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综合》必杀总结
全干货!《中药综》超全知识点速记口诀
全干货!《中药综》超全知识点速记口诀现在已经是8月24日了,距离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仅剩60多天,相信大家都在紧张的备考中了。
很多考生在备考中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记不住,今天为大家整理的是《中药综合》超全知识点速记口诀,赶紧收藏!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口诀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口诀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称为“阳病治阴”。
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称为“阴病治阳”。
记忆:治啥啥虚,啥虚治啥。
注解:(1)阳病治阴,治阴=阴虚=补阴。
(2)阴病治阳,治阳=阳虚=补阳。
二、阴盛格阳,阳盛格阴阴盛格阳是指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
由于其病变本质是阴寒内盛,临床除可见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状外,又可见阳浮于外之症,如身热反不恶寒(但欲盖衣被)、面颊泛红等假热之象,应属真寒假热之证。
阳盛格阴是指邪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透布达于肢体,从而形成阴阳格拒、排斥,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临床除见身热、面红、气粗、烦躁等症状外,又突然出现四肢厥冷(但身热不恶寒)、脉象沉伏(但沉数有力)等假寒之象,应属真热假寒之证。
记忆:格谁,谁在门外,门内为真,门外为假。
注解:阴盛格阳=格阳=阳在门外,阳热,为假=阴在门内,阴寒,为真=真寒假热证;阳盛格阴=格阴=阴在门外,阴寒,为假=阳在门内,阳热,为真=真热假寒证。
三、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要点,也是辨证的纲领。
(1)寒热用以分辨疾病属性。
(2)表里用以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
(3)虚实用以分辨邪正的盛衰。
(4)阴阳是区分疾病类别的总纲。
2.闻诊—咳嗽声音变化呈阵发性、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的,称为顿咳(百日咳);记忆口诀:百灵鸟,百=百日咳,鸟=鹭鸶鸟,即为鹭鸶叫声为百日咳。
咳声如犬吠,多为白喉。
记忆口诀:猴和狗的故事,猴=白喉,狗=犬吠,即为咳声如犬吠,为白喉。
3.脉诊的部位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命门)。
执业药师中药综合归纳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综合归纳总结一、执业药师中药综合归纳总结哎呀,宝子们,咱来唠唠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这块的事儿哈。
在中药综合里呢,中药的性能是个很重要的部分。
就说四气五味吧,四气呢,就是寒、热、温、凉这四种不同的药性。
寒与凉、温与热的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异,凉次于寒,温次于热。
这就好比天气一样,寒和凉的药就像是冬天的冷空气,能清热泻火啥的。
像石膏就是大寒的药,能清热泻火,治疗高热烦渴。
那五味呢,就是酸、苦、甘、辛、咸。
酸能收能涩,比如五味子,它就能敛肺止咳、涩精止泻。
苦能泄、能燥、能坚,像黄连,特别苦,它就能清热燥湿。
甘味能补能缓能和,像人参就是甘味的,大补元气。
辛味能散能行,像薄荷,辛凉,能疏散风热。
咸味能下能软,像芒硝就能软坚泻下。
中药的配伍也很有讲究。
有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病,像独参汤,就只用人参一味药来补气救脱。
相须呢,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像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相使就是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功效,比如黄芪配茯苓,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作用。
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像生半夏畏生姜,生姜能解半夏的毒。
相杀呢,就是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其实和相畏是一种相互的关系,像绿豆能杀巴豆毒。
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像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像乌头反半夏,这两种药就不能一起用。
再说说中药的用药禁忌。
十八反和十九畏是必须牢记的。
十八反就是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呢,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这些在调配中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然出了问题可就麻烦大了。
《中药综》必背考点汇总(下篇)!
《中药综》必背考点汇总(下篇)!— 25 —神乱的临床表现: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则精神发呆,哭笑无常的,多为痰气凝结、阻蔽心神的——癫病;烦躁不宁,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多属痰火扰心的——狂病;若突然跌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动,多属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的——痫病。
— 26 —斑疹常见于外感热病,亦可点大成片,或红或紫,平铺于皮下,摸之不碍手者,谓之斑;色红疹点小如粟,高出于皮肤,摸之碍手(亦有不髙出皮肤,抚之无碍手之感),谓之疹。
斑疹的色泽,以红活润泽为顺。
若深红如鸡冠色,多为热毒炽盛;色紫暗者,多为热毒盛极;阴液大伤,色淡红或淡紫色,为气血不足,或阳气衰微。
— 27 —胖大舌:较正常舌体胖大,为胖大舌。
有胖嫩与肿胀之分。
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水饮痰湿阻滞所致;如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是心脾热盛;若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
— 28 —刺痛:剌痛即疼痛如针刺。
是瘀血疼痛的特点之一,以胸胁、少腹、小腹、胃脘部出现为多。
— 29 —隐痛:疼痛并不剧烈,可以忍耐,却绵绵不休,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多是气血不足,阴寒内生,气血运行滞涩而成。
多见于头、脘、腹、腰部的虚性疼痛。
— 30 —肝胃不和:胃脘胀痛,连及胁肋,嗳气后疼痛减轻,生气时胃痛加重,食欲不振,或见嘈杂吞酸。
舌红,苔薄白,脉弦。
— 31 —心脾两虚: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少寐健忘,面色不华,头晕神疲,食少纳呆。
舌淡,脉细弱。
— 32 —冲任失调:乳房肿块,结节感明显,乳房胀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面色少华,腰膝酸软,精神倦怠,心烦易怒,月经紊乱。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 33 —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 34 —气的功能:①推动作用;②温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气化作用。
_中药综100个高频考点
2022《中药综》必背100个高频考点——过72分1.修事指南--“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证无验也”,张仲岩著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三部:生物制品;四部:通则和药用辅料3.药品名称:包括通用名、商品名、别名4.适应病证:药品适应病证与患者病情相对应5.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证候禁忌、饮食禁忌等6.用药方法:包括口服药品的正确服用方法、服用时间和用药前的特殊提示;栓剂、滴眼剂、气雾剂等外用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等特殊剂型的用法;如何避免漏服药物,以及漏服后的补救方法7.用药剂量:包括首次剂量、维持剂量;每日用药次数、间隔;疗程8.患者用药咨询内容:①药品名称;②适应病证;③用药禁忌;④用药方法;⑤用药剂量;⑥服药后预计疗效及起效时间、维持时间;⑦药品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⑧有否替代药物或其他疗法;⑨药品的鉴定辨识、贮存和有效期;⑩药品价格、报销,是否进入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等9.护士用药咨询:由于护理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更多地获得有关药物的配伍、配伍禁忌、剂量、用法,注射剂配置溶媒、浓度和输液滴注速度,以及输液药物的稳定性和配伍的理化变化、药品的保管等信息。
10.医师用药咨询:1.新药信息;2.合理用药信息;3.药品不良反应:医师咨询最多的问题;4.药物相互作用和禁忌证11.佐金平木法:指的是滋阴肺阴,清肝火的治法。
12.泻南补北法:指的是泻心火、补肾水的治法,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
13.心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关键是心脏正常搏动(赖于心气、心阳、心血、心阴);参与了血液的生成14.心主神明:“五脏六腑之大主”15.心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16.肺的生理特点:“娇脏”“华盖”17.肺主气,司呼吸(呼吸之气、一身之气);肺主宣发和肃降;18.肺主调通水道(“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19.肺在志为悲;在液为涕;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20.脾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21.七情内伤:“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直接伤及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中药综合》第4-8章高频考点记忆口诀
《中药综合》第4-8章高频考点记忆口诀第四章民族医药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点一、藏药六味与八性1、藏药六味:辛、甘、酸、苦、咸、涩(只是比中药五味:辛、甘、酸、苦、咸多了一个涩味)。
2、藏药八性:重腻、凉钝、轻糙、热锐•记忆口诀:揍你两顿清燥热睡3、八性归属土元偏盛:重、腻(记忆方法:泥土重)水元偏盛:凉、钝(记忆方法:凉水)风元偏盛:轻、糙(记忆方法:风轻云淡)火元偏盛:热、锐(记忆方法:火热)第六章中医药文献息与咨询服务一、传统文献本草典籍:《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方书典籍:《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普济方》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巢氏诸病源候论》、《瘟疫论》二、现代文献一次文献:由本人研究成果所写的原始文献、论文(期刊、毕业)、专著、专利说明、会议文献等。
二次文献:在一次文献上整理而成的文献、书目和题录三次文献:在二次文献上整理而成的论文综述、词典、百科全书、教科书等。
第七章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一、中成药的药引1、黄酒•功效:温通经络,活血化淤•应用:活络丹、醒消丸(“消肿”)、跌打丸、七厘散(七厘与“气理”同音,可以由此记忆七厘散有活血行气的功效,故可用黄酒为药引)2、生姜汤功效:温中散寒,止呕应用:藿香正气丸、附子理中丸3、淡盐水功效:引药入肾应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4、鲜芦根汤功效:清热透表,生津应用:银翘解毒丸5、清茶功效:清上利下应用:川芎茶调散6、米汤功效:保护胃气应用:四神丸(肾阳虚泄下日久易损伤中气)、更衣丸(“更衣”即解大便,更衣丸功效泻火通便,苦寒易伤胃,故用米汤保护胃气)。
7、焦三仙功效:消导积滞应用:至宝锭(功能清热导滞,可由“至”联想滞,“宝”联想饱,由此记住其具有消导积滞的功效)。
二、处方中对产地和品质有要求的饮片1、对产地有要求的饮片怀山药、田三七、东阿胶、杭白菊、江枳壳记忆方法:2、对品质有要求的饮片明天麻、子黄芩、左牡蛎、左秦艽、金毛狗脊、鹅枳实、马蹄决明、九孔石决明•影象办法:3、特殊煎药办法1、先煎增加药物溶解度:矿石类、贝壳类、动物角甲类饮片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打碎先煎20分钟,再与它药同煎。
中药综合 考前精编知识点
执业药师考前核心速记知识点——中药综合1.五脏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行血、生血)主神明(主宰意识、思维、情志)肺主气、司呼吸(生气、行气)主宣发、肃降(气、津液、水谷精微、汗液异物)主通调水道(行水)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脾主运化(吸收、输布)主统血(固摄血液,防止出血)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促消化吸收;促水液运行代谢)主藏血(贮藏、调节血量,防止出血)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化生天癸)主水(蒸腾气化水液)主纳气(摄纳清气)2.气的分类元气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推动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生成宗气胸中集聚处为“气海”,亦称“膻中”上走息道以司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营气水谷精微化生,“荣气”营养人体,化生血液卫气水谷精气化生护卫肌表,温养脏腑等,调节控制汗孔开合和汗液排泄3.八纲:寒热(疾病属性),表里(病位病势的深浅),虚实(邪正盛衰),阴阳(总纲)。
4.望神——神乱(1)癫病:表情淡漠,哭笑无常。
(2)狂病:呼喊怒骂,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3)痫病:不省人事,口出异声,口吐涎沫,四肢抽搐。
5.望舌形(1)嫩胖舌——脾肾阳虚;红胖舌——心脾热盛;紫胖舌——中毒。
(2)淡色瘦薄舌——气血两虚;红干瘦薄舌——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3)红绛裂纹舌——热盛津伤,阴精亏损;淡白裂纹舌——血虚不润。
(4)齿痕舌——脾虚或脾虚湿盛。
(5)芒刺舌——热邪亢盛(舌尖为心火,舌边为肝胆火,舌中为胃肠火)。
6.问寒热恶寒发热外感风寒(表寒证)外感风热(表热证)但寒不热 唯感畏寒而不发热(虚寒证) 阴盛则寒(实寒证)壮热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的里实热证,常兼有多汗、烦渴等症 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即发热,五心烦热,又称“骨蒸潮热”;盗汗、颧赤 湿温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胸闷呕恶、头身困重、苔腻 潮热阳明潮热下午3-5点(日晡);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但热不寒(里热证)长期低热日期稍长,一般不超过38℃;“气虚发热”最为常见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无定时(半表半里证) 寒战与壮热交替,发有定时(疟疾)7.辨证总结脏腑 特有症状肺 咳、哮、喘心 心悸、心烦失眠、心胸疼痛、神志异常(神昏谵语、狂躁、痴呆) 肝 胁肋胀痛、情志因素发作或加重、急躁易怒、目涩目眩、脉弦 脾 食少纳差、便溏、腹胀肾腰膝酸软、呼多吸少、五更泄泻、阳痿早泄等证候 临床表现气虚 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虚脉(细弱无力) 血虚 唇甲色淡、爪甲色淡、面色无华、脉细涩阴虚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阳虚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胖大、虚脉(迟缓细弱无力) 精亏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发脱齿松,健忘 实寒 寒、排泄物清稀白、舌苔白、脉紧或缓或迟 实热 热、排泄物黄稠、舌红苔黄、脉数或滑 痰湿 痰多、胸闷脘痞腹胀、困重、苔腻、脉滑 痰热、湿热舌红苔黄腻气滞胸闷脘痞腹胀、走窜、情志影响、嗳气矢气、脉弦血瘀刺痛、舌紫暗有瘀斑、脉涩食积暴饮暴食、嗳腐吞酸、厌食、矢气酸臭、苔腻水肿身体浮肿内风口眼歪斜、肢体震颤、四肢抽搐、言语不利、半身不遂阳亢眩晕、面红目赤、头重脚轻燥口、唇、咽、舌干,脉浮津亏干、脉细数无力8.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病名辨证方剂中成药风寒感冒荆防败毒散正柴胡饮颗粒、感冒清热颗粒、表实感冒颗粒风热感冒银翘散银翘解毒丸(片)、复方金黄连颗粒、桑菊感冒片、双黄连口服液体虚感冒参苏饮参苏丸感冒时行感冒清瘟解毒丸清开灵颗粒(口服液)、羚羊感冒片、连花清瘟胶囊风寒犯肺杏苏散通宣理肺丸、杏苏止咳糖浆、风寒咳嗽丸、三拗片风热犯肺桑菊饮蛇胆川贝枇杷膏、急支糖浆、桑菊感冒片痰热壅肺清金化痰汤清气化痰丸、复方鲜竹沥液、蛇胆川贝散、橘红丸、葶贝胶囊、止咳橘红丸燥邪伤肺桑杏汤二母宁嗽丸、蜜炼川贝枇杷露咳嗽肺肾阴虚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丸、二冬膏、百合固金丸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通心络胶囊、舒心口服液、芪参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参芍片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心可舒片、血府逐瘀口服液痰瘀痹阻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丹蒌片寒凝心脉乌头赤石脂丸冠心苏合丸、宽胸气雾剂胸痹气阴两虚生脉散黄芪生脉饮、生脉饮心肾阳虚附子汤合右归饮芪苈强心胶囊、参仙升脉口服液寒凝气滞良附丸或良附汤良附丸饮食停滞保和丸六味安消散、沉香化滞丸、开胃山楂丸、保和丸、加味保和丸肝胃不和柴胡疏肝散气滞胃痛颗粒、舒肝和胃丸、沉香化气丸、柴胡疏肝丸肝胃郁热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胃逆康胶囊、左金丸、加味左金丸胃痛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温胃舒胶囊、黄芪健胃膏、小建中颗粒食伤肠胃保和丸加味保和丸、保和丸湿热内蕴葛根芩连汤复方黄连素片、香连丸、葛根芩连丸脾胃气虚参苓白术散开胃健脾丸、健脾丸、涩肠止泻散、参苓白术散泄泻脾肾阳虚四神丸四神丸、固本益肠丸9.饮片的处方应付需调配清炒品逢子必炒需调配蜜炙品枇杷叶、马兜铃需调配麸炒品白术、僵蚕、枳壳;(一只白蚕)需调配醋炙品延胡索需调配烫制品龟甲、鳖甲、穿山甲;(烫三甲)需调配盐炙品补骨脂、益智仁需调配煅制品花蕊石、钟乳石、自然铜、金礞石、青礞石、瓦楞子等需调配炭制品干漆、炮姜、地榆、侧柏叶、蒲黄;(止血药)特殊炮制方法川乌、草乌(水制);吴茱萸(甘草水制);远志(甘草水制去心)厚朴(姜制);何首乌(黑豆制);附子(炮制);天南星(矾制)10.特殊的煎药方法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鹿角霜、生牡蛎、生磁石、龟甲、生石膏、生赭石、自然铜(打碎先煎20min)先煎某些有毒饮片乌头和附子气味芳香类饮片薄荷、砂仁、白豆蔻、降香、沉香、鱼腥草(煎好前5~10min入煎)后下有效成分易被破坏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生大黄、番泻叶(煎好前10~15min入煎)含黏液质较多的饮片车前子、葶苈子包煎富含绒毛的饮片旋覆花、枇杷叶花粉等微小饮片蒲黄、海金沙、蛤粉、六一散烊化阿胶、鳖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另煎贵重中药饮片人参、西洋参、西红花(另煎30~4min);羚羊角、水牛角(单独煎煮2~3h)兑服液体中药黄酒、竹沥水、鲜藕汁、姜汁、梨汁、蜂蜜冲服贵细中药雷丸、蕲蛇、三七、羚羊角、琥珀、鹿茸、紫河车、沉香、金钱白花蛇煎汤代水质松泡、量大,或泥土类葫芦壳、灶心土(先煎15~25min,去渣取汁,再与其他药物同煎)用时捣碎种子类中药苦杏仁、牛蒡子、瓜蒌子、芥子、决明子、豆蔻、桃仁11.中西药在药动学上的联用影响吸收细胞膜稳定性:①含鞣质的,大黄、虎杖、五倍子、石榴皮、麻仁丸、牛黄解毒片、七厘散+利福平、红霉素、士的宁②炭+生物碱、酶③果胶(六味地黄丸、人参归脾丸、山茱萸)+林可霉素胃肠道稳定性:①金属离子+四环素②生物碱(麻黄碱、莨菪碱)+红霉素、洋地黄类药物影响分布耳毒性:硼砂、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肝毒性:鞣质+磺胺;易中毒:银杏叶+地高辛影响代谢酶促:酒酶抑:①含鞣质(五倍子、大黄、石榴皮、虎杖、诃子、山茱萸、地榆、侧柏叶)+酶②麻黄碱(大活络丹、千柏鼻炎片、蛤蚧定喘丸、通宣理肺丸)+呋喃唑酮、异烟肼、司来吉兰影响排泄增加排泄:①碱性中药(煅牡蛎、煅龙骨、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乌贝散、陈香露白露片)+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吲哚美辛、头孢类抗生素②红霉素+山楂③冰硼散+青霉素、磺胺类④有机酸中药(乌梅、山茱萸、陈皮、木瓜、川芎、青皮、山楂、女贞子)+氢氧化铝、氢氧化钙、碳酸钙、枸橼酸镁、碳酸氢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减少排泄:有机酸中药+磺胺类、大环内脂类、利福平、阿司匹林12.常见中药品种的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白矾急性:口腔、喉头烧伤;慢性:阿尔茨海默症,痴呆和认知功能障碍胆矾口涎、呕吐物、粪便蓝绿色,依地酸二钠解救蜈蚣酱油尿、黑便细辛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苦杏仁瞳孔散大,最终呼吸中枢麻痹而死罂粟壳针尖样瞳孔,解救用烯丙吗啡黄药子主要为肝毒性,一般常见症状为乏力、纳差,尿黄、头晕、厌油腻,巩膜、皮肤黄染,严重者表现为急性肝炎等,有的患者伴有胆囊炎香加皮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心率减慢、早搏、房室传导阻滞;解救禁用钙剂、肾上腺素药蓖麻子潜伏期4~8小时;肝肾系统损害雷公藤生殖系统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苍耳子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疸、肝肿大、消化道出血鸦胆子泌尿系统尿量减少,双肾刺痛吴茱萸视力障碍,错觉,脱发,孕妇易流产。
中药综合知识点超强总结
中药综合知识点超强总结一、中药的基本概念1. 中药的定义:中药是指用中药材或其加工品为原料,按照中医药理论和配伍规律所制成的治疗、调理疾病的药品。
2. 中药的分类:中药可以根据用药原料的不同和用药形态的差异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等种类。
二、中药的基本理论1. 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精气神学说等,这些理论构成了中医药理论的基础框架。
2. 中药药性归经:中药药性归经是中医药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根据中药的性味属性和对脏腑经络的关系来归类划分的。
三、中药的基本药材1. 中药材的概念:中药材是从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提取的具有药用价值的原料。
2. 中药材的分类:中药材按来源不同可以分为植物性中药材、动物性中药材、矿物性中药材等种类。
四、中药的基本制剂1. 中药饮片:是将中药材制成干燥物后经过一定的工艺加工而成的。
2. 中药颗粒:是将中药饮片研磨成粉末,再进行溶剂浸提、过滤、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的。
五、中药的基本配伍1. 中药的四气五味:中医学中,常用“四气”来形容中药的气性特点,即寒、热、温、凉;同时还有“五味”,即辛、甘、酸、苦、咸。
根据中药的四气五味特点,可以进行中药的配伍应用。
2. 中药的相克相宜:中药相克相宜指的是中药之间的相辅相成或相互制约的关系,合理搭配可以产生协同作用,而不合理搭配则可能造成相克相冲的现象。
六、中药的常见功效1. 温中通阳:中药温中通阳具有温通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阳虚寒冷、脾胃虚弱等症状。
2. 清热凉血:中药清热凉血具有清热凉血作用,主要用于清热凉血、止血散结等症状。
3. 补益养生:中药补益养生具有滋补作用,主要用于滋养身体、调理气血、改善体质等症状。
七、中药的应用范围1. 中医内科:中医内科主要应用于治疗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2. 中医外科:中医外科主要应用于治疗骨折、扭伤、脱臼等外伤疾病。
八、中药的副作用与禁忌1. 中药的副作用:中药使用需要谨慎,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中药的副作用,例如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必背点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必背点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唠唠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必背点这个事儿。
你说这中药啊,那可真是老祖宗留给咱的宝贝!就好像是一个神秘的宝库,里面藏着无数的奇妙。
咱得好好把这些知识给掌握了,那才叫一个厉害呢!先来说说中药的性能吧。
这就好比人的性格特点,有的药性子热,有的药性子凉,有的药走这,有的药走那。
咱得清楚这些,才能把药用对地方呀!就像你要去一个地方,得知道走哪条路最近最方便,对吧?再讲讲中药的炮制。
这可真是门大学问啊!就跟做饭似的,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做法,味道那可大不一样。
炮制好了,这药的效果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呢。
然后是中药的配伍。
这就像组队打游戏,不同的角色搭配起来,那威力可就不一样啦!有的药一起用能增强效果,有的药可不能随便搭,不然会出问题的哟!这可得记好了。
还有那中药的剂量,可不能小瞧啊!多一点少一点,那差别可大了去了。
就像做菜放盐,放多了咸得要命,放少了又没味道。
说到中药的使用注意,那更是得小心谨慎。
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用药都得注意。
好比有人对花粉过敏,那咱给他用药的时候就得特别留意,不能用那些可能会让他过敏的药呀!咱学这些知识,不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和身边的人嘛!想象一下,当你身边有人不舒服,你能根据自己学的知识,给他推荐合适的中药,那多有成就感呀!咱中国的中药学那可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咱得好好传承下去,可不能让这些宝贝知识给丢了呀!咱得把这些知识像宝贝一样揣在怀里,时不时拿出来看看,用一用。
所以啊,朋友们,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必背点真的太重要啦!咱可得认真学,认真记,让这些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别小瞧了这些知识,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呢!就这么定了,好好学起来吧!。
《中药综》巧记备考小笔记32条
♦1.元气: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根于肾,通过三焦布散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
功能:推动和促进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2.宗气功能: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
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功能,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皆与宗气盛衰有关。
♦3.卫气:均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
♦4.气的推动作用: (1)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 (2) 推动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3) 推动血液的循行; (4) 推动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5.气的推动作用的减弱:早衰;功能减退;生成不足,运行滞缓,而发生血虚、血行不利、水液潴留等。
♦6.气的温煦作用: (1) 人体体温的恒定,依赖气的温煦和调节; (2) 各脏腑组织器官、经络等正常的生理活动;(3) 血和津液不停地运行,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
♦7.气的温煦作用的减弱:畏寒喜热、四肢不温、体温下降、血行滞缓、津液凝聚。
反之,气有余便是火。
♦8.气的防御作用: (1) 护卫肌表,防止外邪侵入; (2) 与侵入体内的各种邪气进行斗争。
♦9.气的防御作用的减弱:正气不足,防御和战胜邪气的力量减弱,外邪得以侵入人体,容易受邪。
♦10.气的固摄作用: (1) 对于精、血、津液等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固摄血液,维持血液在脉管内循行,防止逸出脉外。
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等正常物质分泌和排泄,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相对平衡。
(2) 维护脏腑器官各自位置的相对稳定,使之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和脏腑之间功能的相互协调,维持胎儿在胞宫内的安定和正常发育。
♦11.气的气化作用:(1) 将饮食物转化成水谷之精气,然后再化生为气、血、津液、精等; (2) 津液经过代谢,可转化成汗液、尿液、涕、唾、泪、涎等;(3) 饮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其残渣可转化成糟粕排出体外等。
♦12.气的运动,称作气机,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药综》近年高频考点汇总整理23条
♦1.温法:又称温里法,是使用温热药治疗寒证的治法。
温里法适用于里寒证。
由于里寒证病情的不同,温里法又分为温中祛寒法、回阳救逆法、温经散寒法三种。
临床常用的温肺化饮、温化寒痰、温肾利水、温经暖肝、温胃理气等,皆属温法范畴。
♦2.温中祛寒法:中焦虚寒证。
症见脘腹冷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口淡不渴。
舌苔白滑,脉沉迟。
♦3.回阳救逆法: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证。
症见四肢厥逆,无汗踡卧,吐利腹痛,下利清谷。
脉沉细或沉微。
♦4.温经散寒法:寒滞经脉证。
症见腰、腿、足等部位疼痛,手足不温。
舌淡,苔白,脉沉细。
♦5.温法应用注意事项:寒证较重,温之应峻;寒证轻浅,温之宜缓。
温热之药,性多燥烈,久用或用量较大时,应避免耗血伤津。
凡素体阴虚、血虚以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不宜使用温法。
内热火炽,阴虚火旺,夹热下痢,神昏液脱,以及热盛于里而见手足厥冷的真热假寒证,均不宜使用温法。
孕产妇应慎用温法。
♦6.清法:又称清热法,是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其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解除热邪的治法。
清法适用于里热证。
由于热邪有虚实、病位及间夹他邪的不同,清热法又分为清热泻火法、清热凉血法、清热燥湿法、清热解毒法、清虚热法等。
此外,清泄脏腑、清热解暑、清热生津、清热养阴、清热开窍、清热止血等,亦属于清法范畴。
♦7.清法多使用寒凉药物,应避免用药过量,以免损伤脾胃之气,或损伤人体阳气。
凡体质阳虚、脏腑本寒者,表邪未解、阳气被郁而发热者,气虚或血虚导致虚热者,以及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均不宜使用清法。
♦8.消法,又称消导法,是消散体内有形积滞以祛除病邪的治法。
运用范围比较广泛,凡由气、血、痰、湿、食等壅滞而形成的积滞痞块,均可用消法。
由于致病原因和病情的不同,消法主要分为消食导滞、消痞散积、软坚散结等。
♦9.消食导滞法:适用于食积停滞证。
症见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厌食纳呆,大便泄泻。
舌苔厚腻,脉滑。
《中药综》考前强化速记高分知识点36条
♦1.辨证与论治的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辨证,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论治,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2.阴阳的概念与属性: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3.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即阴阳相反。
阴阳制约,即阴阳相互抑制、相互约束,维持事物或现象的动态平衡。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气能生血、行血、统血,血能载气、生气。
♦4.阴阳的消长平衡:指在一定的限度内,阴或阳的运动变化出现减少或增加的量变形式。
♦5.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转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阴或阳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质变形式,即由阴转阳、由阳转阴。
♦6.综上所述,阴和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阴阳对立互根,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所存在的固有属性;阴阳消长转化,是事物量变和质变的运动变化形式。
♦7.五行与五行学说: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是在五材基础上形成,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哲学概念。
♦8.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引申为温热、上升。
土爰稼穑: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
水曰润下:引申为寒凉、滋润、下行。
♦9.曲直: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树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
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10.炎上: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11.稼穑: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
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12.五行相生的概念:五行的某一行对另一行的具有助长、滋生、促进作用。
中药综合11张记忆口诀
中药综合11张记忆口诀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中药的种类繁多,记忆起来并不容易。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中药知识,我整理了11张记忆口诀,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张记忆口诀是“四气五味六入药”。
中药根据其性味和入药途径进行分类。
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六入药指的是口入、鼻入、目入、耳入、皮入、肛入。
通过记忆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特性和应用。
第二张记忆口诀是“四性五味六归经”。
中药根据其性味和归经进行分类。
四性指的是寒、热、温、凉,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六归经指的是归肝、归心、归脾、归肺、归肾、归胃。
通过记忆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功效和适应症。
第三张记忆口诀是“四气五味六归经,七情八脉九药性”。
这个口诀综合了前两个口诀的内容,并加入了七情、八脉和九药性。
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八脉指的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九药性指的是寒、热、温、凉、平、辛、苦、甘、咸。
通过记忆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药的特性和应用。
第四张记忆口诀是“四气五味六归经,七情八脉九药性,十方十味十药用”。
这个口诀在前三个口诀的基础上,加入了十方、十味和十药用。
十方指的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中央、外央,十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淡、麻、辣、涩、酸涩,十药用指的是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止血、温经、补虚、安神、开窍。
通过记忆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药的特性和应用。
第五张记忆口诀是“四气五味六归经,七情八脉九药性,十方十味十药用,十一种药材记心头”。
这个口诀在前四个口诀的基础上,加入了十一种药材。
这些药材分别是人参、黄芪、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连、黄柏、黄精、黄耆、黄莲。
《中药综合》必杀总结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一、病、证、症的区别1.症: 又称症状, 是病人主观的异常感受比如:头痛, 发热, 呕吐等都是我们的一种主观上的异常感受。
2.病: 是对疾病的总概括比如: 感冒, 这个病名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所有病理状况的总概括。
3、证:又称证候, 注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个性和区别。
比如:感冒, 中医的诊断可以分为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等证候。
二、阴阳关系的临床应用1.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指用滋阴的药物, 治疗阴虚所致的虚热证, 被称为“阳病治阴”。
2.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指用补火助阳的药物, 治疗阳虚所致的虚寒证, 被称为“阴病治阳”。
三、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要与血液的生成, 运行有关);主神志。
2、肝的生理功能:主疏泄(调畅气机的运动);藏血。
3.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包括运化饮食和运化水液);主统血(可以防止血液溢出血管)。
4.肺的生理功能:主气, 司呼吸(包括了肺主宣发、肺主肃降);主调通水道(注意于肾主水加以区分, 肺是调通作用, 肾是主导作用);朝百脉, 主治节(注意与心主血脉区分)。
5、肾的生理功能: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肾主纳气的作用可以维持吸气的深度)。
四、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五、五行生克规律的应用六、气的分类和功能七、气与血之间的关系1.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主要指的是营气)气能行血(故活血药常配伍行气药, 加强其活血的功效)气能摄血(主要是脾气的作用, 脾气主统摄血液)2.血为气之母血能养气(与之相关的治法: 补血生气)血能载气(与之相关的治法: 补气固脱)八、十二经脉流注顺序记忆口诀: 肥肠未批心尝, 光身包饺单干(想要吃肥肠但老婆不批准吃, 吃不成心里总想尝一尝, 吃不成肥肠自己光身包起了饺子)。
上述两句话代表了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 分别是:肥(肺经), 肠(大肠经), 未(胃经), 批(脾经)心(心经)尝(小肠经);光(膀胱经), 身(肾经), 包(心包经), 饺(三焦经), 单(胆经)干(肝经)。
《中药综》精选知识点学霸复习笔记32条
♦1.饭前服:补益药如六味地黄丸、参苓白术散;制酸药,以减少胃酸分泌,增强对胃黏膜的保护;病在胸腹以下,如肝肾等脏器疾病,旨在药力直达病所。
♦2.饭后服: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苦寒伤胃之药;健胃消食药如保和丸、大山楂丸;病在胸膈以上,如头痛、眩晕、目疾、咽痛等,使停于上焦。
♦3.清晨服:利水蠲饮祛湿剂如鸡鸣散;涌吐药如常山饮、七宝饮。
♦4.清晨至午前服:发汗解表药如桂枝汤、麻黄汤、桂枝加葛根汤、九味羌活汤;温补肾阳、温阳健脾药如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右归丸。
♦5.午后至夜晚服:滋阴潜阳、清热解毒、重镇固摄的中药,如寒下剂。
♦6.睡前服:安神药如酸枣仁汤、朱砂安神丸;涩精止遗药;缓泻药;治疗夜汗出、夜半腹痛者。
♦7.疾病发作时服:截疟药在疟疾发作前 1~2 小时服用;平喘药于哮喘发作前两小时服用。
♦8.其他:急性病应立即服;慢性病应定时服;调经药应于经前或经期服用;呕吐、惊厥、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不定时服药。
♦9.分服:分服,即将一天的药量分次服用。
如麦门冬汤治疗咳逆证,因肺阴虚内热多于夜间加剧,故夜间需加服一次;奔豚汤治疗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发作频繁,故日三夜一服用以利于控制症状。
♦10.顿服:顿服是指将一剂药量一次服完。
顿服法服药量大力峻,起效较快,多用于正气未虚的急重症治疗,年老体虚患者慎用此法。
♦11.频服:频服指少量多次,频频服用的方法。
本法多用于病变在上焦者,如咽喉病,旨在服药时取少量多服的方法,即少饮慢咽,多次饮用。
止吐药宜小量多次频服;重病、急病可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以使药效持续。
♦12.连服: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
连服可在短吋间内使体内药物浓度达到较高水平,多用于急病和危重症的治疗。
♦13.温服:一般汤剂均适宜温服。
♦14.热服:适用于解表药、寒证药以助药力。
如桂枝汤、麻黄汤。
治疗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如出现真热假寒之证也应寒药热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一、病、证、症的区别
1、症:又称症状,是病人主观的异常感受
比如:头痛,发热,呕吐等都是我们的一种主观上的异常感受。
2、病:是对疾病的总概括
比如:感冒,这个病名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所有病理状况的总概括。
3、证:又称证候,注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个性和区别。
比如:感冒,中医的诊断可以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证候。
二、阴阳关系的临床应用
1、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指用滋阴的药物,治疗阴虚所致的虚热证,被称为“阳病治阴”。
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指用补火助阳的药物,治疗阳虚所致的虚寒证,被称为“阴病治阳”
三、五脏的生理功能
1、心的生理功能:
主血脉(主要与血液的生成,运行有关);主神志。
2、肝的生理功能:
主疏泄(调畅气机的运动);藏血。
3、脾的生理功能:
主运化(包括运化饮食和运化水液);主统血(可以防止血液溢出血管)
4、肺的生理功能:
主气,司呼吸(包括了肺主宣发、肺主肃降);主调通水道(注意于肾主水加以区分,肺是调通作用,肾是主导作用);朝百脉,主治节(注意与心主血脉区分)0
5、肾的生理功能:
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肾主纳气的作用可以维持吸气的深度)。
五、五行生克规律的应用
七、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
气能生血(主要指的是营气)
气能行血(故活血药常配伍行气药,加强其活血的功效)
气能摄血(主要是脾气的作用,脾气主统摄血液)2、血为气之母
血能养气(与之相关的治法:补血生气)
血能载气(与之相关的治法:补气固脱)
八、十二经脉流注顺序
记忆口诀:肥肠未批心尝,光身包饺单干(想要吃肥肠但老婆不批准吃,吃不成心里总想尝一尝,吃不成肥肠自己光身包起了饺子)。
上述两句话代表了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分别是:
肥(肺经),肠(大肠经),未(胃经),批(脾经)心(心经)尝(小肠经);光(膀胱经),身(肾经),包(心包经),饺(三焦经),单(胆经)干(肝经)。
九、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位的分布规律
1.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记忆口诀:太倔少(人生太倔是少年,我们根据太倔少,就可以记住太阴在前, 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2•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记忆口诀:噎死他丫
十、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他
手三阳
-根据上图,可以记
住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
阴经从胸出发,由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出发,由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出发,由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出发,由足走胸
十一、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1.督脉的生理功能
记忆方法:督脉(都教授)
都教授很阳光,由阳字,由此联想督脉可以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
都教授长得高、头脑好,肾也好,由此联想督脉与髓、脑和肾的功能有关。
2.任脉的生理功能
记忆方法:由任联系到任性,在由任性联想起女人。
女人属阴,由此联想任脉为“阴脉之海”。
女人与后代生育有关,所以任脉可以主持妊养胞胎。
3.冲脉的生理功能
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
记忆方法:冲与“葱”同音,葱刚好12戈由此记住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冲为“血海”,能促进生殖功能,与月经有关
记忆方法:冲与充同音,由充联想到“充血”一词,由血记住冲为血海;另外,生殖过程离不开生殖器官的充血,所以冲脉也与生殖功能有关。
4.带脉的生理功能
约束纵行诸经(带脉想皮带一样环绕腰一圈,因此可以约束经过这片区域的纵行经脉)。
主司妇女带下(由带字联想起妇女带下)
十二、六淫的致病特点
1.风邪的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为百病之长(因为风性开泄,能打开皮肤毛孔,带领其他邪气侵犯人体)2.寒邪的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主痛(阻滞气血运行,不通则痛)
寒性收引
3.暑邪的致病特点: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气随津脱)
暑多挟湿
4.湿邪的致病特点:
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为有形之邪,所以易阻碍气机)
湿性重浊(肢体的困重感是它的典型辩证要点)
湿性黏滞(主要指疾病缠绵难愈)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比如,下肢的水肿,阴部的瘙痒)
5.燥邪的致病特点: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口鼻咽皮肤的肝脏)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6.火邪的致病特点: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火易伤津耗气(耗气的原因是气随津脱)火易生风动血(迫血妄行导致出血)
火易致肿疡
十三、阴阳格拒
1•阴盛格阳:阴寒内盛,逼迫阳气浮越于外,因此会产生“
阴寒内盛: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阳浮于外:身热(但欲盖衣被)、面颊泛红
治法:虽有热象,但本质是阴寒内盛,所以用热性药治疗(
2.阳盛格阴: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不能输布于体表四肢, 寒的症状。
真热:身热面红、气粗烦躁等
假寒:四肢厥冷(身热不恶寒),脉沉但有力
治法:虽有寒象,但本质是邪热内盛,所以用寒性药治疗(
十四、邪正盛衰与疾病归转
1.实中夹虚:以邪实为主,兼见正气虚。
比如:外感热病,耗损津液的气阴两伤病证。
真寒假热”的表现。
热因热用)。
故产生“真热假
寒因寒用)
2.虚中夹实:以正虚为主,兼夹邪实比如:脾阳不振,运化无力的水肿病。
3.真实假虚证:本质实证,但现象却是虚的症状,称之为“大实有羸状” 比如:邪实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
4.真虚假实证:本质虚证,但现象却是实的症状,称之为“至虚有盛候” 比如:脏腑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可致大便秘结等病症。
十P五、气的失调病机
气不足:气虚
气行时常: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多选题考点)
记忆口诀:逼志玲脱下,其中
逼(气闭),志(气滞),玲(气逆),脱(气脱),下(气陷,陷即下)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重点知识点
一、寸关尺脉分候的脏腑
寸脉主上焦心肺;
关脉主中焦肝脾;
尺脉主下焦肾。
其中,左手属阳,所以左寸脉主心(心属火),左关脉主肝(肝为将军之脏)同理,右手属阴,所以右寸脉主肺(肺为娇脏),右关脉主脾(脾为阴土)
二、弦脉的脉象和主病
【脉象】“端指以长,如按琴弦”
【主病】肝胆病、痛证、痰饮记忆方法:由“弦”联想到音乐
音乐具有“排忧”作用:“忧”一般与肝胆病有关
•忧需要喝酒痛饮”:痛代表痛证、饮代表痰饮
三、弦脉的脉象和主病
【脉象】“往来流利,如盘走珠”
【主病】食滞、痰饮、实热
记忆口诀:市集谈话凑热闹,其中:
市集代表食积、谈代表痰饮、热代表实热、话代表滑脉四、心病辩证
五、肝病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