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法”中得到的启示
三环六步教学法的实践心得感悟
三环六步教学法的实践心得感悟一、概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的问题。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一直是我们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环六步教学法是一种结构清晰、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通过自己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法的独特魅力和良好效果。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以三环六步教学法为主题,共享我的实践心得感悟。
二、三环六步教学法介绍三环六步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三个环节和六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个环节分别为导入、主体和总结;六个步骤分别为预习、讲授、练习、拓展、巩固和复习。
这种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以小组合作、展示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思考。
三、实践心得感悟1. 导入环节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常常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展示一段视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很好的集中,他们更容易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来。
2. 主体环节在主体环节,我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我会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组织展示,让同学们相互学习、交流。
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3. 总结环节总结环节是整节课的收官,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
在总结环节,我会邀请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重点知识,梳理思维,巩固所学内容。
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得到实际操作的机会,还能够让我及时发现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辅导。
4. 预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更好地了解本节课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前,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让他们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并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5. 讲授在讲授环节,我注重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清晰简洁的表达方式向学生讲解知识点。
我还会通过举例、图片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法”对我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启示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六法”对我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启示姓名:左希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画(花鸟)指导教师:江宏伟20090414摘 要 自南朝谢赫在综合了前人的经验,对中国画的理解列出了“六法”条目以后,“六法”成为中国画最重要、最概括的评画标准。
所谓“六法精论,万古不移”,谢赫的六法说,其实已超越了绘画本身而成为中国美学思想的精髓,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 其所蕴含的美学理念为不同时代的画家所充实、发展。
本文即是结合十余年中国画创作的实践,谈谈我对“六法”的理解。
关键词:“六法” 工笔花鸟画 创作体会 Abstract“six methods”(“liu fa” for short.) is a very important standard of Chinese Painting since Xie He advanced in Nan dynasty.The theory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esthetics,and reflects the spitits of China.Besides it develops with the times.The thesis is my experience of my study over the past few years.Key Words: “six methods”(“liu fa” for short.),meticulous flowers and birds painting,experice.前言前 言 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在总结了前人绘画经验的基础之上,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展现在世人眼前,即“六法”论。
它将绘画的内在精神、画家本人对描绘世界的情感和体验,以及绘画创作过程中的用笔和赋彩、构图和模写等一一涵盖其中,表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代。
而“六法”也成为后代画家衡量绘画作品水平的标准。
谢赫“六法”于当代书法艺术的启示和思考
2020-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谢赫“六法”于当代书法艺术的启示和思考贺书颜(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235000)摘要:谢赫所著《古画品录》中阐述了人物画创作的六种原则,即“六法”,是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总结出的重要美学原则,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上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理论研究中有“书画同源”一说,书法和绘画有着许多共通的审美标准。
本文旨在从“六法”的具体内容和意蕴内涵出发,以美术原理的视角试分析“六法”对当代书法艺术的启示,从而达到美术门类之间的比较、借鉴与融合,以得出书画之间的交叉、关联性,从而为书法学习提供更为广泛的创作思路。
关键词:美术原理;六法;书法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0-0024-02一、谢赫“六法”的意蕴与内涵谢赫,南朝时期画家、美术理论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其《古画品录》是中国画史上最早的理论著作。
他在中国美术史上最大的贡献便是提出“六法”,此美术审美准则成为后世画家、美术评论家们在评述作品时所采用的普遍方法。
古典艺术的法则是和具体的书画实践联系在一起的,好比“六法”理论的提出,不仅成为认识魏晋南北朝美术史的纲领,亦成为中国古典绘画艺术的精神内核。
尽管谢赫已无作品传世,但他从人物画创作中总结出的画论却成为千百年画坛奉行的经典,被后世艺术家们引申发挥,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
“成教化、助人伦,明劝诫,祝升沉。
”这是绘画的目的,也是从汉晋以来的人物画的智性作用。
①例如汉明帝诏画功臣像,顾恺之画列女图,都有相似的功能。
通过真实的正反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认识和教育的效果。
明确这一功能,是将儒学的实践性精神落实在视觉形象的制作活动中,使绘画在画家赢得社会独立地位之际,担当起辅助正教的责任。
谢赫在明确绘画功能的同时,提出一套艺术法则,把“绘画的自觉”落到实处,绘画从此成为独立的视觉艺术。
有趣的是,一千多年来,这套法则由于句读问题分别被唐人张彦远和清人严可均解释出两种不同的方案。
朱子读书六法
朱子读书六法朱子读书六法是中国古代儒学大师朱熹提出的读书方法。
朱子是南宋时期儒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读书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领悟经典文献。
第一法是“格物致知”。
朱子认为,通过观察物象,可以获得世界的真实和本质。
他提倡人们要学会去观察和思考,通过感官的触觉、视觉、听觉等方式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
第二法是“致知明志”。
朱子强调,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行动方向。
他认为,人们应该将知识用于实践,通过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使读书的意义得到体现。
第三法是“诚意正心”。
朱子提倡人们阅读时要具备真诚的态度和正确的心态。
他认为,诚意是获取真知的前提,只有心存真诚和善意,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经典文献中的内涵。
同时,要有正确的心态,超越个人的兴趣和偏见,以客观的态度去读书,才能获得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法是“明辨是非”。
朱子强调人们在阅读时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他提倡人们要学会分析和辨别不同观点的优劣,明辨真伪,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中。
只有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真正从读书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第五法是“笃志修身”。
朱子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
他提倡人们要有追求卓越的志向,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品质。
通过读书,可以培养出自律、谦虚、勤奋和坚定的品格,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六法是“尽心尽力”。
朱子认为,读书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要全力以赴。
他提倡人们要以最大的热情和精力去读书,尽心尽力地去理解和领悟经典文献。
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时间,才能真正领略到读书的乐趣和意义。
朱子读书六法是一套综合性的读书方法,为后世读书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文献的阅读,也可以应用到现代读书的过程中。
通过遵循这些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书中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修养水平,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从谢赫的《六法》引发的十点思考
Arts circle 美术界ARTS CIRCLE 2011/10TEXT /邓明理从谢赫的《六法》引发的十点思考谢赫《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希腊人很早就提出“模仿自然”。
谢赫“六法”中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是模仿自然,它要求艺术家通过观察世界把形象、颜色表现出来。
进一步表达出形象内部的生命而达到“气韵生动”,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进而达到形神兼备。
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
绘画有气韵,给欣赏者以音乐感。
此种感觉即所谓“韵”。
如西方美术学家说的一切的艺术都趋向于音乐。
再说“生动”,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美学观,无论绘画、雕塑、舞蹈、杂技,都是热烈飞动、虎虎有生气的。
画家喜欢画龙虎、飞鸟等灵兽,画舞蹈中的人物。
雕塑也大多表现动物。
气韵生动不仅提出了美学要求,也是对当时的艺术实践的一个理论和总结。
“六法”成为中国后世绘画思想艺术追求的指导原理。
在此理论指导下所以不可能产生西方那样的“静物画”。
谢赫之后对“六法”继续有所发挥。
如五代的荆浩解释“气韵”二字:“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
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
”就是说艺术家要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提取出对象的要点,同时在创造形象时又要隐去自己的笔迹,不使欣赏者看出自己的技巧。
这样把自我溶化在对象里,突出对象的代表性,成为典型形象,让欣赏者有丰富的想象余地。
达到“韵”者有余不尽。
今人之表现和抽象把古人原理本末倒置,反其道而行之是自我夸张表现的另外发展和与时俱进。
谁是谁非?各有所取,各有所失。
为了达到“气韵生动”达到对象的核心真实,艺术家要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
如顾恺之所说的“迁想妙得”。
所谓形神具备,就要靠内心的体会,把自己的想象迁入对象内,这就叫“迁想”;一番曲折后,把握对象的真神,是为“妙得”,艺术上品中的“神品”由此而生。
“骨法用笔”是中国画的标志性技法,笔墨原本是中国画的工具,经代代相传演进变成了表现技法和艺术境界。
六会教学法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接触到并实践了六会教学法。
这种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反思,我对六会教学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六会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六会教学法,即会学、会听、会讲、会读、会写、会做。
这一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来说,六会教学法包括以下几方面:1. 会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 会听: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信息。
3. 会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 会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
5. 会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6. 会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二、六会教学法的实践体会1. 转变教学观念在实施六会教学法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六会教学法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六会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六会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科技制作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加强师生互动六会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讨论、启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朱熹读书六法的启示
朱熹读书六法的启示
朱熹读书六法的启示
循序渐进。
朱熹主张读书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由易到难,讲究次第,扎扎实实,步步
为营。
他告诫我们读书不要急于求成,先读基础的、容易把握的书,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从字句、章节、篇章依次读起,把前面的弄懂后,再继续读下去。
要扎扎实实地踏实
地学习。
熟读精思。
读书必须记得背得,仔细推敲、琢磨其意。
熟读成诵,使学习内容烂熟于胸,这在人的成长、精神发育的一定阶段是非常必要的。
读书反复读,所谓“读书百遍其
义自见”。
读书时还要有怀疑精神,要在人无疑处提出问题方算有功夫。
虚心涵泳。
读书需要虚心,不要带着自己的看法去读书,避免先入为主。
应当仔细揣
摩读者的意思,边读边思考,要让自己的思路随着书中的意思走。
遇到同一个问题的不同
说法时,应平心静气的玩味,不要匆匆下结论。
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书中的深意。
切己体察。
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而不是尽信书,只
注重纸上功夫,如此才能体会书中的真正含义。
要以所读之书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
着紧用力。
读书需要制定合理的一个目标,并围绕目标
坚持不懈地努力。
读书也不可漫不经心、游手好闲,而需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居敬持志。
读书时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保持一种恭谨的心态,做到心正、意诚,而且能立志专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安全“六法”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貟超
安全“六法”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貟超摘要:化工企业是高危行业。
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烧伤等危害因素和设备管道多、工艺流程长、生产连续性强等特点,时刻伴随在化工生产过程中。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搞好化工企业安全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面临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六法;实践一、安全教育工作在企业日常生产中的重要性。
(一)安全“六法”教育对我公司现阶段安全生产教育的重要性1、化工安全生产形势对安全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化工安全整治力度,制定出台了《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安全十条规定》,《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等相关规定,安全执法越来越严,安全压力越来越大。
就企业而言,“十二五”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内部环境,我公司必须力保安全稳定。
2、职工安全素质参差不齐迫切需要强化安全教育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发生事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据有关数据统计分析显示,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
煤制甲醇公司年轻人占到了职工总数的80%以上,绝大多数的新工人是从一般学校或技工学校毕业后进入工厂的,没有受过系统的安全生产教育。
入厂后虽然经过短时间的入厂教育,初步了解了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程制度,但缺乏工作实践和亲身体验,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仍然很肤浅,往往认为自己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学会技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因而重视学习生产技术,轻视学习安全技术,甚至还认为自己是徒工,安全生产是师傅的事,是领导的事,与自己的关系不大,等等思想存在,最容易出现“三违”。
还有少数老职工,工作中存在看惯了、干惯了思想,也容易发生违章。
(二)职工安全培训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增强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使广大职工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水平和安全知识水平,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要求和预防、处理事故的能力,发挥自防自控的自我保护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六步教学法启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六步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
通过学习六步教学法,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六步教学法的启示心得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六步教学法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这使我认识到,教师不能仅仅关注知识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六步教学法的第二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讨论、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这使我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六步教学法的第三步是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使我认识到,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六步教学法的第四步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要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这使我认识到,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素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六步教学法的第五步是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使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关注他们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学习六步教学法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学习六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学习六步教学法心得体会(精选12篇)学习六步教学法心得体会篇1近几天,在教研组长的指导和安排下,我们重新研读了我校课堂改革所推行的“六步教学法”。
从中又了进一步的收获。
一、“学”。
课前自学部分,一般是安排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的。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检查学生对该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其对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的识记。
二、“助”。
合作学习互助阶段,一般是在课堂上由四人小组或八人小组共同探讨,学生之间相互借鉴思考问题,以弥补其在自学方面的知识缺憾或是对提高性目标的独立掌握。
而在这一环节,最主要的就是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这就要求班级在小组划分上做到合理,在组员分工上做到明确。
三、“展”。
主要是学生对重点问题或疑惑点问题的交流和展示,能够明确的提出问题,并积极的讨论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在我认为这一环节是对老师的当堂“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会对学习内容有一些奇思妙想,有时甚至是跑出课题以外的内容,或偏执的见解。
对于这些,如果引导不当就会产生不良效果。
这也要求我们在课下认真、细致的备课。
四、“教”。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之前“助”、“展”的总结,也是对这节课的提升,重点讲解学生不会的、讨论不精确的内容,是一节课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环节。
但也需要我们的精确把握,语言要做到规范,目标要做到明确,认真做好“三讲三不讲”。
五、“达”。
这是检验一节课是否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环节。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过于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检测,而忽略了学习重点、难点的检测。
并且在检查的形式上太过单一,经常是采用试卷、问题等书面形式,而忽略了学生的感悟和对课堂的收获、总结。
六、“思”。
这是我在课改活动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首先是,对于这一环节的学案设计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只注重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知识层面的提升,而忽略了其对课堂学习不足点的归因和深化。
其次是过于强调小组的整体评价,而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对课堂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课后交流。
六大思维方法 心得
六大思维方法心得六大思维方法是指发散、归纳、比较、对比、综合、分析这六种思维方式。
这些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和观点。
在我的生活和学习中,我经常使用这些思维方法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和学习知识。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点往多个方向思考,寻找新的解决方法或新的想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经常使用分析法来找到问题的根源或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我可以发现问题的本质,然后通过发散思维来想出对策。
例如,在写一篇文章时,当我遇到一个思路不通的情况时,我会通过发散思维来寻找新的思路,例如回到文章最初的主题重新思考,寻找新的启发,或转换思路,思考其他方面来丰富文章内容。
归纳思维是指从多个方向去考虑一个问题,然后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在学习理科知识时,我经常使用归纳法来将知识点归纳到一起。
此外,在学习新知识点时,我也往往会利用归纳思维将自己已知的知识点与新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对知识点深入理解更好的效果。
比较思维是指从多个方面去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异同。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购物时我经常使用比较思维,将各种不同的商品逐一进行比较,在其中挑选出符合期望的物品,从而达到最佳性价比的目的。
对比思维是指在比较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我在写论文时,一般会找到与自己所研究的题目有关的其他文献,使用对比思维去分析这些文献与自己的研究内容之间的异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现有研究成果。
综合思维是指将多个输入资料融合在一起,从而得到新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写论文时,我往往会综合之前的阅读和对文献的分析,从中提出问题,并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诠释,以完成论文的撰写。
分析思维是指将一个问题拆解,分别分析其各个方面,从而找到每个方面的问题所在,进而寻找解决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在编写代码时,我经常使用分析思维分解复杂的编程任务,将其划分为更小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解决问题。
从“六法”中得到的启示-2019年文档
从“六法”中得到的启示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的象形文字的发展,到之后发展在器皿用具上做画,直至纸上、绢上绘画的出现,历经千年,因而中国绘画的品评画论也是博大精深。
自东周开始,农耕文明得到大力发展,人们开始有了固定的住处,有了完整的家族制度,人物开始被作为主体描绘。
自两汉以来,中国画发展的主体为人物绘画,也出现了与之相应的品评准则。
其中最著名的则是南朝著名画家谢赫从以往人物画实践中总结的“六法论”。
所谓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就人物而言是指人物的风范神态,与风景花鸟来说则是指优美的韵味意境,是绘画者思想高度的表露。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最高品评标准,也是“六法”的精髓。
二曰“骨法用笔”,“骨法”指的是形象的结构,强调在用笔的过程中“笔”的力度。
其中“线”是中国画独特的造型语言,早期中国绘画主要是以人物画为主,人物的结构衣纹都用线条来描绘,线条不仅要表现人物的外在结构,还需要表现出人物的神情。
三曰“应物象形”,绘画是造型的艺术,如果没有了形准,也就很难提及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了。
四曰“随类赋彩”,字面意思而言就是在作品定稿之后根据对象本身在大自然中的颜色进行上色。
五曰“经营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构图。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观察方式截然不同,构图自然也不同。
西方绘画重写实,提倡焦点透视法,往往采用近大远小与光影变化的画法。
而中国“乘物游心”的传统思想直接反映到了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中去。
比如“三远法”中的平远、高远、深远,将千里江山收于画卷之内,正可谓石涛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
六曰“传移模写”,“传模”是指通过临摹古人的绘画作品学习其技法,移写则是在掌握技法之后融汇自己的写生心得进行再创作。
可见“六法论”将用笔、构图、设色、形神之法的精髓用短短数语精炼概括了出来,也是中国最早、最全面的品评中国画的准则。
由于“六法论”的影响,隋唐五代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人物画家。
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都无疑是“六法论”最好的体现。
朱熹读书六法对当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朱熹读书六法对当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中国古代教育家朱熹(1130-1200)曾提出了六大读书原则,也就是“心法六法”,那就是读书时要善于“认真”、“耐心”、“模仿”、“反复”、“把细枝末节加以总结”、“通达”。
朱熹的读书六法,不仅对古代教育留下了重要精神,而且对当今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朱熹提出的“认真”这一原则提醒我们,在读书时要做到心无旁骛,仔细认真,这能提高记忆效率,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知识。
而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要安静认真,仔细阅读,多花时间思考,不要着急跳过,不要把书本看得草草了事。
其次,朱熹提出的“耐心”这一原则提醒我们,要有耐心读书,不要想一下就放弃,要以一颗宽广的心态去面对。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有耐心地去读书,使他们更有耐心和恒心地读书,努力习得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第三,朱熹提出的“模仿”这一原则提醒我们,要参照先人的学习效果和成果,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生们要引以为戒,多模仿先人,吸取他们的优点,如有必要,可以教会学生参观学习先进的阅读者,从中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如快速有效阅读技巧等。
第四,朱熹提出的“反复”这一原则提醒我们,只有反复阅读,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进而形成知识的积累。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让他们细心阅读,要求他们做到“反复阅读,思考断句”。
第五,朱熹提出的“把细枝末节加以总结”这一原则提醒我们,要对读到的文章内容做出总结,以便于形成知识。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要仔细思考,做出总结,把文中的细枝末节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例如,从著名的某篇小说中归纳整理出若干主题,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
最后,朱熹提出的“通达”这一原则提醒我们,要针对文章做出全面的分析,从而形成自己更深一步的理解。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从文章作者的思想观点出发,把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和拓展,并多做概括,使课文中的要点更清楚。
地理实用六法
地理实用六法摘要:一、地理实用六法简介1.地理实用六法的背景与来源2.地理实用六法的主要内容二、地理实用六法详解1.观天时2.因地治3.审地势4.观风物5.重民生6.谋长远三、地理实用六法的实际应用1.观天时在农业活动中的应用2.因地治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3.审地势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4.观风物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5.重民生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6.谋长远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四、地理实用六法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2.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正文:地理实用六法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家总结的一套关于地理考察、研究和应用的方法。
它包括观天时、因地治、审地势、观风物、重民生和谋长远六个方面,旨在指导人们在生产生活、治国理政等方面作出科学决策。
首先,观天时是地理实用六法的基础。
古人通过观察天气、气候等自然现象来预测农作物生长、自然灾害等,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运用气候知识为农业、旅游等行业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其次,因地治是指根据地理环境、资源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在城市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地形、水文等条件,合理布局,提高城市建设的科学性。
审地势是地理实用六法的重要环节。
地势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影响,因此要全面了解地形、地貌等信息。
在旅游规划中,合理利用地形地貌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观风物是指了解地区的风俗、物产等特色。
这对于文化传承、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吸引力。
重民生是地理实用六法的核心。
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要始终关注民生问题,充分考虑民众的需求和利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后,谋长远是指在地理研究和应用中要有长远眼光,注重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站在未来的角度审视当前的发展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空间。
总之,地理实用六法虽然源于古代,但其所蕴含的智慧和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谢赫六法论心得600字
谢赫六法论心得600字谢赫是南齐时著名的画家、绘画理论家,在中国画的实践和理论方面造诣颇深,但可惜的是没有画作流传下来,但是他的理论《画品,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一篇重要的流世之作,“六法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绘画做的一个概括性总结,在文中,谢赫评论了在他之前的27位画家,并提出了“六法论”,而“六法论”是文中最精彩的部分,“六法论”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他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以及对画家的要求都详细的记录在内,自从“六法论”提出以后,中国的绘画理论就自觉地以它为标准。
谢赫的“六法论”是怎样论述的呢,又是怎样继承和发展的?需要对内容做一个详细的解释;唐代美术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今人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论述这段文字,“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气韵生动,“气韵”是一个人从内而外所散发出来的气质,是一个人本质的体现,是人生命力的显现,所谓“气韵”是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有一种生动的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气韵”原是魏晋时期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来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由先前的单评论人物,到后来慢慢的上升到山水等。
“气韵”与“传神”在表现人物的形象的特质上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传神”主要是指从面部或者是从眼睛里所传达出来的性情,“气韵”则是指从整体所散发出来的内在气质,是一种富足状态,是根据人的姿容、言谈、相貌,来判断一个人的气质,可以概括为内在性情的外在化;在南朝时期,“气韵”作为品评和创作标准,主要看画家对客观对象的气质再现的如何,而后渐渐的融进了更多的主观因素。
六常法心得体会范本
六常法心得体会范本六常法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觉察能力的方法。
通过实践和体验,我深刻地认识到六常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和心得。
在此,我将分享我对六常法的理解和应用,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首先,我认为六常法的核心是“常”。
它强调的是一种持久和稳定的状态。
只有在我们能够长期地保持这种状态下,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六常法的作用。
在我实践六常法的过程中,我发现最难的就是保持“常”。
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和干扰,让我们很难保持清晰的思维和稳定的心态。
但是,只有在我们能够保持“常”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地激发我们的潜力和能力。
因此,我认为保持“常”是六常法最重要的一个要素。
其次,我发现六常法在提升自我觉察能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我觉察是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基础。
通过六常法的实践,我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信息,我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之处。
这种自我觉察的能力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冷静和理性,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冲动和错误。
其三,六常法还帮助我建立和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六常法中,积极心态被视为一种修炼的能力。
通过不断地培养和坚持积极的心态,我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机遇和发展。
积极心态让我更加乐观和自信,帮助我在困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办法。
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是大家都会遇到的,但是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和困难,取决于我们的心态。
通过六常法的实践,我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积极心态,使我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韧和有信心。
其四,六常法还提高了我的自控能力。
自控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诱惑和挫折,如果我们没有自控的能力,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左右,做出一些后悔的决定。
通过六常法的实践,我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我更加冷静和理性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从六法看其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从六法看其对中国美术的影响自1950年代以来,六法(法国画家、雕塑家方浩主编的一本艺术理论著作)成为了中国美术教育中的经典之一。
在中国美术界,六法被广泛引用和学习,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六法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六法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在于其对艺术创作理念的塑造。
六法的出现与当时中国的美术教育体制改革紧密相关。
它引入了西方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为中国艺术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范式。
其中,对色彩、形态、材料和创作过程的探索,极大地拓宽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思路。
六法追求艺术的自由和个性化,激发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和潜能。
因此,可以说六法为中国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创作空间,促进了中国美术的迅速发展。
其次,六法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在于其对艺术教育体系的改革。
在中国美术教育中,六法的理论体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六法强调对实践的重视,在教育实践中,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和创新。
这一理念对中国艺术教育的传统方法产生了冲击,同时也推动了美术教育的革新。
通过六法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并通过实践来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艺术素养。
因此,六法的引入有效地改善了中国美术教育的质量,培养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此外,六法对中国美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其对中国艺术风格的影响上。
六法的理念将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尤其是在现代艺术的背景下,六法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艺术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
通过对色彩、线条、构图和表现手法的探索,中国艺术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展现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同时,六法的倡导者方浩还积极推动了中国艺术与国际艺术的交流与合作,使中国艺术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影响力。
然而,要客观地评价六法对中国美术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其中的一些问题和争论。
有人认为,六法的理论并非完全适用于中国的艺术创作环境和文化传统。
在实践中,一些艺术家对六法的理解和应用并不完全准确,导致一些作品缺乏个性和独创性。
六大思维方法心得体会范文
六大思维方法心得体会范文As I reflect on the six major thinking methods, I realize that each method provides a unique perspective in approach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在我反思六种主要的思维方法时,我意识到每种方法都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The first method, critical thinking,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questioning assumptions and evaluating evidence. 批判性思维强调了质疑假设和评估证据的重要性。
The second method, creative thinking, encourages thinking outside the box and generat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创造性思维鼓励跳出思维定势,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The third method, strategic thinking, focuses on long-term planning and making decisions that align with organizational goals. 战略思维侧重于长期规划,做出与组织目标一致的决策。
The fourth method, systems thinking, considers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various element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overall system. 系统思维考虑了各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The fifth method, design thinking, places an emphasis on understanding the needs of users and creating solutions that cater to those needs. 设计思维强调理解用户的需求,并创造满足这些需求的解决方案。
六步教学法心得体会(叶如深)
学习“六步教学法”有感金湾区第一小学叶如深8月27、28日,金湾区教育局、教科培组织全区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对“六步教学法”理论体系的学习、培训,还听了外国语学校老师教学课示范,让我对“六步导学法”有了更深的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促进了我的教学业务水平,更新了我教学观念,真可谓受益匪浅。
现对本次学习培训作一个简单的整理、归纳,以便对日后的工作有更高的提升:首先,“六步教学法”理论的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问题导学——自主学习——互动探究——探究展示——评价归纳——拓展深化”。
它主要是有六个步骤,第一个是创设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来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所以进行到第二步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真正地放手让孩子们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到讨论解疑。
自主探究当中,碰到的问题就在小组里面进行讨论。
然后老师就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点拨,作为主导的作用发挥,接着就是进行展示。
第五个环节就是总结感悟,总结感悟它主要是把这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目标、方法目标提炼,形成能力,然后再进行当堂检测。
”“六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
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基础性前提,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的精神。
在小组互学互议中,学生的认知相互交换,智慧相互启迪,情感相互共鸣,不仅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快,还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相互交流信息,增强了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学会多角度的侧向思维和求异思维,懂得寻求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提出新见解。
但“六步教学法”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
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你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
要把“六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更深入认真地学习“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将“问题导学——自主学习——互动探究——探究展示——评价归纳——拓展深化”这一模式落实应用到课堂当中,以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研究能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六法”中得到的启示
摘要:南齐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绘事“六法”说,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全方面概括了造型、用笔、用色多个方面,由其发展出多个绘画理论。
本文以六法论为主线,试探讨创作过程中从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六法论谢赫笔墨线性象形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的象形文字的发展,到之后发展在器皿用具上做画,直至纸上、绢上绘画的出现,历经千年,因而中国绘画的品评画论也是博大精深。
自东周开始,农耕文明得到大力发展,人们开始有了固定的住处,有了完整的家族制度,人物开始被作为主体描绘。
自两汉以来,中国画发展的主体为人物绘画,也出现了与之相应的品评准则。
其中最著名的则是南朝著名画家谢赫从以往人物画实践中总结的“六法论”。
所谓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就人物而言是指人物的风范神态,与风景花鸟来说则是指优美的韵味意境,是绘画者思想高度的表露。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最高品评标准,也是“六法”的精髓。
二曰“骨法用笔”,“骨法”指的是形象的结构,强调在用笔的过程中“笔”的力度。
其中“线”是中国画独特的造型语言,早期中国绘画主要是以
人物画为主,人物的结构衣纹都用线条来描绘,线条不仅要表现人物的外在结构,还需要表现出人物的神情。
三曰“应物象形”,绘画是造型的艺术,如果没有了形准,也就很难提及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了。
四曰“随类赋彩”,字面意思而言就是在作品定稿之后根据对象本身在大自然中的颜色
进行上色。
五曰“经营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构图。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观察方式截然不同,构图自然也不同。
西方绘画重写实,提倡焦点透视法,往往采用近大远小与光影变化的画法。
而中国“乘物游心”的传统思想直接反映到了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中去。
比如“三远法”中的平远、高远、深远,将千里江山收于画卷之内,正可谓石涛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
六曰“传移模写”,“传模”是指通过临摹古人的绘画作品学习其技法,移写则是在掌握技法之后融汇自己的写生心得进行再创作。
可见“六法论”将用笔、构图、设色、形神之法的精髓用短短数语精炼概括了出来,也是中国最早、最全面的品评中国画的准则。
由于“六法论”的影响,隋唐五代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人物画家。
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都无疑是“六法论”最好的体现。
顾恺之在《画论》与《魏晋胜流画赞》中虽然也谈及了用笔、用墨、形神之法,终不及“六法”来的简明扼要、字字珠玑。
随着中国绘画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对已经高度概括的绘
画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升华与补充。
所以在“六法论”的基础上,清代著名花鸟画家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提出了“花鸟画八法”这个概念。
所谓“八法”是指章法、笔法、墨法、设色法、烘晕法、树石法、村苔法,对比谢赫的“六法论”我们可以发现两者间很多的异同和细化之处。
“八法”将“章法”放在了首位,所谓章法就是“六法”中的“经营位置”,说明了构图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而我们在创作一幅作品时首先需要关注构图,之后方能谈及笔法、设色法、墨法。
构图的重要性也在诸多大师的作品中被证明。
如潘天寿的作品,其作品的精髓之一就是构图,其作品的布局张力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了构图上。
所以从创作角度出发,经营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六法”中,“经营位置”之后是“应物象形”,之前是“骨法用笔”。
其实两者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画是造型艺术,形象是否生动与造型是否生动有着必然的关系,而形象的塑造自然离不开笔法,在笔法的基础上,才能谈墨法、设色法、染法等。
而谈及墨法,设色法无疑又是用笔的映射,可见两者之间关系的密切。
中国画是线性的艺术,用线造型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所以用笔方是关键。
有了用笔才能有邹一桂“八法”中谈及的墨法、设色法、烘晕法、树石法、村苔法。
而色、墨、笔三者互相补充,相互体现,相互映射,使中国画更具张力。
南朝萧绎首先提出了“笔精墨妙”这个概念,强调了笔与墨之间的关系。
唐末大画家荆浩评论吴道子“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
这里的“有墨”和“无墨”,“有笔”和“无笔”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指笔墨是否妥善。
笔墨与象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因为画家所画,小到一条线都有其象形性,而正是有了所谓的象形性,才有了独特的格调情调,方能称为“笔精墨妙”。
“笔精墨妙”中提出的“笔”与“墨”两个概念,“笔”必须通过“墨”来表达,笔墨始终是密不可分的,笔运用墨表现出笔的时候我们?Q之为“笔”,而笔只是被墨拿来表现墨的时候,所画的不过是一条墨线罢了。
所以说“有笔无墨”是不对的,“有墨无笔”也是不对的。
黄宾虹所提出来的“平、圆、留、重、变”无疑是对用笔的最好总结。
“平”如锥画沙,“圆”如屋漏痕,“留”如折钗股,“重”如高山坠石,“变”如四时跌起。
而囊括在“平、圆、留、重、变”中的是中国画用笔的精髓,再配以墨色中的枯湿浓淡,方能称为“笔精墨妙”。
唐代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归乎于用笔。
”苏东坡亦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可见画得是否精妙不在于形似,而是在于你画的神情、意境,而神情意境最终还是本于立意,归乎用笔的。
可见两者间的不谋而合,自然也道出了“应物象形”与“骨法用笔”的关系。
以学习绘画来说,“传移模写”无外乎两字,借鉴。
中国画的材料一般是宣纸和毛笔,毛笔头呈圆锥形,吸水而富有弹性,导致于画出来的线条千变万化。
而也是由于材料的原因,中国画始终把“线”的重要性放在了首位。
而对于“用线”,如果没有经历过这种或那种的“借鉴”,是很难掌握用笔的规律的。
各个时代各个流派都有其不同的“笔墨”,正是这种笔墨形成了各个流派的艺术风格。
“传移模写”并不是要我们去抄袭,而是要从各个流派中吸取养分,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历来都有“眼高手低”这句话,可见,眼是手的依据,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把眼光放到更高更广的艺术中去,其次则是“借鉴”。
历来中国画艺术都是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如唐代的金碧山水,在元代的钱选处又被推崇,士大夫推崇宋代绘画中的“格物”精神等等。
谈及传承与发展,必然是推陈出新,而没有“陈”又何来“新”。
“新”只有从“陈”中出方能精妙,才不会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借鉴”二字,绕不开“师古人”与“师造化”这两个概念。
“师古人”是建立在学习古人精妙的技法上的,离开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很难谈得上是中国画了,“师古人”是要我们以学习传统笔墨为目的,习各家之长,然后潜移默化地融汇于自己的笔墨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中国画最早期是着色的,采用的颜色也皆为矿物色,所以我们称之为“重色”,从唐到五代,山水画不断的发展,
颜色上也逐渐用墨色开始代替之前的重色,即“墨分五色”,而无论是重色到水色的变化,还是水色到墨色的变化,无疑是基于“随类赋彩”上升华。
比如西洋画自印象派以来,因对光线原理的认识形成了其独特的色彩论。
而这些无疑也是可以补充到“随类赋彩”中去的。
对于创作我们应该端正好“借鉴”之法,选择自己正确的道路,方能在中国画学习与创作之路上越走越远。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