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人教版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人教版

第三单元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源远流长的见证: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⑴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⑵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叉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形成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⑶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考点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考点3: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⑴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称。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⑵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结论: 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落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 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A .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根本因素 B .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正确 方向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然要求
(3)中华传统文化应与当代社会相适 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
方法:全面认识祖国传 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源远 流长 的中 华文 化
辉煌历程
文字

史书

原因
典籍
包容性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中华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 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 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富有魅力的古典戏曲; 不可思议的中华气功; 手到病除的中医药、蒙医药、藏医药; 意蕴丰富的书法艺术……
故宫
明十三陵总神道
客家土楼
天坛 中国四大古桥赵州桥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其原因是在于它具有的包容性。
谈谈你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
中华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如:
*汉代北方民族的器用杂物、乐器歌舞,“京都 贵戚皆竞为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充满生机的北方民族文化, 为中原农耕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盛唐时期,“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 泊”;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 胸怀,扬弃吸收。如:
苏州古典园林
(清)粉彩九桃天球瓶

2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2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答案】(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 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 征。 (2)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 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 深的特征。 (3)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 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 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 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 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 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 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 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 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所给的信息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 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2006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 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 今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 中华风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 是两国 ( )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 措 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 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 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关于汉字的看 法正确地是 ( ) A.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标志 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D.汉字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文字

文化生活第六课_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_我们的中华文化

答案 解析
训练
对点练习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繁 荣发展、绵延不断,甚至连佛教 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 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 (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①民族文化的作用和体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 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②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A.中华民族是 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 民族特性。C.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 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3)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①为什么——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原 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 冲击。 ②怎么办——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A.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B.措施: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 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C.从创新角度(见教材P55)
遗产的独特作用是什么?)
B.科学技术: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 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 前列。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 性和整体性。(文化遗产、传统建筑、汉字是什么的标志?文字标志着什么?)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①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 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 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①两者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 ②因为源远流长,才有时间丰富发展自己,才有可 能博大精深;因为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才具有了强 联系 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 ③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 大精深的原因之一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共18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共18张PPT)

A
B
中华文化 的力量
表现
对外:顽强生命力和无穷 魅力
对内:熔铸在民族的生命 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 结奋斗的不竭动力

易混易错知识
Perspicacious knowledge
易混易错知识
1.汉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 标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 中华文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文化自信
4.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没有什么区别。(区域文化和民族 文化各有侧重,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含民族文化。)

记忆知识过关
Memory
knowledge
记忆知识过关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的表现)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内容;前提;表现;意义) 3.中华文化的力量(原因;表现)
目 录

基础知识梳理
Carding of basic knowledge
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 历史悠久 • 绵延不断
•汉 字 • 史书典籍
互为因果 互相促进
侧 重 点
表 现
博大精深
• 内涵丰富 • 底蕴深厚
•独 特 性Biblioteka •区 域 性 •民 族 性肆
课堂巩固训练
Class consolidation training
课堂巩固训练
1.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期间,举办了“翰墨千秋,金石永
年——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篆刻作品展”“金石说故事”等
系列活动。两岸学者、专家、艺术家共聚一堂,温饶“汉字艺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
(过渡)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真可谓内涵上极为丰富“独树一帜”,成就上“独领风骚”, 这种独特性可以从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得到有力的证明。
1. 文学艺术 (学生阅读教材 P662 段以及 P67 相关链接一,填空《第二教材》P411(1))
归纳:四大名著被译成多国文字,获得外国学者的高度评价。除此之外,几乎每个朝代 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还有皮影、双簧等 多种艺术,祖先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文学艺术财富。
它的设计规划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命 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除此之外,从公元 1 世纪到 18 世纪由中国传到欧洲等 地的重要发明就有 26 项,比如,科学方面,天文、立法、医学、数学、农学; 技术方面,蚕丝织品、瓷器、铁器、火药等等。就像罗伯特所说,“‘现代世界’ 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中国的古代科技
⑴包容性的含义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⑵意义
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难点突破: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⑴中华文化在自己发展历程中,从不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而是以非凡的包容性来丰富
②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点拨:“相关链接”描述了我回汉字的发展过程。方言、民族的多样化与汉字的统一性, 深刻表述了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促进民族凝聚力中的巨大作用。 (2)史书典籍。 ①意义: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 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 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点拨:“相关链接”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吏书其籍.我国的史书典籍种类多、规 模大、存留丰富、影响深远,记载传承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 证。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衰微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 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导航: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知识结构:辉煌历程源远流长 见证:汉字(作用、意义)史书典籍(意义、留存原因、特点) (动态) 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为什么、如何) 中华文化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博大精深 区域性:原因、关系(静态) 民族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意义重难点点拨:共同原因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解答此类问题,可从党的领导、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文化创新的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的路径及要求等多方面思考。

具体包括:(1)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文化创新。

(4)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如何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从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具体包括:(1)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三页,共二十五页。
中华文化的特征
2.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
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
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一。这说
明(shuōmíng)中华文化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民族性
D.区域性
[解析] B “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 在宋代”,这些信息(xìnxī)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民 族性和区域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A、C、D都不 符合题意。
•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解析】引述书本材料内容。本题结构特点能有效帮助学生在明确一项 错误的基础上即可作出。选项③违背文化多样性原则,表述错误
形成古代 中华文化 思想的雏 形
具有划 时代意 义
儒家 思想 成为 正统 思想
第七页,共二十五页。
隋唐 宋元明 明清
古代 中华 文化 高度 发展
产生宋 明理学
近代 西方 文化 传入
进入 气度 恢弘 的全 盛时 代
宋明理 学对后 期封建 社会影 响较大
中国传 统文化 面临冲 击
2、
汉字
史学典籍
作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 用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 证。
是错误的。
第十九页,共二十五页。
返回 (fǎnhuí)
知识点拨(diǎn bo):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 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jiāoróng)、相互促进,共同创
造了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 民族精神的关系
• (1)三者之间的区别 ①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 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 化方面的特征。 ②民族文化:民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是指在一定地域 范围内生活的,以血缘或密切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 具有共同语言、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的 共同体。而民族文化,就是这一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 所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 ③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名师点睛
• 〖重点理论〗 • 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的原因 • 两个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 化博大精深 • 三个特性→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华文化的 区域性、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中华文化 (1)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②中提到优秀文化典籍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观 点是错误的,应是间接的转化。①③④均是对文化典籍
的地位、作用的正确表述。
• 例4(2012年高考天津卷)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 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 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 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 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知识点,中 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材料中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 的区域性特征,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选答案 C。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共15张PPT)
投无路了,你只要足够坚定,运气会眷顾你;永远不要轻易放弃,或许再坚持下这个坎儿就过去了,一旦熬过阴霾,你会发现发现自己会变的无比强大。人生在世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必须激
励自己努力前行。不少朋友会写一些励志的话语贴在办公桌上,那么励志的句子致自己简短有哪些?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经典有气质内涵的句子,看看正能量的句子经典语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生机,向着美好的 未来前行!一、励志的句子致自己简短1、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2、穷则思变,既要变,又要实干。3、欲望如海水,越喝越渴。4、不去追逐,永远不会拥有。不往前走,永远原地停留。5、勇气不是感觉不到恐惧而 是感觉到恐惧也继续做下去。、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7、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8、现实很近又很冷,梦想很远却很温暖。9、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时代的强音。10、东西,让你羡慕,却 不能拥有;有些错过,让你留恋,却终生遗憾。11、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12、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13、最后的措手不及是因为当初游刃有余的自14、瞄准天上的星星,或许你永远也射不到, 但却比你瞄准树梢射得高远。15、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7、过去是经历,现在是尝试,未来 是期待。经历过,尝试着,就有期待。18、别放弃你的梦想,迟早有一天它会在你手里发光。19、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拥有什么样的世界。20、当你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二、经典有气质内 涵的句子1、不要问自己收获了多少果实,而是要问自己今天播种了多少种子。2、别为小小的委屈难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3、如果你热爱一件事, 那么你整天都能埋头于这件事而不觉得无聊,这样你才能在这个领域内出类拔萃。如果你全力以赴地去做你真心热爱的事情,那没有人会是你的对手。4、把圈子变小,把语言变干净,把成绩往上提,把故事往心里收一收, 现在想要的以后都会有。5、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总会变得越来越宽容,所以很多事情到最后并不是真的解决了,而是算了吧。6、人和人真是说不清的劫数,你为了一个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那个人又为了别人,神魂颠倒 食不知味。7、突然发现有些感情,有些事,不是几句煽情的文字就能决定的,终究抵不过内心的波涛汹涌以及现实的无奈。8、过去的人,有他们出现的意义,但不要太念念不忘。过去的人有过去的好,但最好的,都是你 身边的那个。9、不是谁辜负了誓言,而是被时间扯淡了思念。0、总有一天,你会在我的世界里下落不明,我会在你的世界里杳无音信1、在前进的路上,别急着一口气狂奔到底。静得下心,才能守住目标,沉得住气,才 能持续发力。以笃志力行的心态,做久久为功的努力,踏踏实实的你,终将变得很了不起。2、不再向往单纯,而是让心底的单纯唤醒梦魇迷住的躁动与孤寂,于是慢慢的,开始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生命中那些 真正重要的东西,有一种单纯的幸福幸福。3、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4、因为平时你们没有利益 冲突,自然相安无事。但有些人就是一旦触及利益,就绝不会忍耐你。所以啊,看一个人爱不爱你,重点是看有矛盾时,他会不会忍你。忍你的是好心,吼你的要当心。5、心,是静的才好,能静下来的,才是心情。不然, 烦躁中怎么能让自己染上心思。心思,是美的那种,女子的心思就是在安静的时间里,想一些事,看一本书,想一个人,那种心情只能在静的环境里生存。6、如果自己都在偷懒,命运又怎么会认可你。别再虚度光阴,叫醒 那个沉睡的自己。记住,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7、人最大的对手,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懒惰。别指望撞大运,运气不可能永远在你身上,任何时候都要靠本事吃饭。你必须拼尽全力,才有资格说自己的运气不好。

文化生活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文化生活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微课教学设计微课名称我们的中华文化适用年级高二适用类型解读教材知识点来源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1.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分析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教学重难点1. 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表现和区别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教学过程:一、考点展示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二、考点精讲(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的区分(1)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上看的,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

(2)区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看的。

(3)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

(二)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1)关系: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

文化生活第六课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中华文化

文字的作用、意义
你都知道哪些史书典籍?请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辉煌历程 源远 流长 的中 华文 化 文字传载 见 证
原因
史书典籍 存传 包容性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1、关于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B、汉语言文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 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 见证 D、中华文化是唯一没有受到域外文化影 响的国粹
(2)中国古 代科学技术
特点
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 了巨大贡献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 和整体性的特点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探究→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南北的不同: 王英琦《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雨》 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像南方少女的爱, 羞羞答答,多情、含蓄;使人想起洞箫牧歌、春花秋月,想起酒香 四溢的杏花村和青烟缭绕的山野、村舍……我曾在南方的雨巷,戴 着小斗笠,踩着古老的青石板,领略过那牵丝的长脚雨的恩泽。那 份只有雨趣,而无淋漓之感的温馨,令我铭心难忘。 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粗犷、干脆。像北方小伙的情, 炽烈如焰,热情、奔放。使人想起黄钟大吕,金戈铁马,想起浑厚 的高原,平坦的沃土以及犄角般的玉米和火一样燃烧的红高粱…… 我曾在北方的阔野,赤着脚,打着一把软弱无力的小花伞,迎接过 那如浇如注的倾盆大雨的洗礼。那份彻头彻尾的痛快,那份恨不能 连灵魂也一块冲刷了的大愉悦,使我至今回忆起来仍激动不已。 我爱南方的纤纤细雨,也爱北方的湾沦大雨。南方的雨——像 我的姐妹,北方的雨——像我的兄弟。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 • • • • • • • •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沈括)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注—《水经注》(郦道元)
•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即渐 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如甘肃的秦 腔等等。 •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 在中华文化的大花园里,各具特色的文化异 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 要的贡献。
• 中华文化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 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 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 自的民族特色。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请思考
一: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 二:延续至今的哪个? 三:你知道中国文化的辉煌历程吗? 四: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哪些?
印度河流域 古城遗址
古巴比伦遗址
埃及金字塔
他们都曾经创造 了自己的文化, 但都因历史的中 断而没能延续至 今,成为世界古 代文明发展史中 的遗憾。
• 我们的中华文化从产生延续至今,有五千 年的文明史,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中华文 化的发展历程。总的来说,中华文化的发 展历程,主要划分三个阶段,古代,近代 和现代。我们先说说古代,中国古代的文 化发展只能用辉煌来形容。
作用: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
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 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数千年来,这种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 化,传承中华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来进
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 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3张PPT)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3张PPT)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重点点拨特别提醒:(1)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学典籍的延续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作用略)。

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准确把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1)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要从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地位、作用、特点等方面理解。

(2)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要从区域文化的成因、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三个角度理解。

(3)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要从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内在联系、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方面理解。

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和历程上阐明中华文化的特征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特色、程度上阐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联系(1)二者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之一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也是中华文化的特点全面理解包容性(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

知识拓展:1、如何理解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参考《学习指导》P492、正确理解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参考《学习指导》P521、(2016·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海口海港中学王建中海口市拔尖人才高级教师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汉字与史书典籍(重点):汉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在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在近代,中华文化出现了一个衰微的过程。

其原因主要是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以及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内外因)5、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保持民族性: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体现时代性: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6、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7、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体现在哪些方面?(1)中华文化的内涵: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2)文学艺术:中国文学艺术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3)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8、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从哪些方面理解?(1)(文化的区域特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渐趋融合,保持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共25张PPT)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共25张PPT)

中医,是从观察世界中所感知而得的哲学与自然医药经 验相结合的学科,讲究相生相克、阴阳协调、天人合一 的自然之道。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运用草药、 针灸、刮痧、火罐等治疗方式以达到通经络、调气血。 药食同源、寓医于食、未病先防、注重合理膳食养生。
红木家具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艺术品。千百年来,红 木家具凭借其古朴典雅、和谐温婉的人文内涵,静穆 雅致、淳朴端庄的艺术属性及以及外柔内刚、细密沉 重的品质为世人所推崇。红木家具是中国家具的符号 性标志。独特的魅力传承和发展着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
③文物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 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当文学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央视再度升级视野和 格局,隆重推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以文化 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语言,用时尚现代的方式激 活深沉古老的历史,“让国宝活起来”。文物不是尘封的 古董,该节目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眼万年中日日流淌、从未 褪色、激情澎湃的文化自信和现实意义。材料说明什么? 文化与经济;文化创新;批评继承、时代精神;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文化的力量、塑造人生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受历史、地理、经济、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各地 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中华文化具有丰 富多彩、多姿多样的特点。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 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江南水乡
贵州梵净山
吴越文化是水乡文化,与水结缘,其文化有海纳百川、敢 为人先、经世致用的特点。有“吴侬软语”的美称;吴越 饮食以香甜可口为特征;吴越地区辈出文人墨客和科学家。 滇黔文化是山寨文化,与高山相连,其相对封闭和民族 众多的特点,让该文化有原生文化、多民族文化多姿多 彩、神奇瑰丽、原生淳朴的特点。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探究: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谈 (2)只有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 谈己见。 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 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基本特征之二:博大精深
中国
公元前 2100年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 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十国宋元明清
源远流长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 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 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世纪坛序
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
时 期 文 化
商 周 春秋 战国 秦 汉 隋唐 宋元明 明清
“天命 统一民族 文化 神 权”“ 百家争鸣 敬德保 民” 对早期 形成思想 雏形 中华文 化产生 深刻影 响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2、意义: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神的原因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吸收借鉴
意义: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 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 族文化的理解。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唯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 国中,唯中国为最发达。”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梁启超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学案《文化生活》第六课射阳中学顾建龙一、课程标准学习要求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古代中华文化发展的辉煌历程:(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文字:(文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B、史书典籍: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1)内涵:(2)意义: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1)文学艺术:A、文学艺术的独特作用:B、我国文学艺术的特点:(2)科学技术:A、科学技术的地位:B、科学技术的特点:2、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原因:3、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A、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的特性。

B、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文化。

C、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感和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

三、知识结构图解:1(1(2)从内涵上看: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个基本特征:从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方面看出。

2、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虽历经磨难,却从未中断,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其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中的积极成份。

包容性的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文化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同时,这种包容性,这种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五、典型题解题分析:考点1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与其他的古老文明相比,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最好见证,故选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故②③正确。

2、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包容性B、阶级性C、民族性D、地域性[解析]本题为一传统题目,对包容性的内涵: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把握清楚了其指向便非常明确。

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一个发展的民族,必然要有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

一个前进的时代,必须要有向上的精神。

我们实现全面的小康,就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是:①中华文化没像其他文明一样,被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②汉字的演变与使用③史书典籍的传承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有三个即②③④。

①不是原因而是表现,故应选D。

考点24、“各民族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并不是说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就形成了中华文化,而是说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传播的过程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的认识,错误的是: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B、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C、各民族文化的总和构成了中华文化D、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解析]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构成的,但中华文化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简单地相加,故C说法错误。

5、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

以一种文学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精髓。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

这说明:①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①表述错误;材料通过介绍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显示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故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应选B。

6、中国人的饮食有所谓“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地域性B、差异性C、民族性D、结构性[解析]此考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东、南、西、北”显然是地域概念。

CD项不合题意,B项表述太笼统,故选A。

7、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其中,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这说明: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B、各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C、我国文学艺术展现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D、我国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表现[解析]材料中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的一面,故选A。

六、贴近实际:1、北京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中国印——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

它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漂逸,充满张力,寓意的是舞动的北京。

这是13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的承诺。

盖下这印记,意味着用我们中国最庄重、最神圣的礼仪,再次向全世界庄严地承诺,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

说说你看到的奥运会会徽包含的中华文化的印记有哪些?汉字在中国文化中有何作用?答:(1)中国奥运会会徽有中国红、中国字、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篆刻、中国印章,中国印泥、用毛笔字写的拉丁字母“Beijing2008”。

(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它是中国文化的载体。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到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标识。

2、很久以来,中国就有通过符号传递祝福的传统。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每个娃娃分别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祝愿: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

“福娃”向世界各地传递中国人民友好、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这说明: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B、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C、世界各国文化应该相互融合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特有的包容性七、巩固练习1、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这句话所体现的中华文化()A、从未衰微B、盲目自大C、源远流长D、博大精深4、2005年4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亚非峰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文化上,亚非国家要成为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的合作伙伴,……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共荣。

亚非文化之所以能友好相处、发展共荣是因为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亚非文化不存在冲突C、文化具有包容性D、亚非人民有深厚的友谊5、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下了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是①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为当时的欧洲人所钟爱,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②中国的瓷器名扬四海,在中世纪的西方比黄金还贵③中国的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④中国医学自成一家,为世界瞩目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

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性强,“山性使人塞”。

回答7~8题。

7、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是各地区文化的松散集合D.我国各地区文化各具特色,互不相容8、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学。

三大英雄史诗A、体现着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和斗争B、体现着不同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C、说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英雄标准D、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说法不正确的有A、它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B、其发展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C、注重实际运用,实用性和整体性是其特点D、其成果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

10、各民族同文是指各民族统一使用汉字。

下列关于汉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字出现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C、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D、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唯一纽带二、双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1、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A、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阻碍作用B、融合了世界所有民族的文化C、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D、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12、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A、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B、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C、维新运动出现D、洋务运动13、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A、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B、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C、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份争和兴衰过程D、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第一14、2005年6月10《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多元一体的,就是说不只有一个源头。

比如,长江上游的宝墩文化,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以及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