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细说这种绝对吃心的遗传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细说这种绝对吃心的遗传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作为一种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多部位皮肤黄色瘤形成,以及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该病其实并不罕见,但患病率却一直被低估;虽然降脂治疗在不断发展,但该病的治疗率却非常不乐观。FH患者终生受累于高水平LDL-C的困扰。早筛查、早治疗可以降低FH患者早发ASCVD 的风险,改善存活率。本期将从临床表现、筛查诊断以及治疗等各个方面带你认识这种绝对'吃'心的遗传代谢性疾病:FH。

一.概况

FH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在肝脏代谢有关的基因发生致病性突变所致,可以分为杂合子(HeFH)、纯合子(HoFH)、复合杂合子和双重杂合子这四种类型,以杂合子型最为常见。杂合子型FH在总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137,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速5倍,较非FH患者的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15倍;在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FH的患病率高达7.1%。纯合子型FH则是一种严重的罕见病,患病率在1/100万到3/100万,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更早更快,可在儿童及青年期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并于20~30岁之前死亡。

FH发病的主要机制在于基因突变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缺失或功能异常,使血清LDL无法在肝脏得到有效清除,进而导致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浓度升高,并在组织内过度蓄积,最终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等临床症状。目前已检测到的致病基因包括编码LDLR、载脂蛋白B(Apo B)、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CSK9)、LDL 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等多个基因。其中以LDLR基因突变最为常见,该基因突变直接导致LDLR表达缺失及功能障碍。Apo B是LDLR的主要配体,该基因突变将阻碍LDLR与血清LDL正常结合。PCSK9基因突变会导致LDLR被过度降解以及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加速合成。LDLRAP1是LDLR的衔接蛋白,该基因突变会导致肝脏摄取及运载LDL发生障碍。从遗传学角度讲,除单基因突变致病外,部分FH

患者也可能是多基因突变的叠加效应所致。

二. 临床表现

FH患者的发病呈家族聚集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1. 血清LDL-C水平明显升高

杂合子型FH患者或纯合子型FH患者的血清LDL-C水平分别为同一家系内未患病者的2倍和4倍。国外研究显示,未治疗的杂合子型FH患者血清LDL-C大多在5.0 mmol/L(191 mg/dl)以上,纯合子型FH患者的血清LDL-C水平则常高于13.0 mmol/L(500 mg/dl)。我国FH患者的血清LDL-C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 脂性角膜弓

胆固醇在角膜周边浸润则形成脂性角膜弓(图1),但角膜弓并非FH的特有表现,也可见于其他类型的高脂血症。约30%的FH患者有脂性角膜弓,45岁以下的患者一旦出现脂性角膜弓,则是诊断FH的重要提示。

图1. 脂性角膜弓及眼睑处黄色瘤

3. 黄色瘤

血清LDL-C水平增高促使胆固醇在身体其他组织沉着。沉积在肌腱者称肌腱黄色瘤,以跟腱和手部伸肌腱多见,在肘关节和膝关节伸侧也易形成,为FH患者的特有表现;眼睑处可形成扁平状黄色瘤(图1、图2)。

图2. 黄色瘤

4. 早发ASCVD

早发ASCVD是FH患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其中早发冠心病是常见的临床表型。纯合子型FH多在10岁左右就出现冠心病的症状和体征,主动脉、肾动脉和颈动脉也可受累,心脏瓣膜和心内膜表面也会形成黄色瘤斑块,若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多在30岁以前死于心血管疾病。部分患者会出现主动脉瓣瓣叶和主动脉根部以及其他动脉钙化,有的还可出现主动脉瓣狭窄等。

杂合子型FH男性患者在30~40岁就可患冠心病,女性的发病年龄较男性一般晚10年左右。

三. 筛查诊断

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对重点人群进行选择性筛查。临床上哪些患者我们需要怀疑FH,从而进一步筛查?下面对FH可疑人群进行盘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需进一步筛查FH。

(1)早发ASCVD(男性<55岁,女性<65岁);

(2)除外继发高脂血症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

成人空腹血清LDL-C水平高于190 mg/dl(4.94 mmol/L);

(3)未经治疗的空腹LDL-C水平高于以下界值者,有80%可能是FH患者:

•≥30岁者LDL-C≥250 mg/dl(6.5 mmol/L);

•20~29岁者LDL-C≥220 mg/dl(5.72 mmol/L);

•20岁以下者LDL-C≥190 mg/dl(4.94 mmol/L)。

(4)40岁以下出现脂性角膜弓;

(5)有皮肤/腱黄色瘤;

(6)有早发ASCVD家族史;

(7)有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

对可疑人群进行血LDL-C水平检测是进一步筛查的基础。尽管基因检测是诊断FH的金标准,但基因诊断并不是确诊FH的唯一依据,未发现基因突变并不能除外FH,根据临床诊断标准确诊FH同样可行。根据中国人群血LDL-C水平和FH的特点,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建议,成人符合下列标准中的2项即可诊断为FH:(1)未接受调脂药物治疗的患者血清LDL-C 水平≥4.7 mmol/L(180 mg/dl);(2)有皮肤/腱黄色瘤或<45岁的人存在脂性角膜弓;(3)一级亲属中有FH或早发ASCVD,特别是冠心病患者。儿童FH的诊断标准:未治疗的血LDL-C水平≥3.6 mmol/L(140 mg/dl)且一级亲属中有FH患者或早发冠心病患者。

FH与非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相比,两者在病因等多个方面均有不同,表1对两者进行比较。

表1. 比较非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与HF

四. 治疗方法

FH患者的治疗应该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基础,包括鱼类、全谷类、蔬菜、植物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有助于降低LDL-C,控制血压、运动、戒烟同样对降低LDL-C至关重要。以改善生活方式为基石,治疗中还需考虑以下几种方案。

1. 药物治疗

降低LDL-C水平的药物主要是通过上调LDLR或降低LDL-C合成速度使LDL-C达标,其中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就是通过上调LDLR 来发挥作用。由于这些药物的疗效与残余LDLR的活性相关,因此它们治疗纯合子型FH的效果相对较差。有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也可减少脂蛋白血浆置换后肝脏LDL-C的合成,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可使纯合子型FH患者LDL-C水平降幅达40%。一项纯合子型FH患者的生存分析提示,应用他汀类药物在降低死亡率及延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时间等硬终点上能够获益。因此,纯合子型FH患者的标准治疗应包括最大耐受剂量的强化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

现阶段有4种新药已被证实能够有效治疗FH,包括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Evolocumab)与阿莫罗布单抗(Alirocumab)、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小分子抑制剂洛美他派(Lomitapide),以及Apo B反义寡核苷酸合成抑制剂米泊美生(Mipomersen)。目前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