传自陕至沧、棣,按行河堤。
是秋,出为六州都巡检使。
未几,移琼、崖、儋、万四州都巡检使,麾下军士咸惮于行,崇矩尽出器皿金帛,凡直数百万,悉分给之,众乃感悦。
时黎贼扰动,崇矩悉抵其洞穴抚慰,以己财遗其酋长,众皆怀附。
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端拱元年卒年六十五。
崇矩性纯厚寡言,尤重然诺。
尝事史弘肇,及贵,见其子孙,必厚礼之,振其乏绝。
节选自《宋史》卷二五七[注]孥戮:诛及子孙。
驱率:驱使威逼。
黎贼:这里指两广和海南一带的黎族人。
译文:李崇矩字守则,是潞州上党人。
年幼时孤贫,有善行,为乡里人所推服。
汉祖在晋阳起兵,驻扎在上党,史弘肇当时任先锋都校,听说崇矩的名声,召来任命为亲近的小吏。
宋朝初年,李筠叛乱,太祖任命崇矩率领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驻屯河阳,率领所部进攻大会寨,攻克下来,斩敌五百人。
等到平定泽州、潞州之后,(宋太祖)派遣李崇矩首先入城,接收地图和户籍,察看收藏文书财物和兵器的府库。
乾德二年,崇矩代替赵普担任枢密使。
乾德五年,加官检校太傅。
当时剑南刚刚平定,禁军军校吕翰聚众作乱,军队里亡命之徒很多在他的营中,有人上言请求诛杀他们的妻子。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带解析1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带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f591bb8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0.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节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注】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②休舍:休息。
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
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飞事亲至孝事:________②饰名姝遗之遗:________③皆铠以习之铠:________④秋毫无犯犯:________(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②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
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
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
”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
居父母丧,逾大祥①,始食盐酪②。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
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③,解以覆之。
晨留客饮,妻子贷栗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解析1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245e967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8.png)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皇祐元年,予自广陵得请来颍,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尔来俯仰二十年间,历事三朝,窍位二府,宠荣已至而忧患随之,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
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今者幸蒙宽恩,获解重任,使得待罪于亳,既释危机之虑,而就闲旷之优,其进退出处,顾无所系于事矣。
谓可以偿夙志者,此其时哉!因假道于颍,盖将谋决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颍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颍者非一日也。
(选自欧阳修《思颍诗后序))(注释)①得请:所请获准;②颍:颍州,欧阳修准备退休于此;⑧待罪:做官,谦辞。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________)②因假道于颍(_______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3)欧阳修为什么选择颍州作为退休后的终老之地?(请用原文回答)(4)《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就是欧阳修如愿归居颍州后所作,由这一时期的诗文可见欧阳修晚年怎样的心境?2.文言文阅读(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
![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c4eae37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d.png)
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
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
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轼从旁窃观(偷偷地)B.则能诵习其词(通晓)C.则已私识之矣(认识)D.读之至流涕(眼泪)(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以鲁人石守道作/以念拥覆(《送东阳马生序》)B.童子何用知之/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C.既葬,而墓碑出/云归而岩穴瞑(《醉翁亭记》)D.且日/年且九十(《愚公移山》)(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总角”“加冠”“豆蔻”三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范仲淹,谥号“文正”,所以《范文正公文集》是用范仲淹的谥号来命名的。
C.乡校指设在乡里的学校。
除了教育学生,它也是乡人聚集的文化场所。
D.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
(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2处)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6)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宋初古文》附答案及译文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宋初古文》附答案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100b2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1.png)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宋初古文》附答案及译文【内蒙古包头市】二、(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10分)宋初古文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始为平文①,当时谓之“古文”。
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
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
穆修曰:“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
”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
【注释】①穆修、张景:北宋初年人,提倡散文,对后来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欧阳修等都有影响。
平文:即散文,是区别于当时骈体文的一种文体。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⑴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⑵穆、张尝同造.朝()9.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
⑵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
10.穆、张二人描述“逸马毙犬”的用语,后人认为“拙涩”,为何当时“谓之工”?(2分)11.穆、张二人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2分)【答案】8.(2分)⑴祟尚⑵到……去9.(4分)⑴(他们)恰好看到有一匹奔跑的马踏死一条狗。
⑵两人各自记述这件事情,来比较谁写得好谁写得差。
10.(2分)因为当时文体新变,可供参照的范例少,人们的评价标准还不够高。
11.(2分)珍惜时间,在上朝之前的空暇还在探讨写作问题。
关注生活。
把生活看作写作的源头活水。
【参考译文】往年士人大都崇尚对偶的骈体文,穆修、张景等人始提倡散文,当时称之为“古文”。
穆、张曾一同参加朝会,在东华门外等待天亮。
正讨论古文章法,恰好看到有一匹奔马踏死了一条犬,二人于是相约各描述其事,以比较各自的工拙。
穆修说:“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说:“有犬死奔马之下。
”其时文体刚开始发生变化,二人之语都朴拙硬涩,而当时已认为精工,故流传至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包头市】二、(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10分)
宋初古文
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始为平文①,当时谓之“古文”。
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
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
穆修曰:“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
”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
【注释】①穆修、张景:北宋初年人,提倡散文,对后来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欧阳修等都有影响。
平文:即散文,是区别于当时骈体文的一种文体。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⑴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
⑵穆、张尝同造.朝()
9.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
⑵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
10.穆、张二人描述“逸马毙犬”的用语,后人认为“拙涩”,为何当时“谓之工”?(2分)
11.穆、张二人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2分)
【答案】8.(2分)⑴祟尚⑵到……去
9.(4分)⑴(他们)恰好看到有一匹奔跑的马踏死一条狗。
⑵两人各自记述这件事情,来比较谁写得好谁写得差。
10.(2分)因为当时文体新变,可供参照的范例少,人们的评价标准还不够高。
11.(2分)珍惜时间,在上朝之前的空暇还在探讨写作问题。
关注生活。
把生活看作写作的源头活水。
【参考译文】往年士人大都崇尚对偶的骈体文,穆修、张景等人始提倡散文,当时称之为“古文”。
穆、张曾一同参加朝会,在东华门外等待天亮。
正讨论古文章法,恰好看到有一匹奔马踏死了一条犬,二人于是相约各描述其事,以比较各自的工拙。
穆修说:“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说:“有犬死奔马之下。
”其时文体刚开始发生变化,二人之语都朴拙硬涩,而当时已认为精工,故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