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公开课教案_0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课件 (2)

赚得行人错喜欢。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
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
“赚”——行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
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
引人注目。
qingzhenshiwangzhuangxiaoxue guokaixin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2.那个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得”后 的失落神态?
“错”
qingzhenshiwangzhuangxiaoxue guokaixin
3.试分析“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一句中“拦”字的妙处。
“拦”字形象的写出了山的动态感。用形象的比喻, 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试着翻译每一句诗。 2、思考: 表现出人生哲理的句子是哪一句?
一山放出一山拦。
qingzhenshiwangzhuangxiaoxue guokaixin
莫言下岭便无难,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便没有困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政入万山圈子里,
qingzhenshiwangzhuangxiaoxue guokaixin
1.这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 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 一事的成功所陶醉。在取得一定成绩时, 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qingzhenshiwangzhuangxiaoxue guokaixin
1.通过环境的描写表现了人的心情与自然景 色和谐相融的句子是: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一. 教材分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
这是一首描绘作者在松源镇上早市游玩时,对当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赞美之诗。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松源的美丽和漆公店的繁忙。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提高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引导他们品味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激发他们对松源和漆公店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了解松源和漆公店的背景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赞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松源和漆公店的背景文化。
2.难点:对诗中某些词语和句子的深入理解;将诗中的美景与现实中的家乡联系起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情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课件素材。
2.资料:收集松源和漆公店的背景文化资料。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松源的美丽风光和漆公店的繁忙场景,引导学生欣赏并产生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的大意。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研讨课教案_30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①此诗是绍熙三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赚:骗。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当堂背诵。
(重点)2、领悟诗句含义,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关键字句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书声琅琅,诗韵飘香。
品读经典诗词,可以打动我们的心灵,滋养我们的性情,丰富我们的生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去品味他对人生的感悟。
二、解读诗题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看屏幕1)谁能来说一说诗歌题目是什么意思?应明确:过:经过。
松源、漆公店:是地名。
晨炊:早餐。
诗歌题目:经过松源在漆公店吃早餐。
三、学习目标师:俗话说“心中有目标,效率才会高”。
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看屏幕2)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当堂背诵。
(重点)2、领悟诗句含义,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四、了解作者师:关于诗人杨万里,你知道多少呢?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看屏幕3)【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课件

整体把握
5.赏析、讨论、探究 。 (1)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字词圈出来,细细品一品,说说其中的妙处。 (2)归纳: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 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 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 的。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 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 活了起来。 6.诵读探究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资料助读
2.关于作品
诗的前半部分议论,后半部分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 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 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与“难”作 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的基本内容。这首诗是杨万里描绘旅途中所见所感的佳作。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古代诗人如何观察自然、抒发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解析诗词,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如“山色青于户外”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山色的美丽。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这一古诗词。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注意过周围的景色变化,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通过诗词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增强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通过解析诗词中的寓意和修辞手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4.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学习诗词朗读技巧,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5.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观点,学会与他人合作探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诗词朗读:学会正确朗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理解并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诗词解析: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理解诗词的意象和寓意。
4.诗词赏析:从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方面,深入剖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五)》的艺术特色。
5.诗词感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词解析: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举例:解释“晨炊”一词,让学生了解古代旅行者在早晨做饭的情景,进而理解诗词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素材解析培训讲学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素材解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创作年代南宋 作品出处《诚斋集》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诗的前半部是议论,后半部是描摹,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mào、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著有《诚斋集》等,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南宋 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释译文① 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莫言:不要说。
③赚得:骗得。
④空喜欢:白白的喜欢。
⑤拦:阻挡。
译文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
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研讨课教案_5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2016课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一、学习内容分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是人教版(2016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中的一首古诗。
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组诗中的一首。
这组诗共有六首,全是写春日山行情景。
课本选的是第五首,一向为人们所熟悉。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
学习这首诗不仅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的教育,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成绩,还可以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使学生对宋诗及杨万里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学习目标1.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视频的学习,理解宋诗说理的特点和杨万里及诚斋体的相关知识。
2.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人在诗中传达出的人生哲理。
3.通过小组交流,品味诗歌写作妙处。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体会诗人在诗中传达出的人生哲理。
2. 品味诗歌写作妙处。
难点1. 理解宋诗说理的特点和诚斋体的相关知识。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自主学习经验和一定的赏析能力,完全可以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中,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体自悟,理解诗歌的大意和精妙之处。
但是对于宋诗的说理的特点和诚斋体,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案例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1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信息化学习的技术优势,为学生学习古诗充实内容。
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朗读为主线,按照读出节奏—读懂大意—读出形象—品出妙处的步骤,进行诗歌的学习。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宋诗的理趣和诚斋体知识的学习和体悟,运用巧妙设疑、自主探究、参与体验等策略,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提高,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研讨课教案_0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学设计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诗是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
仅4句诗,内容浅显易懂,旁注详细。
可是我们学校是农村偏远学校,学生基础正在积累,朗读和欣赏能力正在提高。
因此难点是一个通假字,和体会诗句包含的知难而上、不自满的道理,并自勉。
教学目标:1、七言诗划分停顿2、背诵和默写3、结合“放”“拦”赏析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1、一个通假字和赏析语言2、在学习和生活中要知难而上、不自满教学过程:一、1 导入新课我们现在通过朋友圈、火山、抖音、快手等途径抒发喜怒哀乐的感情。
美景、美食、新歌、新舞蹈等等。
古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呢?诗、词、曲、散文等。
这节课重点说一下诗这一方式。
诗言志,志向、抱负、理想,也可抒发喜怒哀乐的感情或表明某个道理。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PPT展示2 结合旁注解释本诗题目,让学生找出题目中表明时间、地点、事件的词语。
时间:晨炊,早餐。
事件:过,动词经过。
地点:PPT 展示松源、漆公店距离我们的位置,让学生有个空间印象。
让学生把上述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连起来说一下。
题目告诉我们这么多的信息。
今后读书时一定注意从题目中提取信息,快速把握要点。
3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杨万里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
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
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问:群山环绕与诗人仕途不如意有什么关联呢?景和诗人的经历有什么相似的地方?4 范读播放朗读视频两遍。
5 明确七言诗朗读停顿的一般划分方法。
PPT展示6 学生自读后齐读两遍。
7 结合“一山放过一山拦”赏析语言PPT展示问:用了哪种修辞?读读想想感觉出怎样的表达效果?拟人,“放”“拦”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二、课堂练习 PPT 展示1 背诵 默写2 我数学成绩不理想,考试时一道道难题,真如3 请结合自己生活或学习的经历,引用“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写几句话。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公开课PPT课件_2

品析诗句
“莫言下岭便无难”
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
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
人们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
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
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赚得行人错喜欢”
“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
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
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
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
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山本无
知,这里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 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 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
而行人的种种心情—
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
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 感悟。
读准字音
赚(zuàn) 拦(lán)
朗读诗歌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说出大意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同桌之间互 相讨论并互相说给对方听)
联系实际
• 学习与生活中你有过类似诗人的 经历或体验吗?说出来让大家听 听。
拓宽视野
根据你的积累,说说还有哪 些富有哲理的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唐】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素材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素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素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素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创作年代南宋作品出处《诚斋集》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诗的前半部是议论,后半部是描摹,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错误!、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著有《诚斋集》等,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资料助读
2.相关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 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 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更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 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初读感知
1.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试读,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正音:赚(zuàn) 拦(lán) (2)释词: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江西 阳与余江 之间。 ②莫言:不要说。③赚得:骗得。 ④错喜欢:空欢喜。⑤拦:阻拦。
哲理解读 (一)解读艺术形象: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 (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喻体 *借景说理* 本体
清澈的方塘 —— 丰富的学识
源头活水 —— 读书学习
(二)解读隐含理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艨艟:(也作:蒙冲)古代大的战舰。 推移:舟大水浅,必用多人推动才能 移行。
观书有感(二) [宋]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诗描写的是春天水涨后船在江中自在行的自 然现象,春水未至舟难行,春水泛涨则大船也如 羽毛般轻,顺水自在而行。
初读感知
2.反复诵读,小组齐读,分组读。 3.指名学生读,大家从以下方面评议: a.停顿节奏,有无读破。b.感情是否把握准确。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整体把握
1.初步理解诗意。 自读并理解诗意,然后两人一组相互交流。 2.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3.学生自由散读,初步把诗译成较通顺的文字。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这首诗文字平白浅易、通俗生动,但意趣丰富,它 所描绘的现象,所抒写的体验,具有某种典型性,容易 使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唤起类似的体验,从而 引发某些思索,给人以某种联想与启示。请简要谈谈你 的感受。
人们往往对最艰巨的行程比较有思想准备,而对走过这段行程后还会 出现的艰难缺乏思想准备;只知道人们习知的艰难,而不懂得人们常 常忽略的另一种艰难;这首诗似乎可以引起这些方面的思索。
本诗一共有四小句,是绝句题材,每一句有七个 字,因此是七言绝句。
二、朗读诗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三、理解诗意
解题
经过
晨起做 早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松源”和“漆公店”都是 店名。
题目的意思是:路过松源正在准备早餐的漆公店。 把晨炊这个时间,放在两个定点中间就是诗人的一个创意。
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
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你赞同哪种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第二种。“行人”为何“错喜欢”?因为“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三四两句正是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岭 过程中也相应地会遇到多少重山岭,但历尽上山艰难的行人登上最高峰后,往往因 兴奋喜悦而一心只顾享受下岭的坦易轻快,忘记了前面还有一系列山岭需要跨越。 诗人真切表达了自己的这种种感受,如实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的思考, 却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
同“正”。
圈子。
政入万山围子里
译文:好比行走在群山的包围之中。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里面时候,有的山并不是爬上去,再下来就行 了,有的山是连绵起伏的,你需要上上下下好几次。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课件_0

作业:
1.朗读并背诵本诗。 2.根据自己对本诗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 活经历,写一段读后感。
再 见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
课 文 小 结: 这首诗为哲理诗。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 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 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 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 事的成功所陶醉。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 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宋代诗人。其诗风自然活泼、幽默诙
谐,人称“诚斋体”。代表作品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晓出净慈寺
送林子方》等。
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 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 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 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 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此诗时,杨万里 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 悟。
同“正”
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 的意思。
理解诗意: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
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当你进入到万山深处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
山马上将你阻拦。
二、本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各是什么表达 方式?前两句与后两句有什么联系?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
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
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借助“下岭”时的景物 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 深刻道理?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 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 所陶醉。人生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没 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设计_0 (2)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案教学内容分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①此诗是绍熙三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赚:骗。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错”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诗歌,并当堂背诵。
2、领悟诗句含义,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分析对诗歌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激情导入由学生在小学学过的杨万里的诗歌《小池》,导入《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教师可引导学生背诵。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了解作者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
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
3、朗诵感知,理解诗歌大意(1)教师有情感范读诗歌,要求学生体会朗读节奏(2)学生诵读,在初步理解所写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学生诵读后,相互交流自己对本诗的看法。
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欢喜一场。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示范课件_18

•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牧 的诗歌在晚唐极负盛名。其诗或讽刺统 治阶级的荒淫误国,或斥责官僚、边将的 昏庸苟安,或抨击藩镇的分裂割据,具 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他的诗作中,绝句 最妙,一向为读者所喜爱。写景抒情的 小诗,多清丽生动。《阿房宫赋》颇为 有名。作品集《樊川文集》
__隔__江_犹_唱_后_庭__花________。
作业
熟读诗歌,并背诵 预习《贾生》这首诗
写景——夜景
渲染气氛
叙事:点名环境,交代时间、地点 “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 场。
赏析诗歌。 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 的感觉?
(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 凄迷景象。) 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 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 在酒家。
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
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 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人) 作者面对这样的景象,这样的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诗人表面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 笔,实则批判了听歌的豪门贵族,这一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 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借诗境 学手法
1、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互文
2、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3、第三、四句在抒情时用了什么手法?
引用典故,借古讽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三首,P173页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准、读清、读懂并背诵这首诗。
2、从“错”“围”“出”及“赚”“入”“得”六字着手,品评诗歌语言。
3、比照《过》另五首诗,体会杨万里诗歌(诚斋体)特点,积累诗歌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朗读品评诗歌中含义丰富的字词。
2、如何让学生通过比照《过》文其它五首诗,步感知杨万里诗歌(诚斋体)特色。
3、如何引导学生以本课学习为例子,为诗歌学习(特别是炼字与诗歌特色)积累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4分钟)
板块一、小诗导入(1分钟)
同学们,诗歌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明珠。
好的诗歌能让我们回到童年,让我们听到它咕咕的泉眼细流,看到它柔柔的池水微波,还有那挺举的尖尖小荷,那静立的微抖着彩翅的青蜓……来,我们一起来读这首小诗——
(PPT)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吗?
板块二、作者卡片(3分钟)
(学生思考、作答)对,杨万里。
那你对杨万里这个人有多少了解呢?
(学生可查课本中注解、可查手头资料)教师推出所总结的杨万里生平卡片(PPT),并重点强调:
杨万里、朝代、做官(写此诗之所以能有平静心态原因)、诚斋体(为后面了解特点奠基)
那我们今天再来学习这位诗人的另一首很美的诗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板块三、读准字音(1分钟)
同学们读一下这首诗,看能不能把这首诗读下来?
(学生自读,借助课文注释或工具书,解决不认识、不明白的字;教师强调下面字音)(PPT)
1、赚得
..行人错喜欢①赚()②得()()①zhuàn ②dé de
2、政.入万山围子里政()zhèng
二、原来是一场“错喜欢”——朗读,搞清诗歌寓意(8分钟)
板块一、主问题:这首诗应怎样读才能读好?(6分钟)
学法:1.学生自读揣摩品评。
自读提示(PPT):
①读好诗歌基本要件——读准、读畅、读出轻重与节奏。
②读好诗歌的更高要求——读出情感、读出画面、读出真意、读出共鸣。
2.看谁读得好——学生朗读比赛。
①学生朗读,学生品评;
②播放音频(音频MP4),学生品评;
③完善朗读,学生再读。
归结: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
../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教师总结过渡: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能否搞清杨万里在这首诗里想写什么,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板块二、主问题: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2分钟)
学法:学生可分小组讨论,可自由述说。
归结:我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教师总结过渡:这首诗读起来很美,给我们的启思也很深刻——这还缘于作者杨万里非常注意诗歌的用词炼字。
下面有六个字很值得我们品味。
来,我们一起品味它们到底好在哪里?
三、“错”“围”“出”与“赚”“入”“得”——品词炼字(20分钟)
板块一、主问题:听视频朗读,品评诗歌为什么用“错”“围”“出”,而不是朗读中的“空”“圈”“过”?(10分钟)
学法:学生先听视频朗读(PPT上视频),再分小组讨论,然后自由言说,最后总结。
过程:
1、分组讨论,反复朗读,揣摩品味。
2、交流探究结果。
① PPT板书:“赚得行人错.喜欢”,为什么不是“赚得行人空.喜欢”?
参考:“错”字直截了当;与上面“莫言”即“不”照应;语意更强烈,好像在说“错得厉害呀,我的哥”;“错”读“cuò”,而“空”读“kōng”,“错”语气更重,更能鲜明表明作者态度。
②PPT板书:“政入万山围.子里”,为什么不是“政入万山圈.子里”?
参考:“圈”,只是一个圈,万山应是“围”;“围”,包围,处在群山之中,像人一样,特意朝着你围攻;围剿,很幽默搞笑;可见被围之人的荒乱、迷惘。
③PPT板书:“一山放出.一山拦”,为什么不是“一山放过.一山拦”?
参考:“围”,山围着,不是一道坎,用“过”就不妥了;“出”,出来,从山里被放出来,不容易,终于出来了,经过了千难万险;“出”有一种欣喜,有一种拼尽力气才出来的喜悦
感;“过”显得随意,“出”有一种挣扎而出的意味。
3、归结过渡:三个字,极富表现力,可见作者匠心。
老师这儿还有三个字读的与原文不一样,大家能发现吗?请大家品读一下,到底哪个字用得好?
板块二、主问题:听音频朗读,品评诗歌为什么用“赚”“入”“得dé(阳平)”而不是朗读中的“骗”“如”“得de(轻声)”?(10分钟)
学法:学生先听音频朗读(PPT上视频),再分小组讨论,然后自由言说,最后总结。
过程:
1、分组讨论,反复朗读,揣摩品味。
2、交流探究结果。
① PPT板书:“赚.得行人错喜欢”,为什么不是“骗.得行人空喜欢”?
参考:“赚”是古人常用词(例1.吕布赚开城门,杀将进来了!——《全图绣像三国演义》2.当时亲见元帅命中军去赚刘豫。
——《说岳全传》 );像赚钱一样,说出了怎样的“骗”;“骗”为贬义词,坏人恶人,“赚”为中性词,此处说的是“山”,好像山故意捉弄人似的,拟人写法,用“赚”比“骗”好;“赚”读“zhuàn”,而“骗”读“piàn”,“赚”比“骗”读起来更响、更有力量;“赚”,给读者的是一种山在嘲弄人的会心感、幽默感。
②PPT板书:“政入.万山围子里”,为什么不是“政如.万山圈子里”?
参考:“入”,进入,诗人正进入群山万壑之中;“入”,仿佛我们读者也和诗人一道在崇山峻岭踽踽前行,我们分明可见作者与读者自己的影子;“如”,若是比喻词,“正好像进入万山围子里一样”,什么好像亦即本体是什么呢?显然,这个“如”字来得莫名其妙。
③PPT板书:“赚得.dé(阳平)行人错喜欢”,为什么不是“赚得.de(轻声)行人错喜欢”?
参考:“赚得dé(阳平)”,读起来语气更觉顺畅;“得dé(阳平)”,得到了,赚成功了,更符合文章;“得dé(阳平)”有一种骗人成功的窃喜感。
3、归结过渡:三个字,与上面所分析三个字一样,用词准确,可见作者匠心。
我们从上面炼字,可得出作者诗歌什么特点?(让学生明确:浅显如话、灵动活泼、幽默活泼)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一共写了六首诗,课文是第五首。
四、“诚斋体”——鸟瞰一位诗人的诗歌特色(10分钟)
板块一、主问题:杨万里以“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为题一共写了六首诗,我们再看另五首诗,大家还能感受到杨万里诗歌的哪些特点吗?(6分钟)
(PPT杨万里的这六首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
其一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
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其二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乡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其三
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其四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
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其五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学法:学生自己去阅读探究。
提醒学生:
①围绕问题——即这六首诗写作特色来探究答题;
②要先搞清另五首诗意思,可借用工具书。
③要比照课文,找出其还有其它的特点。
④总结的特色,要用诗句来诠释,要言之成理。
⑤应有发言提纲,发言要简明、有条理、有说服力。
参考归结:①意趣生动;②都有人的情感;③想像丰富;④善用拟人等手法;⑤诗有理趣。
板块二、主问题:了解杨万里的“诚斋体”。
(4分钟)
学法:出示“诚斋体”特点,学生反过来再看从课文及另五首诗看看是不是有着这样的特点,从而感受杨诗的这一诗歌主张与特色。
(PPT“诚斋体”特点)
“诚斋体”
——杨万里独创
①让所写事物有一种感情;②想象奇特;③语言明白如话,灵动活泼。
让学生明确:
①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以文人个体名号命名的诗歌流派;
②这是一种自我创新的新的诗歌理论(杨氏先后学晚唐诗、王安石,最后舍弃而自成一家);
③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诗歌理论(譬如我们作文时要在文章中充溢着自己的情感、要放飞想像的翅膀、语言要灵魂、平实、不刻意求偏等)。
五、结语(1分钟)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的语文学习只是一个例子。
今天,我们学习《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就是为学习杨万里诗歌提供了一个范例;为我们学习其它更多的诗歌提供一个范例——即在学习时,我们可以像今天这课堂一样从朗读着手,从品读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着手,结合诗人其它作品,把诗歌挖深,从而更全面了解把握诗人诗歌艺术特色,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思。
六、作业(2分钟)
1、梳理笔记,把课文六个字词的品味赏析抄写在笔记本上。
2、课外阅读《杨万里集笺校》,结合具体诗歌,揣摩“诚斋体”特点。
3、运用“诚斋体”理论,修改一篇自己的作文。
4、总结此堂课学习诗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