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细说这种绝对吃心的遗传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机制及治疗方法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机制及治疗方法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正常水平。
FH患者易患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FH的遗传机制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由位于较长臂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引起。
正常情况下,LDL-C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被代谢,但FH患者由于该基因突变无法正常代谢血液中的LDL-C,导致其在体内积聚。
人类LDLR基因有18个外显子,其中Exon 3和Exon 4是最常见的突变点。
FH患者的LDLR基因缺陷可以分为两大类:未完全丧失功能的突变和完全丧失功能的突变。
前者包括部分缺失、单一氨基酸突变和剪接异常等,虽然导致LDL-C水平增高,但其效应常与后者相比较弱;后者则包括非义突变、极性氨基酸突变、以及在LDLR基因内含子区内的巨重复突变等。
FH的诊断和治疗FH的诊断主要依据血液中LDL-C水平的测量和家族史的调查。
由于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因此如果家族中有一位患者,则其他家庭成员也可能患有此病,应当进行LDL-C的测量。
治疗FH需要以降低LDL-C为目标的治疗方案。
目前治疗FH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有他汀类、胆酸螯合剂、福氏脱脂菜油和PCSK9抑制剂等。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肝脏内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LDL-C水平。
胆酸螯合剂通过与肠道内胆固醇结合,促使其被排泄。
而福氏脱脂菜油则通过抑制肠道吸收LDL-C来减少LDL-C水平。
PCSK9抑制剂可以使LDLR基因外表达,从而促进体内LDL-C的代谢和排泄。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调节、体育运动等。
适当的饮食和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减少LDL-C的积聚。
此外,对于极端高LDL-C水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血液净化或LDL-C分离技术等方法。
结语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其遗传机制是由于LDLR基因突变导致。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机制和降脂治疗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机制和降脂治疗一、引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具有高度患病风险和早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机制以及目前常用的降脂治疗方法。
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机制1. 基因突变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在LDLR(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基因上。
这些突变导致LDL受体在细胞膜上表达缺失或功能异常,从而导致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无法被有效清除,致使体内LDL水平升高。
此外,APOB和PCSK9基因也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相关。
2. 遗传方式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方式分为两种:自发性遗传和家族聚集型。
前者是由于新生突变导致,通常在家族中较为罕见;而后者则是经典的家族聚集现象,基因突变通过垂直遗传方式传递给下一代。
3. 突变类型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有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杂合子缺失。
这些突变不仅影响LDL受体表达及功能,还可能与其他脂质代谢调控相关基因相互作用。
三、降脂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主要采用的降脂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福泊若定等。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而降低总胆固醇和LDL水平;福泊若定则可通过抑制PCSK9蛋白来提高LDL受体表达并促进LDL清除。
此外,还可以联合应用胆酸螯合剂、贝特类药物等进行综合治疗。
2.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降脂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和控制体重,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
建议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增加纤维素、植物甾醇等健康食材的摄入。
3.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也被认为可能成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简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疾病名称•5英文名称•6分类•7ICD号•8流行病学•9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因o9.1Ⅰ类突变o9.2Ⅱ类突变o9.3Ⅲ类突变o9.4Ⅳ类突变o9.5Ⅴ类突变•10发病机制•1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表现•1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并发症•13实验室检查o13.1血浆胆固醇浓度增高o13.2血LDLC呈持续性增高o13.3LDL受体功能测定•14辅助检查o14.1B型超声仪o14.2冠状动脉造影•15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o15.1单纯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依据o15.2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6鉴别诊断•17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o17.1饮食治疗o17.2降脂药物o17.3血浆LDL分离法o17.4中药•18预后•19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预防•20相关药品•21相关检查•附:o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相关药物1拼音jiā zú xìng gāo dǎn gù chún xuè zhèng2英文参考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3概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本症的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缺如或异常,导致体内LDL代谢异常,造成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临床上常有多部位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并发冠心病的比例明显增高、发病早、程度重,预后差;此外还有主动脉(降主动脉、颈动脉等)广泛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等。
需要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相鉴别的是多基因高胆固醇血症。
目前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尚无很好的预防办法,要加强防治人员对本病的认识,了解本病的危害和严重后果。
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要主动接受低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治疗。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H患者通常具有较高的TC和LDL-C水平,且TC水平通常不受 饮食影响;患者多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且病情进展迅速。
发病率和分布
发病率
根据不同的遗传背景和地理区域,FH的发病率存在差异。
分布
FH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较为广泛,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患病率也存在差异。
遗传方式与基因突变
眼耳鼻喉并发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能发生眼耳鼻喉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听力损失等。预防措 施包括定期检查视力、听力等。
疾病进展与预后
进展迅速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如未及时治疗,可能很快出现动脉 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
预后不良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较高,预后不良。积极治 疗可改善预后。
定期进行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和监测治疗效果,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 生。
04
相关疾病与并发症
相关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概率 较高,可累及冠状动脉、主动脉、脑动脉等,导 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脑卒中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多在 成年后发病。
贝特类药物
通过增加脂肪酸氧化,减少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 合成,改善血脂水平。
其他药物
如胆酸螯合剂、烟酸类药物等,可根据患者具体 情况选择。
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
01
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
和纤维素的摄入。
运动锻炼
02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跑步等,增加能量消耗,
降低血脂水平。
05
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建议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脏病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脏病学基本概念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具有家族性发病倾向的胆固醇代谢紊乱所致的高脂蛋白血症。
与某些遗传缺陷有关,属常染体显性遗传。
可能由于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缺陷或功能丧失,无法反馈性抑制羟戊二酸甲酰辅酶A(GMG-CoA)还原酶合成胆固醇,使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增加;同时由于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活性增高,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肝枯否细胞等吞噬大量低密度脂蛋白降解的胆固醇,造成胆固醇在组织中积累。
在本病纯合子病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下降90%;而对杂合子病人,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功能下降约50%。
其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正常人的2倍,而纯合子病人约为正常的4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杂合子病人在英美人群中约为1/500~2/500。
在成年早期的杂合子病人皮肤上可出现扁平黄色瘤,并且过早发生动脉粥样硬化,40岁时男性发生动脉硬化者>40%,女性>20%。
在纯合子病人,多在10岁前出现黄色瘤,20岁前出现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血管损害。
本病的诊断可参考有关家族史,亦可作饮食试验,如进食无胆固醇饮食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至5%~15%以下,往往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陈晨【摘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的临床特征为血总胆固醇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沉积于组织,形成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甚至早发冠心病.FH的发病机制为LDL受体(LDL receptor,LDLR)或apoB基因突变引起LDL受体途径功能缺陷,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患,具有基因剂量效应;部分患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机制为LDL受体衔接蛋白1(LDL receptor adaptor protein 1,LDLRAP1)失功能型突变,导致LDL内化活性降低.罕见的人类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发生功能型突变也可引起严重的FH表型.PCSK9通过降解LDLR蛋白间接下调LDL受体途径,其失功能突变可致血浆LDL水平下降.因此PCSK9是目前降脂药物的研究热点.%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 is characterized by raised serum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levels, which result in excess deposition of cholesterol in tissues, and then lead to atherosclerosis and 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mutations of LDL receptor or apoB play main roles in this disease. FH results from defects in the uptake and degradation of LDL via the LDL receptor pathway. FH is primarily an autosomal dominant disorder with a gene-dosage effect. An autosomal recessive form of FH caused by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in LDL receptor adaptor protein 1 (LDLRAP1), which encodes a protein required for internalization of the LDL receptor ( LDLR). Rare gain-of-function mutations in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 (PCSK9)cosegregate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one mu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particularly severe FH phenotype. Expression of PCSK9 normally down-regulates the LDLR pathway by indirectly causing degradation of LDLR protein, and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in PCSK9 result in low plasma LDL levels. Thus,PCSK9 is an attractive target for hypolipidemic drugs.【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039)002【总页数】5页(P207-211)【关键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LDL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人类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作者】陈晨【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6.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以血浆低密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外周组织黄色瘤、动脉粥样硬化甚至早发冠心病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综 述 ·
2008年柴 晓文 (天津大港油 田总医院检验科 ,天津 300280)
[摘要】家族性高胆 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该病 的发病机制是细胞 膜表 面低密度脂蛋 白受体基因突变 ,导 致 LDLR缺如 ,低密度脂蛋 白代谢障碍 。过量 的 LDL-C沉积于细胞 中,形成黄色瘤和粥样斑块。本病的特征性 临床表现为血 LDL-C水平增高 、黄色瘤 、角膜 弓和冠心病 ,主要是血胆固醇升高及其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特别是心血管方面 的症 状 。对 FH有效 的预防重 点是查 出携带者 ,早期 治疗 ,对家系成员 进行婚育 指导 ,并 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检测 。 【关键词】家族 高胆 固醇血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低密度脂蛋 白 一胆 固醇 [中图分类 号】R589.2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O1(2oo8)24-52一o2
在人 的染 色体 中有两个 一样 的编码 LDL受体 的基 因片段 , FH患者 的一个基因片段功能发生 障碍 ,称 为异 型接合体 FH,这 些患者有一半的 LDL受体不能正常运 作 ,剩下 的一半 功能正常。 如果患者 有两个失 常基 因 ,那么他所有 的 LDL受体都没有 功能 , 这种情况称为 同型接合 体 FH。异型接合体 FH常见 。多数人群 中
血液里的胆固醇有两个来源 。一部分来 自食物 ,其他 的则 由 身体 自己合成 。胆 固醇 是一种蜡状的物质 ,它 不能溶解于血液 中。为 了解决这个问题 ,人体把胆 固醇 、蛋 白质和其他脂肪打包 , 形成各种 能溶解 于血液 中的颗粒 。其 中一种颗 粒 (低密度脂蛋 白)—— 就是胆 固醇的重要载体 ,当细胞需要胆 固醇 的时候 ,细 胞表面 的 LDL受 体从 血流中将 LDL拉入细胞 中 ,如果这些受体 不 能 正 常 运 作 ,LDL将 长 时 间 的逗 留在 血 液 中 ,这 样 LDL就 有 可 能进入动脉壁 ,或者其他不欢迎 LDL的地方。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怎么回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怎么回事高胆固醇血症,大家都听说过,但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怎么回事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这也是家族遗传病的一种,所以特别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有家族性的特征,一般有这个病的人大部分都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所引起的,如果严重的话很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性的疾病,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怎么回事。
1.高脂血症杂合子血浆胆固醇浓度通常是正常人的2~3倍,纯合子则较正常人高6~8倍。
前者介于300 mg/dL~400mg/dL,而后者介于600mg/dL~1,200mg/dL。
但也有些杂合子患者LDL-C增高不明显。
2.黄色瘤血浆LDL-C水平增高促使胆固醇在身体其他组织沉着。
沉积在肌腱者称肌腱黄色瘤,以跟腱和手部伸肌腱多见,为FH的特有表现;在肘部和膝下也易形成结节状黄色瘤;眼睑处可形成扁平状黄色瘤。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腱黄色瘤更常见。
3.角膜弓胆固醇在角膜浸润则形成角膜弓。
纯合子在10岁以前即可出现,杂合子多在30岁后出现。
角膜弓也可见于其他类型的高脂血症。
4.动脉粥样硬化纯合子FH多在10岁左右就出现冠心病的症状和体征,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和肺动脉主干易发生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心瓣膜和心内膜表面也可形成黄色瘤斑块,多在30岁以前死于心血管疾病。
受体缺如的纯合子预后更差。
男性杂合子30~40岁就可患冠心病,女性杂合子的发病年龄较男性晚10年左右。
5.其他FH患者常出现反复性的多关节炎和腱鞘炎,主要累及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抗炎药物不能抑制。
以上的介绍就是针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怎么回事儿的原因,这个病如果想得到一定的治疗,首先就要控制自己的饮食,在正常必须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生活中的饮食也要注意,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患者要进行肝脏移植的手术,这样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疾病症状、临床表现、病理生理、血脂、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疾病症状体征、临床表现、病理生理、血脂、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疾病导致血液胆固醇水平升高,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早期冠脉疾病风险,可分为多种类型,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最为常见。
症状体征其他症状和体征包括长期严重高胆固醇血症,在尚未发生急性冠脉事件中,与缺血性心脏病一致症状较为常见。
腱黄色瘤是诊断标准之一,但不是疾病病理特征。
临床表现一、体检结果存在角膜弓但不具有特异性,早期出现腱黄色瘤和结节性黄色瘤或黄斑瘤怀疑表现,有长期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病史。
二、腱黄色瘤是常见症状,跟腱、髌下和手伸肌腱等伸肌腱部位的腱黄色瘤合并显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具有特异性。
疾病描述早发冠脉疾病是最严重且可避免表现,可出现黄色瘤,发生于跟腱和手伸肌腱,多见于未经治疗成年患者,伸肌腱黄色瘤伴显著LDL-C 水平被认为是特异性表现。
杂合子和纯合子会导致总胆固醇和LDL-C升高,患者早发性冠脉疾病风险较高,早期诊断和积极管理降低LDL-C水平阻止或减缓冠脉粥样硬化进展。
杂合子患者胆固醇沉积在非血管组织中常见,角膜弓是常见发现,在>30岁患者中。
病理生理学五类突变:1类,导致LDL受体完全缺失无效等位基因;2类,涉及转运的等位基因缺陷,2a类,突变完全阻碍受体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运输,2b类,突变部分阻碍受体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运输;3类,有缺陷结合等位基因影响LDL结合,会影响极低密度脂蛋白结合;4类,内吞等位基因缺陷;5类,再循环等位基因缺陷。
血脂在没有高胆固醇血症继发性原因下,会出现严重LDL-C升高,HDL-C水平在参考范围内或略低,甘油三酯水平参考范围内或略升高。
LDL-C水平>250 mg/dL,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LDL-C>290-300mg/dL提示疾病。
当LDL-C>330mg/dL时或LDL-C水平高于第95百分位伴肌腱黄色瘤时可做出诊断,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考虑其他脂质紊乱。
新高考2021届高考生物小题必练11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含答案)
高考生物小题必练:(新高考)小题必练11: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2018~2020)的高考真题情况,去组织和命制题目。
专题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根据真题加以模仿的题和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
该专题主要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遗传病的类型、调查及系谱图的分析等。
1.(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
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后的序列可被Mst II识别C.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 HI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破基对的缺失导致D.II4不携带致病基因、II8带致病基因,两者均不患待测遗传病【答案】CD【解析】由II-3患病,而I-1和I-2均正常可知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基因可能位于XY同源区段上,也可以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根据电泳结果,II-3只有1350一个条带,而I-1和I-2除1350的条带外还有1150和200两个条带,可推知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前的序列能被MstII识别,替换后的序列则不能被MstII 识别,B错误;I-6为隐性纯合子,故1.0×104为隐性基因的条带,1.4×104为显性基因的条带,所以乙病可能有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HI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导致,C正确;II-4电泳结果只有1150和200两个条带,为显性纯合子,不携带致病基因,II-8电泳结果有两条带,为携带者,二者都不患待测遗传病,D正确。
故选CD。
【点睛】解答家系图的问题时,先利用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
一女病。
日本《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指南》解读(全文版)
日本《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指南》解读(全文版)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严重的显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是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及其相关基因突变引起胆固醇代谢障碍,导致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大幅增高。
临床分为纯合子FH(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HoFH)和杂合子FH(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HeFH)两种类型,发病率分别为1/100万和1/500。
最近研究表明,HeFH的发病率可能高达1/200,估计HoFH可发病率可能为1/16万。
HoFH儿童LDL-C水平高于正常儿童6~8倍,皮肤肌腱多部位黄色瘤,儿童期即可出现冠状动脉硬化。
由于医生对该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全世界诊断治疗率极低。
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更好地改善FH患儿的预后。
近5年来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多个成人FH 管理指南[1,2],我国也于2018年2月发布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但在儿童FH的管理领域仍属空白。
近期日本儿科协会和日本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联合工作组发表的儿童FH指南[4]强调了儿童期早期诊断FH的重要性,旨在更好地改善小儿FH预后。
指南有四大亮点:(1)儿童FH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及鉴别诊断;(2)强调了级联筛查可以提高筛出率;(3)要重视儿童FH病情进展评估;(4)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法及效果,旨在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本文就指南进行解读,为我国儿童FH筛查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共识亮点(一)临床诊断FH临床诊断标准指出,未治疗的患儿血清LDL-C水平≥3.62 mmol/L (140 mg/dl)且一级亲属中患有FH者或早发冠心病者可以诊断为FH;LDL-C水平≥10.34 mmol/L(400 mg/dl)时即应怀疑HoFH,当LDL-C 水平≥12.92 mmol/L(500 mg/dl)通常诊断为HoFH。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囡 圆 圈 圈邶。 H。
大部 分 高 胆 固醇血 症 患 者 属 于普 通 型 . 病 因是 吃太 多胆 固醇 、饱 和脂 肪 。太少 蔬 菜水 果 谷物 。然 而 ,有 另 一部 分人 ,在 美 国大概 有 50万 .患 上 另 一种 更 为 危 险 的 高 胆 固醇 血 症 它起 源于遗 传性 的基 因缺 陷 。使对 血管 有 害 的低 密度脂 蛋 白(简称 LDL)极度 升 高 。这 种 常常不 为人 知 的疾 病 .称 为 家族 性高 胆 固 醇血 症 (英 文简称 为 FH) 可导致 年轻人 心脏 病发 作 、中风 ,甚 至早 年丧命
经济 所 带来 的 损 害 在 5个糖 尿
病 患者 当中 .有 3个是 至 少有 一 种 并发
这 些 并 发 症 都 是 可 以 避 免 的 用 饮
症的 涉及 心脏 和 大血 管 的 并发 症 最 为 食 治 疗 、运 动 治 疗 、药物 治 疗使 血糖 得 到
常见 然而 .涉及 小血 管 疾病 的 并发 症 , 例如 肾病 、眼病 、足病 等 ,也 不 少见 (见 图 一 ) 2006年 .美 国 花 费 了 230亿 美 元 用
关 重要 。 药 物治疗 常 常从他 汀类 调脂 药 开始 。加
糖尿病给 身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浩然
 ̄II,D脏 带来 的危 害
糖 尿 病 如 果 控 制 不 佳 .将 会
导 致 一 系 列 的 并 发 症 . 这 已经 是
40
一 种 常 识 了 并 发 症 包括 心 脏 病
30
发 作 、脑 卒 中 、心脏 病 、心 功 能 衰
竭 、肾 病 、眼 病 和 视 力 受 损 、糖 尿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它是导致早发性冠心病的主要遗传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筛查和诊治FH,在中国专家的集体智慧和共识下,编制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本文将介绍该专家共识的要点。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导致LDLR功能障碍,使胆固醇无法被有效清除而导致积累。
该病病程长、缺乏典型症状,易被忽视或误诊,严重者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并提前发生。
因此,早期识别和有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专家共识提出了筛查FH的标准。
FH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中至少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总胆固醇(TC)≥6.7mmol/L(260mg/dL)。
2.LDL-C≥4.9mmol/L(190mg/dL)。
患者无论是否携带突变基因,一旦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可被诊断为FH。
患者有以下特点时,应高度怀疑FH:家族中有早发冠心病或认定为冠心病的亲属、家族早发心脏病死亡、血浆脂质水平持续增高、手段卫生生活干预措施后血脂无法满意控制等。
基于共识,提出了FH的治疗方针。
根据不同的年龄和胆固醇水平,FH患者可分为三个治疗阶段: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人期。
治疗目标是使患者的LDL-C水平降至安全水平。
在儿童期,主要依靠生活方式干预和针对危险因素的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体育锻炼等。
对于高风险患者,即TC和LDL-C达到高危范围,可使用药物治疗。
青少年期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
共识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心血管风险,可选择不同的药物和剂量。
成人期的治疗也主要是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是成人FH的首选治疗药物,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事件。
对于难以达到治疗目标的患者,可使用其他药物如EZETIMIBE等进行联合治疗。
总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提供了FH 筛查和诊治方面的指导。
罕见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咨询
罕见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咨询罕见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简称FH)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易导致早发性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本文将从遗传咨询的角度探讨罕见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特点、诊断方法、遗传风险评估以及家庭成员的遗传咨询等相关内容。
遗传特点FH是由LDLR、APOB和PCSK9等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
在FH患者中,LDLR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FH患者的85%。
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LDL受体功能异常或数量减少,使得机体无法有效清除循环中的LDL-C,从而导致血浆LDL-C水平升高。
诊断方法临床上,FH患者通常表现为早年发生冠心病、家族中有多人患有冠心病或高胆固醇血症等特点。
诊断FH可通过家族史调查、血脂检测、基因检测等方法。
家族史调查是诊断FH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家族中有三代内有两人患有早发性冠心病或高胆固醇血症,应高度怀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遗传风险评估对于已确诊为FH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遗传风险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明确患者的具体基因突变类型,了解其遗传模式和风险程度。
其次要对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和血脂检测,及早筛查出潜在的FH患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家庭成员的遗传咨询针对已确诊为FH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遗传咨询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遗传咨询师可以向患者及其家人介绍FH的遗传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等内容,并提供相关心理支持和遗传风险评估。
同时,遗传咨询还可以帮助家庭成员了解自身的遗传风险,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管理计划。
综上所述,罕见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的遗传性疾病。
通过遗传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遗传特点、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PCSK-9抑制剂: 是通过抑制PCSK-9与LDLR结合,阻断LDLR的降解,从而发挥降LDL—C 作用。 Evoloeumab于2015年被欧盟、美国批准,用于治疗原发性(杂合子型家 族性和非家族性)或混合性血脂异常成年患者; 或联合其他降脂疗法,用于成人或年龄12岁及以上的HoFH患者。
使HoFH的LDL—C水平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进一步降低30.9%,且安全性 较好。同时能减少不良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 另一种PCSK9抑制药——alimcumab,也已开展多项临床试验。
其中纯合子型FH(HoFH)是一种严重的罕见病。 HoFH患者同时携带两个突变基因导致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ipopm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根据 突变类型可分为真纯合、复合杂合及双杂合。
据报道,在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的情况下,患者通 常于30岁之前死于冠心病
• HoFH主要致病基因包括 1. 低密度脂蛋自受体(LDLR)基因突变, 最为常见,该基因发生突变直接导 致LDLR功能受损或缺失; 2. apoB基因发生突变: 载脂蛋白B(BapoB)为LDLR的主要配体,apoB基因 发生突变将导致LDLR不能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正常结合; 3.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导致LDLR的过度 降解以及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加速合成; 4.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l)是LDLR衔接蛋白,该基因的纯合 突变会导致肝摄取及运载LDL发生障碍,最终导致HoFH样表型,但遗传 方式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
治疗方法
a、FH 患者首先应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鱼类、全谷类、蔬菜、 戒烟同样对降低 LDL 至关重要。 b、药物降脂
植物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有助于降低 LDL,控制血压、运动、
家族高胆固醇血症原理
家族高胆固醇血症原理咱今天就来说说家族高胆固醇血症这事儿哈。
你说这胆固醇啊,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淘气,有时候就会调皮捣蛋。
咱平常吃的那些大鱼大肉啊,里面就可能藏着不少胆固醇呢。
一般情况下,身体能把这些胆固醇管得好好的,让它们该干啥干啥,不会乱来。
可要是家族高胆固醇血症来了,那可就不一样喽!这就好比是身体里的管理系统出问题啦。
你想想看,本来好好的秩序,突然就乱套了。
那些胆固醇就开始在身体里横冲直撞,血管都快被它们挤满啦!这多吓人啊!这就好像是马路上没有了交警,车子都乱开,那不就容易出事儿嘛。
得了家族高胆固醇血症的人,那胆固醇的水平可比一般人高得多得多呀。
这就像是洪水来了,挡都挡不住。
那会咋样呢?心脏啊、血管啊这些重要的地方可就遭罪啦。
心脏就像一个累坏了的老牛,拼命干活却越来越费劲;血管呢,也变得又硬又窄,就像那被堵住的下水道,水流能通畅吗?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啊!你说,要是身体里的这些重要通道都不顺畅了,那我们还能好好的吗?所以啊,咱得重视起来。
那怎么重视呢?首先得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毛病吧。
要是家里有人有这情况,那你可得小心啦,说不定你也容易被盯上呢。
然后呢,饮食可得注意啦!那些高胆固醇的食物,别再可劲吃啦,得悠着点。
多吃点蔬菜水果,它们就像是身体的清洁剂,能帮着打扫打扫呢。
还有啊,多运动运动,让身体里的这个小世界活跃起来,别老是懒懒的。
要是真的发现自己有这问题了,那也别害怕呀!医生就像是我们的救星,听医生的话准没错。
该吃药就吃药,该治疗就治疗,可别不当回事儿。
你想想,身体是自己的,不好好照顾怎么行呢?咱可不能小瞧了家族高胆固醇血症,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它就像一个隐藏的小恶魔,随时可能出来捣乱。
但只要我们重视起来,和它斗智斗勇,那我们也能把它管住,让自己的身体健健康康的呀,对吧?所以啊,大家都要多留个心眼,别让这个小淘气在我们身体里放肆啦!。
年轻人胆固醇过高最好查查遗传病
年轻人胆固醇过高最好查查遗传病
作者:暂无
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9年第1期
教授姜允申(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南京 210029)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高度相关,没有高胆固醇血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就不会引起冠心病、脑卒中。
一般情况下,高胆固醇血症形成是个慢性过程,和年龄增长的相关疾病有关,因此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年轻人就发生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更令人惋惜的是,一些患者在20~30岁甚至之前就死亡了,经查患者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水平要比正常人高6~8倍。
这些患者的血清高胆固醇是天生的。
基因学发现,它是一种叫做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患者生来携带分别来自父母突变的基因,从小胆固醇就非常高,并在皮肤上出现黄色瘤、脂性角膜弓等。
它是一种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代谢病。
这是一种罕见病。
通常患者在发现黄色瘤去皮肤科就诊,而皮肤科医生也不会想到此病,因此误诊误治,经吃激素、打激光,甚至手术清除,不仅徒劳无功,反而错失良机。
此病应该在心内科就诊,其治疗关键是降胆固醇。
纯合子型患儿的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起码要降到6.5毫摩尔/升。
但是仅凭饮食控制和口服药物治疗,LDL-C的降低很难实现,连目标值的一半都做不到。
如今,可用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注射液。
依洛尤单抗通过抑制PCSK9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的结合,增加了能够清除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数目,从而使LDL-C水平在现有他汀类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30%以上,这给纯合子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需提醒的是:早查早治效果好。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子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子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
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有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男孩子,那么这个男孩子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A.1/3
B.1/4
C.2/3
D.3/4
答案:D
提示:
解本题的关键是判断高胆固醇血症是显性遗传病。
由题意,患病的双亲生下一个正常的孩子知:该病是显性遗传病,该正常孩子为隐性纯合子,基因型为aa,反推患病父母的基因型为Aa。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均有如下基因型和概率:AA为1/4,Aa为2/4,aa为1/4。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亡,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可活到50岁,aa为完全正常的。
因此,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为2/4+1/4=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细说这种绝对吃心的遗传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作为一种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多部位皮肤黄色瘤形成,以及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该病其实并不罕见,但患病率却一直被低估;虽然降脂治疗在不断发展,但该病的治疗率却非常不乐观。
FH患者终生受累于高水平LDL-C的困扰。
早筛查、早治疗可以降低FH患者早发ASCVD 的风险,改善存活率。
本期将从临床表现、筛查诊断以及治疗等各个方面带你认识这种绝对'吃'心的遗传代谢性疾病:FH。
一.概况FH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在肝脏代谢有关的基因发生致病性突变所致,可以分为杂合子(HeFH)、纯合子(HoFH)、复合杂合子和双重杂合子这四种类型,以杂合子型最为常见。
杂合子型FH在总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137,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速5倍,较非FH患者的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15倍;在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FH的患病率高达7.1%。
纯合子型FH则是一种严重的罕见病,患病率在1/100万到3/100万,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更早更快,可在儿童及青年期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并于20~30岁之前死亡。
FH发病的主要机制在于基因突变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缺失或功能异常,使血清LDL无法在肝脏得到有效清除,进而导致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浓度升高,并在组织内过度蓄积,最终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等临床症状。
目前已检测到的致病基因包括编码LDLR、载脂蛋白B(Apo B)、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CSK9)、LDL 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等多个基因。
其中以LDLR基因突变最为常见,该基因突变直接导致LDLR表达缺失及功能障碍。
Apo B是LDLR的主要配体,该基因突变将阻碍LDLR与血清LDL正常结合。
PCSK9基因突变会导致LDLR被过度降解以及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加速合成。
LDLRAP1是LDLR的衔接蛋白,该基因突变会导致肝脏摄取及运载LDL发生障碍。
从遗传学角度讲,除单基因突变致病外,部分FH患者也可能是多基因突变的叠加效应所致。
二. 临床表现FH患者的发病呈家族聚集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1. 血清LDL-C水平明显升高杂合子型FH患者或纯合子型FH患者的血清LDL-C水平分别为同一家系内未患病者的2倍和4倍。
国外研究显示,未治疗的杂合子型FH患者血清LDL-C大多在5.0 mmol/L(191 mg/dl)以上,纯合子型FH患者的血清LDL-C水平则常高于13.0 mmol/L(500 mg/dl)。
我国FH患者的血清LDL-C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 脂性角膜弓胆固醇在角膜周边浸润则形成脂性角膜弓(图1),但角膜弓并非FH的特有表现,也可见于其他类型的高脂血症。
约30%的FH患者有脂性角膜弓,45岁以下的患者一旦出现脂性角膜弓,则是诊断FH的重要提示。
图1. 脂性角膜弓及眼睑处黄色瘤3. 黄色瘤血清LDL-C水平增高促使胆固醇在身体其他组织沉着。
沉积在肌腱者称肌腱黄色瘤,以跟腱和手部伸肌腱多见,在肘关节和膝关节伸侧也易形成,为FH患者的特有表现;眼睑处可形成扁平状黄色瘤(图1、图2)。
图2. 黄色瘤4. 早发ASCVD早发ASCVD是FH患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其中早发冠心病是常见的临床表型。
纯合子型FH多在10岁左右就出现冠心病的症状和体征,主动脉、肾动脉和颈动脉也可受累,心脏瓣膜和心内膜表面也会形成黄色瘤斑块,若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多在30岁以前死于心血管疾病。
部分患者会出现主动脉瓣瓣叶和主动脉根部以及其他动脉钙化,有的还可出现主动脉瓣狭窄等。
杂合子型FH男性患者在30~40岁就可患冠心病,女性的发病年龄较男性一般晚10年左右。
三. 筛查诊断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对重点人群进行选择性筛查。
临床上哪些患者我们需要怀疑FH,从而进一步筛查?下面对FH可疑人群进行盘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需进一步筛查FH。
(1)早发ASCVD(男性<55岁,女性<65岁);(2)除外继发高脂血症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成人空腹血清LDL-C水平高于190 mg/dl(4.94 mmol/L);(3)未经治疗的空腹LDL-C水平高于以下界值者,有80%可能是FH患者:•≥30岁者LDL-C≥250 mg/dl(6.5 mmol/L);•20~29岁者LDL-C≥220 mg/dl(5.72 mmol/L);•20岁以下者LDL-C≥190 mg/dl(4.94 mmol/L)。
(4)40岁以下出现脂性角膜弓;(5)有皮肤/腱黄色瘤;(6)有早发ASCVD家族史;(7)有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
对可疑人群进行血LDL-C水平检测是进一步筛查的基础。
尽管基因检测是诊断FH的金标准,但基因诊断并不是确诊FH的唯一依据,未发现基因突变并不能除外FH,根据临床诊断标准确诊FH同样可行。
根据中国人群血LDL-C水平和FH的特点,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建议,成人符合下列标准中的2项即可诊断为FH:(1)未接受调脂药物治疗的患者血清LDL-C 水平≥4.7 mmol/L(180 mg/dl);(2)有皮肤/腱黄色瘤或<45岁的人存在脂性角膜弓;(3)一级亲属中有FH或早发ASCVD,特别是冠心病患者。
儿童FH的诊断标准:未治疗的血LDL-C水平≥3.6 mmol/L(140 mg/dl)且一级亲属中有FH患者或早发冠心病患者。
FH与非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相比,两者在病因等多个方面均有不同,表1对两者进行比较。
表1. 比较非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与HF四. 治疗方法FH患者的治疗应该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基础,包括鱼类、全谷类、蔬菜、植物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有助于降低LDL-C,控制血压、运动、戒烟同样对降低LDL-C至关重要。
以改善生活方式为基石,治疗中还需考虑以下几种方案。
1. 药物治疗降低LDL-C水平的药物主要是通过上调LDLR或降低LDL-C合成速度使LDL-C达标,其中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就是通过上调LDLR 来发挥作用。
由于这些药物的疗效与残余LDLR的活性相关,因此它们治疗纯合子型FH的效果相对较差。
有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也可减少脂蛋白血浆置换后肝脏LDL-C的合成,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可使纯合子型FH患者LDL-C水平降幅达40%。
一项纯合子型FH患者的生存分析提示,应用他汀类药物在降低死亡率及延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时间等硬终点上能够获益。
因此,纯合子型FH患者的标准治疗应包括最大耐受剂量的强化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
现阶段有4种新药已被证实能够有效治疗FH,包括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Evolocumab)与阿莫罗布单抗(Alirocumab)、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小分子抑制剂洛美他派(Lomitapide),以及Apo B反义寡核苷酸合成抑制剂米泊美生(Mipomersen)。
目前国内仅有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PCSK9抑制剂能直接阻止PCSK9与LDLR相结合,减少LDLR分解,从而加强其对LDL-C的清除能力。
依洛尤单抗与阿莫罗布单抗在杂合子型FH中具有强效降低LDL-C的疗效,而依洛尤单抗也可用于纯合子型FH患者。
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对联合调脂治疗仍不达标的FH患者应加用PCSK9抑制剂。
目前尚有一些研究旨在通过独立于LDLR的手段来为治疗FH提供新的降脂策略。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抑制剂安塞曲匹(Anacetrapib)可降低LDL-C约30%。
REVEAL研究已证实在非FH 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安塞曲匹可进一步降低主要冠脉事件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主要不良事件风险。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单克隆抗体(Evinacumab)是一种脂代谢调控蛋白ANGPTL3的单抗抑制剂,在一项有4例纯合子型FH患者参与的临床试验中,Evinacumab与标准疗法联用可使LDL-C降幅高达55%,目前该药物的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载脂蛋白A1(ApoA1)模拟颗粒已被证明可以减少FH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其机制是模拟高密度脂蛋白的功能,使得胆固醇向ApoA1颗粒的转运增强,进而有效清除血清胆固醇,降低LDL-C水平。
2. 脂蛋白血浆置换脂蛋白血浆置换是一种类似于肾透析的方法。
患者静脉血被取出,经过过滤、吸附或预处理去除低密度脂蛋白,再回输到循环系统中,整个治疗过程约需3小时。
脂蛋白血浆置换是通过物理方法来清除LDL以及其他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颗粒。
该方法在一项纯合子型FH患者与未治疗亲属配对比较的研究中已证实能够改善预后。
脂蛋白血浆置换已用于4岁或体重至少14 kg的儿童,所需治疗量要以患儿体重为基础。
研究显示,该方法较他汀类药物治疗更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主动脉根部粥样硬化的发展。
脂蛋白血浆置换的治疗标准是将每周治疗前的LDL-C水平降低65%~70%。
一项针对29例平均LDL-C水平为7.0 mmol/L的纯合子型FH患儿的研究显示,每两周进行一次脂蛋白血浆置换时仍有30%的患儿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这提示纯合子型FH患者应至少每周置换一次,使LDL-C降至更低水平,方能达到预防粥样硬化发生的效果。
3. 肝移植肝脏是清除血胆固醇的主要器官,通过肝移植纠正肝细胞上LDLR、PCSK9与Apo B等基因缺陷,降低LDL-C水平。
在美国已有1/3的纯合子型FH患者接受肝移植手术。
尽管与脂蛋白血浆置换联合药物治疗相比,早期肝移植是否能提高生存率尚不明确,但肝脏移植和更好的免疫抑制已经得到改善,来源于杂合子父母的活体肝源已被证实能够有效治疗HoFH。
如果要对FH患者进行肝移植,应在发生不可逆的心血管系统损伤之前进行,但受病情的紧迫性和供体的可用性等诸多因素限制,使肝移植难以成为FH的主要治疗手段。
4. 治疗策略选择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是治疗成人FH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依洛尤单抗与阿莫罗布单抗等PCSK9抑制剂作为新的FH治疗药物,适用于联合调脂治疗后仍LDL-C不达标的FH患者。
对于纯合子型FH患者,在儿童期进行肝移植、定期进行脂蛋白血浆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全球公众健康面临着FH的严峻挑战,国际学术界将每年的9月24日定为FH日(The FH Awareness Day),呼吁各国医生及患者加强对FH的重视。
我国关于FH的文章近年来逐年上升,但仍以个案报道为主,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而我国承受的遗传负荷较重,潜在的患者数以百万计,但对FH患者的规范化临床管理尚在起步阶段。
当前的首要目标为早期筛查和有效治疗,制定可扩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化FH治疗策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FH的知晓率、诊断率和治疗率;同时建立FH基因检测及产前基因诊断平台,帮助FH纯合家系生育相对健康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