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翻译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语文中考文言文翻译

语文中考文言文翻译

一、原文: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翻译: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
三、解题思路:
1. 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逐字逐句进行翻译,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3. 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对翻译进行润色,使语句通顺。

四、具体翻译步骤:
1. 理解文言文的大意:这段话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于学习、友谊和人格修养的看法。

2. 逐字逐句进行翻译:
- 学而时习之:学习并且时常温习。

-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
- 有朋自远方来:有朋友从远方来。

- 不亦乐乎:不是很快乐吗?
-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

- 不亦君子乎:这不也是君子吗?
3. 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对翻译进行润色: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
五、总结: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逐字逐句进行翻译,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3. 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对翻译进行润色,使语句通顺。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多积累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方法及阅读提升演练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方法及阅读提升演练
• 形式
•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主人 忘归客不发”“东犬西吠”亦属此类,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
•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壮士”组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和壮士有的战死了,有 的回来了。
⑶本题考查赏析字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⑷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答题时应注意,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或者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或者用自 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 相交错补充。
•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 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 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闲,雕缕轩墀⑥。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 ,刘某记。
(4)“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 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 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各题型梳理及答题技巧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各题型梳理及答题技巧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各题型梳理及答题技巧解析No.1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No.2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技巧一: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

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中考文言文翻译点分析

中考文言文翻译点分析

在中学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翻译是考察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文言文翻译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意,还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

以下将从文言文翻译的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

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指一个字在文中因形声相近或意义相近而代替了另一个字。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识别通假字,并根据上下文确定其正确的意思。

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论语·为政》)这里的“终”通“终”,意为“结束”,因此翻译为“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

”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

在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里的“习”有“学习”、“温习”等多种意思,根据上下文,翻译为“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三、词类活用文言文中,一些实词在特定语境下会活用为其他词性。

在翻译时,要准确把握词类活用现象,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例如:“吾欲之南海,何如?”(《庄子·逍遥游》)这里的“欲”本为动词,但在句中活用为名词,翻译为“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四、特殊句式文言文中存在许多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在翻译时,要正确识别并处理这些特殊句式。

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告子下》)这是一个省略句,翻译为“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五、文化背景文言文翻译不仅要理解文意,还要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

例如:“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论语·里仁》)这里的“君子”、“仁”、“善”等词语,需要结合儒家思想进行翻译。

六、翻译技巧在翻译文言文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技巧: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对于一些难以直译的词语,可以适当进行意译,但要保持文意的准确。

2.保持句子结构。

语文学习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

语文学习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

语文学习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文学大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01、如何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这里说的是注重平时练习所得,并非考场)。

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考场做题的方法及做题技巧: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名词解析完整版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名词解析完整版

《曹刿论战》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师:军队。

伐:攻打。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

庄公准备迎战。

2.曹刿请见。

请:请求。

见:拜见。

译文:曹刿请求进见(庄公)。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谋:谋划。

间:参与。

译文: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鄙:(见识)浅陋。

译文:曹刿说:“大官们(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

”5.乃入见。

问:“何以战?” 何:什么。

以:用、凭、靠。

译文:于是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靠什么作战?”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安定民生。

弗:不。

专:专有。

以:把。

译文: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徧:同遍,普遍。

从:听从。

译文: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

加:虚夸。

信:诚信。

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不敢(向神)虚报数字,一定对神说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受到……信任。

福:降幅。

译文:小信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神是不会降幅给您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了解清楚。

情:实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1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属:类。

可:可以。

以:凭借。

请:请让我。

从:跟随,跟从。

译文: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

作战时请让我跟随前去。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在。

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13.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 鼓:击鼓,这里指击鼓进军。

译文: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

曹刿说:“不行。

”14.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译文: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

9.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增删留变,巧译文言

9.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增删留变,巧译文言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增删留变,巧译文言由于和古人相去的时代甚远,再加上古今词义、句式的变化,正确翻译文言文成为一个难点。

尤其是状物类,更有难度,不似叙事文,上下联系易于推断。

巧用“增、删、留、变”四法,可以帮我们化难为易,使所译之字落到实处,所译之句通畅流利。

一、增,即添加扩充,变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

这是一个常用的方法,可在文言文单音节词或前或后,加一个辅助词(前缀或是后缀),使之变为合乎现在汉语的双音节词。

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的“担”“骨”,就可翻译成“担子”“骨头”。

亦可在原来的单音节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节词。

如“乃重修岳阳楼”的“重”“修”,就可翻译为“重新”“修建”。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看似一个双音节词,实则是两个单音节词,要分别扩充,如:“于是”、“妻子”等。

对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也需要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将之补充出来。

例如,文言文中少有量词,往往在数词与名词之间,我们应该补上恰当的量词。

习惯上,还会把补充的文字加上括号。

二、删,即忽略删除。

在文言文中,句首、句中、句尾往往用到虚词,如发语词、助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它们往往无实义,只是表达一定的语气,或语法作用。

没有实在意义。

这类虚词,可删去不译。

要注意的是,如果把表示实在意义的词语也删略了,那就是漏译,这样译出的句子就不通顺了。

三、留,即保留照搬。

语言是有承继性的,凡是古今通用的词语,和古代专有的名词皆可直接保留。

如:“笔”“墨”“山”“水”“大”“小”“上”“下”等。

但要注意,方位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或状语,尤其在状物类的文章中,经常会见到,原词照搬便不准确了。

又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日期、官职名、典章制度的名称等,都可保留。

如:“将作大匠杨务廉甚有巧思”,“将作大匠杨务廉”即可直接保留。

四、变,即替换变换。

在现代汉语里已闲置下来的文言词语,古今说法不同的词语,要用现代汉语中同义或近义的词进行替换。

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夫文言文,古人之遗泽,虽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

然今之人,鲜有通晓古文者,故翻译之法,遂成吾辈之必备。

翻译文言文,非易事也,须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严谨的态度,以及灵活的技巧。

兹论及文言文翻译之法,以飨读者。

一、字词翻译1. 直译:以现代汉语中与之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替换古文中的字词。

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直译为:“天地,是万物所逆旅的地方。

”2. 意译: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对字词进行灵活的解释。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意译为:“那青青的衣领,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3. 音译:对于一些古文中的字词,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的意义,可采取音译的方法。

如:“蝴蝶”在古文中写作“胡蝶”,可音译为“胡蝶”。

二、句子翻译1. 调整语序:古文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调整。

如:“余闻之也。

”应翻译为:“我听说这件事。

”2. 增删词语:为了使句子通顺,可适当增删词语。

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有我的老师。

’”3. 保留古风:对于一些具有古风色彩的句子,可保留其原貌。

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翻译为:“月亮明亮星星稀疏,乌鹊向南飞去。

”三、篇章翻译1. 理解篇章主旨:翻译文言文篇章,首先要理解其主旨,把握全文大意。

如《离骚》一篇,主要表达了屈原忧国忧民之情。

2. 分析篇章结构:文言文篇章结构严谨,翻译时要注意层次分明。

如《岳阳楼记》分为四段,分别描述了楼之高、山之远、水之广、心之旷。

3. 融汇贯通:翻译文言文篇章,要将字词、句子、篇章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翻译。

四、注意事项1. 严谨态度:翻译文言文,必须严谨认真,不可随意篡改原文。

2. 灵活运用:在保证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可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3. 注重文采:文言文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注重文采,使译文更具韵味。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严谨的态度,以及灵活的技巧。

中考语文文言文背诵翻译技巧知识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背诵翻译技巧知识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背诵翻译技巧知识归纳一、文言文与白话文也许现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现在我们就分别来讲讲他们。

“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

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

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

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始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二、背诵方法指导: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

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

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陈涉世家》1、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译:曾经跟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他停止耕地走到田边的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对同伴说:“如果以后谁富贵了,可不要忘了穷哥儿们。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译:正碰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斩头。

4、天下苦秦久矣。

译:全国人民苦于秦王朝的统治已经很久。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现在如果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

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

7、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9、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译: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

10、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译: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

11、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译:在这个时候,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涉的号召。

《唐雎不辱使命》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而安陵君却凭借着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亦头抢地耳。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解析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解析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解析|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信,真实,不曲,不遗漏; 达,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雅,优美,造句考究,文笔优美.文言翻译的三标准,我们只记于口,未落于心,说起来头头是道,翻译时抛于九霄.请看下面对《庖丁解牛》一段的翻译。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ﻭ〔译文〕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

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ﻭ这段翻译粗看好象还通顺,但仔细推究,里面存在不少问题。

解译为杀 ,不准确;牛头、牛脖子、牛肚子、牛身子原文没有此义;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也属无中生有。

两个合乎缺少宾语,一个厨师丁、杀牛刀在前进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

可见, 信、达都没做到,就更不用说雅了。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用信、达、雅来要求并检验文言文翻译。

ﻭ2。

五步骤审、切、连、验、誊(1)审。

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

可先抄出来,圈注。

(2)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3)连。

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4)验.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看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

(5)誊。

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

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ﻭ请看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16题,翻译划线句子。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①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ﻭ臣光曰: 古人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②ﻭ首先审。

分析①句的语境,太宗将杀受馈绢一匹的僚时,裴矩当廷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也接受了裴矩的观点,教育百僚时讲了一段话,由此推断,廷、面是名词做状语, 遂是竟然,折是反驳。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第一篇范文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其特点是简练、含蓄、典雅。

要翻译好文言文,首先要了解其特点,才能准确传达其意义。

1.简练:文言文用词简洁,一个字往往代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甚至多个词。

因此,在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字义。

2.含蓄:文言文表达往往含蓄而委婉,需要译者充分理解文化背景,恰当表达其含义。

3.典雅:文言文语言典雅,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夸张等。

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修辞效果。

二、掌握翻译原则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忠实于原文:翻译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不添加个人理解,不随意删减或增补。

2.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翻译时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程度,尽量用现代汉语表达,同时保持原文的风格。

3.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翻译时要保持原文的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使译文通顺、符合逻辑。

三、翻译方法与技巧1.直译:对于可以直接对应翻译的词语和句子,采用直译的方法,确保翻译准确。

2.意译:对于无法直接对应翻译的词语和句子,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意译,使译文通顺。

3.留白:对于原文中含糊不清或有意留下的空白,可以适当留白,不必强求翻译。

4.注释:对于一些特殊用法或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的词语,可以在译文后加注释,帮助读者理解。

四、实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实例: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此句中,“学而时习之”是一个完整的意群,表示学习的动作和方式;“不亦说乎”是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也令人高兴吗?”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到翻译文言文时,要根据上下文理解原文的意义,同时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修辞效果。

五、结语文言文翻译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掌握翻译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
5、左右欲刃相如。
秦王左右的人想把刀给相如。
秦王左右的人想用刀杀死相如。
6、吾与汝毕力平险。
我和你竭力铲平危险。
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险阻的大山。
选 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比喻 义,
通假字,应该体会作者原意,慎重挑选。
四、抢译题(一)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练习: 翻译下面一段话
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 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 之,则毋生杨矣。夫以十人之众,树易 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 去之易也。 杨树,横着种能活,倒着种能活,折断了 种也能活。然而让十个人来种树,一个人 来拔它,那么就没有一棵活树了。以十人 之众去栽种容易成活的东西,却敌不过一 个人的毁坏,这是为什么呢?栽种困难而 毁掉容易。
减 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比喻 字,应慎重挑选。
义,通假
套 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意思;判断句,被动句有其
固定的翻译格式,可以照套。
搬 人名、地名、年代、官名、物品名等可直接用,
不用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一、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三、做到“信”、“达”,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 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 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 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 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 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 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 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 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 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 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中考语文考试文言文于阅读词鉴赏句子翻译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考试文言文于阅读词鉴赏句子翻译答题技巧

技巧一:紧抓关键词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为:他们自己说他们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技巧二:翻译特殊文言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①“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②“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2)倒装句。

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①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②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③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④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能谤讥于市朝。

”为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将介宾结构“于市朝”后置。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

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句应是“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

(3)省略句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俱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不愁不会翻译古文了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中考语文文言文该如何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该如何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该如何翻译
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
“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最高要求。

“信”要求是忠于原文的内容及含意,用现代汉语逐字逐词落实,从而达到句句落实;
“达”的要求是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要与原句一致;
“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和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1)[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

凡古今意义相同的专有名词,一律保留。

如人名、地名、书名、国名、官职或年号等。

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2)[换]替换词语。

文言文中不少词语到了现代语境中呈现出另外的意思(古今异义),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用现代汉语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

例如: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3)[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涉及到一些特殊句式,比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在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语序。

例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以何战?)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4)[引]引申词义。

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往往是通过词语本来的意思引申而来。

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可以结合语境进行合理地拓展派生。

例如: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原本的规模。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翻译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篇【知识导学】古文和诗歌一样,是高度浓缩了的文字,要把其意思用现代汉语通俗地翻译出来,就要采用一些适当的方法。

根据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六种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最为有效和易于操作。

一、对译法所谓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例如:“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欧阳修《卖油翁》)此句就可词对词地翻译:“有”译为“有个”,“卖油翁”译为“卖油的老者”,“释”译为“放下”,“担”译为“担子”,“睨之”译为“斜眼看他”,“发矢”译为“发箭”,“十中八九”译为“十次中了八九次”,“但”译为“只”,“微颔之”译为“稍稍地对此点点头”,然后把上面所有的对换词连接起来就是准确译文:“有个卖油的老者放下担子站着斜眼看他,很久不离去。

看他发箭十次中了八九次,只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由此可见,对译法能帮我们轻松地翻译文言文。

这种对译的方法,应该说是翻译文言文的一种主要方法,使用频率非常高,必须掌握。

二、增删法增,就是增加;删,就是删除。

由于文言词汇大多是单音节词,而它们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双音节词了,所以翻译时,就要把单音节词增扩为双音节词。

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这句就可以这样翻译:鱼,是我喜欢的;熊掌,也是我喜欢的。

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很明显,括号里的字是我们为了通顺而添加上的,“也”字删掉了,再加上了“是”字,句子就非常通顺了。

又由于有的文言虚词的意义非常虚,以至于虚得无一点实在意思,这时就可不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翻译出来,反而会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都应该删去。

例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句中的“夫”是发语词,不译,“也”是表判断的语气词,也可不译,这两个都应该删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总结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就是扩展。

1.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
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

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
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
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
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
主要是避讳。

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九替
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2.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3.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十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

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