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3e620af852458fb760b5616.png)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140073英文名称: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学分:4学时:64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程授课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单位: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修读学期:第5学期一、教学任务西方哲学史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哲学史等课程基础上,系统教授西方哲学史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对西方哲学的起源、发展、本质、当代走向等问题上做出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的超越性发展的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能够正确地评价西方哲学思想和当代社会思潮的价值及其当代作用。
二、教学目标1.专业知识方面。
了解哲学在西方文明中的核心地位,熟悉西方哲学产生的土壤,发展变迁的规律及当代的走向,掌握西方哲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的哲学学说以及这些哲学学说对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甚至科学技术所造成的影响。
2.专业能力方面。
增进学生对于西方哲学的了解,进而增进学生对西方文明理解的深度。
认识西方哲学在西方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在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哲学对于当代中国所产生的作用。
在深入了解西方哲学的基础上比较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关系。
3.综合能力方面。
能够把所学的西方哲学方面的知识应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面对当代西方思潮时能够正确判断、合理取舍。
三、教学内容(一)西方哲学史导论1.教学内容:哲学与哲学史的涵义;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关系;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异同;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西方哲学与当代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
2.教学要求:掌握哲学的内涵与哲学史的内涵,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何种程度上发展和超越了西方哲学,熟悉当代社会思潮在何种意义上源自于西方哲学的发展,了解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关系。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a66e50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4.png)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课程说明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编写的《西方哲学史》。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哲学的理解,也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西方哲学史中一些重要的哲学流派及其思想脉络,了解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到德国古典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的历史,并培养学生基本的哲学思维能力,为他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进一步学习现代西方其他理论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总共约为54课时。
1导论教学要求掌握:哲学、哲学史等概念。
熟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意义。
了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现代西方各种思潮的关系。
一、哲学史是什么(一)哲学的问题(二)哲学史与哲学的关系二、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哲学史(一)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意义(二)学习的方法三、西方哲学史的覆盖范围(一)西方的含义(二)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的区别与联系复习思考题:1、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最大的区别在哪里?2、试讨论什么是哲学。
3、西方哲学指的就是欧洲哲学吗?第一章前苏格拉底哲学教学要求掌握:赫拉克利特的动变哲学、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思想。
熟悉:早期希腊各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
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早期希腊各哲学流派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古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2一、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一)希腊神话世界观(二)希腊哲学的背景(三)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诧异与思辨的关系第二节伊奥尼亚学派一、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及这一命题的意义二、阿拉克西曼德的“无定性是世界的本原”三、阿拉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四、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火本原说(二)逻各斯学说(三)生成辩证法第三节毕达哥拉丝学派一、灵魂说:灵魂不死和永恒轮回二、数本原说:数是万物的本原第四节爱利亚学派一、克塞诺芬尼的理神论:神是唯一、不动的最高的主宰二、巴门尼德的“存在”的意义辨析(一)存在的特性(二)其存在论对后世的影响三、芝诺悖论:运动和多是虚幻不实的四、麦里梭的正面论证存在的地位第五节元素派3一、恩培多克勒的六根说:四根和爱恨二、阿拉克萨哥拉的种子和努斯说第六节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一、本原说:原子与虚空二、原子的性质:数量、形状、顺序、位置三、认识论:影像说复习思考题:1、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有何意义?2、如何理解“无物常住,一切皆流”?3、巴门尼德的“存在”有何特性?4、芝诺是如何反对运动和多的?5、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爱恨和鲁斯有何区别和联系?第二章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教学要求掌握: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和“是什么”的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史大纲
![西方哲学史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2b9c44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6.png)
第一章:古希腊哲学
第一节:早期希腊古典哲学
爱利亚学派的存在论对于有形本原说提出了挑战。需要多个本原来解释事物的变化发展。而且认识论也得到了发展。 5.多元论哲学: a.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b.阿纳克萨戈拉的种子论 c.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第一章:古希腊哲学
第三章:近代哲学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笛卡尔 方法论原则 怀疑的方法 天赋观念论 第一原理以及实体说 身心关系 经验论和唯理论
近代哲学
霍布斯 认识论和方法论 自然哲学 天赋观念论 洛 克 对天赋观念的批判 经验与观念 知识:知识就是理智对于两个观念的契合或矛盾的一种知觉,亦即对于两个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 经验论和唯理论
费希特 知识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原理:自我设定自己本身。第二原理: 是“自我设定非我”。 理论知识学的基础 实践知识学的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
近代哲学
第三章:近代哲学
第三节:德国古典哲学
三.谢 林 1.自然哲学:谢林改造了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以自然哲学来弥补费希特知识学的缺陷,建立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2.先验哲学:先验哲学先验哲学从主观出发,研究的是精神生活的发展,即从主体到客体、从精神到自然的创造过程。 3.同一哲学: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的相加还不能构成全部的真理,将二者统一起来的最彻底的方式是绝对的同一 4.启示哲学:谢林认为宗教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始的一神教——多神教——基督教的一神教(天启宗教)。
第一章:古希腊哲学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智者运动: 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的著名命题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和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 高尔吉亚 高尔吉亚的著名命题是相对于存在论的论断: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认识。第三,即使认识存在,也无法言说告诉别人。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ff7e10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6.png)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西方哲学史是一门探讨西方文化中关于人类思维、存在和价值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的两千多年的历史。
本文将探讨西方哲学史教学的大纲,以及为什么这门学科在现代教育中如此重要。
第一部分: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史的起点,它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达到了巅峰。
在这个时期,哲学家们开始提出一系列关于宇宙、人类和道德的问题。
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早期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等早期哲学家的思想和贡献。
2.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苏格拉底的探究式哲学方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3. 柏拉图的理念: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他的政治哲学。
4.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形而上学和伦理学。
第二部分:中世纪哲学的发展中世纪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在公元5世纪至15世纪之间兴盛起来。
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们试图将基督教信仰与古希腊哲学相结合。
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和他的神学哲学。
2. 伊本·西那哲学:阿维森纳和阿奎那的思想对中世纪哲学的影响。
3. 斯科拉哲学:斯科拉哲学家如奥卡姆的威廉和邓斯·斯科特的思想。
第三部分: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的哲学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是西方哲学史中的重要时期,它在15世纪至18世纪之间发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传统权威进行质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
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文艺复兴哲学: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和托马斯·莫尔等人的政治哲学。
2. 笛卡尔的怀疑主义:笛卡尔的哲学方法和他的理性主义。
3. 英国经验主义:洛克和休谟等人的经验主义哲学。
4. 康德的启蒙哲学:康德的自由意志和他的道德哲学。
第四部分:现代哲学的发展现代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中的最后一个时期,它从18世纪末至现代延续至今。
在这个时期,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对现代社会和科学的思考。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849c646a5e9856a561260d2.png)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时数:54 学分数: 3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西方哲学史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它是研究西欧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也就是研究哲学自古以来基本派别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研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发展,以及围绕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交织展开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矛盾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教学目的通过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大致线索,掌握西方哲学以往的哲学体系及其发展史,特别是哲学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史,理解重要哲学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拓宽理论视野,增强思辨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培养哲学思维的整体眼光、历史意识和问题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更广泛形态的哲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西方哲学史课程,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想视野、借鉴西方哲学中的先进思想,还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进行比较研究,吸取其宝贵的精华。
作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的西方哲学史,学习它对于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锻炼和发展理论思维的能力,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能够锻炼理论思维能力,是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条件;第二,它能够使我们掌握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唯物的辩证的科学世界观;第三,它有助于提高我们识别、分析和评价各种哲学思潮的能;第四,它有助于批判地继承人类哲学优秀遗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教学内容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难点: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中西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对西方哲学的错误理解和借鉴、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以上重点难点内容。
教学内容:'1.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流:2.中西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对西方哲学的错误理解和借鉴:3.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4.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难点: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594c02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9.png)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一、引言西方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学科,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历史渊源。
本课程旨在全面介绍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关键思想家及其主要作品,以促使学生对西方哲学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影响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通过探讨西方哲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以及审视世界的观察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西方哲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和重要思想家的观点2. 掌握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和重要思潮3. 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西方哲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5. 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学术写作能力三、教学内容1. 古希腊哲学1.1 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思想1.2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1.3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2. 中世纪哲学2.1 基督教哲学与信仰哲学2.2 圣奥古斯丁哲学思想2.3 大宗教哲学家圣托马斯·阿奎纳斯的思想3. 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的哲学3.1 文艺复兴哲学的特点与思想家3.2 启蒙运动与理性主义哲学3.3 经验主义哲学与大众启蒙4. 现代哲学4.1 康德的哲学体系4.2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4.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5. 当代哲学5.1 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5.2 存在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5.3 科学哲学与心灵哲学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术讨论,向学生介绍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重要思想和理论体系。
2. 学生演讲:鼓励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分享对特定哲学思想家或学派的研究和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4. 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哲学问题和案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学术写作:指导学生进行学术写作,包括研究论文、书评、学术报告等形式。
五、考核方式1.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前半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术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哲学思想家或学派进行独立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28570c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b.png)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89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学分:4学时:68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哲学1年级编写人:赵俊青审稿人:张小燕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1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它是修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和宗教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基础,同时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哲学史的基础,还为中国哲学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
2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具体属性是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是整个哲学学习的基础,主要为哲学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史知识,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奠定其理解和思考哲学问题的能力,打下学习哲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形成对现实问题的初步判断力。
2基本要求:(1)了解哲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希腊哲学、罗马哲学和基督教教父哲学的主要派别、人物、著作、概念、命题和论证等。
(2)理解哲学史的逻辑关联、线索和几次重大转折:希腊哲学的产生;希腊哲学的拉丁化;希腊哲学向基督教的转化等。
(3)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伦理学与价值论和历史观与文化观等。
(3)领会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哲学对人类知识的奠基;哲学对文明基础的批判;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等。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问题是哲学家的基本概念、命题和论证;2难点问题是哲学家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及其深层意义;3重点和难点章节是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等。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在先课程:哲学概论;2是以下课程基础: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美学;宗教哲学等。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05年第一版;《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一版。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0ca07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9.png)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一、引言本课程旨在介绍西方哲学的历史背景、思想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想,提高对西方哲学体系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古代哲学本部分主要介绍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包括早期自然哲学家、智者学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同时,还将涉及罗马哲学的相关内容,如西塞罗、塞内卡等。
2、中世纪哲学本部分将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哲学和世俗哲学,包括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司各特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还将涉及伊斯兰哲学的相关内容。
3、近代哲学本部分将介绍近代欧洲哲学的兴起和发展,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经验主义、理性主义、浪漫主义哲学等。
同时,还将涉及现代哲学的开端——笛卡尔和尼采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4、现代哲学本部分将介绍现代欧洲哲学的演变及其主要流派,包括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等。
同时,还将涉及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相关内容,如皮尔士、詹姆士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西方哲学史的知识。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将采用论文撰写、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要求如下:1、论文撰写:学生需撰写一篇关于西方哲学史某一代表人物或流派的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论文需按照学术规范进行排版和引用文献。
2、课堂表现:学生需按时参加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遵守课堂纪律。
3、小组讨论:学生需按照教师安排参加小组讨论,认真准备讨论内容,积极发表观点和意见。
4、其他: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其他考核形式和要求。
西方哲学史考研笔记一、导言西方哲学史是一门研究西方哲学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为准备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份关于西方哲学史的考研笔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知识。
二、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它包括了早期自然哲学家和智者学派的思想。
西方哲学史课程大纲
![西方哲学史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d4406170912a2161479294c.png)
西方哲学史(上)教学提纲导论一.WHY,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哲学史?1.西方哲学史学习对于理解世界的作用概念的演变,制度的理念,对于西方的认识,对现时代的理解。
2.西方哲学史学习对于哲学系学生的基础作用理解哲学概念的基本流变,培养哲学的基本素养,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作用,对于中国哲学的比对作用。
3.西方哲学史学习对于现代中国人的作用五四以后,翻译所带来的文化转化;现时中国哲学概念的双重性;西方哲学不仅仅是一种西方传统。
4.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对于思维的训练怀疑,提问,界限,批判。
5.何谓“哲学即哲学史”二.WHAT,什么是“西方”“哲学”“史”?1.何谓“西方”地理概念,文化概念,与“外国哲学”,“欧洲哲学”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公元四世纪,东西罗马分裂,拉丁世界和拜占庭帝国的区别2.何谓“哲学”什么是Philosophy,从Sophy 到Philosophy什么是西方意义上的“学”,science和logic黑格尔的“绝对知识”哲学的批判意味3.何谓“史”“史”对西方和中国意味着什么西方历史的分段,1666年开始,古代,中世纪,近代哲学史的起源,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学说和格言》黑格尔式的哲学史,逻辑发展,概念间的联系,必然性,哲学史即哲学三.HOW,如何学习西方哲学史?1.背景原则时代背景和个人背景,哲学与生活世界2.同情原则理解问题提出的缘由,解决的思路,遗存的问题3.语境原则在当时代哲学的语境中理解在哲学家个人的哲学语境中理解在文本的语境中理解4.批判原则内在逻辑的批判,体系间的批判,历史的批判四.本学期学习内容绪论第一单元一.前苏格拉底哲学二.苏格拉底时期哲学三.柏拉图四.亚里斯多德五.后亚里斯多德哲学(希腊化-罗马时期哲学)第二单元一.中世纪哲学导论二.教父哲学和奥古斯丁哲学三.经院哲学的诞生四.经院哲学的兴盛与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五.经院哲学的分裂第一单元:古希腊哲学一.前苏格拉底哲学(一)西方思想的摇篮:伊奥尼亚1.简要历史概况2.文化背景3.早期哲学的基本特点(二)早期伊奥尼亚哲学家1.泰勒斯2.阿那克西曼德3.阿那克西美尼4.伊奥尼亚哲学的几个特点:3月3日(三)毕达格拉斯1.毕达格拉斯其人及其社团2.毕达格拉斯学说的宗教性3.主要学说4.结论(三)赫拉克利特1.概论2.万物皆流3.多中的一4.火与逻各斯3月10日(四)巴门尼德和芝诺1.塞诺芬尼的“神”2.巴门尼德的“一”3.芝诺的“辩证法”(五)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1.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2.阿那克萨哥拉的“努斯”说(六)原子主义者和德谟克利特1.留基伯2.德谟克利特(七)总结1.一与多的问题2.生成与变化3.客体世界4.认知主体5.逻辑的发展6.对后世影响3月17日二.苏格拉底时期(一)智者运动1.概论a.智者的问题b.与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区别c.智者的历史作用2.智者的主要思想3.主要的智者a.普罗泰哥拉b.高尔吉尔3月24日(二)苏格拉底1.生平2.苏格拉底的哲学变革3.主要学说a.哲学观念b.道德学说c.政治、宗教学说(三)小苏格拉底学派1.麦加拉派2.犬儒学派3.昔拉尼学派3月31日-4月7日三.柏拉图哲学1.生平、著作和哲学意图a. 生平b.著作真伪问题时间问题大致分期c. 柏拉图哲学的意图和体系特征2.理念(或相)的学说3.知识理论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如何认识“相”如何得到知识4.心灵学说5.道德理论6.国家学说7.自然学说8.柏拉图和老学园派四.亚里斯多德哲学1.生平、著作及其哲学特点生平、著作、研究纲领、哲学特点2.逻辑学关于范畴、关于证明3.形而上学第一哲学、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存在论、关于个别与一般、形式与质料、潜在与现实、第一推动者4.物理学运动类别、运动本原、运动本质、运动原因、自然的必然性和目的、第一推动者5.心理学灵魂的本质、灵魂与身体、灵魂的功能与类别、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主动理智与被动理智6.伦理学幸福、德性与中道、自由、正义、友谊、快乐、智慧7.政治学人是政治动物、关于财产、反对柏拉图的理想国、政制、关于国家的理想8.亚里斯多德的影响及逍遥派五.后亚里斯多德哲学(希腊化-罗马哲学)(一)导论时代背景、文化特点(二)斯多葛主义1.芝诺及其学派2.宇宙论3.伦理学4.中晚期斯多亚学派(三)伊毕鸠鲁主义1.伊毕鸠鲁及其学派2.准则学3.社会、伦理思想(四)怀疑主义1.皮浪及其学派2.基本学说(五)犹太-希腊哲学:斐洛1.斐洛其人及其学说的意义2.喻意解经法3.对神的认识(六)新柏拉图主义1.普罗提诺与新柏拉图主义2.三一说3.可感世界4.从可感世界回到太一世界六.古希腊哲学的衰落第二单元:中世纪哲学一.中世纪哲学导论1.中世纪哲学概观2.中世纪哲学评价3.中世纪历史简介4.中世纪哲学分期二.教父哲学和奥古斯丁哲学(一)教父哲学1.概论a.希腊教父b.拉丁教父2.教父与希腊哲学3.“三位一体”与中世纪的哲学问题(二)奥古斯丁1.生平和著作2.基督教学说3.光照说反驳怀疑主义、知识的标准与来源、光照说4.神学世界观自然的秩序、种质论、时间说、人的本性5.伦理思想论恶、恩典与自由意志、关于爱、6.上帝之城三.经院哲学的诞生(一)概论(二)安瑟伦1.生平与著作2.信仰寻求理性3.对上帝存在的证明a.对上帝的后天证明b.对上帝的“本体论”证明4.自由意志论(三)阿伯拉尔1.生平与著作2.辩证神学3.理性伦理学(四)关于共相性质的争论1.罗瑟林和安瑟伦的对立2.阿伯拉尔的唯名论3.吉尔伯特的实在论4.索尔兹伯瑞的总结(五)亚里斯多德主义的传播1.阿拉伯哲学2.犹太哲学3.亚里斯多德著作的翻译4.大学的诞生四.经院哲学的兴盛和托马斯·阿奎那哲学(一)概论1.巴黎的经院哲学2.英国的经院哲学3.科隆的经院哲学4.小结(二)托马斯·阿奎那1.生平和著作2.哲学与神学3.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4.存在与本质存在、存在者、自有存在与共有存在、是这个与其所是、存在与本质5.形式与质料6.人与灵魂灵魂总论、认识论、行为论7.道德与政治五.经院哲学的分裂(一)概论法兰西斯修会――奥古斯丁主义传统――属灵派波纳文都主义激进的亚里斯多德主义77禁令(二)邓·司各特1.生平与著作2.形而上学与神学3.存在论形式与质料、共相理论、个性学说4.意志主义本体论、灵魂观、伦理观(三)威廉·奥康姆1.生平与著作2.唯名论立场3.认识论4.唯名论后果:神学与伦理学六.总结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下)绪论一.何谓“近代”西方哲学从世界历史上讲,从文化上讲,从社会-政治上讲,从哲学史看“现代性(即近代性)问题”二.近代西方哲学与中世纪哲学的差异性三.近代西方哲学的基本划分1.近代哲学兴起1.经验主义2.理性主义3.启蒙运动4.德国古典哲学近代哲学的兴起一.文艺复兴1.概论2.马基雅维利3.彼特拉克4.托马斯·莫尔5.古典哲学复兴的总体倾向二.宗教改革1.概论2.基督教人文主义a.爱拉斯莫斯b.蒙田3.新教神学a.马丁·路德b.让·加尔文4.新教精神和近代哲学三.近代科学的诞生1.概论2.哥白尼3.刻普勒4.伽利略5.哲学与近代科学近代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概论一.十七世纪哲学的体系性特征二.理性主义特点1.理性的定义2.天赋观念3.多种实体观4.数学化倾向与演绎性体系三.经验主义特点1.早期经验主义特征2.英国古典经验主义的原则3.经验主义的怀疑性和批判性弗兰西斯·培根一.培根的生平和著作二.科学的分类三.“四假相”说四.归纳法勒内·笛卡尔一.笛卡尔的生平和著作二.哲学的目标三.哲学的方法1.笛卡尔的方法2.天赋观念3.方法上的怀疑五.我思1.“我思故我在”2.思和思想者3.真理的标准六.上帝存在的证明1.上帝的存在2.错误的产生3.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七.外在世界的存在及身心关系1.物体的存在2.实体和属性3.身心关系七.笛卡尔对近代哲学的影响布莱斯·帕斯卡尔一.帕斯卡尔的生平、著作及其哲学的精神二.几何学方法的范围及其局限三.心灵说与护教学1.帕斯卡尔的心灵说2.护教学方法四.人与上帝1.人的不幸与伟大2.信仰上帝的博弈证明托马斯·霍布斯一.霍布斯的生平和著作二.霍布斯的哲学观1.哲学的本质和目的2.哲学的分类3.哲学的方法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1.人的自然状态与自然法2.国家的产生和契约理论3.主权者的权利与臣民的自由4.评价巴鲁赫·斯宾诺莎一.斯宾诺莎的生平和著作二.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1.实体与属性2.无限样式3.有限样式的产生4.精神与物体5.消除目的因果论三.斯宾诺莎的知识论1.知识的等级2.混乱的经验、普遍的观念与错误3.科学的知识4.直观的知识四.斯宾诺莎的情感论1.斯宾诺莎论述情感、行为的意图2.意动、快乐和痛苦3.派生的情感3.消极与积极的情感4.人的奴役与自由5.对上帝理智的爱6.人类精神的永恒性五.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约翰·洛克一.洛克的生平和著作二.洛克的基本哲学原则1.常识与中庸之道2.《人类理解研究》的目的3.反对天赋观念4.经验主义原则三.洛克的观念理论1.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2.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3.简单样式与混合样式4.实体观念5.关系观念四.洛克的语言理论1.语言概论2.普遍观念3.实在本质与名义本质五.洛克的知识论1.知识的四种形式2.知识的等级3.知识的范围4.知识的实在性六.洛克的政府论哥特弗利德·威廉·莱布尼兹一.莱布尼兹的生平、著作二.莱布尼兹的基本哲学原则三.莱布尼兹的形而上学1.单纯实体,或单子2.隐德来希与第一物质3.广延与物体4.前定和谐说四.莱布尼兹的认识论1.知觉、欲望与统觉2.天赋观念五.神正论思想乔治·贝克莱一.贝克莱的生平和著作二.贝克莱的唯名论思想1.词与义2.抽象的普遍观念三.贝克莱的感知理论1.可感事物分析2.可感事物的实在性3.物质实体的无意义性4.感知论四.有限精神与上帝1.有限精神的存在与本质2.上帝的存在与本质3.可感事物与有限精神及上帝的关系大卫·休谟一.休谟的生平和著作二.观念理论1.印象与观念2.对抽象观念的批判3.实体观念、复杂观念的分析三.因果理论1.为何看重因果性问题2.因果性知识的分析3.信念的本质四.怀疑论和不可知论1.怀疑论概述2.对前人怀疑论的批判及自我定位3.不可知论五.宗教、伦理和政治思想1.否定传统对上帝的证明2.有关道德性质和道德评价的学说3.有关社会、国家的理论法国启蒙哲学(上)一.启蒙运动概说1.广义与狭义的启蒙概念2.宗教的批判3.政治的批判4.对道德社会生活的关注5.进步的观念6.宽容的原则二.皮埃尔·培尔三.孟德斯鸠及其法的研究四.狄德罗及其自然神论法国启蒙哲学(下)一.感觉主义者:孔狄亚克和爱尔维修二.百科全书派:狄德罗和达朗贝特三.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和霍尔巴哈让·雅克·卢梭一.卢梭的生平和著作二.否定文化的学说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1.人的自然状态2.从自然状态到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四.卢梭的情感哲学五.社会契约论1.社会契约与社会中的自由2.关于“主权”及公义理论3.关于立法者与政府的理论4.评价德国古典哲学概论一.作为哲学分水岭的康德哲学二.从主观唯心主义到客观唯心主义三.神学背景四.浪漫主义背景五.“绝对”与人的问题伊曼努尔·康德一.康德的生平、著作二.康德哲学发展的概况1.早期著作和牛顿物理学2.前批判时期的哲学著作3.1770年的教授就职论文4.批判哲学的概念三.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基本问题1.形而上学的一般问题2.先天知识的问题3.先天知识的划分4.康德的哥白尼革命5.《纯粹理性批判》的结构及其在整个批判哲学中的意义四.科学的知识何以可能1.空间、时间及数学何以可能2.知性的纯范畴与范畴的先验演绎3.范畴的图型和先天综合原理4.纯粹的自然科学如何可能5.现象与本体五.形而上学是否可能1.形而上学的对象2.对思辨形而上学的批判3.形而上学的意义六.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1.实践理性批判的目标与内容2.判断力批判的思路与内容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一.费希特的生平和著作二.哲学基本原则三.关于“自我”的学说四.关于意识的演绎五.评论弗里德利希·威廉·谢林一.生平著作及其思想的发展阶段二.自然哲学体系四.先验唯心论体系五.同一哲学乔治·威廉·弗里德利希·黑格尔一.黑格尔的生平和著作二.早期思想1.早期神学思想2.与费希特、谢林思想的关系四.精神现象学1.思辨与历史2.苦恼意识3.理性与天启五.哲学体系1.逻辑学2.哲学全书3.法哲学六.黑格尔学派与费尔巴哈1.老年黑格尔派2.青年黑格尔派3.费尔巴哈代结语:从西方哲学史到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一.马克思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变革二.现代西方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变革----------------------------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43654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d.png)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一、引言
西方哲学史教学的重要性和目的
研究西方哲学史的意义
教学目标和学习要点
二、古希腊哲学的起源与发展
1. 古希腊哲学的背景和前提条件
2. 初期哲学家及其思想
3.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
4. 柏拉图的理念主义哲学
5.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逻辑学
三、中世纪哲学的兴盛与纷争
1. 基督教哲学的兴起
2. 哲学与神学的关系
3. 彼得·康坦的哲学思想
4. 理性主义与经院哲学的辩证
5. 托马斯·阿奎那的理性主义哲学
四、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的哲学变革
1. 文艺复兴对哲学的影响
2. 基础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争论
3. 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思想
4. 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
5. 康德的启蒙哲学和批判哲学
五、近代哲学的分歧与发展
1. 德国古典哲学的显学派
2. 哈威洛克和实用主义的兴起
3. 尼采和存在主义的兴起
4. 康德的后继者和重建批判哲学
5. 西方哲学的多元化与当代分歧
六、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潮
1. 逻辑实证主义与分析哲学
2. 语言哲学与诗性转向
3. 结构主义和后现代哲学
4.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学
5. 当代伦理学与政治哲学
七、西方哲学史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1. 西方哲学史的传播与影响
2. 西方哲学史对现代科学的影响
3. 西方哲学史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4. 西方哲学史对个人思考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结语
回顾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内容和过程
总结西方哲学史对学生的借鉴和启示
展望西方哲学史教学的未来发展。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34cddc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f.png)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孟彦文编写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26 目录前言 (330)一、本课程性质、编写目的、课程简介 (330)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330)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330)第一编古希腊哲学 (331)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 (331)第一节伊奥尼亚哲学 (331)一、古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 (331)二、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
(331)三、米利都学派 (332)四、赫拉克利特 (332)第二节南意大利哲学 (333)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333)二、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哲学 (333)第三节多元论哲学 (334)一、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334)二、阿纳克萨戈拉的种子论 (334)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334)思考题 (334)参考书 (334)第二章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336)第一节智者运动 (336)一、说明 (336)二、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336)三、高尔吉亚 (336)第二节苏格拉底 (337)一、苏格拉底的生平 (337)二、认识你自己 (337)三、德性即知识 (337)四、“是什么”的问题 (337)第三节柏拉图 (338)一、柏拉图的生平 (338)二、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
(338)三、柏拉图的两个世界。
(338)四、柏拉图的灵魂学说。
(338)五、柏拉图对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正。
(339)第四节亚里士多德 (339)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339)二、亚里士多德的方法 (339)三、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本原论 (339)西方哲学史四、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学说 (340)五、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实体论 (340)思考题 (340)参考书 (340)第三章晚期希腊哲学 (342)第二编中古哲学 (343)第一章教父哲学 (343)第一节护教学者和教父哲学的体系初创者 (343)一、护教学者的基本思想 (343)二、教父哲学的体系初创者:基督教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 (344) 第二节奥古斯丁 (345)一、生平以及思想之起点 (345)二、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世界 (345)三、灵魂的不朽、堕落和拯救 (345)四、历史神学 (345)第三节教父哲学的尾声及早期经院哲学 (346)一、伪狄奥尼修斯 (346)二、波爱修 (346)思考题 (346)参考书 (346)第二章经院哲学 (347)第一节早期经院哲学 (347)一、经院哲学的根本特征和问题 (347)二、爱留根纳 (347)三、安瑟尔谟 (348)第二节托马斯.阿奎那 (348)一、哲学与神学 (348)二、存在、本质及其他 (349)三、上帝存在的证明 (349)四、灵魂与认识 (349)第三节经院哲学的解体 (349)一、罗吉尔.培根 (349)二、邓斯.司各脱 (350)三、威廉.奥卡姆 (350)四、艾克哈特 (351)思考题 (351)参考书 (351)第三编近代哲学 (353)第一章经验论和唯理论 (353)第一节引论 (353)一、近代哲学的历史背景 (353)二、近代哲学的特点 (353)第二节培根 (354)327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28一、四假相说 (354)二、知识的经验来源和经验归纳法 (354) 第三节笛卡尔 (354)一、方法论原则 (354)二、怀疑的方法 (355)三、天赋观念论 (355)四、第一原理以及实体说 (355)五、身心关系 (355)第四节霍布斯 (355)一、认识论和方法论 (355)二、自然哲学 (356)第五节洛克 (356)一、对天赋观念的批判 (356)二、经验与观念 (356)三、知识 (357)第六节斯宾诺莎 (357)一、实体 (357)二、样式 (357)三、属性 (357)四、认识论 (357)五、伦理学 (357)第七节巴克莱 (358)一、存在就是感知被感知 (358)二、事物是观念的集合 (358)三、物质是虚无 (358)四、精神实体 (358)第八节莱布尼茨 (358)一、单子论 (358)二、认识论 (359)第九节休谟 (359)一、印象和观念 (359)二、对实体的存疑 (359)三、知识论 (360)四、宗教怀疑论 (360)思考题 (360)参考书 (360)第二章法国启蒙运动 (361)第一节引论 (361)第二节孟德斯鸠 (361)一、法的精神 (361)二、政体的性质和动力原则 (362)三、权力分立与政治自由 (362)第三节卢梭 (362)西方哲学史一、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362)二、社会不平等的发展阶段 (363)三、社会契约论 (363)第四节拉美特利 (363)一、心灵和身体的关系 (363)二、人是机器 (364)三、无神论思想 (364)第五节霍尔巴赫 (365)一、自然的整体性和必然性 (365)二、对宗教的批判 (365)思考题 (366)参考书 (366)第四编德国古典哲学 (367)第一节康德 (367)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康德哲学的基本问题 (367)二、理论理性 (367)三、实践理性 (369)四、判断力 (369)第二节费希特 (370)一、知识学的基本原理 (370)二、理论知识学的基础 (370)三、实践知识学的基础 (370)第三节谢林 (371)一、自然哲学 (371)二、先验哲学 (371)三、同一哲学 (371)四、启示哲学 (371)第四节黑格尔 (371)一、黑格尔的生平简介 (371)二、黑格尔哲学的问题 (372)三、精神现象学 (372)四、逻辑学 (373)五、辩证法 (373)六、形而上学的终结 (374)思考题 (374)参考书 (374)329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30前言一、本课程性质、编写目的、课程简介课程性质:哲学专业必修课编写目的:为了让学生从对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从宏观上加以把握,了解西方哲学史的基本内容、基本线索以及重点、难点,我们编写了本门的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哲学通史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一、课程说明: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南开大学出版冒从虎、张庆荣、王勤田编写的《欧洲哲学通史》。
本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总共约为54课时。
二、课程基础: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思想史知识、西方历史知识,以及一定的逻辑哲学知识,从而为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西方哲学的本质与特征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适应对象:哲学专业、政治学专业和社会学专业以及其他人文学科中对西方哲学问题感性趣的本科生。
四、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西方哲学史上所出现的诸种哲学流派的思想特征,并熟悉它们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的哲学命题,从而为进一步理解哲学的本质以及研究哲学理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五、内容提要:全面系统地阐述西方哲学史中的诸种哲学流派以及它们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命题与哲学要义。
第二部分:内容及基本要求导论●基本要求:1.掌握哲学、哲学史等概念。
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意义。
3.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现代西方各种思潮的关系。
●参考学时:2学时●参考资料:《希腊哲学史》第一卷,汪子嵩等著,人民出版社,1983《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苏菲的世界》,贾德,作家出版社,1999《西方哲学史》,罗素,商务印书馆,1982《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西方哲学史》梯利,商务印书馆,1999●教学主要内容:一、哲学史是什么(一)哲学的问题(二)哲学史与哲学的关系二、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哲学史(一)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意义(二)学习的方法三、西方哲学史的覆盖范围(一)西方的含义(二)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节古希腊哲学的前史:神话中的哲理●基本要求:1.掌握希腊哲学的来源2.熟练掌握希腊神话世界观●参考学时:1学时●参考资料:《古希腊哲学探本》杨适,商务印书馆,2004年《希腊哲学史》第一卷,汪子嵩等著,人民出版社,1983●教学主要内容:§1.希腊神话世界观§2.最原始的自然哲学思想§3.酒神文化第二节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兴起●基本要求:1.掌握早期自然哲学发展的历程以及思想特征2.熟练掌握主要思想家的主要思想3.了解古希腊哲学的开端及早期自然哲学的特点●参考学时:6学时●参考资料:《古希腊哲学探本》杨适,商务印书馆,2004年《希腊哲学史》第一卷,汪子嵩等著,人民出版社,1983 《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苏菲的世界》,贾德,作家出版社,1999《西方哲学史》,罗素,商务印书馆,1982《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西方哲学史》梯利,商务印书馆,1999●教学主要内容:§1.古希腊哲学的开端古希腊哲学产生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神话中的思想萌芽§2.伊奥尼亚派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的水本原说,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流变说,逻各斯,辩证法思想。
§3.毕达哥拉斯数本原说,美德在于和谐,灵魂轮回说§4.爱利亚学派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存在/是的意义和特点,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悖论及其意义。
§5.多元论哲学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爱恨说,同类相知说,流射说。
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奴斯说、异类相知说。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影象论第三节雅典哲学的繁荣●基本要求:1.掌握古典时期思想的主要特征。
2.熟练掌握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
3.了解这一时期思想的主要问题。
●参考学时:8学时●参考资料:《哲学的童年》杨适,人民出版社,1984《柏拉图对话集》王太庆,商务印书馆,2005《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汪子嵩,人民出版社,2001●教学主要内容:§1.智者派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
§2.苏格拉底“知道你自己”、自知其无知是最高的智慧、美德即知识、无人故意作恶、“是什么”的探求方式、辩证法或精神接生术。
§3.柏拉图前期理念论、分有说和摹仿说、床喻、日喻和洞喻。
知识论,回忆说、知识等级说(四线段说)。
§4.亚里士多德知识的区分、《范畴篇》的个别事物实体论、《形而上学》中的实体学说和四因说、灵魂说。
第四节希腊晚期道德哲学●基本要求:1.掌握希腊化时代主要流派的特点。
2.熟练掌握主要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3.了解希腊化时代思想和前两个时代思想的差别。
●参考学时:3学时●参考资料:《古希腊哲学探本》杨适,商务印书馆,2004年●教学主要内容:§1.伊壁鸠鲁主义原子论、快乐主义伦理学§2.斯多葛派物理学:气和逻各斯。
伦理学:共同体主义、顺从命运、禁欲主义倾向。
塞内卡、奥勒留、爱比克泰德论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3.怀疑主义皮浪主义的不可知论、中止判断是最高的善、不动心§4.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的流溢说。
太一、心智、灵魂、物质。
对太一的认识:神秘体验,迷狂。
波菲利问题第五节古罗马的哲学神学思想●基本要求:1.掌握教父哲学基本情况。
2.熟练掌握奥古斯丁的主要思想和教父哲学的特点。
3.了解基督教的思想特质。
●参考学时:2学时●参考资料:《基督教哲学1500年》赵敦华,人民出版社,1994《基督教哲学》尹大贻,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欧洲文明史》基佐,商务印书馆 1998《士林哲学》邬昆如高凌霞: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6《基督教思想史》保罗·蒂利希香港道风基督教研究所 2000《智慧之门》威廉·瑞珀尔琳达·史密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西方宗教学说史》,吕大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教学主要内容:§1.中世纪哲学背景时间与社会状况、思想特征、《圣经》的基本教义:创世说、原罪说、赎罪说、三位一体说、道成肉身说、信望爱。
§2.教父哲学概况教父哲学的特点、护教士的早期代表:游斯丁和伊利奈乌、德尔图良的信仰主义、体系初创者:柯莱门特和奥利金§3.奥古斯丁认识论:自我意识与光照说。
信仰高于理性、信仰寻求理解。
时间说。
神正论:原罪与自由意志。
灵魂的不朽、堕落和得救。
恩典说。
上帝之城。
第二章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第一节经院哲学的先声●基本要求:1.掌握经院哲学先声得主要人物。
2.熟练掌握波爱修的理性神学哲学和蔼留根纳的泛神论哲学。
●参考学时:2学时●参考资料:《基督教哲学1500年》赵敦华,人民出版社,1994《基督教哲学》尹大贻,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教学主要内容:§1.黑暗时代的哲学家:波爱修斯人本主义思想。
人有认识能力。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2.爱留根纳论自然的区分、辩证法与反辩证法的斗争第二节经院哲学的形成: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基本要求:1.掌握经院哲学的概况和主要人物。
2.熟练掌握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3.了解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参考学时:2学时●参考资料:《基督教哲学1500年》赵敦华,人民出版社,1994《基督教哲学》尹大贻,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教学主要内容:§1.概况经院哲学的内涵、对象、目的、特征、主要问题、发展阶段。
§2.极端唯名论和极端唯实论的对立:罗色林与安瑟尔谟之争,温和唯名论和温和唯实论:阿伯拉尔与托马斯。
§3.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伯拉尔。
第三节经院哲学的系统化:异端异教运动的兴起●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体系。
2.了解反正统神学的异端思想。
●参考学时:3学时●参考资料:《基督教哲学1500年》赵敦华,人民出版社,1994《基督教哲学》尹大贻,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教学主要内容:§1.经院哲学的系统化(兴盛):托马斯·阿奎那双重真理说、存在与本质、潜能与现实、实体与偶性、质料与形式。
上帝存在的证明、温和实在论。
§2.反正统神学的异端思想:阿威洛伊主义的双重真理说第四节经院哲学的解体;唯名论的兴盛●基本要求:1.掌握后期经院哲学的主要特点。
2.熟练掌握奥康的“剃刀原则”。
3.了解经院哲学衰落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参考学时:2学时●参考资料:《基督教哲学1500年》赵敦华,人民出版社,1994《基督教哲学》尹大贻,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教学主要内容:§1.罗吉尔·培根的经验主义认识论。
§2.邓司·司各脱的唯名论。
§3.威廉·奥康的唯名论和“奥康剃刀”。
第三章十五—十六世纪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思潮的兴起●基本要求:1.掌握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基本特点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基本情况。
2.熟练掌握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学说及其意义。
3.了解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在整个哲学史上的地位。
●参考学时:4学时●参考资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布克哈特,商务印书馆,1984《西方哲学史》罗素,商务印书馆,1982●教学主要内容§1.第一节人文主义文化运动中的抽象人性论人文主义运动的内容、特点、实质,主要代表,意义;人的本质论。
§2.第二节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宗教个人主义思想宗教改革的概况、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宗教改革的意义§3.第三节自然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库萨的尼古拉的泛神论;达·芬奇的科学方法;特勒肖自然哲学的唯物主义倾向;布鲁诺泛神论的唯物主义。
第四章十七—十八世纪各国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第一节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基本要求:1.掌握前期近代哲学的概况。
2.熟练掌握经验论和唯理论争论的主要内容,以及洛克的主要思想。
3.了解前期近代哲学的基本思想倾向。
●参考学时:3学时●参考资料:《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陈修斋,人民出版社,1981《人类理解论研究》邹化政,人民出版社,1983●教学主要内容:导言:经验论和唯理论争论的焦点§1.英国早期经验论哲学家弗·培根的主要思想、“四假相说”、实验的方法与归纳的方法、“知识就是力量”。
§2.霍布斯机械论的哲学,社会契约论§3.洛克白板说、双重经验论、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及意义、二种观念和两种性质、知识的种类及范围、洛克哲学的影响、意义。
第二节十七世纪大陆唯理论●基本要求:1.掌握唯理论的特点和主要思想。
2.熟练掌握笛卡尔的“我思故我是(在)”、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莱布尼茨的单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