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1采地质说明书
1101首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三义煤义同心煤矿1101首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 1101首采工作面编制:审核:二0 一一年十二月目录附图1、《1101首采工作面采区平面图》(编号:C-109-1)2、《综合地层柱状图》本规程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及相关法律法规。
2、《1101首采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3、《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1996年版)。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相邻关系一、工作面位置1、1101首采工作面是k1煤层对拉工作面,井下位于整个采区南东30#。
地表位于大槽一带。
工作面标高900m-1000m。
地面标高1150m-1240m。
二、工作面基本参数表1-1-1 工作面基本参数表三、储量计算表1-1-2 储量计算表四、工作面平面布置见采区平面图。
五、工作面巷道特征见图第二节工作面地质条件一、煤层情况本区煤为半亮~暗淡型煤,具不规则条带块状及粉末状构造。
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第一段(P2W1),含煤岩系的岩性及岩性组合、厚度、产出形态特征较稳定,变化不大。
K1煤层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结构简单,一般没有夹矸,属简单结构煤层。
倾角36°左右,煤厚0.26~0.5m,平均0.34m,厚度较稳定。
煤层顶部为黑色炭质页岩,厚度约0.2m。
煤层底部为含铁铝土岩或铝质泥岩,厚度1m 左右。
三、煤层顶底板岩性K1煤层顶板为Ⅰ类顶板。
顶板;为黑色炭质页岩(伪顶),厚度约0.2m,炭质页岩中时含灰岩或泥灰岩透镜体。
直接顶:为中厚层状灰岩,完整坚硬,稳定性好,较大面积悬空,亦不会垮落,甚至要强制放顶。
底板;为含铁铝土岩或铝质泥岩,厚度1m左右,有时见煤层之下有厚度小于0.2m的黑色炭质页岩。
四、水文地质及防治措施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区无常年性地表水体。
矿区及外围受地貌条件所限,地表汇水面积不大,即使暴雨也难成洪流,不会对矿井造成洪水灾害。
矿区内多年开采形成的采空区积水是矿井主要充水因素之一。
1151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1151采面巷道布置设计说明书1.工作面地质情况1.1工作面基本情况该巷道位于安底背斜南段西南翼,为一单斜构造,+1060水平首采区顶部,龙潭煤系中下部沿5﹟煤层等高线顺层施工;经调查上部曾经有大量小煤窑开采,西部为1121回风顺槽、1265运输石门联络巷和采区行人上山、轨道上山及回风上山,东南为已施工的1240进风石门和1273回风石门,在向南延伸时注意防止个别老窑深入,其余无其他采掘活动。
该面工作面走向长659m,倾斜长200m,面积133225m2,工业储量363439吨,设计可采储量365267吨。
1.2井上下对照关系地面位于猫猫冲至岩脚西一带,地形为缓斜坡局部呈凹字形地形,西南方向为长兴灰岩形成的陡坎,北高南低。
位于煤系中,地面多被农作物、灌木覆盖。
无大的水体,零星居民建筑物分布。
1.3煤层赋存情况5#煤层走向为193°,倾向为287°,倾角为30°,该巷道沿5#煤层顶部掘进,在1265运输石门F0305~K0+116m处开始分岔,走向为193°,根据地质报告预测巷道东南方向煤层逐渐变薄,局部有起伏,巷道沿煤层倾角起伏变化。
5#煤层为黑色,以半亮型煤,亮煤为主,其次为半暗煤,条痕色为黑色,玻璃光泽,块状结构,层状构造。
参差状断口,硬度低,性脆,个别点相变为炭质泥岩,偶含少量黄铁矿晶粒,结构简单,个别点含一层粉砂岩夹矸。
顶板多由细粒砂岩、粉砂岩组成,个别工程点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细粒砂岩,个别点为砂质泥岩、泥岩。
该煤层属于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可采率85.71%。
硬度系数f=0.5~2,上距3#下煤层5.75~14.02m,平均8.59m。
煤厚0~3.70m,平均1.76m。
2#煤层灰分10.05%~26.17%,平均18.77%;硫分0.46%~1.63%,平均0.95%,属低中灰分低硫煤。
1.4煤层顶底板情况老顶: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灰色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偶含黄铁矿晶粒,间夹粉砂岩条带;厚度5.6m。
1012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1012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编制:王静主任:分管副总:总工程师:2011年3月1日一、概况1、工作面概况10121工作面布置在采一区1580轨道石门以东,为我矿12#煤层首采工作面,走向长约540m,工作面倾斜长约198m,该面预计在2012年4月下旬开始回采;工作面上限标高为+1582m,下限标高为+1491m。
2、对应地表情况及地面位置地势沿煤层走向上为东高西低,地表为构造剥蚀山地地貌,发育单面山、脊状山,山岭走向与地层走向一致,属于中等切割的中山地形。
该面对应地表为大山,无重要建筑物及民房,局部地段有农田,埋深300-591m,回采过后,在埋深浅的地段,可能会导致地表山体开裂等地质灾害,因此,须要对10121工作面回采后对地面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评估。
3、工作面周围采掘情况该工作面自西向东分别布置有焦炭沟、金竹凹、罗汉松等地方小煤矿,其开采情况如下:3.1焦炭沟:焦炭沟煤矿位于10121回风巷160m---480m之间,主要是开采3#、5#、9#、12#煤层,最低开采标高不详细,现系统已关闭,根据已揭露的12#煤层资料分析,对10121工作面回采不会构成影响。
3.2 金竹凹:金竹凹煤矿位于10121回风巷480m---600m之间,主采3#、5#、9#、11#、12#煤层,12#煤层的最低开采标高在1602m,通过对12#煤层的系统进行调查,曾在该矿12#煤层运输巷观测到我矿10121回风巷联络巷所打锚索,巷道布置是往东,长度约150m,该矿12#煤层开采不会对10121工作面回采造成大的威胁,但是,在雨季期间,不排除该矿涌水从打锚索处排出,因此,10121工作面在雨季回采期间,下出口必须安设好不小于200 m³/h的排水泵及相应的排水管路。
3.3罗汉松:罗汉松煤矿位于10121回风巷设计之外,主采17+18#煤层,开采标高已探清,距10121工作面较远。
二、煤层概况1、煤层顶底板情况直接顶:深灰色泥质粉砂岩,在局部地段为深灰色粉砂质泥岩,岩性较软弱,易判别,厚度在1.5m−3m;老顶:灰色细砂岩,岩性坚硬,厚度8m−15m。
首采区地质说明书 (范本) 兴源煤矿 2
普定县兴源煤矿首采区地质说明书二O一一年五月一日通知书因矿井急需编制首采区设计,地质人员需在三个月之内提供首采区地质说明书。
特此通知通知工程师签字:年月日接到通知地质人员签字:年月日首采地质说明书一、采区范围井田划分为二个水平,三个采区。
三条井筒掘到+1510m标高后掘进井底车场、绕道、水泵房、中央变电所、主、副水仓,再掘进+1510石门依次揭穿14#、13#、12#煤层,沿12#煤层布置运输大巷,再沿走向布置运输巷、回风巷、联络巷形成通风、运输系统。
首采工作面布置在12号煤层中,条带式开采,首采面己布置完成,首采区走向长1400米,倾斜长102米,倾角23度,开采12#、13#、14#煤层,先开采上分层12#煤层。
二、相邻采区实际揭露地质水文地质概况采区内水系不发育,无大的地表水体。
该区地表主要为大气降水。
故地表水对矿山的采掘活动没有大的影响。
但受开采、地下采空区塌陷带及裂隙带影响,暴雨季节,地表水流将通过长兴组(P3c)向地下矿井充水,从而成为地下矿井间接充水水源,开采中应引起重视,特别是暴雨季节。
根据矿区周边现已停采老硐涌水量的调查,在整个开采过程中未出现矿坑突水、淹井等现象,但矿坑内有少量积水。
其中,坑道内裂隙较发育地段的涌水量相应较大,而上山坑道积水多被下山坑道袭夺,一般处于干燥状态。
下山坑道常有积水,对矿山建设来说矿床排水是开采中的主要问题,故应注意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和开采深度的深,矿坑内的涌水量会逐渐增大。
三、勘探钻孔情况首采区范围内控制钻孔每200米一个,钻孔见煤稳定,煤层厚度变化小,钻孔内遇到煤层时无裂隙水。
四、地质构造1、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地层出露有二叠系(P)、三叠系(T)、第四系(Q)。
区域地层见表1-3-1。
表1-4-1 区域地层简表系统组(群) 地层代号及接触关系厚度(m)矿产第四系Q 0~10 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 480~550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3d 8~25长兴组P3c 27~75龙潭组P3l300~500 煤玄武岩Pβ未见底2、矿区地质特征及煤层特征(一)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P3β)、龙潭组(P3l)、长兴组+大隆组(P3c+d)、三叠系大冶组(T1d)、及第四系(Q)。
11511地质说明书
地表地
貌概况
本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北部,地貌单元属黄土丘陵地区,黄土覆盖全区,11509运输、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最高处位于杨家圪塔西南部,标高1286.5m,11509运输、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最低处位于鱼河卯沟水坝南部500米位置,标高1136.5m,相对最大高差150m。
井下位置
及四邻采
掘情况
一、影响工作面的水文地质因素主要有:
1、1、大气降水形成的洪水;
2、2、V号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水。含水层段富水性弱,渗透性差。
3、主要防治水措施:
4、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查明的水害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排除水害隐患后,再安排掘进工作,防止突水造成灾害,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生产并通知调度室及相关科室;
5、根据巷道掘进情况,该地区可能局部存在煤层裂隙渗水或巷道顶板淋、滴水,掘进时注意在合适的位置安装水泵排水,防止积水对生产造成影响。
二、掘进期间涌水量预计:
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赋存条件稳定,区域受褶皱影响。出现淋水,水源为V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弱,渗透性差。水量预计3——5m³/h,对回采影响不大。
11509掘进工作面运输、回风顺槽位于西回风大巷南部,工作面西部目前无工作面形成,南部为井田边界线,东部为11507回风顺槽(施工过程中),北部为西运输大巷与西回风大巷。
对地
面设施的
影响
从井上下对照图上看出,工作面地表无住户,位于11509工作面上方,有部分乡村道路。掘进过程中不会对地表造成影响。
工作面几 何尺寸
厚度(m)
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
老 顶
中细粒砂岩
6.3
浅灰色,长石石英砂岩,泥质胶结,含植物茎杆化石。
地质说明书121101
概
要
煤层
C11
水平
+1860
采区
Ⅱ
工作面
121101
地面标高(M)
+2050-2132
工作面标高(M)
+1860-1911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拟布置工作面为倾向长壁,F42逆断层走向总体一致,处+1875轨道与运输大巷东侧,其上覆C8、C9煤层为本矿已开采形成的采空区。
煤层简述
2.工作面采用倾向长壁布置。运输巷、回风巷掘进将分别穿过+1875轨道大巷、+1895总回风大巷,必须加强交叉点支护,强化顶板管理。
3.因C11煤上覆C8、C9煤层已开采,瓦斯释放较为充分,但仍需测定钻屑指标K1值进行检验,加强通风管理,确保稳定可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附图
121101工作面布置平面图
C9煤层位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第二段中上部,上距C9煤7-12m,下距C13煤约7.0m;煤层厚度1.04-2.16m,一般厚度1.5m,煤层结构简单至复杂,夹矸层数1-3层,夹矸厚度0-0.44m,夹矸岩性一般为泥岩,属稳定至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近水平赋存。
煤层顶底板简述
名称
岩石
厚度(m)
岩性特征
储量预算
工作面名称
走
向
长
(m)
倾斜长
(m)
斜
面
积
(㎡)
平均厚度
(m)
容重
(M3/t)
工业储量(t)
回采率(﹪)
可采储量(t)
121101
85
380
32300
1.45
1.35
63227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织金县苦李树煤矿一采区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技术科2011年5月13日一采区地质说明书第一章井田概况第一节矿区位置与交通苦李树煤矿位于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煤矿距织金县城约50km,距三塘镇约18km,距贵-昆铁路六枝火车站约98km,距在建中黄-织铁路织金火车站约40km,苦李树煤矿有简易公路通达其它地方,交通较为方便。
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8′41″~105°29′31″,北纬26°38′28″~26°39′06″。
井田境界: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7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11111120121034),本矿井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见下表),矿井面积为0.8121km2。
矿井范围拐点坐标表(西安坐标)第二节一采区概况矿井为单水平上下山开采,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标高为+1988m。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按煤组将整个矿井划分为两个采区,即6、7煤层为一个采区,16、30、32、35为二采区,采区划分情况详见开拓系统巷道布置图。
第二章矿区地质情况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一、地层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及第四系。
地层走向总体为南西~北东向,倾向东南,倾角10~29°,一般15~25°左右,西南段地层倾角比东北段小。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茅口组(P2m):煤矿区内未出露,主要分布在煤矿区外西北面较远处,岩性以灰岩为主,分上下两段。
上段:底部为薄~中层状燧石灰岩及硅质灰岩夹燧石层,为上下段的分段标志;下部以燧石灰岩为主,相变明显;上部为浅灰微带肉红色厚块状生物灰岩,隐晶质,本段总厚约125~150m。
下段:以灰~深灰色厚层状、块状灰岩为主,多含白云质斑块及少许燧石结核,下部夹白云岩。
本段总厚约220~255m。
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煤矿区内未出露,为晚二叠系早期的基性火山喷发物,仅出露于煤矿区北部边界外围,厚约307.37~347.16m。
二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第一节采区概况及范围1、采区位臵:古汉山矿二一采区位于矿井东翼下部,-450m水平东翼运输大巷以下,西邻工业广场保安煤柱;2、采区范围:二一采区西以工业广场保安煤柱线为界,上部边界为-450m水平东翼运输大巷,东部边界为团相断层和第30勘探线,下至二1煤层底板-1000m等高线(矿井边界),平均走向长1800m,倾斜宽平均1480m,面积约266万m2。
表1 二一采区范围拐点坐标3、四邻关系:二一采区上部为一一、一三采区,采区边界线为-450m水平东翼运输大巷,其中一一采区为生产采区,一三采区为准备采区;二一采区东部为二三采区,采区边界线为32勘探线和团相断层,二三采区为未开拓区;西为工业广场保安煤柱。
4、井上下对照关系:矿井工业广场位于该采区西部,工业广场保安煤柱线为二一采区西边界线,辉县市团相村位于采区东北部,其村庄保安煤柱几乎占压整个采区,团相村养殖场位于采区西北部,二一采区的回采对团相村及养殖场将有较大影响;此外中州铝厂2号公路横贯全区,其它为乡间公路。
地面耕地属地多为辉县市吴村镇管辖。
5、钻孔情况:采区范围内及附近钻孔共有16个,钻孔具体参数见表2 表2 二一采区钻孔一览表第二节相邻采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古汉山矿目前共开拓5个采区,一一、一二、一四采区为生产采区,一三、一六采区为准备采区。
一一采区位于二一采区上部,已回采数年,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已基本查明。
二一采区与一一采区地层及构造情况比较类似,水文地质情况因所处水文地质单元不同差别可能会较大,有待在二一采区开拓过程中进一步了解。
下面仅介绍一一采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一、地层一一采区生产揭露的地层与地质勘探时报告提交所述的地层一致,自老至新有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第四系及新近系,所回采的二1煤层位于二迭系山西组下部,煤层结构简单,厚度稳定,平均厚度5m,未见薄煤带及无煤带,煤层顶底板岩性多为泥岩及砂质泥岩。
二、构造1、断层规模小,方向性明显到目前为止,采掘揭露的断层除一条落差为3m外,其余落差均小于3m。
11801回风巷掘进地质说明书
11801回风巷掘进水文地质说明书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地理位置及四邻开采情况:1、巷道位置:11801回风巷在+1426回风石门以里20m开门,方位按2851°掘进,揭C18B煤层后沿煤层走向掘进(方位285°),向西掘进395米。
2、邻区情况:11801回风巷位于C18b煤层中,其北侧为10901回风巷,南侧无巷道,东侧为1426运输石门,本煤层四邻均为开采。
3、地面情况:矿区地形起伏较大,属构造侵蚀、溶蚀中山地貌。
矿区地势总体南北高中间低,最高点位于矿区西部石梁子的山顶上,标高约1984m,最低点(即矿区侵蚀基准面)位于矿区南东部的河谷处,标高约1425m,相对高差约559m 。
二、地质概况1、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威宁北西向构造变形区。
2、区域位于娄山关大断裂,贵阳、黄平深断裂的威宁紫云深断裂之间,构造属黔西北弧西北翼内部部位,区内褶皱断裂无不受其支配,区域构造主要为北西向,其次东西向和北东向,有时三个互相交接、互相穿插干扰,构成长条形构造形态。
三、地质水文情况:根据一采区一水平所掘进的四条穿层石门的穿煤情况分析,所有煤层含水量较低,无涌水现象,该掘进工作面掘进至边界线后,地表有河流穿过,要及时进行打钻查明前方情况,待水情查明、水患排除后,方可继续向前掘进。
该行掘进时严格执行“逢掘必探”的规定。
四、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2012年该矿瓦斯绝对涌出量9.29m3/min,该巷掘进时瓦斯绝对瓦斯涌出量按全矿的15%计算,预计该巷绝对瓦斯涌出量9.29×15%=1.39m3/min左右,该矿所有煤尘均具有爆炸性,煤层有自燃倾向,因此必须采取消尘措施和预防煤层自燃发火措施和煤层自燃发火观测措施,防止其自燃。
第二节掘进地质说明书11801回风巷开门位于+1426m水平区段石门揭C18B煤层处,沿煤层往西掘进420米,巷道沿C18B煤层走向掘进,巷道全长395m,设计掘进净断面6.0m2,坡度5‰。
1151回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151采煤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轨道上山的西翼,为西翼的第一个采面,布置在B5煤层中,走向长度108m,倾向长度40m。
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1。
表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采区名称一采区工作面名称1151工作面地面标高+1355m—+1390m井下标高+1163m—+1379m 地面相对位置地面主要为山坡、沟壑,有一条小溪及土路,其它无任何建筑物,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回采对地面小溪及土路有一定影响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该工作面东部为轨道上山,北部为采空区,有50m的保安煤柱;南部为1153准备工作面,西部为未采区;走向长度108m倾向长度平均39m 面积3815 m2第二节煤层本工作面煤层为B5煤层,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和西沟吉祥煤矿之前布置的采煤工作面判断,该工作面范围内的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厚度在8.1—10m。
具体见表1-2。
表1-2 煤层情况“表1-2 煤层情况”附表1煤的物理性质煤层属中侏罗统西山窑组B5煤层,煤呈黑色,条痕棕黑色,多具沥青光泽-玻璃光泽;具条带—线理状结构,多为光亮型煤和半光亮型煤两种类型。
煤的平均容重1.3t/m3,煤层普氏硬度为f1—2,为软质煤层。
煤层情况描述井巷工程中所见厚度变化在8.1米—10米之间,总的趋势是由浅到深逐渐加厚。
煤层结构较为简单,有二层较为稳定的炭质泥岩夹矸分布在煤层中部,上层夹矸的厚度0.3—0.6米,下层夹矸厚1.3—1.5米,总厚度1.7—1.95米。
煤层的单层厚在1.5—5.5米,其中下部煤层厚度较大,单层厚4.5—5.5米;煤层倾角平均25°。
具体的原煤煤种及煤质情况见表1-3。
表1-3 煤种及煤质情况原煤煤质情况M ad/%A d/%V daf/%Q b,ad/(MJ.kg-1)S t,ad/%工业牌号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夹矸煤层结构稳定性可采性层数厚度(m)B58.1—10 2 1.7—1.95 较简单较稳定全区可采3.94-11.06 7.07-13.138.06-48.4027.42-29.210.11-0.5441CYB5煤层属长焰煤(41CY),煤层主体为低—特低灰煤,具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热稳定性中—好、化学活性强、富油、煤灰分低熔—高熔,是良好的工业动力用煤,也是较好的炼油用煤和气化用煤。
41011综采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41011综采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和任务41011工作面属综采工作面。
编制回采说明书是为回采工作面服务的,是工作面生产管理与施工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工作。
编制回采地质说明书的目的旨在指导安全生产,为施工单位编制作业规程提供依据,解决回采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为工作面安全回采,保证煤炭资源科学开发和利用,提高煤炭回收率和经济效益等主要依据。
第二节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地表的关系41011工作面位于我矿四水平一采区,面积为74392㎡。
该工作面东以41011切眼为界与贺驼矿保安煤柱相邻,南以41011上顺槽为界与31021工作面相邻,西以41011设计停采线为界,与4F31021-1断层相邻。
北以41011下顺槽为界。
工作面切眼上部地表距杜贺驼村庄60m,地面标高+215m~+243.3m,二1煤底板标高-365m~-496m,埋藏深度608.3m~711m。
第二章工作面地质第一节工作面地质构造(断层、褶皱)情况并预测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和变化趋势该工作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为单斜构造。
该工作面共揭露10条断层,部分断层对工作面回采带来一定影响,41011-4断层走向NW353°倾向NE83°倾角52°,落差H=1-4m,对回采影响较大。
(详细情况见断层统计表)41011上顺槽揭露4F31021-1断层走向NE20°倾向SE110°倾角50°,落差H=5.5m,向41011工作面延伸到下顺槽落差H=7.5m。
该断层在设计停产线以外,对回采影响不大,工作面过断层应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下顺槽紧贴26-2钻孔,经巷道揭露该钻孔封孔合格,回采时,应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41011下顺槽距切眼口85m左右为一向斜构造,回采时应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节推测工作面内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陷落柱等根据41011上下顺槽及切眼巷道揭露分析,该工作面内可能无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陷落柱。
9201回采地质说明书(文字部分,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编制)
1.工作面概况工作面位于二采区运输巷北面,地处二采区西北部,为二采区的第二个采面,属采区北翼第一个采面。
工作面沿倾斜方向布置,倾斜方向长373.4m,走向长180m,水平投影面积67203.8㎡。
工作面北面为临近矿井边界的薄煤区,东面为未开采的9203工作面,南面为二盘区运输巷,西面为副斜井保护煤柱及已开采结束的一盘区。
工作面对应地表为高山及丛林,地表范围内有一条西北流向的冲沟经过。
地表植被茂盛,第四纪黄土覆盖较厚,地面标高1390m~1512m。
工作面对应地表地处副斜井东面约125m处,青杠坡以南280m处。
2.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工作面总体上为一走向近东西向、倾向近南的单斜构造,根据掘进期间巷道揭露煤层及顶板情况、防突队打钻情况及以往地质资料,工作面范围内不存在断层。
工作面掘进期间未见陷落柱、“天窗”及岩浆侵入等构造,揭露顶板平整,完整性好,无顶底板破碎带。
3.煤层赋存情况及煤质根据工作面掘进期间实际揭露煤层情况,工作面煤层厚度1.30~1.72m,平均煤厚1.46m。
煤厚变异系数γ=6.7%,可采指数K m =1。
工作面大部煤层结构简单,靠近切眼部分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一层,夹矸最大厚度0.8m。
M9煤层属块状暗亮煤,结构较致密,仅见少量微细闭合裂隙,为中~高强度煤。
煤体结构介于原生结构~碎裂结构之间,即Ⅰ类~Ⅱ类之间,大部分煤层煤体结构属于原生结构,局部煤层煤体受扰动结构属于碎裂结构。
M9煤层主要煤质指标见表3-1。
工作面煤层大部含软分层,向北逐渐出现夹矸,煤层分岔,夹矸增厚,但上下层煤厚度稳定,煤体结构普遍为原生结构。
工作面煤层主要煤质指标见下表:4.实见点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裂隙发育情况实见点煤层顶板岩性为石灰岩,顶板平整,完整性好。
直接顶为厚度5.2m~5.6m的中厚层状石灰岩,裂隙多被方解石脉填充呈闭合状,裂隙不发育,仅在煤层产状变化处发育裂隙。
基本顶为钙质粉砂岩、石灰岩,厚度9.2m~11.6m,呈厚层状,完整性好。
1141机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贞丰县纳旺煤矿1141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矿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机电矿长:生产矿长:编制:编制日期:2011年5月14日会审意见部门会审意见矿部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安全矿长总工程师矿长贯彻记录贯彻人签名贯彻时间被贯彻人签名学习内容区队长安全员瓦检员班长(组长)员工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141机采工作面位于运输上山西翼,为我矿的首采工作面。
1141进风巷标高:最高1263.3m,最低1244m;1141回风巷标高:最高1285.3m,最低1265.5m。
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
表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采区名称一采区工作面名称1141地面标高1315m 井下标高1244m地面相对位置工作面地表为无人耕种的荒坡,无水体、村庄、公路、建筑物等。
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该面位于井田西南部,东临运输上山,南临矿井探水警戒线,西临井田边界保安煤柱,北面为下一区段的准备工作面区域。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本面回采可能会对地面造成塌陷。
目前工作面地表无任何建筑物,属丘陵地带。
倾斜长度120m残余走向长度1141运输巷1141回风巷平均410m 412m 585m煤高 1.5m 采高 1.5m 容重 1.4T/m3回采率97% 可采储量106901t可采期13月第二节煤层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4#煤层,通过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4#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厚度在1.4-1.46m之间。
具体情况见表2。
表 2 煤层情况表煤层厚度1.5 煤层硬度f=1-2 煤层倾角10-112度煤种主焦煤稳定程度较稳定开采煤层4#煤层情况描述该工作面4#煤层俗称“五层荒”,位三叠系上统火把冲组(T3h),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小,一般厚度1.4-1.46m,平均 1.43m,煤层结构简单,含五层夹矸,夹矸厚平均约100mm,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
其煤岩类型属半亮型。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4#煤层顶板:直接顶板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强度较低,水稳性差。
十一三采区地质说明书
1013采区地质说明书章丘矿业有限公司玉山煤矿二00八年十二月1013采区地质说明书第一章采区地质情况第一节采区位置与范围一、地面情况地表主要有黄旗山,其它地方为农田。
该采区对应的地表为丘陵地带,无建筑、无河流,第四系黄土覆盖。
二、井下情况东部、南部至副井采空区保护煤柱,西至井筒保护煤柱,北至101310运输巷。
三、周边的采掘情况本采区南部已回采,其他部分未开拓。
第二节井上、下标高一、采区范围井上标高:+155m~+170m二、采区范围井下标高:标高-91-~-121米第三节地质条件一、采区几何尺寸及主要煤柱的留设尺寸1、采区几何尺寸:采区走向长560m,倾向长600m,面积201200m2。
2、煤柱的留设尺寸(1)巷道保护煤柱:1013轨道下山和皮带下山保护煤柱:20m(2)断层保护煤柱:F15断层留设20m。
二、采区地质构造及煤层顶、底板岩性1、地质构造:采区西部有F15断层(断层产状为走向30度,倾向300度,倾角60度)。
断层落差较大10~18米,根据9层煤巷道实际揭露采区中部有一断层,(断层产状为走向70度,倾向340度,倾角65度),落差1.2~6米左右,随深度增加,落差可能会加大。
2、煤层顶、底板岩性石炭系太原群,以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和浅灰色中、细砂岩为主,中夹5层灰岩,一灰厚约3.00~4.5米,较稳定。
二灰距一灰14米左右,厚约1.3~3.6米,较稳定。
三灰距二灰19米左右,厚约1.4~2.0米,较稳定。
5层灰岩均是较好的标志层。
含煤10余层,其中3、4、9、10-1层煤可采。
其中煤3、煤4赋存不稳定只局部开采。
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一、地表、井下赋水情况(一)地表赋水情况地表为一丘陵地带,矿区地势西高东低。
地表无大的河流,冲沟较发育,径流条件好。
(二)井下赋水情况1、含水层直接充水含水层⑴山西组砂岩含水层为3、4层煤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山西组含沙岩层较多,其中3煤顶板发育一至数层中~细粒砂岩,有时粗砂岩,总厚度在20m左右,裂隙较发育,为裂隙承压含水层,与煤3相距0~5m。
旗山煤矿14101规程
目录第一章地质与矿压观测资料 (1)1.1地质说明书 (1)1.2矿压观测资料及支护设计 (3)1.2.1矿压观测资料 (3)1.2.2巷道布置 (7)第二章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 (8)2.1采煤方法 (8)2.1.1采煤方法的选择 (8)2.1.2采高的确定 (8)2.2回采工艺 (8)2.2.1落煤 (8)2.2.2放煤 (9)2.2.3装煤 (9)2.2.4运煤 (9)2.2.5工作面支护 (10)2.2.6顶板管理 (13)第三章循环作业、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3.1循环作业 (14)3.1.1循环方式 (14)3.1.2作业形式 (14)3.2.1劳动组织形式 (14)3.2.2劳动组织和出勤 (14)3.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5)第四章主要生产系统 (16)4.1材料运输系统 (16)4.1.1工作面材料运输路线 (16)4.1.2老料回收路线 (16)4.2运煤系统 (16)4.3排水系统 (16)4.4供电系统 (16)4.4.1概述 (16)4.4.2动力变压器的选择 (17)4.4.3电缆的选择 (18)4.4.4电压损失校验 (19)4.4.5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和保护装置的整定 (21)4.4.6 机电安全管理 (24)4.5通风防尘 (25)4.5.1工作面配风量计算 (26)4.5.2通风路线 (27)4.5.3粉尘防治 (27)4.5.4瓦斯防治 (28)4.6冲击地压 (33)4.6.2监测方法 (33)4.6.3重点监测区域 (35)4.6.4冲击地压防范措施 (35)4.6.5解危措施 (35)4.7压风自救 (39)4.7.1概述 (39)4.7.2压风自救系统安装的相关要求 (39)4.7.3压风自救系统管理 (39)第五章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41)5.1一般规定 (41)5.2顶板管理 (41)5.2.1 14101工作面责任区域内巷道巡查、找掉、维护 (41)5.2.2工作面试生产 (42)5.2.3工作面预防冒顶和片帮及处理措施 (42)5.2.4超前支护及两道回料 (42)5.2.5过地质构造带 (43)5.3生产管理 (43)5.3.1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关键 (43)5.3.2针对以上安全技术关键措施 (44)5.4运输管理 (62)第六章煤质管理 (63)6.2煤质管理措施 (63)6.3保证煤炭回收率的措施 (63)第七章避灾路线及应急预案 (64)7.1工作面水灾避灾路线 (64)7.2火灾事故和瓦斯、煤尘爆炸避灾路线 (64)7.3冲击地压事故避灾路线 (64)7.4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应急预案 (64)7.4.1顶板 (64)7.4.2水灾事故 (65)7.4.3火灾事故 (65)7.4.4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65)7.4.5冲击地压 (65)附图 (69)第一章地质与矿压观测资料1.1地质说明书1.2矿压观测资料及支护设计1.2.1矿压观测资料(一)根据我矿下石盒子组1、3层煤矿压资料,预计本工作面的矿压资料如下1、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8~15m2、老顶(1)初次来压步距:26~35m(2)周期来压步距:7~12m(3)支架平均工作阻力:3000 kN3、煤壁前方支承压力(1)影响范围:52m(2)高峰区:5~22m4、顶板分类(1)直接顶:Ⅱ类(2)老顶:I级(二)支护控制设计根据矿压理论,工作面顶板的压力强度可按4~8倍采高的上覆岩层的重量近似计算。
13111采面作业规程
13111工作面作业规程一、采面位置、走向及倾斜长度13111工作面北为未掘进的13121工作面,南为未掘进的13101工作面,东临石淙一矿采空区,西接–110运输大巷。
对应地表为双庙村。
地面标高为+304.6~345.0m,工作面标高–79.4~+92.9m。
该工作面沿煤层倾向布置,倾斜长758.5~766.5m,平均762.5m,走向宽126.8m。
二、采面地质及水文地质说明1、煤层赋存情况(1)、该工作面为二1煤层,煤呈灰黑色,粉末状、半亮型。
由于受地质构造影响,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属不稳定煤层。
煤层最小厚度0.8m,最大厚度9.0m,平均4.5m。
该面煤层赋存不稳定,煤厚两极值变化大,且靠近材料巷运9点向里20m至31m附近及皮带巷新材4点向外16m至向里2m附近发育两个薄煤带。
受构造的影响,该面煤层厚度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A、工作面中上部比中下部煤层厚;B、由于受滑动构造的影响,正断层的上盘煤厚值比下盘的大,且背斜轴部附近煤层相对较薄。
工作面煤层结构复杂,煤层倾角6.6~22.6度,平均13度。
本面煤工业牌号为贫煤,由于受滑动构造带的影响较大,煤层顶板较破碎,除靠近运1点至运7点附近保留部分原生顶板外,工作面内大部分为滑动构造带直接压煤。
在靠近切巷切2点向北8m 至24m附近,煤层底部发育一层0~1.5m的夹矸,回采时会增加外在灰分,因此在回采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煤质管理,减少含矸率,降低灰分。
(2)、煤层顶底板岩性原生顶板:细砂岩,厚0~9.21m,平均3m。
构造顶板:断层角砾岩及断层泥,厚0~10.7m,平均6.5m。
直接底:砂质泥岩,厚7.5~10.5m,平均8.74m。
老底:L8灰岩,厚2~3.7m,平均2.98m。
(3)、地质构造从13111工作面掘进情况看,该面地质条件较复杂,断层褶曲比较发育,底板起伏变化大,煤层厚度变化大。
褶曲轴向主要为近东西,除F85正断层走向近南北,F101正断层走向近东西,F103正断层走向近北西向,断层走向大多近北东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
质
情
况
M
(%)
A
(%)
V
(%)
Q
(MJ/kg)
FC
(%)
S
(%)
Y
(mm)
工业牌号
2.07
21.1
9.13
19.16-31.8/27.43
91.27
2.94
12.9
无烟煤三号
本煤层属于中灰、中高硫、特低挥发性、特高热值、中等软化温度灰、底磷。
煤
层
顶
底
板
情
况
顶底板名称
2、老窑水
本工作面上部开采范围内没有发现老窑,但很多老窑因开采时间久远,且已封闭或坍塌,并且开采范围不清,在排查过程中很难发现,故回采前要在回采范围内进一步对老窑情况进行调查。
3、涌水量预计
工作面生产过程中采空区的水源来自M14顶板砂岩及灰岩裂隙水和生产用水,且回采至11405采空区时接受11405老空水补给,预计该工作面正常涌水量10m3/h,最大涌水量50m3/h。
岩石名称
厚 度
(m)
岩 性 特 征
基本顶
灰 岩
0.68~4.21/1.52
灰色,中层状,发育裂隙,充填方解石脉,产动物化石。
直 接 顶
粉细砂岩互层
11.53~17.88/12.74
浅灰白色细砂岩与灰色粉砂岩互层,局部稍含钙质,局部见擦痕,发育裂隙,偶填充,岩体半坚硬~坚硬,局部含植物碎屑化石。
伪 顶
炭质泥岩
0~0.8/0.5
深灰~灰黑色薄层状,具微波状层理,较破碎易脱落。
直 接 底
炭质泥岩
0.2~0.7/0.52
深灰色~灰色泥岩,参差状断口,裂隙偶发育,遇水膨胀。
基 本 底
细砂岩
2.18
浅灰色,泥质胶结,缓波状层理,含少量泥质条带,裂隙稍发育,偶被方解石脉充填。
地
质
构
造
情
况
本工作面回采范围内,煤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为4°~8°,平均6°左右。
附
图
1、11411工作面综合柱状图 (1;200)
2、11411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实测图(1:1000)
3、11411工作面巷道素描图 (1:200)
织金县贵平煤矿
1141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技术科
编制
审核
技术科
总工程师
接到通知书时间2016.11.24
提交时间2016.11.30
1141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概
况
煤层名称
M14
水平名称
一水平
采区名称
一采区
工作面名称
11411工作面
地面标高(m)
+1408~+1470
工作面标高(m)
+1245.7~+1276
地面位置
本面位于副斜井井口以北560m~920m之间,地形比较复杂,地面为农田和山谷丘陵;工作面东部为原新黔村瓢儿井组(已搬迁),西南部为新坪村齐心组,西北部为高山村步垮组。
30
120
50
正
1.2
较小
gf6
10
280
40
正
1.0
较小
gf7
15
105
45
正
1.0
较小
gf8
45
315
35
正
1.2
较小
gf9
170
80
85
正
0.8
较小
gf10
35
305
65
正
1.5
较大
gf11
40
310
75
正
1.6
较大
gf12
85
355
50
正
0.5
较小
水文
地质
情况
及防
治水
措施
1、含水层
M14直接顶为粉细砂岩互层,平均厚度12.74m左右,其上为灰岩,平均厚度1.52m左右。粉细砂岩及石灰岩均为弱含水层,通过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对其进行补给,在顶板破碎处、断层带附近及顶板裂隙地段,砂岩及灰岩内的水会以淋水的形式出现,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地压
无实测资料储量计算块段号
工作面长
( m)
(游标值)
推采长度
(m)
(常数)
斜面积
(m2)
煤厚
(m)
容重
(t/m3)
工业
储量
(t)
回采率
(%)
可采
储量
(t)
147
318
46746
2.75
1.53
196684
95
186850
问
题
及
建
议
1、因工作面顶板岩性较差,回采过程中,加强顶板管理,遇顶板破碎、压力大,及时带压移架或超前移架维护顶板。
2因工作面上部地形比较复杂工作面上部有一季节性溪流回采后地表要产生变形及沉陷大气降水及地表积水及溪流内的水会随地面裂隙渗入井下对工作面回采及排水造成困难建议要加强地表的观测对地表裂隙及时填平夯实确保工作面顺3工作面回采范围内可能存在隐伏构造若回采过程中揭露隐伏构造时要及时通知技术科及有关单位对揭露的断层进行观测若落差大于2m时及时编制过断层补充措施加强断层上下两盘的顶板维护确保安全回采
本工作面范围内,影响回采的主要地质因素是断层。根据工作面巷道掘进情况分析,工作面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掘进过程中共揭露断层28条,落差0.5~5.0m,掘进时已对回采影响较大的断层进行了改造;回采范围内影响回采的断层12条,落差0.5~3.5m,对回采产生一定影响;另外,回采过程中有可能揭露隐伏构造,具体情况有待施工过程中进一步验证。
4、防治水措施
工作面回采前要对工作面附近上方的老窑情况以及地表水进行仔细排查,发现有老窑时要对老窑积水情况进一步探查,探查结束,积水排净后方可进行回采。
因11411工作面运输巷施工了一个环形水仓,主要是放11405老空水,该水仓要安排专人进行排水,保证水仓正常排水;另外,因回风巷比运输巷地势底,故在回采前在回风巷要准备好与涌水量相匹配的排水设备和管路,防止工作面淋水较大时影响工作面回采;另外,临时水仓及大巷水沟要及时清挖,防止煤岩粉淤积而影响排水。
本工作面回采范围内,无岩溶陷落柱、岩浆侵入体和古河流冲刷变薄现象。
构造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m)
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gf1
45
140
315
正
1.0
较小
gf2
105~120
195~210
30~45
逆
1.8~3.5
较大
gf3
75
345
35
逆
1.8
较大
gf4
50
320
65
正
2.0
较大
gf5
2、因工作面上部地形比较复杂,工作面上部有一季节性溪流,回采后地表要产生变形及沉陷,大气降水及地表积水及溪流内的水会随地面裂隙渗入井下,对工作面回采及排水造成困难,建议要加强地表的观测,对地表裂隙及时填平、夯实,确保工作面顺利推采。
3、工作面回采范围内可能存在隐伏构造,若回采过程中揭露隐伏构造时,要及时通知技术科及有关单位,对揭露的断层进行观测,若落差大于2m时及时编制过断层补充措施,加强断层上下两盘的顶板维护,确保安全回采。
5、泄排水路线
11411工作面→11411回风巷(运输巷)水仓→11411回风巷(运输巷)→中部水仓→地面。
影响
回采
的其它地质情况
最大涌水量
50(m3/h)
正常涌水量
10 (m3/h)
瓦斯
瓦斯绝对涌出量为:3m3/min
煤尘
煤尘爆炸指数为:无爆炸性
煤的自燃
本煤层属于不易自然煤层
地温
恒温带15℃,地温梯度1.13℃/100m。
井下位置
及 四 邻
采掘情况
本面北邻井田保护煤柱;东南邻11405工作面;西南邻主回风石门;西北为11413工作面(未准备);下伏11611回风巷在工作面东北部穿过。
回采对地
面设施影响
工作面回采将造成地面一定程度的沉陷,沟谷中上部地带可能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地面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推采长度
(m)
318
工作面长度
(m)
147
面 积
(m2)
46746
煤
层
情
况
煤(矿)层总厚
(m)
2.4~3.6
煤(矿)层结构(m)
煤(矿)层倾角
(度)
4°~8°
6°
3.0
复杂
可采指数
1
变异系数(%) 13.3
稳定程度
稳定
本工作面回采范围内,M14煤层属于结构复杂、厚度稳定的中厚煤层。煤层厚度为2.4~3.6m,平均3.0m,煤层中含1~2层夹石,夹石厚度0.1~3.0m。该煤层上距M10煤层47.7m左右,下距M16煤层18.4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