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老公_老婆_的称谓看词义的演变
“老公、老婆”称谓探微

“老公、老婆”称谓探微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老公、老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生活。
它的产生契合了当时一定的社会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契合度在今天达到一个高峰,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标签:老公老婆社会文化萨皮尔说:“语言基本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上来理解。
”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常常能最敏感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变化。
一个词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它的发展和前景,往往取决于它与社会和文化的契合度。
契合度越高,它的发展前景就越大。
“老公、老婆”的产生契合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契合度在今天达到了一个高峰,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老公、老婆”的产生期“老公、老婆”这一对夫妻称谓的产生,可以说是伴随“老”字这一虚化轨迹而来的。
起初“老”字是作为“老年的”这一意思,因此,“老公、老婆”最初的意思分别指“老年人的通称”“老年女性”。
至宋代,“老”字完全虚化,成为一个构词词缀,“老公、老婆”开始用于夫妻称谓。
这一带有亲昵意味的称谓是民间文化与情感合力打造的结果。
宋元时期,夫妻称谓出现了淡化社会政治等级的趋势,代表性的就有“娘子、太太”。
探其原因,一方面,民族的融合影响着中原的生活和思想,另一方面,由于商品经济萌芽开始缓慢发展,市民阶层由于新生力量的推动,渐渐在社会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主体意识,带来了民间文化的繁荣。
至明代,“老公、老婆”已是文人士大夫到普通老百姓通用的基本词汇了。
从某种程度也可以说,反映了人们追求男女关系平等的愿望。
[1]但这种愿望和当时的社会有本质上的对立。
由于封建思想仍旧占统治地位,社会等级制度和观念根深蒂固。
男尊女卑,夫尊妻卑的传统观念仍占主导地位。
“老公、老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要求,但落后的社会制度从根本上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
二、“老公、老婆”的退隐期至清代,“老公”增加了一个贬义义项,可以用来指“太监”。
“夫妻关系”用词探源

“夫妻关系”用词探源丈夫古时我国有些部落,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婿,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七尺.一尺约现在的六寸多)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根据这种情况,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老公老婆唐朝时,一位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考中功名后,觉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喜新氏旧有了再纳新欢的想法.干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恰巧,对联被他妻子看到.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便提笔续写了下联:"禾黄稻热,吹糠见米现新粮"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寸思敏捷和拳拳受心所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妻子见丈夫同心转意,不忘旧惰,乃挥笔周艳琼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续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此后,夫妻问便有了"老公" 与"老婆"的称呼."老公"与"老婆"的称呼这个称谓,最初专指老年夫妻.后来王晋卿诗句有云:"老婆心急频相劝."这一"老婆"是指主持家务的妻子.因此,后来称呼自己的妻子叫"老婆"."老婆"与"老公"这类叫法,都含有"相濡以沫,恩爱长久"的愿望.妻子"妻"最早见于《易-系辞》:"人于其官,不见其妻."但妻在古代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称.《礼记一曲礼下》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日孺人,庶人日妻," 看来那时的"妻"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是没有身份的.后来."妻"寸渐渐成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称.内人古代无论官职大小通称妻为"孺人".卿大夫的嫡妻称为"内子".泛指妻妾为"内人".妻还被称为"内助",意为帮助丈夫处理家庭内部事务的人."贤内助"成为好妻子的美称,旧时对别人谦称自己妻子为"拙内","贱内".太太汉哀帝时,"太太"原为尊称老一辈的王室夫人.到后来,"太太"的称谓,在贵族妇女中逐渐推广起来.明代时称太太要具备这样的条件;"凡士大夫妻,年满三十即呼太太."即司眷属,中丞以上的官职才配称太太.清朝的人, 则喜欢【1家庭主妇为太太,不过都以婢仆呼女主人的居多.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太太的称呼开始泛滥.从大帅到芝麻绿豆官,其眷属都可相称太太.不过无形中多少还有些限制,至少是在有官职,有知识阶层上.二十多年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港澳台和外籍华裔,侨胞的归乡入里,"太太"的称谓同"小姐","先生"一样又时髦起来,变得更平民化了,成为人们对朋友问已婚女子的敬称.卿卿西晋时期着名的"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公元234年一305年), 中年步入仕途.晋惠帝时,他官至翁澎囊尚书令,司徒,位列三公,变得十分贪财.据传.每天晚上夜深人静时,王戎两口子就关紧房门,在烛光下用筹码反复计算家财和每天收入,数钱数到高兴时,他妻子就称他为"卿","卿"作为第二人称单用,在西晋以前,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爱称i当时妻子对王戎称"卿"是有悖伦理的.由干是在私下场合;其中包含有妻对夫充满爱意的调侃.此语开了"卿卿"叠用的先河,后人便把叠用的"卿卿"用来表示对心爱之人的亲昵称呼.两口子清朝乾隆年间,山东才子张继贤与本地恶少石万仓的妻子曾素箴相识,二人一见钟情,夜夜往来.石万仓酗酒成性,一次因饮酒过度酒精中毒而身亡.石家人怀疑石万仓是被其妻曾素箴害死的,干是告到县衙门,说曾素箴因偷奸杀死亲夫.县官接状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张继贤和曾素箴打入大牢,判为死罪.从县府押到京城.一次,乾隆皇帝阅案,看到了张继贤的供状,见其文笔不凡,十分惊讶.干是.乾隆皇帝亲自到牢中去看望张继贤.在交谈中.乾隆皇帝确信张继贤是个才子,便有心救他.不久,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途经微山湖时,停留了几天. 乾隆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后,便御批,将张继贤发配到卧虎口,将曾素箴发配到黑风口.张继贤,曾素箴二人虽然双双冤入大牢,但是情却始终未断. 这次获皇帝恩准发配到"两L-J" 后,真是喜出望外,二人时常互往互来,甚是自由.他们这样来往干卧虎口与黑风口,被人们称为"两口子".后来,人们就把"两口子" 衍指"夫妻俩".爱人现代人常用爱人来称谓自己的配偶,这一称呼来于英国.位于苏格兰达姆弗利的斯威特哈特寺院使英语单词"SweetHeart"含有了"爱人"之意.斯威特哈特寺院是由1296年去世的巴纳德城堡领主约翰?巴里奥尔之妻德鲍吉拉夫人修建的.德鲍吉拉夫人与丈夫二人一生恩爱,丈夫死后,她将丈夫的尸体安葬,但将丈夫的心脏熏香后装在了象牙盒里随身携带,常常谓之日:"我最可爱的心,不会说话的伙伴."临终前,她留下了这样的遗嘱;"如果我死了,为了让两颗连结着的心永远在一起,请将我丈夫的心脏放在我的胸上一起埋葬."她早在生前就选好了墓地, 并建立一座寺院,用拉丁语命名为多维尔凯科尔(甜密的心)尔后,在英文中习惯地呼之为斯威特哈特寺院.1290年她逝世后不久,"斯威特哈特"一词即被作为"爱人"的同义语,被人们广为应用,还让人联想起一段忠贞不渝的爱情.绿帽子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生得娇艳可人,平时在家里做点针线活,因貌美,早就已招徕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个生意人, 要经常到外去做生意..两口子的日子过得虽然富裕,但_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 寂寞难耐.终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个卖布的好上了,在文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厮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个月都没有外出,直煎得那个卖布的天天在他们家附近打转.一天,丈夫骑着马到城外打猎经过街市.那卖布的见了非常高兴,以为他叉要外出做生意,当晚就迫不及待地窜进了妻子的卧室幽会.没料想当晚丈夫回来了, 几乎将他逮了个正着,妻子也吓了个半死.情急之下卖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这件事后,妻子就向那卖布的罢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帽子给丈夫,还和那卖布的约定,当你看见我丈夫戴上绿帽子外出的时候,你就可以来了.过了几天,丈夫叉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赶婿拿出那顶绿帽子对l丈夫说:"外面的风沙大,戴上就不会弄脏了头发,这颜色让你看起来很俊,以后你每次外出我都为你做一顶,就像我跟在你身边一样, 你就不用牵挂我了".丈夫听了. 开心地以为自己真的很俊,于是高高兴兴戴上那顶绿帽子,骑着马得意洋洋穿过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当晚,他妻子就和那卖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后,那个卖布的凡见了那丈夫戴着绿帽子外出时,心里都不禁心花怒放.于是, 绿帽子的说法就这样传下来了. 吃醋相传唐朝皇帝李世民为表彰重臣房玄龄辅国之功,特赐美女两名以代房夫人.房玄龄不敢当面拒绝,推说夫人肝火至旺,脾气刚烈故不允.皇帝要房夫人在"同意"与"赐饮自尽"之间做出选择, 不想房夫人忠烈肝胆,竟捧壶大饮.事后才知道,原来是食醋一.l叱后,人们就把男女情爱嫉妒竞争说成"吃醋".。
配偶称谓语的语义演变

配偶称谓 语的语/演变张艳华(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摘 要:本文从历时与共时、动态与静态的角度对配偶称谓语进行细致考察。
首先研究了各配偶称谓语的起源与历时发 展,接着研究了社会变迁对它们的影响,并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配偶称谓语语义演变社会变迁一、配偶称谓语在古代汉语中的发展我们研究的配偶称谓语包括男子配偶称谓语“妻子”“爱人”“夫人”“老婆”“太太”“内人”和女子配偶称谓“丈夫” “爱人”“先生”“老公”。
其中“爱人”是男女配偶通用的。
下面就对它们的起源与历时演变做简单概述。
(一) 妻子“妻子”是男子配偶的古今通称。
上古时期,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妻子”最早是单音 词“妻”和“子”的连用,读音为“q !z "”,表示的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
随着汉语词汇系统双音节化的发展,经常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逐渐融合凝固,“妻子”中的“子”逐渐由,最化为一个词 “妻”的 面,读音由上“z "”化为 ,“妻子”由一个语逐渐发展凝为一个词。
丁崇明(2005)认为“妻子”较明确地词汇化为一个表配偶称谓的词是在中古唐时期,如唐 的《 》:“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至宋朝时,“妻子”作为一个表配偶称谓语的词,因为前面 词,如南宋《简和》:“有个妻子 ,年。
”明清时期,“妻子”为配偶称谓语,在口语中 ,如《水浒传》《金瓶梅》《 》明 中较为大量地用“妻子”。
用“妻子”语, 面语中人们 是 崇 用“妻”表“妻子”。
崇明对 汉语和 汉语的语统 表明,“妻子”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妻”的优势地。
“妻子”作为男子配偶称谓语,语义比较单一,而且不带,, 。
“妻子”的这些历经时变,是生命力最强用面最广的男子配偶称谓语。
“妻子”为男子配偶的法律称谓,是与英语“wife ”对的称谓。
(二) 夫人“夫人”是男子配偶的古今尊称。
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级制度的建立,不同男 人的配偶要同的等级称谓,“夫人”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对夫妻二人的尊称

对夫妻二人的尊称
摘要:
一、夫妻尊称的来源和意义
二、夫妻之间的常见尊称
1.丈夫对妻子的尊称
2.妻子对丈夫的尊称
三、夫妻尊称在现代社会的演变和影响
正文:
夫妻尊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关爱的精神。
在我国古代,夫妻间的尊称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尊称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在古代,丈夫通常称呼妻子为“娘子”、“夫人”等,这些称呼充满了敬意和亲昵。
而妻子称呼丈夫则有“郎君”、“官人”等,表达了对丈夫的尊敬和依赖。
这些尊称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敬如宾、相互扶持的传统美德。
在现代社会,夫妻间的尊称逐渐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新型的夫妻称呼如“亲爱的”、“宝贝”等开始出现,它们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夫妻之间的情感。
另一方面,传统的夫妻尊称仍然在一些场合得到保留,如在一些正式场合,夫妻间仍然会使用“先生”、“夫人”等称呼,以表示对彼此的尊重。
在现代社会,夫妻尊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对待婚姻和家庭的态度也在发生改变。
虽然传统的夫妻尊称在逐渐减少使用,但它们仍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
值,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夫妻间的尊重和关爱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总之,夫妻尊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朵奇葩,它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从古到今对妻子称谓语的变化

从古到今对“妻子”称谓语的变化语言直接反映生活,称谓语作为语言的基本组成要素,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女性作为“妻子”这个角色在历代的称谓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
也可以找寻到女性的社会角色不断拓宽,社会地位总体不断提高的轨迹近期,随着电视剧《甄嬛传》以及各种宫廷古装剧的热播,情侣或夫妻间的称呼,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比如,男方可以称呼女方“小主”、“爱妃”可以自称为“朕”,而女方可以自称“本宫”“哀家”,称呼男方为“小X子”“圣上”等。
同时,一首筷子兄弟的《小苹果》火遍大江南北后,也对爱人间的称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很多人都会亲切地称呼自己的女友或妻子为“小苹果”。
以此看来,对于妻子这个角色的称谓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在不断的变化,深深地打烙着时代的烙印。
《易·序卦》云:“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夫妻关系对等级社会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夫妻是国家形成的基石,“夫妇有义”然后“父子有亲”,夫妻子女递代接续构成直系亲属,而夫妻的兄弟姐妹则衍生出旁系亲属,进而构成整个社会;另一方面夫妇关系又是人类伦常的始源,有夫妇后才能“君臣有正”。
整个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天然纽带而形成的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庞大系统。
而汉字是世界最古老文字之一,它积淀了汉民族特定的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
其中贯穿女性一生的女性称谓,超越了语言符号本身的意义,反映了历代夫妻间的等级关系,更折射出整个社会结构。
先秦时期,社会上正确立新的秩序,当时有“男外女内”的格局,这种以性别分工的模式在封建社会不断发展巩固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了一种性别歧视的“合理存在”。
在此基础上,“夫为妻纲”的理念被大众所认同,还出现了特别针对的女性的“三从四德”。
由汉至唐,夫妻之间地位差距越来越大。
但封建社会还处于上升时期,有来自正面的力量的有效抵抗。
夫妻称谓对此也有所反映。
在指称妻子的称谓前开始添加含有褒义语素的语素,如“仁妻”、“贤妻”、“良妻”、“娇妻”等。
夫妻称谓的演变

夫妻称谓的演变S我国的夫妻称谓系统也和我国的社会一样0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发展0不同的社会 制度中,夫妻双方的地位、身份不同,在称谓上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从双方共用到男女区分先秦时期,母系氏族的遗风仍然存在,妇女并没有完全成为男子的附庸,夫和妻的地 位没有森严的尊卑。
当时妇女的活动场所也非完全在室内,“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 经 采薇,v, ”(《诗经 风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妇女也走出门, 体 动,一的活。
可,当时的社会对“妻子”的 的。
,时夫妻称谓所体现的男女 有 度的,有 称谓是夫妻双方 的,如“君”“主”v ”。
“君”男子的尊称,也可以 称 子、 的妻子。
“丿 ,我以为”(《国风!风 , 丿妇 称 ,以夫妻一体 ,亦 ”。
妻子的称 有V ” V ”“君妇”,“君妇 ,为 ”(《诗经 风 ・一《 上丿一 ,身不。
”这里的“齐”丿”的 ,也 妻子 夫 的。
在~中 出现了“伉俪”一, 妻子和丈夫是非常的, 也 夫妻 ,P v , ”(《诗经 风 ,丿 ,室也。
”这里的 夫称 妻子的。
妻子称 的 夫为V ”;夫称 的妻子亦为V ”。
这儿可以看 出当时男女地位大抵还 比较 的,但这种不 区别的称也给夫妻间带很多不 便。
所以再 根据《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 ”右边加变成 “郎”;在“良”边加“女”,衍成“娘郎”就代表丈夫。
李白有诗“郎骑竹马,绕床弄青 梅”,李义山有诗“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 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
但 单音节 似乎太甜腻了,众多良家妇女们在人前还是羞于叫出口。
于 在前头或尾后世解说#新语S 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
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
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
从内外有别到官(称谓后来的“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易经•家人》),起初只是一种纯粹的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趋势的分工模式,但在森严的等级社会,这种男外女内的模式被固定下来,渐渐形成了对女的。
“丈夫”“妻子”称呼的由来

“丈夫”“妻子”称呼的由来日常生活中,已婚男女男的被称丈夫,女的被称妻子,这是尽人皆知的事。
可是,若说到“丈夫”与“妻子”这两个名词的由来,恐怕就非人人皆知了。
那么,为什么已婚男人被称丈夫,女人被称妻子呢?原来,远古时期,我国许多部落都有抢婚的习俗。
因此,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该男子身材是否有高度,是否伟岸,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
当时,一丈约等于七尺,所谓七尺男儿即由此而来。
据说,只有达到这个身高的男子,才有可能抵御他人抢婚。
所以,当时的已婚女子都习惯地称自己的男人为“丈夫”。
此外,在西安出土的距今六千至七千年的'原始社会遗址——半坡遗址,反映了我国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村落里人们的婚俗。
当时,男子到了婚配期,要嫁到女方的村子(最早的倒插门现象),与女方一起住在事先安排好的“洞房”里。
为防止抢婚,需将他们关在一起磨合一段时间,以培养夫妻感情。
在此期间,男子要承担女子要干的家务及该女子在村子里应尽的义务。
同时,村落里还规定,已婚男子无论手头在做什么,都必须与妻子保持最多不能超过“一丈”远的距离,以便随时保护妻子,不致被他人抢走。
这是“丈夫”一词的另一说法。
“妻子”一词的来历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人于其官,不见其妻。
”但在古代,妻子一词并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称。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妻子”才渐渐成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称。
自古以来,“妻子”的别称很多,如皇上之妻称皇后,诸侯之妻称“小君”、“细君”,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四朝,朝廷还对地位较高命官的妻子或母亲加封,称为“诰命夫人”。
而民间已婚男子则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拙内”、“贱内”、“糟糠”等。
妻子还有被称为“内助”的,意为帮助丈夫处理家庭内部事务的女人。
故长期以来,“贤内助”的称呼就成了好妻子的代名词和美誉了。
(摘自香港《大公报》)。
简论汉语夫妻称谓的演变

简论汉语夫妻称谓的演变摘要]汉语夫妻称谓的演变,需要从社会伦理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伦理因素与社会结构的不同,会对夫妻间的称谓产生影响,封建等级制度所造成的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社会结构,使得夫妻称谓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着民主社会的到来,女性地位提高,夫妻称谓也趋于平等。
[关键字]夫妻称谓、演变历程、伦理体现、社会结构、影响一、汉语夫妻称谓演变状况古时的人们较早已经给夫妻之间界定了相应的称呼。
据统计,在上古时期,甲骨文中,表示夫妻称谓的单音节字有:妃、妻、妇、内、室、妾、夫、良、伯、君、子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撼动,夫妻间因此少了些严格的封建礼制束缚,回归到了比较纯真的婚姻状态,男女地位趋于平等。
出现了一些对妻子赞美、颂扬之义的称谓词语,如娇妻、贤妻、良妻等。
隋唐时期,统治阶级有着开放政策,顺乎人情与国势,使妇女在婚姻方面有一定的自由。
在指称妻子的称谓词前添加的语素也大都是含有褒义的。
宋元明清时期,封建集权加深,蔑视性的称谓语增多,如浑家、山妻、荆妻、贱内、贱累等。
封建社会晚期,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景象突现,社会主体意识形态的变异,世俗文化占有重要地位。
夫妻称谓语上主要表现在“老公”“老婆”这一类俗称的出现,显示了回归平等的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颁布了《婚姻法》,“爱人”成为新称谓的典型代表,使平等思想得到很好的贯彻,这一个新的汉语夫妻称谓系统确立起来,汉语夫妻称谓有了革命性的变革。
二、夫妻称谓社会伦理的蕴含在古汉语中,“伦”的常用义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伦”指的是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人与人之间总的道德规范。
《孟子?滕文公上》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夫妻关系自然会受到伦理的约束,通过其称谓可以较直观的看出不同时期的伦理文化。
(一)封建伦理在夫妻称谓中的体现:1.夫妻称谓中制约性社会伦理蕴含儒家历来提倡“发乎情,止乎礼”,讲究“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

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汉语配偶称谓是指在中国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用于称呼自己的配偶的称谓,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称谓的形式和使用方法也发生了演变和变化。
本文将从历时的角度出发,探究汉语配偶称谓的演变历程。
一、古代汉语中的配偶称谓在古代汉语中,男女配偶称谓有别。
夫妻间互称“夫”、“妇”,或称“夫子”、“夫人”,“夫妻”则是双方互称的代称。
如《诗经·小雅·节南山》:“夫妇从军,虽无老成。
” 在古代,夫妻间的称呼还有一定的等级之分,如:“君”、“夫君”、“三公夫人”、“郡君”等。
另外,在古代汉语中,夫妻间还流行一种互换名字称呼的方式,通常男方称呼女方为“家”或“内”,而女方则称呼男方姓氏或字号。
二、近代汉语中的配偶称谓随着时代的变迁,近代汉语中的配偶称谓也发生了改变。
在清朝时期,前妻或丧偶后再娶的妻子被称作“续弦”,而已婚女性则称作“婆娘”或“奶奶”,已婚男性被称为“公子”。
在民国时期,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夫妻称谓开始出现女性与男性相同的“夫妇”称呼方式。
在新中国成立后,再婚男女开始称呼自己的爱人为“伴侣”、“伴”、“伴儿”等称谓,而传统称呼则渐渐被淘汰。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价值观的转变,在现代汉语中,“夫妻”、“夫妻俩”等称呼方式大量出现,逐渐取代了“夫妇”这一用词。
并且,同性恋婚姻也在逐渐受到法律和社会的认可,因此在现代汉语中,“配偶”或“伴侣”这样的称呼也在增加。
三、汉语配偶称谓的变革反映了社会的变化汉语配偶称谓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中国社会传统观念的深刻变迁。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夫妻之间的称呼方式一直存在着严格的性别分工和等级制度。
但是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中,妇女地位逐渐提高,夫妻间的互相关爱尊重也越来越被强调。
由此,传统的夫妇间称呼方式开始逐渐被现代化的“夫妻”、“伴侣”这样的称呼所取代。
在现代社会中,妻子和丈夫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家庭依附关系,将关注点转移到双方的共同生活和个人需求上,配偶这一称谓的转变从侧面展示了两性关系及婚姻关系的空前多元化和平等化的趋势。
夫妻之间称呼的演变

夫妻之间称呼的演变夫妻之间称呼的演变良人——“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其实我觉得如现在的“夫妻”、“夫妇”、“爱人”等词。
郎——所以再后来就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
郎君——即“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
(注:起先,“娘子”一词仅用青春妙龄的少女。
大约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称呼。
)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我想,日本人起名字喜欢男人喜欢带“郎”,女人喜欢带“子”字也应该出自于来自唐朝的文化习惯吧?居然被日本人把中国文化的根保留至今,难得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发挥了不可获取的重大作用!再次表扬一下日本人传承中国文化所做的贡献。
官人——宋代的称呼,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
在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
宫延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
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
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
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西门大官人。
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啊。
官当人是管人嘛,那家里的官人当然就是管家里的老婆和孩子了。
老爷——仅限于官宦人家对老公的称呼。
其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外人、外子——在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叫称做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还称“内人”。
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家内”;这都是那时的小资和伪小资们最喜欢喜欢的叫法了。
相公——这比“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
若不是怕犯皇上大人的讳,众老婆们最后怕是要叫“皇公”了!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达到极盛。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夫妻称谓的变化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夫妻称谓的变化作者:马婷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7期【摘要】中国夫妻称谓十分丰富生动,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精华的沉淀,折射出优秀文化的光辉。
我国传统繁文缛节,到今天这个开放的大环境下显得不那么协调了,这时就必须去改变,去适应。
夫妻称谓的变化,跟随着时代与时俱进的步伐。
一种和谐、平等的新型夫妻关系成为社会主流。
【关键词】夫妻称谓;文化;差异一、夫妻称谓的变化、发展古今对丈夫的称谓:丈人、君、良人、夫君、郎君、外子、官人、当家的、前面人、掌柜的、那位老板、外面人、那口子、男人、老伴、老头子、爱人、老公、老爱等。
古今对妻子的称谓:从古至今,对妻子的称呼竟有近四十种之多。
如下: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娘子,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内人,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
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
尊称别人妻称贤内助。
内掌柜的,旧时称生意人的妻子为“内掌柜”,也有称“内当家”的。
荆妻,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
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太太,旧社会一般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有势的富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来了”。
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女。
早期有“妻子”、“妻室”,也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
媳妇儿,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娘儿们、婆娘、婆姨,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家里屋里人、做饭的,都是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老伴儿,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老婆,北方城乡的俗称,多用于口头语言。
二、造成古今夫妻称谓差异的原因(一)婚姻制度1、一夫多妻是我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之一。
从古代的后宫佳丽、三妻四妾到建国前期的姨太太,女性的地位极低,几乎是没有话语权的,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属品。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颁布并实行的《婚姻法》彻底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纳妾以及无视妇女权益为特征的封建婚姻家庭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新的婚姻家庭制度。
“老公”“老婆”的称呼源自唐朝

“老公”“老婆”的称呼源自唐朝在唐朝,帝王将相对自己的亲人的称谓与其他朝代亦不一样。
比如,唐朝皇帝自称为“朕”,有时候也用“我”或者“吾”。
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则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或者称呼其排行,如九郎之类,对自己的姑姑等女眷,会与民间老百姓一样称呼。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古代称呼多为明、清两代的称呼。
从唐代到明朝、清朝,中国的称谓有着很大的改变,唐朝的称呼甚是有趣。
在中国民间,夫妻之间常互称“老公”、“老婆”。
相传此称呼最早便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唐朝有位名叫麦爱新的人,考中功名后嫌弃妻子年老色衰,便想另结新欢。
但老妻毕竟照顾了自己大半辈子,直言休妻太过残忍。
于是写了副上联故意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给为他整理书房的老妻看。
妻子看了后,提笔续写下联道:“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很是惭愧,便放弃了休妻的念头。
见丈夫回心转意,麦爱新的妻子又写道:“老公十分公道。
”麦爱新亦挥笔续写道:“老婆一片婆心。
”“老公”“老婆”也就这样在民间叫开了。
在唐朝,帝王将相对自己的亲人的称谓与其他朝代亦不一样。
比如,唐朝皇帝自称为“朕”,有时候也用“我”或者“吾”。
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则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或者称呼其排行,如九郎之类,对自己的姑姑等女眷,会与民间老百姓一样称呼。
姬水客在《唐代称呼漫谈》一文中提到:皇帝称呼自己的姑姑等女眷,会像民间一样呼为“姑”、“姊”等。
《李德裕全集校笺》收载李德裕为唐武宗写的《赐太和公主敕书》中有:“姑远嫁绝域,二十馀年,跋履险难,备罹屯苦,朕每念于此,良用惘然……想姑见旧国之城邑,能不销魂,望汉将之旌麾,必当流涕……”。
而皇帝在称呼其叔伯及兄弟时,常常将封号贯于称呼之上,《朝野佥载》卷三有:腾王婴,蒋王恽皆不能廉慎,大帝赐诸王,名五王,不及二王,敕曰:“腾叔、蒋兄自解经济,不劳赐物与之”。
《酉阳杂俎》卷十二:上知之,大笑,书报宁王:“宁哥大能处置此僧也”。
称呼趣谈-老公老婆的叫法从何而来

“老公”、“老婆”的叫法从何而来我们知道“老婆”是丈夫对妻子的昵称,同样“老公”也是妻子对丈夫的的昵称,夫妻之间的这种叫法听来朗朗上口,又十分贴切,思量起来更含有无尽情意,抒发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情怀。
那么这种叫法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在唐代有个叫麦爱新的读书人,金榜题名之后突然觉得妻子又老又丑,配不上自己的高贵身份,于是就想始乱终弃,休妻之后再取个貌美如花的年轻女子。
他提笔写了一副上联置于书案上:“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他的妻子正巧看到了。
妻子从中察觉到了丈夫休妻再娶的念头,心中不免有些伤心,但又想表明自己的立场,于是续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她用“禾稻”对应“荷莲”,用“新粮(新娘)”对应“老藕(老偶)”,不但对仗巧妙工整,平实贴切,而且妙趣横生,针锋相对。
麦爱新读罢,被妻子的才智和真情打动了,为自己喜新厌旧的想法感到羞愧,于是放弃了休妻再娶美娇娘的念头。
妻子见丈夫惦念旧情,很是欣慰,于是继续写道:“老公十分公道。
”麦爱新又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了下来,从此“老婆”和“老公”就成了夫妻之间的称谓。
以前有人认为这种称呼是从港台传到大陆的,其实这种叫法大陆自古有之。
在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潘巧云就称自己的丈夫杨雄为老公。
《廑中楼》杂剧里也有提到“老婆”这个词。
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

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汉语配偶称谓的演变史可以追溯至古代。
汉语配偶称谓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发生了很多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在本文中,我们将了解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
一、古代汉语配偶称谓在古代汉语中,配偶称谓是很难确定的。
在先秦时期,男性配偶通常被称为“妻”,而女性配偶则被称为“夫人”。
然而,在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变革和改良,男性开始采用“夫”作为自己的称谓,而女性则开始使用“夫人”作为自己的称谓。
到了汉朝,一些男性使用“夫婿”来称呼自己的妻子。
在唐朝,夫妻之间开始使用“夫君”和“妻子”之类的称谓。
这些称谓流传至今,被广泛使用。
二、近代汉语配偶称谓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汉语配偶称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代汉语已经取消了古代的“妻”和“夫人”称谓,并使用了更加平等的称谓,如“丈夫”和“妻子”。
在1949年以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大量的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因此,汉语配偶称谓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例如,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使得“父亲”、“母亲”这些称谓成为了更加常用的词汇。
此外,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传统的男权制度仍然存在着,因此,有些男性依然更习惯使用“老婆”而不是“妻子”来称呼自己的配偶。
在21世纪,人们在使用配偶称谓方面更加注重表达情感和亲密关系。
例如,一些人会使用“宝贝儿”、“亲爱的”等称谓来表示对配偶的爱和关爱。
这些称谓虽然不正式,但被许多人所接受和喜爱。
总之,汉语配偶称谓的历时演变反映了中国文化、社会和政治的变迁。
在中国,人们对称谓的使用十分严肃和谨慎,不同的称谓通常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关系。
在未来,汉语配偶称谓的演变还将继续。
唐代夫妻互称“老公”、“老婆”啦?

唐代夫妻互称“老公”、“老婆”啦?央视百家中国语言从上古开始流传演变,到如今,很多字词的含义都有了新的变化。
你有没有试想过,如果穿越到唐代,人们说的话你是否能听懂?看看下面几个跟称谓相关词汇的故事,你就会发现现代的一些词汇,唐代早就有啦,但是有些称谓意思可是大有变化哦!❖夫妻互称“老公”、“老婆”❖现在,夫妻之间的常常会甜蜜地互称“老公”、“老婆”。
你可知道这个称谓,相传早在唐代就出现了,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两个称呼怎么来的呢?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叫麦爱新的秀才,在考中功名后,觉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有了再纳新欢的想法。
于是,写了一句话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恰巧,被他的妻子看到了,读懂了其中之意,便提笔续写了一句:“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因此,形成了一副对联。
其中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
麦爱新读到妻子的下联之后,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对联中蕴含的深深爱意所打动,于是不再有弃旧纳新的念头。
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于是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
麦爱新也续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此后,夫妻间便流行互称“老公”、“老婆”了。
❖“大家”用来称呼皇上❖在唐代,“皇上”一般只是一个书面用语。
比较流行的当面称呼是“圣人”、“主上”、“陛下”。
而皇上身边比较近的人,例如后妃、侍婢、太监会将皇上称为“大家”,为何呢?因为在唐代以前“大家”是“奴仆对主人的称呼”,在晋朝干宝《搜神记》卷十七:“ 彦思奴婢有窃骂大家者。
”到唐代,“大家”一词成为面呼“皇帝”的称谓,唐刘肃《大唐新语·酷忍》有记载:“初令宫人宣勅示王后,后曰:‘愿大家万岁。
昭仪长承恩泽,死是吾分也。
’”❖“奴”字称呼小孩❖我们通常将“奴”字理解为仆人、下人,“奴”字在唐代字义很广泛,用做称呼时,很多时候是对小孩的一种爱称、昵称。
从_老公_老婆_的称谓看词义的演变

从 老公 老婆的称谓看词义的演变陈辉霞 萨丕尔说: 语言基本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物,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上来理解。
因此,作为婚姻关系称谓的夫妻间的称谓,也有着超越语言本身的意义。
老公 、 老婆 这对夫妻称谓词的词义演变就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
一从古至今,人们对妻子的称呼可谓五花八门,从最初的 妇 、 妇人 、 妻 到代表一定等级的 夫人、太太 ,再到显示男尊女卑、带有鄙视色彩的贱称 妾、内人、内子、贱荆、贱累、贱内、荆人、山妻 等,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得到最好的体现。
同时还出现了平民化、大众化色彩的 妻子、老婆 等,这些称谓一直使用到今天,其生命力非常顽强。
从近代开始,又逐渐产生了一些新的称谓,如 爱人 等, 爱人 可指夫妻任何一方,可能是五四以后,从英语的lover翻译过来的意译外来词。
当然,对妻子的称谓还包括在方言中曾经出现或至今还在使用的一些称呼,如 媳妇、婆娘、娘子、堂客、屋里的、做饭的 等等。
指称丈夫的称谓与指称妻子的称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差。
在传统的差序格局中, 夫 被规定的地位和身份是 上 而 贵 ,这自然就要求称谓在认定时使用尊称、敬称。
男人是一家之主,这种地位通过妻对夫的称谓而表现得更加突出更加集中。
借用先秦时的 君 ,以及汉唐的 卿 、 郎 等来表示夫君,大抵没有脱离权力的痕迹。
最高的称谓是把丈夫当作所依赖的 天、所天 ,这则是源于对天的崇拜与敬畏。
学而优则仕 ,是古代文人的理想,也是为妻者对丈夫的共同要求。
因此, 官人、相公 等称谓则从泛指为官者而演化为丈夫了。
如果说, 官本位 是社会意识, 夫本位 是家庭意识,而妻子对丈夫的称谓则融合了社会和家庭两方面的意识。
良人 在 诗经 中就早已出现,在上古可以是夫称妻,后多用于妻称夫,但后来还可以表示 平民、良家子 等含义,使其语义负担重,最终被淘汰出局。
而 先生、丈夫 等尊称则源于时间,即年长。
对应于平民化的 老婆 ,相应地,就出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平民化的称呼 老公 。
“老婆”“老公”称谓由来_900字

“老婆”“老公”称谓由来_900字
“老婆与”老公这两个称谓,向来秤不离砣,一个”老字便泄露了两人之间”相濡以沫、恩爱长久的愿望。
现代年轻人通常会认为这种称谓来自台湾偶像剧,殊不知在我国民间,这样的称呼已存在至少1千多年了。
不过最初的”老婆并不是指妻子,多是老年妇人的自称,也用来称丫头或年老的女仆。
到唐代才有文人用此来称呼自己的妻子。
直到今天,”老婆也不一定就指妻子,因为在陕西关中人口中的”老婆仍是曾祖母,相对应的,曾祖父就是”老爷。
典故
唐朝有位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嫌弃老妻再纳新欢的想法。
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恰巧,对联被他的妻子看到。
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便提笔续写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新娘)对”老藕(老偶),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饶有趣味,针锋相对。
这书生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
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乃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
麦爱新也挥笔续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这个颇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很快传为佳话。
从此,汉语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民间也有了夫妻间互称”老公和”老婆的习俗。
也有说法,认为此词来源于北宋词人王晋卿的诗句:”老婆心急频相劝。
因为此句中的”老婆已很明确地是指主持家务的妻子。
老公老婆用词的来历

“老公”“老婆”用词的来历据说“老公”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唐朝,有个名叫麦爱斯的读书人由于家庭贫寒,他一直想通过读书取得功名,于是平日里便用功读书。
他的妻子是个勤劳美丽的女子,她经常在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他还要种地、洗衣服、做家务,很是操劳。
麦爱斯看到妻子对他付出了这么多,心中无限感激,更下决心一定一奥读出个名堂来。
后来,他真的考取了功名,日子也好了,而他渐渐对与自己生活多年的妻子失去了兴趣,他嫌弃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他越看越不顺眼,他发现现在的妻子都不再那么漂亮、动人了。
于是,他就有了要休妻的念头。
由于妻子陪伴自己多年也吃了不少苦,同时,他会嫌别人说他没良心,自己飞黄腾达可就忘记与自己患难多年的妻子,他心里也多少有点于心不忍。
于是,他就写了一副对联“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来暗示她,这幅对联不仅十分工整贴切,而且新颖脱俗。
妻子看到后顿时就明白了,丈夫要休她了,只是还没有明说,她很伤心。
但是,她不想失去自己的丈夫,于是,她便续了一副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当麦爱斯读了妻子的下联,立刻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打动了,想起与妻子一起度过艰难岁月,妻子都没有离开他,也没有享过福。
而今天,自己飞黄腾达的时候却有休了妻子的想法。
他感觉很惭愧,最后他放弃了休妻的念头。
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对她仍然一片深情,她心里也很高兴。
于是,她就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
”麦爱斯也挥笔写道:“老婆一片婆心。
”于是,这个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自此很快流传开来,被世传为佳话。
从此,便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
老公这个词。
包含着女人对丈夫深深的爱。
“老公”是在一起经历风雨还要牵着妻子的手一起走的人。
老公不会因为人生路途坎坷半路丢下妻子,也不会在自己腾达了以后遗弃妻子一个人享福的人。
“老公”那个老字就是说夫妻两个人要一起生活到老,无论发生什么都不离不弃。
人们之所以称自己丈夫老公都有一种与他一起相爱到老的愿望。
老公和老婆叫法的来历

老公和老婆叫法的来历时下女性朋友们常用“老公”来称呼自己的男朋友或丈夫,却不知“老公”一词在明清时是对太监的称呼。
古代宦官,被称为寺人、黄门、貂珰,卑称内竖、阉宦、太监、阉人,民间则俗称老公。
清人笔记《枣林杂俎》记载李自成进京后驱逐太监,“群呼打逐老公”,有“打老公”一说。
明朝时宫里的太监时常仗势欺人,万历年间出现“矿监税使”欺压百姓,造成了人民的反抗,所以常常有“打老公”的事发生。
清朝老公是妓院里面妓女骂妓女的话,妓女骂妓女,说你今天晚上陪老公,老公就是指太监。
因为在宫里,有些太监仍然残留花心,仍喜欢逛妓院,钱虽也花了,却没办法圆满,于是就很讨厌地折磨妓女,以解心头之痒。
京城妓女最怕碰到这种客,私下里叫他们”老公“,其实就是对太监的一种蔑视辱骂。
明朝时期太监专权,吏治腐败,官员尊称大太监为“老公公”,宫中办事的中层太监叫“公公”。
从古至今,大家都喜欢在一些词前面加个“老”字,师者被叫做老师,称呼年纪大的人为老张、老王,那么在古代时把公公(太监)称之为老公也是能说得过去的。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红楼梦》第83回写道:门上的人进来回说:“有两个内相在外,要见二位老爷。
”贾赦道:“请进来。
”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
文中的老公即为宫中太监的意思。
《官场现形记》第9回写道:“他就立刻进京,又走了老公的门路。
”老公老婆的由来唐代有一个名士,名叫麦爱新,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嫌弃老妻,再纳新欢的想法,并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被他的妻子看到了。
妻子从联中看出了丈夫弃老纳新的念头,于是便提笔续了一副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这副下联,以“禾稻”对“老藕”,不仅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
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爱心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
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乃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
”麦爱新也挥笔写道:“老婆一片婆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老公 老婆的称谓看词义的演变陈辉霞 萨丕尔说: 语言基本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物,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上来理解。
因此,作为婚姻关系称谓的夫妻间的称谓,也有着超越语言本身的意义。
老公 、 老婆 这对夫妻称谓词的词义演变就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
一从古至今,人们对妻子的称呼可谓五花八门,从最初的 妇 、 妇人 、 妻 到代表一定等级的 夫人、太太 ,再到显示男尊女卑、带有鄙视色彩的贱称 妾、内人、内子、贱荆、贱累、贱内、荆人、山妻 等,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得到最好的体现。
同时还出现了平民化、大众化色彩的 妻子、老婆 等,这些称谓一直使用到今天,其生命力非常顽强。
从近代开始,又逐渐产生了一些新的称谓,如 爱人 等, 爱人 可指夫妻任何一方,可能是五四以后,从英语的lover翻译过来的意译外来词。
当然,对妻子的称谓还包括在方言中曾经出现或至今还在使用的一些称呼,如 媳妇、婆娘、娘子、堂客、屋里的、做饭的 等等。
指称丈夫的称谓与指称妻子的称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差。
在传统的差序格局中, 夫 被规定的地位和身份是 上 而 贵 ,这自然就要求称谓在认定时使用尊称、敬称。
男人是一家之主,这种地位通过妻对夫的称谓而表现得更加突出更加集中。
借用先秦时的 君 ,以及汉唐的 卿 、 郎 等来表示夫君,大抵没有脱离权力的痕迹。
最高的称谓是把丈夫当作所依赖的 天、所天 ,这则是源于对天的崇拜与敬畏。
学而优则仕 ,是古代文人的理想,也是为妻者对丈夫的共同要求。
因此, 官人、相公 等称谓则从泛指为官者而演化为丈夫了。
如果说, 官本位 是社会意识, 夫本位 是家庭意识,而妻子对丈夫的称谓则融合了社会和家庭两方面的意识。
良人 在 诗经 中就早已出现,在上古可以是夫称妻,后多用于妻称夫,但后来还可以表示 平民、良家子 等含义,使其语义负担重,最终被淘汰出局。
而 先生、丈夫 等尊称则源于时间,即年长。
对应于平民化的 老婆 ,相应地,就出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平民化的称呼 老公 。
这一用法的出现,表明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男女之间、夫妻之间社会地位相对地趋于平等。
当然,这也只是相对于一定阶层来说的。
二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
老公 、 老婆 自出现至今,形式上没有变化,但意义上却发生了一些变化。
有人认为 老公 一词是改革开放后由港台地区传过来的方言词。
实际上, 老公 、 老婆 的称谓古已有之,并非先诞生于南方的港台地区,而且 老公 、 老婆 这两个词的形成经历了词义的引申、虚化、泛化以及特指等演变过程。
老公 是由两个单音节语素 老 和 公 组成。
老 本义是年岁大的。
论语 季氏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公 古有对老年人的通称之义。
如: 战国策 孟尝君问: 冯公有亲乎? 后来, 老 和 公 这两同义词复合成复音词 老公 ,引申为对年长者尊称的意思。
如:汉刘向 说苑 政理 (齐桓公)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是为何谷? 可见, 老公 最初出现的意义并非我们现在对丈夫的爱称,而是对老年人的通称,如: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 : 艾功名以成,当书之竹帛,传祚万世,七十老公,反欲何求!搜神记 卷一 : 正月上午,有八老公诣门求见。
宋书 萧思话传 : 既久废射,又多病,略不能制之,便成老公,令人叹息。
从上可以看出, 老公 的词义由中性向贬义发展,词义有虚化的倾向,由此, 老公 也就变成了对老年人的蔑称,意思就与我们今天的 老东西 相当。
如: 北史高隆之传 : 帝将受禅,大臣咸言未可,隆之又在其中,帝深衔之,因此大怒,骂曰: 徐家老公 ,令壮士筑百余拳,放出。
到了宋元时期, 老公 由泛指所有的老年人发展为特指自己的丈夫,而其中的 老 就是一个构词用的前缀,已失去 年长 义,仅仅是一个具有附加意义的词缀。
如: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 : 你在京中娶了一个小老婆,我在家中也嫁了一个小老公。
元杨显之 酷寒亭 第三折黄钟民白: 高成,我老公不在家,我和你永远做夫妻,可不受用。
明 春芜记 第四回; 嘴儿捺得红,眉儿画得浓,只要吃醋拈酸打老公。
老婆 一词的演变基本上与 老公 相同。
老婆 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它既指 老年女性 ,又24表示 男子的配偶 。
如:唐 寒山子诗集 : 东家一老婆,富来三五年。
(指老年女性)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 : 你在京中娶了一个小老婆,我在家中也嫁了一个小老公。
(指男子的配偶)宋吴自牧 梦粱录 夜市 : 更有叫 时运来时,买庄田、娶老婆 卖卦者。
(指男子的配偶)到宋时, 老婆 的数量有所增加,还出现 小老婆 的说法, 老 而又 小 ,可见 老 已完全虚化,也说明它在宋代已较成熟了。
到明代它已是很常见的男子配偶称呼语。
金瓶梅 中共出现160例, 155例指称配偶,是 妻 的三倍,只有5例是指称中老年妇女。
这一泛化用法在 红楼梦 中得到了发展,其中共出现了51例 老婆 ,指称中老年妇女的有19例,其余32例特指男子配偶。
值得注意的是, 老公 发展到清代又多了一个义项,用作太监的俗称,如:红楼梦 第八十三回: 门上的人进来回说: 有两个内相在外,要见二位老爷。
贾赦道: 请进来 。
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
官场现形记 第九回: 他就立刻进京,又走了老公的门路。
明清时期对太监的称呼是 老公公 ,如:明王世贞 觚不觚录 : 一大臣于正德中上书太监刘瑾云: 门下小厮某上恩主老公公。
后来 老公 也成了太监的俗称。
丈夫和太监用同一个称呼,这多少让人感到不自在, 太监 这一贬义义项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促使 老公 的 丈夫 义项的消失。
解放后,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等原因, 老公 、 老婆 这一对略带亲昵的称呼,在当时就显得不合时宜,于是在广大农村便出现了 孩子他爹 、 孩子他娘 等间接的称呼,有些地方至今仍在使用。
改革开放后,由于思想禁锢的解放,再加上港台强劲的经济实力以及影视媒体的大力推广,粤方言对普通话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对曾经在大陆一度消失的称呼又活跃起来了,再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表示对配偶的亲昵的称呼。
到了思想极度解放、男女基本平等的今天, 老公 、 老婆 这对亲昵的称呼的使用频率已大大超过其他夫妻称谓,已成为一种主流。
就在它广泛使用的同时,也被人泛滥使用。
现在经常可以听到一些男女青年嘴边说自己的 老公 、 老婆 ,其实这里的 老公 、 老婆 跟我们所说的有婚姻关系的 老公 、 老婆 不一样,这里只是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的意思,还没有确定婚姻关系的。
这一现象很普遍,可以面称,也可以背称,不仅出现在普通人群中,而且还出现在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中。
这现象的产生跟社会发展、人的思想的变化不无关系。
甚至在中小学里,还有一些女学生在同性同学之间互称 老公 、 老婆 ,自成一个 小家庭 。
当然,这种 过家家 式的性别游戏的利弊在此就不讨论了。
这些新意义能否收入 现代汉语词典 中,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三语言基本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物,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上来理解。
老公 、 老婆 的夫妻称谓从产生、发展、到一段时期的消失再到目前的再度活跃,无不映射着中国社会政治制度以及传统历史文化的发展。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也是一个宗法等级社会。
封建的宗法、家庭、伦理观念具体反映在汉民族的家庭、亲戚的称谓关系上,等级自然也就非常之森严。
在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下,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男的可以三妻四妾,妻妾便似丈夫的女奴一样。
在一般家庭里,丈夫是家长、主人,是家里的权威,而妇女则要 三从四德 ,可见,妇女在家庭中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在社会上更是最底层。
于是,妻称夫是 君、卿、郎、天、官人、相公、先生 等;而夫称妻则是 内人、内子、贱荆、贱累、贱内、荆人 ,稍微好听点的就是 夫人、太太、娘子 等。
在等级如此森严的宋元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带有大众化、平民化且略显亲昵色彩的 老公 、 老婆 的夫妻称谓呢?从清代后期到改革开放前, 老公 、 老婆 表夫妻称谓的义项怎么又会消失?改革开放后, 老公 、 老婆 为何又重新活跃起来?这就与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了。
宋元时期外族入侵中原,虽然政治上汉族受到外族的侵略,但在文化上,汉民族儒家文化始终还是占统治地位的。
但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北方游牧民族那种崇向自然、追求自由的个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原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此外,商品经济萌芽并开始缓慢发展,也是一大动因。
于是便有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冲破儒家思想的禁锢,为老百姓所接收并使用。
老公 、 老婆 便是这样一对突围者。
如: 古今杂剧 鸳鸯被 二小姑白: 我今日成就了你两个,久后你也与我寻一个好老公。
水浒传 第五回: 那大王叫一声: 做什么便打老公? 鲁智深喝道: 教你认得老婆!明 初刻拍案惊奇 : 这老婆稳取是我的了。
可见,至明代, 老公 、 老婆 已是文人士大夫到普通老百姓通用的基本词汇了。
从某种程度也可以说, 老公 、 老婆 这一对对称的称谓,也反映了人们追求男女关系平等的愿望。
到了清代, 太监 义项的产生,使 老公 的夫妻称谓曾一度消失,。
从语义演变自身出发,有人引进了 葛氏定律 (即 劣义驱逐良义定律 ):当一个词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同时存在好和不好的两种意义的时候,这个词在以后的发展演变中,好的意义会因躲避该词中同时具有的不良意义的影响,而逐渐被迫退出该词的领域。
解放后, 太监 虽已成为历史,但在刚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全体人民都在饱满的政治热情下建设新中国,代表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 同志 广为称用,甚至夫妻之间也用 同志 相称。
自然,25老公 、 老婆 这种带有 资产阶级浪漫情调 的称呼在当时不太适合了。
改革开放后,思想开始大解放,人们开始接收新事物、新思潮,加上大陆与港台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受强势方言粤语的影响, 老公 、 老婆 的夫妻称谓再次在大陆活跃起来,一方面是人们追赶时髦心理的驱使,另一方面,像 太太、夫人、娘子 、 郎君、官人、相公 等略显陈腐的称谓,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已不太适合了。
虽然 太太、夫人、先生 在某些场合还会使用,但都不及 老公 、 老婆 来的亲密,也就没有它们那么受欢迎了。
另外,还有一个可以夫妻互称的 爱人 也为大众所使用,但它的使用范围却越来越窄,只在稍微正式点的场合使用,而且只在一部分人中使用,其受欢迎程度也不及 老公 、 老婆 。
至于目前很多年轻未婚恋人之间互称 老公 、 老婆 ,则是与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
以前男女双方谈恋爱,都是要偷偷摸摸、很含蓄的;而现在,只要双方一确定恋爱关系,都是光明正大、大胆表达的,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恋人时,也直接称呼为 老公 、 老婆 ,不再像以前那样遮遮掩掩的了,这也表明现代人对传统婚姻关系认识的一种转变,比较忠实于自己的感情,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爱,不会像传统婚姻一样完全受制于婚姻关系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