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化石
小学科学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2e15b4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7.png)
小学科学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及反思)教案:小学科学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探索化石对于研究古生物和地质演变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推理的能力,学会从化石中获取信息。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 引导学生认识化石对于研究古生物和地质演变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否通过观察和推理从化石中获取信息,并理解其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化石标本及图片。
2. 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
3. 相关科普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块鱼化石并问学生这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慢慢引导他们了解化石的定义,并与现代生物进行比较。
2. 探究化石的形成过程(15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教师解析化石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
3. 化石的种类及重要性(20分钟)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化石标本,并介绍其特点和重要性。
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观察和推理,明白化石可以提供什么样的科学信息。
4. 学生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化石标本、放大镜和显微镜等。
要求学生观察化石标本,尝试辨认其种类和特征,并尝试从中获取科学信息。
5.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到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在观察和推理的过程中,学生也深刻体验到化石对于研究古生物和地质演变的重要性。
实践操作环节使学生亲身参与,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然而,由于时间限制,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有一些对化石种类和特征的理解较为肤浅。
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下一次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操作时间。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化石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科普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化石的发现和应用。
10《用化石做证据》教案
![10《用化石做证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3028d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0.png)
教案:用化石做证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知道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2. 让学生掌握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能够运用化石作为证据来研究生物的进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化石的概念及其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2. 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难点:1. 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2. 运用化石作为证据来研究生物的进化。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化石标本或图片,用于展示和教学。
2. 准备相关资料,如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文献、生物进化理论的介绍等。
3. 准备教学PPT,包括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起源和进化,引出化石这一重要证据。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讲解化石的概念,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化石的特征。
b. 讲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c. 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如恐龙化石、哺乳动物的进化等。
d.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化石如何作为证据来研究生物的进化。
3.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或地质公园,观察和了解不同的化石标本,加深对化石的认识。
2.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关于化石和生物进化的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如设计实验模拟化石的形成过程,观察化石的分布规律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
神奇的化石大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化石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6c39a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4.png)
神奇的化石大班科学教案导言:化石是地球上生物化石的遗存,是科学研究和认识生命演化过程的重要证据。
化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远古生物的形态和生活方式,还能揭示地球的演变历史。
本教案将以化石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和交互式教学,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动手能力。
一、引入(10分钟)1.师生互动: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化石,引发学生对化石的好奇与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导入:请学生思考,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化石有哪些分类?为什么化石对研究生命演化和地球历史很重要?二、化石的形成(20分钟)1.探究实验:在学生面前摆放一块石膏板,并准备多个包含不同小动物模型的半圆形模具。
让学生依次选取一个模具,将其沉入水泥中,观察水泥干燥后的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2.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从选定的动物模型中选择一个,并讨论它可能形成的化石类型,然后用塑料土进行模拟,自行制作化石模型。
三、化石的分类(15分钟)1.知识点讲解:通过投影或黑板讲解,介绍生物化石的分类,如陆生植物化石、海洋无脊椎动物化石、海洋脊椎动物化石等,并与实际的化石样本进行比对。
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化石样本,让他们观察并猜测该化石属于哪一类生物,再将各组的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活化石(25分钟)1.知识点普及: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一些活化石的特点及其在生命演化过程中的意义,如恐龙、鲨鱼等。
2.小组任务:将学生再次分成小组,每组研究一个活化石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制作海报或PPT进行展示。
五、挖掘化石(30分钟)1.实践活动:准备多个包含微小鱼化石的化石模型,让学生分组获取并观察化石,了解挖掘化石需要细心和耐心。
2.学生探究:学生自由选择一件正在挖掘的化石模型,并用小刷子和小铲子仔细挖掘,观察其中的微小化石,然后与同组的同学交流挖掘的过程和收获。
六、化石的保护(20分钟)1.知识讲解:讲解化石的保护重要性,以及人类对化石保护的责任,阐述大自然是我们了解远古生物和地球历史的重要资源。
幼儿园《化石》教案
![幼儿园《化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2589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3.png)
幼儿园《化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类型;(2)了解化石的作用和价值;(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4)了解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来研究动植物的进化过程;(5)了解珍贵化石的保存和保护。
2.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类型;(2)了解化石的作用和价值;(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幻灯片或图片;2.化石样本和模型;3.幼儿园自然科学课本。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幻灯片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东西?它是怎么出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幼儿这是一块化石。
2.新知讲解(15分钟)a.通过展示各种不同种类的化石,让幼儿观察并尝试猜测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b.讲解化石的形成原因:化石是古生物遗体或活动痕迹在地表残存下来的痕迹,它形成后经过长时间的一系列作用和演变,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化石。
主要通过化石化、埋藏和保存三个过程形成。
c.介绍不同种类的化石,如植物化石、动物化石、微生物化石等,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实践活动(35分钟)a.让幼儿观察和比较教师准备的不同种类的化石样本和模型,并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化石。
b.幼儿在小组中合作创作一幅关于化石的图画,同时让他们用自行设计的颜料将化石图案涂抹在手上。
c.幼儿展示自己创作的化石图画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的作品。
4.讲解和总结(15分钟)a.教师给幼儿讲解化石的作用和价值:化石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古代动植物的生存和进化;化石还可以向我们展示地球上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
b.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复述化石的形成过程、种类和作用。
c.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强调幼儿要爱护和保护珍贵的化石资源。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化石的形成过程、种类和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化石 幼儿园教案
![化石 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adb0b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d.png)
化石幼儿园教案
目标
1.帮助幼儿们认识什么是化石
2.讲述化石形成的过程和经历
3.引导幼儿们探索化石的世界,并了解化石的用途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幼儿园化石样本和图片
•幼儿绘画材料
步骤
第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生动有趣的化石相关图片。
让幼儿尝试描述它们看起来像什么,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对化石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化石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接下来,我们将告诉幼儿“化石”是什么,并与他们分享化石的基本知识。
比如说,我们可以解释化石是由古代生物遗体转化而成的石头,但它们能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繁荣的史实。
第三步:讲述化石的形成过程
告知幼儿化石的形成过程,让他们明白化石形成的需要再生物被葬藏、化石形成环境、以及时间三者的合力。
第四步:引导幼儿进行探索
提供幼儿园内的化石样本,让幼儿身临其境地触摸和感受它们。
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化石,例如恐龙骨头和木头,引导幼儿观察并想象它们可能做出的事情。
第五步:让幼儿感受化石的用途
最后,我们可以让幼儿用绘画材料去创作自己的化石图案。
让幼儿鼓起勇气分享他们的作品,然后展示生活中使用到化石的例子。
例如化石的燃料用途,幼儿在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卫生问题等。
总结
通过这堂课程,我们希望幼儿能理解什么是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基本概念,并能够在探索和创作中感受到化石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同时,也希望他们认识到将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性,从而珍惜生物多样性和不断发现生命中隐藏的故事。
六年级科学下册化石教案鄂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化石教案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0c773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7.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知道化石是古生物的遗骸或遗迹。
2. 使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知道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2. 难点: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物化石、地质图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地质图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化石,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讲解化石的概念:介绍化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化石是古生物的遗骸或遗迹。
3. 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道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观察实物化石和地质图,分析化石的分布规律。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化石知识。
2. 观察身边的地质现象,思考化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化石,增强学生对化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创设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化石观察和分析的过程。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化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对化石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化石知识的复习和应用情况。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或化石产地,加深他们对化石知识的理解。
2. 开展化石收藏活动,让学生亲手挖掘和修复化石,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邀请专家讲座,让学生了解化石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实际应用。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大班音乐活动化石教案及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化石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05be2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d.png)
大班音乐活动化石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大班音乐活动化石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3. 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教学资源:1. 化石图片和实物(如果可行)。
2. 音乐播放设备。
3. 音乐乐谱或歌曲。
教学准备:1. 准备一段适合大班学生的音乐,例如《恐龙之歌》。
2. 准备一些化石图片和实物,以便学生观察和讨论。
3. 将教室安排成小组活动的形式,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化石的概念,并解释化石是古生物或植物在地下埋藏后形成的石头。
2. 展示一些化石图片或实物,并鼓励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
活动一:音乐感知(15分钟):1. 播放选择的音乐,例如《恐龙之歌》。
2. 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音乐。
3. 提问学生关于音乐的感受和想象,例如它们是否能想象到恐龙在跳舞或奔跑。
活动二:音乐表达(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化石进行表演。
2. 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模仿化石的动作和形态。
3. 鼓励学生用声音或乐器模拟化石的声音或环境。
活动三:化石创作(15分钟):1. 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黏土或其他可塑性材料。
2. 学生用材料创作自己的化石,可以是恐龙、植物或其他他们感兴趣的古生物。
3. 学生可以在化石上添加纹路或标记,以展示它们的特征。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化石作品,并让他们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音乐活动,询问他们对音乐和化石的理解是否有所增加。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其他有关音乐和化石的知识。
教案反思:这个教案通过音乐活动结合化石主题,为大班学生提供了一种多感官的学习体验。
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观察化石图片和实物、表演和创作化石,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知、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
幼儿园《化石》教案
![幼儿园《化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0b56a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7.png)
幼儿园《化石》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化石,并能够简单地描述化石的形态和成因;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化石?
2.化石的形态和成因;
3.化石的应用;
4.化石制作活动。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猜一猜今天要学什么。
第二步:呈现
出示化石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化石的形态。
第三步:讲解
通过PPT讲解什么是化石,化石的形态和成因,并鼓励幼儿提问和思考。
第四步:体验
组织幼儿进行化石制作活动,让幼儿亲自制作化石,并对化石进行简单的描述。
第五步:总结
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孩子们的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化石,并能够简单地描述化石的形态和成因;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化石的成因和制作活动可能会让孩子们感到困难。
教学评估
1.教师关注和观察幼儿是否能够简单地描述化石的形态和成因;
2.观察幼儿在制作化石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在总结环节,教师问题回答和评价孩子们的表现。
教学延伸
1.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身边不少于5个物品如何构成化石。
2.带领幼儿到自然博物馆进行参观,观看各种化石,并进行化石制作活动。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教案4篇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69cb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4.png)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教案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教案精选4篇(一)教案一:化石的形成与分类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2.掌握化石的使用和价值。
教学内容:化石的形成与分类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化石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介绍化石是通过植物和动物在地层中埋藏和保护下形成的,分为脆性化石、凝灰化石、胶状化石和煤化石等。
Step 3: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分类化石。
例如,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让学生认识到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Step 4: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化石的挖掘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石的发现和挖掘过程,并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清洗和保存。
Step 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的重点内容,给学生总结一下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方法。
Step 6:拓展延伸教师可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化石的应用和价值,例如在古生物学、地质学和考古学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情况,听取学生对化石形成过程和分类方法的描述及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价。
同时,对学生的化石挖掘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够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并且能够保护好化石样本。
教案二:化石的保护和研究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保护方法和研究意义。
2.掌握化石的保护和保存技巧。
教学内容:化石的保护和研究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化石样本和介绍化石的破坏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保护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化石的研究意义。
Step 2: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讲解化石的保护方法和保存技巧。
包括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定期进行清洁、存放在稳定的环境中等。
Step 3: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化石保护和研究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化石 幼儿园教案
![化石 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f2f01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9.png)
化石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化石的概念,知道化石是古生物的遗骸或生活痕迹。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 通过观察化石,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 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幼儿对化石的观察和描述。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化石标本或图片。
2. 准备化石模型,供幼儿操作。
3. 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是什么?你们在哪里看到的?”引导幼儿关注化石的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化石的概念,解释化石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化石在地球历史中的重要性。
3. 观察:教师组织幼儿观察化石标本或模型,引导幼儿注意化石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4. 操作:教师分发化石模型给幼儿,让幼儿亲自操作,感受化石的质地和形状。
5. 表达: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化石,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6. 绘画:教师分发画纸和画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化石。
7.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9. 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化石,如参观博物馆、阅读相关书籍等。
10.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化石,了解化石的分布和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化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评价幼儿在观察和描述化石时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分析幼儿在绘画和分享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3. 考虑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予了每个幼儿充分的参与和表达机会。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实地观察化石标本。
2024年化石的的教案设计
![2024年化石的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a5d96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c.png)
一、教案设计概述2024年化石的教案设计学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掌握化石研究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地球历史的认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化石能源的开采与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 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 化石研究的基本方法。
3. 化石能源的开采与环境保护。
教学难点:1. 化石的形成过程。
2. 化石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化石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笔记本、画笔等记录工具。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掌握化石研究的基本方法。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重点讲解化石的形成条件和化石记录的间断现象。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化石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石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化石能源的开采与环境保护,分析化石能源的利弊,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3.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化石能源案例,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化石分布图,标注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 写一篇短文,介绍化石能源的开采与环境保护措施。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化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同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调查:让学生调查周围地区的化石分布情况,了解化石在当地的分布规律。
2024化石教案反思优秀
![2024化石教案反思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7a824dd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4.png)
2024化石教案反思优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其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对化石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化石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的分类及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的分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些常见的化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新课讲解(1)化石的形成过程A.介绍化石的定义: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遗迹或生活痕迹,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石头。
B.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生物死亡后,遗体被沉积物覆盖,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逐渐形成化石。
C.展示化石形成过程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2)化石的分类A.根据化石的保存程度,将化石分为四类:完整化石、部分化石、遗迹化石和模型化石。
B.展示各类化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各类化石的特点。
(3)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作用A.介绍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可以揭示生物的演化历程。
B.举例说明: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到恐龙等古生物的生活习性和演化过程。
3.互动环节A.化石是如何形成的?B.化石有哪些分类?C.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4.案例分析(1)展示一个化石案例,如恐龙化石,引导学生分析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分类及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分析成果。
(2)引导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化石的重要性,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化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在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ea360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e.png)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教案标题:化石的教育价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认识化石对研究古生物和地质历史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化石对研究古生物和地质历史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化石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投影仪、化石标本或图片、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相关资源。
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化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
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讲解(15分钟)通过投影仪或展示化石标本,教师详细讲解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重点强调化石对研究古生物和地质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中的应用。
3.讨论(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为什么化石对研究古生物和地质历史很重要?b.化石如何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中应用?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4.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石的教育价值,并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化石和应用案例。
5.拓展活动(5分钟)教师布置拓展活动,要求学生自行查找、整理和分享一个关于化石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中的案例。
教学资源:化石标本或图片、投影仪、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相关资源。
评价方法:1.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和质量。
2.拓展活动的完成情况和分享效果。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入化石的图片和讲解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并通过小组讨论和拓展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然而,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具体案例和实际应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利用实物和现实案例,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
![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4647b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7.png)
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化石的定义:介绍化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化石是古生物的遗骸或痕迹。
2. 化石的形成过程:解释化石的形成过程,包括生物体的埋藏、矿物质的填充和外壳的形成。
3. 化石的重要性:强调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展示化石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化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化石是什么,它们从哪里来。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化石的形成过程,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视频观看:播放一段关于化石形成和挖掘的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4. 思考题: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化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化石的类型和特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化石,并能够识别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化石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化石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化石,如骨骼化石、牙齿化石、足迹化石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
2. 化石的特征:讲解化石的特征,包括化石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并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化石。
3. 化石的分类:介绍化石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化石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类型的化石图片,让学生观察和识别。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化石的特征,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化石标本观察:如果可能,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化石标本,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4. 分类任务:布置一道分类任务,让学生根据化石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第三章:化石的分布和年代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分布规律,并能够解释其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化石年代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1. 化石的分布:介绍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解释其原因。
2. 化石的年代:讲解如何根据化石的年代进行判断,包括地层对比法和生物地层学。
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
![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e45a7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6.png)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化石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介绍化石的概念和特点。
2. 讨论化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化石对于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开场游戏: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化石的寻找和挖掘过程。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游戏和讨论的积极程度。
2. 收集学生对化石重要性的理解和观点。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化石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2. 掌握不同类型的化石形成方式。
教学内容:1. 介绍化石形成的条件和过程:讲解化石形成的必备条件和各种因素。
2. 介绍不同类型的化石形成方式:解释不同类型的化石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生物和环境因素,模拟化石形成的过程。
2. 观察和分析: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化石样本,分析其形成方式。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积极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对不同类型化石形成方式的解释和分析。
第三章:化石的种类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种类的化石及其特点。
2. 学会区分和识别不同种类的化石。
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种类的化石:讲解化石的分类和各种类型的特点。
2. 学会区分和识别不同种类的化石:学习观察化石的细节和特征。
教学活动:1. 化石展览:学生分组展示不同种类的化石样本,介绍其特点。
2. 化石鉴定游戏: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尝试鉴定未知化石的种类。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化石展览的积极程度和展示效果。
2. 收集学生对不同种类的化石特点的描述和鉴定结果。
第四章:化石的挖掘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化石挖掘的过程和技术。
2. 掌握化石保护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化石挖掘的过程和技术:讲解化石挖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掌握化石保护的方法和意义: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和保护化石。
2024年化石的的教案设计
![2024年化石的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49837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6.png)
2024年化石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 掌握化石分布的规律和挖掘方法。
3. 认识化石的重要性及其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章:化石的基本概念1.1 化石的定义1.2 化石的形成过程1.3 化石的种类第二章:化石的分布规律2.1 地层与化石分布2.2 水平分布规律2.3 垂直分布规律第三章:化石的挖掘与保护3.1 化石挖掘的工具与方法3.2 化石挖掘的注意事项3.3 化石的保护与研究第四章:化石的重要意义4.1 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作用4.2 化石在地球历史研究中的作用4.3 化石保护的意义与责任第五章:实践活动:参观化石博物馆5.1 参观化石博物馆的目的与意义5.2 参观化石博物馆的注意事项5.3 参观化石博物馆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石的基本概念、分布规律、挖掘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化石实例,加深学生对化石的理解。
3. 组织学生参观化石博物馆,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实践活动:参观化石博物馆的实践表现,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化石相关知识的考核,占总评的40%。
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化石的教材或相关书籍。
2.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化石图片、视频等。
3. 化石标本:用于实地观察和分析。
4. 化石博物馆:提供实践活动场所。
第六章:化石挖掘与分析技术6.1 化石挖掘的先进技术6.2 化石清洗与修复技术6.3 化石分析方法:CT扫描、DNA分析等第七章:化石记录与生物进化7.1 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迹象7.2 生物进化理论的建立与发展7.3 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实例第八章:化石保护与科普教育8.1 化石保护的法律与政策8.2 化石保护的实践措施8.3 化石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第九章:化石探索与科学精神9.1 著名化石发现者的故事9.2 化石探索中的科学精神与方法9.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与反思10.1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0.3 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学方法与评价:6.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石挖掘与分析的技术进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化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化石](https://img.taocdn.com/s3/m/8aca564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5.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化石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化石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化石。
2. 掌握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形成过程。
3. 发展观察和认知能力,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化石样本(植物化石、动物化石)。
2. 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化石的形状和特点。
3. 幼儿绘画纸、彩色铅笔等美术材料。
三、教学过程引入:老师向幼儿们展示一些化石样本,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是什么。
引导幼儿们观察化石的形状和特点,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探究:1. 认识化石的概念通过图片或图片卡片向幼儿们展示不同类型的化石,引导幼儿们说出化石的特点和形状。
解释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或痕迹在地壳中的保存物,形成的过程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
2. 学习植物化石向幼儿们展示植物化石样本,比如树叶化石或树枝化石。
请幼儿们观察并描述植物化石的形状和特点。
解释植物化石是古代植物的遗体在地壳中保存下来的痕迹。
3. 学习动物化石向幼儿们展示动物化石样本,比如贝壳化石、鱼化石或恐龙骨骼化石。
请幼儿们观察并描述动物化石的形状和特点。
解释动物化石是古代动物的遗体在地壳中保存下来的痕迹。
实践:1. 动手制作化石让幼儿们一起动手制作化石。
使用塑料泥或粘土,在一个小容器中放置一片树叶或贝壳模型。
幼儿们用手或工具按压泥土,使之融合并留下树叶或贝壳的印记。
等待泥土完全干燥,幼儿们小心取出化石。
2. 分享和展示请幼儿们分享自己所制作的化石,让他们展示并解释自己制作化石的过程和特点。
总结:引导幼儿们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复述化石是什么,以及他们都学到了哪些类型的化石。
强调化石是自然界的宝藏,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生物的信息。
四、课后延伸1.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们回家继续观察自然界中的化石,例如在公园里寻找树叶化石或贝壳化石。
并让他们把自己找到的化石带回幼儿园分享。
2. 参观地质博物馆组织幼儿们参观当地的地质博物馆,让他们亲身接触各种化石,了解更多有关化石的知识。
初中化石鉴定教案
![初中化石鉴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2ba16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0.png)
初中化石鉴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 掌握化石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对地质历史的认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 化石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化石鉴定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化石标本或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对化石有什么了解?”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化石鉴定。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教师讲解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学生笔记记录。
2. 教师介绍化石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比较、分类等,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化石的形态、结构、质地等特点,进行鉴定和分类,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化石鉴定实践,选择一个化石进行观察和分析,记录鉴定结果。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鉴定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化石鉴定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化石标本或图片,进行自主鉴定和分类。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化石采集活动,亲身体验化石的形成和鉴定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掌握了化石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地质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了对我自然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科学恐龙化石教案幼儿园
![科学恐龙化石教案幼儿园](https://img.taocdn.com/s3/m/dc76ef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e.png)
科学恐龙化石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知道恐龙是史前爬行动物,已经灭绝。
2.能够通过观察和摸索认知化石的特点,并知道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化石。
3.了解化石的重要作用,理解科学考古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恐龙?2.什么是化石?3.化石是如何形成的?4.如何辨认化石?5.化石的重要性及科学考古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摸索认知化石的特点,并知道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化石。
2.难点:学生理解科学考古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恐龙,询问学生是否见过恐龙的画像或模型,感受一下。
2. 新知讲解(15分钟)1.什么是化石?•化石是古生物(如恐龙)的遗体或遗迹所形成的石头。
•很多古生物死后遗体会被深埋在地下,因为外面没有氧气、水分,微生物不能进行分解,植物也不能生长,所以遗体上的有机物质会逐渐分解,只有无机物质残留下来。
在经过地质年代的沉积,一些地层(如石灰岩、泥岩)中的这些无机物质通过矿化沉淀,逐渐形成物质硬度比骨质高的“石头”,这种“石头”便是化石。
2.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古生物死后遗体被深埋在地下,天然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使得骨骼、蝎子、叶子、羽毛等物质硬度比骨质高的组织逐渐矿化,成为“石头”。
3.如何辨认化石?•化石的形状和图案并非人为刻意设计,是自然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化石的表面是石头,有着光滑、细腻的感觉。
3. 实践活动(35分钟)1.分成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校园内的草坪上寻找化石。
老师提前在草坪上埋好化石,每组需要找到三块化石,并记录下每块化石的外形和大小。
2.小组需要交换经验,观察并比较彼此找到的化石,尽量能准确地分析出化石的外形。
3.老师进行整理,将所有找到的化石清点并安排在标本柜中,让学生一起观察各种化石的特点。
4. 延伸活动(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自己找到的化石,并以小组为单位,向整个班级汇报所收集的化石以及化石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的演变
化石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
2.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应用观察、比较、演绎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究化石的相关问题。
3.通过学习,对与化石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
二、教学准备
相关的课件或图片(暴龙头骨化石、圆顶龙头骨化石图片;鸽子、鹰的图片)
有条件的学校利用课堂网络教学(此课利用网络上课比较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本中的问题、探究个性化的问题或拓展性问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单元导入。
本课时是《生物的演变》的第一课时。
安排一个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调查学生关于生物的演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⑴了解学生关于生物演变的认知基础。
利用“人们是通过什么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呢?生物是怎样进化的?进化的证据是什么?生物为什么会进化?”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关于进化、化石等知识的前概念。
⑵收集学生对生物的演变最感兴趣的问题,并把问题记录下来。
⑶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探究问题的最佳方法。
我们应该做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请大家思考应怎样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2.导入新课。
了解生物的演变,必须研究化石。
关于化石你们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炼出“什么是化石?化石有什么作用?化石是怎么形成的?”等问题,用于展开后面的教学。
3.解读“化石”概念极其作用。
⑴用“你见到过化石吗?化石看起来像什么?化石是什么?”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化石概念。
⑵探讨化石的作用。
当今学生见多识广,适当引导,学生可以许多独特的见解。
化石是研究生物演化时的重要依据,是推算地质年代的基础,化石能估算
化石年代,重现当时的自然环境,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许多造型美观的化石即是自然遗产,又是天成的艺术品,除了科学研究之外,化石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很大。
化石还有经济上和工业上的用途。
化石经常用来协助矿物和石油的勘探,微体生物的化石对于石油地质工作者作为指示化石特别有用,
化石还有多种医用价值,龙骨、琥珀、玉器等都有独特的医用价值。
4.了解化石的成因。
课本的几幅图较好地反映了化石形成的一般原因。
教师可能需要回答的是,图片中原始森林的植物是什么。
远古时期原始森林的植物也是不断演变的,早期出现的是菌藻植物、孢子植物,接着裸蕨植物、石松植物茂盛,后来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等裸子植物发展壮大。
课本中图片显示的为桫椤、水松等原始植物,其中化石为桫椤叶化石。
由于化石的形成与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有关,所以化石一般保存在沉积岩中。
5.通过认识有代表性的几种化石了解化石的种类、特点及其关于化石的其他信息。
⑴看一看课本3页分别是什么生物的化石。
关于这几种化石,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⑵这几种化石与桫椤叶化石有什么不同?
(下面内容选择学习)
⑶利用网络查一查,化石有那些种类?这几种化石分别属于哪一类?他们分别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还是遗物所形成?
桫椤叶化石属于实体化石,由植物遗体形成。
苔藓化石、三叶虫化石、尖齿特尔马叶化石属于模铸化石,由生物遗体在地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
琥珀昆虫化石属于特殊的化石。
另外,有学生熟悉的由遗物形成的恐龙蛋化石,学生可能会提到。
教师还可以补充讲一讲什么是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6.学习应用已有的化石知识,推想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要求学生对化石的种类、特点及成因试图作出解释,通过交流整理出一个令大家比较满意的说法。
这一部分关键是指导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化,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
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很久很久以菌,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
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
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
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
7.布置学生查阅古代生物化石本及其相关信息。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人类研究化石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技术,探究古生物的外形特征、食性、活动特点及其当时的生活环境等。
检查学生搜集、查阅古生物资料的情况。
1.以“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
让学生懂得化石中蕴涵着丰富的古生物信
息,我们应该通过观察、使用各种恰当的技术手段研究化石所携带的信息。
⑴请学生看一看课本4页的两个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什么恐龙,仔细观察其牙齿有什么不同特点。
⑵根据其牙齿的不同特征,推测它们分别吃什么。
小结:具有锋利尖锐牙齿的是凶猛的暴龙头骨化石,由于其长有锯齿边缘的长牙齿,暴龙是肉食性恐龙中最为残暴的恐龙。
长着相对扁平,像勺子一样牙齿的是圆顶龙头骨化石,圆顶龙是草食动物,它吃蕨类植物的叶子以及松树,性情温顺,与同类友好相处。
2.引导学生回忆学习,
复习所学习的生物中还有哪些生物的形态特征与其食性、运动等生活习性有关。
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利用以前的知识和实物标本,再对鸽子和鹰进行一次比较。
主要比较鸽子和鹰的不同点:
⑴身体的大小不同,鹰的身体比鸽子的身体大,鹰的翅膀也比鸽子的翅膀宽。
所以它们的运动虽然相似,但有差异,飞行的能力不同,鹰比鸽子飞得更快、更高。
⑵嘴的形态不同,鹰的嘴是钩状的,鸽子的嘴没有钩;足的形态不同,鹰的足比较大、有长而呈钩状的爪,鸽子的足比较小,爪比较短,不呈明显的钩状。
所以它们的食物不同,鹰吃兔子、小鸟、鼠类等肉食,鸽子吃粮食、草籽等植物性食物;⑶性情不同,鹰凶猛,鸽子温顺。
3.关键讲解:
必须让学生了解,对化石的研究,除了一般的观察、测量、生理生化实验外,还必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复原出古生物的外形,这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相关古生物的外形特征。
图中提到的两种动物化石及其复原图分别为:
⑴内蒙古扎赉诺尔松花江猛玛象,它是我国最大的古象化石,化石全长9米,身高4.7米。
⑵辽宁西部北票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一举打破了德国在早期鸟类化石方面的垄断地位。
4.小组讨论。
围绕“你还知道哪些古生物?这些古生物的外貌是怎样的?”的话题,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自己搜集的古生物资料,然后由几个小组的代表展示图片,讲解交流。
5.讲解活化石。
学生容易列举尚存的古生物的例子:我国现在还存在的银杏、苏铁、大熊猫、白鳍豚、中华鲟等,这些生物几千万年甚至亿年后还是老样子,与原来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被称为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