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河乡中学校史简介

合集下载

三岔河乡中学“魅力青春-梦想起航”素质教育汇报演出晚会策划方案

三岔河乡中学“魅力青春-梦想起航”素质教育汇报演出晚会策划方案

习水县三岔河乡中学“魅力青春,梦想起航”素质教育汇报演出晚会活动方案一、整体情况1、晚会主题:“魅力青春,梦想起航”素质教育汇报演出晚会2、晚会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时间:2012年6月11日19:50—21:304、地点:三岔河乡中学左篮球场5、主办单位:三岔河乡中学6、晚会形式:舞蹈、歌曲、才艺表演、课本剧等.7、面向对象:省、市、县各级领导,各单位来宾,三岔河乡中学全体师生二、领导小组、项目负责人及任务分工8、项目组(1)第一项目组:领导小组组长:吴潘伟副组长:袁岗成员:丁访红吴乾春吴驰宇赵建勇袁平袁连军邓晶铭袁小莉任小敏冯勇何明勇任务:a、完成节目收集、筛选及后期的排练、彩排工作b、主持人的选择、形象设计及台词审核;c、负责节目的编排及晚会全流程的衔接(2)第二项目组:服装导具组组长:袁岗组员:袁吉升李国刚任务:负责购置或租用各节目所需服装和导具。

(3)第三项目组:化妆造型组组长:林小红组员:任小敏何钰周英勤袁小莉九(1)班女生任务:负责各节目所有演员的化妆造型(4)第四项目组:宣传组组长:刘康茂组员:杨文卫李国刚袁支礼穆仁友何露明王中程庆武任务:a、利用海报、横幅等方式开展宣传。

b、现场摄影及DV摄像。

c、装饰晚会现场。

(5)第五项目组:礼仪组组长:徐继宗组员:林小红周英勤何钰任务:a、确定晚会邀请的嘉宾并且及时送出请柬;b、确定礼仪人数;c、晚会当日准备好会场服务物品,如水杯、茶叶等,并接待好领导及来宾。

(6)第六项目组:活动组组长:何波涛组员:各班主任老师任务:晚会期间,负责会场卫生、纪律维持、会场后勤保障以及处理紧急情况,(7)第七项目组:机动组组长:袁吉升组员:后勤部成员任务:a、购买嘉宾席相关物品b、帮助宣传组进行海报和条幅宣传c、晚会现场负责应急事务及协助布置会场。

岔河校园文化

岔河校园文化

(四)岔河九年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耈街岔河九年制学校(原岔河中学)自1971年创办以来,在历经撤并分合的办学沧桑历史中,学校虽然饱经沧桑,物是人非但传承的学校文化却紧随着历史的脉搏跳动在不断继承和发展完善着,学校发展至今(九年制学校)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

特别是2009年以来,学校将文化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并进行了规划,着力打造澜沧江畔的明珠,目前已初见成效,主要内容有以下四部分组成:1、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整体设计文化环境精神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航标,是激发全校师生热爱学校,为学校发展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引领师生个体发展的思想武器,是师生生活的精神家园,它的主体就是学校发展思路。

根据现代学校发展的需要,结合多年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提出以下学校发展思路:办学理念:编织师生幸福生活的摇篮,催生师生幸福生活的因子;播洒师生幸福生活的种子,打造师生幸福生活的高地;构建师生幸福生活的文化,践行师生幸福生活的诺言;奠基师生幸福生活的底蕴,储存师生幸福生活的积淀。

校训:励志勤学成就人生校风:务实奋进创新和谐教风:博爱树人精业善导学风:求是多思乐学超越办学宗旨: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为学校特色打造创新。

为学生成功幸福奠基,为教师快乐幸福铺路,为学校幸福教育创新。

办学目标: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工作讲方法,办事讲效率,管理讲原则,服务讲诚信。

办学思路以科学教育特色牵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把培养科学方法作为各学科教学的主线,以此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像科学家工作那样学习”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学校办学特色。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教师像科学家工作那样教学,倡导学生像科学家工作那样学习。

引导学生:像发明家那样探究,像文学家那样创作,像艺术家那样抒情,像运动员那样锻炼。

各学科教学以培养科学探究方法为教学目标。

培养初步具备探究精神,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

2012年岔河中学简介

2012年岔河中学简介

岔河中学简介
岔河中学始建于1971年,原名为岔河中心小学附设初中,1997年8月,中小学分设,小学搬移,正式成立岔河中学。

学校地处河谷地区,位于峨山县城西郊31公里处。

校址濒临河流,背靠大山,呈条弧阶梯分布,自西向南,分别以教师生活区,运动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布局,总占地面积10123㎡,总建筑面积为5103㎡。

校舍建设在不断改善,在2009年共拆除了C、D级危房1165㎡,新建学生宿舍1340㎡,教师宿舍480㎡。

岔河中学结合几十年的办学历史,审时度势,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学校以德育为先导,树立“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的办学思想,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

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形成“养青松志,育学子骨”的办学理念和校训;“严爱相济,和融共进”的校风;“诲人不倦”的教风;“学而不厌”的学风。

在“三风”的指引下,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进,谋求学校发展的思路,齐心协力,力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领导班子树立了“管理就是研究、服务和指导,带领着全校师生共谋学校发展。

目前,学校共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59人,住校生431人。

全校教职工33人,其中,专任教师30人(男21人,女9人),少数民族19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29人(大学专科及以上),合格率为96.67%;大学本科学历26人,占专任教师的86.67%,大学专科学历3人,初中学历1人。

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14人,二者占专任教师的50%;教师平均年龄37.6岁,平均教龄16年。

学校
教师乐于奉献,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业务精良,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3年8月21日。

沙集乡初级中学始建于1975年

沙集乡初级中学始建于1975年

沙集乡初级中学始建于1975年,占地39亩,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1100平方米的综合楼与投资50万元的塑胶跑道即将动工,投资30万元的“班班通工程”设备购置到位。

现在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余人,教职工101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教师36人,中学高级教师23人,省市级骨干教师24人。

另外学校有一大批优秀教师在各种竞赛活动中获奖,多人获市县表彰。

近年来,全体教师秉承“规范管理求发展,丰富内涵显特色”的办学理念,恪尽职守,勇于创新,以建立优良的校风累累硕果:学校于2010年被市教育局授于“规范化学校”、“五五普法示范校”“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示范校”。

连续四年被县教育局评为“综合目标考评先进单位”、县级“平安校园”、“文明单位”。

连续八年被虞城县高中授予“优秀生源学校”。

在今年的中招考试中,沙集初中又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全乡父老。

市一高录取3人,县高中一批上线55人(低价生),二批录取16人(择校生),另有11人被商丘幼师录取。

学校设有优秀学生奖,组织优秀学生免费参加夏令营活动。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享受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

沙集乡初级中学始建于1975年,占地39亩,总建筑面积9000 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生1500余人,教师101 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教师36人,中学高级教师23人,省市级骨干教师24人。

另外学校有一大批优秀教师在各种竞赛活动中获奖,多人获市县表彰。

近年来,全体教师秉承“规范管理求发展,丰富内涵显特色”的办学理念,恪尽职守,勇于创新,以建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推进高效课堂重点、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推手,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初步形成了丰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局面!辛勤的汗水,结出了累累硕果:学学校于2010年被市教育局授于“规范化学校”、“五五普法示范校”“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示范校”。

岔河中学谢海英2017年3月分教案

岔河中学谢海英2017年3月分教案
(2)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3)面积:约占全国25%(4)人口:约占全国55%
(5)民族: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2.自然环境特征(1)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交错,西部有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2)平原地区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3)山地丘陵区大多植被繁茂,景色秀丽
反思
岔河中学“问题导学、互动探究”导学案
课题
5.3.1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
授课教师
谢海英
授课时间
2017/3/
学习
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的基本状况及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
2、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并与青藏地区进行比较;
3、西北干旱的自然特征对植被、农牧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
学习
重点
了解西北地区的基本状况及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并与青藏地区进行比较;
反思
岔河中学“问题导学、互动探究”导学案
课题
5.2.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南方地区
授课教师
谢海英
授课时间
2017/3/
学习
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主要地理事物及分布.
2,分析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
学习
重点
了解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主要地理事物及分布.
分析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
学习
难点
了解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主要地理事物及分布.
(2)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3)面积:约占全国的20%(4)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凉州区金沙乡九年制学校简介

凉州区金沙乡九年制学校简介

凉州区金沙乡九年制学校简介凉州区金沙乡九年制学校创建于1951年,占地面积9147平方米,建筑面积3506平方米。

现有教学班15个,学生525人,教职工46人,其中大专学历27人,本科学历19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20人,中学二级教师24人。

几年来,我校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建设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为办学宗旨,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

以“打造优雅的育人环境”为办学特色,以“办农村一流教育,创区级示范学校”为奋斗目标。

学校管理不断加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领导班子高效务实,团结奋进,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从严治教,质量立校,服务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紧紧依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学校科学规范管理为方向,以加快信息化建设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项目建设成果喜人2004年借国家危房改造的东风争取危改资金150万,建成1646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一栋,使学校危房得到了彻底改造。

2005年建成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了学校信息化的进程。

以布局调整为设想,争取资金修建师生厕所、食堂、宿舍。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新课程改革中,全体教师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了新的教学方式.为使新课程改革工作更加有效,教师们集思广益,开动脑筋,进行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一些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元谋县羊街中学基本情况介绍

元谋县羊街中学基本情况介绍

元谋县羊街中学基本情况介绍一、学校地理位臵及学校现状(一)基本情况羊街镇位于元谋县城南端,东连武定、南接禄丰、西和牟定毗邻,于2006年由原羊街、花同两乡合并而成,是一个汉、彝、苗、傈僳等多民族杂居的山区新镇。

全镇总面积255.9平方公里,距县城45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常年多旱少雨,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元谋县羊街中学,地处元谋县辖区南端的“羊街坝子”中央的小团山上,海拔1800米,占地19427平方米。

学校平均覆盖人口18000多人,主要有羊街、甘泉、平地、中坝、木溪悟、花同、己波龙、洒洒依、高姑和平安等10个村委会的学生到学校就读。

学校于1963年建校,至今已有48年的办学历程。

学校现有教职工63人,在校学生87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 345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0%),校舍面积 7091平方米,固定资产 910万元。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被评为“县级文明学校、“州级文明学校”,多次荣获各级各类多种奖励。

随着羊街地区“撤乡并镇”的推进,2009年2月,花同中学顺利并入团山中学,并正式更名为“元谋县羊街中学”。

羊街镇的教育事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羊街中学是一所永远保留的县镇学校,羊街中学又是一所努力奋进的、充满活力的山区中学。

(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局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元谋县羊街中学在软件和硬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自花同中学学生并入我校后,我校一直存在着两大困难:1、校园空间十分拥挤。

由于人口剧增(现有在校生870人,教职工63人),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仅达到19平方米,生均住宿面积只有1.3平方米,教室不足,学生课外活动场地拥挤。

2、师生饮水十分困难。

我校现有人口近千人,日需用水量为30立方,由于连续干旱,导致我校现有的自来水水源竭减,于去年新打的沉井出水极小,日供水量不足10立方,师生饮水安全无法保障,师生工作、学习、生活都极不方便;学校从安龙寺旁边的山箐里引人的自来水雨季浑浊,需要净化。

岔河中学现象

岔河中学现象

没有“天时地利”照样能办好学校没有好的硬件,没有好的师资,没有好的生源,这可能是当下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无奈现实面前,这些偏远的农村学校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还是应该怀揣理想,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岔河中学校长张斌利用自己的成功办学实践,向人们表明,只要校长胸怀理想、放下包袱、摆正心态、敢于探索??没有“天时地利”照样能办好学校“岔河中学现象”没有“天时地利”的偏远农村学校,能否也刮起一阵“旋风”?张斌利做到了,有人说,他创造了奇迹。

学校门口的路上,每当有车辆经过,就会有尘烟随之升起。

学校没有高大鲜亮的建筑群,只有一幢外表灰暗的教学楼和几排低矮的平房。

校长室里的地板,踩上去嘎吱地响,让人不忍下脚。

学校里没有塑胶跑道,只是在操场上撒了些许煤渣,每当雨雪天气,这里就变成了泥泞的荒野,踩下去就是一个深深的坑。

学校没有冲水马桶,只有一年四季都有“味道”的旱厕……张斌利所在的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岔河中学,只有500多名学生、40多位教师,是一所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农村中学。

可能是平时看过太多的以豪华著称的名校,走在岔河中学的校园里,办学条件的强烈反差让记者感到难过。

可就是这样一所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农村中学,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却络绎不绝,而且这些取经者的办学条件大都好过岔河中学。

在没有任何“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张斌利却硬是淌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被业界人士称为“岔河中学现象”:一所学校若是没有班主任,绝对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可岔河中学的确没有。

课下,操场人声鼎沸,楼道里却只有脚步声声,看上去不可思议,但这种现象岔河镇中确实存在;大课间的操场上,几百人没有队伍的随意跑步,只听脚步声而不闻人言,混而不乱,看上去不可能,可这在岔河中学却真实地存在;自习课堂上,你只会听到两种声音---翻书声和写字声,诚信考场没有教师却成绩真实;虽为农村中学,但教师、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以教师博客、学生博客、班级博客的形式,和天南地北的同行们互通经验、相得益彰;“我有幸观摩过不少示范学校,包括媒体介绍过的全国名校。

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校园文化解说词

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校园文化解说词

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校园文化解说词一、学校概况北山,古为昌州八景之“桂山秋月”。

此地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是永川文化、教育的发祥地。

“桂山书院”“锦云书院”“达用学堂”皆源于此。

北山中学始建于1938年,时为国立十六中学,是抗战时期全国34所国立中学之一。

经数辈先贤励精图治,几代学人辛勤耕耘,遂发展成现在的重庆市重点中学。

“巍然北山,屹于棠城。

翘首北望,层峦叠翠,远山若黛;俯身南眺,三河汇碧,华构如林。

香樟挺拔,古榕葱菁。

杂花生树,好鸟依人。

楼台错落有致,春风骀荡无痕。

经曲径而通幽处,沿石级而陟青云”——这是文言散文《北山赋》中对北山中学环境的真实写照。

北山中学位于永川城区昔日的北山公园内,这里香樟与古榕并茂,繁荣着春色,黄桷与玉兰争春,洋溢着生机,紫藤与青竹长翠,凝聚着文化。

学校依山而建,凭高远眺,永川风光尽收眼底,箕山、东山呼应其形。

“龙洞朝霞”“圣水双清”“石松百尺”等永川微缩景观在校园里尽显风采,“校园文化题刻”“人文园”“三级滴水瀑布”“德教祠”“德教亭”“杜公亭”等人文景观在这里彰显文化。

学校占地近200亩,现有10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300余人,教职工400余人,专任教师355人,其中高级教师83人,中级教师148人,研究生学历45人,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5人,区级名教师4人,市区骨干教师65人,有一支倾情北中、奉献北中、发展北中的精良师资队伍。

学校设备设施齐全。

近10年来,新建了香樟书院、体育馆、学生公寓、运动场等;拥有标准实验室、语音室、电教室及其辅助设备;建有千兆校园网,实现了学科教学、行政办公、图书资源、教师备课等多网合一,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到每个教室,宽带连通Internet网,信息设备班班通,学校还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教育手段实现了现代化。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美益德,以美启智,以美怡情”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立校、以美建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靓校”的办学思路,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岔河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岔河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岔河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设高效课堂,运用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充分发挥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的原则,把先进理念变成改革实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峨山县教育局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为纲要,《峨山县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最近发展区、目标教学、尝试教育、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优化教学过程,落实三维目标,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改革意义提高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合理调控“教”与“学”,进一步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体现是学习的主体,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三.改革目标阶段目标:第一阶段:逐步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建立健全并完善教育教学改革体制,形成学校特色的教学改革模式和评价措施;第二阶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总结完善教学改革模式和评价体系;探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形成我校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第三阶段:全面推开初步形成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不断创新,总结完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物化成果。

总体目标:落实县教育局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最终目标:构建符合峨山实际、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富有时代特征的高效课堂模式,实现教学质量的转型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改革组织1.课改领导小组组长:李德祥(校长)副组长:龙现文(教务主任)施洪明(教科室主任)组员:董红星龙天福方春文曹学明普云海柏建伟2.课改研究小组①文科课改研究组:组长:普云海(教研组长)组员:郑秀英冯妮娜董红星肖文娟李海梅郭美兰张玉兰晋保琼孙永宏矣春发任玉金徐丽芝龙天福李学银李德祥②理科课改研究组:组长:柏建伟(教研组长)组员:李翠莲谢海英方学亮王丽辉龙现文方春文张开录施翠香普永亮周熙波普立发曹学明3.课改年级学科第一阶段:七年级八年级第二、三阶段: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生物地理历史物理化学五.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办法及措施(一)课堂教学改革遵循基本理念和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金沙县源村镇初级中学简介

金沙县源村镇初级中学简介

金沙县源村镇初级中学
基本情况简介
金沙县源村镇地处金沙县东部边陲,与遵义县一衣带水,是一个地广人绸的乡镇。

金沙县源村镇初级中学,位于源村镇东北部,距镇政府办事处1 千米,服务半径约9.6千米,服务范围包括沙溪社区、建国村、普惠村等9个村(社区),7760户,3万多人。

她的前身是源村乡中心完小附设初中部,1992年8月分设为单立的乡初级中学,1994年8月迁至河冲坪处(现源村中学所在地),风雨兼程已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现已经日臻成熟和完善,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

现在,全体师生正意气风发,和衷共济,为争创全县一流、市内知名的中学而奋力拼搏。

金沙县源村镇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18人,教学班15个,学生931人,学校占地面积23960平方米,建筑面积6718平方米,配有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学生宿舍、语音室、远程教育微机室、多媒体教室。

建有近300平方米的食堂,师生就餐方便,音体美器材齐备,拥有专业教师4人,校园内整体设计富有创意,呈阶梯状,背山面水,格调典雅,文化氛围浓厚。

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是:文体并重、德艺双馨;坚守的校训是:仁智并举、知行合一;倡导的校风是:以孝治校,爱校如家;倡导的教风是: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倡导的学风是:乐学好思、团结互助;突出了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地方文化的办学特色。

- 1 -。

简介三原南郊中学校史(讲话稿)

简介三原南郊中学校史(讲话稿)

简介三原南郊中学校史(讲话稿)彪炳关中八十载三原南郊中学是陕西省创建最早的中学之一。

学校始名渭北中学,创建于1919年。

由同盟会元老当时担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的于右任先生倡办,陕西靖国军出资兴建。

陕西靖国军是辛亥革命后护法运动中建立的一支革命军队。

陕西靖国军在当时抗击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斗争中特别重视兴学救国,办了不少学校。

渭北中学就是陕西靖国军兴办的地方普通中学校。

学校之所以名为渭北中学,是因为陕西靖国军所管辖的区域是渭北八个县(泾阳、三原、高陵、富平、白水、蒲城、澄城、铜川)。

建校以来曾十易校名。

1922年,北洋军阀势力卷土重来,陕西靖国军被遣散。

渭北中学曾更名为省立第四中学,不久又恢复了渭北中学校名。

1928年,学校改名为陕西省立第三中学校。

1934年改名为陕西省立三原初级中学校。

1940年,学校改名为陕西省立三原中学。

1949年5月14日三原解放,陕甘宁边区关中联合中学从革命老区旬邑马栏几经辗转迁来三原,和私立池阳中学、私立民治中学一同并入省立三原中学,学校改称陕甘宁边区三原中学。

建国后,学校改名陕西省三原中学,直到1958年。

1958年,省教育厅将学校下放交三原县管理,改名为三原县第一中学,1959年,由于泾阳、三原、高陵、淳化合并,学校又改名为三原县南郊中学。

1969年文化革命中,学校曾改名为三原县中学,不久又恢复三原南郊中学校名。

过去,人们习惯简称我校为“省三中”,“省三中”这个简称,使用时间前后有四十年。

所谓“三中”,先后代表三个含义,一是“第三中学”,二是“三原初中”,三是“三原中学”。

我们学校曾三迁校址。

创建时,校址在“大公馆”(清代陕西省提学使衙门),即今三原县幼儿园所在地。

1922年到1954年前后三十二年间,学校设在城内山西街西端学古书院旧址。

1954年以后,在三原南郊现址。

风起云涌红旗谱我们学校富有革命传统。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建立,以可歌可泣的业绩,写就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刘良学校简介

刘良学校简介

山水育人文化立校——前进中的刘良学校陆良县三岔河镇刘良学校地处龙海山主峰脚下,在三岔河镇政府所在地的东面。

这里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孙渡将军的故乡。

刘良村的办学历史,可上溯到清朝中叶始,刘良就有了私塾学堂,当时的私塾学堂无固定校址,多利用祠堂、庙宇,少数设于家内。

大垢甸私塾有据可查,光绪年间清光绪卅一年(公元1905年)陆良县有32堂,分布在全县中、东、南、西、北各区乡村,城区私塾设立较多,坝区村镇次之,山区稀少。

其中东区有5堂:大嘴子、舟东、青龙寺、三岔子、垢甸。

1974年2月垢甸小学分校,分为刘良小学和大坝小学,大坝小学新校址迁到大坝口,刘良小学新校址迁到小垢甸,原大垢甸学校开办“五七”中学(现镇一中前身)。

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史、艰苦的创业史和辉煌的发展史。

解放前,从垢甸小学出去的学生参加革命、投身解放战争达数十人。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刘良小学迁至到现校舍位置,起初是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式的古典校舍。

经过近几十年的不断改建,形成了现有的校舍。

刘良学校从分校至今,承担着刘良村的教育工作,历任领导、广大教职工为学校的教育、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5年至1994年,教育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成了三岔河教育的窗口学校,被上级领导誉为三岔河镇的“红塔山学校”。

现在的刘良小学原址建于1975年,地处龙海山脚下,在三岔河镇政府所在地的东面。

学校现有教职工28人,专任教师28人, 在校学生449人,12个教学班级。

学校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06平方米。

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体育场地2800平方米,计算机30台,图书11000多册,均已达标。

近年来,学校以“高质量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追求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即育人观念现代化,教学方法现代化。

中国特色:即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世界多元文化。

人民满意:即家校目标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成长。

”为办学目标,把安全放在首位,以德育为核心,教学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岔河中学先进教师事迹

岔河中学先进教师事迹

岔河中学先进教师事迹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我校的马关仙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典范,她把教育工作当作了一个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的堆砌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她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一、用爱心感染学生爱心是具体的,琐碎的,她每天总是早早到校,巡视教室,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早上是否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品是否都带齐了,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同学们的衣服穿得是否合理。

班中多是农民工子女,家中条件很差,她就多次送给学生衣服。

这里的孩子大多是从山区里走很远的路来上学,寄宿在学校,一个星期回一次,有时候学生没钱买饭吃,她就给孩子买。

乡下孩子由于基础太差,学习跟不上进度,她总是主动帮她们,每天下午放学后她都会到教室,有时候她自己连饭都顾不上吃,就来给学生补课,就算生病了也照样坚持着,她的执着赢来家长的感激和学生的感动,可她认为,作为教师,关心学生就应该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

这些看起来很平常,其实这正是一个教师爱心的具体表现。

任教以来,她就是这样播撒着爱的种子,收获着爱的硕果。

二、用激励激发潜能在教学的具体工作中,她一直注重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她在教室后墙设立了一个“我最棒”专栏,凡是学生有好的表现,就为他加一颗星星,一周一小评。

“小星星”数量最多者为本周组长,一学期一大评,在每个学期结束时,本学期中获优胜次数最多者为该学期优胜,评出后她就拿自己的工资为胜出者颁发奖状,以表扬鼓励。

正因为如此,孩子们有了明确的追求目标,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纪律增强了,学生懂得团结互助了,班风更好了,学风更浓了。

三、用制度培养习惯多来年来,她就一直把养成教育作为班级管理的基础。

第一、她利用班会,队会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他们了解懂得各项规范要求,为今后能遵规守纪奠定基础。

贾中简介(派发资料版)

贾中简介(派发资料版)

海原县贾塘中学简介贾塘中学地处海原县城东南25公里处,是一所县直属中学,始建于1974年。

学校占地面积22800m2;校舍建筑面积5128 m2,生均 7.2m2;图书17821册,生均25册;建有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学室、生化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室。

2010-2011学年度服务辖区内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8.3%;17周岁少年完成率为86.3%;在校学生辍学率为1.5%。

本学年学校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711人,回族学生669人,回族女生328人,寄宿生618人。

有专任教师43人,学历合格率和任职资格率均为100%;近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教体局及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8年荣获全县“中等职业教育联合办学先进集体”,七年级质量监测总分排名全县第三、乡镇中学第二,教体局年终综合考核“先进集体”和“财务管理先进集体”;2009年荣获七年级质量监测排名全县第四、乡镇中学第二,教体局年终综合考核乡级中学第一,教育教学质量乡镇中学第一,县级“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市级“安全文明校园”;2010年荣获海原县教育教学质量乡镇中学第一,教体局年终综合考核“先进集体”和“财务管理先进集体”,中卫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荣获海原县教育教学质量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将以创建“教育强县”、“实现教育体育跨越式发展建设和谐富裕新海原”大讨论、党员“争先创优”、师德师风建设年、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学习型党组织等活动契机,使管理日趋规范、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养成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等进一步提升。

我们确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紧扣教育教学质量与安全两大主题,发扬“五苦”精神,按照建制度、抓管理、强素质、养习惯、提质量、重安全、保“两基”、促发展的思路,努力达到“四风、四创、五坚持”的工作要求,实现贾塘中学跨越发展,力争在规划内使贾塘中学成为一所: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学生学有所长、教师教有特点、学校办学有特色、教育质量突出的乡级示范学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水县三岔河乡中学
校史简介
习水县三岔河乡中学座落于美丽的习水河畔,距三岔河乡政府所在地一公里。

习水县三岔河乡中学始建于1994年10月,当时仅有6间教室的教学楼一栋(现中心小学校园内),教学班4个,教师13人,学生203人,成为撤并建后三岔河乡的第一所初级中学(三岔河乡中学的前身是三岔教学班和狮子教学班,分别附属于三岔小学和狮子小学,仅有教师6人,学生97人。


学校提出办出“让全乡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目标。

历届校级领导班子求实、进取,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努力奋斗,办学质量逐年上升,学校在管理中完善了《三岔河乡中学管理章程》,规范了学校的管理,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1995年11月,修建了学生住宿楼一栋,共12间学生宿舍,并附设简易食堂一间,解决了住宿学生的食宿问题。

随着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不断投入,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趋完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在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其中1998年至2000年连续获得县级“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其间,学校提出了“三制一管理”的构想,并付之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3年全县实施“两基”攻坚,重新选址修建了融普通教室、实
验室及准备室、办公室为一体的教学楼,并于2004年10月4日正式投入使用。

全新的环境催人奋进,师生们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

2005年,国家在西部贫困地区实施寄宿制工程,为我校修建了学生住宿楼一幢,学生食堂一间,并于2005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300多名学生的住宿问题。

原教学楼和新建教学楼因不能满足当时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室紧缺,学校从2001年秋季起至2007年秋冬季,均属一校两址。

2006年,通过县、市智力支边办引荐,得到澳门乐善行的支助,捐资30万元,县匹配19.5万元,修建教学楼,并于2008年2月投入使用,三岔河乡中学从此结束了“一校两址”的局面。

新校园占地11330平方米,建筑面积4851平方米。

普通教室20间;办公室6间;理、化、生实验室各1间(按二类初中标准配备);图书室1间,图书12103册;计算机30台;多媒体教室2间;1600平方米学生住宿楼一幢,可供304名学生住宿;408平方米学生食堂一间,可供800人就餐; 200米环形跑道,标准篮球场2块。

2005年,习水县教育人事改革,撤去原乡教育工作站,由中学负责管理全乡的教育教学工作,扩大了中学的职能,促进了中学的发展。

学校内设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四个机构,各项管理制度基本健全。

2006年,教学班发展到21个,学生1373人。

学校进入学生最多的时期。

全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全面完成。

2008年,教职工77人,专任教师60人,其中本科学历19人,专科学历41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

中级职称12人,教师们兢兢业业,不断开拓,是一支团结、奋进的群体。

教师们先后有教育教学论文21篇登载省、市级刊物,有18人次获得县级以上奖励。

办学14年,学校共培养了毕业生2000余名,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优质生源,尤其是高中。

毕业学生中,有不少学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回校任教的就有十多人;我校2001届的毕业生孙雪梅同学,在2004年的高考中成为习水县的文科状元。

三岔河乡中学以“厚德、博学、求实、创新”为校训;以“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才”为办学理念;以“一切为师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为办学方针;以“追求卓越、培养英才、打造特色、铸就精品”为办学目标;以“改革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为办学思路;以“把三岔河乡中学办成让党和人民高度满意的学校。

”为办学宗旨。

经过14年来的打造,学校形成了“文明、和谐、务实、求异”的校风、“严谨、善导、求索、进取”的教风和“勤奋、乐学、笃行、创造”的学风。

学校开设了集体舞、篮球、田径、棋类、信息技术、音乐、写作和书画八个兴趣小组,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近年来,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8年至今,学校先后获得了县级“文明单位”和“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共7次。

2004年获教育部关工委读书征文集体“一等奖”,2007年获县级“平安校园”,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女子组“第一名”,多彩贵州海选赛“优秀节目”奖等。

三岔河乡中学,是一所发展中的初级中学,她正迈着矫健的步伐,
走向辉煌的明天。

注:历任校长、校级班子任职时限
任培训:1993年8月—1994年9月,负责学校前身两个教学班管理工作。

何思江:1994年9月—1997年11月任副校长主持工作(调县政协文史办)。

袁祥云:1996年9月-1998年7月任副校长(调三岔完小任校长)。

袁定昌:1997年11月—2002年11月任副校长主持工作(调习水四中任副校长)。

刘威:2002年11月至今任副校长主持工作。

田洪建:2003年9月-2005年7月任副校长(调大坡乡中学任副校长主持工作)。

袁远军:2005年9月至今履行教学副校长工作职责。

冯素铭:1996年7月-2000年7月任副校长(1996年10月-1998年7月赴遵义教院进修),2000年9月调狮子小学任校长,
2007年9月至今履行德育副校长工作职责。

其他管理人员:
何明勇:2003年11月—2005年7月任中学教务副主任,2005年8月—2007年8月任中学教研处主任,2007年9月至今任中学教
务处副主任。

吴潘伟:2003年11月—2005年7月任中学团支部书记,2005年8月至今任中学政教主任。

任培训:2005年8月至今任中学总务主任。

徐继宗:2007年8月至今任中学办公室主任。

李国刚:2005年8月—2007年7月任中学办公室主任。

附:学校获奖情况
教师论文发表情况
历届优秀学生及升学(毕业去向)情况
教师获奖及培训情况
中级职称聘任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