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考研资料必背重点概念.doc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西方哲学史(个人整理版)

(完整word版)西方哲学史(个人整理版)

1.柏拉图①相论⑴两个世界的划分:相和可感事物柏拉图认为,我们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变动不居、因人而异的,因此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存在的东西应该是永恒的、不动不变的(如巴门尼德所主张的存在)。

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苏格拉底所主张的普遍性定义(将柏拉图的理念等同于苏格拉底所说的普遍性定义是复旦版哲学史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这种普遍性定义不单单局限于伦理道德,也不只是内在于心灵之中,而是独立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实在。

柏拉图把这种普遍性定义称为“相”(希腊文idea和eidos,有“理念”和“型相”等译法,赵认为“理念”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

两种译名是互补的。

其主要的特点是普遍性和分离性,复旦认为这里的“相”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理念”具有较强的主观意味,这与柏拉图的原意不符,故用“相”)。

因此,在柏拉图这里,相构成了一个客观的独立存在的领域或者说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而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

这两个世界是对立的。

相是一,具体事物是多,相无生灭,是单一、不可分割的,同一的,而具体事物则是变化无常、变动不居的,既是这个又是那个,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东西;相是不可感知的,只能凭借思想(理性)去把握,而具体的事物则是可感知的。

柏拉图的上述看法与他对数学和道德的研究相关。

⑵两种认识与两种认识能力的划分:知识与意见、理智与感觉与两个世界相对应,柏拉图也区分了两种认识:知识和意见,以及两种认识能力:理智和感觉。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知识必须是确实可靠且真实的,所谓确实可靠,就是不容许有矛盾、有错误,能明确表达;所谓真实的,就是永恒不变的,而不是变动不居的,按照此标准:感觉对人人都是特殊的,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感觉,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态之下,如生病的苏格拉底和健康的苏格拉底,也会有不同的感觉,所以说感觉并不符合柏拉图知识的标准,不能产生真正的知识,而只能产生意见——意见的对象介于存在与非存在(有与无,是与非是)之间,如果是非存在的话,那么就是无知,而不是意见了。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

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的“水”本原学说:他看来水是万物不变的本体,万物都从水中生,是水的变形,灭亡之后又复归于水,大地浮在水上,从水中汲取所需要的营养。

他的哲学是一种原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学说。

2阿纳克西曼德的“无限”本原说: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无限者不生不灭,但一切事物都生于塌灭与它。

3阿那克西米尼的“气”本原说:他继承和发挥了其前辈的哲学思想,认为本原是唯一的和无限的,但他不同意“无限者”的主张,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1“数”本原论。

数具有更大的普遍性,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数,都有数量的特征和规定性。

2对立与和谐的思想。

对立是存在物的本原。

3灵魂学说。

他们的基本信条就是灵魂不死和灵魂轮回,在他们看来,灵魂石可以独立存在的神圣的不朽的实体。

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巴门尼德以后古典唯心主义的始祖,他们强调只有人才有心灵,开辟了从主体角度研究人的理性的先河。

爱非斯学派:1“火”本原论。

赫拉克利特继承了米利都学派的唯物主义传统,仍从具体的感性事物中寻找万物统一的基础,提出万物的本原是“火”。

他认为,火产生了万物,一定时间以后,万物又被火燃烧,如此循环不已。

2辩证法思想。

他认为世界作为“永恒的活火”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中,“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他以川流不息的河流为例,说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不断遇到新的水流。

一切都存在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变化,不断地生成和消逝。

3认识论思想。

他肯定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强调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和意义。

他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意识到感觉和理性的区别,但不懂的二者之间的辩证联系,因而是朴素的,他的认识论思想为哲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并为后来的哲学家唯物地探讨认识论问题奠定了基础。

爱利亚学派的思想:1色诺芬尼关于神的思想:他反对多神和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他认为神石至高无上并唯一的。

这个神永远保持在同一个地方,根本不动,它是全视,全知,全闻得。

西方哲学史考试重点汇总

西方哲学史考试重点汇总

绪论●一、什么是哲学A,哲学是世界观●B,“哲学是对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论述”●C,哲学即是“爱智慧”3,哲学是对一般性问题的系统反思●哲学是一种系统的反思●哲学针对的是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问题二、哲学特征与作用(为什么要学习哲学?)1,对哲学的一些误解A,哲学探求本源与确立绝对原则,其使命是为人类生活提供安身立命之所。

B,哲学似乎总是重复同样的主题,哲学家相互争论,似乎在推进研究,实际进展很少。

C,哲学家对问题的解决常常抽象,不切实际,哲学是无用的。

2,学习哲学的作用A,填补了大多数人的反思空白。

B,可更真实地反映事实的另一面。

C,可间接地给出人生的意义,对具体学科的研究也可能有助益。

三、哲学史的作用1,了解前人对于现在的一些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

2,了解现在一些哲学概念的来源,这对于理解哲学有重要作用。

3,古代哲学论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学习哲学必须要学习哲学史,但哲学并不等于哲学史四、如何描述哲学史●1,规律论●A,黑格尔:绝对精神发展的历程●B,孔德三阶段论: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实证的●C,人类精神的自觉史●D,唯心论与唯物论的斗争史●2,规律论的问题●A,难以找到过这样的规律。

实际上从来没有找到过一个能完全符合哲学发展史的规律●B,规律论实际把“什么是哲学”与“什么是合理的哲学”混为一谈C,规律论在实践上不可能。

如果的确有这样的规律,会导致哲学发展的僵化。

D,规律论在逻辑上也不可能。

严格来说,不存在社会发展规律,也不存在所谓的思维规律. 3,规律论的作用这种简化可能掩盖了哲学史的复杂性但这种简化易使人们提纲挈领把握哲学的基本思路,更好地掌握哲学史。

对于初学者来说或许是必要的。

●4,发展的基本过程●A,古代哲学。

包括古希腊哲学和希腊化与罗马哲学,时间大约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

●B,中世纪哲学。

主要是基督教哲学,时间约是公元一、二世纪到十六世纪。

● C ,近代哲学。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一、培根“四假相说”1.提出的原因:从根本的理论上尤其是认识论根源上来彻底地深刻地批判经院哲学。

2.具体内容(1)假相的含义 :假相(亦译作“幻相”、“偶像”),即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它们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理,严重妨碍了科学的复兴。

培根根据这些错误的不同来源把假相分为四类,即“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即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洞穴假相”:指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即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的偏见,它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洞穴”。

相当于“坐井观天”。

“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即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

3.“四假相说”的意义(1)双重性;不仅在于批判经院哲学的各种错误,而且更在于提出自身的哲学主张和思想。

(2)普遍性;不仅揭露了经院哲学产生错误的各种根源,也深刻地揭示了导致人们认识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

(3)启发性;启发人们消除错误的根源并获得正确的知识。

(4)局限性;没有揭示错误的社会历史上的认识根源。

(如阶级根源等)二、笛卡尔一、天赋观念——唯理论的起点天赋观念:清楚明白、不证自明的真观念,如几何学的公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上帝的观念等。

(1)原因:感觉经验不可靠,因为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不能成为哲学和其他知识体系的基础。

因此,只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才能成为哲学的基础。

西方哲学史考研必背重点概念

西方哲学史考研必背重点概念

西方哲学史考研必背重点概念1.始基:古希腊语。

作为哲学名词,真正使用者是赫拉克利特。

泰勒斯起开始具有哲学上的意义,指万物的根源或基本,万物从它产生又可复归于它的共同的东西。

2.逻各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常用的哲学概念。

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

希腊文这个词本来有多方面的含义﹐如语言﹑说明﹑比例﹑尺度等。

赫拉克利特最早将这个概念引入哲学﹐在他的著作残篇中﹐这个词也具有上述多种含义﹐但他主要是用来说明万物的生灭变化具有一定的尺度﹐虽然它变幻无常﹐但人们能够把握它。

在这个意义上﹐逻各斯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

亚里士多德用这个词表示事物的定义或公式﹐具有事物本质的意思3.种子说:“种子”说,由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他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

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4.四根说:四根说,由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的,他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5.奴斯: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术语。

一般译为“理性”、“心灵”。

希腊文,最初是指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

6.影像说:影像说是古希腊原子唯物主义者提出的一种说明认识来源的学说。

它承认人的认识是由外界客观对象引起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朴素的反映论。

——留基伯、德谟克利特7.智者: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为智者。

由于智者能言善辩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其看成是歪曲真理、玩弄似是而非的智慧的人。

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语。

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

智者在思想上接受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思想,肯定运动变化着的感觉现象的真实性,但走向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认为知识就是感觉,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

西方哲学史最全笔记

西方哲学史最全笔记

第一编:古希腊哲学(一)自然哲学时期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滋养料,万物种子本性潮湿,希腊神话海神创世说。

(用物质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

恩格斯: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在自己的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的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并且在具有某种固定形式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比如泰勒斯在水里去寻找。

”)万物充满着神灵。

泰勒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万物有灵。

"根据这一学说,连石头也是有灵魂的生物。

泰勒斯向他哲学上的对立面毕达哥拉斯反复强调说: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的,而又正是灵魂才使一切生机盎然。

神灵——非精神实体。

能动的东西都是有灵魂的东西,原始“物活论”。

阿那克斯曼德本原是没有固定形态或固定性质的原始物——无限者。

有限者不能成为本原,因为有生有灭。

世界从它产生,又复归于它。

宇宙起源说:本原永恒运动,分立出对立物,冷热湿干形成漩涡运动,火水云雾,日月星辰。

生物起源说:生物从湿元素中产生,人从水里的动物变化出来。

阿那克西美尼:气是万物的始基。

万物由气的稀薄或凝聚所致。

气体是万物之源,不同形式的物质是通过气体聚和散的过程产生的。

三者评价:恩格斯:“关于所有这些人,亚里士多德说得很正确:他们没有说明运动的起源。

”赫拉克利特:万物的始基是火。

火的创造就是它的毁灭,而它的毁灭就是它的创造的表现。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逻各斯:认为万物是永远变动的,而这种变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

这就是“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进一步将对立面统一与和谐的规律归结为逻各斯,逻各斯不仅是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原理原则,也是人摒弃感觉印象,通过语言和理性思维所把握的世界规律。

一切皆流: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运动绝对,但不否认相对稳定。

山东省考研哲学西方哲学史重点知识梳理

山东省考研哲学西方哲学史重点知识梳理

山东省考研哲学西方哲学史重点知识梳理一、希腊哲学的兴起与发展希腊哲学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起源,它的兴起与发展对于西方哲学史的演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希腊哲学的特点是追求智慧和真理,提倡理性思考和探索自然。

1. 前苏格拉底哲学前苏格拉底哲学注重道德伦理和人的行为方式,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柏拉图强调理念的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区别,其学说以理想国为代表。

亚里士多德关注实际经验和具体事物,提出了形式和物质的学说。

2. 苏格拉底以后的哲学苏格拉底以后的哲学涌现出众多不同的学派,包括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等。

斯多葛学派强调心灵的控制和自制力的重要性,主张安于自然、顺应命运。

伊壁鸠鲁学派强调快乐的追求和身心的放松。

二、中世纪哲学的崛起与传承中世纪哲学是指希腊哲学传统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下的发展与传承,它是欧洲文明中一个重要的时期。

中世纪哲学的主要特点是信仰中心主义与神学探索的结合。

1. 神学哲学与奥古斯丁奥古斯丁是中世纪最重要的神学哲学家之一,他对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

奥古斯丁主张相信信仰,但同时也鼓励人们通过理性来探索和理解上帝的存在与本质。

2. 理性主义哲学与阿奎那中世纪的理性主义哲学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他试图通过哲学的方式证明上帝的存在。

阿奎那提出了五种证明上帝存在的方式,包括第一动因、本质与存在的关系等。

三、近代哲学的兴起与多元思潮近代哲学是指17世纪以来的哲学思潮,其特点是以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为两大主要流派。

1. 理性主义哲学与笛卡尔笛卡尔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第一哲学沉思》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思想,强调人类的思维能力和理性的重要性。

2. 经验主义哲学与洛克洛克是近代经验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论人类理解》强调人的知识来自于感观经验,批判了先验主义的观点。

四、现代哲学的发展与哲学现代性现代哲学是指18世纪以来的哲学思潮,它与科学、现代性等因素互相交织,共同推动了哲学的进步与发展。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第一篇: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一、西方哲学史七个重要板块1、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线索2、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4、上帝存在的证明5、启蒙运动;6、康德的批判哲学;7、黑格尔(包括被黑格尔批判的哲学,费希特、谢林的绝对唯心论)二、复习重点1、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线索【解释】“是”(Being)【解释】“是者”【解释】“存在”【解释】元哲学,智慧(Sophia),Philosophia(对Sophia的迷狂)【解释】逻各斯【解释】“努斯”【解释】真理“去蔽”(P43)【解释】“美德即知识”(P48)【】柏拉图的四个比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P68、77、88)(三段话,亚里士多德关于学科划分的思想和意义)【】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和逻辑学【简述】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作出评论?(两方面:可不可信,可不可行)【解释】普纽码(P100)【】评价怀疑论(皮浪、休谟、康德的怀疑论)(人生的悬搁,不动心态度,人生的态度)【】上帝存在的证明(西方哲学史上的几个人、几种证明)(P126,140,158,216)【】上帝是什么?为什么要证明上帝的存在?为什么要对其怀疑?【】哲学与科学的关系?(P200)【解释】普遍怀疑【解释】普遍数学【简述】“我思故我在”?【简述】笛卡尔方法论的四条原则?【论述】为什么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奠基人【要点:是奠基人;奠了什么基;以后的哲学是否在其基础上】【】白板说【】洛克: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P248)【】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怀疑如何理解?(P265)(感觉之外是否有世界存在、映像、印象)【】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三点)【】德国与法国、英国启蒙运动(哲学)的比较【】卢梭《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利于风俗的敦化》对我们的启示(P281)【】在工业化社会进程中人的地位?(结合三大启蒙运动)【解释】先天综合判断(使知识成为可能的东西)【】康德批判哲学的主要内容为什么称为“哥白尼革命”?“哥白尼革命”的含义?【】康德哲学为何是批判哲学?【】传统形而上学如何可能?【】自我意识第一原则(费希特)【】天启哲学(谢林)(哲学要不要统一宗教?)【】人如何实现自由?如何在历史中自由?(《精神现象学》)第一章(导言、前序)【】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线索【解释】逻各斯【解释】努斯【解释】“是”(Being)【】“S是”和“S是P”的区别:【解释】“存在”【解释】元哲学,智慧(Sophia),Philosophia(对Sophia的迷狂)【解释】逻各斯第二章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解释】本原第三章:希腊古典时期的哲学【解释】“美德即知识”(P48)【解释】相(Idea)【解释】柏拉图“四线段喻”【】两个世界的划分和柏拉图的辩证法【】柏拉图的四个比喻一、“太阳比喻”二、洞穴比喻(两个领域及哲学家的使命)三、“灵魂马车”比喻四、爱的迷狂比喻【】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和逻辑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P68、77、88)(三段话,亚里士多德关于学科划分的思想和意义)第四章:晚期希腊哲学【简述】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作出评论?(两方面:可不可信,可不可行)【解释】普纽玛(pneuma)【】评价怀疑论1、皮浪(前365-270)的怀疑主义:2、休谟(1711-1776)的怀疑3、笛卡尔的普遍怀疑第五章:基督教哲学【】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1、奥古斯丁:上帝存在的知识论证明2、安瑟尔谟: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3、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证明:(补充)4、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5、莱布尼茨:上帝存在的两个证明。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

一、培根“四假相说”1.提出的原因:从根本的理论上尤其就是认识论根源上来彻底地深刻地批判经院哲学。

2.具体内容(1)假相的含义 :假相(亦译作“幻相”、“偶像”),即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它们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理,严重妨碍了科学的复兴。

培根根据这些错误的不同来源把假相分为四类,即“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与“剧场假相”,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批判。

“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即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就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就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洞穴假相”:指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即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的偏见,它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洞穴”。

相当于“坐井观天”。

“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与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即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与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

3.“四假相说”的意义(1)双重性;不仅在于批判经院哲学的各种错误,而且更在于提出自身的哲学主张与思想。

(2)普遍性;不仅揭露了经院哲学产生错误的各种根源,也深刻地揭示了导致人们认识主观性与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

(3)启发性;启发人们消除错误的根源并获得正确的知识。

(4)局限性;没有揭示错误的社会历史上的认识根源。

(如阶级根源等)二、笛卡尔一、天赋观念——唯理论的起点天赋观念:清楚明白、不证自明的真观念,如几何学的公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上帝的观念等。

(1)原因: 感觉经验不可靠,因为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不能成为哲学与其她知识体系的基础。

因此,只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才能成为哲学的基础。

(2)区分三类观念: ①外来的:依赖感觉; ②自我制造的(虚构的观念):凭借想象;③天赋的:出于纯粹的理智。

北大西方哲学史考研要点

北大西方哲学史考研要点

西方哲学史复习参考希腊哲学部分一、重点掌握的名词概念始基逻各斯种子说四根说奴斯影像说智者理念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四因说《理想国》《物理学》《工具论》《形而上学》悬搁判断太一二、下列命题或哲学思想要能理解,会简述1、西方哲学史的开端(米利都学派)2、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3、思维与存在同一(巴门尼德)4、飞矢不动(芝诺)5、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戈拉)6、“精神接生术”和辩证法(苏格拉底);7、自知自无知(苏格拉底)8、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9、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柏拉图)10、回忆说(柏拉图);11、第一哲学研究的对象(亚里士多德);12、潜能与现实(亚里士多德):三、下列问题重点掌握理解,会论述。

1、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及伊壁鸠鲁的发展2、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及其哲学启示3、柏拉图“理念论”在哲学史发展上的意义4、柏拉图《理想图》的政治主张及意义5、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6、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的学说7、亚里士多德关于“是者”的学说8、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9、新柏拉图主义“太一说”中世纪哲学部分一、重点掌握的名词概念教父哲学原罪说三位一体上帝之城唯名论与实在论《上帝之城》《忏悔录》《神学大全》奥卡姆的剃刀二、下列命题或哲学思想要能理解,会简述1、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2、德尔图良和奥古斯丁论理性和信仰3、罗吉尔.培根论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4、阿奎那论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三、下列问题重点掌握理解,会论述。

1、托马斯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2、唯名论与唯实论分歧及其争论的理论意义。

3、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近代哲学部分一、重点掌握的名词概念物体(霍布斯)天赋观念真观念(斯宾诺莎)白板说内省经验(洛克)单子预定和谐(莱布尼茨)印象(休谟)观念(休谟)感性、知性和理性(康德)先天综合判断先验统觉自由(康德)现象(康德)先验幻相(康德)自律与他律(康德)意志自由(康德)物自体(康德)绝对命令(康德)善良意志(康德)实践理性《新工具》《利维坦》《人类理解论》《人类知识原理》《人性论》(休谟)《人类理解研究》《方法谈》《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笛卡尔)《伦理学》(斯宾诺莎)《人类理智新论》《单子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二、下列命题或哲学思想要能理解,会简述1、我思故我在2、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3、神即自然(斯宾诺莎)4、有花纹的大理石5、单子知觉能力说(莱布尼茨)6、培根的四种假相说7、洛克论实体8、存在就是被感知9、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10、人为自然界立法11、理性宇宙论的二律背反三、下列问题重点掌握理解,会论述1、试述莱布尼茨的单子论2、试述斯宾诺莎关于实体、属性、样式的学说3、试述洛克的两种性质的学说4、试述“体谟问题”5、试论休谟的温和怀疑论6、试论康德的时空观7、在康德看来,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8、试论康德的范畴论9、试论康德的道德哲学这些都是备考后期专业课辅导老师给我整理的,顺便说一句:考研公共课自然不用说,全国统考,大家都用一本大纲,但专业课每个学校的侧重点和考试风格都不一样,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及时抓取你所报考学校学员的信息很重要,如果跨考可能难度就更大,我在北京爱考机构的专业课辅导老师就是在读的研究生助教,信息量自然不用说,连复试导师喜欢听啥都能知道,不用有那些后顾之忧,我才可以踏踏实实安心背书,在分数上下硬功夫。

2022年度西方哲学史考研必背重点概念

2022年度西方哲学史考研必背重点概念

西方哲学史考研必背重点概念8.理念:普通指思想。

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概括形象。

9.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实体”思想是唯物主义,她运用“实体”概念来概括一切特殊详细事物共同本质是客观独立存在,这表白她在谋求物质普通概念。

她在这种思想指引下,把“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区别开来,以为“种”“属”等东西是一种共相,是不能离开个体事物而独立存在,因而“第二实体”是后于“第一实体”。

在这里,她是从唯物主义观点来解决个别与普通关系。

普通东西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不能独立于个别事物而存在。

这在一定限度上是对柏拉图理念论唯物主义克服。

11.《抱负国》柏拉图对话录之一,其中阐述了其政治观点但愿以哲学家为统治者来统治从而实现一种乌托邦国家。

12.《物理学》亚里士多德著作其背面给牛顿等人很大启发。

13.《工具论》亚里士多德重要阐述了演绎法,该书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本,对这门科学发展有很大影响。

14.《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著作。

它是西方思想老式中最重要典型文本,或者说是奠定西方思想老式重要着作,它展示了人类理性对于事物最普遍面相和终极因素摸索。

本书最后考察了人类知识形成,进而提出关于普遍知识理论,从主线上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基本概念和问题。

15.悬搁判断:批驳可知论,倡导不可知论和怀疑论逻辑论据之一、古希腊梅特罗多洛、克吕西普、埃奈西德穆、阿格利巴、美诺多托斯等提出。

就结识对象作出直接或间接判断都是不也许.这些判断是建立在其她判断上,势必导致“无穷倒退”.对结识对象作出正反两个判断.都能同等地得到证明。

因而导致“二律背反”.即“既是又不是”.“既不是又不是不是”。

这样.既不能作出必定判断.又不能作出否定判断.只能“悬搁判断”。

存而无论、放弃一切结识活动。

她们宣称.怀疑论体系基本原则是。

每一种判断均有一种相反判断;相信这个原则成果、就要中断判断、对呈当前面前对象不能有所言说,由此达到“心灵安静无忧”目。

西方哲学史重点

西方哲学史重点

名词解释:1、“努斯”:亦意译为“心灵”、“理性”等,我们译之为“理智”,意在表明希腊理智观念的发源和连续性。

2、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3、“因信称义”:是对天主教会所宣扬的“行为称义”的否定,这种思想也有利于培养新兴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

这就把人们从教会繁琐礼仪的束缚中解救出来,使灵魂得救成了个人的事情,给人以精神的自由。

填空题:1、阿拉克西曼德是第一位使用“本原”概念的哲学家。

2、恩培多克勒宣称火、土、汽、水是万物之根。

3、德谟克利特的灵魂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灵魂的构成(由精细的球形原子构成)和作用,一是灵魂的安宁问题。

4、“斯多亚”,因该学派的创始人芝诺在画廊中讲学而得名。

5、马基雅弗利把政治学的基础由(道德)移向了(权利),从而在政治思想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

连线题:1、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2、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3、恩培多克勒、“四根说”。

4、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5、小苏格拉底学派、麦加拉派、善即存在;昔兰尼派、善即快乐;犬儒派、善即节欲。

6、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7、伊壁鸠鲁、“我们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

8、奥古斯丁、《忏悔录》。

9、托马斯.阿奎那、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10、路德、“因信称义”说。

11、加尔文、“先定”说。

12、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一、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特点:1、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2、探讨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

3、朴素直观的辩证法是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

4、诊断上的绝对主义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形态。

5、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亦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

二、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1、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2、万物根据逻各斯生成。

考研《西方哲学史》重要考点归纳

考研《西方哲学史》重要考点归纳

考研《西方哲学史》重要考点归纳第1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1.1考点归纳早期希腊哲学主要是指爱奥尼亚地区的米利都学派和爱非斯学派,南意大利地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的哲学思想。

它们是希腊哲学的最初形态,第一次摆脱了希腊神话的传统思维模式,以哲学的方式提出了关于万物的“本原”的问题。

一、希腊哲学1.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古代哲学通常也被称为“古希腊哲学”或“希腊哲学”。

它从古代希腊发源,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从时间上看,经历了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因而有时亦被称为“希腊罗马哲学”。

“罗马哲学”是希腊哲学的延续,实际上相当于希腊哲学的后期阶段,所以一般称之为“希腊哲学”。

2.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1)希腊哲学产生的条件①“惊异”和“闲暇”是哲学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②希腊民族是一个具有思辨禀性的民族。

(2)希腊民族具有思辨禀性的原因①政治层面的原因希腊城邦社会建立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以个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基本原则而形成,这种适应商品生产和公平交换所建立的城邦奴隶制国家,其政治形式必然会日益走向工商业奴隶主民主制。

②思维方式的原因城邦生活中将普遍性的法律确立为不可动摇的圭臬的做法,使希腊人养成了一种把抽象的原则看得比感性的生活更加具有本质性的思维习惯。

黑格尔认为,希腊的精神就是“尺度”和“限制”,就是将规定性给予那些不可度量的东西。

(3)哲学的含义在希腊语中,“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

①从广义上来说,一切与知识有关的内容都可以纳入哲学的范围,即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探索,是世界各个古老文化都共同具有的。

②从狭义上来说,只有那种探寻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追问自然万物的本原和根据的知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即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狭义的哲学即对于自然万物的最普遍的原理与原因的探索,是希腊民族所首创的一门独立学术。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是一门研究西方文化中哲学思想发展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古希腊哲学的诞生到现代哲学的发展的广泛范围。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关键的复习资料,帮助他们理解和回顾西方哲学史的重要内容。

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史的起点。

它涵盖了众多重要的哲学家和学派,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通过对话和提问的方式引导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创立了柏拉图学派,并发展了理想国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则是柏拉图学派的学生,他对逻辑、形而上学和伦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是古希腊哲学之后的一个时期,它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主要关注上帝、信仰和神学问题。

圣奥古斯丁是一位重要的中世纪哲学家,他将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信仰结合起来,提出了信仰与理性的统一。

托马斯·阿奎那则是中世纪哲学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试图用哲学的方式证明上帝的存在。

3. 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是西方哲学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类的自由和个体的发展。

伽利略·伽利莱和弗朗西斯·培根是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们对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启蒙时代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权威和观念。

伏尔泰和伊曼努尔·康德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他们提倡人类理性的重要性和对权力的限制。

4.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阶段。

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思想家。

康德提出了一种以理性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强调人类理性的限制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费希特则关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他提出了辩证法的概念。

黑格尔则试图建立一种综合性的哲学体系,他强调了自我意识和历史的重要性。

5. 现代哲学现代哲学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哲学发展阶段。

[整理版]西方哲学复习大纲.docx

[整理版]西方哲学复习大纲.docx

1 •爱利亚学派的重要性:爱利亚学派是早期希腊哲学中故重要的哲学流派,英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曲,爱利亚学派开始转变哲学研究的重心,变本原的追溯为存在的探讨, 从而为本体论的产牛•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他们首次使用了逻辑论证方法, 为哲学思想的表述确定了基本的话语方式,最终演变为整个西方哲学主耍的表达方式。

2.经院替学:所谓“经院哲学”最初是在杳理曼帝国的宫廷学校以及基替教的大修道院和主教管区的附加学校发展起来的慕督教哲学。

这些学校是研究神学和哲学的中心,学校的教师和学者被称为经院学者,故他们的哲学就被称为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

与教父粋学不同,经院哲学在总休上己经不再以创立教义、制订神学内容为己任,而是要从理论上论证、阐样教义,化解圣经或教父哲学屮所包含的一些不协调因索,使神学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

通常我们可以把经院哲学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经院哲学仍然是奥古斯丁利新柏拉图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吋期, 中期是经院哲学的繁荣时期,亚里士多德逐渐成为哲学的最大权威,晚期是被看作并端的唯名论盛行的时期,经院哲学式的理性主义从此一蹶不振。

3.逻各斯:逻各斯概念的引入和阐述是赫拉克利特对于哲学的一大历史功绩,对他本人的哲学和后来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作为运动变化的尺度,亦即我们所说的规律,就使知识有了确定性。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从朴素的辩证法出发,断定自然万物均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然而,如果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知识就没有立足的依据。

另一方面,由于逻各斯的介入,亦使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具有了某种二元式的结构:始终处于生灭变化之屮的自然力•物,和永恒不变的逻各斯。

这些在示来的巴门尼徳、阿那克萨戈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中,都冇或明或暗的反映。

更重要的是,在后来西方哲学、神学和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逻各斯概念及其衍生的“逻辑”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方哲学史复习要点

西方哲学史复习要点

1、古希腊哲学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结束于公元6世纪,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

2、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②探讨phusis(自然、本性)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③朴素直观的辩证性是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④论断上的绝对主义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形态;⑤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亦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

3、早期希腊哲学的特点①早期希腊哲学在性质上是自然哲学。

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宇宙万物,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

②早期希腊哲学研究的中心是“本原”问题。

本原(亚里士多德):“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生成,毁灭后又复归于它,万物虽然性质多变,但实体却始终如一。

”这种不变的东西就是本原。

③早期希腊哲学的方法主要是观察与想象基础之上的类比与宣称。

④早期希腊哲学产生于本土以外的殖民地,其思想往往带有地域的特色,并且以此为据,区分出不同的学派。

4、东部的伊奥尼亚地区产生了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学派──米利都学派,其创始人是泰勒斯,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本原”是宇宙论的核心概念,也是西方哲学第一个哲学概念。

阿那克西曼德是第一位使用“本原”概念的哲学家,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无定的本性或自然。

阿那克西美尼认为这个无定的本原是气。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他第一次把逻各斯作为重要概念引入哲学。

逻各斯:指万物必须依据和遵守的尺度或比例、普遍原则或必然性,是规范万物运动变化的尺度,万物根据它而生成。

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涉及了认识论的问题,认为“自然惯于掩盖自己”。

5、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以毕达哥拉斯为创始人,集政治活动、宗教信仰和学术研究为一体的团体。

该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宇宙是天体的和谐”。

和谐:最初的意思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指一定数的比率关系。

认为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和谐,或产生与和谐。

西方哲学史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

西方哲学史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

西方哲学史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一节:伊奥尼亚哲学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万物充满了神灵。

2、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定?。

the infinite.本原的两个特点:普遍性和流动性.3、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气?(万物因气的凝聚与疏散而形成)4、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明确强调了本原的永恒性、普遍性、流动性和秩序性。

(1)主要观点: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All things are in flux .(2)逻格斯(logos):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

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这西方哲学语言学精神的出现,具有客观规律与主观理性的双重含义。

(万物发展的规律性,强调变化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的)。

第二节:南意大利哲学1.毕达戈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

Things consist of numbers.在说明宇宙是天体的和谐的时候提出了十种对立的范畴。

而且发现了音乐中和谐音程之间的数学关系,各种音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为琴弦长短的比例关系。

结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被归结为数的规定性。

2.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哲学(1)巴门尼德:(Bing范畴的首创者)提出了两条研究的途径:一条是真理之路?存在存在,不可能不存在?,一条是意见之路?存在不存在,非存在存在?,理智是真理之路,感觉只能获得意见。

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意见之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感觉对象。

真理之路则要用理智来进行论辩。

存在?的意义:A、?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然不是?反对赫拉克利特的?既存在又不存在?的思想,提供真理的是存在,非存在是虚假的不能提供真理。

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连续性、不变性和完满性。

(2)芝诺:认为存在不能是众多,只能是单一;存在不能是运动的,只能是静止不动的。

他捍卫巴门尼德的观点:存在是单一的。

四个著名的否定运动否定多的论证:A、?二分法?B、?阿基里追龟?C、?飞矢不动?D、?运动场?芝诺的论证表明他不承认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运动是时空的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由此否认运动的可能性。

西方哲学重点

西方哲学重点

○西方哲学重点主要针对曾志伟《西方哲学史》整理而成,本人已成功考上研究生,这是我复习时所整理的笔记,主要是书本重点,主要对书本进行删减的精简版笔记,如有纰漏还望指出。

同时希望各位能加强课外阅读,尤其是经典读物的阅读对于思想提高至关重要。

1.泰勒斯:希腊哲学史上最早的哲学学派伊奥尼亚地区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希腊七贤之一,也可以说是哲学的开创者。

泰勒斯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

根据古代文献资料,可知他在哲学史上的主张。

泰勒斯在哲学上的重大功绩,在于他不用传统的宗教的说法来解释万物的起源,即不把万物看做是由神所创造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实际上就是企图用物质来说明世界的同一性。

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或始基,而地球则像一个圆筒或圆盘漂浮于水上,天上也是水,万物生于水而归于水,水是不变的本体。

泰勒斯这种观点的形成,除了有作为其思想前提的古希腊以及东方的神话故事,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生活得观察。

这一命题企图以理性思维对宇宙万物的根源作出理论上的概括,这就意味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哲学的诞生。

自此以后,不洗啦的哲学家们沿着泰勒斯所提示的这条道路提出了各色各样的本原论,一步步地加深人们对宇宙本原以及思维和存在关系的认识。

泰勒斯还说过万物都充满着神灵。

他并非主张宗教中的神,而是把灵魂看作引起运动的某种东西。

从这里可以看出泰勒斯是有原始的“物活论”的观点的,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原始的“物活论”观点是相联系的。

2.无定:米利都学派的阿那克西曼德从泰勒斯自然出发以理性的方式探索本原的规定性,突出本原的流动性,无定即无规定,无定性,无限定的意思。

凡是产生出来的都要达到达到一个终点,然而又终点就是有定形,无定形没有本原,本身就是别的东西的本原,支配一切。

本原即是万物由之而来,毁灭后又复归于它的开端和主宰,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还必须能过转化为其他的自然元素并保持其自身的同一性。

本原应该是没有规定的,没有固定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史考研必背重点概念1.始基:古希腊语。

作为哲学名词,真正使用者是赫拉克利特。

泰勒斯起开始具有哲学上的意义,指万物的根源或基本,万物从它产生又可复归于它的共同的东西。

2.逻各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常用的哲学概念。

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

希腊文这个词本来有多方面的含义﹐如语言﹑说明﹑比例﹑尺度等。

赫拉克利特最早将这个概念引入哲学﹐在他的著作残篇中﹐这个词也具有上述多种含义﹐但他主要是用来说明万物的生灭变化具有一定的尺度﹐虽然它变幻无常﹐但人们能够把握它。

在这个意义上﹐逻各斯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

亚里士多德用这个词表示事物的定义或公式﹐具有事物本质的意思3.种子说:“种子”说,由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他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

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4.四根说:四根说,由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的,他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5.奴斯: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术语。

一般译为“理性”、“心灵”。

希腊文,最初是指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

6.影像说:影像说是古希腊原子唯物主义者提出的一种说明认识来源的学说。

它承认人的认识是由外界客观对象引起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朴素的反映论。

——留基伯、德谟克利特7.智者: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为智者。

由于智者能言善辩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其看成是歪曲真理、玩弄似是而非的智慧的人。

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语。

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

智者在思想上接受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思想,肯定运动变化着的感觉现象的真实性,但走向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认为知识就是感觉,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

8.理念:通常指思想。

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9.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实体”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他运用“实体”概念来概括一切特殊具体事物的共同本质是客观独立的存在,这表明他在寻求物质的一般概念。

他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把“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区分开来,认为“种”“属”等东西是一种共相,是不能离开个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第二实体”是后于“第一实体”的。

在这里,他是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处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一般的东西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不能独立于个别事物而存在。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柏拉图理念论唯物主义的克服。

10.四因说:?四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有“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组成,其中目的因是终极的,是最重要的。

他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有其目的的。

11.《理想国》柏拉图的对话录之一,其中阐述了其政治观点希望以哲学家为统治者来统治从而实现一个乌托邦国家。

12.《物理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其后面给牛顿等人很大的启发。

13.《工具论》亚里士多德主要论述了演绎法,该书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4.《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它是西方思想传统中的最重要的经典文本,或者说是奠定西方思想传统的重要着作,它展示了人类理性对于事物最普遍的面相和终极的原因的探索。

本书最终考察了人类知识的形成,进而提出关于普遍知识的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15.悬搁判断:批驳可知论,提倡不可知论和怀疑论的逻辑论据之一、古希腊梅特罗多洛、克吕西普、埃奈西德穆、阿格利巴、美诺多托斯等提出。

就认识对象作出直接的或间接的判断都是不可能的.这些判断是建立在其他判断上的,势必导致“无穷倒退”.对认识对象作出的正反两个判断.都能同等地得到证明。

因而导致“二律背反”.即“既是又不是”.“既不是又不是不是”。

这样.既不能作出肯定的判断.又不能作出否定的判断.只能“悬搁判断”。

存而不论、放弃一切认识活动。

他们宣称.怀疑论体系的基本原则是。

每一个判断都有一个相反的判断;相信这个原则的结果、就要中止判断、对呈现在面前的对象不能有所言说,由此达到“心灵平静无忧”的目的。

16.普洛丁:普洛丁作为一位古罗马时期的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以及新柏拉图主义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太一,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中原始的力量,或者可以说是神,是美好元素的统一。

普洛丁认为太一就是柏拉图的理念。

太一在到达充满或者说是成熟的时候,就会流溢出其他元素,依次流溢出宇宙理性、灵魂和感性的世界。

流溢出来的事物在哲学的理解层次上说,层次越来越低,反映太一的光辉就越来越微弱,因而越来越不完善。

在感性世界中的物质,是与“太一”完全对立的,因而是万恶之源。

在他看来,一切精神的东西都是“太一”或神流溢的结果,并且最终要回到“太一”;只有物质因为与精神对立而不能回归,所以人生的目的就是要摆脱物质的束缚,回归到神的真善美统一的世界。

普洛丁的“太一”说,已经与中世纪的神学观念十分相似。

17.教父哲学:是基督教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大派。

教父哲学主要是以哲学论证神、三位一体、创世、原罪、救赎、预定、天国等教义。

教父哲学认为真理的精神世界必然存在,而且必须首先独立存在和永恒存在。

无论人们掌握与否,都无法予以否定。

这真理的精神世界就是神。

人类的思维是可以本能地直观到神的.18.原罪说:即基督宗教中认为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他们的罪先天的来自其祖先——亚当与夏娃。

基督教原罪的观点主要由北非神学家奥古斯丁根据圣经内容建立起来,主张人受到亚当犯罪的影响,生来带着罪性,只有相信承担世人罪孽的耶稣基督,才能从罪中被拯救出来。

19.三位一体:在《圣经》中,并没有“三位一体”这个词汇。

但后世正统派教会根据《圣经》的有关记载,认为上帝是通过圣父、圣子、圣灵的行动和表现来显示它的本体的,因此强调上帝即是一神,又包括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

20.《上帝之城》作者为希坡的奥古斯丁所著,主要论述神圣的照管及人类的历史。

提醒神的国度是属灵及永垂不朽的,而并非是这世界任一国家能取代的。

“上帝之城”是第一部教会历史哲学。

21.属灵:指的是一个人可以尊主为大,思想、言语、行为都不违反上帝的心意。

22.不属灵?: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与自己的欲望妥协。

23.实在论: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提出的意见,只有“理式”或者理念才具有充分的存在和实在,个别的东西是没有充分的实在和存在的。

24.唯名论:否认共相具有客观实在性,认为共相后于事物,只有个别的感性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

25.《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

他历数了孩提时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

该书名为“忏悔”,实则“控诉”、“呐喊”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倾注了深切的同情。

26.《神学大全》此书是基督教自中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教学基础,是必读的古典书籍。

它是把神学的知识加以论证和系统化的书籍。

共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论述了上帝。

第2部分论述人的行为,第3部分论述了基督。

此书以亚里士多德式的逻辑,从哲学的认识论、本体论的角度,深刻地阐释了上帝、灵魂、道德、法和国家。

27.论物体:霍布斯指出,哲学研究的唯一对象就是物体,关于物体,他是这样定义的:“就是这个东西,由于它有广袤,我们一般称它为物体;由于它不依赖我们的思想,我们说它是一个自己存在的东西;……可以说为感觉所知觉,并且为理性所了解。

所以,物体的定义可以这样下: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袤。

霍布斯的物体定义概括了当时数学和力学的发展成果,克服了培根物质观的朴素性,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完整的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霍布斯认为,物质是永恒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

世界统一于物质,除了物质实体以外,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任何非物质的实体。

所谓世界,就是无数的物质实体的总和。

?28.天赋观念:17世纪的法国唯理论哲学家R.笛卡尔是典型代表;这种学说又为现代西方哲学所继承和发展。

属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论。

源于柏拉图的《斐多篇》中灵魂里就已经分有各种各样永恒的普遍形式“理念”,只是在灵魂与肉体结合而降生为人的时候把它们暂时忘记了;后来受到经验的刺激,引起回忆,才重新恢复他原有的精确知识。

(笛卡尔)29.《斐多篇》柏拉图对话录之一,主要阐述了灵魂不朽和早期天赋观念。

30.白板说: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家用它来比喻人类心灵的本来状态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迹。

(洛克)31.真观念:是真理自身的标记。

一个物体本身有一个不会变的观念称为真观念,在其形态上的任何变化不会对其观念改变。

一本水他怎么变,成冰成雾但是都是水在变下去其真观念还是水本身。

(斯诺宾莎)32.内省经验:洛克把一切知识归根于观念,一切观念又可被分析为简单观念。

洛克断言,简单观念是不可再分的,是构成知识的固定不变的、最单纯的要素。

所有的简单观众念,都来自外部感官或内省,也就是说,都来自外部经验或内部经验。

(洛克)33.单子:单子是孤立的、封闭的、互不影响、互不作用的。

1.由于单子没有部分,是不可分的,因此,它不能以自然的方式,通过各个部分的结合而产生,或通过分解而消灭。

单子的开始和终结只能一下子发生,它只能通过被创造而获得开始,只能通过被消灭而终结。

2.单子是非物质的精神性的东西。

精神实体不具有形体,因而是单纯的、不可分的。

3.单子的数目是无限的,单子有质的区别。

(莱布尼茨)34.预定和谐论:"预定和谐说"是莱布尼兹关于身心关系的理论。

他反对笛十儿的交感论,提出了"预定和谐说"的平行论的主张。

他认为,单子是孤立的、封闭的、互不影响、互不作用的,但由于上帝率先的安排,整个世界的单子在发展过程中,是协调一致的。

(莱布尼茨)35.印象和观念:强调观念是印象的摹本,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实际上为经验论基本原则。

(休谟)36.知性:知性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认知能力。

(康德)37.理性:建立在先验认知能力之上的认识能力。

(康德)38.感性:通过我们被对象刺激的方式来接受观念的能力。

感性=感觉素材+直观形式也即时空。

(康德)39.先天综合性判断:指谓项不是从主项分析出来的﹑但又必然地和主项联结著的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