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分析
时事热点深度解析全球热门话题
时事热点深度解析全球热门话题全球各地的时事热点话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些话题包括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深刻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对全球热门话题展开深度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些问题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一、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变暖,气候系统发生变化,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如减排、提倡可再生能源、促进环境保护等。
这些举措是保护地球环境的必要步骤,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争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然而,贸易争端却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难。
各国之间的贸易战、关税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等争端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着国际贸易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
为了解决贸易争端,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与沟通,推动建立开放、包容、互利的国际贸易体制,共同应对挑战。
三、移民与难民危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移民问题日益突出。
经济发达国家对外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但同时也引发了移民与难民危机。
许多人因战争、贫困和环境变化而被迫离开家园,寻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移民问题不仅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层面,也与文化冲突、安全等问题有关。
解决移民问题需要全球协作和共同努力,推动国际移民法的制定和执行。
四、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发展科技创新一直是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成为全球热门话题之一。
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改变,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挑战。
人工智能在就业、隐私、伦理等方面带来了种种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合作,加强监管和规范,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
五、社会公平与人权保护社会公平和人权保护是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环球时报分析
《环球时报》分析作者从初中开始阅读《环球时报》,以下内容源自作者内心。
-------题记成功原因(一)消息来源官方,政府支持请注意,《环球时报》在报纸的最上角写着:”中国唯一官方指定报纸.”《环球时报》(原名《环球文萃》)创刊于1993年1月3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因《人民日报》在全球各地派驻人数众多的特派或特约记者,《环球时报》也以此为独家特色资源,加以利用,使之刊发的文章不仅受到中国大陆与海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更享受到同类报纸难以匹敌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例如,在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时,《环球时报》出了特刊,主打文章是请使馆四名记者中惟一幸存者吕岩松写的,绝对独家。
吕岩松就是人民日报社的驻外记者。
(二)全球定位与环球视角《环球时报》通过广布于世界各地的驻外记者,以独特视角生动及时反映这个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反映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审视与交融,从而拓宽国人视野,为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资讯。
国际新闻的新颖独特,国际要闻的震撼力与冲击力,导致国际新闻的新闻吸引力远远超越单调反复的国内新闻亦或是乏味空洞的党政新闻。
再加上《环球时报》出色的商业化运作,记者的煽情深度扩展,使得整个报纸极大的满足了中国人民的猎奇心。
《环球时报》通过散播国际要闻,填补了人民工作,生活的空虚,特别是在等地铁,坐飞机的时候,消磨了无聊人民的时光。
总而言之,在全球化的今天,在高速发展的今天,选对了全球化跟踪报道,就是选择了成功,更何况,《环球时报》还是先行者。
(三)产业巨大,全球覆盖《环球时报》在世界各地拥有33个特派记者站,另在32个国家聘有专业资深撰稿人。
他们组成了优质高效的海外信息网络,及时向读者介绍世界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体育动态和文化生活信息。
在报纸行业日渐萎缩的今天,一个公司可以如此大的全球覆盖量,是难能可贵的。
久而久之,像《环球时报》这样的巨型报业公司市场占有率越大,然后产业越大,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国际时事热点解读
国际时事热点解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际时事热点问题日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媒体报道中。
针对这些国际时事热点问题,本文将对其中最重要和引人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贸易战升级: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升级,全球经济面临巨大挑战。
自2018年开始,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升级,双方相互加征关税,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贸易战的升级导致全球市场不稳定,不仅影响到双方经济,也对其他国家造成了负面影响。
贸易战引发的经济不确定性,使得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巨大冲击,各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投资和消费信心受挫。
解决中美贸易争端对于全球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各方应通过对话磋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建立开放和稳定的贸易体系。
二、气候变化危机:全球呼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科学家们警告,人类的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引发了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问题,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危机,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转型。
国际社会应共同制定并落实各自的减排承诺,加强技术创新和合作,为全球气候治理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难民危机:全球范围内的难民问题愈发严峻,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随着战争、冲突和灾难的不断发生,全球范围内的难民问题日益严重。
大量难民涌入接纳国,给当地经济、社会和安全造成不小的压力。
为了应对难民危机,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增加援助和支持,同时加强对冲突和灾难根源的治理。
同时,各国需要遵守国际法和人权原则,保障难民的基本权益,为其提供安全和有尊严的环境。
四、网络安全挑战:全球网络安全形势严峻,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问题频频发生,给全球的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带来极大威胁。
为了应对网络安全挑战,各国需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法律和规范,共享情报和技术资源,共同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维护全球网络安全稳定。
globaltimes
globaltimes《环球时报》是中国的一家国有全球化媒体,是《人民日报》的旗下媒体之一。
《环球时报》于1993年5月发行,每日发行量超过200万份,被誉为中国最重要的英文报刊之一。
作为全球化媒体,《环球时报》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该报主要报道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新闻,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时事评论和分析。
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专业性,该报聘请了一批资深的政治评论员、军事专家和经济学家。
同时,《环球时报》也积极与国外的媒体和机构进行合作和交流,以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在报道中,《环球时报》以客观中立的立场,详细而深入地分析事件的各个方面。
该报主张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并积极主张中国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此外,该报还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国际时事,对一些西方媒体所传播的关于中国的偏见和误解提出反驳。
与此同时,该报还致力于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
通过报道中国的实际情况,该报可以消除外界对中国的一些猜测和误解,促进中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
然而,《环球时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竞争激烈的国际媒体市场。
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吸引更多的读者成为该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同时,近年来,一些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存在偏见和误解,给国内媒体带来了一些舆论压力。
《环球时报》需要更加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高自身的声誉和影响力。
总之,《环球时报》作为中国的一家国有全球化媒体,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国际新闻和评论。
它的存在不仅是中国媒体国际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崛起和全球化的象征之一。
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环球时报》的影响力将继续扩大,与国际媒体并肩前行。
《环球时报》的新闻评论特点
闻评论 的知识性更加丰 富,写作时所 遇到
的复杂性 自然再所难免 。 《 环球时报 》 新
闻评论恰到好处地利用 了亲 民朴实的写作
文风 ,寓知识 性、复杂性于朴实的文风当 中。给读者带来许 多专业性知识 的同时 ,
展成为 “ 国际论坛”版 ,其 中周一至周五 在观望 的时候 ,它已经 以敏锐的眼光 发表 文风朴实 ,平易近人 。亲 民朴实的文风应 是所有新闻评论写作努力 的方向。 为第 1 4 、1 5版 两个整 版 ( 周一 至周五 总 了 自己的看法 。
1 选题 的丰富性 。内容 的广泛性 着 极 为地 道 的权威 见解 。 《 环球 时报 》 《 环 球 时报 》新 闻评 论 的选题 涉及 刊发 的每一 篇新 闻评 论 ,都 极 为慎 重 , 球 时报 》有 “ 写不 尽 的话题 ,不断 变换 奠定 了 良好 的基础 。 正是这些独到、 专业 、 开的。尤其是涉及到国际问题 的敏感性话 的视角 ”【 2 ] 。其 中尤其是 国际题材 的评论 , 权 威 的见解 ,引领 了数 百万 社会精 英人 题 , 《 环球时报 》的新 闻评论经常被 国际 是 国内其他报业无法 比拟 的。 《 环球时报 》 士 的思 想 。 目前 国 内还 没有 哪家报 纸 的 社会解读为 中国社会的主流声音 。这在很 大程度上树立 了国家的 良好形象 ,为 国家 涉 及到 国际题材 的新 闻评论 ,不仅 从量 新 闻评论能汇聚这么多 的 “ 大家” 。
创 的。 后来又称为 “ 时评 ” “ 时论 ”。《 环 现 。[ 4 J I ’但 《 环球 时报 》能做 到让如此多 球 时报 》的新 闻评论从 2 0 0 9年 3月 2 5日 的社会精英人士对其新 闻评论如此关 注 , 开始创办 ,当时是 以 “ 社论 ”的形式 出现 , 重要点之一就在于 《 环球时报 》新闻评论 从 当年 5月 1 8日起 更名 为 “ 社评 ”,时 的专业性 、权威性。 《 环球时报 》的新 闻 至今 日, 《 环球时报 》的新 闻评论已经发 评论 ,时效性非常强,在其他许多媒体还
《环球时报》中文版和英文版特色比较
类 英 浯报 纸 《环 球 时 报 》英 文 版 和 中 文 版 本 I州源 . 保持 一 致 的 传 播 L]径 , 部 是 代 表 一fII玉l就 际 问 题 向 世 发 声 自英 文 版 创 刊 以 来 , 《环 球 时 报 》形 成 了 ,Is、英 文 版 和 环 球 M 并 存 的 “三位 一 体 ” “网 报 结 合 ” 的发 展格 局
块 没 汁 、语 言 Jx【格 、排 版特 色 四 个 际 时政 类报 刊 ,从 刨 ru之 H起就 具 重 , “海 外 商 机 ”板 块 为他 fI、J 找
方 面 分 析 了 《环 球 时 报 》 ll_l、英 文 有党 媒性 质 ,针 对 I~精 英阶 层和 中 海 外投 资 机 会 提 供 1I,参 考 ; cfI文 版
些 不 的 传 播 策 略 ? 呈 现 哪 些 不 同 的 一 个基 本 出发 点 币¨. 牌特 色 差异 的 阶 层 男 性 读 者 的 渎 喜 好 豁 】:·I-
的 传 播 内 容 ? 笔 者 从 受 众 群 体 、板 根 源 l}1文 版 是 《人 K H报 》 旗 F的 文 版 受 众 巾 商 务 人 1二。 fH 1比
球 时 报 》 l}I、英 文版 的 板
英 文 版 受 众 青 年 人 。 大 多
从 表 1可 以 看 出 , }I文版 的受 众 块 没 汁和 大 部 分 综 合 类 报 纸 卡H似 , 数 ,这 决 定 了 英 文 版 娱 乐 干¨体 育 板
群体 数量 远远 大 f英文版 ,受众 年 龄 都 没 有 要 闻 、评 论 、lJj寸经 、体 育 、 块 总 共 有n版之 多 英文 版 的 lJj寸经
版的 差 异化
产 阶 层 ,受 众群 体 晓夫 ;而 蜒文版 则 受 众 }t, 14)岁 以 卜男 性 中 年 人 I 比
《环球时报》国际新闻报道特色分析
---------------------------------------------------------------范文最新推荐------------------------------------------------------ 《环球时报》国际新闻报道特色分析摘要:当前,全球信息化迅猛发展,国际新闻已经成为国际信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环球时报》作为一家以国际新闻报道为主的领军媒体,成功创立了品牌,形成了自身的国际新闻报道特色,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因此,本论文就以《环球时报》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国际新闻报道的特色,并以此研究为基础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使《环球时报》在看到自己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能够为国内其它国际新闻媒体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环球时报;国际新闻;报道特色;新闻媒体8043Global Times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International News Reports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1 / 5information, international new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China, Global Times as an international leader in news media, successfully created a brand, has form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news reports, by the broad masses of readers. Therefore, the Global Tim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 the fea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news report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deficiencies as the foundation, the Global Times at the sight of his successful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can also provide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news media.Key Words:Global Times;international news;reporting characteristics;news media目录摘要1Abstract1---------------------------------------------------------------范文最新推荐------------------------------------------------------ 一、我国国际新闻报道现状2(一)国际新闻报道定义2(二)我国国际新闻报道的现状2(三)当前我国国际新闻报道的不足3(二)我国国际新闻报道的现状近年来,由于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对外传播发展迅速,形成了以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这四种形式为主的国际新闻报道新格局。
环球时事国际局势分析与未来走向
环球时事国际局势分析与未来走向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化,国际局势变得异常复杂且不稳定。
各国之间的关系紧张和冲突升级,使得环球时事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对当前的国际局势做一个深入的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走向。
一、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当前,国际体系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在经济领域,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得传统大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了挑战;在政治领域,欧盟的强势崛起和新兴国家的崛起,也使得传统大国的地位逐渐削弱。
多极化的格局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各国之间的角力和博弈也愈发激烈。
二、地缘政治争端的加剧随着资源竞争的加剧,地缘政治争端也日益加剧。
南海争端、钓鱼岛问题等地区问题的爆发,使得国际局势愈发不稳定。
各国为了争夺资源和领土,经常发生意见不合甚至冲突。
这些争端不仅给地区稳定带来了威胁,也对全球和平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恐怖主义的威胁不容忽视恐怖主义是当前国际局势中的一大难题。
恐怖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活动,给许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
伊斯兰国等组织的兴起,使得恐怖主义问题更加复杂化和严峻化。
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以维护国际安全和稳定。
四、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是当前国际局势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近年来,国际贸易纷争不断加剧,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变得更为紧张。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各种经济制裁措施的增加,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各国需要加强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与包容的方向发展。
五、未来走向的展望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推动构建公正、合理、平衡的国际秩序。
各国应摒弃冷战思维,深化多边合作,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同时,各国也应加强经济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总之,当前的国际局势非常复杂,各种挑战层出不穷。
国际社会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加强合作以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全球和平与发展的目标,实现人类的共同梦想。
世界时政热点事件的了解与分析
世界时政热点事件的了解与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世界各地的时政热点事件。
无论是贸易战、气候变化,还是国内政治的不稳定局势,这些问题都深深地挂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第一,贸易战。
今年,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成为了全球各国最为关注的热点事件之一。
去年,美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有关中国贸易的新措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
这一措施引发了全球性的震动,并最终导致了美中贸易战的爆发。
可以说,美中贸易战所引发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已经对双方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的背景下,许多国家也受到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这使得全球贸易关系更加紧张。
第二,气候变化问题。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前全球各国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随着全球的气候变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这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造成了很多的影响。
因此,全球需要联合起来,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以防止气候变化对全球社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全球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例如,通过联合大型的活动,提高大众对环保的意识,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此外,各个国家还应该加大投入,发挥科技创新等手段,不断研发新的环保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竭力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第三,国内政治的不稳定局势。
随着国内政治的不稳定局势不断加剧,许多人也开始对自己国家的未来产生了担忧。
各国政府需要加强治理,保持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公共安全防范,加强防范恐怖袭击等活动的情报贯通和侦察监控,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时政热点事件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来说,情况都不容乐观。
我们需要看到全球贸易、气候变化等事情的严重性,并加强自我修养,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密切关注国内外政治动态的变化,并采取各种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我们自己的权利和生命安全。
报海一路凯歌去_环球时报_热销评析
《环球时报》,是一份以报道读者关注的国际新闻事件为主的新闻周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日报国际部主办。
据中央电视台最近一次调查,在北京地区读者最喜爱的十大报纸中,《环球时报》位居第二,同时被评为“全国读者喜爱的38家报纸”之一。
目前,其发行量已突破45万份,创刊5年来,年均增长7万份,而且95%是读者自费订阅。
去年3月该报一次较大规模调查显示,82.7%读者反映一周16版不解渴,要求扩版。
因此,环球时报1999年扩为24版。
在报业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环球时报》如何取得成功的呢?追踪读者关注的国际新闻事件知天下事《环球时报》创刊的1993年,冷战已结束,各种力量重新分化、较量、组合,国际风云波谲云诡。
全国人民渴望观察、了解世界,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在此形势下,人民日报国际部创办了《环球文萃》(后易名为《环球时报》)。
显然,该报的创刊,适应了国际国内形势要求、读者需要。
有此一点,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全国众多报刊发行量有所下落的1994、1995两年里,《环球时报》发行量却分别上扬了38%和42%。
如果说1993年《环球时报》还停留在报道国内外热点人物上,第二年她便将视野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技等领域。
几年发展完善,今天该报报道重点定位于国际社会关注尤其是我国读者关心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的重大事件上。
综览1998年的《环球时报》:从台湾大使败走南非、以色列特工瑞士出丑、海湾危机到克林顿绯闻案、印尼骚乱、克林顿访华、巴以和谈等热点问题,以独家报道、详细报道、热点追踪、环球大特写等形式逐一评述,透析背景。
1997年10月5日的《金正日接班》一文,见报后被日本、法国、韩国及国内多家传媒转载,反响极大,并以“不是转发新闻,而是发掘、首发新闻……”的评价,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新闻奖二等奖。
去年6月21日该报头版版面:《中国通谈克林顿访华》,先后被加拿大权威报纸《环球邮报》《渥太华公民报》及美国《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转登。
《环球时报》首版分析
关注《环球时报》第一版——环球热点一、报纸简介《环球时报》是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一份时事新闻媒体,创刊于1993年1月3日,如今在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驻有350多位特派、特约记者,单期发行量超过200万份。
《环球时报》中文版对日本、美国及台湾的新闻较为关注。
在解读中国外交政策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
因《人民日报》在全球各地派驻人数众多的特派或特约记者,《环球时报》也以此为独家特色资源,加以利用。
使之刊发的文章受到中国大陆与海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二、版面栏目主要栏目:环球视点、新闻背景、关注中国、人物春秋、环球扫描、深度报道、国际论坛、军事、台港澳传真、财经新闻等。
三、第一版——环球视点通过对4月19日-4月26日的《环球时报》第一版关注发现,第一版主要刊登国内国际要闻,追踪重大时事新闻,深入解读热点事件。
以下是这一周中第一版刊登的主要新闻内容:4月19日——韩国舆论质疑政府(中越边界暴力事件)4月21日——日本加强军备力量(韩国游轮搜救困难)4月22日——日等奥巴马国事访问(美国首脑赴乌克兰)4月23日——日右翼拜靖国神社(朝鲜核爆震惊美韩)4月24日——奥巴马对日进行访问(各国热议中国海军)4月25日——奥巴马针对钓鱼岛发言(俄发兵望逼退乌克兰)4月26日——美媒批奥巴马失败(中国强力“净网”引关注)《环球时报》第一版有其固定的版面安排,正中上面的部分是重点新闻的引题和主题。
主题字号非常大,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了解发生的事件,同时引题稍作解释。
标题下方为重点新闻的图片,使大篇幅的文字不那么枯燥,读者也更容易接受。
如今,图像的力量远比文字更加强大,读者有时可以通过图片节约阅读时间。
右侧为另一重点新闻的标题,使读者首先了解事件的概况,通常在第八版或者第十六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右侧的标题基本以底色配白字为主,吸引读者注意。
新闻主体会分小标题进行书写。
右下角为报纸各版导航,配有新闻标题,读者可以根据喜好自行选择阅读。
《环球时报》大概内容
一、《环球时报》简介1、发展历程及其成就<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由人民日报社主办,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新闻报纸。
快捷翔实地报道全球热点新闻,准确及时地评论重大国际事件,生动活泼地反映多彩世界,是《环球时报》的办报宗旨。
其日发行量高达240万份,在2010年全国报纸发行量排行第三。
2、环球时报目前主要的栏目头版要闻:1版、16版追踪重大时事新闻,深入解读热点事件。
新闻背景:2—4版,透过新闻看背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报纸看世界环球扫描:5版,大千世界,奇闻趣事关注中国:6版,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深度报道:7版,敏锐,犀利,全面,做好调查,写出深度军事:8版,瞭望世界军事动态,透析全球军事战略异国风情:9版,读者足不出户,如同周游列国台港澳传真:10版,深度剖析两岸三地最新热点,宝岛政经百态环球财经:11版,精品财经资讯,激发财富灵感娱乐与体育:12版,紧盯全球娱乐圈,走进国际体育界人物春秋·史海回眸:13版,讲述传奇经历,还原真实历史。
国际论坛:14-15版,权威专家解析国际问题,资深学者探讨社会热点(演讲与PPT同步演讲者仅需讲红色字体)二、《环球时报》版面特点1、好版面的标准中国记协对报纸版面提出了一个大概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好版面可具体化为以下五项:一、政治性强:重大新闻或重头稿件安排得当二、新闻性强:至少应3日以内的新闻;信息量较大。
三、标题与内容安排得当:题文内容相符;题文走向符合阅读习惯、位置互相照应、区域比例得当。
四、照片与文字并重:照片有相当的新闻性;照片位置较为显要、得体;照并与文字联系密切,互为补充。
五、版面整体安排有新意,较好地体现报纸的独特风格;某一处、几处乃至整体布局有创新;整体安排富有美感,创作出的一种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版面形式。
2、《环球时报》的版面语言版面语言是版面表意、传情、叙事的符号。
版面风格必须借助版面语言才能具体体现。
版面语言的语言形式包括编排手段、版面空间和布局结构几方面。
资料:环球时报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1、文本综述:环球时报这篇文章Rules are just another tool of global games形式为评论,主要论述了伦敦奥运会对中国消极比赛和英国消极比赛采取双重标准,亵渎了奥运体育的精神。
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中国对规则理解的还不透彻。
中国应该从此事中得到教训,学会利用国际规则为自己赢得权益。
2、媒体背景:《环球时报》是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一份时事新闻媒体,如今在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驻有350多位特派、特约记者,单期发行量超过200万份。
《环球时报》英文版则以中国新闻和世界新闻并举,目标读者群主要为外籍人士和在中国的英文读者。
《环球时报》英文版不是该报中文版的英语翻译版,而是一份有独立采编队伍的英文报纸。
但该报将保持与《环球时报》中文版总体上的风格一致,秉承客观、敏锐、对敏感问题不回避的报道传统,向世界展示丰富、复杂、变化的中国,以及从中国人的视角报道世界,传递中国民众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看法。
3、信源选取:The author is a lecturer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t Fudan University.4文本分析:(1)标题:Rules are just another tool of global games,标题清晰的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国际比赛中要学会利用规则为自己服务。
点明了报道方向,可是这一观点却不慎恰当。
作者选取的中国运动员消极比赛事件作为自己的论据,可是后来证明中国运动员消极比赛正是利用了比赛规则。
而此文章批判伦敦奥运会亵渎了奥运精神,而中国运动员也有亵渎奥运精神的嫌疑。
(2)整体行文布局:作者先陈述中国人往往不太注重规则,直到伦敦奥运会发生了中国运动员被取消比赛资格的事。
紧接着作者举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例子是中国运动员和英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同样的原因却面对着不一样的裁判结果。
《环球时报》对2009阿富汗大选的报道分析
摘
要 :持 续 两 个 多 月 的 20 0 9年 阿 富 汗 大 选 一 波 三 立。“ 波恩 进 程 ” 束” 四 年后 , 富汗 走 到 另 一 个 十 字路 口 , 结 I 。 阿
一
折 , 最终 戏 剧 性 地 收 场 , 尔扎 伊 为 这 场 西 方 主 导 的 民主 游 卡
日 , 富 ; 举 行 了全 国及 地 方议 会 选 举 。 1 阿 T - - 2月 , 阿新 议 会 成
本。 文 撷 取 《 球 时 报 } 0 9年 8月 2 日至 2 0 本 环 20 0 0 9年 1 1月
2年1 ( 6) 匆 戈● ( 第 期总 4 I 2 第期 I 】 9 健
至周 四 1 6版 , 五 2 周 4版 。 f 球 时 报 》 世 界 7 环 在 5个 国家 阿 临时 政 府成 立 , 尔 扎伊 被 推 举任 临 时政 府 主 席 。2 0 卡 0 2年 和 地 区驻 有 3 0多位 特 派 、 约 记 者 。 刊 发 的 文章 受到 党 和 5 特
一
攒进倒 藕珲 论
探 誊 创 新 实 践
ONG N C U NB 主 专 — 际 播 NA H A O 题 栏 —国 传
《 环球时报》 2 0 对 9阿富汗 大选 的 0
报 道 分析
陈 刚
( 建 师 范 大学 协 和 学 院 福 建 福 州 31) 福 5) 7) ( 0
作 为权 威 国 际新 闻报 纸 的 瓣 球 时报 ,其 读 者 必 然 指 向具 务国际视 野的 中国社 会精 英 ,所 以,如 何呈现 国际事件 于 中国 视 野 与如 何 表 达 中 国 声音 于 国际 舞 台 ,将 是 环 球 时报 努 力
环球时报广告分析
《环球时报》广告分析报告(2008年3.3—3.22)《环球时报》(2008.3.3.—3.22)广告分析报告前言环球时报是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国际新闻报纸,创刊于1993年1月3日。
从2006年1月起,《环球时报》已改为日报,每星期一至星期五出版,星期一至星期四16版,星期五24版。
环球时报在世界75个国家和地区驻有350多位特派、特约记者,单期发行量超过200万份。
刊发的文章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经常被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编发通稿,并多次被世界知名报纸转载。
环球时报先后被评为“全国被转载率最高的十佳报纸”、“北京地区读者最喜爱的十大报纸”、“辽沈地区最受读者喜爱的十佳报刊”。
2004年被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评为“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同年被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评为“飞机上最受读者欢迎的报纸第一名”。
2005年4月被“2005中国传媒投资年会”评为“第二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报纸类第二名”。
因为环球时报的影响力,所以很多商家也看好他的广告威慑力,根据这一点及其他原因,我们分成五分小组,对他的广告量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
·调查方法:统计分析·调查目的:了解《环球时报》2008年全年广告刊载情况,分析广告发布特色及广告客户特征,以此对刊物提出改进建议,扩大广告业务,增加刊物广告收入。
·调查对象:《环球时报》2008.3.3—2008.22.(共20期)刊载的广告,共计104条,广告主44位。
分析报告Ⅰ.《环球时报》的简单介绍:·1、《环球时报》有完善的发行网络,全国设有15个发行站,将全国32个省邮政报刊发行局和200多位自营发报人联系在一起,组成高效快速的发行网络。
而且对国际事件报道深入、详细、全面、内容公正、客观,权威性高,深受广大读者的信任和喜爱,《环球时报》在世界各地驻有160名记者,信息网络遍布全球,记者一线采写,现场独家报道。
《环球时报》与《环球邮报》国际新闻比较研究
图 得 出 清晰 的结 论 。如 加 拿 大 学 者 Mie G se k ah r
便 和齐 全地 收集 当天所 有新 闻 。运用 谷歌 c rm ho e 浏览 器 的 网页 截 图功 能 , 每条 新 闻进行 整 个 页 对 面 的截 取成 图 , 后存 档 。对 于 《 球 邮报》 然 环 网的
三、 两份 报 纸 网 络版 数 据 收 集 结 果 与 阐
释
( ) 闻来 源 的对 比结果和 阐释 一 新 在 收集 到 的 8 1条 《 球 时 报 》 发 表 的 国 8 环 所
际新 闻中 。 闻来 源非 常丰 富 。数 据显示 。 球时 新 环 报最 偏 重 的三 个新 闻来 源分 别 为 中 国新 闻社 ( 占 百 分 之 2 .) 新 华 网 ( 41 、 占百 分 之 2 .) 1 以及 环 球 3 网本 身 ( 占百分 之 2 .) 05 。中 国新 闻社 的新 闻和新 华 网的新 闻 占据 了总新 闻来源 的将 近一半 。除此 之外 , 环球 时 报》 站所 引用 的文 章来 源 也 有地 《 网 方 媒体 ,但是 由中 国新 闻社 和 新 华 网 的 比重 , 以 及其 他 许 多 以北京 为主 办地 的媒 体 ( 中 国广 播 如
网 、 国 日报 网 、 国新 闻 网 、 民 网 、 人 民 日 中 中 人 《
本 论 文 收 集 了《 球 时 报 》 环 球 邮报 》 环 和《 自
2 1 年 2月 2 日至 2 1 年 8月 2 01 6 01 6日半 年 期 间 的每 月 2 6日的新 闻数 据 , 计 七 日 , 而形 成 一 共 从 个 合成 的 自然周 作为 最后 的数 据研 究对 象 。其 中
环球时报
主要栏目
要 闻:1版、16版追踪重大时事新闻,深入解读热点事件。 · 新闻背景:2—4版,透过新闻看背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报纸看世界 · 环球扫描:5版,大千世界,奇闻趣事 · 关注中国:6版,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 深度报道、记者调查:7版,敏锐,犀利,全面,写出深度;脚到,眼到,心到,做好调查 · 军事:8版,瞭望世界军事动态,透析全球军事战略 · 异国风情:9版,读者足不出户,如同周游列国 · 台湾传真:10版,台湾风土人情,宝岛政经百态 · 经济:11版,精品财经资讯,激发财富灵感 · 娱乐与体育:12版,紧盯全球娱乐圈,走进国际体育界
办报宗旨
《环球时报》一直坚持把新闻的观 测点放在中国,用中国人的视角看 世界。并重点开发了以下几个领域:
第一,开发中国周边的新闻。 第二,在传统大国开发跟中国有关的新闻。 第三,在公共新闻中开发中国人感兴趣的侧面。 其次,在技术上,《环球时报》努力把文章做得通俗易懂。 最后,在手段上,《环球时报》大力夯实驻外记者队伍。
· 人物春秋· 史海回眸· 漫画与文摘:13版,讲述传奇经历,还原真实历史。漫画与文摘:小故事, 大人生;小漫画,大智慧 · 国际论坛:14—15版,权威专家解析国际问题,资深学者探讨社会热点 · 周五增版 · 权威访谈:17版,与世界风云人物对话 · 科技:18版,以独特视角看科技圈 · 他乡故事:19版,异国人物,别样人生 · 文化:20版,面对文学巨匠,享受文化生活 · 教育:21版,介绍国外教育现状,分享国际教育理念 · 国门内外· 读者公园:22、23版,看全球华裔的生存状态,听热心读者的鼓励鞭策 · 经济观察:24版,关注经济动态,评述经济事件,捕捉国际商机
品牌推广
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 中央台:第一时间、媒体广场、绝对挑战、总编直播室 北京电视台二套:国际双行线
_环球时报_对国家形象的提升作用_从其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谈起
1997-2016年《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报道内容分析
1997-2016年《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报道内容分析作者:孙芳婷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本文选取《环球时报》1997-2016年共计20年发展中的一定样本为研究对象,旨在呈现《环球时报》国际新闻报道的特点,向读者展示以《环球时报》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纸媒在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方面的坚持。
關键词:《环球时报》;涉美新闻;内容分析一、新闻采写角度(一)报道类型《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报道类型差异较大,通讯占比超过60%,而作为主流报道形式的消息仅仅只有25%,这样一种通讯占据主力新闻的现象在2008年以前更加明显。
2008年之前,《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普遍是轰动性的大事件,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蝴蝶效应”,例如2001年“9·11”事件及后续衍生出的美国出兵伊拉克、干涉伊朗、参与中东混战,以及2007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大爆发等。
2008年以后,新闻消息数量迅速上升,通讯数量减少到43%左右,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美关系的日益密切、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等诸多原因,中国报纸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美国本土新闻,以及各种社会文化类新闻。
反映出《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更加多元化,从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出发,揭示了一个更加真实客观的美国形象。
(二)选题类型新闻选题作为判断媒体倾向的重要依据,正面、中立和负面新闻的取舍可以体现报社的新闻偏好,进而反映报纸的新闻倾向性特征。
在笔者所抽取的新闻样本中,《环球时报》涉美新闻在选题角度方面出现了较大的不均衡表现,中性新闻报道有360条,占比61%,这一点符合新闻报纸客观中立的定位,负面报道202条,占比34%,正面报N25条,占4%。
报纸作为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的“代言人”,中性新闻选题占据绝大多数毋庸置疑,然而《环球时报》中负面新闻(34%)与正面新闻(4%)差距较大,且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年代差异。
因为美国在国际社会扮演一种经常干预他国内政外交的“多事者”角色,频繁参与到国际间地区性矛盾的争端之中;负面新闻对于读者的视觉刺激往往高于正面新闻,多数情况下,负面新闻更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024年《环球时报》国际议题社评研究(2014-2017)》范文
《《环球时报》国际议题社评研究(2014-2017)》篇一一、引言《环球时报》作为一份重要的国际新闻媒体,其在国际议题上的社评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旨在回顾并研究该报在2014年至2017年间的国际议题社评,以探讨其议题的选择、分析角度和影响力度,进而对其社评特色及在当代国际议程上的作用做出综合评估。
二、议题选择分析1. 时事政治:在这四年间,《环球时报》对时事政治的报道与评论颇多,包括国际政治冲突、国际关系、国际合作等议题。
此类议题体现了报纸的全球视野和深度分析能力。
2. 经济全球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环球时报》对全球经济、贸易、金融等议题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
其报道不仅关注发达国家,还深入剖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状和挑战。
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环境问题,《环球时报》也加大了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关注,包括气候变化、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
4. 社会文化:在文化交流、教育、人权等社会文化议题上,《环球时报》也进行了深入报道和评论,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国际视角。
三、分析角度研究《环球时报》的社评在分析国际议题时,往往从多个角度出发,包括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影响等。
这种多元化的分析角度使得社评更加全面和深入,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国际议题的复杂性。
四、影响力度评估《环球时报》的社评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其报道和评论往往能够引发国内外舆论的关注和讨论,对国际议程的推进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该报还通过与国内外媒体、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等的合作,扩大了其社评的影响力。
五、社评特色《环球时报》的社评具有以下几个特色:1. 独立性:该报在报道和评论国际议题时,保持了较高的独立性,不受任何政治或经济因素的干扰。
2. 客观性:该报在报道和评论国际议题时,注重客观事实的呈现,避免了主观臆断和偏见。
3. 深度分析:该报的社评往往能够深入剖析国际议题的本质和根源,为读者提供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球时报》分析
作者从初中开始阅读《环球时报》,以下内容源自作者内心。
-------题记
成功原因
(一)消息来源官方,政府支持
请注意,《环球时报》在报纸的最上角写着:”中国唯一官方指定报纸.”
《环球时报》(原名《环球文萃》)创刊于1993年1月3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因《人民日报》在全球各地派驻人数众多的特派或特约记者,《环球时报》也以此为独家特色资源,加以利用,使之刊发的文章不仅受到中国大陆与海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更享受到同类报纸难以匹敌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例如,在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时,《环球时报》出了特刊,主打文章是请使馆四名记者中惟一幸存者吕岩松写的,绝对独家。
吕岩松就是人民日报社的驻外记者。
(二)全球定位与环球视角
《环球时报》通过广布于世界各地的驻外记者,以独特视角生动及时反映这个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反映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审视与交融,从而拓宽国人视野,为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资讯。
国际新闻的新颖独特,国际要闻的震撼力与冲击力,导致国际新闻的新闻吸引力远远超越单调反复的国内新闻亦或是乏味空洞的党政新闻。
再加上《环球时报》出色的商业化运作,记者的煽情深度扩展,使得整个报纸极大的满足了中国人民的猎奇心。
《环球时报》通过散播国际要闻,填补了人民工作,生活的空虚,特别是在等地铁,坐飞机的时候,消磨了无聊人民的时光。
总而言之,在全球化的今天,在高速发展的今天,选对了全球化跟踪报道,就是选择了成功,更何况,《环球时报》还是先行者。
(三)产业巨大,全球覆盖
《环球时报》在世界各地拥有33个特派记者站,另在32个国家聘有专业资深撰稿人。
他们组成了优质高效的海外信息网络,及时向读者介绍世界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体育动态和文化生活信息。
在报纸行业日渐萎缩的今天,一个公司可以如此大的全球覆盖量,是难能可贵的。
久而久之,像《环球时报》这样的巨型报业公司市场占有率越大,然后产业越大,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给同行其他报纸带来更大压力。
(四)运营方式得当
央视市场研究公司读者调查(CNRS)数据显示,《环球时报》以中青年读者为主,公务员、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白领人群和专业人士占读者总数的89%,呈现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能力的特征。
为此,《环球时报》瞄准飞机等高档交通工具周边,消费市场。
从2001年5月开始,《环球时报》开始在飞机上发行,2005年,单期航空发行量已经达10多万份。
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组织的评选中,《环球时报》被评为飞机上最受读者欢迎的报纸第一名。
在飞机上,就我而言,除了航空公司内部杂志以外,只有《环球时报》。
在长达几个小时的飞机旅途中,中高端读者被《环球时报》的各种深度独家专业的报道分析洗脑,难怪中高档消费者会成为《环球时报》的忠实粉丝。
同时,2009年4月20日,《环球时报》英文版创刊,这是中国第二份面向全国发行的英语综合性报纸。
也是唯一向国外传达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综合新闻的一份报媒。
英文报纸的发行,使得《环球时报》在获得中国主流消费群体的亲睐后,进一步夺取国外报纸消费市场份额。
当然,也传播了中国声音。
一个公司能准确地获知到自己的主要消费群体,并牢牢把握住自己主要消费群体的内心,真的是非常成功的运营策略。
(五)文风煽动性,评价取代思考
《环球时报》的主体定位:
秉承客观、敏锐、对敏感问题不回避的报道传统,向世界展示丰富、复杂、变化的中国,从中国人的视角报道世界,传递中国民众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看法。
这个主体定位轻松蛊惑了新一代年轻人,也就是中国目前的消费主体--------中青年的心理。
这些人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有高度热情,思想较为激进,对祖国发展所遇到的国内外大事高度敏感。
鲜明、坚决的语言风格具有煽动性,蛊惑力,更有一种新青年的的个性,热血与朝气。
相比较于《参考消息》,《环球时报》更侧重于通过权威专家,专业记者或者知情人士的评论来引导大众,取代了读者一定思考空间,减轻读者的思考负担,这也是快节奏下的青年所喜欢的。
《环球时报》更擅长挖掘新闻背后的东西,从而对国际新闻进行前瞻性、预测性的深入分析,这种分析使得报纸内容一下深邃,人文化甚至哲学化。
相比《参考消息》,这种幽默,鞭辟入里的分析绝对是《环球时报》独一无二的优势。
(六)八卦,心灵鸡汤,漫画,英语学习旅游应有尽有,且质量稳定
12版的“娱乐与体育”,紧盯全球娱乐圈,走进国际体育界;13版的“春秋•史海回眸•漫画与文摘”,讲述传奇经历,还原真实历史。
漫画与文摘:小故事,大人生;小漫画,大智慧;9版的“异国风情”,读者足不出户,如同周游列国。
笔者在高中的时候必看《环球时报》,其重要原因就是13版“文摘”短小精悍,正适合作为高考作文素材,偶尔有一些长篇文章也常作为高考模拟题的阅读题,使得该报纸深受广大学生青睐。
(七)彩色印刷,价格合理,便捷轻盈,头条特色突出,真正发挥报纸优势
2014年,每份《环球时报》1.5元,相比较市场上普通的时政杂志要十元到二十元,满足广大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相比《良友》,《环球时报》排版较为松散,每一栏之间空白较多,字与字间距也相对较大,报纸每一版内容外留白也较大,给人一种干净,简约的感觉,《良友》则感觉“无从下手”,仿佛会被墨汁脏手的感觉;相比《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率先采用彩色印刷,头版近乎全版的头条新闻照片,做到了冲击力与震撼力全面出击,令人有一睹为快的欲望。
如何看待这份报纸
政治立场过于强烈,建议观点更加多元
《环球时报》成功之处在于政治立场鲜明,其被人诟病最多的也是政治立场过于鲜明。
政治立场鲜明的表现是,记者可以在报道时,“机智地”将政府的所作所为等同与国家民族的所作所为。
更加微妙的是,中国人民同时具有强烈自我民族自尊心,与渴望世界强国的强烈本能,于是乎,顺着报纸记者“删繁就简”,“避重就轻”的脉络,淡化政府乃至社会问题,转而关注我国的国际地位是否收到挑战,我国的海外利益是否受到侵占,或者我国的社会制度是否遭到质疑等。
这是否是一种,我国政府在引导主流媒体,进行舆论控制,思想洗脑,亦或是,转移国内矛盾呢?
《环球时报》作为国内唯一一份报道国际新闻的官方报纸,是否有那么一点点遗憾?就是打着“环球”掩盖国内自身弊端;打着“时报”进行思想煽动呢?
价格凑成整数,增加竞争力
虽然说1.5元的报纸价格是略低一点,但是找钱等各种不方便,建议负责人把价格控制在整数。
购买简洁方便,也是报纸这种快速消费品的的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