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21篇(含答案及译文)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2 分)贞观十五年,遣使诣.西域立叶护可汗,未还,又令人多赍①金帛,历诸国市.马。

魏征谏.曰:“今发使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立,即诣诸国市马,彼必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立可汗。

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恩,不得立,则生深怨。

诸蕃闻之,且不重中国。

但使彼国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

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吉行日三十,凶行日五十,鸾舆②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乃偿其道里所费而返之。

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

今陛下凡所施为,皆邈过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为孝文、光武之下乎?又魏文帝求市西域大珠,苏则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正言耶?”太宗遽③ 令止之。

【注释】①赍(j ī):送东西给人;②鸾舆(lu án y ú):天子的乘舆,亦借指天子;③遽(j ù):急。

1. 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2 分)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 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遣使诣.西域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诸国市.马③魏征谏.曰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陛下惠.及四海13. 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则.生深怨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B. 诸蕃闻之.吾既已言之.于王矣(《公输》)C. 剑以.赐骑士可以.调素琴(《陋室铭》)D. 求而.得之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观潮》)4.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魏徵认为只要能使西域各国安定,那么各国的好马用不着去买,就会自动送上门来。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

(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

(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但:________②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③老翁手一短柄斧手:________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则:________(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初中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21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21篇含答案

1《梁书·居士阮孝绪》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居士阮孝绪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

孝绪七岁,出后从伯胤之。

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年十三,遍通《五经》。

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

宜思自勖,以庇尔躬。

”答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

”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

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

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

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

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

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

”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

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

”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

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

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

母得服之遂愈。

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

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

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

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

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

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

”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宜思自勖勖:勉励B.竟获免竟:竟然C.累日不值值:遇,遇到D.诸甥岁时馈遗遗:给予,馈赠B.竟:终究,最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亲友因呼为“居士”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常逃匿不与相见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其室虽迩,其人甚远其身不正,虽令不从D.木其衰矣其皆出于此乎D.副词,表揣测,译为“大概”(A.介词,因此/介词,经由,通过;B.介词,和/连词,和;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练及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练及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练一、与致虚妹丈【明】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澈如昼。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吹洞箫数阙,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缭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缭乱”者也。

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

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释】①被:遮盖。

②骀(dài)荡:这里是指书法舒放畅达。

③已:同“矣”,句末语气词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6分)⑴【数】A.吹洞箫数.阕()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⑵【及】A.不能及.已()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⑶【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B.其人可就.见(《隆中对》)()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

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3分)【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

“绝”意为“断绝”,“绕”意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

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4分)二、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③以.为池。

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

纵锸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附译文)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附译文)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附译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练题汇编文言文阅读——课外篇目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XXX,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XXX。

甫冠,名闻四方。

XXX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XXX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XXX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XXX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XXX,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①常平:官仓名.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1)甫冠,名闻四方()..(2)讽富人自实粟().2.与“奇之”中“奇”字用法不异的一项是()(2分)A.山行六七里B.腰白玉之环B.C.闻寡人之耳者D.父利其然也3.翻译下面句子。

(2分)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4.XXX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3分)一、1.【答案】示例:(1)成年(2)规劝【解析】此题考察文言文实词的解释。

解释时,要接洽具体语境举行具体分析。

如“甫冠”的今义为“帽子”,明显不吻合“甫冠,名闻四方”这一语境。

可以结合课内文章《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中的“冠”,指夫君成年。

“讽富人自实粟”可以结合课内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规劝”的意思。

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特殊用法。

解题时,先分析例句字的用法。

如,奇是“以……为奇怪”,属于意动用法。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16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16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16页(上)(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完整版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题答案全文翻译

完整版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题答案全文翻译

课外文言文阅读(宋明清)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

有②①濠州定远县)·浙江省义乌市.(20111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

”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

观者如堵墙。

③久之,各未能进。

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④前决生死乎?”偷曰:“诺。

”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

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

③村步:村埠头。

步,通“埠”,码头。

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善(善于、擅长)用矛B.一举而毙(杀死)..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皆服其能空乏其身..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罔不因势象形..C.遂曳矛而斗遂许先帝以驱驰..D.见必与之决生死时人莫之许也..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2分)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22.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2分)2.(2011·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题。

(8分)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①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1 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③②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21-25(附答案与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21-25(附答案与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21-25(附答案与译文)21马知节直诚真宗朝,签书枢密院①马公知节,武人,方直任诚。

真宗东封②,下至从臣,皆斋戒。

至岳下,抚③问执政曰:“卿等在路素食不易。

”时宰相臣寮有私食驴肉者,马乃对曰:“亦有打驴子吃底。

”及还都,设酺④宴。

开封府命吏屏⑤出贫子,隔于城外。

上御楼,见人物之盛,喜顾宰臣曰:“今都城士女繁富,皆卿等辅佐之力。

”马乃奏曰:“贫底总⑥赶在城外。

”左右皆失色。

真宗以为诚而亲之。

事多类此。

(《能改斋漫录》)【注释】①签书枢密院:主持枢密院政事。

签书,即“签署”,在重要文件上签字,在这里有主持的意思。

②东封:向东去封禅(泰山)。

③抚:慰问。

④酺(pú):古时指聚会饮酒。

⑤屏:除。

⑥总:都。

【阅读训练】一、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解释有误的项是()A真宗东封,下至从.臣,皆斋戒(跟随)B时宰相臣寮有私食.驴肉者(食物)C及还.都,设酺宴。

(回到原地)D见人物之盛,喜顾.宰臣曰(回过头来看)二、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马乃.对曰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B①隔于.城外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①见人物之.盛②问所从来,具答之.D①真宗以为诚而亲之②环而攻之而不胜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等在路素食不易。

译文:②开封府命吏屏出贫子,隔于城外。

译文:③真宗以为诚而亲之。

译文:四、马知节“方直任诚”,在宋真宗面前知无不言,说别人不敢说的话。

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能衬托他这与众不同........的性格?答:五、在宋真宗封禅泰山回来,大宴群臣之前,开封府派人把乞丐等穷人都赶到都城外,目的是什么?用简要的话回答。

答:【参考答案】一、解释有误的是B,食:吃。

二、不同的是C,①助词,的;②代词,他。

A连词,于是,就,便。

B介词,在。

D连词,表顺承关系,不译。

三、①你们在路上(一直)吃素,不容易啊。

②开封府命令官吏把乞丐等穷人都赶出去,隔离到城墙外面。

最新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题+答案+全文翻译(最新整理)

最新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题+答案+全文翻译(最新整理)

课外文言文阅读(宋明清)1.(2011·浙江省义乌市)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

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

”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

观者如堵墙。

久之,各未能进。

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

”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

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

③村步:村埠头。

步,通“埠”,码头。

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皆服其能空乏其身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C.遂曳矛而斗遂许先帝以驱驰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2分)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22.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2分)2.(2011·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题。

(8分)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翻译1、黄琬巧对翻译:黄婉小时侯聪明,祖父黄琼做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

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

皇太后招他问日食遮了多少。

黄琼思索答案却不知道日食情况。

黄婉当时7岁,在旁边:“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刻用他的话回答诏书。

2、神童庄有恭翻译: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声。

(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

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

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

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子,小意思了,那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

”将军以为他在吹牛,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

”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3、曹植聪慧翻译: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诗经》、《论语》等几十万字的文章及其他诗词歌赋,善于文章写作。

太祖曹操曾经看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吗?”曹植跪下回答:“我的言论是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就成文章了,您可以当面考我,为什么还要请别人呢?”当时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曹操让所有的儿子都到台上,让他们以铜雀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曹植挥笔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很有文采。

曹操对他的才华感到十分诧异。

曹植天性随和,不让人敬畏,他使用的车马以及自身的装束打扮也都不追求华丽。

每次去见曹操,曹操都故意用疑难问题来刁难他,但曹植都能应声而答,因此颇受曹操宠爱。

4、鲍子难客翻译:齐国姓田的(权臣)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饭的)幕僚有上千人。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原文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一、不死之药【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

’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练习】1、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2、“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3、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

(2)。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原文】蔡璘,字勉旃,吾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亡何,其友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至之。

【练习】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2)yì 语言B.(1)wú 不(2)yù 告诉C.(1)wú 不(2)yù 词语D.(1)wáng 死亡(2)yù 语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C.且父未尝语.我也。

(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附译文)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附译文)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汇编文言文阅读——课外篇目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①常平:官仓名.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1)甫冠..,名闻四方()(2)讽.富人自实粟()2.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山行六七里B.腰白玉之环B.C.闻寡人之耳者 D.父利其然也3.翻译下面句子。

(2分)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4.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3分)一、1.【答案】示例:(1)成年(2)规劝【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解释。

解释时,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具体分析。

如“甫冠”的今义为“帽子”,明显不符合“甫冠,名闻四方”这一语境。

可以结合课内文章《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中的“冠”,指男子成年。

“讽富人自实粟”可以结合课内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规劝”的意思。

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特殊用法。

解题时,先分析例句字的用法。

如,奇是“以……为奇怪”,属于意动用法。

A项,沿着;B项,腰配,名词用作动词;C项,听,是古今异义现象。

D项,“利”是“以……有利可图”,属于意动用法。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题+答案+全文翻译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题+答案+全文翻译

中考课外⽂⾔⽂专项题+答案+全⽂翻译课外⽂⾔⽂阅读(宋明清)1- (2011 ?浙江省义乌市)濠州定远县①⼀⼸⼿②,善⽤⽭,远近皆服其能。

有⼀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不相下,⽈:“见必与之决⽣死。

”⼀⽇,⼸⼿者因事⾄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

观者如堵墙。

久之,各未能进。

⼸⼿者忽谓偷⽈:“尉④⾄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死乎?”偷⽈:“诺。

”⼸⼿应声刺之,⼀举⽽毙,盖乘隙也。

(选⾃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

②⼸⼿:⼜称⼸兵,宋代地⽅治安军之⼀。

③村步:村埠头。

步,通“埠”,码头。

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项是()(2分)善.(善于、擅长)⽤⽭ B .⼀举⽽毙.(杀死)A.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 .⼸⼿者忽谓.(对……说)偷⽈20.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法不同..的⼀项是()(2分)A皆服其.能空乏其.⾝.B⼸⼿者因.事⾄村步罔不因.势象形.C遂.曳⽭⽽⽃遂许先帝以驱驰.D见必与之.决⽣死时⼈莫之.许也.21. ⽤现代汉语写出下⾯⽂⾔句⼦的意思。

(2分)汝敢与我尉马前决⽣死乎?22.根据选⽂,⽤⾃⼰的语⾔概括⼸⼿在与⼩偷决⽃中取胜的原因。

(2分)2. (2011 ?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占⽂,完成20?22题。

(8分)张养浩,字希孟,济南⼈。

幼有⾏义,尝出,遇⼈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已去,追⽽还之。

年⽅⼗岁,读书不辍,⽗母忧其过勤⽽⽌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为盗⽿;既加之以刑,犹以盗⽬③之,是绝其⾃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年,犹为⽴碑颂德。

(选⾃《元史》有删改)【注释】①楮(ch①币纸币。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翻译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翻译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一.祁奚请老4分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B.晋遂举解狐推举C.非子之子你D.孰可以为国尉谁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2分A.任人唯贤 B.大公无私C.坦率正直D.谦虚谨慎10.A 11.D.附译文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悼公问他:“谁可以接替你的职务”祁奚回答“解狐可以;”晋悼公问:“他不是你的仇人吗” 回答说:“大王问的是谁可以接任,而不是问谁是仇人;”晋悼公就立解狐为中军尉;后来晋悼公又问他:“谁可以当国尉”祁奚回答说:“祁午可以;”晋悼公问祁奚:“他不是你的儿子吗”祁奚回答说:“大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而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二国有三不祥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注:①是:这件事;②如:去,到;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先天下之忧而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香远益清远:远播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C.斟酌损益益:增加晏子对曰对:回答D.薄暮冥冥薄:迫近凄神寒骨凄:凄凉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5.晏子借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4分12.B13.D 14.1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从而增长他的才干;1分 2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1分 15.为景公解疑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4分1.泽:聚水的地方2.而:表承接3.殆:大概,恐怕4.谓:说5.对:回答6.是:这些;与:原意参与,这里是一样的意思;焉:语气词7.而:表转折8.任:信任9.乃:就是;若:像;者:……的情况 10.如:到……去 11.曷:怎么 12.为:是译文齐景公外出打猎;上山碰到虎,到沼泽地遇见蛇;返回宫中,召见晏子,他问晏子说:“今日我外出打猎,上山则见虎,到沼泽地则见蛇,这大概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却不委以重任,是三不祥;所说的国家不祥,是指这样一些问题;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沼泽遇见蛇,沼泽是蛇的窝啊;到虎穴去就见到了虎,到蛇洞去就见到了蛇,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完全是意料中之事,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四小人无朋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自朋党论注①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交疏:交情疏远;③保:关心爱护;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24.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2分23.译文: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实行的是忠诚和守信,所爱惜的是名声和气节;错一句扣1分24.1追求功名利禄权势、私利、金钱2相互勾心斗角3见利忘义4遇到利害冲突反目成仇答对一点1分,共2分附译文:一般说来,君子和君子是因为志趣相同而结为朋党,小人和小人则是因为利益相同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啊然而臣下我认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缘故呢小人所爱好、所贪图的是薪俸、是钱财啊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相互牵引,勾结而成为朋党,这是假的;等到他们看到利益后就争先恐后了,有时利益没了就交情疏远,甚至反过来互相伤害,即使是兄弟亲戚这么亲近的人,也不能互相保护了;所以臣下我认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他们虽然暂时结为朋党,却是假的啊君子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所坚持的是道义,他们所履行的是忠信,他们所爱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修养自己,就会志趣相同而互相助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情,就会心思相同而互相帮助,始终如一;这是君子的朋党哪课外文言文段盲子失坠读练五、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有盲手道涸溪道:②视此省战省: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译: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译:14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答:12.道:取道,过或走;省:醒悟,反省;13.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14.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附翻译有盲人路过干涸的小溪,在桥上失足坠落,两手抓住桥栏,小心谨慎地抱住,自己认为一失手必定坠入深渊中;路过的人告诉他说:“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盲人不相信,抓着栏杆不停地哭号,时间久了,盲人没有力气了,失手掉到地上;便自嘲道:“呵早知道是实地,何必这么久自讨苦吃呢” 大道理真理很平实,在黑暗中守着迷茫,执着地呆在角落独自守旧的人,看看这故事该醒悟啊这则寓言告诉人们:1、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们的意识形态应顺应时势;不要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2、新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的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1.道:经过;2.楯:shǔn栏杆上的横木;3.竞竞:小心谨慎的;4.自分fèn:自料;5.已:通“矣”了;6.毋:不要;7.省:醒悟,反省;8.涸:干涸;9.第:只管;10.长号:大声哭叫;11.大道:公认的道理;12.有盲子道涸溪解释"道" :经过,取道 ;13.视此省哉解释"省" :反省,自我警戒;14.哂shěn:嘲笑;15.兢兢:兢兢战战,形容害怕的样子;16.蚤:通假字,通“早”;17.矜:自夸;18.夷:平坦,平常;19.沉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20.省:醒悟六、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徙衽以从阴 2其阴逾去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7、⑴:移动⑵离开 8、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9、“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10、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译文:郑国有个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的人,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来越湿;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七、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6分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3宁信度.9、翻译下列句子;6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6分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译文:有个郑国人想买双鞋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他去市场时,发现忘记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子,于是就说:“我忘带量好的尺码了;”他只好返回家中去取尺码;等到他回到集市上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试一试”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且:将要,想要;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duó其足:衡量,动词;6.而: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7.置:放置,摆放;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9.其:他的,指郑人的;10.坐:通假字,通“座”,座位;11.至:到了;12.之:到……去,往;13.操:带;14.已:已经;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子;17.乃:于是,就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20.及:等到;21.反:通假字,通“返”,返回;22.罢:本义结束,引申为散了; 24.遂:于是;25.曰:说;26.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27.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8.自信:相信自己; 29.以:用;30.吾:我;8.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9.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10.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11.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至之市 到、往 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八、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5、给加点字解释8分①华捉. 而掷. 去之 ②歆废. 书而观.16、翻译下列句子;4分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席:坐席;割席分坐:把席割断,分开坐;在文中比喻朋友绝交; 片:一块;捉:握;坐:通“座”,座位尝:曾经;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古人席地而坐;轩冕:xuān miǎn;轩,车子;冕,帽子;古代大夫以上的官才能乘车服冕,此处指有篷盖的高大华丽的车子;过:经过;故:原来;废:停止,扔下;子:你;非:不是;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朝末年的人;一开始,两人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看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当作没看见金子,和瓦石没有区别,华歆捡起金子十分高兴,偷偷看了一眼管宁的神色,就丢下金子离开了;两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个乘坐有篷盖的高大华丽的车子的人经过门前,管宁像原来一样在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答案:15.给加点字解释捉:捡 掷:扔 废:放下 观:观看16.句子翻译: 管宁划开席位分开而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17.略;言之成理即可;九、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18.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6分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答:译文“今天我回来,看见有人在太行山,正对着北方驾着他的马车,他告诉我说:‘我想要到楚国去;’我说:‘你到楚国去,为什么要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费用多;’我说:‘即使你的路费再多, 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车夫技术好;’这几个方面越好,但是就离楚国更加远罢了1 北面:面向北方;2 持:掌持;3 欲:想要;4 之:到······去;5 虽:即使;6 攻:攻打;7 奚为:为什么;8 用:费用;9 恃:依靠、倚仗;10 犹:好像,犹如;11 大行:大路;一译太行山;12 驾:马车;13 犹:好像;答案:18、①我想要去楚国 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19、①南辕北辙或 背道而驰②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十、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2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6分1席上食.菱 食 2欲以去.热也 去2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2.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3分译文: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他在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20、1吃2除掉、去掉21、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关键词:曰,土产,强,知22、略;言之成理即可;范仲淹作墓志十一、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诚为清佳 2.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3.赖以示予 4.不然,吾几失之二、翻译下列句子;1.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三、回答下列问题;1.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 , ”一句中;2.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范仲淹曾替人写墓志铭,当他写毕封好刚要发送时,忽然想到:“这篇铭记不能不让尹洙看;”第二天,他把铭文交给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能够不谨慎啊;现在你把转运使写作都刺史,知州写成了太守,诚然是属于清雅古隽的说法,但现在却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所争论的原因啊;”范仲淹听了,颇有感叹地说:“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点要失误啊;”①尝:曾经③示:给......看④俗儒:庸俗的文人⑤赖:幸亏;多亏依靠⑥失:失误;⑦起:引起⑧诚:诚然,的确⑨太守:汉代官名,相当于宋代知州答案一、1.诚然 2.引起 3.依靠 4.失误二、l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可以不谨慎啊; 2.但是现在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 三、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迂公修屋十二、迂公修屋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且诟①,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注①诟,责骂;②适,指女子出嫁;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⑴篱败不修修_ ⑵妻且号且诟号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旦日,延人治屋14.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的言行有:4分⑴⑵15.“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是_附译文: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称他迂公,性格吝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补救;一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屋子漏雨就像被注了水,妻子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满身污垢的大骂,质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如何为文人,如何为人夫” 迂公无可奈何,第二天,找来工匠将屋子修好;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却又不见下雨,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答案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⑴篱败不修修_整治修理⑵妻且号且诟号大声叫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旦日,延人治屋第二天,迂公请人整修屋子14.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的言行有:4分⑴_篱败不修,瓦裂不葺⑵_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15.“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是_讽刺了缺乏远见的人,批评了一种目光短浅,看不见长远利益的人2分十三、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释①分宁:地名; ②主簿:官名; ③委:抛弃,扔弃; ④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⑴有狱久不决狱 2囚得免得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 关键字:法、深14.敦颐“将弃官去”的原因是王逵对囚犯的量刑不公正,还不听取周敦颐的意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分15.联系全文,对“王逵最终所明白的道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周敦颐善于断案,才智在自己之上;B. 周敦颐为人正直,刚正不阿,自己拗不过他;C. 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D. 为人不能太残酷凶悍,要善意待人;12 狱案件 2 得得到、获得、得以13.有个囚犯按法律不应该死,王逵想要严厉地惩办他;关键字:法、深14.敦颐“将弃官去”的原因是王逵对囚犯的量刑不公正,还不听取周敦颐的意见;15. C3分附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实;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十四、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21篇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③故欲杀之④天下无冤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 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每题1分,共4分。

2.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不久,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

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

”皇上大怒:“你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出于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

皇上痛恨被选拔的人当中很多有欺诈行为,所以要杀他们。

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皇上(称赞戴胄)说:“你擅于依法办事,我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的言论如泉水涌出一般,皇上都依照他的决断,天下就没有了冤案。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14分)何岳轶事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

③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其人感谢而去②俟他日来取③尝教书于宦官家④略不动心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别用四个词概括文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贵呢?(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参考答案:1.(4分)①离开,离去。

②等候,等待。

③曾经④一点也不,丝毫不。

2.(6分)⑴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

(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扣完2分为止)⑵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省略成分的少补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⑶(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因为别的事来到南方,并不是来取箱子。

(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扣完2分为止)3.(4分)路不拾遗(或:拾金不昧)(1分);寄金不取(1分)。

作者认为抵御长期的诱惑更难。

畏斋生活困难,而那箱钱一直存在他身边,如果他意志不坚定,很可能找一些借口把钱先用了。

(2分)【译文】有个秀才叫何岳,号畏斋。

曾经再一次走夜路的时候捡到200两银子,不敢跟家人说,怕他们劝自己留下这笔钱。

第二天早上带着银子来到捡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找了过来,问了他银子的数目和封识(封印的标识),全都吻合,就还给了那个人。

那人希望分给何岳一些银两表示感谢,何岳说:“如果我捡到这些银子而不告诉任何人,这些不就都是我的了么,难道我会在乎这点?”那个人千恩万谢的离开了。

何岳又曾经教书与官宦之家,那家的官员因为有事进京,把一个箱子交给何岳保管,里面有几百两银子,说:“过一段时间来取。

”走了好几年,毫无音讯,听说这个官员的侄子因为其他的事情到南边来,并不是为了取回箱子。

于是托他把箱子带过去。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在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贪心;那金钱寄放在他家多年,而他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

狼自苫②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注释】①行室:田间休息处。

②苫:用草编成的遮蔽物。

③豕:猪。

1.解释加点词语。

(4分)(1)一屠暮行()(2)顾无计可以死之()(3)股直不能屈()(4)遂负之以归()2.翻译句子。

(6分)①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顾无计可以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遂负之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狼对屠的威胁,哪些词语写出了屠的机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故事中的狼是凶残的,屠夫虽然只有一把“___________”的小刀,却用它战胜了狼,从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参考答案:1. (1)晚上(2)使……死(3)大腿(4)背着【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①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

②屠夫也没有办法杀死狼。

③屠夫于是把狼背了回家。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狼的威胁:逼屠的机智:伏、捉、割、吹、缚4.不盈寸拥有勇敢和机智就可以战胜凶狠的敌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

大路旁边有夜里耕田时所遗留下来的屋子,屠夫就跑进屋里躲了起来。

狼从草席中把爪子伸了进去。

屠夫急忙捉住它的爪子,让狼逃不走。

可是屠夫也没有办法杀死狼。

屠夫只有一把一寸不到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来吹狼。

屠夫用尽全身力气吹了一会儿,觉得狼动得没那么厉害了,这才用带子把狼捆缚住了。

出来一看,那狼的全身已经胀得像牛一般大了,大腿伸直不能弯曲,嘴张大闭不上。

屠夫于是把狼背了回家。

如果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出这样的计谋呢。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蒲留仙写书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①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②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③,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④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⑤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⑥。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⑦。

故⑧笔法超绝。

【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尤:格外,十分。

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⑤或:有时。

⑥已:止,停止。

⑦蒇(chǎn):完成。

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必令畅谈乃已③必强执与语④如是二十余寒暑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2分)(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参考答案:1.①到②才③拉④像这样2.(1) 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

(2) 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

(3) 像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

3.(4分)(1)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

(2)①搜奇说异②归而粉饰③持之以恒【译文】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

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

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

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

每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

像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

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14分)于令仪诲人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