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战争题材与人性关系

合集下载

《浴血誓言》的生命叙事、人伦本位与影像逻辑

《浴血誓言》的生命叙事、人伦本位与影像逻辑

CRITICISM ON FILMS电影批评近年,中国主旋律战争影片佳作频出,《八佰》《金刚川》《长津湖》等为中国电影产业技术升级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屡次掀起消费热潮的同时,也使高概念模式越来越受到当下战争题材影片创作者的青睐。

与此同时,对于一个成熟的产业来说,产业结构的完善还需要大量中小成本影片,后者对于丰富电影的创意性表达、提升电影工业的活力起着重要作用。

影片《浴血誓言》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结合类型化叙事,对西路军不畏牺牲、浴血奋战的精神进行了本土化阐释和表达,拓展了中小成本战争影片的表意空间。

一、东方价值理念下的生命与牺牲1936年10月至1937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一部奉命成立西路军,渡黄河、抗顽敌,肩负起创建甘北革命根据地和打通苏联红军支援西北通道的重任,因兵力悬殊、孤军奋战、弹尽粮绝,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

影片以此为背景,讲述红军西渡黄河时,在河西地区与以马步芳为首的匪徒顽强血战。

老虎团营长牛大勇和几名红军战士为掩护革命新生儿不畏牺牲,坚守使命,在藏族百姓、地方医生、安帐活佛等各方协助下,最终走出祁连雪山的故事。

无论是中国战争影片,还是在世界范围来看,对战争下的人性进行哲学思考,对个体生命表达尊重,继而表现反战思想及人类共通的情感与价值,是当代战争片的重要发展趋势,《浴血誓言》核心冲突在于,在敌强我弱,不断被追击、围堵的状态下,保护一个新生儿,将大大增加突围的难度,可能使更多战士面临死亡的威胁。

所以,为什么要保护这个新生儿、该不该为保护他牺牲其他战士的生命,就成为影片首先要解决的人物行动的基本逻辑。

毋庸讳言,在中国战争影片对其叙事进行现代化更新的过程中,西方战争影片是重要的参照(更新的目的,一来是为了赢得当代观众的认可,同时也是为了未来能被世界市场所接纳),一些影片在学习借鉴后者的叙事手法的同时,也将西方的战争观、人性观、生命观全盘复制,但这并非我们真正需要的中国故事。

《太极旗飘扬》中的人性自由与禁锢

《太极旗飘扬》中的人性自由与禁锢

《太极旗飘扬》中的人性自由与禁锢作者:卢毅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11期摘要:《太极旗飘扬》从人性的角度和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生动刻画了兄弟两人在战争中由亲情引发的各种纠葛,以兄弟情为主线凸显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让人们对战争之前的美好时光产生无限的追忆,表达出人们对和平静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本文从战争的悲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和取舍以及人格的分裂与回归几个方面来探索影片中体现的人性自由与禁锢。

关键词:悲情;个人利益;国家利益;自由;禁锢一、战争的悲情韩国导演姜帝圭说:“在《太极旗飘扬》里,你可能看到更多的是,战争会怎样改变人的生活,怎样改变人本身。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战争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总是不受人欢迎,但这是利益发生冲突时各方解决问题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它展现了人类最残忍粗暴的一面,也反映出人与人在面对大灾大难以及关乎生命和尊严时最悲情的一面。

《太极旗飘扬》所描述的背景是一场多国介入的南北韩战争。

所以并不能说它是一场内战,就性质而论,更多反映出一场冷战背景下由于意识形态不同和大国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的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

在死去的很多平民中,大部分人都对战争因何而起毫无概念,他们莫名其妙地成为了牺牲的对象和战争的工具,而战争又永恒不变地是政治斗争的工具。

在姜帝圭导演的这部影片中,许多士兵的言语之中也不时地透露出这样的情绪。

人类可以轻易地为各种各样的战争披上合理的外衣,诸如意识形态不同、领土主权之争。

但其实无论哪一种理由,都掩盖不了人类永无止境的贪婪。

二、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导演将主人公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个人抉择与民族大义之间的较量。

这是多数战争题材电影的必走之路,但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这一伟大主题的成功凸显才是导演的首要任务。

不同的导演会选用不同的手段让人性和社会性之间形成尖锐的冲突,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分裂带给人性的禁锢,从而进一步引起对战争本身的思考。

中国电影的战争题材

中国电影的战争题材

中国电影的战争题材近年来,中国电影行业在战争题材的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挖掘历史中的战争故事、展现英雄人物的形象,中国电影以其独有的方式向观众传递着深沉的情感和思考。

本文将从故事创作、视觉效果和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中国电影战争题材的发展与现状。

一、故事创作中国电影在战争题材的故事创作上一直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这些故事往往通过描绘主人公与战争间的关系来反映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

例如,《夜访吸血鬼》通过一个凡人与吸血鬼的斗争,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出世界与人性的复杂性。

这种独特的故事创作方式不仅突破了传统战争电影对战争本身的刻画,更借由个人命运的折射,让观众对战争背后的人性冲突和生命的无常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视觉效果中国电影在战争题材的创作中,注重视觉效果的表现,以呈现战争场面的壮观与惨烈。

透过视觉上震撼的战斗场景和特效呈现,电影能够更直观地向观众传递战争的残酷和伤痛。

比如《八佰》通过逼真的战斗场面和精细的特效,再现了淞沪会战中国军守卫四行仓库的英勇壮举。

这种对视觉效果的注重不仅使电影更加具有观赏性和感染力,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的竞争力。

三、历史文化传承中国电影在战争题材的创作中,不仅关注战争本身,更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再现。

电影通过再现历史事件、塑造历史人物的形象,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例如《湄公河行动》将中国公安边防人员在湄公河上的缉毒行动搬上大银幕,以真实事件为蓝本,展现了中国公安人员的英勇斗争和对国家安全的忠诚。

通过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总结起来,中国电影在战争题材的创作中以人性和情感为核心,注重视觉效果的呈现,并通过历史文化的传承来塑造丰富的故事世界。

这些元素共同构筑了中国电影独特的战争题材创作风格。

未来,中国电影可以进一步深化创作,探索更多元的表现手法,以更加真实、引人入胜的作品影响和打动观众。

战争电影观后感500字

战争电影观后感500字

战争电影观后感500字
战争电影一直以来都是我非常喜欢的题材,因为它能够让人深刻地思考人性、战争和
和平之间的复杂关系。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非常震撼的战争电影,让我深深地感慨和思考。

这部电影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和考验。

战争场面的残酷和
惨烈让人不忍直视,但正是这种残酷才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

电影中的人物塑造非常
生动,他们或英勇无畏,或犹豫不决,或背信弃义,展现了人性的各种面貌。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着战争的意义和可怕之处。

战争带来的伤害和
破坏是无法估量的,每一个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人都有着自己的家庭和生活。

战争并
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无尽的恶性循环。

但是即使如此,人类似乎总
是无法摆脱战争的阴影,不论是出于资源的争夺、信仰的冲突还是政治的利益。

在电影的最后,我被深深打动和震撼。

这部电影没有选择简单的英雄主义主题,而是
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战争并不是黑白分明的,其中存在着许多灰色地带,
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但是唯有通过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反思,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
和平,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这部战争电影让我深受触动,让我重新审视人性、战争和和平的关系。

通过这部电影,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恶果和不可预知的后果。

我希望人类能够摒弃
战争,追求和平与友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

愿大家共同努力,让战争永远
不再发生。

《鬼子来了》战争与人性的深度探讨

《鬼子来了》战争与人性的深度探讨

《鬼子来了》战争与人性的深度探讨电影《鬼子来了》是一部以战争为背景,探讨人性的深度电影。

影片以日本侵华战争为背景,通过一个小村庄中的日本占领军与中国农民的相处之道,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对人性本质的考验。

首先,影片通过对战争的真实描绘,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战争无情地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无论是中国农民还是日本占领军,都无法逃脱战争带来的伤害。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血腥场面和残酷的战争景象,这使得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同时,影片还通过战争的描绘,展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崩溃和扭曲。

在战争的洗礼下,一些本来善良正直的人变得冷酷无情,甚至背离了自己的本心。

这种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让人深感战争的可怕和毁灭性。

其次,影片通过日本占领军与中国农民的相处之道,探讨了战争背景下人性的本质。

在影片中,中国农民以智慧和勇气与日本占领军斗智斗勇,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家园。

与此同时,日本占领军中也有一些人开始怀疑战争的意义,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这种对人性本质的探讨,让观众思考战争对人性的影响,以及在战争中是否还存在善良和正义。

影片通过对人性的探讨,让观众思考战争是否值得,以及如何在战争中保持人性的尊严。

此外,影片还通过对人性的深度探讨,呈现了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在战争的洗礼下,一些人依然保持着善良和正义的本性,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性的尊严和价值。

在影片中,中国农民与日本占领军之间产生了一些微妙的情感纠葛,这种情感纠葛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影片向观众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信息,即无论在何种环境下,人性都能够闪光,善良和正义永远都不会被战争所摧毁。

总之,《鬼子来了》是一部战争与人性深度探讨的电影。

通过对战争的真实描绘和人性的深度探讨,影片向观众展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对人性本质的考验。

同时,影片也展现了战争背景下人性的光辉和复杂性。

观看这部电影,不仅能够深入思考战争的可怕和毁灭性,更能够思考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和价值。

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反映抗争与鼓舞民众的力量

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反映抗争与鼓舞民众的力量

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反映抗争与鼓舞民众的力量随着抗战的爆发,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通过反映抗争与鼓舞民众的力量,成为了人们衷心振奋的宣传工具。

本文将从战争题材电影的涌现、电影艺术特点以及常见电影作品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战争题材电影的涌现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以战争为中心题材,旨在唤起民众对日军的抵抗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大量的战争题材电影应运而生,如《风云儿女》、《飞机营救》、《枪声》等,这些作品描述了抗战期间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军,坚决捍卫国家尊严的动人场景。

电影通过生动形象的镜头语言,将抗战的紧迫感和残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共鸣。

二、电影艺术特点抗战时期的电影在艺术表现上也有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电影制作更加注重真实性和代入感。

为了更加真实地再现战争场景和人物形象,电影制片人努力寻求拍摄场景与实际战争环境的相似性,选用了大量真实战地作为取景地。

其次,表演形式更加注重感情的真实传递。

演员以真挚的表演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将观众带入电影情节中去,增强了观影的代入感。

此外,电影音乐的运用也更加凸显战争的紧张感和情绪变化。

通过音乐的烘托,电影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抗战时期的动荡和壮烈。

三、常见电影作品1. 《风云儿女》该片于1946年上映,由著名导演廖承志执导。

该片以一个平凡青年志愿军队参军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军民在抗战中英勇投身保家卫国斗争的激情和决心。

影片通过讲述主人公在战争中的成长与奋斗,向观众传递了坚定的抗日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飞机营救》该片于1945年上映,由导演王光利执导。

影片讲述了中国游击队员为了营救美国飞行员而展开的一系列英勇斗争的故事。

通过该片,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军民不畏强敌、勇敢抗击的坚定意志。

3. 《枪声》该片于1949年上映,由导演周金庭执导。

影片以三民主义统一战线抵抗日寇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各个民族的团结抗日斗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从事件走向人性——电影《南京!南京!南京!》的主题分析

从事件走向人性——电影《南京!南京!南京!》的主题分析
影片 及残酷 背后的人性 、 导演正是采用这样 一 大 , 陆川 从苟 且偷生 的生活 , 到逐渐 呈现 亮点 , 这个 争 的废墟 与黑暗 中让 我们看 到一丝希 望: 种 视角挖 掘到 了战争 的深刻 主题 。 影片 中 , 人 物塑造 的很 真实 , 在 既不是 一个单 纯 的好 人 , 中小豆子历经 战争的残酷后顽 强的活 了下来 , 更 陆川 尝试打破战争双 方政治意识形态 的藩篱 , 也不 是一个单纯 的坏 人 , I 只是一个 战争 中的父 可 以说是 陆剑雄 的 延续 , 是一 种 希望 的延 以一个儿童 的视角来体现人 类爱好和平 的 以 日本军 人对侵 华战 争的 自述 和反省 来观 照 亲 和 丈夫 , 所有 的 改 变都源 于 对战 争 的认 续 , 他 影 当小 豆子在 春天 的原野 战争本身的残酷和荒诞 , 不能不说寄 寓着他 试 识 。 他从 自信 、 着急 、 疑一 直到绝 望 , 过艰 人性 之美 。 片结尾 , 怀 经 我 图 以更 加国际化 的开放 , 宽容 , 自信 的心态 来 难 的人性挣扎后 , 完成 了由一 个小男人到 上笑靥如花地 吹蒲公英 的时候 , 相信 每个观 逐渐 呈现南 京大屠 杀历史的初衷。 个 大丈夫的转 变 , 面对残酷 的战争给 自己带 众都 能从 中看 出一 种人类 向往和 平的希 望和
舞女小江在进入 教堂的那一刻 , 已经感到 了 就
责任 , 对 日本兵 要 求走出 1O 面 O 个妇女做 慰安 她 是那样 的坦诚 和 勇 更是 一场 反人类 、 反人 性的 妇的 淫威 。 第一个 举手 , 《 京 ! 京 !自诞 生 以来 , 南 南 》 人们 便 对 其 是 一次侵 华战争 , 让 当一个 个妇 “ 化” 美 日军 的视 角进 行诟 病 , 污其 为“ 汉奸 电 战 争J 它带来 的是世 界的 灾难 与人 性的摧 残。 敢 , 其他人 感受 到了一 种勇气 , 她转过 头来 看着姜 影 ” 而我认 为这正 是 陆川电影叙 事视 角的深 无论 是战败 国还 是战胜 国都 要承 受这种 苦难 女 走了出来被带 走的时候 , 。 眼 同时也充满骄傲 。 她们是 刻之处 。 以往 的电影在处理 “ 南京大屠杀 ” 这一 并在苦难 面前进行艰难 的救赎 。 以对 日军来 淑 云 , 中含着 泪水 。 所 群 柔 弱但坚 毅 的女 子 , 了历 经苦 难 的 同 为 历 史题材 时 , 多的是站 在受 害者 的一方 , 更 去 说 , 战争 同样是灾难 性的 , 影片 中的角川 , 一个

解读《红樱桃》——战争、生命、人性

解读《红樱桃》——战争、生命、人性

怕. 只是从 容平 静地的 朗诵着 优美的诗句 , 这是一个 多么震撼人心 的
爱纹身艺术的德国将军看 上了东方 女孩楚楚 。 他在楚楚 昏迷时在她身 上纹下 了一只法西斯党徽 。 在后方 . 蛮的住房旁驻扎 了德军 战俘 , 罗小 在强烈 的报 复心驱使下 . 蛮每天用弹 弓射 击战俘 . 小 不料竞 引起 了混 乱, 小蛮在情急 中点燃汽油桶和战俘们同归于尽。随着苏军 的反攻炮 声 . 国将军预感末 日 德 来临 . 他把 自己最得意的“ 作品” 带到野外放生 . 自己饮弹 自尽 。 楚楚被盟军红十字会收留后 . 活不肯脱衣服淋浴 . 死 她 背上 留着的法西斯党徽是永远抹不去的耻辱和伤害 最后 . 苏军查清 了她 的身份 , 医院对她进行 了植皮手术 , 但未能成功。
樱桃》 无论是从影 片内容、 结构、 人物塑造、 细节刻画, 还是从影 片的音 乐、 剪辑和摄影、 镜头的转化 , 意味等都给观 众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 , 象征 深 深地打动 着观众 。 【 关键词 】 红樱桃 ; 电影 内容 ; 电影技术 关 注人 的生命 . 关注人 的历史 . 是整个生命哲学 的基本 价值 取向。 动 . 对战争无 时无刻 不在揭露 和控诉 。 二战电影 《 红樱桃》 用其特别 的内容和娴熟的 电影技术 , 战争 、 将 生命 、 罗小蛮也一样 . 一个有着满 身抱 负的男孩 . 在苏联 的学 习中还时 人性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影 片的画面表达 中. 战争 中的残 酷和生命 刻不忘在 日寇铁蹄下遭受蹂躏 的祖 国. 将 可他遭 遇了什 么?法西斯 的入 的可贵展现的淋漓尽致 . 成为二战题材中一部难得 的优 秀的影 片。 侵. 纳粹 的烧杀抢掠 。 让他成为流浪儿。在 战争环境的重压下 , 一个 连 《 红樱桃》 是少数记录二战欧洲战场中以中国人为主人公 的影片 。 自己生存都无法保证 的小孩却收 留了一个父母双亡 的孩子 .这份 善 《 红樱桃》 并不直指战争 , 它讲述的是两个中国孩子在“ 国” 异 的凄惨遭 良、 爱心 . 也深深打动 了我们 。 罗小蛮没有用真刀真枪 , 但他用石子 , 用 这些行为不仅展现了他抗战的激情 . 复仇 的心理 . 而且 遇 的故事 。《 红樱桃》 没有主讲人类的战争 , 而是侧重于讲战争 中的个 弹弓击 打俘虏 . 人 。影 片的最大成功之处 . 就是通过在战争中受到摧残的女 主角楚楚 不失 增添了他 的童心性格魅力 . 让这个人更加的活灵活现。 楚楚和罗 “ 把历史的沉重和生活 的情 意交融一 和男 主角罗小蛮 的故事 。 折射 出战争 中每个有血有 肉的个体 。他们在 小蛮这两个 人物的故事交替 出现 . 战争 中的遭遇给我们 诠释 了战争 的残 酷和人性在 战争中受到 的压 抑 体 . 体现了一种庄重 . 又表现 了一种亲切 . 使整个影 片形成 了 自己独特 和摧残 . 影片不仅 给我们 讲述 了战争带 给人类 的痛苦 , 更讲述 了战争 的艺术风格 。”] 【 1 时期人 的生命 的渺小 和活着人的勇气 。战争是血腥 的. 的生命 和人 23 影片的细节刻 画 人 . 《 红樱桃》 细节刻画是非 常成功地反映 了片子 的主题 : 战争 、 生命 、 性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会有怎样的情形? 通过《 红樱桃》 的内容和电影技 术. 我们来 具体 的分析一 下 人性 影片 中一位德国士兵用枪指着教师维拉 的头 . 维拉没有惊慌 害

从_南京南京看战争中的人性

从_南京南京看战争中的人性

MO VIELI TE RATU RE /作品透视2010年第9期从5南京!南京!6看战争中的人性u李晓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 453007)[摘 要]5南京!南京!6不同于以往任何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影片,电影以一个日本人的视角展开叙述,作者力图展现的不是灾难性的悲剧,赚取观众的眼泪也不是电影的目的。

整部电影站在/人性0这一高度上,俯视众生。

没有毫无意义的怜悯,只有冷静的旁观。

本篇文章试图从/人性0这个角度,来分析这部电影中出现的中国人和日本人,控诉战争对人性的扭曲,揭示电影的主题。

[关键词] 人性;战争;生;死一、关于作品本身5南京!南京!6是著名青年导演陆川和他的团队历时4年,呕心沥血拍摄完成的。

在2008年4月一经上映便获得了过亿元的票房纪录,虽然获得高票房不是导演的最终目的,但是无论如何,能够获得如此广泛的关注,陆川的心血没有白费。

5南京!南京!6以/南京大屠杀0为背景讲述故事。

片中有两条线索,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在1937年南京疯狂杀戮强奸掠夺的背后,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日本军人的形象塑造,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突破。

作为占领者的他们,当然可以享受某种意义上的正常生活。

但是,在南京这座战争因素被极端放大的城市中,即使是占领者,即使面对的只是别人的屈辱和死亡,也仍然难以逃避自身的灵魂震荡甚至拷问。

这部电影完全突破了以往种种关于南京惨案的历史著作和文艺作品中的那种对中国人存在的刻意抹杀,对/无能的中国人0的错误描述,为世界观众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也是对在南京灾难中,中国人的民族形象的全新书写。

在新的高度上为中国历史上这一段惨痛的往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历史思考。

电影以写实的手法、冷静的视角、多角度地描写了这场惨绝人寰的杀戮。

作者不想叙述一个类似/泰坦尼克0的爱情故事,即便能够获得更大的电影魅力,但却使得战争成为爱情故事的一味材料,从而转移了大家对战争的注意力。

品读电影《1942》的叙事与人物

品读电影《1942》的叙事与人物

品读电影《1942》的叙事与人物【摘要】电影《1942》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通过精彩的叙事展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人物关系和发展也十分吸引人。

叙事手法巧妙,引人入胜。

观众对《1942》的评价普遍较高,并且喜欢品读这部电影的原因也在于此。

人物形象的塑造使观众产生共鸣,这也是《1942》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影片的背景设定丰富多样,叙事情节的发展扣人心弦。

《1942》是一部值得深入品读的精彩电影,通过叙事和人物刻画,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画面,让观众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电影《1942》、叙事、人物、电影简介、评价、喜欢、叙事手法、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发展、背景设定、情节发展、历史风貌、人物形象、共鸣、值得品读、精彩电影1. 引言1.1 电影《1942》简介电影《1942》是一部讲述二战时期日本侵华的历史片,由香港导演冯小宁执导,成龙、张国荣、孙悦等知名演员联袂主演。

影片于2005年上映,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一段纯爱故事展现了战争年代的悲剧与人性。

剧情主要围绕着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展开,描绘了他们在战火硝烟中的坚守与牵挂。

电影以感人至深的情节和真实的历史背景,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引起了人们对于战争、爱情、友情以及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1942》被认为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情感力量的作品,备受影迷们的喜爱和推崇。

该影片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出色的表演,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更是赢得了观众们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1.2 人们对《1942》的评价《1942》是一部备受好评的电影,许多观众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

影片以深情的叙事和精湛的表演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许多人表示被影片中展现的历史风貌深深感动。

许多观众认为《1942》在展现二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方面做到了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令观众印象深刻,他们的表现和命运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电影与战争研究电影中对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描绘和反思

电影与战争研究电影中对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描绘和反思

电影与战争研究电影中对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描绘和反思电影与战争:研究电影中对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描绘和反思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媒体,一直以来都在探索和展示战争的各个方面。

在电影中,战争不仅仅是冲突的描绘,更是人性的探索和社会现象的反思。

本文将对电影与战争的关系展开研究,分析电影如何描绘战争和军事冲突,并探讨这些描绘背后所蕴含的思考和反思。

一、战场上的硝烟和血腥在电影中,战争场景常常以宏大的视觉效果展现给观众。

火光、烟雾、爆炸声让人仿佛置身于战争的实况中。

电影通过逼真的特效和摄影技术,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毁灭力量。

当我们看到无数士兵在战场上壮烈牺牲时,内心被震撼和触动的同时,也会对战争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电影通过对战争的残酷描绘,对观众进行了一次视觉和心灵的洗礼,唤起了对战争的反思。

二、人性的探索和价值观的冲突电影中的战争并非单纯是连场战斗的戏剧化呈现,它更多地在于描绘人性和价值观的冲突。

在战争中,人们面临生死抉择、忠诚与背叛的选择。

电影通过展示战争下人们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战争让人们面临困境,对生命的尊重与权力的争夺,对情感的信仰与忠诚的考验。

这些冲突与选择不仅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对观众内心的撞击和引导。

三、战争的社会现象与历史影响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形式,记录下了战争产生的社会现象和历史影响。

通过电影,我们可以了解战争背后的政治背景、社会动荡以及普通人民的生活变迁。

电影中描绘的战争场景和战争环境,让观众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同时,电影也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反思,批判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无知,增强公众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战争的反思与和平的追求除了对战争描绘的真实呈现,电影也在尝试通过反思和追求和平来探讨战争问题。

很多电影以战争为背景,讲述的是人们如何通过努力、智慧和勇气去反抗战争,向和平迈进的故事。

这些电影通过描绘人性的温暖和善良以及对和平的追求,给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战争中的爱情

战争中的爱情
这是一个冬天的神话。
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190个师,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直驱莫斯科城下。苏联人民和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朱可夫的领导下成功地粉碎了德军攻占莫斯科的企图,使德军遭受了二战以来第一次惨重的失败。本片是一部巨大的历史画卷,围绕德军入侵苏联和莫斯科战役,展现了众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反映二战的经典巨作之一。
经典爱情悲剧
《魂断蓝桥》是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典之作,内容虽有些传奇化,但文艺气息浓厚,具有甚高的催泪效果。整部片有感叹造化弄人外,也恰可作为那个时代道德观的纪录。两次战争的先后呼应,使得这个标准爱情悲剧故事背后有着反战讯息。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更是风靡全世界。
战乱和爱情
推荐度:
★★★
《魂断蓝桥》一片以其缠绵悱恻的悲剧情节在东方大受欢迎的同时,在西方却并不能算是最受欢迎的。战乱中的爱情片有着其感人至深的情感效应,演员细腻的表演,更能感动感情细腻的东方人,这也许就是该片能在东方有着轰动效应的原由吧。影片中对社会阶级亦有描写,从而对战争和社会的深层原因有一定的揭示。《卡萨布兰卡》:
《xx人生》
《兵临城下》
《猎鹿人》
《xx》
《猎杀U517》
《从海底出击》
《一九零零》
《兄弟xx》
《桥》
《xx之泪》
《钢琴师》
《xx》
《地道战》
《地雷战》
《闪闪红星》
《xx侦察记》
《》
英格丽·褒曼与亨弗莱·鲍嘉主演,片中一曲温柔蚀骨的《时光流转》曾让多少人唏嘘不已。最终道义战胜了爱情,里克在机场目送心爱的人离去,因战争失落的爱情让人无奈。他的临别台词“我们如何也战胜不了这个疯狂的时代”。反映了当时一代人的心声。
《滚滚红尘》:
三毛的剧本,罗大佑的歌,乱世中无法把握的爱情,都透着一种悲凉。秦汉和林青霞所演绎的爱情故事,蕴涵了太多的深情与无奈,其实我们无法把握的东西已经太多,又何止战争与爱情呢?

将军与孤女电影观后感

将军与孤女电影观后感

将军与孤女电影观后感《将军与孤女》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该片以战争年代的背景展开故事,通过将军与孤女之间的情感纠葛,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冲击。

影片通过精彩的拍摄技巧、出色的演员表演以及深入的剧情,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那个残酷而真实的时代,让人们对于战争和人性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整部电影以将军和孤女作为主线,围绕着他们之间的互动和情感发展展开。

将军是一个坚强而有血性的战士,充满了责任心和正义感,他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奋不顾身。

而孤女是一个可怜的孤儿,她经历了战乱带来的痛苦和困苦,却从不放弃追求生活的希望。

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在战争的背景下相遇,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电影通过将军和孤女的对比,展现出了战争对于不同个体的影响。

将军是一个勇敢而无私的人,他追求公平和正义,一直在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然而,在战争的年代,他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

面对战争的残酷现实,将军的内心也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他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信仰,开始质疑战争的意义。

与此相对应的是孤女,她是一个坚强而乐观的人,尽管生活给予她的是困苦和不幸,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她从将军身上看到了希望和勇气,也通过对话与将军理解到战争的残酷和痛苦。

孤女在片中象征着那些无辜的人们,他们在战争中失去亲人、家园,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

电影通过将军和孤女之间的情感纠葛,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战争让人们失去了亲情、友情和爱情,让人们面对极端的境况而变得冷漠无情。

将军和孤女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正是战争这个背景下所呈现出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缩影。

他们之间有着互相依赖和支持的情感,同时也有着无法解开的隔阂和误解。

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展现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让观众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深远影响。

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破坏和死亡,让人们失去了亲人和家园。

那些无辜的人们被战争同化为无名尸骨,他们的声音被埋葬在历史长河中。

安乐战场 影评

安乐战场 影评

安乐战场影评电影《安乐战场》是由导演杰森·豪斯曼执导的一部战争题材影片。

该电影讲述了一群年轻士兵在伊拉克战争中的经历和内心挣扎。

影片以真实而残酷的战争场景为背景,表现出了战争对人的摧残和伤害,并试图探讨战争与人性的关系。

首先,电影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摧残。

在镜头下,观众可以看到无辜人们的死亡和身心受创的士兵们。

他们置身于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生命随时都会受到威胁,使得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

电影通过一系列的激烈战斗场景展示了不计一切代价的战争行为,每一个角色面临着生死考验,这让人心潮起伏,深感战争不仅仅带来物质上的伤害,更摧毁了人们的心灵。

其次,影片通过众多精心塑造的角色来展现不同人性的侧面。

从出征到战斗,从生存到疗伤,每个角色都展示出了不同的特质和行为方式。

有些人沉稳坚定,在战争中表现得英勇无畏;有些人慌乱无助,因为战争跨越了他们的理解范围。

这种观察和描绘人性的方式,使得观众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战争对每个人的影响。

影片中另一个引人深思的主题是战争对士兵心理的摧残和煎熬。

战争让士兵常常处于高度紧张和恐惧的状态。

他们需要随时准备应对危险,并且无法预知将会发生什么。

在这种环境下,士兵们经历了极度的压力和痛苦,让他们身心俱疲。

他们不仅要处理战斗的压力,还要忍受长期离家的孤独和思念。

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和剧情表现了士兵们内心的挣扎和扭曲,这些描绘使得观众能够深入体验到士兵们所经历的苦痛和无奈。

最后,电影还对战争的合法性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在一个没有直接提到政治的背景下,战争的正当性始终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影片通过展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和摧残,来引发观众对战争必要性的质疑。

角色们时常进行内心的辩论,对于参与战争是否合理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残酷的战争环境不仅考验了士兵们的意志,也考验了社会对战争的正当性的思考。

综上所述,《安乐战场》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影片。

通过展示战争的残酷和摧毁、描绘不同人性的侧面、呈现士兵内心的挣扎以及对战争合法性的探讨,电影将观众引入一个充满考验和疑问的空间。

《小鞋子》战争中的守护与人性残缺

《小鞋子》战争中的守护与人性残缺

《小鞋子》战争中的守护与人性残缺作为一名专业影评人员,我有幸观看了近期备受瞩目的电影《小鞋子》。

这部电影以其深度和内涵引起了我的兴趣,让我思考了战争中的守护与人性残缺这一主题。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观后感,并探讨电影中所揭示的深层意义。

《小鞋子》以二战期间的波兰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女孩安娜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破坏。

安娜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和家人一起生活在一个宁静的村庄中。

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她的生活被彻底改变。

电影以安娜与她的父亲之间的关系为线索,揭示了战争中的守护与人性残缺。

首先,电影通过安娜与父亲的亲密关系,展现了战争中的守护。

在战争的阴影下,父亲成为了安娜唯一的依靠和庇护。

他用尽全力保护着安娜,让她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和危险,父亲始终坚守着守护的责任,这种守护精神让人动容。

电影通过这种守护关系,呼吁观众思考在战争中如何保护弱者,如何守护爱与亲情。

然而,电影也深刻揭示了战争中的人性残缺。

战争让人们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痛苦,使得人性中的阴暗面逐渐显露出来。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些人为了生存而背叛亲人和朋友,甚至不惜伤害他人。

这种人性的残缺让观众不禁反思,战争是否真的能够揭示人性的本质?在生存与道德之间,人们又该如何选择?除了战争中的守护和人性残缺,电影还通过细腻的视觉与音效,营造了一种压抑和紧张的氛围。

黑白的画面和暗淡的色调,为电影增添了一种沉重感和真实感。

音效的运用也非常巧妙,透过枪炮声和爆炸声,观众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恐怖。

这种视听的呈现方式,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了战争的可怕和无情。

此外,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出色。

安娜这个小女孩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她在战争中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但她的坚韧和勇气却从未被击垮。

她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父亲,不仅展现了一个小女孩的坚强,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希望的力量。

其他角色的形象也各具特色,他们的表演给电影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和戏剧性。

电影中的战争题材与人性关系

电影中的战争题材与人性关系

试论电影艺术中的战争与人性——以《雁南飞》为例【摘要】战争与人性是人类文明形成以来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之一。

自十九世纪末期,电影技术发明,进入二十世纪后,电影迅速成为人类驰骋想象、反映社会生活众生相的新兴艺术。

当下,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处于强势地位,但回顾电影艺术的发展,我们必须看到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苏联电影人为电影艺术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雁南飞》是当时电影的杰出代表作,以卫国战争为题材,为后人研究战争与人性提供了非常好的范本。

【关键词】电影艺术《雁南飞》战争人性一、引言19世纪为人类留下了两架新机器,它们几乎是在同时和同地产生,然后又同时走向世界并遍布五大洲。

其中一架实现的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冲天、飞翔梦,另一架,则引领着人类走向新的想象世界,与飞机不同,“它不是用来飞向亡灵、天使和上帝所在的天堂,而是用来反映人间的现实……它捕捉生活以便将其再现和‘复制’。

”①。

比较之下,飞机最终能飞的高度和范围是如此有限,而电影放映机,则为人类的想象提供了巨大的天地。

事实上,作为19世纪带给20世纪的遗产,电影在充满争议的讨论中,迅速地成为一门新兴艺术——与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建筑、雕刻和舞蹈并称,成为“第八艺术”,它表达着人类的情感与智慧,成为人类认识和反映自我与世界的独特手段。

但正如法国印象派电影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让·爱普斯坦(1897—1953)所说:“我们并不了解自己对电影的无知。

”某种程度上说,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并不容易为人所真正了解和认知。

因为,人类尚不能认识自己。

古希腊的智慧之一便是“认识你自己”。

当然,人类并不就此轻言放弃,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创造出新艺术,并借艺术之力量探究人性,探究生命。

二十世纪以来,电影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便是自觉地承担起了艺术所应该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从电影入手来探究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和①埃德加·莫兰,《电影或想象的人》,第13页。

西北风观后感战争岁月的残酷与人性的善良

西北风观后感战争岁月的残酷与人性的善良

西北风观后感战争岁月的残酷与人性的善良西北风观后感战争岁月的残酷与人性的善良西北风,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

它通过展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善良,让观众在电影中思索战争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性在战争中的抉择。

本文将从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善良以及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战争的残酷西北风中所展现的战争场景让人不禁为战争的残酷深感震撼。

每一场战斗都伴随着死亡和痛苦,士兵们无奈地面对同胞的死亡,不得不战斗以保卫自己的家园和亲人。

战争摧毁了无数的家庭,将无辜的生命埋葬在硝烟之下。

电影中展现的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异常困苦,物资匮乏,食品短缺,人们为了一口吃的饱而互相争斗,种种残酷的镜头使人无法忍受。

同时,战争也摧毁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向往,使人们的心灵深处布满了阴霾。

二、人性的善良尽管战争的残酷无情,人性的善良却依然存在。

电影中的主人公们虽然生活在乱世中,但他们依然有着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渴望,他们愿意为了别人付出一切,用他们的行动捍卫对善良的信念。

例如,主人公张国立在战乱中保护村民,不顾个人的安危,将亲人和整个村庄的安全放在首位。

他运用自己的农学知识为人们种植着老家的黍子,希望带给他们一线生机和温暖。

他相信只有善良和爱才是人类战胜苦难的力量。

三、残酷与善良的辩证关系在战争岁月中,残酷和善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相互交织、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

残酷是战争带来的阴影,残酷的战争让人们无法再相信人性的美好;而善良则是人性的光芒,它们战胜着战争带来的绝望和恐惧。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呈现了这种辩证关系。

他们在残酷的战争中捍卫着人性的尊严,以自己的善良之心照亮黑暗的战争岁月。

正是这种善良,使得战争中众多生命得以绽放,并且用自己的爱去感化他人,传递着希望的火种。

四、思考与启示电影《西北风》让人们思考着战争的本质以及人性的价值。

战争带来的残酷是无法避免的,但人性的善良却是战胜残酷的力量。

在战争岁月中,我们应该保持对善良和爱的认同,相信人性的美好,守护每一份感动和温暖。

电影激战黎明观后感

电影激战黎明观后感

电影激战黎明观后感《激战黎明》是我最近观看的一部电影,该片由知名导演执导,主演阵容庞大且强大,以其震撼的场面和非凡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影片以战争为背景,刻画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考验与抉择,带给观众强烈的触动。

首先,电影中的战争场面真实且惊人,让人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战场之中。

电影运用了先进的特技和视觉效果,将爆炸、枪战等战争元素呈现得栩栩如生。

每一场战斗都充满紧张感和压力,激发了观众的情绪。

无论是爆炸声和枪声还是战场上的惨烈画面,都让我心潮澎湃。

通过这些逼真的战争场景,观众仿佛亲临战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恐怖,思考战争对人性的摧毁与洗礼。

其次,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出色。

主要角色的扮演者都是实力派演员,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故事,他们的经历和选择展示了战争对个体的影响。

有的人在战争中堕落,变得冷酷无情;有的人为了理想和信念坚持奋战;有的人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后变得成熟和坚定。

这些角色的塑造使得电影更加丰富多样,触动了观众的内心深处。

另外,电影中的剧情紧凑且扣人心弦。

故事情节紧凑且发展迅速,给人带来了持续的紧张感和悬疑感。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动机,他们的行动和冲突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

电影中充满了战斗和阴谋的环节,观众时刻被吸引着,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同时,剧情中也穿插了一些感人的情节,让观众对角色更加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入。

整个故事的扣人心弦让观众难以舍弃,直到电影结束都让人深陷其中。

最后,电影展现了战争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影响。

电影中的战争背景是极度的混乱和不确定性,人们的生活被完全改变。

战火蔓延,城市被摧毁,人们失去了家园和亲人。

电影中的一些场景通过细节的描绘,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煎熬。

同时,电影也表现了人性在极度环境下的考验和抉择。

有的人被战争环境逼迫而改变,变得冷酷无情;而有的人依然保持着善良和信念,用自己的方式抵抗战争的摧残。

创作中的战争与和平议题

创作中的战争与和平议题

创作中的战争与和平议题战争与和平是作品中常见的议题,在文学、电影、绘画等艺术创作中被广泛讨论和描绘。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悲剧性和痛苦性使得它成为一个深受关注的题材。

然而,和平则象征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本文将探讨创作中的战争与和平议题,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一、战争议题战争作为人类行为的一种极端表现,经常成为创作中的重要元素。

通过战争议题,创作者可以揭示人性的弱点、权力的腐败以及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问题。

1. 揭示人性的黑暗面战争暴力的残酷性使得人们的本性暴露无疑。

在创作中,战争可以用来描绘人性的黑暗面,如个人的憎恨、贪婪和野心等。

例如,《红与黑》中朱利安的复仇行为以及《冰与火之歌》中权力的争夺等作品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残忍。

2. 社会与政治问题的反映战争往往与社会与政治问题密切相关,创作中的战争议题往往也是对这些问题的反映。

通过展示战争中各方的利益冲突、权力斗争和政治腐败等问题,创作者可以深入挖掘社会的弊病,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社会、政治的本质。

3. 反战主题战争的残酷性和伤害使得有许多创作呼吁反战。

创作者通过描绘战争中的痛苦和不公,使读者产生对战争的恶感和反思。

《小王子》中的玫瑰花以及《一个人的战争》等作品,都从不同角度传达了反战的讯息。

二、和平议题和平议题是创作中的常见题材之一。

和平象征着安宁、和谐和友好,通过和平议题的创作可以使人们感受到希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1. 激励人们追求和平创作中的和平议题往往激励人们追求和平。

通过呈现战争的痛苦和伤害,作品可以使人们思考和平的重要性,进而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处理冲突、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例如,《安徒生童话》中的《百合花下的小女孩》以及《和平之约》等作品,传达了追求和平的价值。

2. 和平的维护与破裂通过对和平的描绘,作品可以展现和平的脆弱性和维护和平的困难。

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认识到保持和平的重要性,并理解维护和平所需的努力和智慧。

炮兵少校电影观后感

炮兵少校电影观后感

炮兵少校电影观后感《炮兵少校》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战争题材影片。

影片以炮兵少校领导下的炮兵部队为主线,通过讲述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抗争和不懈努力,展现了战争中的真实残酷和勇士们的坚忍不拔。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影片中的情节深深打动,并对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勇士们的英勇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整个影片围绕着战争进行展开,剧情紧凑而紧张,场景逼真而震撼。

炮兵少校带领的部队在战斗中面临着强大的敌人,他们所处的环境十分恶劣,战斗的压力也异常巨大。

然而,即使在战争的残酷环境下,炮兵少校和他的战士们从未放弃,始终保持着坚韧和决心。

他们面对着强敌,不断战胜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和勇气守护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在整个剧情的发展中,主人公炮兵少校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作为一个军队的领导者,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强大的决策能力。

不管面对多么困难的情况,他总是能够冷静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他的坚定信念和对部队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使整个部队保持了极高的士气和战斗力。

炮兵少校的形象让我深深地敬佩,他是我在这部电影中最喜欢的角色之一。

除了炮兵少校,电影中还有其他一些深入人心的角色,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都被战争所改变。

有的人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有的人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牺牲使我深感痛惜。

同时,电影中也展现了许多士兵的友谊和战友之间的相互信赖。

在战场上他们相互扶持,守望相助,共同面对着死亡的威胁。

这种战友情谊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

影片中的战争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些仿佛永远无法结束的战斗,枪声、爆炸声和呼喊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了战争所带来的浩劫。

战斗的画面十分真实,动作场面紧凑有力,营造出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

影片中的配乐也很出色,通过音乐的力量,让观众更能感受到电影的战争氛围。

电影《炮兵少校》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残酷,更是对人类勇气和坚毅精神的赞美。

战争是残酷的,但是也能激发出人们内心深处最为伟大的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电影艺术中的战争与人性——以《雁南飞》为例【摘要】战争与人性是人类文明形成以来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之一。

自十九世纪末期,电影技术发明,进入二十世纪后,电影迅速成为人类驰骋想象、反映社会生活众生相的新兴艺术。

当下,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处于强势地位,但回顾电影艺术的发展,我们必须看到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苏联电影人为电影艺术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雁南飞》是当时电影的杰出代表作,以卫国战争为题材,为后人研究战争与人性提供了非常好的范本。

【关键词】电影艺术《雁南飞》战争人性一、引言19世纪为人类留下了两架新机器,它们几乎是在同时和同地产生,然后又同时走向世界并遍布五大洲。

其中一架实现的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冲天、飞翔梦,另一架,则引领着人类走向新的想象世界,与飞机不同,“它不是用来飞向亡灵、天使和上帝所在的天堂,而是用来反映人间的现实……它捕捉生活以便将其再现和‘复制’。

”①。

比较之下,飞机最终能飞的高度和范围是如此有限,而电影放映机,则为人类的想象提供了巨大的天地。

事实上,作为19世纪带给20世纪的遗产,电影在充满争议的讨论中,迅速地成为一门新兴艺术——与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建筑、雕刻和舞蹈并称,成为“第八艺术”,它表达着人类的情感与智慧,成为人类认识和反映自我与世界的独特手段。

但正如法国印象派电影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让·爱普斯坦(1897—1953)所说:“我们并不了解自己对电影的无知。

”某种程度上说,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并不容易为人所真正了解和认知。

因为,人类尚不能认识自己。

古希腊的智慧之一便是“认识你自己”。

当然,人类并不就此轻言放弃,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创造出新艺术,并借艺术之力量探究人性,探究生命。

二十世纪以来,电影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便是自觉地承担起了艺术所应该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从电影入手来探究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和①埃德加·莫兰,《电影或想象的人》,第13页。

精神生活,进而又不断提升自己,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探讨人性的善恶、美丑,引发人们的讨论和思考。

二、苏联电影本文将从《雁南飞》入手来探讨战争与人性之间的关系,而考虑到影片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苏联制作,笔者认为有必要简单地介绍一下苏联时期的电影。

二十世纪,人类的最大败笔便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战的爆发,间接地促成了苏联的成立,促成了人类社会形态、制度发生新的变化。

回顾历史,苏联尽管历史短命,但作为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苏联一度代表了世界的另一种想象或可能,诸多人对此充满期待。

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而言,苏联在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不可否认的巨大成就。

它为人类社会留下诸多遗产。

而除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我们几乎要以敬佩之心来看待苏联时期产生的某些艺术作品如文学、音乐、舞蹈、电影,等等,它们都是人类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体而言,电影,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在苏联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丰富了电影艺术的可能性。

苏联电影已然是电影艺术中的专有名词,“这一概念包括了由爱森斯坦、普多夫金、邦达尔丘克、格拉西莫夫、罗姆、塔尔可夫斯基、阿布拉泽、克利莫夫、格尔曼苏导演的作品所构成的影片系统, 它和好莱坞经典电影一样具有明晰的形式规律、独特的整体风格和与众不同的观赏经验。

”①这些苏联电影人,既有实际的影视创作又有理论更新发展,对世界电影艺术贡献不小。

的相比之下,至今我国的电影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还不能与苏联电影相提并论,没有产生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影人,对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所作的贡献极为有限。

苏联电影,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既与其社会制度、政治风潮想呼应,产生一批极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征的电影,同时又能深入斯拉夫民族的精神世界,为我们展现出斯拉夫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此外,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苏联电影人,更够吸收外部的电影创作理论,自觉地加以改进,用之于苏联电影艺术的①远婴,《苏联电影的三次革命》,《当代电影》,1989年第6期。

创作中。

熟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都知道一个事实,鲁迅的白话文小说,一开始便是经典,其《狂人日记》一经发表便是引得茅盾的称誉,成为文学界的一座高峰。

在苏联的电影艺术领域,我们同样有如此的惊讶。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到十年,作为原本是一位建筑师的爱森斯坦(1898—1948),受到革命潮流的感召,投身电影事业,于1925年推出了《战舰波将金号》,一举成名,名震欧洲。

这部主题重大,叙事恢宏,既有经典的悲剧式结构,又有新式的蒙太奇手法,引领苏联电影走向高潮。

《战舰波将金号》已经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战争叙事,更超出其“向俄国1905年革命20周年的献礼”的意义。

纵观苏联电影史,可将爱森斯坦及其《战舰波将金号》视为苏联十月革命前后电影艺术的代表。

作为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包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其内部,从未停止过政治意识形态的强调和教化,不断强调阶级性、阶级斗争,一度达到疯狂的地步,而这也必然会导致其社会主义制度的异化,人民民主专政的极端化——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便是最好的例证。

一个历史巨人的倒下,对其本国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往往代表了某种转折。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超级大国苏联开始出现转折,“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赫鲁晓夫在会上所做的惊人的秘密报告, 暗示了斯大林时代的结束, 文艺界以此为转折点, 开始在非斯大林化的旗帜下发展起来。

文艺政策的松动和艺术家境遇的改善提供了一幅解冻和冰释的历史性画卷。

”①由此,在电影艺术领域,可喜的历史画卷即将展开。

一旦压抑已久的创作欲望得到可满足的机会,作品便如潮涌一般,势不可挡。

第二年,苏联电影便人发力制作,推出《雁南飞》《第四十一》,此后又推出《士兵之歌》(1960)《晴朗的天空》(1961)《伊凡的童年》(1962),一时佳片不断,引起世界影坛的注意。

综合起来看,这一时期的电影大多为战争题材,或以战争为影片故事的大背景,更近一步说,卫国战争为苏联的文学艺术和电影艺术提供了巨大而又深切的创作背景。

这些影片所要呈现的是战争背景下,苏联社会中的人的生存、生活状态和①远婴,《苏联电影的三次革命》,《当代电影》,1989年第6期。

经历,强调的是战争对平凡人带来的心灵重创、情感毁灭,谴责了战争的罪大恶极,歌颂了主人公们的平凡、善良和伟大,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解剖。

可以说电影既窥探了电影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也触动了观影者内心世界的敏感神经。

然政治风气的解冻毕竟有限,此后的苏联电影由赫鲁晓夫时代进入勃列日涅夫时代。

这又再一次证明了苏联电影艺术与政治大环境的密不可分。

三、《雁南飞》如上文所提及,这是一部以二战为题材,确切地说,是以苏联卫国战争为题材的电影,由苏联著名电影艺术家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1903—1973)拍摄。

作为苏联十月革命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电影人,卡拉托佐夫在五十年代发挥出惊人的创作力,不仅拍摄出《雁南飞》这部被西方电影评论界认为是“俄国人发射的一颗电影卫星”①的伟大电影,更重要在于,他继承了十月革命所激起和推动“诗电影”传统,将诗电影艺术推向又一次的高潮。

在爱森斯坦手中,诗电影与革命的激情紧紧联系,其主题是宏大革命图景,表现的是史诗般的磅礴气势。

其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便是早期诗电影的杰作,亦是默片时代电影艺术中的杰作。

从时间上看,《雁南飞》是卫国战争后五十年代,苏联的文艺政策放宽后,诗电影达到的另一个高峰,同时,当然也是电影艺术进入有声时代后的杰作之一。

从内容看,《雁南飞》是另一种政治话语环境下,迥异于早期以表现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战斗精神为主题的诗电影。

它摆脱了早期诗电影对英雄的歌功颂德式的叙事模式,与当时社会背景反对“个人崇拜”相呼应,更加注重对战争环境下的平民或市民生活的叙述,敢于揭示社会的阴暗面及人性的善恶二重性,进而表达了电影人对战争的反思。

诗电影是电影艺术中的一个创作类型,可追溯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主张电影艺术向诗歌取法,将电影诗化,采用诗歌中的隐喻、联想等修辞手法,注重电影节奏变化。

以《雁南飞》来做分析,具体到电影镜头的拍摄上,一开始,电影①胡榕,《五六十年代之交苏联战争题材代表作》,《世界电影》,1985年第3期。

就是“散文诗”式叙述,两个恋人十指相扣,漫步于河畔,头顶飞过鸿雁,女主人公应景吟唱。

接着,一幅俯视图展现在观众眼前,清晨之际的莫斯科河两岸风光优美、宁静,城堡散发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感,这个画面洋溢着年轻人相互爱恋、依偎的美好、温暖和宁静感,人与景相和谐,情感丰满,令人遐想、沉醉,是为电影的诗语言。

当战争打响,青年人奔赴疆场杀敌卫国,万人送别的场景出现,电影逐渐加快了节奏。

当女主人公在炮火声鸣中,发现父母双亡,又在孤独无助中被男主人公的表弟所奸污时,所有的战争中的人性之恶全部暴露出来并无情地施加在女主人公身上,矛盾达到高潮,节奏变得最紧,形成强大的冲击力。

当一家人被迫迁往西伯利亚,让人联系起诸多电影中或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被迫的离开,最后又胜利归来。

但,影片恰恰没有让女主人公在历尽艰辛、饱受凌辱、备尝苦难之后获得真爱。

于是,影片最后的车站一段,女主人公在旁人的欢庆声中,独自伤神落泪。

而眼泪再一次表达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将整个电影的叙事推向高潮。

事实上,节奏的巧妙把握,还体现在影片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尤其是女主人公的情绪起伏跌宕,忧愁、忿恨、绝望、悲伤、无可奈何,等等。

以至于,有人提出影片中的摄影是“情绪摄影”,并以之来诗化电影。

作为一部久负盛名的经典诗电影,影片摄影师乌鲁谢夫斯基所善用的蒙太奇手法为之贡献不少。

影片开始部分,鸿雁、古城堡、河水、桥,一幅幅景构成了联想式的蒙太奇,而女主人公薇罗尼卡在狂轰滥炸和无力反抗的玷污中,运用了集中式的蒙太奇手法。

最为经典,为人所道的则是男主人公鲍里斯在一片白桦林里最后的倒下。

“中景鲍里斯中弹,接着一个垂直仰角镜头, 他眼中的白桦树冠越来越远同时叠印出他和身着洁白婚纱的女友一起奔跑的情景。

”①在这里,影片中的白桦树上所叠印出的男女主人公过去热恋的情景,和他们未曾举行过的盛大婚礼, 都是非常主观、意念化的叙述。

而鲍里斯最后的绝望与欢乐的音乐形成生死、美好与绝望的巨大反差更加强化了其悲剧效果。

自此,用蒙太奇手法组合不同时段中的人物活动、状态, 揭示他们下意识流变的过程, 这种处理方式几乎成为一代①李亚,《政治权力话语下的经典艺术<雁南飞>与<柳堡的故事>比较研究》,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12月第7卷第4期。

电影艺术的象征。

因此,“可以把《雁南飞》看成一首抒情长诗, 它由许多段落所组成, 每一段落就是一首诗。

”①四、《雁南飞》中的战争与人性分析战争,是人性之恶的集中表达。

自古及今,人类社会没有哪个世纪是没有战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