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_2004年安徽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_吴开亚

合集下载

汤池1号井水氡异常特征

汤池1号井水氡异常特征
易识 别 该 井 水 氡 异 常 一 般 分 为 上 升 型 阶 变 异
常 、 冲 型异常 , 降型 异常较 少 。 脉 下
3 水氡 异 常对 应 地 震
对汤池 1号井水 氡观 测数 据进 行分 析 , 井 对 周 边 近震 出现 过 明显 的前 兆异 常 。对 周边 该 5 0k 的中强 地震 有反 映 , 东南 方 向的南 黄海 地 区 、 0 m 对 中国 台湾地 区 、 日本等 地 区大 地震 有 较
I9 9 2年 1 到 2 1 年 5 , 月 01 月 水氡 背 景 值 升高 约
1Bq L。 /


1 0 38

1 .5 11
85 O 1 35 3 10
通过 以上 分 析 , 井 受 水 文 气 象 因素 干 扰 该 较小 , 对水 氡前 兆 观测 工 作 较 为有 利 , 氡 的 正 水 常年 动态 属于平 稳 型 , 有 年变 化 , 氡 异 常 容 没 水
是和 一些 远大地 震有 较好 的对应 关 系 。
汤池 1号井 自观测 以来 , 围近场 中强震 较少 , 有发 生 过 M 6 0地 震 ( < 3 0k ; 周 没 ≥ . △ 0 m) 3 0k 内发生 最 大的地 震是 2 0 o m 0 5年江 西九 江瑞 昌 MS . 7地震 ; 0 8年 以来 , 5 20 四川 汶川 8 0 . 级大 地 震 和 日本 9 0级 特 大 地 震 , 庐 江 地 震 台 各 观 测 手 段 影 响 较 大 , 江 地 震 台周 围 . 对 庐
7 6地 .
震 , 中距 9 0k 9月 2 震 4 m, 3日水 氡值 开始 升高 , 1 9 到 9 9年 1 月 1 1 3日达 1 q L, 1B / 比同年 8月

安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基于对外开放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

安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基于对外开放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

An Empirical Study on Anhui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Foreign Opening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作者: 李荣富 王丽娟 曹雪峰
作者机构: 池州学院经贸系,安徽池州247100
出版物刊名: 池州学院学报
页码: 46-50页
主题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向量自回归模型 对外开放
摘要:选取安徽省1990-2006年数据,以进口、出口和FDI作为对外开放的替代变量,并测算出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了对外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实证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得出的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安徽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传递的,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贡献较小,目前安徽省经济增长主要还是由要素投入增加引起的。

保护湿地保护地球之肾

保护湿地保护地球之肾

视, 现代科学已充分证明,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那 些在湿地长大的人, 即使后来移居高楼林立的城市或移居海外, 尽 管他们可能不再定居湿地, 但他们从湿地得到了文化遗产, 构成了 审美学灵感的源泉。全世界的房地产都是由湿地开始向以远递减 的, 换言之临水而居是人们的共同追求。因此, 湿地是人类文明的 助推器。
安徽省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高于全国, 低于南方地区。全省酸雨频率在 25%以下的城市居多, 大于 25%和 75%的城市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和南方地区。
湿地的社会效益突出人 工 养 殖 、农 业 种 植 活 动 等 ; 提 供 丰 富 的 工 业 原 料 和 能 源, 如食盐及其他生物产品; 为人类提供了集聚场所、娱乐场所、科 研和教育场所, 如国内外的许多重要旅游风景区都与湿地有关; 湿 地所保留的地球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 , 具有不可替代 的科学价值。
安徽省酸雨频率分布与变化
普查期间, 安徽省出现酸雨的城市在 10 个左右, 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及 江淮之间中、东部, 淮河以北及江淮之间西部基本无酸雨。全省酸雨频率大于 5%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的中、南部区域, 主要包括合肥、蚌埠、滁州、宣城、铜 陵、池州、黄山等市, 面积约 5.87 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42%。
有或静止或游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 包括
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水域。”从寒带到热带, 所有国
家都有湿地, 总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6%。
《湿地公约》 的宗旨是:“通过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
Prote c t We t La nd s
来保护湿地, 使其成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各缔 约国履行的主要义务是指定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并保护其生态特点; 制定国家湿地政策, 把湿地的保护

巢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管理

巢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管理

巢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管理刘文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公用事业发展公司,安徽合肥230601)摘要:该文概述了巢湖流域的环境特征和水生态现状,在巢湖流域水生态4级功能分区结果的基础上介绍 了其4级分区的管理方案,以期为其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巢湖;水生态功能分区;4级分区;管理方案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9)04-0113-0321世纪以来,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剧和可持续发 展观念逐步成为世界的主流思潮,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人 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也越来越受 到重视。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近些年来基于对流域内不同 类型区域生物区系、群落结构和水体理化环境的异同比 较以及流域水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和尺度效应分析提出的 一种分区方法,其侧重点关注水生环境系统在地带和区 域等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异特征[1]。

根据我国水资源的 自然条件和属性,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以 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合理 划分水功能区,突出主体功能,实现分类指导,是水资源 开发利用与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污染防治等工作 的重要基础。

随着《全国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方案》的推行实施,建立了全国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3级分区体系,划分10大 流域片区为1级区,进一步划分2级区338个、3级区1784 个,该方案为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开展与实施水 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指明了方向。

高俊峰等[2]以先太湖流域为例探讨了水生态功能分区的体系,后又研 究了巢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3],张博[4]、刘素平[5]研究了 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1、2级分区和3级分区,为我国其他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流域水生态功 能分区目标是建立以流域为对象的水陆一体化管理单 元,是流域生态系统健康保护的重要基础,是落实“山水 林田湖”生态共同体管理的手段。

安徽省1990至1999年螺情变化趋势分析

安徽省1990至1999年螺情变化趋势分析
洪 水对 钉 螺 扩 散 的 影 响 , 招 地 区 易 感 地 带 面 积 增 幅 虽 然 较 湖 小 , 其 发展 趋 势不 可忽 视 。 但
积增长较快 。髓着湖招地 区钉螺丽积 的增 长 , 易感地带 丽积 也 有 所增加 ,O年净增 面积 19万 , l 3 但增幅较小 . 主要 见于江 、
病的流行 。 中螺情 难以控 制是一十 重要 原 因。 其 近年 来 , 由于
表 1 安 徽省 19 ~ 19 9 0 9 9年 不 同 类 型 地 区钉 螺 面 积 分 布 情 况
* 19 - 19 96 9 8年 闻 报 丧 栏 目音 并 法具 体 分 J江 、 F 无 { 洲 湖滩 钉 镙 面积 和易 感 地 带 面积 I
洲 滩地 区 : 滩 地 区 易 感 地 带 面 积 有 所 下 降 ,0年 碱 少 了 6 2 湖 l 0 万 ( 1 。 表 )
2 2 螺情逐年动态 变化 全 省 19 ~ 19 . 9 0 9 9年不 同类 型地 区
钉 螺 面 积 动态 分 析 结 果 显 示 , 江 洲 滞 和 山 丘 地 区 钉 螺 而积 基
张功 华 汪 天 平
安 徽省 血 吸 虫 病 流行 区 分 布 于 长 江 两 岸 及 皖南 山 区 历 史

至 19 99年 上升 到1 53 。湖 滩 地 区钉 螺 面 积 1 9 年 后 不 3 % 91
上是 全国重流行 区 , 累计 钉螺 而积达 1 4 19 3 4Lm (9 5年 ) 经
滩 地 区钉 螺 面 积 下 降 的 主要 原 因 为 近 l 0年 来 该 地 区 加 快 丁 综 台 开发 , 如种 植 、 殖 等 。 养 全 省 湖 沼 地 区 易 感 地 带 面 积 变 化 不 明显 , 加 幅度 较 小 , 增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论文(总)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论文(总)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绪论:巢湖不仅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同时又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近年来,其污染防治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每年都有大量含有氮、磷的废水排入巢湖,加上农业的面源污染,致使氮、磷等营养性物质在湖中富集。

到80年代,巢湖水质不断恶化,成为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

至2015年,巢湖呈中度富营养状态,其中,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巢湖水质的严重污染已给巢湖流域区域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流域地区的人居环境,制约了该地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5年5月,巢湖再度爆发蓝藻,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本次调研包含内容有巢湖的简要概况,巢湖水污染现状与地理环境差异,巢湖水污染原因分析。

关键词:巢湖;水污染;富营养状态;防治对策。

本论:一、巢湖地理环境巢湖是中国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位于安徽省境内,是安徽省境内最大的湖泊,湖区横跨合肥、巢湖两市,属长江下游左岸水系,巢湖流域总面积133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27万亩,主要包括了巢湖市、合肥市、肥西县、肥东县、无为县、庐江县、舒城县、和县等辖区。

巢湖水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河流有杭埠河、南淝河、丰乐河、白山石河、派河、裕溪河等35条河流,出湖河流仅有裕溪河与长江相连,湖口距长江60.4公里。

其上海口水位8.3米,湖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水深2.9米,最大水深6.8米。

1960年前巢湖没有水闸,之后在60年代,兆河闸、巢湖闸和裕溪闸相继建成,使巢湖由过水性河流型浅水吞吐湖变为人工控制水位的水库型湖泊。

巢湖是流域工农业用水和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地,同时也是沿岸工农业排水和生活的主要纳污水体,是省会合肥市、巢湖市及沿湖各乡镇的主要饮用水源,具有蓄洪、灌溉、航运、渔业、城市供水及旅游观光等多方面功能,是沿湖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二、巢湖水质现状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目前我国的水质状况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区域生态足迹与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分析——基于2000年-2009年安徽省数据的实证研究

区域生态足迹与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分析——基于2000年-2009年安徽省数据的实证研究
第3 5卷 第 1 期 21 0 2年 2月
石 家庄 经济 学院学 报
Ju n lo hj z u n iest fE o o c o r a fS i ah a gUnv ri o c n mis i y
Vo . 5 No 1 13 . Fe . 2 2 b O1
区域生态足迹与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在 生态 足迹 影响 因素方 面 ,一 些学者 分析 了 中 国钢铁 行 业 和 水 泥 制 造 业 的生 态 足 迹 ,认 为
中造成 了土地 的 占用 及破坏 ,也 推动 了其后续 产业
对 能源 的消 耗 需 求 ,必 然 会 对 生 态 足 迹 产 生 影
响 。 因而 ,正 确评价 矿产 资源 开发利 用对生 态环境
的影响是 各地 区在发 展低碳 经济 呼吁 下制订 相关 产 业 政策 的重要 依据之 一 。
降低单 位 产 品 综合 能 耗 是减 小 生 态 足 迹 的 有 效 方 法 ,而另一 项对 中国金 矿石 资源 的研究 表 明能源消
费是 金矿 石 生 态 足 迹 的重 要 来 源 。对 矿 业 城 市 生态 足迹变 化 的驱动 力的研 究显示 出 :生态 足迹变 化 的 主 要 驱 动 力 是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和 居 民 消 费 水 平 。而基 于 16 9 1年一 19 9 9年 中 国资源 生态 足迹 的实证 分 析 ,研 究者 指 出资源生 态足迹 的增 长支持 了同期 的经济增 长 ,但 由于 自然 资源 是经 济系统进
行 生产 的物质基 础 ,其供 给不 足必将 成为 经济增 长
的制 约 因 素 。 向量 自 回归 模 型 及 广 义 脉 冲 响应 函数法 也被 引入 到 生 态足 迹 的 分析 中 ,结 果 表 明 : 中 国经 济增长 与生 态足迹 之 间存 在较 强 的交互 响应 作 用 ,而生态 足 迹对 经 济增 长具 有 一定 的反 作用 。

安徽省2004~2009年地质灾害统计分析

安徽省2004~2009年地质灾害统计分析

面塌 陷等 ( 1 图 ),其 中以崩塌发生最 多 ,六年共 伤 亡人 数5 ,但 是造 成 的直接 经 济损 失 仍 达7 8 . 人 4 66 7 7 起 , 占灾 害总数 的7 %;滑坡 是我 省第 二大地 质 55 3 万元 ,占近 6 直 接经 济 损 失 总额 的61 %;泥石 年 .1 38 2
1 安徽 省2 0 ~ 0 9 0 4 2 0 年地质灾 害发 生情

根据 我 省地 质 环境 公报 数 据统 计 ( 1 表 ),2 0 04 浆 活 动 ,使 安 徽 省 地 质 条 件 复 杂 , 候 条 件 多 变 , 气 地 至 2 0 年 ,我 省各 类 地质 灾 害共 发生 1 3 8 ,共 伤 09 0 5起
8 .8 0 %,直 接经 济损 失96 ×1 ,占近6 2 .8 元 0 年直 接经 1 8 ,是近六 年来 因灾损 失最 小 的一年 。 .% 7 济 损失 总额 的7 %,人 员 伤亡 4 人 ,占近 6 因地 质 11安徽省 突发 性地 质灾 害类型 构成 9 4 年 . 灾 害 伤亡 人 数 的6 .7 37 %;2 0 年 度虽 然 是 地质 灾 害 07 发 生数 较少 的年 份 ,各 类地 质 灾害 发生 数 为3 l , 4起 我 省 地 质灾 害 主要 有 崩 塌 、滑 坡 、泥石 流 、地
口滑 坡
口崩塌
圈泥 石流
矗地 面塌 陷 崩 塌
7% 3
起 ,平均每年发生8 93 ,地质灾害频率非常高 , 5. 起 灾 害 类 型 以崩 塌 为 主 ,共 发 生 4 5 起 , 占灾 害 发生 30 总 数 的8 .% ,滑 坡 共 发 生 5 8 ,泥 石 流 共 有 2 8 44 1起 8 起 ,平 均 每 年4 起 ;安 庆 6 共 发 生 突发 性地 质 灾 害 8 年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生态承载力动态评价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生态承载力动态评价
的承 载范 围 , 人类 社会 将会 面 临生态 风 险 。 安 徽省 属
承 载 力 是 一 个 从 工 程 地 质 领 域 转 借 过 来 的 概
念, 其本 意是 指地基 强度 对建筑 物 的负 压能力 , 现 在 已经成 为描 述发展 限制 程度最 常用 的概 念 。生态 学 最 早 将此 概念 转 引到本 学科 领 域 内 。1 9 2 1年 , 帕克 和伯 吉斯 在 相关 的人类 生 态 学杂 志 中 , 提 出了生 态
建伟 就 建 国后 至 2 0 0 8年 的 中 国生态 足 迹 进 行 了分
析, 指 出 中 国的 人 口、 经 济 和 生 态 处 于不 协 调 状 态 中E 引。吴开亚 [ 引 、 李 飞 利用生 态 足迹法 分 别研究 了 安徽省 1 9 9 0  ̄2 0 0 4年 、 辽宁省 1 9 9 8  ̄2 0 0 7年 的生 态 足 迹 与生 态承 载 力 大小 之 间 的关 系 , 指 出了 各 自
例, 研 究分 析 了其 省域 范 围 内 1 1 年 的生 态 足迹和 生 态承 载 力 , 以期 对 其维 护 生 态 系统 平 衡 和更 好 地 实 现生 态 安徽建 设提供 参 考 。
承 载力 的概念 , 即“ 某 一特 定 的环 境 条 件 下 ( 主要 指 生存 空 间 、 营养 物质 、 阳光 等生 态 因子 的组合 ) , 某 种 个 体存 在数量 的最 高极 限” L 4 ] 。如 今 , 随着 生 态承 载 力 概 念 的广 泛 应 用 , 许多专家学者对不 同国家、 省
于经 济欠发 达地 区 , 尤 其是 近 年来 , 随着 我 省经济 的
快速 增 长 , 水、 土地 、 能源 、 矿产 等 资源 不足 的矛盾 越 来越 突 出 , 生 态建设 和环 境保 护 的形 势 日益严 峻 。 总

人工湿地宽叶香蒲对重金属的累积与机理

人工湿地宽叶香蒲对重金属的累积与机理

!"#$%&$' '($')!*$' +"*,#(
%"!& 粒物生成过程 郭兴明#邢亚平!)&* 贵阳市白云区大气 73!" 和 73%N' 污染特征 魏华炜#罗绪强#廖晶晶#罗光杰#彭庆康!)($ 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汽车尾气检测系统设计 刘#萍#简家文#陈志芸!))+ 双鸭山电厂 =1J脱硝反应器结构优化的数值仿真分析
环境工程学报
第 !" 卷#第 $ 期
!"#$%&$' '($')!*$' +"*,#(
%"!& 年 $ 月

目##次
综合评述
新型材料碳纤维在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张小玲#王靖楠#施雪旖#林#燕#王欣泽#孔海南!'(( 燃煤烟气中多种污染物干法同时脱除研究进展 马丽萍#王倩倩#唐剑骁#马贵鹏!')$ 雨水生物滞留系统控制径流污染物研究进展 仇付国#陈丽霞!'*+
李春艳#蒋云福#赵#俊#方#超#沈跃跃#赵仕林!(!* 模拟太阳光协同三维电极 >电 2?@AB@ 降解甲基橙
刘钰鑫#喻泽斌#彭振波#项国梁#孙玲芳#龚祝清#朱#洁#苏丹丹#刘#源!(%( 多孔载体中微型动物与原位剩余污泥减量的相关性 隋海然#李宏君#巢云龙#董#慧#林山杉!(+' 赋硫活性炭对 14 56 的吸附机理 杨宝滋#毛#磊#朱小涛#李振昌!($" CBD/C?E@F?@ 响应面分析法对双阳极电 2?@AB@ 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的优化
水污染防治
悬浮和附着活性污泥反应器处理低温废水的特性比较 周#律#彭#标#邢秀娟!&"+ 一种基于脱氮和除磷分开的强化污染物去除组合工艺中试研究

江苏省1999~2007年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江苏省1999~2007年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关 键 词 : 生 态 足 迹 ; 态 承 载 力 ; 态 赤 字 ; 苏 省 生 生 江
中图分类号 : S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 9 9 (0 0 0 06 0 11 0 7— 7 3 2 1 )2— 0 8— 5
可持 续发展 是 区域 发展 的必 由之 路 , 何 快 如 速定 量 的评测 区域可 持续 发展状态 成 为了首要 任 务. 生态 足 迹方 法 是 能够 较 为简 易且 科 学定 量 测
程 晓 昀 , 跃 朱 芳 高 凯 , 郭 , , 吉婷 婷
( . 庆师 范大学 地理 科学学 院 , 1重 重庆 404 ; . 庆师范 大学 研究 生处 , 007 2 重 重庆 404 ; 007
3 淮 阴师范 学 院城 市 与环境学 院 , 苏 淮 安 2 3 0 ) . 江 2 0 1
收 稿 日期 :09—1 — 4 20 1 2
来 度量 一个确 定人 口或经 济规模 的资源 消费或 消 纳废弃 物 收水 平 的 账户 工 具 , “ 够 持 续 地 提 是 能 供 资源 或消纳 废 物 的 、 有 生 物生 产 力 的地 域 空 具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 资助项 目(6 S 0 7 0X H 1) 作者简介 : 程晓昀( 93一) 男 , 18 , 江苏省涟水县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环境灾害与生态保 护方 面研究.
6 7 5 . :7 4, 业 占 主导 , 三 产 业 占重 要 地 .:593 . 工 第
位 , 上 升 明显. 其是 教育 行 业 , 且 尤 在全 国地位 突 出 , 推动江苏 经济 的率先 发展 , 对 科技水 平 的快 速
提升作 用 明显 .
济发达 , 自身 又 严重 资 源 匮 乏 的江 苏 省 19 但 99~

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2005―20131

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2005―20131

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2005―20131关于《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2005―20131 》,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安徽省2005―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的演变历程。

2005―2013年,安徽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呈波动变化趋势。

水资源生态足迹由三个二级指标构成,包括生产用水生态足迹、生活用水生态足迹以及生态用水生态足迹。

安徽省历年人均生产用水的生态足迹所占比最大,远远超过人均生活用水和人均生态用水的生态足迹,而人均生态用水所占比最小。

从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评价指标来看,2005―2013年,全省人均水资源利用一直处于盈余状态,即历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均未超过人均水资源承载能力,但历年盈余程度变化较大,波幅达到1.88 hm2/人;全省人均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下载论文网关键词: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盈余;评价指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界也致力于寻求一条衡量人口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新途径。

威廉?瑞斯(Walliam Rees)的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于1992年应运而生,并在瓦克纳格尔(Wackernagel)的协助下使该模型得到完善。

具体而言,生态足迹方法是一种定量衡量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是界定和度量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影响的可操作的指标和方法。

2但该模型并未将生态系统提供资源、消解废弃物的能力考虑完全,忽略了水资源所发挥的社会生活、生产以及维持生态环境的功能。

然而,水资源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至关重要,水资源的不足以及不合理利用将严重影响该地区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发展。

因此,提出水资源生态足迹,在生态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变得不可或缺。

而不同地区的自然差异和人文生活的社会差异,会造成区域水资源总量以及区域人口对水资源消费量的异质性。

1990—2004年安徽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1990—2004年安徽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b e e o dt ec p ct ft en t r le oo ia y tm . Ot ec n l t e we n t ee oo ia o t e n b y n h a a i o h a u a c lg c l se S h o fi sb t e h c lgc lfo — y s c
维普资讯
第3 0卷 第 9期
2 0 年 9月 . 07
合肥 工 业 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学版)
J OURNAL HEFEIUNI OF VERS TY CHNOLOGY I OF TE
Vo . 0 No 9 13 .
Se . 2 0 pt 0 7
lt d wi h eh d o a ib ewo l v r g il .Th e ut r sfl ws t ea e a ep r o a ae t t em t o fv ra l rda ea eyed h er s lsa ea o l o :h v r g es n l e o o ia o t rn r d a l n r a e r m . 1 m t . 5 mzd rn 9 0 t 0 4 t ea ~ c lgc lf o p itg a u l i ce s d fo 1 0 2 1h y o 1 6 2 3h u ig 1 9 o 2 0 :h v e a e p ro a c lgc l e ii ic e s d fo 0 5 14h o 1 2 97h r g e s n l o o ia f t n ra e r m . 0 mzt . 3 mz t ea e a ep r o a c ~ e d c :h v r g e s n l o e lgc lc p ct e l e e rb e rfo 0 5 0 8h o0 4 2 5h o ia a a i d ci d y a yy a r m . 1 m2t . 1 mz a d t ea e a ep r o a c ~ y n : n h v r g e s n l o e I gc lfo p i tp rtn t o s n u n GDP d o p d fo 8 5 0 1h o 2 1 70 h .Th ee rh o ia o t rn e e h u a d y a r p e r m . 6 mzt . 2 mz er s a c i dc t st a h tl ain o a u a e o r e n An u r v n ei c e sn e rb e ra d h s n ia e h tt e u i z t fn t r l s u c si h iP o ic si ra ig y a y y a n a i o r n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马鞍山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马鞍山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马鞍山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黄双双,杨明杰,程林(皖江工学院水利工程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1)摘要:以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综合研究马鞍山市2016-2021年统计得出的各项相关数据㊂马鞍山市2016 2021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呈波动下降趋势,其值范围为0.0439 0.0552h m2/人,马鞍山市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在0.0011 0.0043h m2/人之间,人均水资源赤字在0.0405 0.0530h m2/人之间,水资源负载指数的均值数据是20.10,万元G D P水资源生态足迹年平均降低12.46%㊂分析结果表明,马鞍山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水生态压力有所减小,但水资源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㊂通过对马鞍山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为区域未来水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支持㊂关键词: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评价;马鞍山市中图分类号:T V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9699(2023)06 0051 05水资源是人类活动中极为关键的自然资源,对于社会㊁经济和环境建设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㊂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显著增长,水资源的过度开发㊁短缺和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众专家学者开始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领域的研究[1-2]㊂生态足迹是一个综合评价指标,它是指在已有的技术条件下,计算满足一定人口生产生活所需的资源供应和消纳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排放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力土地和水域[3-4]㊂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模型由W i l l i a m R e e s等人正式设计提出,后由其博士生W a c k e r n a g e l围绕该模型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5-7]㊂马鞍山市是传统的工业城市,也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了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焕发城市发展活力,马鞍山市政府立足长远提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目标,但在转型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其中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尤为突出㊂本文主要以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为理论框架,对该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进行探讨,重点研究该地区2016 2021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等多项指标,以期为后续更好地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工作提供支持㊂1区域概况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最东部,地处东经117ʎ53'~118ʎ52'㊁北纬31ʎ24'~32ʎ02'㊂区域内长江东西贯穿,东邻南京市,西接芜湖市,北连合肥市和滁州市,南接宣城市,全市总面积4049k m2,下辖花山区㊁雨山区㊁博望区3区,以及当涂县㊁和县㊁含山县3县㊂该区域地理上属于亚热带,为季风性湿润气候,季节变化显著,总体上气候温暖㊁降水充足,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差异㊂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的时间段中,这期间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的60%,全年平均降水量大约为1096mm,年平均气温15.6ʎC㊂区域内河道纵横㊁湖泊众多㊁沟塘密布,主要的河流有滁河㊁裕溪河㊁姑溪河㊁青山河和运粮河等,均属长江水系,较大的湖泊有石臼湖等,水域总面积约360k m2㊂第38卷第6期2023年12月景德镇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J i n g d e z h e n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38N o.6D e c.2023收稿日期:2023 09 18基金项目:马鞍山市丘陵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WR E U202001)作者简介:黄双双(1991 ),女,安徽马鞍山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节水灌溉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㊂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1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2.1.1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所谓水资源生态足迹,指的是将已有的人口数量与经济环境下实际耗费的水资源转化成对应账户的用地量,随后通过对计算获得的数据进行均衡化,得到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比较各个区域的均衡数据[8]㊂模型公式如下[3]:E F w=Nˑe f w=NˑγwˑW/P w(1)式(1)中:E F w为水资源总生态足迹(h m2);N为人口数(人);e f w为各类账户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h m2/人);W为各类水资源消耗量(m3);γw为水资源的全球均衡因子,依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 F) 2002年核算的均衡因子确定其值为5.19[10];P w为全球水资源平均生产能力(m3/h m2),综合相关研究成果确认为3140m3/h m2[10]㊂2.1.2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所谓水资源承载力,指的是水资源对于生态以及社会经济系统健康成长的支撑能力[9]㊂模型公式如下:E C w=Nˑe c w=0.4ˑγwˑ[Q/P w](2)式(2)中:E C w为水资源承载力(h m2);N为人口数(人);e c w为人均水资源承载力(h m2/人);ψ为区域水资源的产量因子;γw为水资源的全球均衡因子;Q为水资源总量(m3);P w为全球水资源平均生产能力(m3/h m2)㊂据研究,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必须扣除超过60%才能保障基本的生态环境,故计算时需乘以0.4的系数[10]㊂据研究,一个区域的水资源产量因子是该区域的水资源平均生产能力和世界水资源的平均生产能力的比值,研究区域在研究期间实际数据为5225.98m3/h m2,全球均值为3 140m3/h m2,可得出研究区域的具体产量因子为1.66㊂2.1.3水资源生态盈余及生态赤字将生态足迹与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比较,差值数据即为生态盈余或赤字,可用于判断可持续使用状态[11]㊂具体公式如下:水资源生态盈余(赤字)=E C w-E F w(3)如果实际承载能力超过生态足迹,则具有一定的水资源盈余,意味着实际水资源可满足后续需求,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如果实际承载能力低于生态足迹,则意味着水资源在利用时有不可持续性等问题;如果两者相等,则意味着处于水资源生态平衡状态㊂2.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2.2.1水资源负载指数该指标可用于评估水资源的分布情况㊁利用状况和开发复杂性等[12],其五个分级指标详见表1㊂张军等[13]引用水资源负载指数对黑龙江流域2004-2010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引用水资源负载指数是可靠的,其计算公式[12]:c=k P G/w(4)式(4)中:c为水资源负载指数;P为人口(104人); G为国内生产总值(108元);w水资源总量(108m3);k为降水系数;R为年降水量(mm)[12]㊂k取值详见下式[16]:k1.01.0-0.1(R-200)/2000.9-0.2(R-200)/4000.7-0.2(R-200)/8000.5Rɤ200200<Rɤ400400<Rɤ800800<Rɤ1600R>1600表1水资源负载指数分级评价指标[13,17]级别c值水资源利用程度水资源开发条件Ⅰ>10很高,潜力不大有需要调水Ⅱ5~10高,潜力不大开发困难Ⅲ2~5中等,潜力较大开发中等Ⅴ1~2较低,潜力大开发容易Ⅵ<1低,潜力很大开发容易2.2.2万元G D P水资源生态足迹该指标主要通过衡量水资源生态足迹与万元G D P之间的比值大小来进行评价㊂如果该指标较低,意味着水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反之则表示利用效率相对较低[14]㊂具体计算式如下:E F G D P=E F w/G D P(万元)(5)2.3数据来源人口㊁G D P等经济数据来自‘2016-2021年马鞍山统计年鉴“,水资源数据来自‘2016-2021年马鞍山市水资源公报“,具体数值见表2㊂㊃25㊃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年表2马鞍山市2016-2021年社会经济及用水量分析年份人口/104人G D P/108元年降水量/mm水资源总量/108m3各帐户用水量/108m3农业工业城镇公共生活生态环境总量2016218.01448.91838.039.68.822.80.41.10.333.3 2017218.01671.61122.719.68.922.60.41.10.333.4 2018218.01923.71168.621.38.622.60.41.10.633.3 2019217.02085.6835.99.78.718.00.31.30.428.8 2020216.02186.91543.331.28.216.40.41.30.326.6 2021215.72439.31055.420.88.218.60.41.20.328.83结果与分析3.1马鞍山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水资源承载力依据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在本文研究期间农业用水㊁工业用水㊁城镇公共用水等五大帐户的生态足迹详细数据见图1-图3所示㊂马鞍山市2016-2021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大体呈现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但是整体上是不断走低的,2020年达到最低值,说明马鞍山市近6年水生态环境压力有所减小㊂图1水资源生态足迹用水变化在本文所研究的五大帐户中,工业用水生态足迹占总用水生态足迹的65.51%,显著高于其他4个帐户的生态足迹,这是因为马鞍山是以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城市㊂而在农业用水方面,由于近年来马鞍山的高标准农田和农业示范园区的推广建设,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幅提升,其水生态足迹呈逐渐下降趋势㊂生活用水方面的实际数据有提升趋势,公共与生态用水保持平稳㊂从图1可以看出,工业生产用水虽然占比高,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可以看出马鞍山市近几年积极推动高能耗㊁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向新兴产业发展,小有成效㊂但工业用水占比仍然很大,这也说明马鞍山市目前的产业结构仍以工业为主,这导致水资源分配过程的不合理㊂由图2可以看出2016-2021年马鞍山市水资源承载力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于2019年达到最低,为0.0011h m2/人,据推测是因为2019年为枯水年㊂其值均显著低于生态足迹,这表明马鞍山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目前水资源的状态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这一结果将对该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15]㊂水资源承载力不仅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还跟当地的气候条件息息相关,尤其跟降水量密切相关㊂由图2可以看出2016-2021年马鞍山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与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高度一致,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9762,说明水资源承载力对当地的气候变化高度敏感㊂图2水资源承载力与降水量关系图由图3可知,马鞍山市2016-2021年万元G D P水资源生态足迹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降幅达到12.5%,2016年的万元G D P水资源生㊃35㊃第6期黄双双,杨明杰,程林: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马鞍山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态足迹约是2021年的两倍㊂这一趋势的核心原因之一是随着马鞍山市 生态福地㊁智造名城 的推进建设,占用大量水资源的工业比例显著降低[15],工业在G D P中的占比有所减少[16];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相关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显著提高,有助于高效地减少水资源损耗[17]㊂3.2马鞍山市水资源生态赤字结合图3所展示的各项数据能够得出,研究期间有显著的赤字现象,意味着当前水资源的开发运用水平显著超出自然承载力㊂其总体变化趋势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态势,且变化规律和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规律一致,但现阶段水资源赤字仍处于较大的阶段,表明马鞍山市应加强工农业节水措施推进,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加快节水型城市建设,以缓解现阶段供需矛盾㊂图3人均水资源足迹㊁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和人均水资源赤字3.3马鞍山市水资源负载指数结合表3所展示的数据能够得出,研究区域在研究期间的水资源负载指数指标有着显著的提升,整体表现为波动上涨,2016年的数据是最小数值,级别为Ⅱ,说明马鞍山市水资源利用程度高,但开发条件困难,而其余年份水资源负载指数最小值为13.173,最大值为41.432,均值都高于10,级别为Ⅰ级,这表明马鞍山市在研究期间对水资源利用的程度很高,存在需求大于供给的矛盾,需要调水㊂马鞍山市2016-2021年水资源负载指数基本在Ⅰ和Ⅱ级,说明水资源需求量大,开发利用程度高,要维持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向其他流域调水㊂表3马鞍山市2016-2021年水资源负载指数评价等级年份c值级别水资源利用现状程度水资源继续开发条件20168.487Ⅱ高,开发潜力不大开发困难201718.446201818.173201941.432202013.173202120.874Ⅰ很高,开发潜力不大困难,必要时需要调水4结语文章综合研究该区域在研究期间内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当前水资源运用状况,基于生态足迹视角对可持续运用状态开展评估,得出结论如下:(1)近年来,马鞍山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2016-2021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从2016年的0.0550h m2/人下降到2021年的0.0476h m2/人,万元G D P水生态足迹呈明显下降趋势㊂在水资源足迹的具体占比上,工业方面的数值相对最高,约为65.1%;其次是农业用水,具体数值为28.12%;第三是生活用水,具体数值为3.89%;第四是城镇公共用水,具体数值为1.29%;最后是生态环境用水,具体数值为1.19%㊂(2)马鞍山市2016-2021年人均水资源承载力为0.0011-0.0043h m2/人,水资源承载力受降水量影响较大㊂在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保持在较高水平,马鞍山市水资源总体表现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㊂水资源负载指数均值为20.10,远大于10,水资源生态压力较大,需要通过过境水量来补充,同时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㊂根据上述结论,研究提出以下发展建议:马鞍山市的过度依赖钢铁产业和城镇化进程给水资源带来压力,需要通过多种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生态安全㊂马鞍山是享誉全球的钢铁工业城市,过度依赖高污染㊁高耗水的钢铁产业结构造成了水资源供给的压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也增加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导致马鞍山市水资源承载力负荷的增加㊂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角度来看马鞍山市水资源生态安全仍较为严峻,为了缓解现阶段的矛盾,紧紧围绕 节水优先㊁空间均衡㊁㊃45㊃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年系统治理㊁两手发力 新时代治水思路,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全面节水,优化水资源分配制度,构建智慧水务系统体系,丰富节水理念宣传模式,提高居民和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多措并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㊂参考文献:[1]陈莎,吕鹤,李素梅,等.面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水足迹评价方法[J ].水资源保护,2021,37(4):22 28.[2]王雅晴,冼超凡,欧阳志云.基于灰水足迹的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J ].生态学报,2021,41(8):29832995.[3]门宝辉,蒋美彤.基于生态足迹法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9,17(5):8.[4]王书华.区域生态经济:理论㊁方法与实践[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2.[5]W i l l i a m E R.E c o l o g i c a l F o o t p r i n t s a n d A p p r o pr i a t e d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W h a t U r b a n E c o n o m i c s L e a v e s O u t [J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1992,4(2):121 130.[6]W a c k e r n a g e l ,M a t h i s .O u r e c o l o g i c a l f o o t p r i n t :r e d u c i n gh u m a n i m pa c t o n t h e e a r t h [M ].G ab r i o l a I s o l a n d ,B .C .N e w S oc i e t y Pu b l i s h e r s ,1996:2 17.[7]W a c k e r n a g e l M.A n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f o o t pr i n t [J ].E c o l o gi c a l E c o n o m i c s ,1999,31(3):315 320.[8]李雨欣,薛东前,宋永永.中国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变化与趋势预警[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7):15741584.[9]焦士兴,王安周,陈林芳,等.河南省水生态足迹测度及其驱动效应分析[J ].水文,2020,40(1):91 96.[10]黄林楠,张伟新,姜翠玲,等.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J ].生态学报,2008(3):1279 1286.[11]谭秀娟,郑钦玉.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J ].生态学报,2009,29(7):10.[12]岳晨,刘峰,杨柳,等.北京市2010 201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J ].水土保持通报,2021,41(3):291295.[13]张军,周冬梅,张仁陟.黑河流域2004 2010年水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特征分析[J ].中国沙漠,2012,32(6):1779 1785.[14]徐珊,夏丽华,陈智斌,等.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广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1(5):6.[15]王文国,何明雄,潘科,等.四川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9):15551565.[16]庄庆威,吴世新,罗格平,等.新疆绿洲变化与资源配置协调性分析[J ].干旱区地理,2020,43(5):1298 1306.[17]贾诗琪,张鑫,彭辉,等.湖北省水生态足迹时空动态分析[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22,39(3):27 32,37.责任编辑:肖祖铭E v a l u a t i o n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i n M a 'a n s h a n B a s e do n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E c o l o g i c a l F o o t pr i n t H U A N G S h u a n g s h u a n g ,Y A N G M i n g ji e ,C H E N G L i n (S c h o o l o f h y d r a u l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W a n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M a 'a n s h a n 24303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m o d e l o f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e c o l o g i c a l f o o t p r i n t ,t h i s s t u d y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st u d i e s t h e r e l e v a n t d a t a o f M a 'a n s h a n f r o m 2016t o 2021.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f o o t p r i n t o f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i n M a 'a n s h a n s h o w s a f l u c t u a t i n g do w n w a r d t r e n d f r o m 2016t o 2021,w i t h a r a n g e o f 0.0439t o 0.0552h m 2/p e r s o n .T h e p e r c a p i t a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of M a 'a n s h a n w a s b e t w e e n 0.0011t o 0.0043h m 2/p e r s o n ,a n d t h e p e r c a pi t a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d e f i c i t w a s b e t w e e n 0.0405t o 0.0530h m 2/p e r s o n .T h e a v e r a g e d a t a o f t h e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c a r r y i n g i n d e x w a s 20.10,a n d t h e a n n u a l a v e r a ge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e c o l o g i c a lf o o t p r i n t o f 10t h o u s a n d R M B G r o s s d o m e s t i c p r o d u c t (G D P )d e c r e a s e d b y 12.46%.T h e a n a l ys i s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i n M a 'a n s h a n h a s b e e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m p r o v e d ,a n d t h e w a t e r e c o l o g i c a l pr e s s u r e h a s b e e n r e d u c e d ,w h i l e t h e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a r e s t i l l i n a n u n s u s t a i n a b l e s t a t e .B y a n a l y z i n g a n d e v a l u a t i n g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i n M a 'a n s h a n ,w e a i m t o p r o v i d e r e l e v a n t s u p po r t f o r t h e f u t u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w a t e r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t h e r e gi o n .K e y wo r d s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e c o l o g i c a l f o o t p r i n t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e v a l u a t i o n ;M a 'a n s h a n ㊃55㊃第6期 黄双双,杨明杰,程 林: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马鞍山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矿区塌陷塘水体ch1.a含量的变化对其浮游藻类的响应

矿区塌陷塘水体ch1.a含量的变化对其浮游藻类的响应
同) 为试验 场所 。谢 二塘 位 于淮 河 以南 谢 家 集 区境
同时它也是水质动态变化的综合反映指标, 该指标 峰值的分布对塌陷塘水体水质管 理具有重要指导
作 用 [ ‘ 目前 , 内外在 矿 区塌 陷塘 水域 生 态系 2]  ̄。 国
内, 矿井始建于 15 年 ,9 6 94 15 年建成投 产, 后期即 出 现塌陷, 田面积 57 m , 井 .k 矿井于 20 年破产 , 02 塌陷塘面积大约为 180 m , 20 0 。水体最大深度为 2. 2
摘 要 : 通过对淮南矿区塌陷塘水体浮游藻类及其叶绿素ac1 ) ( . 含量的调查分析, ha 本文探讨了矿区塌陷塘水体c1a h. 含
量 与藻类含 量的 时空变化规律 。从 谢二塌陷塘 的检 测结果分析发现 : 就塌 陷塘整体而言 ,h. c 1a含 量随 空间点位 的变化 不
大. 而藻 类在 岸边 比中心位置数量要 多} P S软件 统计分析 发现其c 1a含量与 浮游植物 藻类含量 的相关性 并不十分 明 经S S h.
关 键词 : 塌陷塘I 浮游生物I 叶蹲素a响应 l
随着煤炭开采量 的扩大 , 煤矿采煤塌陷区面积 也在 日益扩大 , 因而采煤塌陷区水域污染和水资源
域 。塌陷塘水源为浅层地下水、 大气沉降水和生活 污水补给 , 其水体底泥主要为塌陷的地表泥土及地
利用等已成为广大矿区普遍关注的问题叫。因此 ,
对矿 区塌 陷塘生态系统及其水域 环境质量的调查
表杂物, 因此塌陷塘水化学成分 的形成也受控于地 表土壤矿物化学成分[ 。同时 , 5 ] 淮南矿区水域系统

研 究就十分重要 。 浮游植物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的 重要光合色素 , 通过测定浮游植物 叶绿素, 可掌握 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情况 , 而水体中浮游植物叶绿素 的含 量主要 为 c1a约 占有 机物 干重 的 1 ~2 , h. , A o %

加快安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府服务创新路径的思考

加快安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府服务创新路径的思考
2 0 0 7 . 3 0 ( 9 ) : 1 1 3 4 — 1 1 3 8
[ 1 3 1 王中根, 夏 军. 区域 生 态 环 境 承 载 力 的量 化 方 法 研 究[ J ] . 长江职工大学学报 , 1 9 9 9 , 1 6 ( 4 ) : 9 - 1 2
[ 1 4 ] 贺 廉 云, 孟 俊 焕. 利 用 状 态 空 间 法 实 现 对 系 统 的 控
加快安徽 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 的政府服务 创新路径 的思考
陈 颖 , 尹合伶
安徽 经济 管理 干部 学 院财会 金 融 系, 安徽合 肥 , 2 3 0 0 5 9
摘要 : 从 服 务 与 服 务创 新 的 定 义入 手 , 阐述 了安 徽 经 济 发 展 中 面 临 新 的 历 史 机 遇 ; 分析 了安徽 经 济发 展 中 由 于服 务 缺 失 所 引 发 的 矛盾 与 问 题 ; 通过调查安徽服 务业 的发展状 况, 提 出创 新 服 务 理 念 , 凝聚社会力 量; 以 建章 立 制 为 保 证, 加 强政 府 治 理 ; 创 新 社 会 管理 和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 加 强人力 资源建设 , 提 高 服 务 质 量 以及 结合 综 合 考 评 的 平 台积 极推进政府创 新五方面建议 , 来实现政府服务创新 , 加 快 转 变 安 徽 经 济 发展 方 式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0 8
提供 。
目前 , 从 企 业科 技 创 新 、 营 销 创 新到 教 育 创新 、
环保 创新 , 各行各 业都 在谈创 新 。笔者 认为 , 要想 加
快 经济发 展方 式转变 , 服务也 需要 创新 。 这里 的服 务 既 指服 务业 的创 新 , 也 包括 各 行各 业 的服务 功 能 创 新, 这样才 能彰 显 出服务 的效 能 。

巢湖水质安全评价的对应分析和投影寻踪熵耦合方法

巢湖水质安全评价的对应分析和投影寻踪熵耦合方法

巢湖水质安全评价的对应分析和投影寻踪熵耦合方法金菊良;吴开亚;郦建强【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年(卷),期】2007(039)006【摘要】在巢湖水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等级标准建立的基础上,把指标的客观权重分解为反映不同指标属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的属性权重和反映不同评价对象指标值之间的整体差异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的样本集权重,分别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对应分析方法和投影寻踪方法确定,再用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计算指标的客观组合权重,形成了水质安全评价的对应分析和投影寻踪熵耦合方法(CFA-PP).CFA-PP的应用结果表明:影响巢湖水质安全最大的前4个指标的客观权重分别是总磷占25.5%,叶绿素a占21.6%,氨氮占18.4%,总氮占12.7%;全湖水质安全处于"较不安全"与"不安全"等级之间;控制磷、氮营养盐分的入湖负荷是提高水质安全程度的有效途径.CFA-PP是由数据驱动的综合评价方法,在水质安全评价中具有应用价值.【总页数】7页(P7-13)【作者】金菊良;吴开亚;郦建强【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5【相关文献】1.基于混沌闪电搜索算法-最大熵投影寻踪模型的区域水安全评价 [J], 崔东文;郭荣2.基于混沌闪电搜索算法-最大熵投影寻踪模型的区域水安全评价 [J], 崔东文;郭荣;3.径流丰枯分类的投影寻踪-集对分析耦合方法 [J], 郑威; 于国荣; 张代青4.安徽省巢湖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 [J], 朱伟;江长胜;郝庆菊;徐理超5.基于磷虾觅食算法-最大熵投影寻踪模型的区域水安全评价 [J], 王应武;陈栋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省安庆市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

安徽省安庆市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
3.1995 年、1996 年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完成了的《安徽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和 水源地开采现状调查报告》,对本区水工环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
4.1991 年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提交了《安徽省 地貌、第四纪研编报告(1∶500000)》,对本区地形地貌进行了划分,并对地貌形态及 其成因作了论述。
第三章 城市地质环境背景 .............................................14 第一节 基础地质条件 ...............................................14 第二节 水文地质条件 ...............................................18 第三节 工程地质条件 ...............................................20 第四节 环境地质条件 ...............................................21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3
第二章 城市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7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7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10
第四章 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25 第一节 地质灾害 ...................................................25 第二节 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资源衰减 .................................36 第三节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36 第四节 其他环境地质问题 ...........................................37 第五节 本章小结 ...................................................38

简述安徽湿地水鸟及其保护

简述安徽湿地水鸟及其保护

简述安徽湿地水鸟及其保护
吴月龙
【期刊名称】《安徽林业》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 一、种类与组成rn湿地水鸟系指生态学上依赖于湿地的鸟类,包括鸊鷉目、鹈形目、鹳形目、雁形目、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等主要栖息和依赖于湖泊、水库、河流、沼泽、稻田等湿地生活的鸟类.安徽有湿地291.8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主要包括湖泊、河流、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库塘、稻田等各种自然和人工湿地,湿地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总页数】1页(P17)
【作者】吴月龙
【作者单位】省自然保护管理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
【相关文献】
1.基于水鸟保护的长江流域湿地优先保护格局模拟 [J], 郭云;梁晨;李晓文
2.渤海湾湿地及水鸟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与保护对策 [J], 孟德荣;储照源;吕卷章
3.安徽省结束2004年冬季湿地水鸟调查 [J], 顾长明
4.简述安徽湿地水鸟及其保护 [J], 吴月龙
5.安徽四方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水鸟多样性及季节动态变化 [J], 李梦如;焦润杰;杨悦;董奎;王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9期 2007年9月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 RNAL OF H EFEI UN IV ERSIT Y OF TECHNOLO GYVol.30No.9 Sept.2007 收稿日期:20062082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9009)作者简介:吴开亚(1968-),男,安徽利辛人,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2004年安徽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吴开亚, 林保国, 宋润朋, 刘海燕(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摘 要:文章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1990—2004年安徽省域尺度上的生态足迹,表明研究期内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分别由1990年的110121hm 2、015014hm 2增加到2004年的116523hm 2和112397hm 2,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 DP 生态需求则分别由015108hm 2、815601hm 2减少到014125hm 2和211270hm 2。

说明了近年来安徽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消费量逐年增加,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X17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060(2007)0921134205Dynamic analysis of the EF of Anhui Province from 1990to 2004WU Kai 2ya , L IN Bao 2guo , SON G Run 2peng , L IU Hai 2yan(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China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footp rint (EF )of Anhui Province during t he period f rom 1990to 2004is calcu 2lated wit h t he met hod of variable world average yield.The result s are as follows :t he average personal ecological footp rint gradually increased f rom 110121hm 2to 116523hm 2during 1990to 2004;t he av 2erage personal ecological deficit increased f rom 015014hm 2to 112397hm 2;t he average personal eco 2logical capacity declined year by year f rom 015108hm 2to 014125hm 2;and t he average personal eco 2logical footp rint per ten t housand yuan GDP dropped from 815601hm 2to 211270hm 2.The research indicates t hat t he utilization of nat ural resources in Anhui Provinc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has been beyond t he capacity of t he nat ural ecological system ,so t he conflict s between t he ecological foot 2print and ecological capacity are aggravated ,and t 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t risk.Some sugges 2tions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 ment are given.K ey w ords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capacity ;ecological deficit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生存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

测度人类对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和压力,一直就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1]。

20世纪90年代初,各国学者先后提出了一些富有价值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方法及计算模型,如可持续性社会2生态指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和生态足迹指标等[2-4]。

其中,由于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具有较强的可视性、操作性及移植性等特点,已成为最具影响的度量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之一。

近几年一些学者试图通过计算各指标的时间序列值,来追踪各个时点的可持续程度,并取得一定进展。

如文献[5]对奥地利、菲律宾和韩国1961—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分别采用了可变世界单产和可变地方实际单产法;文献[6]利用可变地方实际单产法对贝宁湾、不丹、哥斯达黎加和荷兰1980年、1987年和1994年生态足迹的计算;文献[7]利用恒定世界单产、可变世界单产和可变地方实际单产法对奥地利1926—1995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文献[8]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1978—2003年中国的生态足迹;文献[9]计算了1994—2003年吉林省的生态足迹;文献[10]对苏锡常地区1991—1999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等。

本文利用相关的资源生产与消费数据对安徽省1990—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将资源利用和积极发展的动态特征融入到生态足迹模型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以期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公平性问题,为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的决策参考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计算方法111 研究区概况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腹地,属长江、淮河流域,只有东南小部分地区属新安江流域。

介于东经114°54′~119°31′、北纬29°41′~34°38′,南北长570km,东西宽约450km,面积13192×104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145%。

安徽省除西部大别山脉和南部黄山山脉地势较高外,其余大部分为海拔15~400m以下的丘陵和平原。

安徽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h,平均无霜期200~250d,平均降水量800~1800mm。

112 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又称生态占用,是一种自然资本利用分析工具,指生产一定人口所消费的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其中生物生产性土地是指具有生物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11],分为耕地、草地、森林、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水域[12]。

用生态空间大小表示人类对自然资本的消费及自然系统能够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将其与该地区的生态能力相比较,可以判断该地区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安全范围之内,从而对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做出评价。

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是基于以下2个基本事实[13]:①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②这些资源和废弃物流可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面积。

其计算公式为EF=N・ef=N・r j・∑(aa i)=N・r j・∑(C i/P i)(1)其中,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P i为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 i为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aa i为人均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EF为总的生态足迹;r j为均衡因子。

生态承载力是与生态足迹需求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区域能够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总和,计算公式为EC=N・ec=N・∑a j・r j・y j(2)其中,y j为产量因子;r j为均衡因子;a j为人均生态承载力;N为人口数;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 EC为总的生态承载力。

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相减,差值为正时称生态赤字,表示该地区人均占用资源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差值为负时称生态盈余,表示人均占用资源量仍在生态承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

该值定量化反应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在安徽省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中,采用了可变的世界单产法,其生物资源和能源各年的世界平均产量取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14],生物资源消费数据、能源消费数据和人口数据均来自安徽省1991—2005年统计年鉴[15]、《中国农村统计资料》和《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土地利用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1—2005)[16]。

2 计算结果与分析211 1990—2004年安徽省生态足迹构成安徽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90年的110121hm2增加至2004年的116523hm2,增长率为6312%,见表1所列。

可再生资源中,耕地的生态足迹从014594 hm2升至014864hm2,林地足迹从010176hm2升至010282hm2,草地足迹从011484hm2升至013716hm2,水域足迹从010355hm2升至011829hm2。

不可再生资源中,化石能源的足迹从013433 hm2升至015640hm2,建筑用地足迹从010079 hm2升至010192hm2,见表2所列。

研究时段内生态足迹的构成发生变化,耕地比例由45139%下降至29144%,林地比例由1174%升至1992年的3173%后逐渐降至1171%,草地比例由14166%上升至22149%,水域比例由3150%上升至11107%,化石能源地比5311 第9期吴开亚,等:1990—2004年安徽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例由33192%降至1999年的30102%后逐渐回升至34114%,建筑用地比例由0178%升至1116%。

1990年各地类足迹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耕地、化石能源地、草地、水域、林地及建筑用地;2004年化石能源生态足迹取代了耕地足迹的首要地位,各地类生态足迹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化石能源地、耕地、草地、水域、林地及建筑用地。

表1 安徽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变化 hm2/人年份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110121018900110131111221111281112898114086114974114816115347115328115710116381116461116523015108015024014947014899014846014783014737014599014575014515014485014432014383014115014125-015014-013876-015184-016322-016435-018115-019349-110395-110241-110831-110843-111277-111998-112346-112397从生态足迹的增长量看,研究期间内人均草地生态足迹增长最快(012232hm2),以后依次为化石能源足迹(012207hm2)、水域生态足迹(011474hm2)、耕地生态足迹(010270hm2)、建筑用地足迹(010113hm2)、林地生态足迹(010105h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