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f8286f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3.png)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
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
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
公之周旋⑤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注)①况:况钟,字伯律,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
②府治:府街。
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灾。
④砾:小石,碎石。
⑤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悉:(2)舍:(3)过: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1)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2)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毗引裾①帝②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
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
侍中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
毗曰:“陛下欲徙士卒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
”帝曰:“吾不与卿议也。
”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③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
”帝乃徙其半。
(注)①辛毗:字佐治。
裾:衣服的前后襟。
②帝:魏文帝曹丕。
③厕:安置。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实(_____)(2)俱(_____)(3)诚(_____)5.将中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两则(解析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两则(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97fe0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9.png)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两则(一)韩康伯不畏天寒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
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
”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④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
②襦:短袄。
③复裈:夹裤。
裈:裤子。
④下:下身。
⑤国器:治国之才(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1.下列对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止.得襦:同“只”B.母殷夫人自成.之:缝制C.寻.作复裈:寻得,寻找D.母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2. 下列各句中的“之”,和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母殷夫人自成之.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C.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D.马之.千里者(《马说》)3. 判断下面两个句子中“而”意思和用法是否一致?()(2分)①火在熨斗中而.柄热②潭西南而.望A.是B.否3.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聪慧”的意思。
【解析】1.C(寻:不久)2.C(A项,“之”是取独用法;B项,结构助词“的”;C项,代词;D项,助词,定语后置标志)3.B(第一句“而”用法是表因果;第二句“而”用法是表修饰)4.B项。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智慧过人。
【译文】韩康伯很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到了最冷的季节,他还只穿了件短袄。
是母亲殷夫人给他做的短袄,(做时)让康伯提着熨斗,对康伯说:“你先穿着短袄,过段时间再给你做夹裤。
2024徐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读书学习类专项训练 (含答案)
![2024徐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读书学习类专项训练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431a4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d.png)
2024徐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读书学习类专项训练一、(一材多设问)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6题。
(17分)【选材理由】选文中的刘恕专于学问,学富五车,他读书刻苦,勤学不倦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亦能激励学生乐学善学,以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自身。
恕①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②。
”一坐惊异。
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
恕在钜鹿时,召至府,重礼之,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
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
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
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
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
”即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
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详。
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③。
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
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④借览。
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
”悉去之。
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三》,有删改) 注:①恕:刘恕,宋朝历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
②以其兄之子妻之:出自《论语》“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指孔子把兄弟的女儿嫁给南容做妻子。
③审证:仔细分析,认真求证。
④枉道:绕道。
课外助读迁移1. ...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①从人假.《汉》②乃悟前狼假.寐B. ①偕.司马光游万安山②宠辱偕.忘C. ①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②大雪三日.D. ①尽.其书而去②食之不能尽.其材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晏子智谏》练习附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晏子智谏》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2d5d88a98271fe900ef90d.png)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晏子智谏》练习附答案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晏子智谏景公好弋①,使烛邹②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同:“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巳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释]①弋:打猎射鸟。
②烛邹: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2)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3)翻译“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4分)答案:(1)丢①失,逃跑;②以为,认为(2)①晏子是一个机智聪慧、有勇有谋的人,他召来烛邹,表面上是痛斥他的罪过,实际上是劝谏景公,认景公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②晏子是一个明辨是非、以大局为重的人,分委婉劝谏景公不要因为丢了几只鸟的小事而处死忠臣,让天下人耻笑。
(3)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
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句意:烛邹管理那些鸟。
不久,鸟飞走了。
亡:逃走;②句意: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
以:以为,认为。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
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文中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列出烛邹的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可见他头脑灵活,机智过人,善于辞令,晏子还善于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进行说理。
【参考译文】齐景公喜欢捕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10b38789eb172ded63b77e.png)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0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①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②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注释①服:被任用。
②坠: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望:(2)不敢稍染.官宦习气染:(3)尔年.尚幼年: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今为宫室之.美为之C.可以.处乐何以.战D.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3分)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结合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说说信中所提“家风”具体指什么?(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4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f97a3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b.png)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单篇分类训练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单篇分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46833928b14e852459fb5748.png)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单篇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轶事(12年6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亮以微①不闻人语,于坐上与书曰:“服闻德行,饥渴历时,清浊异流,无缘咨.觎②。
猥以空虚,统领贵州,德薄任重,惨惨忧虑。
朝廷主公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爱德下士。
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以隆季兴之功,着勋于竹帛③也。
”微自乞老病求归,亮又与书答曰:“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④刍狗⑤之有名也。
欲与群贤因其邪伪,以正道灭之。
怪君未有相诲,便欲求还于山野。
今因丕多务,且以闭境勤农,育养民物,并治甲兵,以待其挫,然后伐之,可使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
君但当以德辅时耳,不责君军事,何为汲汲⑥欲求去乎!”其敬微如此,拜为谏议大夫,以从其志。
(节选自《三国志答杜微书》,有删改)【注释】①微:杜微,字国辅,梓潼郡涪县人。
②觎(g。
:遇见、看见。
③竹帛:指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引申指书籍、史册。
④土龙:古代用来求雨的土制的龙。
⑤刍狗:古代供祭祀用的用草扎成的狗。
这里用土龙刍狗比喻曹丕的有名无实。
⑥汲汲:形容急切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亮以微不闻人语. ()(2)服闻掩行()(3)无缘咨觎()(4)不劳而天下定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 分)()A .欲斗君因天顺民吾与徐公孰美B .以隆季兴之功去以六月息者也C.以待其挫日喜洋洋者也D .然后伐之然后能自强也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其敬微如此,拜为谏议大夫,以从其志。
4.选文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形象?(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日: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日:“君子用人如器③,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 ④一世之人! ”德彝惭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
最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篇含答案及翻译)资料
![最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篇含答案及翻译)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2e1230067ec102de2bd89f7.png)
鹏展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辅导资料课外文言文练习(15篇)1、引婴投江【原文】有过①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②,婴儿啼③。
人问其故④。
曰:“此其父善⑤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⑥?以此任物,亦必悖矣⑦。
《吕氏春秋·察今》【注释】①过:经过。
②见:看见。
方:正在;正要。
欲:想要。
之:代词,代“婴儿”。
③婴儿:这里指小孩。
④故:原因;缘故。
⑤善:擅长、善于。
⑥虽:即使。
岂:难道。
遽:就,遂。
⑦以,用。
任:处理。
亦:加强语气。
悖:荒谬。
【知识链接】《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辑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阅读练习】: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A.拉开弓B.牵;拉 C.引用;征引D.导引;诱导⑵此其父善游()A.交际;交往B.旅行;游历 C.游水;游泳D.河流中的一段,如上游、下游等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3、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2、凿壁借光【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①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⑤问衡,衡曰:“愿⑥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⑦给以书,遂成大学⑧。
(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注释】①发:启;打开。
②邑人:同乡人;古代“县”通称为“邑”。
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④与:给。
⑤怪: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⑥愿:希望。
⑦资:资助,借给。
⑧大学:大学问家。
【知识链接】刘歆(约公元前46年至公元后23年)字子骏,汉哀帝时为应诚纬而改名秀,字颖叔。
少子,西汉皇族,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西汉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
[全]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及答案考点
![[全]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及答案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50b4b8561252d381eb6e8e.png)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及答案考点(一)(2019.潍坊市)德秀敬老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喂养之,数日汤流,能食乃止。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烧火做饭,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能食乃止/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日或不烧火做饭/一食或尽粟一石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陶然弹琴以自娱/虽奔御风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3. 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 (3分)。
(二)晏子治东阿(三)太宗论止盗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 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民之所以为盗者/ 客之美我者B.夫欲盛则费广/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君富而国亡/ 学而不思则罔D.犹割肉以允腹/ 能以径寸之木2.请用三条“/”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3.从不同的止盗方法中可看出唐太宗是个什么样的君王?(3分)(四)司马朗智对司马朗,年十二,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e113b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b.png)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6分)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百里奚①之未遇时,亡虢而虏②晋,饭③牛于秦,传④鬻于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⑤,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注释】①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
②虏:这里指被俘虏。
③饭:作动词,指喂养。
④传:传说。
⑤繆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参考译文】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虞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
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以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
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他来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公孙枝回答说,“信征贤人而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爷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
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
他如果真的贤德,国内都将顺服,敌国都将是惧,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2分)(1)无乃为.天下笑乎()(2)信.贤而任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2分)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3.公孙枝说“夫谁暇笑哉”的目的是()(2分)A.提醒繆公任用百里奚会被人耻笑。
B.暗示繆公百里奚是一个能干的人。
C.希望繆公打消疑虑能信赖百里奚。
D.告诉繆公百里奚是个能吃苦的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释:①“上”指刘邦。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1c460a1711cc7931b71678.png)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曹彬为人曹人彬,宇国华,真定灵寿人。
及长,气质淳厚。
汉乾祐中,为成德军牙将。
节帅武行德见其端懿①指谓左右曰:“此远大器,非常流也。
”周太祖责妃张氏,彬从母也。
周祖受禅,召彬归京师。
蒲帅王仁镐以彬帝戚,尤加礼遇。
彬执礼益恭,公燕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视。
仁镐谓从事曰:“老夫自谓夙支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散率也。
”尝曰:“自吾为将,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弊坏,子弟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节选自《宋史·曹彬列传》【注释】①端懿:端庄纯正阅读笔记1.命梳理主要内容通过对武行德、王仁镐的描写,从刻画曹彬这一人物形象。
2.实词课内迁移训练(1)恭色愈恭.,礼愈至(2)尝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3)始蒙乃始.就学始.一反焉(4)盖盖.竹柏影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虚词义项迁移判断先解释课内句的用法和意义,再代入课外句,逐一对比判断。
选( )A.可以为.师矣为.成德军牙将B.花之君子者也.彬从母也.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戳一人D.其.西南诸峰不可伤其.生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彬执礼益恭.(2)未尝.旁视(3)始.觉己之散率也(4)其仁心爱物盖.如此5.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为.成德军牙将可以为.师矣B.彬从母也.花之君子者也.C.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数一人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D.不可伤其.生其.西南诸峰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远大器,非常流也。
(2)周祖受禅,召彬归京师。
7.文章表现了曹彬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5分)原宪居鲁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①,蓬户瓮牖,揉桑而为枢②“,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必刷题试卷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必刷题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d681c8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7.png)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既久,免(免于)有请B. 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知道)C. 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达到)D. 迨令三十余年,出入中外(进入)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余承乏政府,尚不需此B. 公私无有也C. 方壮年,未厌学D. 吾子皆时才3. 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芸叟/初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B. 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C. 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D. 吾昔/贬官夷陵,彼非人境也4.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张芸叟初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文史为多,唯欧阳公多谈更事。
B. 张芸叟初次到京师游玩,拜访有德望的官员,每次听到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的议论,谈论的多是文史,只有欧阳公多谈论政事。
C. 张芸叟初次到京师游玩,拜访有德望的官员,每次听到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的议论,谈论的多是政治,只有欧阳公多谈论政事。
D. 张芸叟初次到京师游玩,拜访有德望的官员,每次听到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的议论,谈论的多是历史,只有欧阳公多谈论政事。
5.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讲述了张芸叟拜访欧阳修,请教为政之道的故事。
B. 文章通过张芸叟请教欧阳修,展现了欧阳修的高尚品质和为政之道。
C. 文章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政事的关注,以及他们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D. 文章主要讲述了张芸叟与欧阳修的友谊,以及他们共同为政的志向。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6. 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
(5分)① 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
② 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7.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5分)8.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学”与“政事”关系的理解。
(5分)三、翻译题(每小题5分,共10分)9. 翻译下列句子:① 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cf36d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b.png)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 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 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 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 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 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 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 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 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 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 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 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
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
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 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
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 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 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 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 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
专题11:文言文(课内+课外)对比阅读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课内+课外)对比阅读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f4e1e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d.png)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专题11:文言文(课内+课外)对比阅读练习一、(2024·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庆历末,妖贼王则盗据甘陵,贾魏公镇北门,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
公日夜忧思,有指使马遂者白公曰:“坚城深池,不可力取,愿得公一言。
”公壮其言,遣行。
见贼偶坐,为陈朝廷恩信:“尔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
若守迷自固,天子遣一将,提兵数千,不日城陷。
”辞甚激切,贼不答。
遂度终不能听,遂急击贼仆地,扼其喉几死。
1.甲文选自《____________》一书。
2.下列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故不为苟.得也( )A.暂且B.假如C.随便D.已忘(2)遂度.终不能听( )A.度过B.揣测C.测量D.准则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下列对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表现出了战争胶着C.引出下文马遂前去与敌军谈判D.突出贾魏公的无能5.甲文用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乙文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论点。
6.你认为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是否有损他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二、(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d815413968011ca2009159.png)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来济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2019---2020学年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篇)答案一、《曹彬为人》阅读笔记【参考译文】曹彬,字国华,是真定灵寿人。
等到长大后,曹彬品性淳朴厚道。
后汉乾祜年间,把任成德军的牙将。
节帅武行德看出他端庄纯正,指着他对身边人说:“这个人器识远大,不是一般人。
”周太祖贵妃张氏,是曹彬的从母(堂房伯母或坤坤)。
周祖登基,征召曹彬返回京城。
蒲帅王仁镐因为曹彬是皇帝的亲威,对曹彬更加以礼相待。
曹彬越发恭敬有礼,公府举行宴会时,曹彬一整天端坐少动,目不斜视。
王仁镐对随从说:“我自以为日夜不懈怠,等看到曹监军的矜严,才发现自己的散漫随性。
”(曹彬)曾经说:“自从我当了将领,杀了很多人,然而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喜怒就乱杀一个人。
”他所居住的房屋破旧,弟子请求加以修理,曹彬说:“这个时节正好是冬天,墙壁与瓦石之间,有许多虫子在这里冬眠,不可以伤害它们的生命。
”他的仁爱大概就是这样。
1.梳理主要内容语言侧面2.【实词课内迁移训练】(1)恭敬(2)曾经曾经(3)开始臣才、刚(4)大概是大概3.【虚词义项迁移判断】A动词,当,担任/动词,当,担任(×) B.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C.连词,表转折,可译为“然而”“但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为“然而”“但是”(×) D.指示代词,表远指/代词,代指它们的(√)选(D)4.(4分)(1)恭敬(2)曾经(3)才,方才(4)大概是5.(2分)D6.(4分)(1)这个人器识远大,不是一般人。
(“远”“非”翻!译正确1分,大意1分。
共2分)(2)周祖登基,征召曹彬返回京城。
(“召”“归”翻译正确1分,大意1分。
共2分)7.(2分)淳朴厚道、正直诚实、自我克制、谦恭谨慎、具有仁爱之心。
二、《原宪居鲁》阅读笔记【参考译文】原宪居住在鲁国,屋子里四周都是一丈见方的知原宁愿生霑困也不愿做违土墙,用茅草作屋顶,用蓬草作门,破瓮作窗,弯曲桑木来作门轴,(下雨的时候)屋顶漏雨,地面湿滑,而原宪却端正地1坐着,弹琴唱歌。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86154bba1aa8114431d99f.png)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陈陶传陶,字嵩伯,鄱阳剑浦人。
尝举进士辄下,颇负壮怀。
志远心旷,遂高居不求进达,恣游名山,自称“三教布衣①”。
大中中,避乱入洪州西山学神仙,咽气②有得,出入无间。
时严尚书宇③牧豫章,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
而欲试之,遣小妓莲花往侍,陶笑不答。
陶赋诗赠之云:“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
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
”宇见诗益嘉贞节。
【注释】①三教布衣:意为三教都未入门。
三教,指儒、道、佛三教。
③咽气:道家吐故纳新的呼吸方法。
③严尚书宇:指严宇,官名是尚书。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颇负.壮怀/负.箧曳屣B. 出入无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 遣.小妓莲花往侍/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 宇见诗益嘉.贞节/虽有嘉.肴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3. 从陈陶不慕名利且有自己坚守的事迹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3分)1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戴良字叔鸾,汝南慎阳①人也。
良少诞节②母憙③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
及母卒,兄伯鸾居庐啜粥,非礼不行,良独食肉饮酒,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毁容。
或问良曰:“子之居丧,礼乎?”良曰:“然。
礼所以制情佚④也。
情苟不佚,何礼之论!夫食旨不甘,故致毁容之实。
若味不存口,食之可也。
”论者不能夺之。
【注释】①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
②诞节:放纵不拘。
③憙(xǐ):喜欢。
后作“喜”。
④佚(yì):放纵。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良常.学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兄伯鸾居.庐啜粥/不可久居.C.哀.至乃哭/哀.转久绝D.情苟.不佚/苟.全性命于乱世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良少诞节母憙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3.你认为戴良是个怎样的人?(3分)2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一)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节选自xx《三国志·xx传》)【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
②约:省减,简约。
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
⑤物:指人,百姓。
⑥亚匹:同一流人物。
亚:同类。
1.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xx百姓,示仪轨xx:xx,xx慰()(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益:利益()(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亲:亲人()(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爱:爱戴,拥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4.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
(二)xx不责盗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xxxx谈录》)【注】①市井:指做生意。
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5.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禽之禽:通“擒”,抓获B.汝素寡悔素:一向,平时C.问其所欲欲:欲望D.卒为良民卒:最终6.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7.请简要概括xx的性格特点。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0题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xx·xx传》)[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
棐,通“榧”,木名。
②真草:楷书、草书。
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
④老姥(mǔ):老年妇女。
⑤王右军:指王羲之。
⑥重:看重,推崇。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尝:--------------(2)姥初有愠色愠:-------------------9.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言是xx书,以求百钱邪。
译文:--------------------------------------------------------------------------10.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四)言默戒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
时,掌管。
1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或旦而不鸣或:------(2)皆足取祸也取:____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1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原文回答)----------------------------------------------------------------------------------------1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五)林道人①诣谢公②。
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选自《世说新语》)【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
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
⑤信:传信的人。
⑥朝士:朝廷官员。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阳时始总角()(2)再遣信令还()(3)而太傅留之()(4)谢公语同坐曰()16.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xx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六)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②。
将置后③,不知所立。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
问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词(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着名的政治家。
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③〔置后〕选立继承人。
④〔二简〕两片竹简。
⑤〔识(zhl)〕记住。
⑥〔甚习〕很熟。
习,熟悉,熟练。
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于舅家见之B.以授二子以xx咎C.问其简其真无马邪D.出诸袖中而奏之人不知而不愠19.文意理解。
(1)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
(用原文作答)(2)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答案:17.(1)√(2)×(3)√(4)√19.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20.答案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21.C22.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23.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
14.(1)曾经(2)生气、发怒(2分)15.(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2分)16.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
(3分)附加题1012分(1)有的(2)招致2 3分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3 2分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43分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参考译文: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
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
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
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
(三)22.⑴才⑵派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分。
共4分。
23.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
24.⑴新病起;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
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
共2分。
14.(1)诵其词甚习出诸袖中而奏之(2分)(2)示例:①细节决定成败。
②要选贤任能。
(2分.从小事、细节、教诲、机遇、品格、选人等任一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xx课外文言文试卷(附答案、参考译文)(一)xx论作文顷岁孙莘老①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②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节选自《东坡志林》)【注释】①xx老:人名。
②乘间:乘机。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如此少有至者()②多作自能见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3.欧阳修认为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