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图片

合集下载

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标本图片

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标本图片

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中国地震断层带散布图片高清

中国地震断层带散布图片高清

中国地震断层带散布图片高清中国地震断层带散布图片高清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19日透露,研究人员已勾画出中国21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躲开可有效防震。

到2020年左右,有望把中国内地主腹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

(3月20日《广州日报》)日本与盈江的地震和各地频发的自然灾害,促使全人类进行着如此一个试探:面对频发的毁灭性天灾,人类该何以防护?拿地震来讲,虽说地震为天灾,难以预测、不可幸免,但这并非意味着人类面对地震时就无所事事、徒手待毙,相反,若是民众有灾难意识、社会有防护体制,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害降到可能中的最低,也可能能制造一些不幸中的万幸。

地震并非无规律可循;地震也并非完全不可预测。

一方面,这需要依托地质研究人员对地震常发地带进行勾画;另一方面,位于地震常发地带的政府部门、民间社团与一般百姓也要树立地震防护意识,成立地震求助体制。

此刻而言,我国地震局地质研究人员“已勾画出中国21个大城市断层带”的成绩和“2020年左右将我国内地其他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的预期,让咱们看到了地震局及相关科研人员在第一方面的尽力,如此的功效,很是给以以欣慰之感。

一个超级严肃的话题是,当下关于许多地域来讲,地震防护意识与防护体制还大体为零。

这并非危言耸听,最大体的例证是,据XX年4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导,正在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现场救援的武警青海玉树州支队副政治委员阎军富表示,玉树州州府结古镇周围的西航村已经夷为平地,99%民房全数倒塌,整个玉树地域,民房倒塌率超过85%。

必需要承认的现实是,若是按当下地震工作人员所勾画的断层带,玉树恰恰位于“康定—甘孜地震带”。

而这一地震带,在咱们所学的中学地理讲义中就已经被早早标记出。

放眼我国地震灾难发生现状,直接造成了我国地震遇难人数的居高不下。

数据显示,1900年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攻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域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衡宇倒塌达700万间。

各种褶皱+图片说明

各种褶皱+图片说明

喜欢地质构造的同仁们进来看看吧~我精心整理的~除了图片还收集了注解~如果喜欢的话就请转载吧,不过转载的时候最好在评论栏里留下你的足迹~不声不吭转走就不像话呐~哈哈~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八)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八)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四、腹部1.第二肝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右肺下叶B.左肺下叶C.左肺上叶D.胸主动脉E.腹主动脉2. 第二肝门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E)A.尾状叶B.左内叶C.左外叶上段D.右前叶上段E.右后叶下段3. 镰状韧带附着缘以上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 右肺中叶B.左肺上叶C.右心室D.肝左外叶E.肝右前叶4. 三大肝静脉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C)A.食管B.胸导管C.肝圆韧带裂D.静脉韧带裂E.网膜囊上隐窝5. 第三肝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B)A.腔静脉沟B.胆囊窝C.尾状叶静脉D.副肝右静脉E.肋膈隐窝6.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B)A.右后叶上段B.右后叶下段C.右前叶上段D.左外叶上段E.左外叶下段7.肝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静脉韧带裂B.肝圆韧带裂C.弓状切迹D.门腔间隙E.肝圆韧带8.肝门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A)A.左外叶上段B.左外叶下段C.尾状叶D.左内叶E.右前叶9.肝胰壶腹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十二指肠降部B.钩突C.肾皮质D.肝右叶E.右前叶10.门腔间隙的结构不出现(C)A. 肝尾状叶B.网膜孔C. 网膜囊D.门腔淋巴结E.钩突11.横断层面上不能作为肝正中裂划分的标志结构(B)A.下腔静脉B.腔静脉沟C.胆囊D.胆囊窝E.肝中间静脉12.横断层面上不能作为左叶间裂划分的标志结构(D)A.左叶间静脉B.肝门静脉左支C.镰状韧带D.肝圆韧带E. 肝圆韧带裂13.胆囊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D)A.左内叶B.尾状叶C.右前叶下段D.右前叶上段E.右后叶下段14.胰头、颈、体分界的标志结构(B)A. 下腔静脉B.肠系膜上静脉C.肠系膜上动脉D.脾静脉E.脾动脉15.左肾上极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C)A.左肾上腺B.右肾上腺C.右肾D.脾E.胃16.胰体后界的标志结构(D)A.下腔静脉B.腹主动脉C.左肾静脉D.脾静脉E.脾动脉17.肝门静脉起始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胰头B. 右肾C.脾D.十二指肠降部E.胆囊18.肝门静脉起始处横断层面上的肝段(C)A.左内叶B.尾状叶C.右后叶下段D.右前叶上段E.右后叶上段19. 门腔间隙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肝尾状叶B.网膜囊C. 肾上腺D.十二指肠水平部E.胆总管20.在横断层面上,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血管(A)A.左肾静脉B.左肾动脉C.右肾静脉D.右肾动脉E.脾动脉21.在横断层面上,肾窦内的结构不包括(B)A.肾盂B.输尿管C.肾大盏D.肾小盏E.肾血管22.肾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肾动脉B.肾静脉C.肾盂D.肾窦E.肾上腺23.胰头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肝右叶B.脾C.十二指肠降部D.回肠E.肾24.在胰的横断层面上,一般先出现(D)A.胰头B.胰颈C.胰体D.胰尾E.钩突25.在横断层面上,确认胰头的重要标志(A)A.下腔静脉B.肠系膜上静脉C.肠系膜上动脉D.肝门静脉E.腹主动脉26.横断层面上识别胰尾的标志(B)A.脾B.左肾C.胃D.脾动脉E.肾静脉27.横断层面上识别胆总管的十二指肠上段和十二指肠后段的标志结构(A)A.肝门静脉B.肝固有动脉C.下腔静脉D.网膜孔E.十二指肠28.横断层面上肾旁后间隙内的结构(D)A.肾B.肾上腺C.肾脂肪囊D.肾旁脂体E.输尿管29.肾上腺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B)A.肾锥体B.肾窦C.脾D.胰E.胆囊30.在横断层面上,可作为右段间裂的标志结构(B)A.肝门静脉分叉处B.肝门静脉右支C.肝门静脉左支D. 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E.肝门31.在横断层面上,最行出现的汇合(分叉)点(A)A.肝左、右管B.肝门静脉C.肝固有动脉D.胆囊管与胆总管E.胆静脉注入肝静脉处32.在横断层面上,肝门静脉左支最先出现(B)A.横部B.角部C.矢状部D.囊部E.以上均不对33.肝门静脉左、右支的分支不包括(E)A.右前支B.右后支C.左内支D.左外支E.肝左静脉34.Glisson系统内的管道不包括(C)A.肝门静脉左支B.肝门静脉右支C.肝静脉D.肝固有动脉E.肝管35.肝右后叶上段的简写为(C)A.SⅧB. S8C.SⅦD. S7E.SⅥ36.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走行于(B)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D.左段间裂E.右段间裂37.区分左内叶与右前叶上段的肝裂(A)A.正中裂B.背裂C.左叶间裂D.右叶间裂E.斜裂38.在横断层面上,下腔静脉左前壁与胆囊窝中点的连线为(A)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D.背裂E.右段间裂39.在横断层面上,镰状韧带左侧约1cm处为(B)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D.背裂E.右段间裂40.在横断层面上,下腔静脉右前壁与静脉韧带裂右端所作的弧形线为(D)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D.背裂E.右段间裂41.肝门静脉右支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B)A.S IB. SⅡC.SⅢD. SⅦE.SⅧ42.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C)A.SⅡB. SⅢC.SⅣbD. SⅦE.SⅧ43.在横断层面上,随肝圆地带裂消失而消失的肝段(C)A.SⅠB. SⅡC.SⅢD. SⅣE.SⅤ44.第二肝门出现以前的横断层面上的肝段(B)A.S IB. SⅡC.SⅢD. SⅤE.SⅥ45.在横断层面上,正常胰头的前后径不应超过同一层面上椎体的(C)A.1/3横径B.1/2横径C.横径D.1/2纵径E.纵径46.在横断层面上,正常钩突向左延伸的部分不超越(C)A.肝门静脉B.肠系膜上静脉C.肠系膜上动脉D.下腔静脉E.腹主动脉47.在横断层面上,胆总管胰腺段的识别标志(B)A.肝门静脉B.下腔静脉C.胰头D.十二指肠降部E.腹主动脉48.门腔间隙内的主要血管(C)A.肝右动脉B.肝左动脉C.副肝右动脉D.副肝左动脉E.胆囊动脉50.在横断层面上,出入肾门的结构自前向后为(A)A.肾静脉、肾动脉、肾盂B.肾动脉、肾静脉、肾盂C.肾静脉、肾盂、肾动脉D.肾动脉、肾盂、肾静脉E. 肾盂、肾静脉、肾动脉五、盆部及会阴1.第1骶椎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 回肠B.肠系膜C.乙状结肠D. 乙状结肠系膜E.直肠2.在横断层面上,第1骶椎前方的血管神经不出现(D)A.髂内动脉B.髂外动脉C.骶正中动脉D.股神经E.腰骶干3. 在横断层面上,位于骶髂关节前方的结构不出现(E)A. 髂内动脉B. 髂内静脉C. 腰骶干D.骶神经E.髂外动脉4.骶丛和坐骨神经在横断层面上定位的标志结构(C)A.骶骨B.髂骨C.梨状肌D.闭孔内肌E.闭孔外肌5.髋臼上缘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坐骨神经B.直肠C.回肠D.直肠膀胱陷凹E.乙状结肠6. 精囊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膀胱B.输精管壶腹C. 直肠膀胱陷凹D.输尿管E.直肠7.膀胱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直肠B.前列腺C.输精管D. 输尿管E.肛管8.膀胱横断层面上的间隙不出现(C)A.膀胱前隙B.膀胱后隙C. 直肠膀胱陷凹D.骨盆直肠隙E.直肠后隙9.前列腺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尿道B.射精管C.直肠静脉丛D.前列腺静脉丛E.输精管10.耻骨联合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前列腺B.膀胱C.直肠D.肛管E.尿道11.在横断层面上,位居耻骨联合前方的结构(A)A.精索B.股动、静脉C.肛提肌D.闭孔内肌E. 闭孔外肌12.在横断层面上,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难多发生于(E)A.前叶B.中叶C.左侧叶D.右侧叶E.中叶和侧叶13.前列腺组织中体积最大的部分(B)A.中央区B.周缘区C.前纤维肌肉基质区D.移行区E.尿道周围组织14.在横断层面上,位于髂腰肌前内侧的结构(B)A.髂内动脉B.髂外动脉C.输尿管D.腰骶干E.闭孔神经15.子宫首次出现的横断层面(B)A.骶髂关节B.坐骨大孔C.髋关节D.耻骨联合E.闭孔16.在横断层面上,阴道穹最先出现(D)A.前穹B.左侧穹C.右侧穹D.后穹E.前、后穹17.在横断层面上,子宫最先出现(A)A.子宫底B.子宫体C.子宫颈阴道部D.子宫颈阴道上部E.子宫峡18. 在横断层面上,子宫底与子宫体的分界标志(C)A.输卵管B. 卵巢C.子宫角D.子宫峡E.子宫腔19.在横断层面上,正常子宫颈的最低平面(B)A.髋关节B.坐骨棘C.坐骨结节D.坐骨支E.耻骨弓20.在横断层面上,子宫体两侧横行的韧带(B)A.子宫圆韧带B. 子宫阔韧带C. 子宫主韧带D. 骶子宫韧带E. 耻子宫韧带21.在横断层面上,子宫腔子宫颈管的分界标志(D)A. 子宫体B. 子宫颈C. 子宫底D. 子宫峡E. 子宫角22.显示前列腺的最佳横断层面(C)A.耻骨联合止方10mmB.耻骨联合上缘C.耻骨联合中点D.耻骨联合下缘E.耻骨联合下方5mm六、脊柱区1.人体脊柱的椎间盘数(C)A.21个B.22个C.23个D.24个E.25个2.在脊柱横断层面上呈“V”形的韧带(D)A.棘间韧带B. 棘上韧带C. 项韧带D.黄韧带E.横突间韧带3.在脊柱横断层面上,黄韧带最厚的部位(C)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段E.尾段4.第5 腰骶关节关节面的方位呈(B)A.水平B.冠状C.矢状D.凹面形E.以上均不对5.在椎间盘构造中,含胶原纤维,无软骨基质的结构(C)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透明软骨终板E.椎体软骨面6.椎间盘最外层的环形纤维(C)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前纵韧带E.后纵韧带7.椎间盘内呈同心圆排列的结构(B)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透明软骨终板E.椎体软骨面8.椎间盘内呈半透明、凝胶状易突出的结构(A)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透明软骨终板E.椎体软骨面9.覆盖于髓核表面,与上、下椎体相连接的椎间盘结构(D)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透明软骨终板E.椎体软骨面.10.三叶形的椎管横断面见于脊柱(D)A.颈段B.胸段C.上腰段D.下腰段E.骶段11.横断层面上呈横卵圆形的脊髓节段(B)A.上颈髓B.下颈髓C.上胸髓D.下胸髓E.腰髓12.横断层面上脊神经后支穿经(D)A.椎管B.椎间孔C.椎间管D.骨纤维孔E.骨纤维管13.脊柱各段中椎间盘最薄的部位(B)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段E.尾段14.在横断层面上呈椭圆形的椎体(A)A.颈椎B.胸椎C.腰椎D.骶椎E.尾椎15.在横断层面上,颈段椎管前后径的最宽处位于(A)A.寰椎B.枢椎C.第3颈椎D.第5颈椎E.隆椎16.颈椎间盘与相邻椎体高度的比例为(C)A.1∶1B. 1∶2C. 1∶3D. 1∶4E. 1∶517.颈椎间盘的前、后缘高度比例约为(B)A. 1∶1B. 2∶1C. 3∶1D. 4∶1E. 5∶118.棘突呈叠瓦状的椎骨(B)A.颈椎B.胸椎C.腰椎D.骶椎E.尾椎19.在脊柱正中矢状面上,犹如横置花瓶的椎间盘(C)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段E.尾段20腰椎管狭窄时,其椎管与椎体矢状径的比例为.(E)A. 1∶2B. 1∶3C. 1∶4D. 1∶5E. 1∶621.硬膜囊末端以下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骶神经根B. 尾神经根C.终丝D.终池E.椎内静脉丛22.“猫头鹰征”多出现于脊柱(C)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段E.尾段七、四肢1.在肩关节横断层面上,肱二头肌长头腱居肱骨(A)A.前方B.后方C.外侧D.内侧E.上方2. 在肩关节横断层面上,呈“C”形从前、后和外侧包绕肩关节的(B)A.胸大肌B.三角肌C.斜方肌D.大圆肌E.肩胛下肌3. 在肩关节横断层面上,腋窝内的结构不出现(C)A. 腋动脉B. 腋静脉C. 腋神经D. 腋淋巴结E.臂丛4.在横断层面上,构成腕关节的结构不包括(A)A.尺骨B.桡骨C.手舟骨D.月骨E.三角骨5. 在横断层面上,股骨头位于股骨颈的(B)A.内侧B.前内侧C.后内侧D.前方E.后方第二部分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回声 CT值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窗位窗宽部分容积效应周围间隙现象 T1加权像 T2加权像流空效应心包窦血管前间隙主—肺动脉窗隆突下间隙肺段解剖学肺门放射学肺门肝裂椎管侧隐窝二、问答题:1.超声、CT、MRI图片上的黑、白影各代表什么?超声、CT、MRI在医学上的应用原理如何?2.脑叶及脑的主要沟回在断面上的识别。

断层

断层
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
12/63
二、地质年代
13/63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相对地质年代?什么是绝对地质年代?
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是怎样确定的? 2.地质年代单位和时间地层单位的含义及相互关 系怎样? 3.熟悉地质年代表及第四纪地质年代的划分。 4.什么是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两者的关系如何?
14/63
常称这种节理为裂隙。
构造节理:由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应力形成的节理。
分为剪节理(受剪、扭应力)和张节理(受张应力)。
35/63
三、断裂构造
裂 隙 发 育 程 度 分 级 表
一定
36/63
三、断裂构造
节理调查、统计和表示方法:
选择代表性的基岩露头,对一定面积内的裂隙进行测量。
裂隙野外测量记录表
裂隙玫瑰图
不同产状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水平构造
直立构造
57/63
二、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上的反映
倾斜构造(V字形法则)
1.倾向反,同弯曲且曲率小。
58/63
二、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上的反映
2. 倾向同,倾角大,反弯曲。
• 缓慢蠕动(蠕滑型)-不直接产生地震。
发生在强度较低的软岩中,断层带锁固能力弱, 危害小。
52/63
四、活断层
活断层对工程的危害:
1.直接危害跨越该断层的建筑物
例:宁夏石嘴山市红果子沟和河北蓟县境内的两段长 城被错断。
2.伴有地震发生的活断层使较大范围的建筑物摧 毁
例: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中,圣.安德烈斯断裂导 致一座27m高的水坝溃坝。
的倾斜角度的大小。
20/63
一、水平构造与倾斜构造
岩层产状 的表示方法

眼底病OCT解读 PPT

眼底病OCT解读 PPT

RPE受损并破坏了视网膜外屏障,渗出
膜下间隙。毛细血管
CSC--病程
急性期病变的神经上皮脱离 伴色素上皮脱离
慢性迁延性
色素上皮脱离与神经上皮脱离,两者有
CSC--造影
色素上皮脱离:在动脉前期或动脉早期即有荧光,勾划出脱离范 时间过程逐渐增强其亮度,持续到造影后期,但其 膜荧光消失后仍然清晰可见。
63um以上的Drusen是软性玻璃膜疣。 特别是125um以上的Drusen,被称 为有意义的大病灶。
干性AMD--玻璃膜疣
SLO
SLO中黄斑区呈色素紊乱
FFA
Retro Mode中玻璃膜疣呈小颗
干性AMD--地图状萎缩
湿性AMD--CNV
新生血管在RPE下停留:Occult CNV(隐匿型) Gass:type1 新生血管延伸至RPE上:Classic CNV(经典型) Gass:type2
早期AMD:同时存在 疣和少量中等大小的 为63-124um),或有
AMD--AREDS标准
中期AMD(AREDS分类3):广泛存在中等大小的玻璃膜疣,至 的玻璃膜疣(直径≥125um),或有未涉及黄斑中心凹的地图
AMD--AREDS标准
晚期AMD:同一只眼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特点(在缺少其它原因的

异常视网膜OCT影像
一.组织形态异常: 1.视网膜整体轮廓异常 2.视网膜内部结构异常 a.正常结构消失 b.异常结构出现
二、组织反射异常: 1.反射增强
1.视网膜厚度改变: a.视网膜厚度增加 b.视网膜厚度减少
2.玻璃体视网膜牵引 3.黄斑中心凹消失 4.视网膜表面不平整(前 5.视网膜全层隆起(脉络膜 6.视网膜全层凹陷(脉络
*经典性CNV和隐匿性CNV是造影上的用语;type1 CNV , type2 CNV一般是

胸部正常CT断层解剖图片

胸部正常CT断层解剖图片

主要层面和结构
主动脉弓及其以上层面:识别头臂血管
主-肺动脉窗层面:窗空虚/潜在,气管分 叉,奇V弓
右上叶支气管层面:左PA弓、右上PV前干, 右上PA,上腔V
左上叶支气管层面:右中间段支气管,右 PA,右下PA,左上PV,左PA降支
其它肺门层面:两侧大小基本对称(肺窗 显示更佳),相伴随支气管和PA分支,由 近向远渐小
胸部正常CT解剖
胸部正常CT断层解剖图片
1/80
目录
概论 纵隔窗CT解剖 肺窗CT解剖
胸部正常CT断层解剖图片
2/80
前言
肺、纵隔内部组织结构之间、正 常结构与病变之间密度差异
CT满意显示胸部正常结构和病灶 大致解剖,定位、定量准确,为定性 分析提供形态学基础
胸部正常CT断层解剖图片
3/80
相关胸部CT检验技术几个问题
胸部正常CT断层解剖图片
20/80
The right subclavian artery as it dumps into the brachiocephalic artery. (click to highlight)
胸部正常CT断层解剖图片
21/80
What are the 3 yellow air-filled (black) structures These are the
Here is a good image of the left atrium dumping Into the left ventricle. Can you find it? (click to highlight)
胸部正常CT断层解剖图片
50/80
You can clearly see the left ventricular wall and septum with the projecting papillary wall muscles attaching to the mitral valve leaflets. (click to highlight)

全身CT断层解剖详细实用图解

全身CT断层解剖详细实用图解
29
左右房室层面-胸部CT断层影像-纵隔 窗(八) - 解剖图片
30
心室层面-胸部CT断层影像-纵隔窗(九) - 解剖图片
31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一〕 - 解剖图片
32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二〕 - 解剖图片
33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三〕 - 解剖图片
34
腹部CT横断面影像〔四〕 - 解剖图片
室 ❖ 7、枕内嵴
❖ 8、颞肌
075第15断层
75
076第16断层
❖ 1、鼻中隔
❖ 2、上颌窦
❖ 3、蝶窦
❖ 4、三叉N节
❖ 5、枕骨
❖ 6、颞骨岩部
❖ 7、小脑中脚
❖ 8、第四脑室
❖ 9、脑桥小脑 角池
❖ 10、第7、8 对脑N
❖ 11、颞下回
❖ 12、颞肌
❖ 13、颧骨
76
093
❖ 1、第1胸肋 结合
274 第2断层
❖ 1、右髂总
V
❖ 2、右髂总
A
❖ 3、左髂总
V
❖ 4、左髂总
A
❖ 5、S1椎体
❖ 6、髂肌
❖ 7、臀中肌
❖ 8、骶后正
106
❖ 1、右髂 总A、V
❖ 2、左髂 总A、V
❖ 3、骶管
275 第3断层
107
❖ 1、右髂总 A、V
❖ 2、左髂总 A、V
❖ 3、骶前孔
❖ 4、臀中肌
❖ 5、臀大肌
❖ 5、左肾A、 V
❖ 6、左肾V
❖ 7、十二指 肠大乳头
❖ 8、胰头
❖ 9、升结肠
102
186 第16断层,经左、右肾V
❖ 1、胰头
❖ 2、胰钩突

蜗牛强烈推荐:地质构造及各类断层的示意图

蜗牛强烈推荐:地质构造及各类断层的示意图

构造大类组成地壳的岩层所具有的一定特征或形态的组构称为“地质构造” ,其基本类型有四类: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1)水平构造: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出现在构造运动影响较轻微的地区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或下降的地区,岩层未发生明显变形。

(2)倾斜构造: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的夹角。

(3)褶皱构造:褶皱是岩层弯曲形成的构造,其基本类型主要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背斜的特征是岩层向上弯曲,中心核部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则相反,岩层向下弯曲,核部较新,两侧依次变老。

(4)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由于岩层受力发生脆性破裂而产生的构造。

根据相邻岩块沿破裂面的位移量,又可分为节理和断层。

(A) 节理:节是当岩层,岩体发生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显著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其成因多种多样,在剪切应力下形成的节理称剪节理,在张性应力下形成的节理称张节理。

(B) 断层:是岩体发生较明显位移的破裂带或破裂面。

断层是地壳中广泛存在的地质构造,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规模不一。

有的能深达 700 千米。

断层延伸最长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千米。

2、断层分类按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见图5)。

图5 正断层(左)、逆断层(中)、平移断层(右)示意图①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主要是引张力和重力作用形成。

②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主要是由水平挤压力作用形成。

③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错动,断层面近于直立,主要是水平剪切作用形成的。

以上三大类断层在构造图上的标示见图6 所示。

图6 正断层(左)、逆断层(中)、平移断层(右)在构造图上的标示符3、断层在剖面上的形态单个断层在剖面上的形态多种多样,下图是主要几种(图7):(1)犁式断层:上陡下缓,上凹。

其下降盘地层厚度明显增大,上升盘地层明显变薄或缺失。

(2)座椅式断层:断面上、下陡,中间缓,在拐点部分的下降盘往往形成逆牵引构造,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

构造行迹:节理、断层、褶皱识别大全

构造行迹:节理、断层、褶皱识别大全

“断裂构造节理”节理,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裂纹或裂缝。

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下形成的裂纹或裂缝。

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腾冲火山遗址柱状节理分类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a.原生节理是指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

例如沉积岩中的泥裂,火花熔岩冷凝收缩形成的柱状节理,岩浆入侵过程中由于流动作用及冷凝收缩产生的各种原生节理等。

b.次生节理是指岩石成岩后形成的节理,包括非构造节理(风化节理)和构造节理。

2、节理与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1)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分类a.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b.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c.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d.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1.走向节理;2.倾向节理;3.斜向节理;4.顺层节理(2)以节理的走向与区域褶皱主要方向、断层的主要走向或其他线形构造的延伸方向等关系分类a.纵节理:两者的关系大致平行。

b.横节理:二者大致垂直。

c.斜节理:二者大致斜交。

a:纵节理b:斜节理c:横节理3、根据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根据形成节理时的力学性质可以把节理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这是相对重要的分类方案。

(1)剪节理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a.节理面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

b.剪节理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擦痕。

c.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胶结物。

d.典型的剪节理常发育成共轭“X”型节理系。

e.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羽状微裂面与主剪裂面的交角一般为10°~15°,相当于岩石内摩擦角的一半,其锐角指示本盘错动方向共轭“X”型剪节理(2)张节理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a.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构造行迹:节理、断层、褶皱识别大全资料

构造行迹:节理、断层、褶皱识别大全资料

“断裂构造节理”节理,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裂纹或裂缝。

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下形成的裂纹或裂缝。

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腾冲火山遗址柱状节理分类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a.原生节理是指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

例如沉积岩中的泥裂,火花熔岩冷凝收缩形成的柱状节理,岩浆入侵过程中由于流动作用及冷凝收缩产生的各种原生节理等。

b.次生节理是指岩石成岩后形成的节理,包括非构造节理(风化节理)和构造节理。

2、节理与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1)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分类a.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b.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c.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d.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1.走向节理;2.倾向节理;3.斜向节理;4.顺层节理(2)以节理的走向与区域褶皱主要方向、断层的主要走向或其他线形构造的延伸方向等关系分类a.纵节理:两者的关系大致平行。

b.横节理:二者大致垂直。

c.斜节理:二者大致斜交。

a:纵节理b:斜节理c:横节理3、根据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根据形成节理时的力学性质可以把节理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这是相对重要的分类方案。

(1)剪节理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a.节理面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

b.剪节理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擦痕。

c.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胶结物。

d.典型的剪节理常发育成共轭“X”型节理系。

e.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羽状微裂面与主剪裂面的交角一般为10°~15°,相当于岩石内摩擦角的一半,其锐角指示本盘错动方向共轭“X”型剪节理(2)张节理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a.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胸腹部CT判读

胸腹部CT判读
87
静脉期
弥漫性肝癌:肝脏弥漫性密度 减低,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动 脉期肿瘤不均匀明显强化,实 质期迅速消退,呈“快进快退 ”的强化特点。并见门脉癌栓 动脉期
平扫
88
静脉期
88
肝右叶小肝癌:低密度肿 块,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肿 瘤均匀强化,门脉期迅速 消退。并见肝硬化、脾大 、脾囊肿和腹水 动脉期
平扫
女性盆腔CT断层影像(三) - 解剖图 片
男性盆腔CT断层影像(一)-CT - 解剖 图片
男性盆腔CT断层影像(二)- CT - 解剖 图片
正常肾上腺冠状位CT多平面重建( MPR)图 - 解剖图片
右肾上腺
左肾上腺 肝脏 脾脏
右肾
左肾
男性,35岁,咳嗽 高热10天。大叶性 肺炎 ,右肺中叶 大片状实变影,其 内可见空气支气管 征
116
• 同前病例,支架置入术后。
117
• 肠系膜上动脉远端栓塞,远端分支突然截断。
118
• 肠系膜上静脉及分支广泛血栓形成伴血运性肠梗阻。
119
术中见:距回盲 部约100cm处有约 200cm长的小肠肠 管呈紫黑色,明显 水肿增厚,肠蠕动 消失,生机不良。 小肠系膜明显水肿 、增厚,于肠系膜 血管内见大量紫黑 色血栓形成。120谢谢!肝硬化、脾大、侧支循环
肝硬化、脾大、腹水、侧支循环
肝右后叶下段类圆形低密度肿 块,其内见更低密度区,增强 扫描动脉期肿瘤不均匀明显强 化,实质期迅速消退,呈“快 进快退”的强化;门静脉期肿 瘤周围见环状强化假包膜
动脉期
平扫
86
静脉期
平扫
动脉期 肝右叶巨块型肝癌,动脉 期不规则强化,门静脉期 呈相对低密度改变,周围 见假包膜形成。
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平片:反“S征”。右肺上叶支气管 闭塞,周围软组织肿块影,伴右肺上叶不张

眼底病OCT解读

眼底病OCT解读
美国指南推荐标准: AREDS
AMD--传统分类
干性AMD
又称为“非新生血管性”或“非渗 出性” AMD
在黄斑区存在玻璃膜疣,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覆盖的感光 细胞萎缩 (地图状萎缩, GA)
地图状萎缩是指萎缩直径至少为 175 µm 的区域
湿性AMD
又称为“新生血管性”或“渗出性 ” AMD
AMD--AREDS标准
干性AMD--玻璃膜疣
SLO
SLO中黄斑区呈色素紊乱 颗粒状,并有立体感
FF A
F-10 Retro mode
Retro Mode中玻璃膜疣呈小
OC T
动静脉期黄斑区呈散在、边界清晰 的点状高荧光。此图为硬性玻璃膜
色素上皮呈波浪性隆起,并突破椭 圆体带,隆起的外界膜已进入外核 层
干性AMD--地图状萎缩
干性AMD--玻璃膜疣
组织学为RPE下多形性物质的积累,多形性物 质被认为是各种各样的蛋白质,脂肪
眼底显示黄色的小圆形隆起样病灶。
63um以上的Drusen是被称为有 意义的大病灶。
63um以下的Drusen是硬性 玻璃膜疣,其病灶意义较 小。
1.视网膜厚度改变: a.视网膜厚度增加 b.视网膜厚度减少
2.玻璃体视网膜牵引 3.黄斑中心凹消失 4.视网膜表面不平整(前 膜) 5.视网膜全层隆起(脉络 膜占位) 6.视网膜全层凹陷(脉络 膜缺损)
神经上皮脱离的鉴别 诊断
色素上皮脱离的鉴 别诊断
浆液、血液、渗出、纤维血管的鉴别
肆 眼底病的OCT图 片
正常视网膜神经纤维层OCT图像
视乳头周围环 形断层扫描
视乳头神经纤维层厚度上方(S)和下方(I)较厚,鼻 侧(N)和颞侧(T)较薄。 ★ 对诊断青光眼特别重要

地质断层构造的知识点野外观测方法典型图片赏析

地质断层构造的知识点野外观测方法典型图片赏析

地质断层构造的知识点、野外观测方法、典型图片赏析一、断层概念及分类(一)概念岩层或岩体在构造运动影响下发生破裂,若破裂面两侧岩体沿破裂面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这种构造就称为断层。

断层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规模大小相差十分悬殊,规模大的断层延伸长度可达几百~一千多公里,而小的断层可在岩石标本上见到。

断层的切割深度也不相同,有的可切穿地壳至上地幔。

断层破坏了岩石的连续完整性,对岩体的稳定性、渗透性、地震活动和区域稳定性都有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工程的稳定性,与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断层要素1、断层面:构成断层的破裂面,也就是断层两侧岩体沿之产生显著滑动位移的面,叫做断层面,产状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

断层一般不是单个的面,而是由一系列的破裂面或次级断层所组成的带,即断层带或断裂带。

2、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面在地表的出露线,断层线延伸方向即是断层走向,延伸的消失点,称为断层的端点。

3、断盘:断层面两侧发生相对位移的岩体,称为断(层)盘。

当断层面倾斜时,位于断层面上方的称为上盘、下方的称为下盘;当断层面近于直立时,则以方位相称,如东盘、西盘等;也可根据两盘相对移动的关系,把相对上升的称为上升盘,把相对下降的称为下降盘。

4、断距:断层两盘岩体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滑动的距离,称为断距。

断距的大小常常是衡量断层规模的重要标志,断距又分为总断距、水平断距及垂直断距。

(三)断层分类1、按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的断层;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倾向一致的断层;斜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

2、按断层面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线之间的关系分类纵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平行的断层;横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垂直的断层;斜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斜交的断层。

3、按断层力学性质分类压性断层:由压应力作用形成,其走向垂直于主压应力方向,多呈逆断层形式,断面为舒缓波状,断裂带宽大、常有断层角砾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逆断层.JPG(813.98 KB, 下载次数: 1)
3逆断层1.jpg(570.22 KB, 下载次数: 1)
4SDC10422.JPG(1.47 MB, 下载次数: 0)
5 016.jpg(955.99 KB, 下载次数: 0)
6断层泥.jpg(826.82 KB, 下载次数: 0)
7断层三角面.jpg(580.02 KB, 下载次数: 0)
8小断层(溶蚀).jpg(994.26 KB, 下载次数: 0)
9SDC10957.JPG(721.85 KB, 下载次数: 0)
89小错动.JPG(783.13 KB, 下载次数: 0)
1正断层.jpg(434.48 KB, 下载次数: 0)
2逆断层.JPG(813.98 KB, 下载次数: 0)
3逆断层1.jpg(570.22 KB, 下载次数: 0)
4SDC10422.JPG(1.47 MB, 下载次数: 0)
5 016.jpg(955.99 KB, 下载次数: 0)
6断层泥.jpg(826.82 KB, 下载次数: 0)
7断层三角面.jpg(580.02 KB, 下载次数: 0)
8小断层(溶蚀).jpg(994.26 KB, 下载次数: 0)
9SDC10957.JPG(721.85 KB, 下载次数: 0)
89小错动.JPG(783.13 KB, 下载次数: 0)
92断层擦痕.JPG(784.46 KB, 下载次数: 0)
93镜面擦痕(石英岩).jpg(604.13 KB, 下载次数: 1)
94产状紊乱.jpg(716 KB, 下载次数: 1)
95上盘产状紊乱.JPG(627.58 KB, 下载次数: 0)
SDC10411.JPG(982.16 KB, 下载次数: 0)
z层间错动.jpg(514.27 KB, 下载次数: 0)
z平行的一组错动.jpg(717.72 KB, 下载次数: 0)
断层附近产状紊乱.JPG(762.59 KB, 下载次数: 0)
裂隙充填(泥状).jpg(664.93 KB, 下载次数: 0)
糜棱岩.JPG(635.72 KB, 下载次数: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