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大概内容
报刊推荐
告诉您如何最好的运用人力资源,如何更好的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 拥有无可替代的权威性、学术性、综合性、资料性 我国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最为海内外各阶层读者喜爱的文学选刊 读时事历史,揽天下风云,是一本有趣、有味、有用的精英历史杂志 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读性强以及雅俗共赏的特点,是老、中、青读者朋友增长见识、放松心情的最佳选择 文章精美,风格新潮,与同刊比较,更现代,更前沿,更经典。帮读者体察社会、感悟人生、丰富知识、启迪智慧 汇萃海内外名篇佳作,是新时期青少年成长、成才、成功的心灵读本 最受中国年轻白领女性青睐的全方位女性时尚刊物 全国首家法制类文摘报 刊物特点 篇篇可读,期期精彩 ,通过细腻动人的故事揭示生活哲理和人生真谛 以恋爱、婚姻、家庭为报道和研究对象的综合杂志 以宣传防病治病、保健知识为宗旨,把医药卫生知识和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大众解答疑难,排除忧患 您身边值得信赖的“健康顾问”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强健的生命观,引导大众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广大读者对医药、卫生、保健信息的需求 是国内唯一以婚、育、性为主要内容的大众读物 以介绍高品质时尚生活方式为主,追求平实自然而富有激情的恋爱、婚姻生活 宣传先进的妇女典型,倡导新型的人际关系,推介健康的家庭生活 服务家庭、引导生活、传播信息、愉悦心情 有综合要闻、新闻热点、人物春秋、知识博览、环球拾趣、世说新语、情感人生、家政服务、保健顾问、养生之道等 刊物特点 医疗专家办报,是全国独家专谈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专业性报纸,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 是一本将“医食同源”理念贯穿始终的月刊,面向中老年,关爱全家人健康。涵盖了营养美食、安全用药、食疗保健 关注医药、保健品市场、医疗行业动态、病患流行动态及健康文化的报纸,以宣传保健知识、指导健康消费 “中国老年第一报”,是目前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年长者读物 刊物特点 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 集女性关注的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于一体,印刷精美、设计时尚,值得女性收藏 开拓眼界、分享乐趣。具有新闻性、知识性、实用性;传播健康生活理念,引导大众文化消费
中国主要新闻媒体的媒介定位资料
中国主要新闻媒体的媒介定位资料(新概期末加油~)来源:赵勤勤的日志看到去年的第二题表示很慌乱,因为对新闻媒体都没啥了解,感叹自己知识的匮乏……于是动手凑集了一些资料,希望有用哈~~~欢迎补充!(先发这么多吧,下午有空再整点……)《环球时报》办报宗旨首先,在内容上,《环球时报》开发中国人关心的国际新闻。
长期以来,中国媒体上的国际新闻,有相当一部分其实是西方媒体帮我们选择的。
他们的经济强势,造就了传播上的强势。
西方的新闻产品像可口可乐、辣鸡翅一样,大量生产,大量推销,其他国家很难抗拒。
因此,美国人持续关注的地区,比如中东,已经成为国际新闻报道的传统热点。
发达国家的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如高尔夫,也时常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上。
《环球时报》一直坚持把新闻的观测点放在中国,用中国人的视角看世界。
我们重点开发了几个领域。
第一,开发中国周边的新闻。
在中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原本中国记者比较少,报道力量不强。
《环球时报》试图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在中亚五国、东南亚各国,都培养了自己的特约记者,请他们帮助中国人了解,我们的邻国现在是什么状况,中国人到这些国家可以做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这方面的稿子很多,如《蒙古还想修三条铁路到中国》、《中国人闯荡越南股市》、《中哈公路没有王法》、《尼泊尔有上千人研究中国》、《投资柬埔寨别急于求成》、《中国人到金边炒房地产》等等。
第二,在传统大国开发跟中国有关的新闻。
其中包括这些国家的对华政策、华人消息,还有,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探讨大国关系以及地缘政治的一些问题。
比如,对于外国元首访华,国内媒体的报道曾经比较单调,但《环球时报》开创了一种新的报道模式,客观谈论这些重大外交的意义。
如1998年克林顿来中国,我们在文章中配了一张漫画,漫画上克林顿身上被射了很多箭,说明了当时克林顿对中国的访问是抵住了很大的压力。
这种做法在当时的中国媒体中是非同寻常的。
第三,在公共新闻中开发中国人感兴趣的侧面。
打个比方,伊拉克有10人被炸死了,如果是美国的媒体,它就会调查被炸死的这10个人的名字、所属的部队,这起事件该由谁来负责等等。
《环球时报》和《参考消息》报纸对比
1、关注重大新闻,以国际时政为主,特别注重独家新闻和一手资料。
2、注重新闻事件的详细分析和深度报道,语言通俗易懂,最大程度和最大范围吸引受众。
●新闻背景(2----4版,透过新闻看背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报纸看世界)关注新闻背后的故事,透过新闻看背景,能让读者对新闻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较多注重国际新闻背景,更加深入地了解国际局势,对国际政治总体动向可以进行自己的分析和预测。
编辑要点:1、新闻背景应该全面而且细致,对热点新闻的背景尤其注意这一点。
2、特别注意对我国有影响的国际新闻的报道,吸引受众的阅读兴趣。
●环球扫描(5版,大千世界,奇闻趣事)文章多是将在外媒上刊登的国外的信息,经过作者之口转述给读者。
且多是关于外国人的生活,文化及一些奇闻,基调相对轻松。
编辑要点:1、用中国人的思维去看待外国人的世界,让中国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外国,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关注中国(6版,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该版多数的文章都摘自外媒上刊登的有关中国的文章和评论。
其内容包括了外媒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关注,且欧美等发达国家和邻国的媒体文章较多。
由于多是来自老牌媒体或者对华相关政策研究中心的文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代表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普遍认识和观点。
并且在内容上,都是在一定时间和背景下外国人比较关注的问题。
编辑要点:1、从国外媒体中精选文章,让中国的读者真正明白外国对我们国家各个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以及采取某一对华策略的原因。
●深度报道·记者调查(7版,敏锐,犀利,全面,写出深度;脚到,眼到,心到,做好调查)该版的选题或有益,或争议较小,或有争议虽暂时无法解决但争议点较明朗,或趣味性知识性强的话题。
主要文章的主标题一般位于版面中间偏上黄金分割处,相关图片则位于主标题下方或周围。
整个版面的右下角一般为与投资相关的小广告,所占空间较小,往往为3个左右。
编辑要点:1、让读者以比较轻松的心态阅读文章,获取信息。
报刊产品介绍
5.
家教育部推荐的优秀幼儿期刊;连续多年荣获中
6.
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幼儿画报》的办刊宗旨
7.
是:“为了今天的幼儿,为了祖国的明天。”以奉献
最精美、最科学、最先进的幼儿文化食粮为己任,团结大批
著名作家、画家和幼儿教育专家,名家养育名刊,全力打造
孩子爱看、家长爱读、教师爱用的新时期幼儿期刊精品。每
月均随刊赠送动画光盘。
• 邮发代号:43-5938 全年价:144元
报刊特点及目标客户
•
2、《信息日报》是江西日报报业集团
下属子报,创办于1984年10月1日,是全国
第一张以深度经济信息、百姓生活资讯为主
的综合信息类日报,开创了我国信息类报刊
之先河。27年来,《信息日报》以其新闻精
彩、信息实用的特色广受读者喜爱,发行量
报刊特点及目标客户
•
7、《生命时报》是《环球时报》依托自
身强大的采编力量和发行资源创立的第一份子
报,也是我国第一份以“报道世界医药新成果
,介绍健康生活新理念”为主旨的健康类周刊
。2006年1月17日,《环球时报·生命周刊》改
名为《生命时报》,2013年1月《生命时报》
扩为24版,每周二、五出版,零售价为每份
稳步攀升,名列全国同类报纸前茅,是江西
省在全国影响最大的强势媒体。
• 目标客户:机关、事业单位、中小企业、个 体户以及其他广大市民。
• 邮发代号:43-15 全年价:180元
报刊特点及目标客户
•
3、《快乐老人报》是国内首份精准定位
“快乐老人生活”的现代都市纸媒。《快乐老
人报》从所有中老年人心理、生理的真实需求
畅销报刊发行及分类
畅销报刊因深受广大订户欢迎,而日益呈现活力,今天 由邮政发行的畅销报刊品种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2013 年度,全市邮政畅销报刊完成流转额1281.26万元,同比增 长1.62% 。
[《环球时报》英文版经营管理初探]环球时报英文版
《[《环球时报》英文版经营管理初探]环球时报英文版》摘要:2009年4月20日《环球时报》英文版(报头为英文的Global Times)正式创刊,这是继1981年China Daily诞生后20多年来又一份全国性的大型综合性英文日报,《环球时报》中文版的日常版面设置为:头版、新闻背景、环球扫描、关注中国、深度报道・记者调查、军事、异国风情、台湾传真、国际论坛、娱乐与体育、漫画与文摘、环球财经、要闻等,《环球时报》英文版的联动市场竞争战略摘要:《环球时报》英文版逆全球金融危机之流、在报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创刊已近一年。
英文版《环球时报》不仅帮助报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还为中国开辟了新的国际舆论阵地。
在过去的半年里,报纸新生的喜悦伴随着成长期的阵痛,而其引入的英文报纸新发展模式也值得我们从媒介经营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环球时报》英文版经营管理2009年4月20日《环球时报》英文版(报头为英文的Global Times)正式创刊,这是继1981年China Daily诞生后20多年来又一份全国性的大型综合性英文日报。
与China Daily不同的是,英文版Global Times以中文《环球时报》为母体和依托,两者共享一个报名和报纸品牌(不同的仅是语言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国内“一报两刊”的新发展模式。
《环球时报》英文版创刊的媒介经营管理背景老牌西方媒体的操作经验认为,做媒体就是三部曲:第一,要有很深的口袋(即大的投资);第二,需要有一支很强的采编团队;第三,要有很先进的市场意识。
①这些经验对于《环球时报》英文版这样一份新兴的报纸而言,其重要性显然不言自明。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雄厚的资金是获取精英人才的基础,如果没有资金作为保障,高质量的采编团队和先进的市场意识也就无从谈起。
鉴于英文报纸的特殊性及其对采编人员更高的要求,《环球时报》英文版在创刊筹备之初就“面向全球招聘英才”:执行主编、执行副主编各1名;编辑部主管3名;英语新闻记者、编辑60名;外籍专家10名;并宣称“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globaltimes
globaltimes《环球时报》是中国的一家国有全球化媒体,是《人民日报》的旗下媒体之一。
《环球时报》于1993年5月发行,每日发行量超过200万份,被誉为中国最重要的英文报刊之一。
作为全球化媒体,《环球时报》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该报主要报道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新闻,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时事评论和分析。
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专业性,该报聘请了一批资深的政治评论员、军事专家和经济学家。
同时,《环球时报》也积极与国外的媒体和机构进行合作和交流,以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在报道中,《环球时报》以客观中立的立场,详细而深入地分析事件的各个方面。
该报主张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并积极主张中国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此外,该报还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国际时事,对一些西方媒体所传播的关于中国的偏见和误解提出反驳。
与此同时,该报还致力于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
通过报道中国的实际情况,该报可以消除外界对中国的一些猜测和误解,促进中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
然而,《环球时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竞争激烈的国际媒体市场。
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吸引更多的读者成为该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同时,近年来,一些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存在偏见和误解,给国内媒体带来了一些舆论压力。
《环球时报》需要更加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高自身的声誉和影响力。
总之,《环球时报》作为中国的一家国有全球化媒体,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国际新闻和评论。
它的存在不仅是中国媒体国际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崛起和全球化的象征之一。
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环球时报》的影响力将继续扩大,与国际媒体并肩前行。
环球时报作文八百字
环球时报作文八百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千年万载绵延不绝。
而如今,社会日益商业化和娱乐化,国民的精神追求似乎有些淡化,中华文化的传承形势不容乐观。
最近的一个调查显示法国人去年人均读书20本。
《环球时报》曾报道了一个情景:在法国,常常在公共汽车上看到有人捧着一本厚厚的小说在津津有味的读着,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背着书包上学的青少年,也不乏匆匆赶去上班的上班族,甚至能看到颤巍巍的老人手里拿着新买的小说上公车,时尚的妙龄少女坐在巴黎圣母院前的空地上聚精会神的看书……而在中国,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的两年一度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发现,5年来我国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2003年比1998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
这一比较,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物质追求固然重要,但精神的苍白更令我们不寒而栗。
韩国将孔子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分别在春秋两季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除了孔庙以外,全国200多所“乡校”也要同时进行祭孔典礼。
“释奠大祭”被誉为是儒林追悼孔子及众多儒家圣贤的最大的盛典。
孔子原是中国的“至圣先师”,但中国却并没有真正的大型盛典来祭祀孔子,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缺乏,更是思想上的空洞。
现每逢圣诞节等国外节日,商家总是大肆宣传,国外每过一个节日,也会把中国搞得乌烟瘴气。
况且我们不是像韩国那样,学习他国文化的精髓,只是在商业化的基础上,在形式上肤浅的过一个“洋节日”。
中国自古有这么一种说法“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也就是说最大的学问在于追求人性的完美,在于人格的升华。
而现在的国民有很多的“拜金主义者”,缺乏文化使命感,忽略了文化性情和精神幸福,没有把传承中华文化作为自己——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政府日益将文化发展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将有助于复苏人们潜在的文化激情。
而且据专家介绍:这种文化现象是社会和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环球时报英文版:Ai breaks his silence
Exclusive: Ai Weiwei breaks his silenceGlobal Times | August 09, 2011 22:09By Liang ChenAi Weiwei relaxes in his studio in Caochangdi Art District with his cat after his release. Photo: Courtesy of Ai WeiweiAi Weiwei's first interview since being released from detention started with a tour of the renovations he's having done to his home and studio in the Caochangdi Art District in northeast Beijing."I'm having my studio and kitchen painted, and I've bought some new furniture to give the place a fresh look," said Ai, looking relaxed in a deep blue T-shirt that hung loosely on his more svelte frame.Ai may have a new-look home and body but he remained politically feisty during a six-hour,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the Global Times.Though a prestigious artist, he has been catching the world's attention more often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his vigorously campaigning for democracy than for his art. He has been labeled by international media as one of the strongest critic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While Ai continues to demand reforms, he said he has never called for a change to the form of China's government. "Overthrowing the regime through a radical revolution is not the way to solve China's problems," Ai sai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a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Throughout the day, Ai seemed his usual droll self, neither becoming too excited nor ever seeming despondent. At times he seemed flirtatious and was above all relaxed. "It feels good to be home," Ai said in an off-guard moment as he stretched out to pet his cocker spaniel.The outspoken artist was released on bail on June 22 and the authorities said he had confessed to tax evasion and promised to pay the overdue amount. Authorities maintain Ai's company, Beijing Fake Cultural Development Ltd, had evaded a "huge amount" of taxes and intentionally destroyed accounting documents, the Xinhua News Agency reported.Ai's detention sparked an international outcry with the Western media politicizing the case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elling them to mind their own business.Ai agreed to be interviewed but insisted that he not be asked about details of his detention.Ai said he has resumed normal life and although a condition of his bail forbids him from using Twitter, he still surfs the Internet for news.Most afternoon he spends several hours with his 2-year-old son, and he walks around the art district where he lives. "I didn't have much time with my family members before, but now I have plenty of time. I see my son as often as possible," Ai said with a fatherly smile on his face.Despite the sensitive issues surrounding his case and his release, Ai talked openly about his emotions, ideas and his thoughts while in custody. "I was cut off from the outside world. No one told me when I would be released. It felt like I had fallen heavily into a collapsed pit," said Ai, sitting comfortably with his legs folded under him on his new couch.Ai said not knowing what was happening to his case was the most worrying especially when he thought of his family. "I missed my mother and my son. I was worried that I might not get to see my son grow up," said Ai.During the serene afternoon at Ai's expansive studio a cat strolls through the courtyard, glances at the dog and disappears. Ai admits he'll be more cautious in the future but he hasn't softened."I've been drawn into the vortex of politics," Ai told the Global Times. "I will never avoid politics, none of us can. We live in a politicized society."Ai crossed his arms and looked serious. He paused for a thought and continued: "You give up your rights when you dodge them. Of course you might live an easier life if you abandon some rights. But there are so many injustices, and limited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y all diminish happiness. I will never stop fighting injustice."'Economic crime'Ai was detained at the Beijing airport on April 3. The authorities disclosed until April 6 that the police was investigating Ai for suspected economic crimes. On June 22, the authorities released Ai on bail after he reportedly signed a statement indicating he was guilty of tax evasion and willing to pay the overdue tax bill, Xinhua reported.Ai admitted to the Global Times that he signed a document but says it was not a confession. He agreed that if he were proven guilty he would accept the punishment."I am the art director of the company and don't really pay any attention to its financial situation," he conceded.Ai's wife Lu Qing is the leg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design company.The artist's claim of innocence is not all that convincing to his many critics."The crux of the matter is simple: Ai is involved in a criminal case. He was detained because he was suspected of having evaded a large amount of taxes," Liu Nanlai, vice director of the Research Center of the Human Rights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ASS) told the Global Times.Liu explained that even though Ai said he was not aware of tax evasion conducted by his accountant, obviously, "the accountant won't evade tax without any order from management."Xiong Qiuhong, the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the Criminal Action Law at the CASS said that it is common for Chinese artists to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evade taxes."Many famous artists have been caught and punished for evading taxes. Ai's case is not the only one," Xiong said.Xiong wants the local authorities to try Ai in a public trial on tax evasion. "In this way, we can prevent Westerners from politicizing the case," Xiong said.Xiong also warned, "if you are a dissident, you should keep your ass clean and not get involved in any crime, so that local governments cannot find you guilty."Political artistWhil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lauded Ai for his art and for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free speech in China, many Chinese experts have criticized him for his extreme acts both in art and politics.The influential conservative television pundit and Internet blogger Sima Nan criticized Ai for insulting the nation. Sima was particularly upset with Ai's controversial photograph showing Ai standing nude with a toy horse covering his private parts with a caption that cryptically read "Mud grass hors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In Chinese the homonyms for "mud grass horse" would mean something sexual done to another's mother."Is that really art? If that's really art, then anyone can become an artist," Sima told the Global Times excitedly."As an artist, Ai has crossed the boundary of art and involved himself in the political arena. He claims freedom while he has no idea freedom is accompanied by responsibility. Spreading speeches that instigate the public to challenge the rul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is a violation of Constitutionalprinciples."Ai was an avid user of social media. Before he was detained Ai had 92,000 followers on Twitter, which is banned in China but can be accessed through overseas backdoor channels for a price. He has tweeted more than 60,000 times – most of which advocate democracy and free speech."I don't mean to politicize my artwork. I'm complying with the principles of ethics and aesthetics. Art is connected to politics," Ai told the Global Times.Ai spent 12 years in New York where he had several exhibitions of his works and met visiting Chinese artists such as film directors Feng Xiaogang and Chen Kaige, and composer Tan Dun.He also gained fame for having a hand in the design of Beijing's iconic National Stadium known as the Bird's Nest.Ai also conducted his own, privat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list of schoolchildren killed during the 2008 Sichuan earthquakes. He clashed with local authorities after claiming the number of students killed were high because their schools were poorly constructed. He mounted a shocking and disturbing installation in Europe that comprised of 9,000 brightly colored student backpacks.His activism hasn't hurt the sale of his art. In February, Ai's piece "Kuihuazi" (Sunflower Seeds) sold for $560,000 at Sotheby's in London after it had been on display at the Tate Modern's Turbine Hall in London."I felt very humbled by the high price, but it's all determined by the market," Ai said with a shrug. "I don't need much money for a luxurious life. My life is simple. What I want is the opportunity for everyone in the country to share in a just society."Some critics have also condemned Ai for his close connections to what they call "foreign forces who want to descend China into turmoil.""Foreign countries won't pass up any opportunity to defam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reaten the regime to prevent China from enjoying its hard-earned era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Sima Nan said."Ai's case has been used by the Westerners," Wu Danhong,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told the Global Times. Wu is another critic who says Ai may be in cahoots with an unseen international conspiracy. "By condemning China's repression of dissidents in the name of democracy, foreign countries that don't want a stronger China intentionally attempt to descend China into turmoil by hyping Ai's case."Yet Wu also wants to see a more transparent legal system in China that will enhance public trust. "Dealing with legal cases openly and transparently will plug the loopholes that are being used by the ill-intentioned," Wu said.'No one is above the law'Contingent on his being allowed to leave China, Ai has accepted a teaching offer at the Berlin University of the Arts.Even though the terms of his release restrict him to Beijing for a year, Ai said he would never consider permanently leaving the country. "People with black hearts should be exiled, I will never leave," Ai said with a laugh.Although the outspoken artist is banned from speaking to the Western media, "including through Twitter," for at least one year, he returned to the Internet via a Google+ account last week.Along with his innocuous inaugural comments on Google+ ("I'm here, greetings," and "Here's proof of life"), he also posted a gallery of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s from his time in New York as a young artist in the 1980's and early 1990's.The Google+ community has quickly taken notice. As of the press time, more than 9,000 users have added Ai to their circle of contacts."Look, the information explo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ve made the impossible possible. This is the best time for China," Ai said.Ai said although he has strong political opinions he is not all that sure of himself. "I'm an artist, but I'm more than that. I'm the type of person who can easily feel insecure and fill with worry," said Ai pensively. "I just want to do something to increase our sense of security in China."Ai agreed to talk to the Global Times even though the paper's editorial was highly critical of the West's politicizing of the case against the rebel artist. It was one of the few papers in China to touch the subject of Ai's detention who said he agrees with the editorial's main premise."No one is above the law," said Ai.少数批评者不代表中国民意2011年08月11日 13:02:18 来源:环球时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8月10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批评者不代表中国民意政治上被压制的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将近期的动车事故描述为中共缺陷的标志,还警告快速增长的经济危机四伏。
《环球时报》首版分析
关注《环球时报》第一版——环球热点一、报纸简介《环球时报》是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一份时事新闻媒体,创刊于1993年1月3日,如今在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驻有350多位特派、特约记者,单期发行量超过200万份。
《环球时报》中文版对日本、美国及台湾的新闻较为关注。
在解读中国外交政策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
因《人民日报》在全球各地派驻人数众多的特派或特约记者,《环球时报》也以此为独家特色资源,加以利用。
使之刊发的文章受到中国大陆与海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二、版面栏目主要栏目:环球视点、新闻背景、关注中国、人物春秋、环球扫描、深度报道、国际论坛、军事、台港澳传真、财经新闻等。
三、第一版——环球视点通过对4月19日-4月26日的《环球时报》第一版关注发现,第一版主要刊登国内国际要闻,追踪重大时事新闻,深入解读热点事件。
以下是这一周中第一版刊登的主要新闻内容:4月19日——韩国舆论质疑政府(中越边界暴力事件)4月21日——日本加强军备力量(韩国游轮搜救困难)4月22日——日等奥巴马国事访问(美国首脑赴乌克兰)4月23日——日右翼拜靖国神社(朝鲜核爆震惊美韩)4月24日——奥巴马对日进行访问(各国热议中国海军)4月25日——奥巴马针对钓鱼岛发言(俄发兵望逼退乌克兰)4月26日——美媒批奥巴马失败(中国强力“净网”引关注)《环球时报》第一版有其固定的版面安排,正中上面的部分是重点新闻的引题和主题。
主题字号非常大,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了解发生的事件,同时引题稍作解释。
标题下方为重点新闻的图片,使大篇幅的文字不那么枯燥,读者也更容易接受。
如今,图像的力量远比文字更加强大,读者有时可以通过图片节约阅读时间。
右侧为另一重点新闻的标题,使读者首先了解事件的概况,通常在第八版或者第十六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右侧的标题基本以底色配白字为主,吸引读者注意。
新闻主体会分小标题进行书写。
右下角为报纸各版导航,配有新闻标题,读者可以根据喜好自行选择阅读。
《环球时报》大概内容
一、《环球时报》简介1、发展历程及其成就<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由人民日报社主办,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新闻报纸。
快捷翔实地报道全球热点新闻,准确及时地评论重大国际事件,生动活泼地反映多彩世界,是《环球时报》的办报宗旨。
其日发行量高达240万份,在2010年全国报纸发行量排行第三。
2、环球时报目前主要的栏目头版要闻:1版、16版追踪重大时事新闻,深入解读热点事件。
新闻背景:2—4版,透过新闻看背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报纸看世界环球扫描:5版,大千世界,奇闻趣事关注中国:6版,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深度报道:7版,敏锐,犀利,全面,做好调查,写出深度军事:8版,瞭望世界军事动态,透析全球军事战略异国风情:9版,读者足不出户,如同周游列国台港澳传真:10版,深度剖析两岸三地最新热点,宝岛政经百态环球财经:11版,精品财经资讯,激发财富灵感娱乐与体育:12版,紧盯全球娱乐圈,走进国际体育界人物春秋·史海回眸:13版,讲述传奇经历,还原真实历史。
国际论坛:14-15版,权威专家解析国际问题,资深学者探讨社会热点(演讲与PPT同步演讲者仅需讲红色字体)二、《环球时报》版面特点1、好版面的标准中国记协对报纸版面提出了一个大概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好版面可具体化为以下五项:一、政治性强:重大新闻或重头稿件安排得当二、新闻性强:至少应3日以内的新闻;信息量较大。
三、标题与内容安排得当:题文内容相符;题文走向符合阅读习惯、位置互相照应、区域比例得当。
四、照片与文字并重:照片有相当的新闻性;照片位置较为显要、得体;照并与文字联系密切,互为补充。
五、版面整体安排有新意,较好地体现报纸的独特风格;某一处、几处乃至整体布局有创新;整体安排富有美感,创作出的一种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版面形式。
2、《环球时报》的版面语言版面语言是版面表意、传情、叙事的符号。
版面风格必须借助版面语言才能具体体现。
版面语言的语言形式包括编排手段、版面空间和布局结构几方面。
关于环球时报的个性
关于《环球时报》的个性高中才开始接触到《环球时报》,但从第一次阅读它后,它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当时关注的主要还是它内容上独特的视角,尤其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那一版,每次读后要么义愤填膺要么激情澎湃。
在与它相识多年后的今天首次来评价它的个性,就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作简单分析吧。
一、形式——以头版为例《环球时报》的头版是有它自己的特色的,多年来鲜少改变。
首先,在整体风格上,《环球时报》几乎都是采用水平式版面,标题打破基本栏的限制,头条是通栏标题,字号加大,特别醒目;下半版稿件的排列是串排在标题下面的,题与文构成横向的长方形,更加方便阅读;版面上往往采用了大幅照片;抽去了栏线,题与文之间、图片四周都注意了留空,总的来说显得简洁大方。
其次,在版面空间上,报头为红底白字,清晰醒目;版面上图像使用较多,主要新闻图像面积较大;以文线和少量武线分隔不同区块;版面上色彩丰富,高明度,高彩度,版面具有艳丽、醒目、明快的特点。
在头版,一般只有一篇稿件,其余为导读,新闻图像、广告图像,采用排列结构,界限分明,这一点其实不能算什么特色,大多数报纸都是如此。
第三,在版式上,和《南方周末》等大报相比,《环球时报》为对开小报,较之大报更方便阅读;版心面积大;分栏为四栏,分栏较少,显得疏朗、大方;四周留有合理的空白。
从版式的类型来看,采用静态模块式版面,对模块的设计为单稿模块,单篇稿件以矩形呈现;重视彩色图片,采用图片来解释新闻,使信息传播更加直观、形象,方便读者的阅读和理解;版面右下角的导读是版面上固定的一部分。
从整体上,能感觉到《环球时报》很重视图片与色彩的运用,版面倾向于生动活泼,能引起阅读者的兴趣,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同时也方便读者快速阅读,第四,在版面上,在这一部分我主要想说的是它的色彩。
《环球时报》的色彩是能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的,至少就给了我很好的印象。
头版的颜色永远是显眼而雅致的,既不是浓墨重彩,也非素面朝天。
环球时报分析
《环球时报》分析作者从初中开始阅读《环球时报》,以下内容源自作者内心。
-------题记成功原因(一)消息来源官方,政府支持请注意,《环球时报》在报纸的最上角写着:”中国唯一官方指定报纸.”《环球时报》(原名《环球文萃》)创刊于1993年1月3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因《人民日报》在全球各地派驻人数众多的特派或特约记者,《环球时报》也以此为独家特色资源,加以利用,使之刊发的文章不仅受到中国大陆与海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更享受到同类报纸难以匹敌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例如,在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时,《环球时报》出了特刊,主打文章是请使馆四名记者中惟一幸存者吕岩松写的,绝对独家。
吕岩松就是人民日报社的驻外记者。
(二)全球定位与环球视角《环球时报》通过广布于世界各地的驻外记者,以独特视角生动及时反映这个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反映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审视与交融,从而拓宽国人视野,为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资讯。
国际新闻的新颖独特,国际要闻的震撼力与冲击力,导致国际新闻的新闻吸引力远远超越单调反复的国内新闻亦或是乏味空洞的党政新闻。
再加上《环球时报》出色的商业化运作,记者的煽情深度扩展,使得整个报纸极大的满足了中国人民的猎奇心。
《环球时报》通过散播国际要闻,填补了人民工作,生活的空虚,特别是在等地铁,坐飞机的时候,消磨了无聊人民的时光。
总而言之,在全球化的今天,在高速发展的今天,选对了全球化跟踪报道,就是选择了成功,更何况,《环球时报》还是先行者。
(三)产业巨大,全球覆盖《环球时报》在世界各地拥有33个特派记者站,另在32个国家聘有专业资深撰稿人。
他们组成了优质高效的海外信息网络,及时向读者介绍世界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体育动态和文化生活信息。
在报纸行业日渐萎缩的今天,一个公司可以如此大的全球覆盖量,是难能可贵的。
久而久之,像《环球时报》这样的巨型报业公司市场占有率越大,然后产业越大,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环球时报
主要栏目
要 闻:1版、16版追踪重大时事新闻,深入解读热点事件。 · 新闻背景:2—4版,透过新闻看背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报纸看世界 · 环球扫描:5版,大千世界,奇闻趣事 · 关注中国:6版,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 深度报道、记者调查:7版,敏锐,犀利,全面,写出深度;脚到,眼到,心到,做好调查 · 军事:8版,瞭望世界军事动态,透析全球军事战略 · 异国风情:9版,读者足不出户,如同周游列国 · 台湾传真:10版,台湾风土人情,宝岛政经百态 · 经济:11版,精品财经资讯,激发财富灵感 · 娱乐与体育:12版,紧盯全球娱乐圈,走进国际体育界
办报宗旨
《环球时报》一直坚持把新闻的观 测点放在中国,用中国人的视角看 世界。并重点开发了以下几个领域:
第一,开发中国周边的新闻。 第二,在传统大国开发跟中国有关的新闻。 第三,在公共新闻中开发中国人感兴趣的侧面。 其次,在技术上,《环球时报》努力把文章做得通俗易懂。 最后,在手段上,《环球时报》大力夯实驻外记者队伍。
· 人物春秋· 史海回眸· 漫画与文摘:13版,讲述传奇经历,还原真实历史。漫画与文摘:小故事, 大人生;小漫画,大智慧 · 国际论坛:14—15版,权威专家解析国际问题,资深学者探讨社会热点 · 周五增版 · 权威访谈:17版,与世界风云人物对话 · 科技:18版,以独特视角看科技圈 · 他乡故事:19版,异国人物,别样人生 · 文化:20版,面对文学巨匠,享受文化生活 · 教育:21版,介绍国外教育现状,分享国际教育理念 · 国门内外· 读者公园:22、23版,看全球华裔的生存状态,听热心读者的鼓励鞭策 · 经济观察:24版,关注经济动态,评述经济事件,捕捉国际商机
品牌推广
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 中央台:第一时间、媒体广场、绝对挑战、总编直播室 北京电视台二套:国际双行线
环球时报中文版媒介资料
评论文章内容分析
1 2 3
评论文章的独立性
环球时报中文版的评论文章通常具有较高的独立 性,作者的观点较为新颖,且不受外界干扰。
评论文章的思想性
环球时报中文版的评论文章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作者会对事件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 看法。
评论文章的针对性
环球时报中文版的评论文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作者会针对当前的社会热点、政治事件等进行评 论和分析。
环球时报中文版的评论文章具有 较高的思想性和启发性,其内容 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探讨,引 导读者理性思考和认识各类问题 。
社会影响力
环球时报中文版的评论文章在社 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观点 和建议受到一定范围的关注和讨 论,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用。
专题报道影响力评估
要点一
全面性
要点二
独特性
06
环球时报中文版媒介发展策略建 议
提高新闻报道时效性
总结词
在新闻报道中,时效性是关键。
详细描述
环球时报中文版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闻采集和发布的速度,以便在第一时间向读者传递最新信息。
加强评论文章深度与广度
总结词
评论文章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深 度和广度可以增加吸引力。
VS
详细描述
环球时报中文版应加强对时事热点的深度 解读,邀请专家学者撰写评论文章,同时 拓展评论话题的广度,涵盖政治、经济、 社会等各个领域。
专题报道与特写报道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总结词
专题报道和特写报道能够凸显媒体的独特视 角和深度分析能力。
详细描述
环球时报中文版应对重要事件、人物、话题 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形成独特的报道风格 。同时,增加特写报道的数量和质量,以生 动细腻的文字展现新闻现场的细节和情感。
《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内容特点分析
《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内容特点分析作者:王朔来源:《记者摇篮》2018年第06期【摘要】本研究以《环球时报》公众号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法为理论支撑,通过对公众号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与分析,总结其内容特点,并探讨发展对策。
【關键词】环球时报内容分析微信公众号一、研究背景《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由人民日报社主办与出版,原名为《环球文萃》,1997年更名为《环球时报》。
在媒介融合转型过程中,《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取得了较好成绩。
由清博大数据可知,2017年12月期间,《环球时报》公众号微信总榜排名和分类排名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分类排名较为稳定,最佳成绩为分类排名第6名,在新闻机构内影响力较大。
尽管如此,其公众号在总榜排名不稳定,最佳成绩为总榜排名第9名,最差可到76名。
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以《环球时报》的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对其公众号发布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力求对其发展情况作出尽可能准确、全面的阐释,并分析其发展对策。
二、研究过程及结果本研究通过对《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抽样和搜集数据,选取自2017年12月18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共14天内的50条发布数据,并利用内容分析法按内容属性、内容表现形式、内容涉及地区和是否原创进行类目建构,按此将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所得数据,见下表。
三、《环球时报》公众号发布内容特点分析通过类目建构及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本研究将《环球时报》公众号发布内容的特点归纳为四点。
1.新闻性内容占据主导,非新闻性内容较少。
在《环球时报》公众号平台中,新闻类内容和非新闻类内容均有所涉及,以新闻类内容为主导,占比高达84%;非新闻内容为辅,仅占14%;模糊类占比2%。
由此可见,《环球时报》公众号定位清晰,以新闻性内容为本,立足新媒体平台,专注新闻功能。
进一步分析子类目构成比例:新闻类内容子类目下,时政类新闻占比33%,社会类新闻占比29%,评论类新闻占比24%,军事类和财经类新闻各占比5%,科技类和其他类新闻均占比2%;非新闻类内容以生活情感和生活趣味两类为主,分别占比57%和43%。
环球时报中文版媒介资料
环球时报中文版媒介资料环球时报中文版媒体资料:发布日期: 环球时报中文版是每天出版的中文报纸, 并于周末发布周末特刊。
发行范围: 环球时报中文版广泛发行于中国大陆, 香港, 澳门和台湾。
发行量: 据最新数据显示, 环球时报中文版的日均发行量超过200,000份, 阅读人群覆盖面广泛。
读者群体: 主要读者群体包括政府官员, 商界精英, 学者, 外交官, 以及对国际事务和时事新闻充满兴趣的群体。
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收入水平。
报道特色: 环球时报中文版在国内外新闻报道方面具有广泛的声誉。
它不仅覆盖了国内外政治, 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重要新闻, 还注重国际关系, 地缘政治和国际热点问题的深度分析和独家报道。
媒体影响力: 环球时报中文版在中国大陆以及香港, 澳门和台湾具有很高的媒体影响力。
它的报道通常能够引起公众关注并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
多样化内容: 环球时报中文版的内容丰富多样, 包括新闻报道, 分析评论, 专栏文章, 经济财经, 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报道。
此外,它还提供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满足读者对特定领域的深度了解的需求。
多平台传播: 环球时报中文版通过多种媒介平台进行传播, 包括纸质报纸, 线上网站, 手机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
这使得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最新的新闻和资讯。
广告合作: 环球时报中文版提供吸引力的广告合作机会, 让广告客户与高端读者群体建立联系, 提升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影响力。
以上是环球时报中文版的媒体资料, 它作为一份信誉良好, 影响力大的报纸, 为读者提供深度报道和全球视角, 并为广告客户提供有利的推广渠道。
环球时报中文版是一份备受信赖、声誉卓著的报纸,将全球视野与中文报道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资讯。
无论是政府官员、商界精英、学者,还是对国际事务和时事新闻充满兴趣的一般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丰富和深入的信息。
环球时报中文版的报道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对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和国际热点问题的深度分析和独家报道上。
《环球时报》读后感
《环球时报》读后感《环球时报》是一本我非常喜爱的杂志,它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闻资讯,还深入探讨了当今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议题。
在阅读这本杂志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它的专业性和深度,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对《环球时报》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我想谈谈《环球时报》对于国际政治的报道。
在这本杂志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各国政治动态的报道和分析,这让我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比如国际关系紧张、重要会议召开等,我总是第一时间通过《环球时报》了解到最新的消息。
它的报道既客观又详实,让我对国际政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我想说说《环球时报》对于经济领域的报道。
这本杂志不仅关注国际政治,还对全球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报道。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经济问题不仅关乎一个国家,而是影响着整个世界。
通过《环球时报》的报道,我了解到了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贸易关系、金融市场等方面的信息,这让我对全球经济形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除了政治和经济领域,我还发现《环球时报》在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报道也非常有深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化和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环球时报》能够及时报道这些领域的最新动态,让我对世界的文化和科技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通过阅读这些报道,我不仅了解到了各国的文化传统和创新成果,还学习到了许多科技方面的知识,这让我受益匪浅。
总的来说,我认为《环球时报》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杂志,它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闻资讯,还深入探讨了世界各个领域的议题。
通过阅读这本杂志,我不仅了解到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动态,还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见识。
我相信,《环球时报》将继续为读者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多元化的世界。
感谢《环球时报》给予我们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环球时报讲稿
以《环球时报》为例看国际新闻专业报纸的发展特征一.《环球时报》简介二.《环球时报》受众分析三.我有你没有——《环球时报》特色分析1.报纸风格①版面《环球时报》采用彩色印刷,版面色彩比较丰富,通常头版版式比较固定,多数是仅刊登一篇长篇重大新闻,占满整版(通常要转版),并采用粗黑体字做成通栏大标题,其中附有彩色字体的小肩题,其下带有大幅彩色新闻图片,以此吸引读者,制造显著的卖点。
这一做法与《参考消息》头版最少三则新闻的做法明显不同。
相比之下,占据头版整版的新闻稿更易于吸引读者,且更符合营销规则。
《环球时报》喜欢采用引题+主题的处理方法,而且主题喜欢用超大号的黑体字,而且引题则用红、蓝、绿等颜色来印刷,既分明又醒目。
属于标准的“大标题”类型。
《环球时报》“封面”式的头版风格就是虚实结合的典型。
大标题、大照片造成的视觉强势,加上文章的可读性和深刻性,勾起读者强烈的购买欲望。
在标题上,环球时报有自己的特色,准确、具体、生动,多是琅琅上口的八九个字,经调查是最适宜人类心理感觉和记忆力的。
②文章风格(皆与同类报纸作对比,《参考消息》)乔木灌木杂草(环与参(严肃)还有《青年参考》(娱乐)是怎样的)刚中带柔(刚柔)异国风情体育娱乐高中有低——高岭之花(对外国民众的生活和看法报道的还比较少)太严肃,但是高也是他的优势,1.符合他受众的定位(……) 2.精确的内容定位策略,利用自身善于做背景调查和深度报道的优势,以做国际时政新闻为主。
也有做过努力(《国际论坛》这个版面可以说是《环球时报》开辟的供读者发表自身看法的一个论坛,通过这个论坛,普通读者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形成自己对当今时代和世界热点问题的看法,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坚持平民视角,关注社会普通人的经历和命运,如《环球时报》2o06年3月23日的一篇文章《阿富汗女孩感动千万人》,古索玛的坚强和勇敢深深打动了人们客观中表明立场说话有理有据喜欢引用(例子:钓鱼岛中国船长的报道)(缺点)鲜明的中国立场是我们对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但是强硬的民族立场可能引起反感而是读者流失,反而削弱了传播效果,可以做的更隐蔽。
1997-2016年《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报道内容分析
1997-2016年《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报道内容分析作者:孙芳婷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本文选取《环球时报》1997-2016年共计20年发展中的一定样本为研究对象,旨在呈现《环球时报》国际新闻报道的特点,向读者展示以《环球时报》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纸媒在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方面的坚持。
關键词:《环球时报》;涉美新闻;内容分析一、新闻采写角度(一)报道类型《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报道类型差异较大,通讯占比超过60%,而作为主流报道形式的消息仅仅只有25%,这样一种通讯占据主力新闻的现象在2008年以前更加明显。
2008年之前,《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普遍是轰动性的大事件,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蝴蝶效应”,例如2001年“9·11”事件及后续衍生出的美国出兵伊拉克、干涉伊朗、参与中东混战,以及2007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大爆发等。
2008年以后,新闻消息数量迅速上升,通讯数量减少到43%左右,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美关系的日益密切、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等诸多原因,中国报纸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美国本土新闻,以及各种社会文化类新闻。
反映出《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更加多元化,从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出发,揭示了一个更加真实客观的美国形象。
(二)选题类型新闻选题作为判断媒体倾向的重要依据,正面、中立和负面新闻的取舍可以体现报社的新闻偏好,进而反映报纸的新闻倾向性特征。
在笔者所抽取的新闻样本中,《环球时报》涉美新闻在选题角度方面出现了较大的不均衡表现,中性新闻报道有360条,占比61%,这一点符合新闻报纸客观中立的定位,负面报道202条,占比34%,正面报N25条,占4%。
报纸作为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的“代言人”,中性新闻选题占据绝大多数毋庸置疑,然而《环球时报》中负面新闻(34%)与正面新闻(4%)差距较大,且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年代差异。
因为美国在国际社会扮演一种经常干预他国内政外交的“多事者”角色,频繁参与到国际间地区性矛盾的争端之中;负面新闻对于读者的视觉刺激往往高于正面新闻,多数情况下,负面新闻更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环球时报》简介1、发展历程及其成就<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由人民日报社主办,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新闻报纸。
快捷翔实地报道全球热点新闻,准确及时地评论重大国际事件,生动活泼地反映多彩世界,是《环球时报》的办报宗旨。
其日发行量高达240万份,在2010年全国报纸发行量排行第三。
2、环球时报目前主要的栏目头版要闻:1版、16版追踪重大时事新闻,深入解读热点事件。
新闻背景:2—4版,透过新闻看背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报纸看世界环球扫描:5版,大千世界,奇闻趣事关注中国:6版,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深度报道:7版,敏锐,犀利,全面,做好调查,写出深度军事:8版,瞭望世界军事动态,透析全球军事战略异国风情:9版,读者足不出户,如同周游列国台港澳传真:10版,深度剖析两岸三地最新热点,宝岛政经百态环球财经:11版,精品财经资讯,激发财富灵感娱乐与体育:12版,紧盯全球娱乐圈,走进国际体育界人物春秋·史海回眸:13版,讲述传奇经历,还原真实历史。
国际论坛:14-15版,权威专家解析国际问题,资深学者探讨社会热点(演讲与PPT同步演讲者仅需讲红色字体)二、《环球时报》版面特点1、好版面的标准中国记协对报纸版面提出了一个大概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好版面可具体化为以下五项:一、政治性强:重大新闻或重头稿件安排得当二、新闻性强:至少应3日以内的新闻;信息量较大。
三、标题与内容安排得当:题文内容相符;题文走向符合阅读习惯、位置互相照应、区域比例得当。
四、照片与文字并重:照片有相当的新闻性;照片位置较为显要、得体;照并与文字联系密切,互为补充。
五、版面整体安排有新意,较好地体现报纸的独特风格;某一处、几处乃至整体布局有创新;整体安排富有美感,创作出的一种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版面形式。
2、《环球时报》的版面语言版面语言是版面表意、传情、叙事的符号。
版面风格必须借助版面语言才能具体体现。
版面语言的语言形式包括编排手段、版面空间和布局结构几方面。
编排手段包括字符、图像、线条、色彩等。
版面空间包括位置、距离、面积、形状等。
布局结构则包括稿件内部结构(如题文关系)和稿件与稿件之间的结构等。
版面语言的语言形式是相对固定的、统一的。
《环球时报》通过对版面语言的灵活运用,较好地体现了报纸的版面风格。
(1)恰当运用字体字体和字号都有示意的功能,字号可以显示稿件的分量,字体可以表明稿件的特性。
因此,一个版面上各篇稿件所选用的字体、字号,都与稿件的内容息息相关,从而将编辑对稿件的评价清晰地传递给读者。
演讲者:《环球时报》头版头条地主标题采用的是大字号的黑体,粗犷雄浑,很有气势,也突出了头条新闻的重要性和显著程度。
而正文通常采用宋体。
宋体的特征是轻巧纤细,阅读起来很舒适。
文中的插题则采用黑体,以取得增加厚重、醒目的效果。
再看报头,标明“期号”、“日期”、“售价”、“版数”、“刊发日期”的这些文字信息更贴近读者,因而其字号要大于“所属报社”、“国内统一刊号”、“邮发刊号”这些说明报纸性质的文字。
在头版以外其他版面上,字体字号变化的余地更大,主要体现在标题方面。
正文也有所变化,如“国际论坛”版的正文全文采用楷体,这也是报纸言论类体裁常用的字体。
首先我们看环球时报的整体版界面设计;(PPT图片说明)(2)发挥图像功能图像的具体形式有照片、绘画、图表、刊头等。
在版面上的实际功用是传递信息,吸引读者,增强版面强势,美化、活泼版面等。
《环球时报》除了头版采用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闻照片外,在其他版面上,对图片的设计和运用也颇具匠心。
如“人物春秋·史海回眸”版,其中的“人物春秋”主要聚焦世界风云人物,讲述他们的传奇经历。
在同一个版面上往往报道某一类型的多个人物,展示人物群像。
版面对这些人物图形的编排别具一格。
演讲者:请看2006年的三期版面。
4月25日版的“人物”是美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五位总统发言人,包括现任总统布什的首任新闻发言人。
文章的主标题是:白宫“第一嘴”的苦辣生活。
文中记述了五位发言人的工作经历,刻画了其不同的性格特征,配有五个人物头像。
图片整体形似一个大蘑菇,由一个有着厚实底座的麦克风作支撑,从麦克风上端呈蘑菇状向下排列的是———同等大小的圆形中五位神态各异的白宫“第一嘴”。
一个麦克风将人物和他们的职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5月4日版的“人物”是韩国现代集团郑氏家族的五位成员。
文章的主标题“现代家族的恩怨情愁”,解释了充满矛盾的家庭状况。
这是一个拥有韩国最大企业集团的辉煌家族,在韩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上,现代集团创造了太多的第一。
其创始人郑周永白手起家,打造出“富可敌国”的家族企业。
然而,他的后代及家族成员却“同根相煎”、“争斗未止”。
文章配发的图片是郑周永和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儿媳,共五人的组图。
版面将五个人分成三组,以三角形状把三组人的照片编排在一起,三角之间用粗短线条连接。
三角的顶角是集团的创始人郑周永,左下角是背对着身体的两个兄弟,其面部表情各怀心事,右下角是一对踌躇满志的夫妇。
“三角”在视觉上给人以纠结复杂的强烈暗示。
5月12日版的“人物”是美国的五位中情局长。
主标题是“中情局长命运各不相同”。
图片编排是这样的:通过中央情报局的一枚大徽章,把五任中情局局长同等景别的照片以带状串连,呈一定弧度从左至右斜穿于版面。
类似电影胶片中的人物,让人联想到曲折离奇的特工故事。
这三期版面都把图片和稿件内容紧密结合,图片的意图耐人寻味。
图片的造型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像这样经过精心制作达到的版面图片效果,在“娱乐与体育”、“文化”、“世界杯专刊”等版面上也多有体现。
(替换为最新例子加PPT图片说明)此外,镶嵌在《环球时报》版面上的各种小巧精致、富有含义的刊头,如“独家报道”、“详细报道”、“热点追踪”、“军情展望”等,也是版面上的一个个亮点。
他们和各种图片一起,表情达意、装扮版面,造就了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版面风格,让人感觉“看上去很美”!(3)合理使用线条《环球时报》的头版线条较少,而其他版则较多地使用了线条。
头版的线条主要起到区分与结合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强势。
演讲者:通常情况下,头条新闻配有大幅图片,有时图片与右侧竖标题相配。
当图片与右侧竖标题为同一内容时,编辑用粗线将图和标题围在一起,题、图、线的颜色统一,凸显题与图的紧密关系。
同时与头条稿件更清楚地区分开来,形成另一个视觉中心。
有时,图片是独立的,与头版的其他稿件没有关系,编辑则用相近颜色的粗线将图片围边,以示区分。
版面右下角的“本期导读”用线围框,起到了强调作用,使面积较小,相对独立的这一区域得以突出。
在其他版面上,线条的使用变化多样。
如大块文章之间常以文武线区分;短篇稿件相互多用细线分界;图片四周采用相近颜色勾线;生动活泼的花线、优美流畅的弧线也常出现在特定的版面上。
;(PPT里配图片说明)打破传统报纸的禁忌,有意将版面用粗线纵向分割、横向贯通等。
线条的运用使版面增加变化,更加生动。
(4)精心选用色彩色彩可以表达特定的含义,表现强势,活跃和美化版面。
《环球时报》对色彩的使用灵活多变,不仅重视色彩的和谐有序,也通过对色彩的选择和使用,反映出稿件内容及版面的性质。
演讲者:以头版为例,《环球时报》头版的颜色永远是显眼而雅致的,既不是浓墨重彩,也非素面朝天。
一张大幅彩色照片的基调,往往决定了版面上其他颜色如何与之协调,从版面整体看,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其色彩面积有大有小,色彩浓度有深有浅,各种色彩彼此呼应,相互协调,共同服务于表现内容、美化版面的需要,形成了醒目明快的版面格调。
(PPT里配图片说明):如2006年6月7日头版,主要反映国际、国内的军事问题,主色调冷峻、清朗、深沉,其格调和新闻主体相一致,烘托了严肃内敛的气氛。
头条的主题“美投百亿扩建关岛基地”依然是大字号黑体通栏标题,引题“从弹药库成为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最主要的战力投射中心”采用紫色。
围头条配发的照片是:美军停在关岛的一架隐形轰炸机前,一名身穿绿色迷彩服、手持冲锋枪的军人严阵以待。
背景是空旷、高远的淡蓝色天空。
紧挨着照片右侧的竖标题“台军从金门调兵防‘斩首’”为深蓝色底纹反白字,其颜色与照片色彩属于同色系,且形成了层次感,十分和谐。
而版面右下角的导读框以橙色为主要基调,比较醒目。
左下角的一个关于世界杯专题报道的公告则以红色为背景,不但处于醒目考虑,而且也显示出体育盛事的喜庆和积极向上。
公告的旁边是一个红色和黄色搭配的刊头广告。
这样,在版面下方小面积的区域,形成了暖色系的搭配。
这是对冷色系为主的版面色彩的调剂,产生了既鲜艳、明快,又和谐、丰富的效果。
由此可见,编辑在色彩的运用上是相当用心的。
其他版面也是如此。
(替换为最新例子并加PPT 图片说明)《环球时报》虽然不是全部用彩版,当只要是有颜色的地方,编辑在其色彩配合上的确下了不少功夫,并非让诸多色彩充斥版面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而是协调有序的,让读者在阅读同时领略一种和谐的美感。
(5)合理利用空间版面空间包括位置、距离、面积、形状。
版面空间是一个版面所提供的用以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是构成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
演讲者:在版面空间中,除了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强势外,不同的面积也具有不同的。
面积越大,给读者视觉上的刺激就越强烈,也就越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强势就越大;反之,强势就越小。
因此,一篇稿件在版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与强势成正比,因而也与稿件的意义大小成正比。
给予意义大的稿件比较大的面积,意义小的稿件比较小的面积,是版面评价稿件的一个重要手段。
文字稿和图片稿都可以利用面积来表现强势,但在利用的具体方法上有所不同。
文字稿,特别是新闻,表现其强势的面积,主要不是指正文所占的面积,而是指标题所占的面积。
图片与文字稿不同。
图片一般没有标题,不能以标题的长度来显示强势。
因此,只能以图片本身的面积来显示强势即重要性,图片面积越大强势越大,表明其内容越重要。
(配PPT图片说明)(6)结构清晰易读《环球时报》已形成了自己的横竖双标题的形式,报纸字号的选择也进行了统一设定,《环球时报》有意识地将传统报纸版面中不作标题字处理的报宋体用于肩题或副题,与大黑体的主标题形成强烈黑白对比,凸现出该报别具一格的版面,使版面结构清晰易读。
演讲者:大多数的环球时报都是分为A叠和B叠,A叠多以头版头条的新闻为主,内容分要闻,国际论坛,新闻背景,国内新闻,军事和深度报道,广告等为主。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一天内的重要信息和紧急事件以最突出的方式传达给受众,我们说这样不会耽误新闻的时效性,能够最快的满足受众的阅读欲望. (配PPT图片说明)3、特色版面分析(1)“关注中国”----“关注中国”是外国媒体刊载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报道,《环球时报》再把它转载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