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思考题补充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思考题第一章思考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2.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
3.怎样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4.简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第二章思考题5.列宁物质定义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6.为什么说时间空间是运动物质的存在形式?7.简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
8.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对一切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的重要意义。
9.根据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0.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第三章思考题11.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
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3.为什么新事物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14.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15.用事物发展内外因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坚持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
16.根据质量互变规律论证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渐进发展与变革求发展的有机统一。
17.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阐述人必须正确对待社会与人生挫折的人生哲理。
18.简述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9.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并运用辩证否定观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第四章思考题20.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的意义。
21.简述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价值性。
22.简述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及实现飞跃的条件。
23.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理有何意义?24.简述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25.试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第五章思考题26.简述生产力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27.如何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28.根据社会有机体三大结构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论证“三个文明”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 B.自发的世界观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 各门科学的总汇2.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C )A.关于人类生存空间的起源问题B.关于人的本质问题C.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 )A. 无限与有限的关系B.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D. 一般同个别的关系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A.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不同看法B.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D. 是否承认世界的运动发展5.一元论的哲学派别都主张( D )A. 世界统一于物质B. 世界统一于精神C. 世界是运动发展的D.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6.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是( D )A. 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B. 辩证法和唯物论相分裂C.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分裂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中世纪经院哲学C. 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8.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A.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 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 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多项选择题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主要是( BDE )A.主观性B.机械性C.片面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2、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BDE )A.思维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3、哲学是(ACD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C.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D.对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CDE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5、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DE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集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6、下列各项主张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有(BC )A.所有唯心主义哲学B.有些唯心主义哲学C.所有唯物主义哲学D.有些唯物主义哲学E.休谟和康德哲学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ABCE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8、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BCDE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9、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有(BDE )A.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的是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是(ABE )A.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C.创立了唯物主义D.创立了辩证法E.科学地确定了实践范畴在哲学理论中的地位1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他们分别是( CD )A. 本体论B. 认识论C. 人本主义D. 科学主义E. 理性主义12.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DE )A. 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B.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C. 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 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单项选择题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是因为( C )A. 物质和运动都是客观的B. 物质和运动只同一个东西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 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础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马哲课后思考题答案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XX。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怎么样; 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无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条件性,孤立和静 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题;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是世界,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着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认识矛盾就是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就是处理问题。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承认矛盾,发现矛盾和处 理矛盾。这样,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总体上都是有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发展,它的发展是由量的不断积累,超出度的范围,达到质的飞跃。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和中要重视量的积累,以便突破质的飞跃; 第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要以唯物辩证法作思想导。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 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四化建设
马哲期末考思考题(大原理)答案
1.怎样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1·以时间为参考系,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与时间同进的,不能也不会停留在某一历史阶段上;2·以知识的相对性,从而要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机器工业的发展,为实现人类哲学史的伟大变革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2·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科学基础;3·当时哲学发展的新成果,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具备了承担哲学新变革使命的主观条件。
●1·马哲体系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2·马哲首次科学地规定了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3·马哲是一种革命的,批判的哲学;4·马哲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3.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马哲的实践性特征,创新性和科学性要求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及重要意义是什么?5.意识的本质是什么?简述意识能动作用。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2·意识能够指导实践;3·意识能控制和调节人自身的生理机能.6.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P7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的基石,是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的哲学依据。
7.怎样理解事物联系的客观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不存在绝对孤立的事物,每一事物和现象都是整个世界普遍联系之网的一个纽节,并在错综复杂特定的联系中存在和发展;联系又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故有的本性,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马哲课后思考题答案(前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题参考【绪论】1.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适用性。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无产阶级的反抗。
工人起义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继承和吸收的人类的优秀成果。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且他们首先是革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他们毕生的使命都是和争取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这些各方面的条件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必然。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第一,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指南,是一面指引全人类前进的光辉旗帜。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研究三大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基石。
第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青年大学生提高政治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修课。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观点评价: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当然要为无产阶级服务,因此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思考题及考试题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1、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个方面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科学解决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和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2、意识的能动作用。
含义: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①要遵循客观规律;②要通过实践活动;③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手段、物质条件。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有两种性质的反作用:先进的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积极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落后的的思想、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人的整个实践过程,就是围绕意识活动所构建的目标和蓝图来进行的。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观念世界。
马哲思考题及答案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丰富而深刻,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当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它的产生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的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2)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是主要的或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等,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并超越了它们,把人类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1.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特征,回答关于世界的什么问题,产生了哪些对立的观点或看法。
特征:哲学史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回答了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回答了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回答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形成了有神论和无神论的观念。
回答了世界时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2.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含义、内容、理论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是恩格斯总结了哲学发展的历史而提出来的。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即平时人们说的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在这两个方面中,第一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特征。
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必须对物质和精神这两类现象的关系作出回答,否则就不成其为哲学。
②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揭示了哲学斗争的焦点。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规定了一派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也是不同哲学派别进行斗争的焦点。
哲学基本问题提供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对于理解哲学和哲学史上的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③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类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它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存在决定意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作用。
3.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概念内容、存在形态及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根据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哲学2、物质3、运动4、时空5、意识6、规律7、联系8、系统9、发展10、矛盾11、度12、辨证否定13、实践14、真理15、生产力16、国家17、社会意识18、阶级19、交往20、人的本质二、辨析题。
1、哲学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总汇。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4、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5、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7、发展的实质就是新陈代谢。
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9、事物的质和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10、否定的实质就是对事物的消灭和发展的结束。
11、时间先后相继的联系就是事物的因果联系。
12、假象就是错觉。
13、反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摹写。
14、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15、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因此,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决定力量。
16、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17、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矛盾。
18、社会改革就是社会革命。
19、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20、社会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三、简述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起了哲学的革命变革?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建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意识的本质及其作用是什么?4、为什么说新生事物不可战胜?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6、什么是度?掌握事物的度有什么重要意义?7、辨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分歧是什么?8、什么是实践?它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是什么?9、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0、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实事求是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是什么?12、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3、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14、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什么?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16、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17、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8、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什么是人的价值?它的实现途径是什么?四、论述题。
研究生《马克思哲学》课程思考题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公共课思考题1、如何理解哲学是把握世界的特有方式?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批判性;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
3、对马克思与恩格斯差异论的理解。
4、实践的性质与特点;5、实践活动的结构;6、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7、“实事求是”蕴含的实践哲学意蕴。
8、实践为什么具有世界观(存在论)的意义?9、为什么实践是世界二重化对立统一的基础和根据?10、实践是否具有本体论的性质和意义?11、物质、实践与世界及其关系;12、为什么旧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全集》1版,2卷,164.13、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14、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角度看马克思哲学革命及其实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
15、马克思实践哲学与中国传统实践哲学的比较;16、《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实践论》实践观的比较;17、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8、如何理解辩证法的批判本性;19、什么是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重要性;20、在辩证思维方法中,为什么说从抽象到具体是一个上升过程?21、价值及其特点;22、什么是评价活动?认知与评价的区别;2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2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5、社会生活的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动力;26、科学技术在何种意义上是第一生产力?27、实践为什么是人的本质和根本的存在方式?28、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主义哲学的批判;29、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东方社会的含义;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土地所有制、经济结构、国家政权形式的研究);30、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理的基本观点;卡夫丁峡谷;31、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32、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和扬弃异化劳动的途径;33、社会历史的合规律性与和目的性及其关系;34、社会历史的决定论与选择论;3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6、个人价值的二重性;37、如何理解马克思实践论的自由观?38、马克思曾认为,哲学是阐明人权的。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唯物主义:凡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家,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就是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凡是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精神决定物质的哲学家,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就是唯心主义。
3、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如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等作为世界的本原,看成是第一性的。
4、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存在着一种不依赖于物质、不依赖于人以及人的意识的“客观精神”,这种“客观精神”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包括全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哲学理论在内的科学体系。
6、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客观而能动的对象化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的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7、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8、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10、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定态,体现着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常住性、稳定性,因而,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1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能反作用于实践。
12、人工智能:随着信息论、控制论和思维科学的发展,出现了用机械和电子装置模拟人脑思维过程的电脑,由此产生了人工智能。
13、规律: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4、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马哲作业与思考题
作业与思考题一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是什么?3、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阶段?有哪些成果?二1、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2、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3、你如何在现实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三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四1、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矛盾?2、联系实际说说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五1、如何理解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如何理解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异同?六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哲学认识论有何区别?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运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原理,说明现阶段学习和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
七1、从真理观角度说明对待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科技与人文的统一?八1、如何理解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2、如何理解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3、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九1、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主要表现,并说明坚持这一原理的重要现实意义。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是什么?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何在?十1、为什么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2、为什么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为什么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十一1、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的本质是什么?举例说明人的本质内涵。
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十二1、资本的原始积累途径是什么?2、劳动价值论的具体内容有哪些?3、劳动价值论对当今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十三1、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是什么?2、资本的本质是什么?3、划分不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4、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十四1、剩余价值论的具体内容及意义是什么?2、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以及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是什么?十五1、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的对内职能是什么?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在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工具??3、对待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十六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没有消除竞争?2、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3、反全球化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十七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是什么?3、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十八1.简述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不相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一、导论Q1:什么是哲学及其基本问题?哲学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基本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亦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Q2: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理解:1.从认知状态上说,物质具有客观性,所有主体对它认定一致。
2.物质有实在性,即质的确定性,不是瞬息万变而是一贯的存在,所以不依赖与人的感觉而存在。
3.物质具有感觉确定性,即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这种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的原则,坚持了能动的反映,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二、实践与世界Q1:什么是实践?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的第一层含义,指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的活动。
实践把人的本质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世界。
同时实践是人自由自在的活动,人能够利用客观规律,实践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实践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共同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特征。
实践的第二层含义,指实践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人把自己作为物质力量并运用物质手段同物质对象发生实际的相互作用。
Q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因为人是利用工具积极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生存的,所以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
从人类生存的前提看,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而实践活动不断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从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看,人的意识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人的肉体组织中发展出了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能力,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③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即世界能否被认知的问题,世界是否可知;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理论意义(★★★)1)物质:①“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意识: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④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6、物质和运动的存在方式(★)①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②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③假如否认运动,就犯了形而上学错误;④假如否认物质,就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题
第二章1.怎样理解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是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
2.怎样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答: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社会实践有哪些基本特点和基本方式?答: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历史性。
基本方式:第一,社会实践是客观物质活动;第二,社会实践是具有创造性的能动活动;第三,社会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4.为什么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答:第一,劳动生产实践创造了人。
第二,实践是人类特殊本质的表现形式。
第三,实践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5.劳动在意识形态过程中有什么作用?答: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第二劳动促使思维外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脑。
第二,第四,劳动为意思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并不断提高意识反映的能力。
6.意识本质的两个基本观点是什么?答: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影响。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7.怎样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条件?答:???作用:一是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
二是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动性。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8.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答: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关于物质世界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的原理,内在地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做到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
马哲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版)
绪论1.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从18世纪60年代起,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了,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1题思考题
第一专题
1、如何在整体上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
第二专题
3、如何理解世界观及其对人生的意义?
4、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5、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
第三题
6、如何理解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7、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8、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四题
9、如何理解认识的本质?
10、如何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1、怎样理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的基本规律?
第五题
12、如何理解真理及其品格?
13、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题
14、依据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理论,应当如何认识社会的科学发展?
15、如何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6、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17、如何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第七题
18、如何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历史创造活动的辩证关系?
19、如何理解社会发展合力理论?怎样认识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九题
20、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1、如何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2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第十专题
23、如何理解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为什么说这些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第十一专题
2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2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经验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如何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原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意义: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与唯心论、宗教神学根本对立的,是与二元论对立的,是与科学的实践观相统一的,它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6、如何理解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一旦产生就具有不可战胜性。
(三)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
12、科学的实践观包括哪些内容?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
最根本的关系。
(3)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14、为什么说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原因:(1)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2)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用于反映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认识的能动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摹写性和创造性。
20、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科学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一造福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的后果。
积极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消极作用:
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的后果,如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21、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及其哲学依据?
群众观点:
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
行动。
哲学依据: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9、如何理解垄断产生的原因?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
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