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之五礼
古代礼仪文化:说说“五礼”是哪五礼?
古代礼仪文化:说说“五礼”是哪五礼?历史百家汇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排在第一位,《礼记》中讲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礼仪的重视程度。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人们将社会各种礼仪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类。
一、吉礼,祈福祥恩泽吉礼指的是祭祀礼仪,它是“五礼”之首,主要包括对天神、地衹、人鬼的祭祀典礼,用以“事邦国之鬼神示(祇)”,属于祝祈福祥之礼吉礼的主要内容:第一是祭天神,分祭祀昊天上帝;祭祀日月星辰,祭祀职有所司、有功于民的列星三等。
第二是祭地祇,分祭社稷(土地神、谷神)、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四渎城隍、五祀六宗;祭四方百物三等。
第三是祭人鬼,主要为春夏秋冬享祭,如先祖、历代帝王、先圣、先师、贤臣先农、先蚕、先火、先饮、先医等。
这些祭礼都是为了铭记恩泽,历朝历代都极其重视。
二、凶礼,哀邦国之忧凶礼指的是吊唁忧患方面之礼,主要包括丧礼和荒礼两部分,具体内容有丧礼、荒礼、吊礼、桧礼、恤礼,后来一般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
丧礼是人们对先人的死亡,通过规定时间的丧服过程来表达悲伤怀念之情,是华夏礼仪中最为重要的礼仪之一。
荒礼是在国家发生灾祸不幸时,国王与臣民以一定的礼仪表示同情。
吊礼是指对同盟国或挚遇有水火灾害或死丧而进行调研慰问之礼。
檜是会合财货的意思,檜礼是同盟国中某国被敌国侵犯,城乡残破,盟主国应会合诸国,筹集财货、以相救助,偿其所失。
恤礼指某国遭受外患内乱之时,其邻国应给予援助和支持。
三、军礼,壮军民气概这里说的“军礼”,可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军礼。
古代的军礼,指的是国家有关军事方面的礼仪活动。
《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
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所以军礼的主要内容有: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
大师之礼指军队征伐,天子亲自出征的礼仪。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中国古代有一套深厚的礼仪文化,其中包含五礼,分别是夏礼、春礼、秋礼、朝礼和郊礼。
其中,夏礼、春礼、秋礼和朝礼又被称为“四礼”,被称为四礼,是中国古代最为普遍和根深蒂固的仪式。
夏礼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一种仪式礼节,它是指祭祀神灵的仪式,是中国古代遵循的最重要的仪式。
为了纪念传说中的聪明古人,每年中国古代都会在某个特定的月份,给家族的宗族神祭祀,这就是夏礼。
春礼是中国传统礼仪最古老的一种,通常是在农历正月举行的仪式礼节。
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礼节之一,其目的是祈求年度丰收,向家族神表达谢意。
在春礼期间,人们会用磨坊磨掉一些米粒来表示祭祀,以示感恩。
秋礼是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最古老的一种,为中国古代每年一度的重要节日,一般在农历八月举行。
主要面向宗族神,以表示谢意,并期望年度谷物丰收。
在秋礼期间,人们会磨掉一些小米,用以表示对神的祝福。
朝礼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在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朝礼。
它一般是在农历正月第一天举行,主要是在古代皇室大殿里举行,以表达百姓对皇帝的尊敬,并表达朝代的延续。
郊礼是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最古老的一种,要求家族的宗族神祭祀时在林子里举行仪式,以表达对神的景仰和诚挚的祝福。
郊礼也是祭祀仪式的一种,一般是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举行,以表达对神的敬畏之心。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五礼的简介。
中国古代的五礼,从古至今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精神里,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随着社会进步,这些传统仪式有所减少,但它们已成为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对礼仪文化的传承起着关键作用。
中国古代五礼不仅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进行礼仪活动的重要标志,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古代基本礼仪
古代基本礼仪古代基本礼仪下面整理的古代基本礼仪的国学常识提供给大家阅读。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非常严密的。
中国古代礼制包括具体的礼节仪式,以及古代的礼包括一系列制度、规定以及贯穿其间的`思想观念,所以比一般想像的礼的范围广泛。
各个时代的礼又是互不相同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礼仪也是不相同的。
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演变有密切的关系。
一、五礼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吉礼】就是祭祀的典礼。
祭祀是国之大事,所以列为五礼之首。
祭祀的对象可以是上帝祖先,也可以是日月星辰、山川林泽、风雨雷电、神鬼怪魔等等。
【凶礼】一般理解是指丧葬。
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对饥馑、战乱等天灾人祸的哀吊。
【军礼】指战事和与战事有关的活动,如校阅、田猎、出师、献捷、献俘、筑城等需要大量人力的活动。
【宾礼】即邦国间的外交往来及接待宾客的礼仪活动。
如天子受诸侯朝觐、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天子遣使迎劳诸侯、天子受诸侯国使者表币贡物、宴诸侯或诸侯使者。
此外,王公以下直至士人相见礼仪,也属宾礼。
【嘉礼】即国家具有喜庆意义及一部分用于亲近人际关系、联络感情的礼仪活动。
如君主登基、册皇太子、策拜王侯、节日受朝贺、天子纳后妃、太子纳妃、公侯大夫士婚礼、冠礼、宴飨、乡饮酒等。
二、冠礼冠礼是古代的一种成年礼。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被承认为氏族的真正成员。
【占卜】父亲筮来分别确定行冠礼的日期和给儿子加冠的来宾,然后将冠礼日子通知加冠来宾。
【行礼】冠礼日早晨,父亲将来宾迎入庙,儿子出房就位,然后行礼;来宾将规定的服饰给青年披上,反复三次,称为始加、再加、三加,并用酒祝祷青年。
【拜母】儿子由西阶下,去拜见母亲,然后再回到西阶以东。
【取字】来宾给青年取一个字,其父送来宾出庙门,青年会见兄弟姑姊,再拜见君主、乡大夫、乡先生等;其父用酒款待来宾,并赠束帛和俪皮。
冠礼完成。
是否有字,是一个人是否成年的标志。
中华传统五礼
中华传统五礼中华传统五礼中国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就已十分完备,其礼仪制度《周礼》被后世奉为「古制」,延续了几千年。
《周礼》中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并制定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后世修订礼典,大体都依吉、凶、军、宾、嘉五礼为纲,对历代礼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吉礼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为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
吉礼为五礼之冠,即祭祀之礼。
《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祗qí)。
」为敬奉神与鬼的典礼,祭祀对象分为人鬼、天神、地示等三类。
主要有祭天地、祭日月星辰、祭先王、祭先祖、祭社稷、祭宗庙等礼仪活动。
天神祀天神时,只能由天子来祭祀,受祀的天神不仅多,而且有尊卑之别,第一等为昊天上帝,或称天皇大帝、百神之君等。
天子选择在冬至这天,阴尽阳生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圆形的祭天之坛(阴阳五行中南方为阳位),祀昊天上帝。
第二等为祀日月星辰。
日月为天之明,星辰指「五纬」(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十二辰和二十八星宿,即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第三等祀除第二等之外,凡是职所有司、有功于民的列星,如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
此外还有祈谷于天的雩(yú)祭。
雩祭分为「常雩」和「因旱而雩」两种。
常雩为固定的祭祀,即使没有水旱之灾,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祭祀。
常雩的时间,《左传》曰「龙见而雩」。
所谓「龙见」,是指苍龙七宿在建巳之月(夏历四月)昏时出现在东方,此时万物始盛,急需雨水,故每年此时有雩祭。
「因旱而雩」是指因旱灾而临时增加的雩祭,多在夏、秋两季,雩祭的对象,除上天外,还有「山川百源」即地面上所有的水源。
祀天神的各种仪式与祭祀用品都经过精心设计,一名一物,无不含着深意和敬意,在祭天仪式中,通过虔诚地祈福,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中国古代的“五礼”
中国古代的“五礼”中国⾃古以来为礼仪之邦,传统礼仪⽂化贯穿在⼈们的⽣活当中,时时刻刻影响着⼈们的⽣活。
中国古代有“五礼”的说法,⼀个⽅⾯指的是公、侯、伯、⼦、男五等诸侯在朝廷上的礼仪;另⼀个⽅⾯指的就是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嘉礼、宾礼、军礼还有凶礼。
祭祀的事称为吉礼,冠婚的事称为嘉礼,宾客的事称为宾礼,军旅的事称为军礼,丧葬的事称为凶礼。
五礼的内容相当⼴泛,从反映⼈与天、地、⿁神的祭祀礼仪,到体现⼈际关系的家族、亲友、君⾂之间的交际礼仪;从表现⼈⽣历程的加冠、结婚、丧事、葬礼等礼仪,到⼈与⼈之间在喜庆、灾祸、丧葬时表⽰的庆祝、凭吊、慰问、抚恤的礼仪,包含了⽣活的各个⽅⾯,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崇尚礼仪的精神。
古代的周公创制了礼乐,成为了千古的规范。
时过境迁,然⽽礼乐的主旨仍然没有改变,它的精髓已经进⼊中华民族的⾻髓,深深地扎根在华夏⼤地上。
尤其是“五礼”,虽然现在所体现的⽅⾯不是处处相同,但在礼仪之邦的中国,我们会发现在⽣活的各个⽅⾯存在着古代礼仪。
吉礼是五礼中的⾸要礼仪,主要是对天、地、⼈的祭祀典礼。
其主要内容可包括三个⽅⾯。
第⼀是祭天神,就是祭祀上天、⽇⽉星⾠、司命、风师、⾬师等。
农村⼈过年的时候会在院⼦的中间放上⾹炉,然后焚⾹烧纸,⽤来祭祀上天,祈求⼀家⼈的幸福平安,这就是最基本地祭祀上天的礼仪。
第⼆是祭地祗,即祭祀社稷、五帝、五岳;祭祀⼭林川泽;祭祀四⽅百物等等。
第三是祭⼈⿁,主要为春夏秋冬祭祀先王、先祖。
拿祭祀先祖来说,农村⼈会在过年的时节把逝去的先⼈的遗照(如果有的话)放置在桌⼦正中间,前边摆上⾹炉,献上糖果、吃⾷、酒茶等等,家⼈每天会焚⾹烧纸祭拜先祖,祈求家⾥平平顺顺。
嘉礼,从国家层⾯上看就是具有喜庆意义的礼仪活动,也包括⼀部分⽤于维持良好的⼈际关系、联络感情的礼仪活动。
⽐如说君主登基、册封皇太⼦、策拜王侯、节⽇受朝贺、天⼦纳后妃、太⼦纳妃、公侯⼠⼤夫的婚礼、宴飨、饮酒等等这些活动。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五礼”简介
编号: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五礼”简介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五礼”简介中国自古就被称之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在古代,人们对于礼仪非常重视。
在以前,中国还不是法制国家,治理国家就靠礼制。
靠礼制来治理国家,协调人际关系,社会的和谐。
国家有“吉、凶、军、宾、嘉”五礼,而个人的方方面面也有“生、冠、婚、丧、祭”五礼,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传统文化个人的“五礼”。
一、五礼之吉礼吉礼是五礼之首。
古人祭礼为求吉祥,故称吉礼,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祇)”,将祭礼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每类之下又细分若干等。
祀天神:主要包括祭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雨师等。
注意: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祭天。
祭地祗:主要包括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
祭人鬼:主要包括祭先王、先祖,祭祀必须在宗庙之中。
二、五礼之凶礼凶礼,是用于吊慰的礼仪活动。
凶礼主要包括:丧葬礼:对死者表示哀痛与哀悼之情的礼仪。
荒礼:遇到饥荒年或瘟疫流行时,统治阶层表达体察灾情、与民同苦之意的礼仪。
吊礼:当他国或他人遭受自然灾害后,统治阶层派人慰问的礼仪。
恤礼:邻国遭乱时,统治者派人慰问的礼仪。
袷礼:当他国遭敌人袭击而残破后,同盟诸侯筹集财物予以援助的礼仪。
凶礼多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现多指不吉利之事发生后所用礼仪。
三、五礼之宾礼宾礼,具体来讲,是诸侯朝见天子及诸侯间相互拜访时的礼仪。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宾礼亲邦。
”天子受诸侯朝觐、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天子遣使迎劳诸侯、天子受诸侯国朝贡或宴请诸侯(使者)等。
由于宾礼以天子为主,视诸侯为宾,因来宾身份、时间、目的的不同而又各有称呼,如朝、觐、宗、遇、会、同、问、视等。
古代宾礼的主要意义是维护邦交,而随着“邦国”的不复存在,宾礼的意义也有所改变。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中国古代有一套完整、严谨的仪式礼仪,这就是“五礼”。
“五礼”是中国古代建立在儒家思想之上的礼仪文化体系,内容包括内礼(礼节、礼仪)、外礼(礼乐、礼服)、礼教、礼记和礼解。
它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仪式的知识、追求及重视的一种文化精神。
礼节是古代五礼的基础。
礼节是中国古代人礼仪文化的核心,以建立礼仪关系为中心,涉及到人际关系中的多种行为,如致意、待客、行礼、宴席等。
礼仪也是礼节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到婚嫁、祭祀等方面,强调“以礼入学无以识事”,重视仪式的教育意义。
外礼是五礼的另一扇窗户,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礼乐、舞蹈、礼服等。
其中,礼乐代表着古代人们对音乐表演的一种文化追求,“歌咏音律,赞诵礼仪,体现古代宫廷文化的内涵。
舞蹈也是很重要的,其复杂的节奏、动作构成了古代礼乐的主要特征,象征着古代文化的精髓,是古代礼仪文化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礼服也是古代礼仪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表达着古代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象征着人们的礼仪精神。
礼教是围绕着礼节、礼仪、礼乐、礼服等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也强调了礼义之行,如“礼贤下士”、“仁义之礼”等。
这种强调礼仪精神的教育礼仪,也表达了古代人们对文明礼仪的认可和尊重。
礼记也是五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的内容,是中国古代礼仪的精髓,也是礼仪文化的重要档案,它包括儒家礼记、周礼、小礼等内容,记载了古代礼设的情况,助力建立起古代的礼节文化,弘扬了古代的礼仪精神。
礼解是古代礼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释礼仪体系中的礼节和礼仪,它不仅体现了礼节文化的丰富性,也推动了礼仪文化的发展,如“三论”、“六直”等,都是古代礼仪文化发展的重要产物。
总之,古代五礼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深远影响力的文化精髓,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文明礼仪的理解和认可,而且也推动了礼仪文化的发展,是古代礼仪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的礼仪文化仍有重要的启发和意义。
古代礼仪五礼
四、军礼
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包括: • 大师之礼(征战); • 大均之礼(均土地、征赋税); • 大田之礼(定时狩猎); • 大役之礼(营建工程); • 大封之礼(勘定封疆、树立界标)。
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古代礼仪
不学礼, 无以立。
古代的五礼
一、吉礼:祭祀之事 二、嘉礼:冠婚之事 三、宾礼:宾客之事 四、军礼:军旅之事 五、凶礼:丧葬之事
一、吉礼
•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指祭祀的礼仪,古 人祭祀的目的,意在祈求吉祥,故名。 • 吉礼的范围很广,包括 天神、 地祇、 人鬼
五、凶礼
• 凶礼是哀悯吊言忧患之礼。“以凶礼哀邦国之 忧”,“哀”是救患分灾之意,是以实际的措施 抗灾救患,不限于表达哀悯之情,凶礼的内容有: • 以丧礼哀死亡; • 以荒礼哀凶札; • 以吊礼哀祸灾; • 以恤礼哀寇乱;
二、嘉礼
• 嘉礼是饮食、婚冠、宾射、燕飨、脈膰、 庆贺之礼的总称。 • 内容有: 饮食之礼 婚、冠和笄之礼 宾射之礼 飨燕之礼 贺庆之礼
古代宴会礼仪
古代结婚礼仪
三、宾礼
• 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宾礼包括: • 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观、冬见曰遇。 • 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
拜日与祭天
大Leabharlann 社稷、五帝、五岳地祗
(泛指大 地上的各 种神祇, 包括土地、 名山、大 川、乃至 建筑中的 神明,依 照尊卑分 为)
第六章 中国传统礼教
• 原始社会中的一种婚姻形态。为群婚的典 原始社会中的一种婚姻形态。 型。即一族团内的女子与另一族团内的一 群男子, 群男子,或一族团内的兄弟与另一族团内 的一群女子互相通婚。 的一群女子互相通婚。这些共夫的姐妹或 共妻的兄弟之间,互称“普那路亚”(夏 共妻的兄弟之间,互称“普那路亚” 威夷语,意为“亲近的同伴”),故又称 威夷语,意为“亲近的同伴”),故又称 普那路亚婚。约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普那路亚婚。约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 5、“传代”习俗。传代又称”传席”、” 传代”习俗。传代又称”传席” 踏青布条” 踏青布条”,是旧时流行于汉族地区的一 种婚姻习俗。指新妇入门时双脚不可着地, 种婚姻习俗。指新妇入门时双脚不可着地, 而要踩着男家铺设的麻袋或青布条而行。 而要踩着男家铺设的麻袋或青布条而行。 • 6、”闹房”和”听房”。”闹房”又称” 闹房” 听房” 闹房”又称” 吵房” 主要是对新郎新娘成婚进行祝贺, 吵房”,主要是对新郎新娘成婚进行祝贺, 多流行于汉族地区。 多流行于汉族地区。 • 7、”撒帐”。撒帐是旧时一种婚俗,主要 撒帐” 撒帐是旧时一种婚俗, 流行于汉族地区。 流行于汉族地区。其仪式为新婚夫妇交拜 后并坐床沿,由妇女各以金钱糖果散掷。 后并坐床沿,由妇女各以金钱糖果散掷。 撒帐之俗一般认为始于汉代。 撒帐之俗一般认为始于汉代
第十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五礼
• 一、吉礼 • 吉礼即祭祀之礼,为五礼之首。古人普遍 吉礼即祭祀之礼,为五礼之首。 认为,祭祀能给自己带来福祉, 认为,祭祀能给自己带来福祉,是国家的 大事,所谓“礼有五经, 大事,所谓“礼有五经,莫重于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国之大事, 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吉礼的 主要内容包括:祭祀天神,指对上帝、 主要内容包括:祭祀天神,指对上帝、日 月星辰等祭祀;祭祀地祗,指对社稷、 月星辰等祭祀;祭祀地祗,指对社稷、五 岳、山林川泽等的祭祀;祭祀人鬼,指对 山林川泽等的祭祀;祭祀人鬼, 先王、先祖、先圣、先贤的祭祀。 先王、先祖、先圣、先贤的祭祀。
古代五礼制度
古代五礼制度
古代五礼制度指的是中国古代礼制中的五大礼仪制度,包括:
1. 出生礼:指新生婴儿出生时,家长举行的仪式,也叫“诞生礼”。
在这个仪式中,会请师傅写下婴儿的生辰八字,并安排好宝宝的名字。
2. 冠礼:指男性到了二十岁成年的时候,必须进行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男子会在家人、师傅的陪同下赴官府接受官方册封,用帽子或冠子表示成为一个成年人。
3. 婚礼:指男女成婚时所进行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中,男女双方家长和亲友会齐聚一堂,进行祭祀、婚约和拜堂等一系列仪式。
4. 葬礼:指人死后进行的仪式,也称“祭祀礼”。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亲友、官员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会到场来祭祀逝者,并举行葬礼。
5. 封禅礼:指皇帝在登位之后,会举行的祭祀天地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皇帝会奉天子之尊,上天下地拜祭,以示天地之至尊。
五礼制度名词解释
五礼制度名词解释
五礼指的是古代中国的礼制,也称为五礼仪,包括了五种不同的礼仪仪式和行为规范。
具体解释如下:
1. 礼:礼仪的核心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它强调个体应当尊重他人、注重亲情、友情、师德和忠诚等。
2. 周礼:指古代周朝的礼仪制度,是以天子为中心的礼制,包括了宗庙祭祀、宴饮娱乐、军事威仪等方面的礼仪。
3. 礼记:是记录了各种礼仪仪式的经典著作,包括了周礼、郊社、春官、夏官、殷礼、曲礼等。
它详细阐述了每个仪式的具体内容和举行方式。
4. 礼仪:是一种约束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规则,包括了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礼节等方面。
礼仪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观。
5. 礼仪之邦:指一个以礼仪为核心的国家或民族,通常表示这个国家或民族拥有丰富的礼仪文化和高尚的行为规范。
古代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强调君子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简述五礼的内容
简述五礼的内容五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核心之一。
五礼包括了封、娶、丧、冠、及庙祭五个方面的礼仪,下面我将分别简述五礼的内容。
首先是封礼,封礼是指封建社会中的君主封爵制度。
封爵是君主对功勋卓著的臣民的一种表彰和奖励,也是维系统治秩序的一种方式。
封礼主要包括封爵、册封仪式和封爵礼仪等内容,其中册封仪式包括朝见君主、听封诏、拜谢封爵等环节。
其次是娶礼,娶礼是指男女结婚的仪式。
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娶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包括了聘礼、过门礼、迎亲礼、拜堂礼、敬茶礼等多个环节。
娶礼的内容丰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娶礼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体现了尊重长辈、敬重祖先、重视家庭和谐的价值观念。
第三是丧礼,丧礼是指对逝者进行的吊唁和送葬的仪式。
丧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是对逝者的最后一次敬意和告别。
丧礼包括守灵、厚葬、吊丧等环节,丧礼的举行要依据丧主身份、丧主的亲缘关系、丧主的财富状况和地区习俗等因素来确定。
第四是冠礼,冠礼是指男子成年后举行的成人礼仪。
冠礼是中国古代礼制中的重要仪式,它标志着一个男子正式成年,具备了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资格和责任。
冠礼的内容包括了冠带、冠礼仪式、冠礼礼仪等,冠礼的举行对于培养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是庙祭礼,庙祭礼是指对祖先和神灵进行的祭祀仪式。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祖先崇拜和神灵信仰,庙祭礼是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的一种方式。
庙祭礼的内容包括了祭祀的场所、祭祀的对象、祭祀的祭品和祭祀的礼仪等。
庙祭礼的举行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族的血脉和精神。
综上所述,五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封、娶、丧、冠、及庙祭五个方面的礼仪。
五礼的内容丰富多样,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家庭和谐、尊重祖先和神灵的价值观念。
五礼的传承和发扬,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代五礼制度
古代五礼制度古代五礼制度是中国古代礼教制度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这五礼分别是冠礼、乐礼、射礼、征礼、宴礼。
这些礼制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和礼节,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冠礼是指成年男子头戴藤冠以示成年之礼。
在古代中国,男子要在20岁左右接受成年礼,成年礼的一项是冠礼。
在冠礼的仪式上,男子要穿着礼服,戴上藤冠。
这一仪式象征着男子已经成年,可以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为家族和国家做出贡献。
乐礼是指古代中国的音乐礼仪。
在古代,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也是古代政治、典礼和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乐礼中,音乐被用作净化心灵、提高精神、促进社交的工具。
音乐会、歌舞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都是乐礼的一部分。
射礼是指射箭比赛的礼仪。
在古代中国,射箭是一种草根文化,不但有助于提高军队和百姓的战斗力,还被视为练习身体和头脑的一种方式。
在射礼中,射箭比赛被视为一种测试射箭技能和风度的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招募军队,选拔官员和推选领袖等方面。
征礼是指古代中国的军事仪式。
在古代中国,军队是国家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维护安全和利益的保证。
在征礼中,各种军事仪式被用作宣传战争、提高军队士气、发动进攻等方面。
这些仪式包括召开军事会议、检阅军队和宣誓等。
宴礼是指古代中国的宴会礼仪。
在古代中国,宴席是一种社交活动的形式,也是一种查询人才、联络关系和庆祝重要事件的方式。
在宴礼中,主人家要用珍贵的食品和饮料款待来宾,而来宾要遵守规矩和礼仪,表达感谢之情和敬意。
总的来说,古代五礼制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
在现今社会中,这些礼制虽有变化,但其核心价值和精神却依然被广泛尊重和传承。
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指
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指中国古代的国家礼仪制度包括五礼,即冠礼、婚礼、丧礼、朝贺礼和会盟礼。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礼。
1.冠礼:冠礼是指古代中国的成人仪式,也称为“及笄礼”或“冠笄礼”。
在古代中国,男子到了20岁,女子到了15岁时,受到这一重要仪式的庆贺。
冠礼以正式冠戴来纪念成年。
冠礼非常庄重,一般包括家族祭祀、家人祝贺、官府颁发冠帽和名册等步骤。
2.婚礼:婚礼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仪式,又称为“联姻礼”。
在这一仪式中,男女双方的家庭通过筹办婚礼来宣示他们的联姻。
古代中国的婚礼通常包括聘礼、纳采、娶嫁、新婚之夜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礼仪规范,例如聘礼财物的准备和送亲等。
3.丧礼:丧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哀悼仪式,也称为“丧葬礼”。
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丧礼是对逝者的最后尊重。
丧礼包括各种仪式,如停工、停学、改穿丧服、启灵、下葬等。
丧礼的规模和庄严程度与逝者的身份、地位和家庭财富有关,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生死问题的看法。
4.朝贺礼:朝贺礼是指官员进行朝觐的仪式。
在古代中国,朝贺礼被视为官员职责的一部分,用来表达对君王的忠诚和纪念。
朝贺礼的具体程序包括整装出列、三跪九叩、上奏进献、请安、确认任务等。
朝贺礼的形式和礼仪规范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目的是向君王表示尊敬。
5.会盟礼:会盟礼是古代中国各国之间进行盟约的仪式。
在会盟礼中,各国国君和官员出席,通过交换礼仪来确认盟约。
会盟礼通常包括庆贺活动、祭祀仪式、宴会招待等环节。
会盟礼的目的是加强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共同抵御外敌或解决领土争端。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国家礼仪制度包括冠礼、婚礼、丧礼、朝贺礼和会盟礼。
这些礼仪既是对重要事件或转折点的庆祝和纪念,也是表示尊重、忠诚和友好的方式。
这些礼仪规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彰显尊严和礼貌,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有所变化。
中国古代五礼
中国古代五礼中国古代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嘉礼,军礼。
从周至清,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形式,或因地制宜,或约定俗成。
两千多年的古代历史,也是五礼的历史。
汉族统治者用这个系统,掌管中央政权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也用这个系统。
甚至民国时期也将当时的礼仪制度都纳入五礼分类中。
吉礼:祭祀以祈求吉祥的礼仪。
(如:祭祀天神地祗和宗庙(祖先)的祭祀。
封禅是历代最大的吉礼。
)凶礼:伤亡灾变之礼。
(如:水旱、饥馑、兵败、寇乱等礼,丧礼最为重要。
)宾礼:主宾相见场合的礼仪。
(如:朝拜,会见,会盟,中国与外国之间关系的仪典。
)嘉礼:“喜庆”之礼。
(如:登基、册封、婚冠、宴乐、颁诏等。
)军礼:军武之礼。
(如:亲征、遣将、受降、凯旋、大射等。
) 按荀子的说法有“ 三本”即“ 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 君师者治之本” 。
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
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
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
因此,礼仪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
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
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古代政治礼仪①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
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
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
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中国习俗礼仪
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在日常交往中,人们经常
要借助谦词敬语来表示尊敬、礼貌、问候、祝颂等。准确得 体地使用谦词敬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修养与品位,所以谦词 敬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
谦词族 所谓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所谓敬词,是指敬称他人
或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时所用的词。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谦词敬语。
古 代 避 讳
谦辞敬辞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古人大多比较谦
虚,所以古人在言谈和文字当中就有很多谦词,现在很多人 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其实,知道谦词的含义也是蛮有趣的。 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 “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 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 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 称自己的妻子。 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不是出家人自叹贫穷。 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 僧”,道士谦称“贫道”。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 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 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唐代诗人 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 意涂抹。卢仝作诗叹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 抹诗书如老鸦”。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 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 作品水平不高。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 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 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 。 避讳,汉语词语之一,意思是 谓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 ,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 该 词语出自于《淮南子· 要略》、《 颜氏家训· 风操》、《蒲剑集· 屈原 考》等。《公羊传· 闵公元年》说 :“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 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 原则。
中国五礼是什么
中国五礼是什么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民俗知识,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www.)查看。
中国五礼是什么自古以来,中国就被外邦人称之为“礼仪之国”,可见,礼仪在中国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如今,也深得后世子孙们学习,并引以为荣。
那么,古人又是如何将纷繁复杂的各种理解加以总结概括,形成了现今所谓的“五礼”呢?一、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主要内容如下:1、祀天。
主要包括:圜丘祀天;祈谷,大雩,名堂;祭祀五帝;祭祀日月星辰。
2、祀地。
主要包括:方丘祭地,四望山川;封禅;祭祀社稷之神。
3、宗庙祭祀4、其他祭祀。
主要有祭祀带帝先王;祭祀先圣先师;籍田与享祀先农之礼,亲桑和享祀先蚕之礼;享祀先医,高禖(祈子之礼);腊祭等。
二、嘉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周礼》说,嘉礼是用以“亲万民”的,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社稷祭肉)膰(宗庙祭肉)之礼,庆贺之礼。
三、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的礼仪。
《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宾礼亲邦国”,这里讲天子与诸侯以及诸侯国之间交际之礼。
宾礼包括:春见曰朝,夏见曰亲,秋见月觐,东见曰遇,时见(有事而会)曰会,殷见(诸侯同聚)曰同,时聘(有事而派遣使者存问看望)曰问,殷覜(多国使者同时聘问)曰视。
具体而言,大致包括:朝觐之礼,会同(会盟)之礼,诸侯聘于天子之礼,诸侯遣使交聘之礼,相见礼。
四、军礼军礼是师旅操滨、征伐之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军礼同邦国",这里讲的是对那些叛逆不驯的诸侯要用军礼使其服从和同。
《周礼》所说的军礼包括以下内容:1、“大师之礼,用众也”,指军队的征伐行动;2、“大钧之礼,恤众也”,指均土地、征收赋税;3、“大田之礼。
简众也”,指定其狩猎;4、“大役之礼,任众也”,指营造、修造土木工程;5、“大封之礼,合众也”,指勘定封疆,树立界标。
五、凶礼凶礼是哀悯吊研忧患之礼。
中华传统五礼
中华传统五礼(一)——吉礼中国得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就已十分完备,其礼仪制度《周礼》被后世奉为「古制」,延续了几千年.《周礼》中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得记载与解释,并制定礼仪制度得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后世修订礼典,大体都依吉、凶、军、宾、嘉五礼为纲,对历代礼制有着深远得影响。
吉礼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得三要素为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
吉礼为五礼之冠,即祭祀之礼。
《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祗qí)。
」为敬奉神与鬼得典礼,祭祀对象分为人鬼、天神、地示等三类。
主要有祭天地、祭日月星辰、祭先王、祭先祖、祭社稷、祭宗庙等礼仪活动。
天神祀天神时,只能由天子来祭祀,受祀得天神不仅多,而且有尊卑之别,第一等为昊天上帝,或称天皇大帝、百神之君等。
天子选择在冬至这天,阴尽阳生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圆形得祭天之坛(阴阳五行中南方为阳位),祀昊天上帝。
第二等为祀日月星辰。
日月为天之明,星辰指「五纬」(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十二辰与二十八星宿,即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得天体;第三等祀除第二等之外,凡就是职所有司、有功于民得列星,如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此外还有祈谷于天得雩(yú)祭。
雩祭分为「常雩」与「因旱而雩」两种。
常雩为固定得祭祀,即使没有水旱之灾,都会在固定得时间进行祭祀。
常雩得时间,《左传》曰「龙见而雩」。
所谓「龙见」,就是指苍龙七宿在建巳之月(夏历四月)昏时出现在东方,此时万物始盛,急需雨水,故每年此时有雩祭。
「因旱而雩」就是指因旱灾而临时增加得雩祭,多在夏、秋两季,雩祭得对象,除上天外,还有「山川百源」即地面上所有得水源.祀天神得各种仪式与祭祀用品都经过精心设计,一名一物,无不含着深意与敬意,在祭天仪式中,通过虔诚地祈福,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地示远古时已有对土地得崇拜,大地生长五谷,养育万物,犹如慈爱得母亲,因此,古代有「父天而母地」得说法。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中国五大传统礼仪一、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二、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三、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四、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儒家礼仪
《礼仪》将礼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类,称为五礼。
吉礼,就是祭祀的典礼。
因为祭祀是“国之大事”,所以吉礼为五礼之首。
包括对上帝、日月星辰、社稷、五岳、山林川泽以及四方百物的祀典,都属于吉礼。
凶礼,一般指丧葬,也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等。
军礼,主要指战事,包括校阅、出师、乞师、致师、献捷、献俘等。
还包括一些需要动员一些大量人力的活动,如建造城邑,田猎等。
宾礼,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乡饮酒礼、立储等。
女生有望月礼,男生有弱,及等古代男子,年十八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的礼数。
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
后,由贵宾向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笄,即簪子,笄礼是中国古代女子成年时举行的礼仪。
自周代起,女子年过15,如已许嫁,便得举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
如年过20而未许嫁,也得举行笄礼。
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
笄礼,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
俗称“上头”、“上头礼”。
笄,即簪子。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
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之五礼
国学经典之五礼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论语》中也说到:“不学礼,无以立”,可见文明礼仪对我们文化的重要性。
讲文明、重礼仪,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可是,你知道礼仪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吗?凡事都要遵循从无到有的过程,礼仪文化也不例外。
古代的礼分两种:一是指典章制度,比如夏礼、周礼等;二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礼节。
春秋之后,古代的礼仪基本被废弃,礼家整理之后,并加以系统总结,归纳为五大类以吉、凶、宾、军、嘉为类目名称,总称为“五礼”。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五礼的知识,欢迎阅读。
五礼之吉礼
吉礼是五礼之首。
古人祭礼为求吉祥,故称吉礼,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祇)”,将祭礼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每类之下又细分若干等。
祀天神:主要包括祭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雨师等。
注意: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祭天。
祭地祗:主要包括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
祭人鬼:主要包括祭先王、先祖,祭祀必须在宗庙之中。
五礼之凶礼
凶礼,是用于吊慰的礼仪活动。
凶礼主要包括:
丧葬礼:对死者表示哀痛与哀悼之情的'礼仪。
荒礼:遇到饥荒年或瘟疫流行时,统治阶层表达体察灾情、与民同苦之意的礼仪。
吊礼:当他国或他人遭受自然灾害后,统治阶层派人慰问的礼仪。
恤礼:邻国遭乱时,统治者派人慰问的礼仪。
袷礼:当他国遭敌人袭击而残破后,同盟诸侯筹集财物予以援助的礼仪。
凶礼多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现多指不吉利之事发生后所用礼仪。
五礼之宾礼
宾礼,具体来讲,是诸侯朝见天子及诸侯间相互拜访时的礼仪。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宾礼亲邦。
”
天子受诸侯朝觐、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天子遣使迎劳诸侯、天子受诸侯国朝贡或宴请诸侯(使者)等。
由于宾礼以天子为主,视诸侯为宾,因来宾身份、时间、目的的不同而又各有称呼,如朝、觐、宗、遇、会、同、问、视等。
古代宾礼的主要意义是维护邦交,而随着“邦国”的不复存在,宾礼的意义也有所改变。
后世则将皇帝遣使藩邦,外来使者朝贡、觐见及相见之礼亦纳入宾礼范畴。
G20峰会时期,所奏演的《呦呦鹿鸣》也是属于宾礼的一种。
现今,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五礼之军礼
军礼,是指军队操练征伐之礼,与战事相关。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军礼同邦国。
”
《周礼》所说的军礼包括:
大师之礼:召集和整顿军队。
大均之礼:校正户口,调节赋征。
大田之礼:检阅车马人众,亲行田猎。
大役之礼:因建筑城邑征集徒役。
大封之礼:整修疆界、道路、沟渠。
此外,如校阅、刑赏、献俘、凯旋、马政等也都属于军礼之列。
五礼之嘉礼
嘉礼,是指和谐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嘉礼亲万民。
”
嘉礼主要内容有:
饮食之礼:宗族内部通过聚酒饮食以加深联络和感情。
婚、冠之礼:古代男女成人后的加冠、加笄及婚礼。
宾射之礼:射击比赛的礼仪。
飨燕之礼:国君宴饮及设宴款待宾客的隆重礼仪。
贺庆之礼:对有婚姻甥舅关系的异姓之国,在其有喜庆之时,致送礼物,以示祝贺。
五礼是中国古代礼仪的总称,其可谓之中国礼仪的源头,后世在此基础上衍变出来了许多其他的礼仪。
时至今日,由于各种原因,丢失了很多可以承载中华民族人文品格和精神气度的传统。
仪礼就是其中之一。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一种寓教于美的文明教化方式,有着民族特有的人文传统。
如今时代不同,对古人追求的礼仪不需要完全生搬硬套,然而按照“礼”的内涵,恭敬而恰如其分地发扬,对中华传统文化而言便是一种可贵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