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发展需要,还有助于社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为人们提供了认知世界、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良好基础。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1. 数学和逻辑思维数学是人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基础数学知识如四则运算、代数、几何等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技能。
逻辑思维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人们分析问题、推理、解决矛盾等。
2. 语言和沟通能力语言是人们交流的桥梁,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知识是每个人的必备技能。
同时,沟通能力也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3.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探索未知的基础。
基础科学知识包括科学基本原理、科学实验方法、科学研究思维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人们理解自然规律,促进科技进步。
4. 社会学和公民道德社会学和公民道德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社会道德规范等,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5. 艺术和文化艺术和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艺术和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助于人们欣赏艺术作品、理解文化传统、培养审美情趣等。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发展需要,更是为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解决问题、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总之,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每个人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它们为人们提供了认知世界、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良好基础。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实现个人发展目标,也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基本知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基本知识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常见、基础的概念、原理和理论。
下
面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整理:
1. 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追求的预期效果,包括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目标通常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等。
2.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研究法等。
3.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育效果的评估,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反馈
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一段时间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的总结性评价。
4.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发展、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认知发展、情感与动机、学习理论等内容。
5. 教育学派:教育学派是指在教育领域形成的不同观点和理论体系,常见的教育学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6.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教育管理和组织的体系和规则,包括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学校组织和管理等。
7.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机会的公正享有,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指按照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教学活动和内容的过程,包括课程结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的设计。
以上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一些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第一节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育基本制度、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师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义务、国家教师管理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义务教育概述(义务教育的含义与特征、义务教育的原则),主要内容(学生、学校、教师、教育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高等教育概述、高等教育基本制度、高等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高等学校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立法宗旨,主要内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学生伤害事故的含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学校责任事故情形,学校无责任事故情形,学生或监护人责任事故情形,事故处理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立法宗旨,主要内容(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实施、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措施。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第二节地方教育政策法规一、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学生入学年限、学生入学制度、学生入学保障。
学校。
学校布局规划、学校配置管理、教学资源分配、学校内外部安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1 、 (单选题) 某同学把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和鲁迅诞生于1881年放在一块记忆,这是使用了( )。
[单选题]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正确答案)C.元认知策略D.计划策略答案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题干中某同学把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和鲁迅诞生于1881年放在一块记忆,就是将新信息与头脑中旧信息联系,属于精细加工策略,故选B。
A项:复述策略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以保持信息,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C项: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进行认知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D项:计划策略是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是对认知活动的调节,属于元认知策略。
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2 、 (单选题) 在以下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 [单选题] *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正确答案)D.高中阶段答案解析: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初中生的伦理道德已形成,初二年级是中学阶段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初中生的伦理道德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故选C。
3 、 (单选题) 总的来讲,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其学业成绩之间( )。
[单选题] *A.有因果关系B.有负相关关系C.有正相关关系(正确答案)D.基本没有关系答案解析:自我概念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但总的来讲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其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虽然相关程度不是很高。
故选C。
4 、 (对错题) 写作、阅读、解题技巧属于心智技能。
[单选题] *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答案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归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归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归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为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它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下面就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归纳。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化过程,通过这种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技能、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促进社会发展。
二、教育的特征
1. 社会性: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发展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
2. 思想性:教育在于培养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
3. 强制性:教育一般是按照一定的制度和规则来进行的,有一定的强制性。
4. 整体性:教育不仅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等多种形式。
三、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主要包括:知识的传递、个性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等。
四、教育的类型
教育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种类,例如:按照教学对象
不同可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等。
五、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国民的素质、培养人才,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总之,教育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程,它的影响涉及到国家的未来发展,每个人都应该重视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教师的指导属于影响学习迁移的_____。
A : 主体因素B : 客体因素C : 无关因素D : 主导因素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影响学习迁移的客体因素有: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有: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学习者的迁移性向、认知策与元认知。
2、单选题教育法律关系是以_____为核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A : 教育行为B : 教育法律规范C : 权利和义务D : 教育规章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教育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与义务为核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明确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也就明确了相互之间由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3、单选题心理现象主要包括_____两个方面。
A : 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 : 人格和认识过程C : 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D : 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
而 A、B、C 项中的意志过程、情绪情感过程、认识过程同属于心理过程。
因此,答案选 D 项。
4、简答题计划策略参考答案:参考解析:计划策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任务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等。
5、单选题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
A : 马斯洛C : 韦纳D : 邝可特金森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成就动机理论又称期望一价值理论。
成就动机就是个体为了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部分构成。
6、简答题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参考答案:参考解析:(1) 学习材料的特点; (2) 原有的知识结构; (3) 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4) 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心向) ; (5) 学习策的水平; (6) 智力与能力; (7) 教师的指导。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什么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什么内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沟通、数学运算、科学常识、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等方面,是每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必须掌握的基础教育内容。
语言沟通语言沟通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交技能,在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占据重要地位。
人们需要掌握正确的语法和词汇,以便与他人有效沟通。
除了母语外,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学运算数学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不仅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应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的数学内容包括基本的算术运算、代数方程、几何图形等,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常识科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因此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涵盖了基础的科学常识。
人们需要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学习科学方法和实验技巧,以及认识常见的科学概念和原理,从而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中的科学问题。
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框架,了解历史文化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当下和未来。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历史文化内容包括不同文明的发展历程、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认同。
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了解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需要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各种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做到依法行事,维护自身权益和责任。
综上所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涵盖了语言沟通、数学运算、科学常识、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是每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个人快速适应社会发展和参与公共生活,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整理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1 -⽬录第⼀部分教育学基础 (1)第⼀章教育与教育学 (1)第⼀节教育概述(P3)※ (1)第⼆节教育的起源、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 (3)第三节教育学的产⽣与发展 (4)第⼆章教育的功能 (6)第⼀节教育功能概述 (6)第⼆节教育功能的影响因素(P22—P27)※ (7)第三章教育⽬的 (9)第⼀节教育⽬的概述 (9)第⼆节教育⽬的确⽴的依据与价值取向 (9)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的(P33) (10)第四章教师与学⽣ (11)第⼀节教师 (11)第⼆节学⽣ (12)第三节良好的师⽣关系(P44) (12)第五章课程 (13)第⼀节课程概述 (13)第⼆节新课程改⾰ (14)第三节新课程带来的变⾰(P63—P67)※ (17)第六章课堂教学 (18)第⼀节教学与教学理论 (18)第⼆节课堂教学设计(P74—P81)※(⼆——六) (20)第三节课堂教学策略 (20)第七章学校德育 (21)第⼀节德育概述 (21)第⼆节德育过程 (21)第三节德育的任务、⽬标和内容 (22)第四节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法 * (23)第⼋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作 (24)第⼀节班级概述(P110) (24)第⼆节班级管理(P116—P122) (25)第三节班主任概述 (26)第⼆部分教育⼼理学 (27)第⼀章⼼理发展与教育 (27)第⼀节⼼理发展概述 (27)第⼆节⼼理发展理论(P134—P137)※ (27)第三节教育与⼼理发展的关系 (28)第四节⼉童、青少年的⼼理发展与教育(略) (29)第⼆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29)第⼀节学习概述 (29)第⼆节学习理论(P148—P157)※ (30)第三章学习迁移、记忆和遗忘 (31)第⼀节学习迁移概念 (31)第⼆节记忆概述 (32)第三节遗忘概述 (32)第四章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33)第⼀节学习策略概述 (33)第⼆节知识概述 (33)第三节技能概述 (34)第四节问题解决概述 (34)第五节品德概述 (35)第五章影响学习的⼼理因素 (36)第⼀节学习动机概述 (36)第⼆节归因与学习 (36)第三节注意概述 (37)第六章个别差异与教育 (37)- 3 -第⼀节⼈格差异与教育 (37)第⼆节认知风格差异 (38)第三节学困⽣概述 (38)第七章学⽣⼼理健康教育 (39)第⼀节⼼理健康概述 (39)第⼆节学校⼼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法(P209—P210)* (39)第三部分教育法学 (40)第⼀章法与教育法 (40)第⼀节法的含义、特征与渊源 (40)第⼆节教育法与教育法规 (40)第⼆章教育法律关系 (41)第⼀节教育法律关系概述 (41)第⼆节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41)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客体 (42)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42)第三章教育法律规范 (43)第⼀节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和类型 (43)第⼆节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假定处理制裁(P228) (44)第三节教育政策 (44)第四章教育法制过程 (44)第⼀节教育⽴法 (44)第⼆节教育法规的实施 (46)第三节教育⾏政执法 (47)第四节法律制裁 (47)第五章教育法律责任 (48)第⼀节教育法律责任概述 (48)第⼆节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P245—P247)* (48)第三节教育活动中侵权法律责任分析(P247—P254)※ (49)第六章学⽣的权利及其维护 (50)第⼀节学⽣权利概述 (50)第⼆节学⽣权利的维护(P257—P262)* (51)第三节学⽣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52)第七章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 (52)第⼀节教师权利概述 (52)第⼆节教师权利的内容 (53)第⼋章教育法律救济 (53)第⼀节教育法律救济概述 (53)第⼆节教育⾏政申诉制度(P278-P279)* (54)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55)第⼀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55)第⼀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构成 (55)第⼆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地位、功能与作⽤(P185—P286)* (55)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56)第⼆章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56)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56)第⼀节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概述 (56)第⼆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P294-P295)※ (56)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我养成 (56)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57)- 5 -第⼀部分教育学基础第⼀章教育与教育学第⼀节教育概述(P3)※⼀、教育的概念1、⼴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的知识和技能,影响⼈的思想品德,提⾼⼈的认识能⼒,增强⼈的体质,完善⼈的个性的⼀切活动。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简答题简述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参考解析:(1) 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2) 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3) 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之中;(4) 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5) 良好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
2、单选题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_____特点。
A : 教育性B : 指导性C : 间接性D : 交往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书本知识是已知的,是他人的认识成果,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间接性特点。
3、简答题小明的脾气特别急,有一次妈妈让他到副食商店买一种新来的酱油,话还没听完,他就嚷着“知道了,知道了” ,并跑了出去。
可到了商店他却傻了眼,原来还没有听妈妈说是哪个牌子的,于是只好回家问妈妈。
可走到半路又回来了,原来是忘记带钱了。
学习上也改不了这个毛病,平日里从不肯好好学习,一到考试前两天就急得不得了,于是起早贪黑地学,可是由于太着急了常常成效不大。
家长、教师都替他着急,这孩子什么时候能改了这个毛病啊?针对小明的情况,请做出解释。
参考答案:参考解析:(1) 小明这种常出现的情绪反应是急躁,它是小学生中常出现的情绪反应之一。
通常情况下,急躁的人常有如下表现:不论干什么工作,兴头来了马上动手,既没认真准备,又无周密计划,而且一开始就急于见成效,遇到困难时更是烦躁不安;在等候消息时,心情格外急切,坐立不安;处理矛盾和问题时,易鲁莽和冲动;盲目行动,往往事与愿违。
在学习上则表现为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有时很想把成绩搞好,但又缺乏扎实的努力,一段时间后成绩没上去,急得不知从何干起;特别是经过努力以后成效不大,就耐不住性子,结果成绩还是上不去,形成越上不去越急、越急越上不去的恶性循环。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共100题)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共100题)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A)。
A.工作关系B.心理关系C.道德关系D.个人关系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B)。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D.以身作则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B)。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D)。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C)。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D)。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7、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B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共鸣8、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9、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10、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这三级课程是(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11、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D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
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C )A、健康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13、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D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14、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是教育招聘考试的基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一1、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而获取知识的方法叫。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讲读法2、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之为。
A、尊重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3、心理学家实验证明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解决问题的效率时动机的强度是。
A、最强B、较弱C、中等D、极强4、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5、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其对教育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导向B、引导C、控制D、激励E、评价6、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包括。
A、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B、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C、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之间的关系D、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之间的关系7、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判断题8、通常所说的备课有“三备”,即认真专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考虑教法。
判断题9、在心理学中,“杯弓蛇影”反映的是刺激分化现象。
判断题10、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前摄抑制干扰的影响。
判断题正确答案及解析: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D。
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5、【答案】ADE。
6、【答案】ABC。
7、【答案】√。
8、【答案】√。
解析: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钻研教材,其次是了解学生,最后是设计教法。
9、【答案】×。
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题干描述的杯弓蛇影属于刺激的泛化。
10、【答案】×。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选择题教育的基本功能是()A. 培养人才B. 传递知识C. 传承文化D. 促进社会公平现代教育理念强调的核心是()A. 应试教育B. 素质教育C. 填鸭式教学D. 分数至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是()A. 相互独立B. 相互对立C. 相互补充D. 相互替代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 选拔人才B. 惩罚落后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 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D. 受教育者自身品德内部的矛盾填空题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______。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素质。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______、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评价具有导向、鉴定、______、激励和调控等功能。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中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______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简答题简述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简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要职责。
谈谈你对“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理解。
简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论述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分析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2024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24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2024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根本要求B. 教育目的主要回答的是“为谁培养人”的问题C.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D. 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正确答案是:D. 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所以,D项表述错误。
2、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的政治功能的是()。
A. 促进人的生长发育 B. 传播文化科学知识 C. 繁荣经济、促进发展 D. 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正确答案是:D. 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
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以及各种政治人才,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
A、B、C项属于教育的其他功能。
因此,答案为D项。
3、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根本目标 B. 素质教育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C. 素质教育的实施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 D. 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确答案是:A.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根本目标。
A项错误,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C、D项表述正确。
因此,答案为A项。
二、判断题 4. 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因此教育是独立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第四个因素。
()正确答案是:错误。
教育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因此,教育不可能独立于政治、经济、文化而成为第四个因素。
因此,该说法是错误的。
5、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本质,揭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 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 教育目的问题 教育制度问题 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 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 学校管理问题 教育学的萌芽:这一时期的教育学著有《论语》《 孟子》《老子》《庄子》、朱熹的《四书集注》、 王守仁的《传习录》、无名氏的《大学》、韩愈的 《师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 政治学》和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雄辩术原理》)等。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提倡“仁者爱人”“克己 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墨 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育思想,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和”“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道家 的核心思想是“无为”,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 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在西方,要追溯教育学的思想来源,首先要提到的是古希腊的 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又称“办格拉底法”或“ 产婆术”,是他在哲学研究或教学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 成的独特的方法。 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 的 教育学学样的建立: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捷克)的《大教 学论》;法国的思、教家卢梭代表作《爱弥儿》,他认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 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 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瑞士的裴斯泰洛齐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英国 的洛克,他的思想主张“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他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德国。他的贡献在于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在教学上,他强调系统知 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并以心 理学为基础,提出了“四个步骤”,即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杜威与《民主主义 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与陶行之的主张一致(生活即教育)),强调目的与活 动的统一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是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其基本观点有: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思辨的教 育学;2、提倡把实验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 真正“科学化” ; 3、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试验和论证三个基本阶段; 4、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究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 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 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论述题、问答题)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论述题、问答题)1.活动课和课外活动的主要区别。
答:①活动课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它与课外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②两者的区别在于: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活动课程是学校正规课程的一种类型,课外活动不是正式课程;对教育效果的要求程度不同;活动课程有自身的目标体系,对课外活动所作的规定则笼统、模糊;管理力度不同;活动课的管理较严格,课外活动的管理较宽松、随意;对参加者的要求不同。
活动课要求全体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是自愿参加。
2.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答: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是:①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②课程内容综合化;③课程形式多样化;④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⑤重视个别差异。
3.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答:①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教学只是在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等多种途径。
②教学与智育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不能把两者等同。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之一,它与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相并列。
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除教学外,智育还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教学既要完成智育任务,同时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
4.教学实质和任务是什么答:①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②教学的实质: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习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教学是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③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德,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那些涵盖了教育领域中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科。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 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历史、理论、方法、研究对象等方面的知识。
2. 心理学基础知识:包括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3. 教育管理基础知识:包括学校管理、教育政策、教育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4. 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5. 教育法律基础知识:包括教育法规、教育法律、学校管理条例等方面的知识。
6. 社会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增强他们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