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灰熔点测定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范文(2篇)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范文灰熔点测定仪是一种专用于测定材料灰分熔点的仪器设备。
在操作灰熔点测定仪时,为了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下面是一份关于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的范文,供参考。
一、一般规定1.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仪器操作和安全知识,且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上岗证。
2. 操作人员必须认真阅读并理解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3.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严禁随意离开工作岗位。
二、实验室安全要求1. 实验室必须保持干燥、通风良好,且无火源。
2. 实验室内必须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并定期维护和检查。
3. 实验室内应设置紧急出口,并保持畅通,以备突发事故情况下及时疏散。
三、仪器设备安全要求1. 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2. 仪器设备必须正常接地,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3. 仪器设备的电源线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且不与其他设备的电源线混淆。
4. 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修。
四、试样准备安全要求1. 试样准备过程中,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 试样准备时应小心操作,避免试样飞溅或溢出。
3. 试样准备后应妥善处置残留物,不得乱丢或堆放。
五、操作步骤安全要求1. 在操作开始前,应将仪器设备预热至设定温度,然后进行空白试验,以确保仪器设备和试剂的正常运行。
2.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
3. 操作人员在进行试验时必须小心操作,避免接触试样和试剂直接。
4.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中的要求,准确记录试验数据和结果。
5. 操作完成后,必须及时关闭电源和气源,并做好设备的清洁和维护工作。
六、事故处理安全要求1. 发生事故时,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操作,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如关闭电源和气源,并报告上级主管人员。
2. 在处理事故时,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以免造成伤害。
煤的灰熔点及实验室检验方法
技术研发TECHNOLOGY AND MARKETV 〇1.24,N 〇.9,2017煤的灰熔点及实验室检验方法丁(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1)摘要:煤的灰熔点是煤炭的重要指标,灰熔点的认识以及合理的选用实验仪器,正确的检测实验方法和步骤,对于保证灰熔点指数正确性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对灰熔点概念及具体检测方法结合实际操作体会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灰熔点;角锥法;检测步骤;误差分析 doi :10. 3969/j . issn . 1006 -8554.2017.09. 115〇引言在煤炭资源勘探、合理利用煤炭方面,煤质分析检验起着 关键作用。
煤炭分析检测项目有煤的工业性分析、内在水分、 全硫、发热量、元素分析、灰熔点、黏结指数等,其中,灰熔点是 影响煤炭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此指标及试验方法进行 论述和分析。
1灰熔点的概念煤灰熔融性是动力和气化用煤的重要指标。
煤灰是各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熔点,只有融化的范围,煤炭灰熔点又称煤灰熔融性,其测定可提供锅炉设计有关数据、预 测燃煤情况、锅炉燃烧方式选择、判断煤灰渣型。
掌握正确的 煤炭灰熔点即煤灰熔融性测定技术,以及煤灰熔融性对锅炉结 渣情况的影响,可为减轻或避免锅炉结渣提供有效的依据。
灰 熔点是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它反应了煤中在锅炉中的变化动 态。
煤灰熔融温度近似说明煤在锅炉中或在气化炉中灰渣熔 融特性的数据。
一般固态排渣炉,要求煤灰熔融温度越高越 好,以避免由于结渣造成操作困难。
灰熔融温度低的煤,由于 熔渣会包裹住煤而造成燃烧不完全、从而增加灰渣含碳量,严 重时会堵塞炉栅,造成燃烧不完全、排渣困难,甚至造成停炉、 停气事故。
有些锅炉则要求较低的灰熔融温度,而液态排渣炉 则要求熔点越低越好。
灰熔点计算公式如下:灰熔点(软化)t = 19(Al 203 ) + 15 (Si 02 + Fe 203) + 10(CaO + MgO ) +6 (Fe 203 +Na 20 +K 20)2灰熔点的检测方法煤的矿物质成分不同,煤的灰熔点比其某一单个成分灰熔点低。
灰熔点测定
灰熔点测定
灰熔点是指材料在高温下开始熔化的温度。
灰熔点测定是一种常
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各种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特别是在制造
陶瓷、玻璃和金属制品时,其测定意义尤为重要。
灰熔点测定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光学显微镜法和
热差示法。
光学显微镜法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样品受热后变化的过程,
从而确定灰熔点。
而热差示法是一种通过记录材料在温度梯度下的热
反应情况来确定灰熔点的方法。
在进行灰熔点测定前,需要准备好试样。
试样的制备方法会影响
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根据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般来说,制备的试样应该具有一定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在尺寸
和形状上也要符合测定方法的要求。
在实验过程中,控制试样的加热速度和温度梯度是非常关键的。
加热速度过慢会导致试样的温度分布不均,从而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
确性;而加热速度过快则容易造成试样损坏。
同时,在进行灰熔点测
定时需要注意加热时间和稳定时间的区分,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信性。
总之,灰熔点测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在材料的研究和
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充分了解测定方法和注意实验细节,
可以更好地利用该方法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进一步推动科
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指导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使用灰熔点测定仪,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灰熔点测定仪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之一,用于测定化合物的灰熔点。
在操作灰熔点测定仪前,操作人员应仔细阅读本文档,并全面了解安全操作规程。
2. 设备准备在操作灰熔点测定仪前,操作人员需要进行以下设备准备:•灰熔点测定仪:确保灰熔点测定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且有足够的工作电源供应。
•样品:准备需要测定灰熔点的化合物样品,并确保样品干燥、无异味。
•玻璃棒和玻璃片:用于操作样品的棒状工具和平板工具。
•烧杯和烧杯架:用于加热样品的容器和支架。
•隔热手套:为了避免热量对操作人员的伤害,戴上隔热手套是必要的。
•防护眼镜和实验室大衣:为了保护眼睛免受样品溅出物的伤害,戴上防护眼镜是必要的。
同时,身穿实验室大衣可以避免溅出物直接接触皮肤。
3. 安全操作步骤在开始操作灰熔点测定仪之前,请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步骤一:设置灰熔点测定仪1.将灰熔点测定仪放在平稳的工作台面上,并确认灰熔点测定仪的电源插头已连接到稳定的电源插座上。
2.打开灰熔点测定仪的电源开关,并等待仪器预热,通常需要几分钟时间。
步骤二:准备样品1.选择一小块化合物样品,足够放在玻璃片上。
2.将化合物样品放置在干燥的玻璃片上,使用玻璃棒将样品均匀地分散在玻璃片上。
步骤三:装配设备1.将玻璃片上的样品放在灰熔点测定仪的样品槽中,确保样品处于合适的位置。
2.使用烧杯架将烧杯放置在灰熔点测定仪的加热区域下方,确保烧杯处于稳定的位置。
步骤四:操作灰熔点测定仪1.打开灰熔点测定仪的控制面板,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时间参数。
2.按下启动按钮,开始测定化合物样品的灰熔点。
在测定过程中,保持关注仪器的显示屏,以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步骤五:结束操作1.当实验完成后,先关闭灰熔点测定仪的电源开关。
2.等待仪器冷却,然后将样品槽和其他部件进行清洁。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烧杯等容器,并将玻璃棒和玻璃片清洗干净。
炭灰熔点测定
煤炭灰熔点测定的重要性、方法及测定精度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1-7-20 7:18:50 阅读:次煤炭灰熔点又称煤灰熔融性,其测定可提供锅炉设计有关数据、预测燃煤情况、锅炉燃烧方式选择、判断煤灰渣型。
掌握正确的煤炭灰熔点即煤灰熔融性测定技术,以及煤灰熔融性对锅炉结渣情况的影响,可为减轻或避免锅炉结渣提供有效的依据。
1 检测煤炭灰熔点的重要意义煤灰的熔融性是动力用煤高温特性的重要测定项目之一,是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它反映煤中矿物质在锅炉中的变化动态。
测定煤灰熔融性温度在工业上特别是火电厂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可以提供锅炉设计选择炉膛出口烟温和锅炉安全运行的依据。
在设计锅炉时,炉膛出口烟温一般要求比煤灰的软化温度低50~100℃,在运行中也要控制在此温度范围内,否则,会引起锅炉出口过热器管束间灰渣的“搭桥”,严重时甚至发生堵塞,从而导致锅炉出口左右侧过热蒸汽温度不正常。
第二,可以预测燃煤的结渣。
因为煤灰熔融性温度与炉膛结渣有密切关系。
根据煤粉锅炉的运行经验,煤灰的软化温度小于1350℃就有可能造成炉膛结渣,妨碍锅炉的连续安全运行。
第三,可为不同锅炉燃烧方式选择燃煤。
不同锅炉的燃烧方式和排渣方式对煤灰的熔融性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煤粉固态排渣锅炉要求煤灰熔融性温度高些,以防炉膛结渣;相反,对液态排渣锅炉,则要求煤灰熔融性温度低些,以避免排渣困难。
因为煤灰熔融性温度低的煤在相同温度下有较低的粘度,易于排渣。
第四,可判断煤灰的渣型。
根据软化区间温度(DT—ST)的大小,可粗略判断煤灰是属于长渣或短渣。
一般认为当(ST—DT)=200~400℃为长渣;(ST—DT)=100~200℃为短渣。
通常锅炉燃用长渣煤时运行较安全。
燃用短渣煤时,由于炉温增高,固态排渣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大面积的严重结渣情况;燃用长渣煤时,DT、ST之间的温差虽超过200℃,但固态排渣炉的结渣相对进行得较为缓慢,一旦产生问题,也常常是局部性的。
灰熔点四个温度及判断标准
灰熔点四个温度及判断标准
熔点是衡量一种物质稳定性以及其生成物质之间的反应活性的重要指标。
灰熔点是指物质以熔融物形式存在,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表现出融化的反应
的温度。
灰熔点的温度不同于物质的其他特性,因此需要单独测试。
灰熔点的温度包括四个温度:过渡温度(也称为刚熔温度、蜗层温度)、软化温度、顺变温度和硬化温度。
过渡温度是指物质开始融化的最低温度,
该温度下物质一部分液化,但另一部分仍然是固态。
软化温度指物质完全液
化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最稳定的温度,在此温度时物质表现出最大的流动
性和最大的变形能力。
顺变温度指物质以固体形式液化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这种温度下物质会变软并慢慢变成液体。
硬化温度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
态的最低温度,这种温度下高分子结构会变得越来越紧密,物质会变硬。
灰熔点的判定标准主要通过采用热重法、滴定量法、发射光谱法等来检
测判断。
热重法是保持或加热样品,随着温度的增加,对样品的溶解率不断
检测,在温度变化范围内,并观察它的改变,然后根据改变程度判断样品的
熔点。
滴定量法是用不断加热的样品,检测样品融化滴定率,然后与温度做
出曲线图,依据该曲线来确定样品的熔点。
发射光谱法是检测时用谱图的位
移来检测,来确定样品的熔点。
总之,灰熔点是熔融物温度范围,有四个温度:过渡温度,软化温度,
顺变温度和硬化温度。
判断标准则有热重法、滴定量法和发射光谱法。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
灰熔点测试仪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1.开机前必须先检查开关、电机、以及机械设备、电路接线是否
正确,接地是否良好,确认所有零件是否正确放置。
2.放样时不要摇动样品支架,用碳材料填充刚玉船时,应将其放
置在灰锥末端附近,且不能使用烟雾太多的物质,否则在高温时将影响
图象的清晰度。
3.如用封碳法试验,则等高温炉前进停止后,拧下尾部密封螺帽,将
装有碳的刚玉船推入熔炉,直到接触到样品支架头部,检查密封垫圈并
拧好螺帽,螺帽不要拧得过紧,以防刚玉管热膨胀而损坏。
4.试验结束后,可立即关闭测试仪主机电源开关\计算机系统电源,
但最好在30分钟后再切断总电源,以利于仪器散热。
如果要进行第二
次测试,请等待炉膛温度降至200℃以下。
注意高温烫伤。
5.第二次试验时,应观察上次试验的灰锥托板的情况,如果发现样
品和支撑板一起作用,则无法将其移除,则应更换托板材料重新试验。
6.操作过程中不要使用湿手。
7.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要停止使用,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2023年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
2023年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1. 前言2023年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是为了确保在实验室环境下的安全操作,并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灰熔点测定仪的实验室人员。
2. 设备准备2.1 确保灰熔点测定仪设备正常运行,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源、温度控制系统、温度传感器等部件的工作状态。
2.2 确保设备放置在稳定的工作台上,并保持垂直放置。
2.3 检查灰熔点测定仪中熔点管的完整性,如果发现有损坏或磨损的情况应及时更换。
2.4 阅读并熟悉灰熔点测定仪的操作说明书,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3.1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化学试剂的安全数据表(SDS),了解试剂的危险性及操作注意事项。
3.2 实验室应配备以下个人防护设备供实验人员佩戴:实验室工作服、实验手套、安全护目镜、防护面罩和实验室鞋。
3.3 实验时应使用合适的容器和工具,避免试剂的溅出和污染其他设备。
3.4 实验结束后,将废弃物正确分类处理,遵循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规定。
4. 火灾和紧急情况处理4.1 如发生火灾,应立即按照实验室火灾应急预案进行处理,采取适当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4.2 如遇到其他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实验操作,寻求相关人员的帮助和指导。
5. 安全操作守则5.1 不得擅自更改设备的温度设置,严禁超过设备的温度范围进行实验。
5.2 在实验过程中严禁同时操作多个设备,以免造成设备故障或实验失控。
5.3 在实验操作前应将实验计划以及可能的风险情况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确保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4 在实验室内应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避免堆放杂物和易燃物品。
6. 事故报告6.1 如发生与灰熔点测定仪操作相关的事故,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按照实验室事故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6.2 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更新安全操作规程。
本规程的目的是保护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所有使用灰熔点测定仪的实验室人员都必须遵守本规程。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模版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模版一、目的与适用范围该安全操作规程旨在规范灰熔点测定仪的安全操作,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适用于灰熔点测定仪的操作与维护等环节。
二、安全操作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灰熔点测定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经过相应的培训与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
2. 在操作前,要仔细检查灰熔点测定仪的电源线、电源插头、传感器等设备是否完好,如有损坏或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维修。
3. 使用操作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耐热手套、护目镜等。
特别是进行高温操作时,必须佩戴耐热手套和护目镜以保护皮肤和眼睛。
4. 在操作过程中,禁止将手指、衣物或其他物品插入仪器中的任何开口或通道。
不得将任何物体放置在灰熔点测定仪上,以免造成设备故障或人身伤害。
5.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关闭电源,并进行灰熔点测定仪的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三、操作步骤1. 打开电源:a. 将灰熔点测定仪的电源线插入工作电源插座,并确认插头与插座连接牢固;b. 按下电源开关,确保仪器供电正常。
2. 预热仪器:a. 根据需要设定温度值,注意温度设定的范围应符合实验要求;b. 开始预热仪器,预热时间根据仪器型号和实验要求而定。
3. 准备样品:a. 将待测样品放置在样品台上,并确保样品与传感器接触良好;b. 调整样品位置,确保样品受热均匀。
4. 进行测定:a. 在样品置于样品台上之前,应确保传感器处于合适的位置,以确保准确测量;b. 进行测定时,根据仪器要求操作,如针对不同样品类型选择不同测试模式,设置测试参数等;c. 在测试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显示的数据,如有异常或超限情况,应立即停止测定并进行排查。
5. 完成测定:a. 测定完成后,关闭电源开关,待仪器冷却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清洁和维护;b. 将样品台上的残渣等清理干净,并保持仪器的整洁;c. 若有需要,将测定结果记录并存档。
四、紧急处理措施1. 发生仪器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照维修或报废程序进行处理。
灰熔点测定仪操作方法
灰熔点测定仪操作方法
灰熔点测定仪是用来确定灰分材料的熔化温度的仪器。
下面是一般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
- 确保灰熔点测定仪已正确连接电源,并保证仪器表面干净。
- 检查温度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 确保灰熔点样品已准备好,并将其放置在试样台上。
2. 开始测试:
- 打开灰熔点测定仪的电源开关。
- 设置所需的温度范围,并将温控器设定为适当的温度。
通常,灰熔点的测量温度范围是室温到高温范围(如1300C)。
- 按下启动按钮,使仪器开始升温,以达到所设定的温度。
- 在升温过程中,仔细观察试样台上的灰熔点样品。
当样品开始熔化时,会发现其表面开始变形,形成一定的湿润面积。
- 当达到设定温度或灰熔点样品完全熔化时,停止升温并记录温度。
3. 温度递减:
- 在达到最高温度或完成测试后,将温控器设定为适当的温度递减速率。
- 按下降温按钮,使仪器开始降温。
- 注意观察灰熔点样品,当样品开始凝固时,可以看到其表面重新恢复形状和结构。
- 在温度完全降至室温之前,不要移动或干扰试样台上的样品。
4. 数据记录和清理:
- 记录测得的灰熔点温度。
- 关闭电源开关,并将灰熔点样品从试样台上取下。
- 及时清理仪器的试样台和周围区域,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请注意,以上操作方法仅为一般指导,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因不同的仪器型号和厂家而有所不同。
在操作仪器之前,请务必参考仪器的操作手册并严格遵循厂家的操作指南。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灰熔点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定物质的熔点的仪器。
在使用灰熔点测定仪时,需要遵守一定的安全操作规程,以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灰熔点测定仪的安全操作规程。
一、仪器准备1. 确保使用的灰熔点测定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仪器是否存在损坏或故障。
2. 确保仪器的电源线与地线连接正常。
3. 确保仪器的温控系统和温度传感器正常工作。
4. 检查灰熔点测定仪的玻璃器皿是否清洁干净,无杂质。
5. 准备好所需的试样和标准物质。
二、实验环境准备1. 确保实验室空气流通良好,避免有毒气体或有害粉尘的聚集。
2. 实验室中的工作区域应干净整洁,无多余物品。
3. 避免灰熔点测定仪周围存在可燃物品,防止火灾的发生。
三、个人防护措施1. 操作人员应佩戴实验室服,并保持干净整洁。
2. 操作人员应戴上耐酸碱手套、护目镜和防护面罩,避免接触腐蚀性物质和飞溅物。
3. 操作人员应戴上耐高温手套,避免火灾和烫伤的发生。
四、操作步骤1. 将试样放入灰熔点测定仪的玻璃器皿中。
2. 调节灰熔点测定仪的温度,使其逐渐升高。
3. 注意观察试样在温度升高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和熔点。
4. 当试样达到熔点时,记录下相应的温度。
5. 实验结束后,将灰熔点测定仪的温度调节到初始状态。
六、事故处理1. 如发现灰熔点测定仪发生故障或异常,应立即停止实验并通知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检修。
2. 如果试样在实验过程中燃烧或发生突发状况,应立即切断电源,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火灾的扩散。
3. 如发生化学品飞溅或溢出,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立即就医处理。
4. 在实验结束后,将试样、废液和废弃物正确处理,不得随意倾倒或排放。
七、实验记录和报告1. 实验完成后,应将实验过程的相关数据和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2.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分析及结论等内容。
以上就是灰熔点测定仪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在使用灰熔点测定仪时,务必遵守以上规程,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注意个人防护措施,以确保实验安全和结果准确性。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灰熔点测定仪是一种常见的实验仪器,用于测定物质的灰分含量和熔点。
为了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数据准确性,使用灰熔点测定仪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操作规程。
下面是灰熔点测定仪的安全操作规程,以供参考。
1. 实验室准备- 在进行实验前,确保实验室内的通风良好,以保证实验过程中对气体的排放和控制。
- 确保实验室内有足够的光线,使操作更加方便和清晰。
- 检查灰熔点测定仪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果发现任何故障或损坏,请及时报告维修或更换设备。
2. 仪器操作- 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眼镜、实验手套和实验服,以确保自身安全。
- 在打开仪器前,请按照仪器说明书或标志处的操作按钮开启仪器。
- 将待测物质置于测量容器中,并根据需要添加适量试剂。
- 关闭测量容器的盖子,并确保紧固过程中无任何杂质进入。
- 将测量容器放入灰熔点测定仪中,并将仪器调至所需温度。
- 根据仪器指示等待一定时间,使待测物质充分熔化。
- 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对灰熔点测定仪进行任何操作,以免干扰测量结果。
3. 数据记录与分析- 在测定过程中,记录所测得的灰分含量和熔点数值。
- 如果需要重复测量,请等待仪器稳定后再进行新一轮测量。
- 每次测量结束后,及时关闭灰熔点测定仪,以节省能源并保护仪器。
- 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解释。
4. 仪器维护与清洁- 在使用灰熔点测定仪之前和之后,必须对仪器进行清洁。
- 清洁仪器时,务必遵循操作规程,并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
- 定期检查仪器的零部件和连接口是否有松动或损坏的现象,如有需要,请及时修复或更换。
总之,使用灰熔点测定仪时必须保持实验室环境良好、仪器操作规范,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实验。
加强对仪器的维护和清洁可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重视实验的安全问题,确保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灰熔点测定方法范文
灰熔点测定方法范文灰熔点测定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确定物质的灰熔点。
灰熔点是指物质在高温下熔化并生成灰状残留物的温度。
灰熔点的测定方法可以用于确定材料的矿物组成、判断物质的纯度以及控制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的熔化温度。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灰熔点测定方法。
实验所需设备和药剂:石英坩埚、电炉、温度计、镊子、试剂纯无水苏打灰、试剂纯无水硼酸实验步骤:1.将石英坩埚进行洗涤和烘干,确保表面干净无杂质。
2.取适量的试剂纯无水苏打灰,放入石英坩埚中,并用镊子轻轻压实。
3.将装有试剂的石英坩埚放入预热至1000℃的电炉中。
4.增加电炉的温度,每隔50℃左右记录一次试剂开始熔化的温度,直到完全熔化。
5.将电炉的温度降至试剂熔化温度以下,取出石英坩埚,然后用镊子将熔化后的试剂残渣取出。
6.将残渣转移到另一个干净的石英坩埚中,放入预热至1000℃的电炉中。
7.增加电炉的温度,每隔50℃左右记录一次试剂开始二次熔化的温度,直到完全熔化。
8.将电炉温度降低至试剂熔化温度以下,取出石英坩埚,然后用镊子取出二次熔化后的试剂残渣。
9.将残渣放入一个干净的石英坩埚中,加入适量的试剂纯无水硼酸。
10.将装有试剂和硼酸的石英坩埚放入预热至1000℃的电炉中。
11.增加电炉的温度,每隔50℃左右记录一次试剂开始熔化的温度,直到完全熔化。
12.将电炉温度降低至试剂熔化温度以下,取出石英坩埚,然后用镊子取出硼酸与试剂反应生成的残渣。
13.将残渣进行冷却,然后进行称量,得到灰熔点。
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试剂接触皮肤和吸入到呼吸系统中。
2.电炉的温度控制要准确,可以使用温度计进行监测。
3.石英坩埚要保持干净,以避免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试剂的纯度要求较高,应选择试剂纯级别的无水苏打灰和无水硼酸。
总结:。
灰熔点测定仪操作规程
灰熔点测定仪操作规程一、技术特征1.控制方式:以单片机为核心,自动校正测量温度和电流,自动移相除法固态继电器闭环控制加热电流2.测温范围:0-1600℃,分辨力1℃,配用S值热电偶。
3.时间范围:0-999min,分辨力1min(小于10min时为1s)4.升温速度: 900℃以前, 15-20℃/min900℃以后, 5±1℃/min5.测温误差:±3℃6.定时误差:小于1s/h7.电源电压:220V±10% 50Hz8.控制电流:最大30安9.仪器功耗:10W10.仪器尺寸:305×120×39011.使用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12.工作环境:连续二、操作步骤1.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按GB212-91规定将其完全灰化,然后用玛瑙研钵研细至0.1mm以下2.取1-2g煤样放在瓷板或玻璃板上,用数滴糊精溶液湿润并调成可塑状,然后用小尖刀产入灰锥模中挤压成型。
用小尖刀将模内灰锥小心地推至瓷板或玻璃上,于空气中风干或于60℃下干燥备用3.将灰锥的托板置于刚玉舟上,打开高温炉炉盖,将刚玉舟徐徐推入炉内,至灰锥位于高温带并紧邻电偶热端(相聚2mm左右)4.关上炉盖,开始加热并控制升温速度:900℃以下,15-20℃/min; 900℃以后, 5±1℃/min5.随时观察灰锥的形态变化(高温下观察时,需戴上墨镜)记录灰锥的四个熔融特征温度: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
变形温度:(DT)灰锥间断或棱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软化温度:(ST)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锥变成球形时的温度半球温度:(HT)灰锥变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流动温度:(FT)灰锥融化展开高度在1.5mm以下的薄层时的温度6.待全部灰锥都达到流动温度或炉温升至1500℃时断电,结束试验。
7.待炉子冷却后,取出刚玉舟,拿下托板,仔细检查其表面。
碳中灰分的测定实验报告
碳中灰分的测定实验报告
对碳中灰分的测定方法有了具体的了解。
一般情况下,灰分在活性炭中是无用物,有时还会影响到活性炭的性能,大部分的灰分溶于稀酸和水。
因此,当活性炭用于水处理时,灰分溶于水产生污染而且还会改变PH值。
测定时,将灰皿置于马弗炉中,在(800±25℃)下灼烧约1h取出后放进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30min),称取1g,误差精确到0.0002g,重复灼烧至恒重。
接着将粉碎的试样过1.00
筛子,称取1g,置于灼烧过的灰皿内,于马弗炉中先灰化3-5h,然后,在(800±25℃)下灼烧约2h,取出后将灰皿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迅速称量。
以后每灼烧30min,称量一次,直至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g为止。
灰分质量按照下式计算
A(%)=m2-m/m1-m x100
式中
A,灰分质量分数,%;
m2,试样灼烧后加灰皿的质量,g;
m灰皿质量,g;
m1,除去水分后试样加灰皿的质量,g;
实验结果以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灰熔点测定方法
灰熔点煤灰是各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只有一个融化的范围,煤灰熔融性又称灰熔点。
灰熔点是固体燃料中的灰分,达到一定温度以后,发生变形,软化和熔融时的温度,它与原料中灰分组成有关,灰分中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含量高,灰熔点高;三氧化二铁、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越高,灰熔点越低。
灰熔点计算公式如下:灰熔点(软化)t ═ 19 (Al2O3) + 15 (SiO2+Fe2O3) + 10 (CaO+MgO)+ 6 (Fe2O3+Na2O+K2O)灰熔点可以实测,即将灰分制成三角锥形,置于高温炉内加热,并观察下列温度。
开始变形温度T1:锥顶尖端复圆或锥体开始倾斜。
开始软化温度T2:锥尖变曲接触到锥托或锥体变成球形。
开始熔融温度T3:看不到明显形状,平铺于锥托之上。
原料灰熔点,是影响气化操作的主要因素。
灰熔点低的原料,气化温度不能维持太高,否则,由于灰渣的熔融、结块,各处阻力不一,影响气流均匀分布,易结疤发亮,而且由于熔融结块,还减少气化剂接触面积,不利于气化,因此,灰熔点低的原料,只能在低温度下操作。
煤灰熔融性是动力和气化用煤的重要指标。
煤灰是由各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只有一个熔化温度的范围。
煤灰熔融性又称灰熔点。
煤的矿物质成分不同,煤的灰熔点比其某一单个成分灰熔点低。
灰熔点的测定方法常用角锥法、见GB219-74。
将煤灰与糊精混合塑成三角锥体,放在高温炉中加热,根据灰锥形态变化确定DT(变形温度)、ST (软化温度)和FT(熔化温度)。
一般用ST评定煤灰熔融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19—74代替GB219—63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计量局发布1974 年1 1 月1 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化学工业部提出煤炭科学研究院北京煤炭研究所起草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无烟煤、石煤、泥煤和焦炭灰熔融性的测定。
方法要点:将煤灰制成一定尺寸的三角锥体,在一定的气体介质中,以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观察灰锥在受热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测定它的三个熔融特征温度——变形温度(T1)、软化温度(T2)和流动温度(T3)。
微机灰熔点测定仪的相关使用
微机灰熔点测定仪的相关使用微机灰熔点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的灰熔点的仪器。
灰熔点是指燃烧残留物在一定条件下的温度,通常作为测量材料热稳定性和对火焰的抵抗能力的指标。
微机灰熔点测定仪的使用有一些注意事项,本文将对相关使用进行介绍。
仪器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在操作这种仪器之前,需要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1.根据仪器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试样和仪器配件;2.确定是否需要加热保护装置;3.检查电源、仪器电缆、控制器、计时器和其他配件,并对其进行正确的配置;4.对仪器进行预热,并仔细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果出现问题,及时处理;5.仪器加热到设定温度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使设备达到热平衡。
以上准备工作可以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从而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测量操作流程在进行灰熔点测定之前,需要进行以下的操作流程:1.将试样装入样品架中,并将样品架放入炉室内;2.对仪器进行调节和设定,包括温度、时间和其他参数;3.仪器加热到所需温度后,记录时间,并开始计时;4.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时,将火焰引到试样的表面,并继续计时;5.当观察到试样熔化时,终止计时,记录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注意仪器和操作的安全,同时注意维持试样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测量结果分析在测量完成后,根据所记录的时间等数据,可以进行灰熔点的分析。
对于每个试样,需要测量多次,取平均值,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度。
同时,需要注意对样品的预处理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
此外,还需要对比试样的灰熔点结果,并对结果的差异进行分析。
如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对差异的来源进行研究,以便得到更为准确和科学的结论。
结论微机灰熔点测定仪在生产和科研中广泛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性和仪器的准确性。
正确使用和操作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有利于深入了解和研究材料的性质和特性。
关于灰熔点测定仪校准证书实验室的确认及应用
关于灰熔点测定仪校准证书实验室的确认及应用
灰熔点测定仪校准证书是确认灰熔点测定仪的准确性和精度的重要证明文件。
通过校
准证书可以了解灰熔点测定仪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
确性。
灰熔点测定仪校准证书的实验室确认是指检验机构或实验室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和程序,对灰熔点测定仪进行了校准和检验,并出具了符合要求的校准证书。
在确认实验室资
质时,需要考虑实验室是否持有相关的认证、是否有资质、设备是否齐备、人员是否专业、管理是否规范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实验室才能够承担灰熔点测定仪校准证
书的工作。
在应用灰熔点测定仪校准证书时,首先需要核对证书上的项目和标准是否与需要测定
的物料相符,然后按照证书中的校准方法进行校准并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
下几点:
1. 根据校准证书中的标准设置测试条件,确保测试环境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 按照设备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遵守使用规范,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
复性;
3. 注意样品的准备和处理,避免污染和误差,确保样品能够代表需要测定的物料;
4. 测试结束后根据校准证书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判定测试结果是否符合标准,以便作出决策和判定。
总之,灰熔点测定仪校准证书的实验室确认和应用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通过认真选择合适的实验室和正确操作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可以避免测定误差和结果
不确定性带来的麻烦和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灰熔点测定的重要性、方法及测定精度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1-7-20 7:18:50 阅读:次
煤炭灰熔点又称煤灰熔融性,其测定可提供锅炉设计有关数据、预测燃煤情况、锅炉燃烧方式选择、判断煤灰渣型。
掌握正确的煤炭灰熔点即煤灰熔融性测定技术,以及煤灰熔融性对锅炉结渣情况的影响,可为减轻或避免锅炉结渣提供有效的依据。
1 检测煤炭灰熔点的重要意义
煤灰的熔融性是动力用煤高温特性的重要测定项目之一,是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它反映煤中矿物质在锅炉中的变化动态。
测定煤灰熔融性温度在工业上特别是火电厂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可以提供锅炉设计选择炉膛出口烟温和锅炉安全运行的依据。
在设计锅炉时,炉膛出口烟温一般要求比煤灰的软化温度低50~100℃,在运行中也要控制在此温度范围内,否则,会引起锅炉出口过热器管束间灰渣的“搭桥”,严重时甚至发生堵塞,从而导致锅炉出口左右侧过热蒸汽温度不正常。
第二,可以预测燃煤的结渣。
因为煤灰熔融性温度与炉膛结渣有密切关系。
根据煤粉锅炉的运行经验,煤灰的软化温度小于1350℃就有可能造成炉膛结渣,妨碍锅炉的连续安全运行。
第三,可为不同锅炉燃烧方式选择燃煤。
不同锅炉的燃烧方式和排渣方式对煤灰的熔融性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煤粉固态排渣锅炉要求煤灰熔融性温度高些,以防炉膛结渣;相反,对液态排渣锅炉,则要求煤灰熔融性温度低些,以避免排渣困难。
因为煤灰熔融性温度低的煤在相同温度下有较低的粘度,易于排渣。
第四,可判断煤灰的渣型。
根据软化区间温度(DT—ST)的大小,可粗略判断煤灰是属于长渣或短渣。
一般认为当(ST—DT)=200~400℃为长渣;(ST—DT)=100~200℃为短渣。
通常锅炉燃用长渣煤时运行较安全。
燃用短渣煤时,由于炉温增高,固态排渣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大面积的严重结渣情况;燃用长渣煤时,DT、ST之间的温差虽超过200℃,但固态排渣炉的结渣相对进行得较为缓慢,一旦产生问题,也常常是局部性的。
综上所述,是煤灰熔融性测定的重要性,必须掌握煤灰熔融性的准确测定方法,以达到确保锅炉安全经济燃烧的目的。
2 测定煤灰熔融性设备的技术要求
按国家标准GB219—74规定要求,应用硅碳管高温炉应满足有足够大的恒温区,恒温区内温差应不大于5℃;能按照规定的温升速度升温至1500℃;炉内气氛能方便控制为弱还原性或氧化性;能在试验过程中随时观察试样的变化情况;电源要有足够容量,可连续调压。
铂铑—铂热电偶及高温计,测温范围为0~1600℃,最小分度为5K,经校正后(半年校正一次)使用,热电偶要用气密性刚玉管保护,防止热端材质变异。
灰锥模子,由对称的两半块构成的黄铜或不锈钢制品。
灰锥托板模,由模座、垫片和顶板三部分构成,用硬木或其他坚硬材料制做。
常量气体分析器,可测定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
3 气氛条件的控制
煤灰熔融性温度测定的气氛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氧化性气氛,另一种是弱还原性气氛。
常用的气氛是弱还原性气氛。
这是因为在工业锅炉的燃烧中,一般都形成由CO、H2、CH4、CO2和O2为主要成分的弱还原性气氛,所以煤灰熔融性温度测定一般也在与之相似的弱还原性气氛中进行。
所谓弱还原性气氛,是指在1000~1300℃范围内,还原性气体(CO、H2、CH4)总含量在10%~70%之间,同时在1100℃以下时,它们和CO2的体积比不大于1:1,含氧量不大于0.5%。
对于弱还原性气氛的控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封碳法,它是将一定量的木碳、石墨、无烟煤等含碳物质封入炉中,这些物质在高温炉中燃烧时,产生还原气体(CO、H2、CH4),
形成弱还原性气氛。
封碳法简单易行,在国内普遍采用。
另一种是通气法,在测定煤灰熔融性温度的炉内通入40%±5%的一氧化碳和60%±5%的二氧化碳混合气或50%±10%的二氧化碳和50%±10%的氢气混合气。
通气法容易调节并能获得规定的气体组成。
对于氧化性气氛的控制,是煤灰熔融性温度测定炉内不放置任何含碳物质,并使空气在炉内自由的流通,这一方法更为简单,也被许多电厂采用。
4 测定步骤
4.1 灰的制备
取粒度小于0.2mm的分析煤样,按照测定灰分的方法,将煤样置于瓷方皿内,放入箱形电炉中,使温度在30min内逐渐升到500℃,在此温度下保持30min,然后升至815±10℃,关闭炉门灼烧1h,使煤样全部灰化,之后取出方皿冷却至室温,再将煤灰样用玛瑙钵研细,使之粒度全部达到0.1mm以下。
4.2 灰锥的制做
取1~2g煤灰样放在瓷板或玻璃板上,用数克糊精水溶液湿润并调成可塑状,然后用小尖刀铲入不锈钢灰锥模中挤压成高为20mm,底边长7mm的正三角形锥体,锥体的一个棱面垂直于底面。
用小尖刀将模内灰锥小心地推至瓷板或玻璃板上,放在空气中干燥或放入60℃恒温箱内干燥后备用。
4.3 在弱还原性气氛中测定
用10%糊精水溶液将少量氧化镁调成糊状,用它将灰锥固定在灰锥托板的三角坑内,并使灰锥的垂直棱面垂直于托板表面。
将带灰锥的托板置于刚玉舟的凹槽内,如用封碳法来产生弱还原性气氛,预先在舟内放置足够量的碳物质。
打开高温炉炉盖,将刚玉舟徐徐推入炉内,使灰锥位置恰好处于高温恒温区的中央,将热电偶插入炉内,使其顶端处于灰锥正上方5mm 处,关上炉盖,开始加热并控制升温速度为:900℃以下时,(15~20℃/min),900℃以上时(5±1℃/min)。
如用通气法产生弱还原性气氛,应通入1:1的氢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当炉内温度为600℃时开始通入二氧化碳,以排除炉内的空气,700℃时开始通入混合气体。
气密性较好的炉膛,每分钟通入100ml,以不漏入空气为准。
每20min记录一次电压、电流和温度。
随时观察灰锥的形态变化(高温下观察时,需戴上墨镜),记录灰锥的四个熔融特征温度: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半球温度HT,流动温度FT。
待全部灰锥都达到流动温度或炉温升至1500℃时断电,结束试验,待炉子冷却后,取出刚玉舟,拿下托板,仔细检查其表面,如发现试样与托板作用,则需另换一种托板重新试验。
5 测定结果的判断
在测定过程中,灰锥尖端开始变圆或弯曲时温度为变形温度DT,如有的灰锥在弯曲后又恢复原形,而温度继续上升,灰锥又一次弯曲变形,这时应以第二次变形的温度为真正的变形温度DT。
当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锥体变成球形或高度不大于底长的半球形时的温度为软化温度ST。
当灰锥变形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为半球温度HT。
当灰锥熔化成液体或展开成高度在1.5mm以下的薄层或锥体逐渐缩小,最后接近消失时的温度为流动温度FT。
某些灰锥可能达不到上述特征温度,如有的灰锥明显缩小或缩小而实际不熔,仍维持一定轮廓;有的灰锥由于表面挥发而锥体缩小,但却保持原来形状;某些煤灰中SiO2含量较高,灰锥易产生膨胀或鼓泡,而鼓泡一破即消失等,这些情况均应在测定结果中加以特殊说明。
6 测定结果的表达
将记录灰锥的四个熔融特征温度(DT、ST、HT、FT)的重复测定值的平均值化整到10℃报出。
当炉内的温度达到1500℃时,灰锥尚未达到变形温度,则该灰样的测定结果以DT、ST、
HT、FT均高于1500℃报出。
由于煤灰熔融性是在一定气氛条件下测定的,测定结果应标明其测定时的气氛性质及控制方法。
标明托板材料及试验后的表面状况,及试验过程中产生的烧结、收缩、膨胀和鼓泡等现象及其产生时的相应温度。
根据灰熔融性温度的高低,通常把煤灰分成易熔、中等熔融、难熔和不熔四种,其熔融温度范围大致为:
易熔灰ST值在1160℃以下;
中等熔融灰ST值在1160~1350℃之间;
难熔灰ST值在1350~1500℃之间;
不熔灰ST值则高于1500℃。
一般把ST值为1350℃作为锅炉是否易于结渣的分界线,灰熔融性温度越高,锅炉越不易结渣;反之,结渣严重。
7 煤灰熔融性测定的精密度
一、同一实验室允许误差:
ΔT1≤60℃
ΔT2≤40℃
ΔT3≤40℃
二、不同实验室允许误差:
ΔT2≤80℃和ΔT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