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间的称谓语流变
老婆的38种叫法

老婆的38种叫法男人娶老婆,历史悠久,对老婆叫法也千变万化,多种多样,有人总结了38种。
01 口头语叫老婆,02 书面语叫妻子,03 尊称叫贤内助,04 书面语叫糟糠,05 东北人叫老婆,06 西北人叫婆姨,07 河南人叫屋里的,08 河北人叫家里的,09 湖南人叫堂客,10 湖北人叫姑娘丫,11 四川人叫婆娘,12 安徽人叫烧锅的,13 台湾人叫内子,14 文化人叫太太,15 农村叫那口子,16 文士叫内人,17 俗人叫女人,18 老年人叫老伴儿,19 官员叫夫人,20 秀才叫娘子,21 文人叫拙荆,22 商人叫贱内,23 委婉的叫执帚,24 白话文叫浑家,25 北方人叫媳妇儿,26 小混混儿叫马子,27 山大王叫女当家,28 有孩子的孩他妈,29 尊称叫女主人,30 六十年代叫对象,31 七十年代叫爱人,32 敬语叫领导,33 原配叫发妻,34 亲热叫亲爱的,35 想念叫宝贝,36 腻歪叫达利,37 疼怜叫心肝儿,38 厌恶叫娘们。
不同职业的套话老师三句话:一你这孩子很聪明,二但是学习不努力,三家长配合好好管理还有希望。
医生三句话:一你这病很严重,二不过还能治,三但是需要很多钱。
银行三句话:我们真的很同情你,二但是规定就是这样的,三还不了钱就收房。
专家的三句话:一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二最好的医院是厨房,三最好的药物是食物。
真是高招一个商人向小陈借了20000块,并且写了借据。
在还钱的期限快到的时候,小陈突然发现借据丢了,这使他焦急万分!因为他知道,丢失了借据,向他借钱的这个人是会赖账的。
小陈的朋友小周知道此事后,对小陈说:“你给这个商人发个短信过去,要他到时候把向你借的25000块还给你。
”短信发出以后,小陈很快收到了回复,借钱的商人在短信里写道:“我向你借的是20000块,不是25000块,到时候就还你。
”人道主义冬天,等公共汽车的人很多。
车开来了,某人眼看挤不上去,就大声喊:“车上的人往里挤一挤行吗?讲点人道主义,我们都等了20分钟,快冻死了!”当他挤进车门,马上又喊:“司机,快关门,后边的不要挤了,还讲点人道主义不,挤死人不偿命咋的!”。
中国古代爱人称谓礼仪

在中国古代,爱人之间的称谓礼仪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些称谓通常体现了尊重、亲昵和感情深厚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古代中国爱人称谓的礼仪:
1. 夫妻之间:
丈夫称妻子为“贤良”、“贤淑”、“娘子”等,表示尊敬和赞美。
妻子称丈夫为“郎君”、“相公”、“良人”等,表达对丈夫的敬仰和深情。
2. 恋人之间: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恋人之间的称谓包括“意中人”、“知己”等,强调心灵的契合。
有时也使用一些亲昵的称呼,如“亲爱的”、“心上人”等。
3. 宴会场合:
在宴会上,夫妻之间常以“相公”、“夫人”相互称呼,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朋友之间也可以用“兄弟”、“姐妹”之类的称呼,表示亲近和情分。
4. 古代诗歌中的称谓:
古代诗歌中常使用一些婉约而含蓄的称谓,如“君子”、“佳人”等,表达深沉的情感。
总体而言,古代中国爱人称谓礼仪注重尊重和亲密,通过称谓表达感情,强调家庭、友谊和爱情的重要性。
这些称谓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文化传统。
对丈夫称呼的演变

对丈夫称呼的演变随心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相互间的称呼也很有学问,近期我留意了妻子对丈夫称呼,感到很有意思,故将我搜集到的简要介绍几个,望大家喜欢:1、良人:远古时期,妻子称丈夫为“良人”;丈夫也称妻子为“良人”。
看得出当时男女地位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的称谓,也带来诸多不便。
2、郎:根据“说文解字”解释,为区别男女,人们在“良”字右边加“阝”称为“郎”。
在“良”左边加“女”称为“娘”。
妻子称丈夫为“郎”。
3、郎君:由于单音节词显得生硬,于是人们就在“郎”字后加了“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了“子”,妻子称丈夫为“郎君”。
4、官人:宋代,宫延中出现了“官家”之称谓,百姓中有了“官人”的称呼。
妻子就尊称丈夫为“官人”了。
5、相公:又比“官人”进了一步,多用于书香门第及读书之人。
6、老爷:民国前,官宦人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后来延续到了富贵豪门之家。
7、外人:在宋代,妻子称自己的丈夫“外人,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为“内人”。
意思是男人对外,女人主内。
8、先生:近代之称呼。
所谓先生,一般指有学识且德高望重之人,也含有老师的意思。
称丈夫为先生,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
今在海外和港台地区还在广泛使用。
9、当家的、掌柜的:明末清初,在民间出现此称谓,现在好多地域还再用。
10、爱人:起源于40年代初,解放区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们,开始用“爱人”这一称谓。
新中国成立后“爱人”之称便被广泛使用。
但在海外“爱人”译为“情人”。
所以,海外华人不用“爱人”之称谓。
11、男人:这是最直接的叫法。
加上定语谓之“我男人”。
仅限于妻子对外时的称谓。
12、我们家那口子:带有某种亲热之味道,但祛除了尊敬的意思。
13、孩子他爸(爹):委婉朴实的称谓,农村多用。
14、老板:现代化的称谓,由“当家的”演变而来。
但必须是有地位和财产的男士,才能获得如此称谓。
现代家庭中,更多的称妻子为“老板”或“领导”。
15、老公:老公就是太监、宦官,民间俗称“老公”,卑称内竖、阉宦、太监、阉人等。
配偶称谓语的语义演变

配偶称谓 语的语/演变张艳华(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摘 要:本文从历时与共时、动态与静态的角度对配偶称谓语进行细致考察。
首先研究了各配偶称谓语的起源与历时发 展,接着研究了社会变迁对它们的影响,并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配偶称谓语语义演变社会变迁一、配偶称谓语在古代汉语中的发展我们研究的配偶称谓语包括男子配偶称谓语“妻子”“爱人”“夫人”“老婆”“太太”“内人”和女子配偶称谓“丈夫” “爱人”“先生”“老公”。
其中“爱人”是男女配偶通用的。
下面就对它们的起源与历时演变做简单概述。
(一) 妻子“妻子”是男子配偶的古今通称。
上古时期,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妻子”最早是单音 词“妻”和“子”的连用,读音为“q !z "”,表示的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
随着汉语词汇系统双音节化的发展,经常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逐渐融合凝固,“妻子”中的“子”逐渐由,最化为一个词 “妻”的 面,读音由上“z "”化为 ,“妻子”由一个语逐渐发展凝为一个词。
丁崇明(2005)认为“妻子”较明确地词汇化为一个表配偶称谓的词是在中古唐时期,如唐 的《 》:“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至宋朝时,“妻子”作为一个表配偶称谓语的词,因为前面 词,如南宋《简和》:“有个妻子 ,年。
”明清时期,“妻子”为配偶称谓语,在口语中 ,如《水浒传》《金瓶梅》《 》明 中较为大量地用“妻子”。
用“妻子”语, 面语中人们 是 崇 用“妻”表“妻子”。
崇明对 汉语和 汉语的语统 表明,“妻子”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妻”的优势地。
“妻子”作为男子配偶称谓语,语义比较单一,而且不带,, 。
“妻子”的这些历经时变,是生命力最强用面最广的男子配偶称谓语。
“妻子”为男子配偶的法律称谓,是与英语“wife ”对的称谓。
(二) 夫人“夫人”是男子配偶的古今尊称。
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级制度的建立,不同男 人的配偶要同的等级称谓,“夫人”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从_老公_老婆_的称谓看词义的演变

从 老公 老婆的称谓看词义的演变陈辉霞 萨丕尔说: 语言基本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物,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上来理解。
因此,作为婚姻关系称谓的夫妻间的称谓,也有着超越语言本身的意义。
老公 、 老婆 这对夫妻称谓词的词义演变就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
一从古至今,人们对妻子的称呼可谓五花八门,从最初的 妇 、 妇人 、 妻 到代表一定等级的 夫人、太太 ,再到显示男尊女卑、带有鄙视色彩的贱称 妾、内人、内子、贱荆、贱累、贱内、荆人、山妻 等,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得到最好的体现。
同时还出现了平民化、大众化色彩的 妻子、老婆 等,这些称谓一直使用到今天,其生命力非常顽强。
从近代开始,又逐渐产生了一些新的称谓,如 爱人 等, 爱人 可指夫妻任何一方,可能是五四以后,从英语的lover翻译过来的意译外来词。
当然,对妻子的称谓还包括在方言中曾经出现或至今还在使用的一些称呼,如 媳妇、婆娘、娘子、堂客、屋里的、做饭的 等等。
指称丈夫的称谓与指称妻子的称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差。
在传统的差序格局中, 夫 被规定的地位和身份是 上 而 贵 ,这自然就要求称谓在认定时使用尊称、敬称。
男人是一家之主,这种地位通过妻对夫的称谓而表现得更加突出更加集中。
借用先秦时的 君 ,以及汉唐的 卿 、 郎 等来表示夫君,大抵没有脱离权力的痕迹。
最高的称谓是把丈夫当作所依赖的 天、所天 ,这则是源于对天的崇拜与敬畏。
学而优则仕 ,是古代文人的理想,也是为妻者对丈夫的共同要求。
因此, 官人、相公 等称谓则从泛指为官者而演化为丈夫了。
如果说, 官本位 是社会意识, 夫本位 是家庭意识,而妻子对丈夫的称谓则融合了社会和家庭两方面的意识。
良人 在 诗经 中就早已出现,在上古可以是夫称妻,后多用于妻称夫,但后来还可以表示 平民、良家子 等含义,使其语义负担重,最终被淘汰出局。
而 先生、丈夫 等尊称则源于时间,即年长。
对应于平民化的 老婆 ,相应地,就出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平民化的称呼 老公 。
汉语夫妻称谓研究

2009 NO.07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学 术 论 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夫妻称谓十分丰富生动,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精华的沉淀,折射出优秀文化的光辉。
夫妻称谓在其演变过程中既受到了传统宗教,礼数,伦理道德观念的制约,又在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历时性研究方法,分别从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角度逐步呈现汉语夫妻称谓的发展过程。
1 古代夫妻称谓“称谓”一词,虽然到南北朝时期才开始普遍使用,但古时的人们已经给夫妻之间界定了相应的称呼。
《札记》为明确各种礼法,就曾大量使用了夫妻称谓。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曲礼下》[6]娘子是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爱称,在元代以前,称妻子为“娘子”是不对的。
宋代之前,“娘子”专指未婚的少女,意同今天的姑娘。
到了唐代,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杨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无与伦比,宫中号称为“娘子”。
到了元代,社会上已普遍称呼已婚妇女为“娘子”。
到了明代,一般习惯称少妇为“娘子”,而且带有娇爱的味道。
[1]《史记》中对丈夫的称谓也出现较多,主要来源于尊称的“公”、“夫”及一些由他们构成的称谓。
对于受传统三纲五常思想影响的女性来说,对丈夫称“公”以体现男人在女人生命中的支配地位是很平常的事情。
[5]例如: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高祖本纪》[7]“君”做夫讲出现于南北朝,《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
”[8]“婿”在汉代即可称丈夫,《说文.士部》:“壻,夫也。
……婿,壻或从女。
”之后合并为“夫婿”一词。
[2]2 近现代夫妻称谓这个时段的夫妻称谓,既延续了古时的夫妻称谓如丈夫,夫人,等称呼,也出现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称呼。
近代以来,出现称“丈夫”为先生的现象。
“先生”最基本的含义是“老师”。
从古到今对妻子称谓语的变化

从古到今对“妻子”称谓语的变化语言直接反映生活,称谓语作为语言的基本组成要素,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女性作为“妻子”这个角色在历代的称谓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
也可以找寻到女性的社会角色不断拓宽,社会地位总体不断提高的轨迹近期,随着电视剧《甄嬛传》以及各种宫廷古装剧的热播,情侣或夫妻间的称呼,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比如,男方可以称呼女方“小主”、“爱妃”可以自称为“朕”,而女方可以自称“本宫”“哀家”,称呼男方为“小X子”“圣上”等。
同时,一首筷子兄弟的《小苹果》火遍大江南北后,也对爱人间的称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很多人都会亲切地称呼自己的女友或妻子为“小苹果”。
以此看来,对于妻子这个角色的称谓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在不断的变化,深深地打烙着时代的烙印。
《易·序卦》云:“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夫妻关系对等级社会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夫妻是国家形成的基石,“夫妇有义”然后“父子有亲”,夫妻子女递代接续构成直系亲属,而夫妻的兄弟姐妹则衍生出旁系亲属,进而构成整个社会;另一方面夫妇关系又是人类伦常的始源,有夫妇后才能“君臣有正”。
整个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天然纽带而形成的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庞大系统。
而汉字是世界最古老文字之一,它积淀了汉民族特定的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
其中贯穿女性一生的女性称谓,超越了语言符号本身的意义,反映了历代夫妻间的等级关系,更折射出整个社会结构。
先秦时期,社会上正确立新的秩序,当时有“男外女内”的格局,这种以性别分工的模式在封建社会不断发展巩固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了一种性别歧视的“合理存在”。
在此基础上,“夫为妻纲”的理念被大众所认同,还出现了特别针对的女性的“三从四德”。
由汉至唐,夫妻之间地位差距越来越大。
但封建社会还处于上升时期,有来自正面的力量的有效抵抗。
夫妻称谓对此也有所反映。
在指称妻子的称谓前开始添加含有褒义语素的语素,如“仁妻”、“贤妻”、“良妻”、“娇妻”等。
“爱人”称谓的流变

●江中水
汉语中,对丈夫、妻子的别称可谓多矣。什么郎君、官人、良人、夫主、夫君、相公、先生、老公、当家的、孩子他爸;什么夫人、太太、娘子、浑家、婆姨、婆娘、堂客、老婆、屋里的、孩他妈,文的雅的俗的,可以见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对丈夫或妻子的称呼。除了这些称呼外,20世纪还有一个时髦的称呼,这就是“爱人”。这一称呼,似乎曾代表过20世纪中国人的文明,可也带给国人一些尴尬。
其实,“爱人”这一称谓,是很难经得起推敲的。“爱人”这一称呼没有性别、年龄的特征。如果七老八十的老头儿或老太太,张口就是“我爱人”,会让听的人都感到难为情,这时,你会觉得,它不如“老伴”更让人觉得亲切,得体。还有,在海外,如果你把自己或对方的配偶称为“爱人”,会让人发生误解,人家不知道你说的是“情人”(lover)还是“丈夫”(husband)或“妻子”(wife)。海外华人中是拒绝使用“爱人”这一称谓来称呼自己或别人的丈夫或妻子的。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说过,80年代初他去英国留学,每当他与懂汉语的朋友用汉语说起自己的妻子时,总是使用国内的称呼“我爱人”如何如何,使得人家以为他在谈论“情人”,他又说起自己的女儿如何如何,人家怀疑他与情人有一个私生女。
“爱人”这一称谓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并流行起来的呢?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称谓词,最早见于新文学的作品之中。20年代初郭沫若写的诗剧《湘累》中,就有“九嶷山的白云哟,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哟,有汐有潮。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在小说中,情书中,更是多见。但那时,这似乎还是以书面语出现,除了有文化的青年人称呼情人为“爱人”外,这一称谓还没有广泛地用于对妻子或丈夫的称呼。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区的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开始用“爱人”指称自己或对方的配偶。受他们的影响,一些人认为这是新文明的表现,很是时髦,也开始使用起来。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一些对妇女有歧视色彩的称谓如“屋里的”、“做饭的”,不再使用;而解放前在国统区使用的“先生”、“太太”、“小姐”,又显出“资产阶级”的色彩,也不宜使用。于是“爱人”这一称谓,便广泛地使用起来,遍及全国。无论是工人、农民、军人、干部,都张口闭口、人前人后称自己或别人的配偶为“爱人”,“爱人”没有了“情人”的含意,只是“妻子”或“丈夫”别称了。
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

2013.05学教育92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蒋荔(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摘要]社会文化背景是语言演变的推动力,不同的文化有其不同的称谓习惯和方式,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底蕴。
本文依时间顺序,对配偶称谓进行追根溯源,研究配偶称谓其意义随着时代不同而产生的演变及其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配偶称谓;社会文化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基本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上来理解。
”作为标明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和社会身份的称谓语当然也积淀着浓厚的民族文化传统①。
尤其是汉语配偶称谓,它是社会用来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有着超越语言本身的意义,不仅可用来确定、约束夫妻间的地位和角色,还折射出了社会结构、历史文化变迁的时代风貌。
在经过了历朝历代的复指与积淀之后,它已成为使用最普遍、内容最丰富、最具情感和变化的语言单位。
一、旧时期的配偶称谓农业宗法社会中,夫妻关系对等级社会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指称夫与妻的称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差。
“夫”是处在“上”而“贵”的地位的,自然要尊称以示敬畏;而“妻”被定义为“下”而“贱”,只可用荆妻、宗妇等谦称、卑称来规约。
早期的婚姻是为了维持井然的嫡庶秩序和经济生存的工具。
人们重视的仅是家族的扩大与延续,一夫多妻的婚姻模式在我国古代维持了很长时期,这是古代宗法制的本质。
秦汉时期,形态观念正在转变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但婚姻制度仍不甚规范,出现了“夫出妻”、“妻弃夫”等现象。
前夫、故妻等表明离异状态的称谓语在一时期尤其是汉代频繁出现。
随着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大融合,儒术的独尊地位被撼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夫妻间少了些严格的封建礼制的束缚,男女地位比较平等。
隋唐时期,统治阶级进一步推行开放政策,并初步确立了“三纲”思想,这使得传统妇女的贞节观限制得以突破,妇女在婚姻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自由。
“妻子”作为称谓语的情况逐渐变多,《新婚别》载:“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夫妻称谓的演变

夫妻称谓的演变S我国的夫妻称谓系统也和我国的社会一样0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发展0不同的社会 制度中,夫妻双方的地位、身份不同,在称谓上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从双方共用到男女区分先秦时期,母系氏族的遗风仍然存在,妇女并没有完全成为男子的附庸,夫和妻的地 位没有森严的尊卑。
当时妇女的活动场所也非完全在室内,“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 经 采薇,v, ”(《诗经 风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妇女也走出门, 体 动,一的活。
可,当时的社会对“妻子”的 的。
,时夫妻称谓所体现的男女 有 度的,有 称谓是夫妻双方 的,如“君”“主”v ”。
“君”男子的尊称,也可以 称 子、 的妻子。
“丿 ,我以为”(《国风!风 , 丿妇 称 ,以夫妻一体 ,亦 ”。
妻子的称 有V ” V ”“君妇”,“君妇 ,为 ”(《诗经 风 ・一《 上丿一 ,身不。
”这里的“齐”丿”的 ,也 妻子 夫 的。
在~中 出现了“伉俪”一, 妻子和丈夫是非常的, 也 夫妻 ,P v , ”(《诗经 风 ,丿 ,室也。
”这里的 夫称 妻子的。
妻子称 的 夫为V ”;夫称 的妻子亦为V ”。
这儿可以看 出当时男女地位大抵还 比较 的,但这种不 区别的称也给夫妻间带很多不 便。
所以再 根据《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 ”右边加变成 “郎”;在“良”边加“女”,衍成“娘郎”就代表丈夫。
李白有诗“郎骑竹马,绕床弄青 梅”,李义山有诗“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 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
但 单音节 似乎太甜腻了,众多良家妇女们在人前还是羞于叫出口。
于 在前头或尾后世解说#新语S 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
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
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
从内外有别到官(称谓后来的“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易经•家人》),起初只是一种纯粹的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趋势的分工模式,但在森严的等级社会,这种男外女内的模式被固定下来,渐渐形成了对女的。
简论汉语夫妻称谓的演变

简论汉语夫妻称谓的演变摘要]汉语夫妻称谓的演变,需要从社会伦理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伦理因素与社会结构的不同,会对夫妻间的称谓产生影响,封建等级制度所造成的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社会结构,使得夫妻称谓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着民主社会的到来,女性地位提高,夫妻称谓也趋于平等。
[关键字]夫妻称谓、演变历程、伦理体现、社会结构、影响一、汉语夫妻称谓演变状况古时的人们较早已经给夫妻之间界定了相应的称呼。
据统计,在上古时期,甲骨文中,表示夫妻称谓的单音节字有:妃、妻、妇、内、室、妾、夫、良、伯、君、子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撼动,夫妻间因此少了些严格的封建礼制束缚,回归到了比较纯真的婚姻状态,男女地位趋于平等。
出现了一些对妻子赞美、颂扬之义的称谓词语,如娇妻、贤妻、良妻等。
隋唐时期,统治阶级有着开放政策,顺乎人情与国势,使妇女在婚姻方面有一定的自由。
在指称妻子的称谓词前添加的语素也大都是含有褒义的。
宋元明清时期,封建集权加深,蔑视性的称谓语增多,如浑家、山妻、荆妻、贱内、贱累等。
封建社会晚期,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景象突现,社会主体意识形态的变异,世俗文化占有重要地位。
夫妻称谓语上主要表现在“老公”“老婆”这一类俗称的出现,显示了回归平等的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颁布了《婚姻法》,“爱人”成为新称谓的典型代表,使平等思想得到很好的贯彻,这一个新的汉语夫妻称谓系统确立起来,汉语夫妻称谓有了革命性的变革。
二、夫妻称谓社会伦理的蕴含在古汉语中,“伦”的常用义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伦”指的是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人与人之间总的道德规范。
《孟子?滕文公上》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夫妻关系自然会受到伦理的约束,通过其称谓可以较直观的看出不同时期的伦理文化。
(一)封建伦理在夫妻称谓中的体现:1.夫妻称谓中制约性社会伦理蕴含儒家历来提倡“发乎情,止乎礼”,讲究“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

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汉语配偶称谓是指在中国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用于称呼自己的配偶的称谓,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称谓的形式和使用方法也发生了演变和变化。
本文将从历时的角度出发,探究汉语配偶称谓的演变历程。
一、古代汉语中的配偶称谓在古代汉语中,男女配偶称谓有别。
夫妻间互称“夫”、“妇”,或称“夫子”、“夫人”,“夫妻”则是双方互称的代称。
如《诗经·小雅·节南山》:“夫妇从军,虽无老成。
” 在古代,夫妻间的称呼还有一定的等级之分,如:“君”、“夫君”、“三公夫人”、“郡君”等。
另外,在古代汉语中,夫妻间还流行一种互换名字称呼的方式,通常男方称呼女方为“家”或“内”,而女方则称呼男方姓氏或字号。
二、近代汉语中的配偶称谓随着时代的变迁,近代汉语中的配偶称谓也发生了改变。
在清朝时期,前妻或丧偶后再娶的妻子被称作“续弦”,而已婚女性则称作“婆娘”或“奶奶”,已婚男性被称为“公子”。
在民国时期,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夫妻称谓开始出现女性与男性相同的“夫妇”称呼方式。
在新中国成立后,再婚男女开始称呼自己的爱人为“伴侣”、“伴”、“伴儿”等称谓,而传统称呼则渐渐被淘汰。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价值观的转变,在现代汉语中,“夫妻”、“夫妻俩”等称呼方式大量出现,逐渐取代了“夫妇”这一用词。
并且,同性恋婚姻也在逐渐受到法律和社会的认可,因此在现代汉语中,“配偶”或“伴侣”这样的称呼也在增加。
三、汉语配偶称谓的变革反映了社会的变化汉语配偶称谓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中国社会传统观念的深刻变迁。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夫妻之间的称呼方式一直存在着严格的性别分工和等级制度。
但是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中,妇女地位逐渐提高,夫妻间的互相关爱尊重也越来越被强调。
由此,传统的夫妇间称呼方式开始逐渐被现代化的“夫妻”、“伴侣”这样的称呼所取代。
在现代社会中,妻子和丈夫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家庭依附关系,将关注点转移到双方的共同生活和个人需求上,配偶这一称谓的转变从侧面展示了两性关系及婚姻关系的空前多元化和平等化的趋势。
夫妻之间称呼的演变

夫妻之间称呼的演变夫妻之间称呼的演变良人——“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其实我觉得如现在的“夫妻”、“夫妇”、“爱人”等词。
郎——所以再后来就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
郎君——即“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
(注:起先,“娘子”一词仅用青春妙龄的少女。
大约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称呼。
)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我想,日本人起名字喜欢男人喜欢带“郎”,女人喜欢带“子”字也应该出自于来自唐朝的文化习惯吧?居然被日本人把中国文化的根保留至今,难得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发挥了不可获取的重大作用!再次表扬一下日本人传承中国文化所做的贡献。
官人——宋代的称呼,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
在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
宫延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
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
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
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西门大官人。
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啊。
官当人是管人嘛,那家里的官人当然就是管家里的老婆和孩子了。
老爷——仅限于官宦人家对老公的称呼。
其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外人、外子——在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叫称做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还称“内人”。
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家内”;这都是那时的小资和伪小资们最喜欢喜欢的叫法了。
相公——这比“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
若不是怕犯皇上大人的讳,众老婆们最后怕是要叫“皇公”了!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达到极盛。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夫妻称谓的变化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夫妻称谓的变化作者:马婷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7期【摘要】中国夫妻称谓十分丰富生动,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精华的沉淀,折射出优秀文化的光辉。
我国传统繁文缛节,到今天这个开放的大环境下显得不那么协调了,这时就必须去改变,去适应。
夫妻称谓的变化,跟随着时代与时俱进的步伐。
一种和谐、平等的新型夫妻关系成为社会主流。
【关键词】夫妻称谓;文化;差异一、夫妻称谓的变化、发展古今对丈夫的称谓:丈人、君、良人、夫君、郎君、外子、官人、当家的、前面人、掌柜的、那位老板、外面人、那口子、男人、老伴、老头子、爱人、老公、老爱等。
古今对妻子的称谓:从古至今,对妻子的称呼竟有近四十种之多。
如下: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娘子,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内人,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
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
尊称别人妻称贤内助。
内掌柜的,旧时称生意人的妻子为“内掌柜”,也有称“内当家”的。
荆妻,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
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太太,旧社会一般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有势的富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来了”。
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女。
早期有“妻子”、“妻室”,也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
媳妇儿,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娘儿们、婆娘、婆姨,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家里屋里人、做饭的,都是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老伴儿,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老婆,北方城乡的俗称,多用于口头语言。
二、造成古今夫妻称谓差异的原因(一)婚姻制度1、一夫多妻是我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之一。
从古代的后宫佳丽、三妻四妾到建国前期的姨太太,女性的地位极低,几乎是没有话语权的,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属品。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颁布并实行的《婚姻法》彻底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纳妾以及无视妇女权益为特征的封建婚姻家庭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新的婚姻家庭制度。
古代夫妻的雅称

古代夫妻的雅称一、古代夫妻称谓的变迁1.1 夫妻称谓的起源•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夫妻角色的稳定化与称谓的产生1.2 古代夫妻称谓的初期阶段•原始社会中的夫妻称呼•家族制度的出现对夫妻称谓的影响1.3 封建社会中的夫妻称谓•夫妻关系与家族血统的重要性•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1.4 夫妻称谓的细微差别•同姓与异姓夫妻的称谓•不同地区的称呼习惯二、古代夫妻雅称的分类2.1 尊称与爱称的区别•尊称:对夫妻之间的正式称谓•爱称:对夫妻之间的亲昵称呼2.2 夫妻间的尊称•夫:君、丈夫、相公等•妻:妾、夫人、卿等2.3 夫妻间的爱称•夫:亲爱的、心肝宝贝、老公等•妻:亲爱的、心上人、老婆等三、古代夫妻雅称的文化内涵3.1 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尊称凸显社会地位和等级关系•夫妻的尊称反映夫妻间的地位对应3.2 尊称体现的文化礼仪•夫妻间的尊称体现了尊重和礼貌•尊称的使用与社会规范的关系3.3 爱称表达的感情与亲密•爱称传递夫妻之间的亲情和爱意•爱称的变化反映婚姻关系的变化四、古代夫妻雅称的现代影响4.1 夫妻尊称的淡化与变革•社会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夫妻称呼的平等和亲密化4.2 爱称的多样化与创新•爱称的个性化和情感表达的方式•新婚夫妻的特殊爱称流行现象4.3 夫妻雅称的文化传承与变迁•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古代夫妻雅称在现代夫妻关系中的作用五、结语通过对古代夫妻的雅称的探讨,我们可以了解到夫妻称谓的变迁、分类和文化内涵。
夫妻之间的尊称和爱称不仅体现了尊重和亲密,还与社会地位、文化礼仪以及情感表达等因素紧密相关。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夫妻雅称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中。
在当代社会,平等和亲密成为夫妻关系中重要的价值观,而古代夫妻雅称仍然承载着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功能。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交融中,夫妻的雅称也在不断演化和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

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汉语配偶称谓的演变史可以追溯至古代。
汉语配偶称谓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发生了很多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在本文中,我们将了解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
一、古代汉语配偶称谓在古代汉语中,配偶称谓是很难确定的。
在先秦时期,男性配偶通常被称为“妻”,而女性配偶则被称为“夫人”。
然而,在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变革和改良,男性开始采用“夫”作为自己的称谓,而女性则开始使用“夫人”作为自己的称谓。
到了汉朝,一些男性使用“夫婿”来称呼自己的妻子。
在唐朝,夫妻之间开始使用“夫君”和“妻子”之类的称谓。
这些称谓流传至今,被广泛使用。
二、近代汉语配偶称谓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汉语配偶称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代汉语已经取消了古代的“妻”和“夫人”称谓,并使用了更加平等的称谓,如“丈夫”和“妻子”。
在1949年以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大量的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因此,汉语配偶称谓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例如,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使得“父亲”、“母亲”这些称谓成为了更加常用的词汇。
此外,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传统的男权制度仍然存在着,因此,有些男性依然更习惯使用“老婆”而不是“妻子”来称呼自己的配偶。
在21世纪,人们在使用配偶称谓方面更加注重表达情感和亲密关系。
例如,一些人会使用“宝贝儿”、“亲爱的”等称谓来表示对配偶的爱和关爱。
这些称谓虽然不正式,但被许多人所接受和喜爱。
总之,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反映了中国文化、社会和政治的变迁。
在中国,人们对称谓的使用十分严肃和谨慎,不同的称谓通常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关系。
在未来,汉语配偶称谓的演变还将继续。
从_老公_老婆_的称谓看词义的演变

从 老公 老婆的称谓看词义的演变陈辉霞 萨丕尔说: 语言基本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物,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上来理解。
因此,作为婚姻关系称谓的夫妻间的称谓,也有着超越语言本身的意义。
老公 、 老婆 这对夫妻称谓词的词义演变就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
一从古至今,人们对妻子的称呼可谓五花八门,从最初的 妇 、 妇人 、 妻 到代表一定等级的 夫人、太太 ,再到显示男尊女卑、带有鄙视色彩的贱称 妾、内人、内子、贱荆、贱累、贱内、荆人、山妻 等,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得到最好的体现。
同时还出现了平民化、大众化色彩的 妻子、老婆 等,这些称谓一直使用到今天,其生命力非常顽强。
从近代开始,又逐渐产生了一些新的称谓,如 爱人 等, 爱人 可指夫妻任何一方,可能是五四以后,从英语的lover翻译过来的意译外来词。
当然,对妻子的称谓还包括在方言中曾经出现或至今还在使用的一些称呼,如 媳妇、婆娘、娘子、堂客、屋里的、做饭的 等等。
指称丈夫的称谓与指称妻子的称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差。
在传统的差序格局中, 夫 被规定的地位和身份是 上 而 贵 ,这自然就要求称谓在认定时使用尊称、敬称。
男人是一家之主,这种地位通过妻对夫的称谓而表现得更加突出更加集中。
借用先秦时的 君 ,以及汉唐的 卿 、 郎 等来表示夫君,大抵没有脱离权力的痕迹。
最高的称谓是把丈夫当作所依赖的 天、所天 ,这则是源于对天的崇拜与敬畏。
学而优则仕 ,是古代文人的理想,也是为妻者对丈夫的共同要求。
因此, 官人、相公 等称谓则从泛指为官者而演化为丈夫了。
如果说, 官本位 是社会意识, 夫本位 是家庭意识,而妻子对丈夫的称谓则融合了社会和家庭两方面的意识。
良人 在 诗经 中就早已出现,在上古可以是夫称妻,后多用于妻称夫,但后来还可以表示 平民、良家子 等含义,使其语义负担重,最终被淘汰出局。
而 先生、丈夫 等尊称则源于时间,即年长。
对应于平民化的 老婆 ,相应地,就出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平民化的称呼 老公 。
夫妻称谓的历时演变过程及相关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夫妻称谓的历时演变过程及相关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夫妻称谓是指表示夫妻身份关系的称呼,随着社会的发展,夫妻称谓也在不断演变变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双方结婚后,女方将改称之前未婚时的姓氏为男方的姓氏,夫妻的称呼则为“夫妻”、“夫君妻子”、“夫人”等。
而在现代社会,夫妻称谓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和灵活,除了传统的称呼之外,还出现了“老公”、“老婆”等亲昵的称呼方式。
夫妻称谓的变化不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迁。
同时,夫妻称谓的选择也可能受到性别、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夫妻称谓的历时演变过程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多样性,也能够为今后社会文化转型和家庭关系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问题与目标1、研究问题夫妻称谓的历时演变过程及相关因素是什么?2、研究目标(1)探究夫妻称谓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现状。
(2)分析夫妻称谓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提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夫妻称谓的建议和改善方案。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和质性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和调查报告,了解夫妻称谓的历史演变过程,并对现代社会中的夫妻称谓进行归纳和总结。
实证研究法:通过对现代社会的夫妻称谓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究夫妻称谓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得出一些客观的结论。
质性研究法:通过深入访谈和重点调查的方式,了解人们对夫妻称谓选择的态度和文化观念,以此来补充和细化问卷调查的结果。
四、研究内容(1)夫妻称谓的历史演变过程。
(2)现代社会中夫妻称谓的选择方式及其原因分析。
(3)夫妻称谓变化的影响因素。
(4)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夫妻称谓建议和改善方案。
五、预期结果(1)对夫妻称谓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现状有更深入的认识。
(2)发现夫妻称谓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为今后社会文化转型和家庭关系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情侣之间的亲密称呼

情侣之间的亲密称呼1、最土老冒型代表称呼:老公VS老婆这种称呼是大多数80后的最爱,在他们的词典里,结婚证好像只是一种象征,但并不影响这种称呼的存在,甚至刚刚恋爱就已经起先这样称呼对方,他是偶男生,他是偶老婆,大大方方的当众亲吻,热忱高涨的大声喊出自己的最爱,向对方证明自己的存在和重要性。
而这样称呼的多了,频了,反而令人生厌和呕吐,也被新一代称为典型的土老冒昵称。
2、未老先衰型代表称呼:老头子VS老婆子老头子老婆子,这样的称呼或许只能在电视里才能听到,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大多不期望让对方这么称呼自己,反而想要听到更为年轻的称呼,终归每个人都有一颗童心,同样也不期望让别人觉得自己很老。
而年轻的80后一代,却习惯性的叫出这样的昵称,正因在他们的心里,怕失去对方怕的不行,期望越往老里叫就能和对方生活的时刻更长一些,典型的欺瞒自已。
3、假装得意型代表称呼:宝宝VS妞妞大多数的得意是自然的流露,而一局部得意肯定是典型的假装型,有些女孩宠爱假装处女,有些上网的人员宠爱假装潜水,同样,恋爱中的80后男女宠爱假装得意,不去想对方的名字,不想给感情留下过多的压力和负担,同样也是一种极不**而又简单推卸职责的表现,甚至随意在网上聊上一个网友都大胆的送上这样的昵称,或许这正是叛逆的最正确例证。
4、花哨调侃型代表称呼:留意肝VS小宝贝傻瓜VS猪头宠爱自由,宠爱自由,不宠爱被约束,同样也不想被生活所束缚,80后恋人习惯了花哨和调侃,把这种昵称当成生活中的一局部乐趣,并且深深的陷入这种欢乐的自恋之中。
留意肝小宝贝都是对方身上的一局部,这样叫下去,期望能给对方留下必需的眷恋和难分难舍,而这也是表现特性十足,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之一。
5、亲情互动型代表称呼:哥哥VS妹妹假如当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典型的80后男生拉着一非典型的80后女生的手,亲切的称呼妹妹时,那么你千万不好以为他们真的是兄妹,正因这是80后一代最为习惯的对恋爱的昵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夫妻间的称谓语流变
夫妻间的称谓语流变-权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
摘要:中国是一个称谓语大国,这些称谓语主要包括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
而夫妻间的称谓语是亲属称谓语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到今,夫妻间的称谓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性别歧视到基本平等,由规矩含蓄到自由活泼;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社会发展因素和语言内部因素。
关键词:夫妻;称谓语;流变;原因
H127.3A1006-026X(2013)03-0000-0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崇尚礼仪的国家,尤其是称谓语又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彼此交谈时,我们之间的关系及我们对交谈者所持的态度可以从多方面表现出来。
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所选择的称谓形式。
”(Frank Anshen,1983:51)可见称谓语对能很好的反应交谈者之间的关系,当然夫妻间的称谓语也能反应夫妻间的各种感情。
然而从古到今,夫妻间的称谓语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发展因素和语言内部因素等。
一、古今夫妻间的称谓语
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子是顶天立地闯天下的男子汉,在家是顶门立户的一家之主,所以被尊为“夫”“丈夫”“郎君”“官人”“相公”“掌柜的”“老
爷”“所天”“君”等等;而女子却被置于家庭内部,被认为是“女正位乎
内”(《易经》),所以被称为“内人”“内助”“内舍”“室人”“家室”“床头人”“脚头妻”等等。
如《礼记?檀弓
下》“今及其死也,朋友朱晨未有出涕者,而内人皆行哭失声。
”如果是妾的话还要再降一等,叫作“偏房”“二房”“侧室”等。
若是后娶的妻子,则称“继室”“填房”。
总之,古代的妻子总是逃不出“内”“房”“室”等男权社会为女子设计好的藩篱。
在古代,男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时,总是带有一些性别歧视在里面,如称妻子为“贱内”、“敝房”“贱累”“家累”“荆人”“寒荆”“拙荆”“荆
妻”“贱荆”“荆钗”等等。
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看看。
《红楼梦》第三回,林如海对贾雨村道:“因贱荆去屎,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道:“拙荆也同寄居在河房内。
”范成大的《分岁词》:“荆钗劝酒仍祝愿,单元尊前且强健。
”《聊斋志异》中的《陆判》:“山荆、予结发人。
”等等。
当然,古代的妻子还被称为“娘子”“老婆”“女人”“媳妇子”“老伴”等,“娘子”从《汉语大词典》释义看,在古代既可以是对女子的泛称,又可用作对妻子的称呼。
《歧路灯》里有例子:王氏哭道:“多亏那日他和他娘子上他丈人家拜寿去,如今还没回来哩。
”而“老婆”最早见于宋朝,自那以后一直沿用至今。
如宋?王晋卿《耳聋颂示东坡》诗:“老婆心急频相劝。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我做斗子十多罗,觅些仓米养老婆。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贾政因说道:‘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
”《歧路灯》中也有例句:盛希侨到:“这却不然。
靳宅这姑娘,真是贤惠无比。
人家家教好,我也难背着良心说舍弟妇的不是。
总是我的老婆,极不省人事,极不晓理,这份家实从他娘家起的稿儿。
”“女人”一词,泛指成年女性,古今皆然;又指妻子,如《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叫你女人和他说去。
”《歧路灯》中,“乌龟道:‘俺如今又到夏爷家住,俺家女人叫小的请谭爷到那边说说话。
’”“媳妇子”在古代除了泛指已婚的女子和仆妇外,也用以俗称妻子。
如元?郑廷玉《后庭花》
第二折:“一个丑媳妇子,便休呵谁要。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恰好杨二郎走出来,徐德一把扭住到:‘你把我家媳妇子拐在哪里去藏过了,’”《歧路灯》里的貂鼠皮道:“玩玩不错。
俺家媳妇子,如今在家气的有干血痨了。
”“老伴”自明清以来用来称呼自己的配偶,这一含义沿用至今。
如《金瓶梅词话》第六回:“婆子笑道:‘老身没有老伴儿,那里得养出来,你年小少壮,正好养哩。
’”《歧路灯》里如:老豆腐笑着说道:“老爷,老爷自从把小的儿子拿来,小人的老伴儿吓得两天没尝一点儿水。
”
现代夫妻间的称谓语既有沿用古代的“老婆”“媳妇”“老伴儿”也有很多亲昵的“darling”“dear”“亲爱的”“宝贝儿”,大多数夫妻间以彼此的姓名相称,或“老+姓”或“阿+姓”等。
二、夫妻称谓语流变的特点
(一)由性别歧视到基本平等
在古代妇女处于从属于男子的地位,她们多用一些表示地位低下的称谓词称呼自己。
如:“奴”“奴家”“妾”“贱妾”“妾身”“奴婢”等等;古代已婚女性的名字前面要冠以夫姓,或者干脆用“夫姓+氏”称呼;男子在对外称自己妻子时也是“拙荆”“贱荆”“贱内”等。
而今天的情形就不同了,不论男女都可以用代表平等的称谓词。
夫妻之间关系平等,既无长辈晚辈之分,又无长幼之分,“我”指自己,“你”指对方,相互之间还可直呼名字,如:“志刚”“红梅”等而不会遭人非议。
当然在一些偏远的农村还有称妻子为“屋里的”“孩子他娘”等,但性别歧视却越来越淡化了。
(二)由规矩含蓄到自由活泼
古代无论是夫称妻还是妻称夫都显得规矩含蓄,如“拙荆”“郎君”等。
封建社会“军备有别,贵贱有差,长幼有序。
”这使得夫妻间的称谓语也带有了等级色
彩,彼此称呼要合乎规矩礼数,贱人介绍也用含蓄的“贱内”“山荆”等。
而现在,夫妻间的称谓语五花八门,有尊称“夫人”“太
太”“老王”“爱人”;有昵称“老婆”“老公”“宝贝儿”“亲爱的”等;转称有“孩子他爸”“明明他娘”“他爹”等;甚至可以用零称呼,
如:“喂”“唉”“我说”等;当然用的较多的还是直呼对方姓名的。
这些称谓语自由活泼,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包容性。
三、流变的原因
(一)社会发展因素
称谓是社会习俗的一部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受到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古代宗法制时代,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等级性,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尊卑有序、男尊女卑是整个封建社会默认的观念,妇女处于从属于男子的地位,因此反映在夫妻称谓语里的就是,尊丈夫轻妻子,丈夫都是“君”是“郎”,而妻子则是“贱”是“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政治上的民主和谐,经济上女人也日渐独立,人们的男尊女卑的观念逐渐淡去,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夫妻间直呼对方姓名就是男女日渐平等的一个很好的证明。
外来的西方文化广泛冲击着中国社会的各个生活领域,人们在生活中广泛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如吃西餐、穿西装、过洋节等等。
夫妻间的称谓语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出现了“darling”“dear”等较为亲昵的外来词充当称谓词,可见社会的发展对夫妻称谓语影响之深。
(二)语言内部因素
中国古代多使用文言文,而现在多使用白话文,文言文中的称谓词显然已变得不合时宜,语言内部有自我调节能力,适合表达需要的就会留下,如“老婆”“媳妇”等;而那些明显是旧社会的称谓词,如“拙荆”“中壶”等就会逐渐从语言环境中消失。
而外来词的流入也是这个道理,由于人们对西方文化的崇尚,称谓词的
“darling”“dear”才会有一席之地。
可见语言内部因素也是夫妻间称谓流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夫妻间的称谓语是亲属称谓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了解夫妻间称谓语流变
及其发展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称谓语的使用对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的影响,对于改善家庭关系,创造和谐社会环境,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张孝忠编.《古今称谓语词典》[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2]谢燕琳.《歧路灯》称谓研究[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1
[3]吉发涵.浅析中国封建社会充满屈辱的妇女称谓[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1991.(1)
[4]黄俊英.称谓词的文化流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2)
阅读相关文档:唐宋诗词中时间的形象表达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能力的现状分析浅析萧红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解读陶渊明诗中的幸福观父系人物关系的颠覆重构人性与矛盾解读《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论佛禅对苏轼文学观念的影响浅谈中西方诗学中的灵感说薛仁贵传说蕴含的白袍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中国美学元素在文学翻译中的折射东汉王允灭族原因之探究《四库全书总目》中文学文献综述浅析《俄狄浦斯王》中“突转”的使用“持真”、“存善”、“求美” 《圣贤与圣徒》书评析《西湖七月半》一文的情感意韵崔莺莺形象分析从《任氏传》看唐人对狐妖形象的接受心理从《月牙儿》看城*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演讲致辞】【领导讲话】【心得体会】【党建材料】【常用范文】【分析报告】【应用文档】免费阅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