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真菌的方法
真菌检验

• 掌握白假丝酵母菌的鉴定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
• • • • 菌种:白假丝酵母菌 培养基:沙氏培养基,血琼脂 试剂:革兰染液, 其他:载玻片、小试管、 温箱等。
1.分离培养、菌落检查:将白假丝酵母菌和接种于 沙氏平板和血平板上,室温( 25 ℃ 左右)培养后 观察其菌落特征。白假丝酵母菌的菌落均为酵母 型,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灰白色或奶酪色。
2.显微镜检查:取白假丝酵母菌培养物制片, 经革兰染色,镜下观察其芽生孢子及是否有 假菌丝
3.芽管形成试验:将假丝酵母菌接种于0.5ml人或动 物血清中,37℃孵育1.5-4h,显微镜观察有无芽管形 成。白假丝酵母菌可由孢子长出短小的芽管。
五、实验结果
• 记录所观察到的菌落形态、染色情况 及相关试验结果。 • 完成实验报告
请确保油镜头擦拭干净! 请安排同学留下值日
检验科真菌检验流程PIM

深部感染分布于自然界,如土壤、腐败有机物、粮食和饲料等,有时也存在 于正常人体的皮肤和粘膜表面。
(一)分类和命名
其中大多数曲霉只发现了无性阶段,它们归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 丝孢菌目、丛梗孢科,少数种具有性阶段归入子囊菌亚门、不整子囊菌 纲、散囊菌目、散囊菌科。其中对人致病的曲霉主要有烟曲霉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真菌病原学检验程序
临床标本
直接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测 直接镜检
经固定标本染色 墨汁法 法:亚甲蓝染色 染色法 法、革兰染色法、 P法A。S、荧光染色脑 痰 脓
脊 液汁 液
动
分离培养
物
实
沙氏培养基 验
KOH法
25°C 37°C
毛发 指甲 皮屑 脓汁 痰液
观察菌落 菌丝型 酵母型
镜 小生 检 培化
曲霉可侵犯机体许多部位,尤其是呼吸系统,引起肺曲霉病。曲霉可局限在肺内感 染也可播散到其他器官,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曲霉还可诱发超敏反应引起过敏性 支气管肺曲霉病。
有些曲霉可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有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有致癌作 用,特别是黄曲霉毒素与人类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有关。
深部感染真菌检验
养反 应
病
检
检
理
测
测
组
抗
抗
织
原
体
标
本
葡聚糖
PAS
HE 甘露聚糖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 783页图4-6-1
2015年3月第一版
真菌鉴定程序
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
真菌的鉴定范文

真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也是一类常见的病原体。
在研究真菌时,鉴定其特征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对真菌的鉴定需要注意其不同的形态、生长环境和遗传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准确地识别真菌是一个相对困难的任务。
本文将讨论目前常用的真菌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遗传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1.形态学鉴定在真菌初步分类时,形态学鉴定是基本的方法。
这一方法通常会涉及到真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菌丝体通常呈细丝状或短棒状,并且有时会形成分支或团块。
对于子实体,其外观(包括色彩、形状、质地和大小)以及内部的菌柄、孢子和异型等部分的特征都是鉴定的关键要素。
除了以上主要的形态学鉴定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对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
有些真菌会产生一些特殊的化合物,如次生代谢物等,这些代谢产物对真菌鉴定也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对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进行分析来判断其属于哪一品种或属。
2.遗传学鉴定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通过遗传学鉴定真菌。
这一方法建立在基因序列比对的基础上,主要利用真菌DNA序列的不同构成来对其进行分类。
在这一技术中,人们可以对真菌线粒体DNA序列、大肠杆菌RNA多序列比较和嵌合子单链多态性等进行分析。
遗传鉴定提供了一种非常准确的真菌鉴定方法,由于其几乎可以排除因为环境影响而导致的误判。
3.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杂交技术是最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PCR技术,可以从真菌样品中扩增出自RNA的DNA片段(例如其特征序列),以此来进行鉴定。
DNA杂交技术则是基于双链碱基对形成的互补性,将RNA或DNA探针与指定标记DNA 杂交,从而实现对真菌物种的准确识别。
这些技术未来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真菌的鉴定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经验丰富、技术优秀的人员协助完成,同时多种技术的结合也是一个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对真菌进行鉴定,从而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生物的各个方面。
真菌培养检查方法

真菌培养检查方法真菌培养检查是医院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和鉴定真菌感染。
以下是真菌培养检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 采集标本: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采集不同的标本。
例如,对于皮肤真菌感染,可以从病灶边缘刮取皮屑;对于深部真菌感染,可能需要采集血液、尿液等标本。
采集的标本应该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 培养基选择:根据不同的真菌种类,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沙保弱培养基、孟加拉红培养基等。
培养基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3. 接种:将采集的标本接种在培养基上,接种时要避免污染。
接种后将培养基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4. 观察:在培养期间,需要定期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
一般情况下,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
如果发现有菌落生长,需要进行形态学鉴定和生化反应等试验,以确定真菌的种类。
5. 鉴定:通过形态学鉴定和生化反应等试验,可以确定真菌的种类。
有时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药敏试验等,以确定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6. 报告:鉴定完成后,医生会将结果报告给患者。
报告中包括真菌的种类、药敏试验结果等内容。
根据报告,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1. 在采集标本前,应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污染标本。
2. 培养期间,应该保持恒温箱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培养基上的真菌能够正常生长。
3. 在鉴定真菌时,应该注意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特征,以及进行生化反应等试验,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4. 对于深部真菌感染,需要进行多次检查,以排除假阳性的可能。
真菌检验技术

真菌检验技术在医学领域,真菌检验技术是诊断真菌感染、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
真菌作为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有时会引发各种疾病,从轻微的皮肤感染到严重的系统性感染都有可能。
因此,准确、及时的真菌检验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
真菌检验技术多种多样,首先要提到的是直接镜检法。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快捷,医生通常会从患者的感染部位采集样本,比如皮肤鳞屑、指甲碎屑、痰液、脑脊液等。
然后将样本制作成涂片,经过染色处理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如果能看到真菌的孢子、菌丝等结构,就可以初步判断存在真菌感染。
但直接镜检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真菌数量较少时可能会漏检,而且不能准确鉴定真菌的种类。
培养法是真菌检验中另一种常用的技术。
将采集到的样本接种在适合真菌生长的培养基上,然后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培养基上长出了真菌菌落,就可以进一步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培养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纯培养的真菌,便于进行更详细的鉴定和药敏分析,但它也有缺点,那就是培养周期较长,一般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而且有些真菌在常规培养基上不易生长,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真菌检验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设计针对真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引物,对样本中的真菌 DNA 进行扩增,然后通过检测扩增产物来判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快速检测出微量的真菌 DNA,而且还可以对真菌进行种属鉴定。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核酸杂交和基因测序的技术,也为真菌的准确鉴定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血清学检测也是真菌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检测患者血清中针对特定真菌的抗体或抗原。
当人体感染真菌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通过检测这些抗体的水平,可以辅助诊断真菌感染。
但血清学检测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感染的早期,抗体可能还未产生,或者在某些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抗体反应可能不明显。
真菌临床检验技术

真菌临床检验技术真菌临床检验在诊断和治疗真菌疾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真菌感染菌种构成的变化,新的条件致病真菌的出现,以及真菌感染率的提高,我们需要更为精细和深入的检测工作,以便确定真菌种类和其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
对真菌进行精确的识别和耐药性分析,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有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
这里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常见的真菌临床检验技术。
1.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检验的基础,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种类,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如果疑似浅表真菌感染,例如体癣,可刮取病变部位的边缘痂皮。
对于疑似深部真菌感染,需要采集的标本包括脓液、痰液、脑脊液、血液等。
无论何种情况,标本的采集都需要在尚未使用药物治疗前完成。
如果已经用药,需要停药一周后才能再次采集标本。
另外,标本的采集必须足量,一般情况下,活体组织需要两份(一份用于显微检查和培养,一份送给病理科进行检查),皮屑需要两块,胸腔液为20毫升,脑脊液和血液为5毫升。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无菌,避免二次感染。
采集完成后的标本要尽快送检,保存时间不超过两小时,特别是对于深部真菌标本。
2.直接检查法真菌直接检验主要在显微镜下进行。
首先,取一部分患者的标本,放置在玻璃载片上,加入适量的载液。
在平均分布标本后,用另一块玻片覆盖。
待片刻,利用火焰迅速烘烤载玻片,但不可持续加热以避免结晶。
随后,轻压盖玻片,除去气泡的同时使标本尽可能压薄。
清理周围的溢液后,可以用显微镜观察。
初步选择低倍镜,观察是否存在孢子或菌丝。
确定存在后,使用高倍镜进行细致观察,描绘出孢子和菌丝的排列、大小、位置、特征和形态等。
真菌直接检查是一种较为快速和直接的检测方法,其结果可以明确患者是否被真菌感染。
如果结果为阳性,可以确诊患者的真菌感染;如果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排除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明确部分病原菌种,如花斑癣菌、新型隐球菌等,也能够确定某些特定的菌属,如念珠菌属。
真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真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包括由病原性真菌、条件致病真菌所致的深部真菌病和浅部真菌病;由气传真菌所致的变态反应真菌症即过敏;由污染真菌产毒所致的真菌中毒症。
随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大量治疗手段的开展,免疫障碍疾病的大量发生,使真菌感染的情况日益增加,医院感染中的真菌感染也不断增加,因而,掌握真菌检验的方法就成为检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材料与方法1.1 真菌来源收集临床送检标本所分离出的真菌120例,男性84例,女性36例,其中痰液96株,粪便11例,咽拭子12例、尿液5例、血液4例,分泌物3例。
1.2 采集及处理根据真菌侵犯组织和器官的不同而采集不同的标本,而采集最合适的标本是决定能否找到病原性真菌的关键,要尽量用消毒方法采集标本以免污染。
深部真菌病的标本如血液、脑脊液、脓液、尿、痰等应及时收集检查,一般不超过1~2h,以免变质污染,标本采取前,应忌用药。
为避免污染杂菌,在收集标本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在培养基内加入抗生素类。
1.3 检验方法1.3.1 酵母样菌的检验直接涂片法各类标本,除脑脊液、尿、胸水、腹水等需离心沉淀后取沉淀物作涂片外,其他均可用生理盐水或10%~40%KOH作涂片后直接镜检或用革兰、墨汁、0.1%甲苯胺蓝染色后镜检。
分离酵母样菌所选用的培养基为沙保弱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可加入各种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有利于真菌生长含抑制剂的霉菌琼脂。
将备类标本直接接种上述培养基,除新型隐球菌需同时接种两支培养基;一支孵育于37℃,另一支孵育于22~28℃,其他酵母菌均孵育于22~28℃。
每日观察生长情况。
根据酵母菌在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及在玉米粉吐温80培养基上生长物在显微镜下生长情况可作初步鉴定。
1.3.2 丝状真菌的检验某些丝状真菌如孢子丝菌或荚膜组织胞浆菌的直接涂片,必须染色后检查。
真菌的形态和结构通过染色更为清楚,不染色涂片不易保存,染色涂片可长期保存。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验方法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验方法真菌的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标本采集、直接镜检、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及免疫学试验等。
以直接镜检和分离培养最重要。
1标本采集不同真菌感染应采用不同的临床标本。
浅部真菌感染可以采集毛发、皮屑、指(趾)甲、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
深部真菌感染的检查可取痰、尿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等。
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采集标本后应及时转运至实验室进行检查,一般不超过1~2h,以免标本变质污染。
标本须在用药前采集,对已用药者则需停药一段时间后再采集标本。
2检查方法2.1 直接检查法直接镜检是最简单也是很有价值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其优点在于简便、快速,无菌部位的阳性结果可直接确定真菌感染。
但是,除了少数真菌外,多数不能确定其种类。
由于阳性率较低,阴性结果亦不能排除诊断,有时需反复检查或做其他方法检查以进一步确定。
直接镜检对于浅表和皮下真菌感染最有帮助。
2.1.1 不染色标本检查取皮屑、毛发、指(趾)甲屑等标本置于载玻片中央,滴加100~200g/L KOH溶液1~2滴,以盖玻片覆盖后在火焰上微微加热,使组织或角质溶解、透明后,先于低倍镜检查有无真菌菌丝或孢子,再以高倍镜检查其特征,可初步诊断真菌感染。
2.1.2 染色标本检查有些真菌如深部真菌需要染色后才能更清楚地观察,常用的染色方法如下。
(1)革兰染色法:多用于白假丝酵母菌、孢子丝菌和新近感染的组织胞浆菌等。
所有真菌均为革兰阳性。
(2)乳酸酚棉蓝染色法:取标本于载玻片上,滴加染液,加上盖玻片后于镜下观察,真菌被染成蓝色。
该法适用于各种真菌的直接检查,培养物涂片检查及小培养标本保存等。
(3)荧光染色法:用0.1%吖啶橙对标本涂片和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白假丝酵母菌、皮炎芽生菌、球孢子菌为黄绿色,新型隐球菌、鼻孢子菌为红色,组织胞浆菌为红黄色,曲霉菌为绿色。
2.2 分离培养法真菌培养是目前鉴定真菌的唯一方法。
检验科真菌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真菌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在检验科真菌学中,常见的检测与分析方法有多种,本文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种方法。
一、直接镜检法直接镜检法是最常用的真菌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待检样品直接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利用显微镜放大功能,检测并鉴定真菌的存在。
该方法操作简便,可以迅速获取初步结果,但其只能观察到菌丝、孢子等大型的真菌结构,对于微小的真菌可能存在漏检的情况。
二、培养法培养法是真菌学研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待检样品放置于培养基上,促使真菌生长繁殖,从而观察和鉴定真菌的种类和数量。
培养法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如真菌的形态、颜色、生长速度等,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和鉴定。
然而,培养法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需要数天至数周,且对于一些难以培养的真菌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
三、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在分子生物学中广泛应用的技术。
在真菌学中,PCR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和分析真菌DNA,从而确定真菌的存在和种类。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其高度敏感性和快速性,能够快速检测到微量真菌,并且可以对样品中的复杂菌群进行分析。
然而,PCR技术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和试剂,且对实验操作要求较高。
四、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基于质荷比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真菌学中的检测和鉴定。
通过将待检样品进行质谱分析,可以得到真菌的分子质谱图谱,进一步进行真菌的鉴定和分类。
质谱分析具有高灵敏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准确地确定真菌的种类。
然而,质谱分析设备昂贵且操作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结果。
综上所述,真菌学的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包括直接镜检法、培养法、PCR技术和质谱分析。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验目的进行综合考虑。
在真菌学研究和检测过程中,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对真菌进行准确的检测和分析,为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1. 菌落计数法:通过将微生物样品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形成可见的菌落,通过计算菌落数量来估计微生物浓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细菌和真菌的定量分析。
2. 涂片染色法:将微生物样品涂在载玻片上,经过固定、染色、清洗等步骤,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这种方法常用于细菌的形态观察和分类鉴定。
3. 荧光染色法:利用荧光染料对微生物细胞进行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
荧光染色法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专一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微生物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
4. 核酸分子检测法:通过提取微生物的核酸(DNA或R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扩增、检测和分析,可实现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快等优点。
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检测微生物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实现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ELISA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感染病的诊断和监测。
6. 生物发光法:利用微生物产生的生物发光反应进行检测,可以实现微生物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
生物发光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可线性范围宽等优点,适用于对微生物污染的快速检测。
7. 侵袭性检测法:通过无菌操作将微生物接种至实验动物体内,通过观察动物的病理变化和死亡情况来评价微生物的毒力和致病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8. 培养法:通过将微生物样品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一定时间的培养,通过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和变化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检验科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检验科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在检验科工作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病原微生物,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精准的诊断,从而有效地指导治疗措施。
本文将从细菌、病毒和真菌三个方面介绍检验科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一、细菌检测方法1. 细菌培养法细菌培养法是最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样本,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可以初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
细菌培养法可以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2. 快速细菌检测方法为了缩短检测时间,提高诊断效率,现代医学发展了多种快速细菌检测方法,如PCR法、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鉴定出致病细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及时的支持。
二、病毒检测方法1. 病毒抗体检测病毒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或其他体液中的病毒抗体水平,可以确定是否感染了某种病毒。
常用的方法包括ELISA法、免疫荧光法等。
2. 核酸检测病毒的核酸检测是一种非常敏感和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可以在感染初期就能够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PCR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核酸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出病毒种类。
三、真菌检测方法1. 真菌培养法真菌培养法是检测真菌感染的常规方法之一。
通过在含有真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样本,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
2. 真菌抗体检测真菌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真菌抗体水平,可以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
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等是常用的检测方法。
综上所述,检验科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三个方面,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迅速性。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植物内生真菌是指生活在植物体内或附近,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一类真菌。
这些真菌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增强植物的抗病性等,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形态学鉴定法
形态学鉴定法是一种基于真菌形态特征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菌落形态、菌丝特征、孢子形态、色素产生等方面的观察和比较。
通过对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可以初步确定其属种,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丰富的经验,并且受到环境因素、培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2.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方法主要基于真菌的DNA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关系的分析,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分类信息。
其中,PCR扩增技术和DNA序列比对技术是常用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它们可以直接从真菌的DNA样本中扩增特定的基因片段,对其进行测序和比对,确定其系统进化关系和分类归属。
生态学鉴定法主要基于真菌所处的生态环境和宿主植物的物种信息,通过对真菌的生境和宿主植物类型的分析来确定其分类归属。
这种方法适用于野外采集样品或样品信息不全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其准确性会受到一定局限。
4. 蛋白质分析鉴定法
蛋白质分析鉴定法是一种基于真菌蛋白质表达模式的分类方法,主要通过电泳技术对真菌种群中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和鉴定,根据不同的蛋白质组成来确定其分类归属。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真菌菌株进行基础研究和比较分析。
总之,对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确认和检验,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蛋白质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才能提高分类准确性和可靠性。
真菌培养及鉴定方法有哪些

真菌培养及鉴定方法有哪些真菌培养及鉴定方法有哪些真菌的营养要求不向。
在一般细菌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真菌培养及鉴定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真菌培养及鉴定的资料,仅供参考。
真菌培养及鉴定1.采集标本体表真菌的标本有毛发、皮屑、甲屑、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
深部真菌的标本可根据情况取痰、尿液、粪便、脓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采集标本应注意无菌操作。
2.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
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Sabouraud agar)上,置室温或37℃培养1~3周。
必要时可行小培养协助鉴定。
菌种鉴定常根据菌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形态判断。
对某些真菌,有时尚需配合其他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
真菌培养的方法与直接镜检法相比较而言,更能对大部分真菌感染的灰指甲作出准确的鉴定,也是诊断灰指甲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下面我们就从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时间、菌种鉴定三方面来了解一下灰指甲的真菌培养法。
1.培养基的选择通常培养真菌会同时选用两种培养基,如果单用一种培养基,则容易忽略其它种类的真菌诊断。
常见的两种培养基,一种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加抗菌剂,常为氯霉素和放线菌酮;另一种是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仅加氯霉素,不加放线菌酮。
2.培养时间各种真菌的生长速度不同,所以报告的时间也不同。
一般皮肤癣菌生长较缓慢,在26℃-28℃的环境下需要培养2-4周才能发报告,但是,皮肤癣菌含盖的菌种较多也需要区别对待;酵母菌生长较快,通常2-3就可以发报告,如果为阴性则需要观察1周;霉菌生长也比较快,一般2-4天就可以发报告。
3.菌种鉴定(1)丝状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和霉菌,根据菌落形成所需要的时间,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情况,菌落表面及背面的形态、色素,培养基中有无色素,培养物用乳酚棉蓝染色后镜检找特征性标志结构。
(2)酵母菌:分为形态学鉴定及生化试验。
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检验是一种检测和鉴定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
毒等)存在和数量的方法。
这种检验可以用于各种领域,
包括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品生产、医疗卫生等。
在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方法包括:
1. 培养法:将样品接种在含有适合生长微生物的培养基上,通过观察和计数培养基上的菌落来鉴定和计算微生物的数量。
2. PCR法: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通过放大特
定的微生物DNA片段来检测和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 免疫学方法:利用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通过免疫
学试剂盒或免疫染色法来检测和鉴定微生物。
4. 流式细胞术:利用激光流式仪对微生物进行单个细胞的
鉴定和计数。
5. 蛋白质检测:通过检测微生物产生的特定蛋白质来判断
其存在和数量。
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判断环境卫生状况、食品的卫生安全、药品的纯度和无菌性等。
这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中的病原体鉴定方法

微生物学中的病原体鉴定方法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的有效鉴定对于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细菌、病毒和真菌三个角度,介绍微生物学中的病原体鉴定方法。
一、细菌的鉴定方法在细菌的鉴定过程中,主要涉及菌落形态、生理和生化反应、抗生素敏感性等方面的检测。
1. 菌落形态观察法菌落形态观察法是识别和鉴定细菌的传统方法。
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密度、色泽、透明度等特征来判断菌种的种类。
2. 生理和生化反应法细菌的生长需求、代谢产物和特有的生物学变化都可以用来鉴定菌株的种类。
这些生理生化反应测试包括碳源利用能力、氧气需求、滴虫试验、酸碱度,氧化/发酵测试,酵母浸出液(urease)、氧化酶和嗜热水解酶等不同试验。
3.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可以检测不同菌株对抗生素的响应,来确定特定抗生素在抗菌疗法中的实际应用,包括纸片扩散法、微量肠道溶菌素试验(MIC)、抑菌浓度梯度测定等方法。
二、病毒的鉴定方法虽然病毒之间的差异在微观上很大,但从体积和复制机理上看,它们都是非常相似的。
因此,病毒的鉴定更限制于其在寄主细胞中的复制并累积反应。
1. 细胞培养法病毒检验的传统方法之一是细胞培养法。
通过在不同的细胞培养基中培养病毒来检测病毒的存在。
细胞培养法的优点是对样品的极少要求和相对便宜的成本。
2. 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作为病毒鉴定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记技术(ELISA)和放射性免疫测定技术(RIA)。
免疫学检测法基于免疫学反应的原理,将样品内的病毒和抗原或抗体结合,并在试剂盒中定性或定量鉴定病毒的存在。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PCR技术和巢式PCR技术(nest PCR)是两种病毒检测领域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PCR基于病毒核酸的产生进行鉴定。
巢式PCR技术可以提高PCR反应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三、真菌的鉴定方法真菌鉴定主要基于其菌落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检测。
真菌检验技术—真菌的培养技术(微生物检验课件)

❖ 通过培养可确定菌种,辅助直接检查的不足; ❖ 通常用沙保氏培养基(SDA)(22~28℃); ❖ 深部真菌可用血琼脂或脑心葡萄糖血琼脂37℃培养;
❖ 温度 :22 ℃ ~ 28℃(深部真菌:28 ℃ / 37℃)需氧、 湿度高;PH :4.0~6.0 (弱酸性)
真菌的分离培养
真菌培养是目前鉴定真菌的惟一方法。培养 真菌的温度为28℃,但深部真菌为37℃。菌落是 鉴别真菌的方法。注意以下几点:
①菌落性质:酵母菌还是霉菌; ②菌落大小:病原性真菌菌落小,而条件致病性真
菌菌落大;
③菌落颜色:病原性真菌颜色淡,污染真菌颜色深;
④致病性真菌菌落下沉,有时使培养基开裂;污
❖ 生长速度 : 慢(1~4周见典型菌落) ❖ 菌落特征 :酵母/酵母样菌 :光滑 柔软、湿润;丝状
菌:疏松 (绒毛状、棉絮状、粉末状);颜色 (正 / 背 面)
常用培养方法
❖ 试管法---初代培养、菌种保存 ❖ 大培养---纯种的培养、研究 ❖ 小培养---菌种鉴定 (玻片法 钢圈法 方块法)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微生物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中的微生物污染。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涂片法、培养方法、PCR等。
1. 菌落计数法
菌落计数法是一种基于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饮料、水等中的微生物数量。
菌落计数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定量检测微生物数量,但缺点是需要时间较长,且对于某些菌种可能不适用。
2. 涂片法
涂片法是将样品在玻片上涂抹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数量、分布等特征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涂片法的优点是快速、简便,但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3. 培养方法
培养方法是将样品放置在含有适宜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
察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各类微生物的检测,但需要时间较长。
同时,培养方法还可以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纯化。
4. PCR
PCR是一种基于DNA扩增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微生物的存在。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高度敏感、快速、准确,但存在样品的预处理和设备的昂贵问题。
总之,不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各有优缺点,选用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真菌的方法
1. 直接镜检法:将短柄棉签蘸取患部分泌物、皮屑、毛发等样本,涂于玻璃片上,用40倍至1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检测真菌的形态和数量。
2. 细胞学检查法:可采用细胞学方法检查骨髓、淋巴结等组织样本中是否存在真菌,包括涂片法、细胞学初筛法、细胞学制片法等。
3. 培养法:将样本接种于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利用真菌的生长特点判定是否存在真菌的培养。
4. 核酸检测法:查找真菌的DNA或RNA序列,并使用PCR 技术的手段拓展浓度,最后用电泳技术侦察出真菌的情况。
5. 基于免疫学的检测:包括诸如ELISA和荧光法等方法,主要检测真菌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或抗原,以用于检测真菌是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