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考试名词解释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1)一、填空题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3、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4、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ATP,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5、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6、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超量恢复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7、身高、体重、肺活量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必测项目。
、由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时,应先1-2报数。
9、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跑的节奏与呼吸节奏相配合。
10、三级跳远由快速助跑,沿直线向前的连续三次跳跃组成。
二、判断题1、支撑摆动要求以肩为轴,脚向远伸,髋向远送,身体伸直。
(√)2、直腿后滚翻的保护与帮助是保护者单手提拉练习者臀部,帮助推手和翻转。
(×)3、韵律操比赛,可设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
规定动作由竞赛组织部门确定,采用统一的动作和音乐进行。
(√)4、侧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动作是通过蹬腿、送髋、转体、挺胸、低头、推臂、拨球连贯动作将球推出;(×)5、足球个人进攻战术包括:停球、跑位、运球过人、射门。
(×)6、排球比赛中A队队员在接发球时,用脚将球踢到了对方场内,裁判员判其违例(×)7、急停是快速移动中突然停止,借以甩开防守者的方法。
动作有一步急停和两步急停。
(√)、如八个队员参加比赛,采用单淘汰制,其比赛场次为七场。
(√)9、长拳的手法主要有拳、掌、勾,步法主要有马步、弓步、仆步、虚步、歇步。
(×)10、重力休克是在剧烈运动中,由于体内大量缺氧所引起的暂时性脑贫血而发生的休克。
(×)三、简答题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名词解释: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1.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2.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3.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的,并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学过程4.身体练习:是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5.动作分类:是指以动作的性质、特点与作用为依据,把各种动作集合成类的过程。
6.体育体制: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7.动作力量:人体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8.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可把身体姿势分开始、动作过程9.体育手段: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10.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结构系统,所以通常又称为“科学群”11.动作节奏:指完成动作时,动作的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强弱和时间间隔的关系12.终身体育:人们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13.运动技能: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中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14.综合密度: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15.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
体育特岗教师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健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个方面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2.身体素质:通常人们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机能称为身体素质。
3.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4.体育与健康: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5.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6.体育教学组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措施。
7.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守的准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8.体育课程: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形式。
9.体育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全过程。
10.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为使课堂有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的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正常进行,对对师生所提出来的一系列要求。
(课前常规、课中常规、课后常规)11.体育目标的设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
12.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13.体育:以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14.运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的表现。
15.新兴运动项目: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或在国内创新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16.运动处方:根据参加体适能水平和健康膳食,以处方的形式确定其活动的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
17.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可称为运动训练。
18.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承受一定时间的负荷后,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体育教师考编名词解释整理
体育名词解释1、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教学的问题,确定体育教学目标,建立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参与者相互进行协作、交流、沟通、分享,达到互补、互动和双赢的目的的学习方式。
3、体育课类型通常分为体育理论课、运动技能教学课、锻炼课、考核课四大类。
4、体育实践课结构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及时间分配等。
如可以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5、条例式案例即把案例涉及到的材料,按背景、问题、解决方法、评论、反思、相关链接等部分排列起来。
6、水平计划《课程标准》对学习学段的划分是以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的,表现形式是水平学段,因此,现在的水平计划实际上就是学段计划。
7、教案亦称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
它是根据单元教学计划制订的,是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
8、体育课就是体育教师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对相对固定的学生所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
9、体育教材的排列方法体育教材的排列方式有集中排(连续排)、分散排(间隔排)、集中与分散结合排三种。
10、自主学习它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
自主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自主支配学习时间和空间的一种学习方式。
11、《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12、案例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一步向前运行的。
2022年22-2022年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题(8)一、名词解释1、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2、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
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3、健康: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算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4、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作为学习领域的的这会领域,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5、体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填空题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层次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精学类教材、简学类教材、介绍类教材、锻炼类教材四类教材层次。
2、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主要表现在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
3、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为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课的组织教学、突发事件处理。
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五个学习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5、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的保证。
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考试填空题(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2、帮助:帮助是指给练习者以助力,使其体会到用力的时机、方向、幅度等,协助其完成动作。
3、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
4、篮球三分区:3分投篮区:即以球篮的中点垂直线与地面的交点为圆心,以此为6.25米为半径,画一个半圆的弧,弧线以外的区域叫篮球比赛3分区.5、拳:四指卷拢,拇指屈压于食指中节,拳面要平,任何四指不准凸出拳面.6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作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相互交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7整理运动:是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8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
9 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效果。
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0手翻:用手或手头支撑地面或器械,经过头部的翻转的动作称为手翻。
11额状轴:通过身体重心左右的连线。
又叫横轴。
12矢状轴:通过身体重心上下的连线。
又叫纵轴。
13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进行的练习,目的是预先动员人体的功能能力,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为运动中发挥最大工作效率做好功能准备。
分为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14支撑:手、臂或身体其它部分撑在器械上,但肩轴高于(或平于)器械轴的一种姿势。
15倒立:在支撑中,头在下,脚在上的一种垂直静止姿势。
16悬垂:是手握器械时身体其他部分接触器械或地面,但肩轴低于器械轴的一种姿势.17田赛、径赛:以远度和高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称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赛跑项目称径赛。
体育教学论_部分_考试资料_(名词解释+解答题)
体育教学论资料一、名词解释1.体育教学论: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和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教师、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体育教学目标: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
这个预期成果可分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性成果是体育教学的阶段目标;阶段性成果的总和就是最终成果,即体育教学总目标。
体育教学总目标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
3.体育教学过程: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这个程序具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不同的时间概念。
4.体育教学规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必然显现的、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及其有规则的变化。
5.教师的主导性:对应学生主体性的概念。
主导性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主要责任。
主导性包括对学生的领导、诱导和指导等综合的作用与责任。
6.学生的主体性: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的、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
7. 体育教学原则:实施体育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8.体育教学模式: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的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践上。
9.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
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三个主要的层次。
10.分解练习法:是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基本顺序有分进式、连进式和递进式三种)11.★完整练习法:完整练习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体育特岗教师考试名词解释
体育特岗教师考试名词解释
体育特岗教师:指经过专门培训,具备体育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从事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体育特岗教师考试:指针对拟招聘的体育特岗教师进行的选拔性考试,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
笔试:指通过纸笔测验的形式,对考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进行考察。
面试:指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对考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应变能力等进行考察。
专业技能测试:指针对体育特岗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的测试,如体育技能展示、体能测试等。
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指考察考生在体育教学中所具备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指对考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教师资格证: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证明考生具备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资格的证书。
教育心理学:指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指研究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分支学科。
体育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大全试题
体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体育与健康课程:2、健康:3、新兴运动类项目:4、运动量:5、体格:6、体能(体适能):7、水平目标:8、运动负荷:9、终身体育:10、运动技能:11.体育教学:12.身体素质:13.完整法:14、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15、课堂常规:16、社会适应:17、体育:18.运动表象:19.有氧耐力:20、体育教学模式:21、快乐三要素:22、生物年龄:23、运动指数:24、诱导性练习:25、运动训练:27、练习轨迹:28、体质29、需氧量:31、体育方法:32、速度:33、力量:34、耐力:35、灵敏:36.身体健康:二、填空题1.跨栏跑的过栏技术,起跨腿是( )摆动腿是( )。
2、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 )和( )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3、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 )与( )。
4、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 ),它贮存在( )中,以( )为最多。
5、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 )起着( )的作用,( )是运动的( ),( )是运动的( )。
6、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 ( ) 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7、竞技健美操比赛的项目有:( )、( )、( )、( )、( )8、由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时,应先( )报数。
9、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 )与( )相配合。
以( )为主,以( )为辅,呼吸( )。
10、三级跳远由( ),沿( )向前的( )跳跃组成。
( )11、体育锻炼的六项原则:( )、( )、( )、( )、( )、( )。
12、篮球场地的长为( ),宽为( ),3分线半径( )米;排球场地的长为( )宽为( )。
13、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
14、马拉松全长( )。
15、现代奥运会于( )年由法国教育家( )发起成立。
第二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6、人体所需营养素主要有( )、( )、( )、( )、( )和( )。
17.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定: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可获得( )个学分。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名词解释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名词解释1.对抗赛:是指几个单位经协商,按同等条件联合组织参见的比赛。
2.等级赛:是按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分别组织比赛,其特点是参赛对手的实力相当。
3.通讯赛:是指不同学校、单位之间读以时间、距离、重量等客观标准缺点成绩的体育项目;学校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主体发展目标。
4.初中体育教学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方法:表格式、文字式。
5.水平(学段)计划制订的基本要求:考虑各领域目标实现的整体性、考虑内容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熟悉内容标准目标之间的关系、遵循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按“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的时数、对内容标准进行统筹安排。
6.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要求:预先确定各项教材的排列方法、每次课教材的安排要考虑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一学期教材的安排要处理好纵横关系、各项教材的安排应考虑季节性。
7.教案:它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安排和要求,参照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并结合学生、场地、器材、组织教法、学法等实际情况制订的一节课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反映出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教学技巧和工作态度。
课时计划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师备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最终形式。
8.案例: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一步向前运行的。
9.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从广义上来说,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10.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体育教学论 部分 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解答题)
体育教学论资料一、名词解释1.体育教学论: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和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教师、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体育教学目标: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
这个预期成果可分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性成果是体育教学的阶段目标;阶段性成果的总和就是最终成果,即体育教学总目标。
体育教学总目标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
3.体育教学过程: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这个程序具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不同的时间概念。
4.体育教学规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必然显现的、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及其有规则的变化。
5.教师的主导性:对应学生主体性的概念。
主导性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主要责任。
主导性包括对学生的领导、诱导和指导等综合的作用与责任。
6.学生的主体性: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的、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
7. 体育教学原则:实施体育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8.体育教学模式: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的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践上。
9.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
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三个主要的层次。
10.分解练习法:是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基本顺序有分进式、连进式和递进式三种)11.★完整练习法:完整练习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大全
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3、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4、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5、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6、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7、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体育考试名词解释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时应遵循那些原则?答: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2)全面发展原则。
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如果只单纯发展某一局部的生理机能,不仅提高生理机能的作用不明显,而且还会对和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
(3)区别对待原则。
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职业特点、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4)经常性原则。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5)安全性原则。
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相结合的原则)(要进行自我监督的原则)2、体育锻炼前后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答: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前,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相应活动一下身体各部位,这叫准备活动。
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又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准备活动是使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活动状态,就是使人体的“后勤部”(血液循环、呼吸等器官)动员起来,发挥最大的工作能力。
在体育运动之后,要做好整理活动,特别是做放松动作和调整呼吸的动作(如深呼吸),能帮助补偿身体所欠的氧债,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氧和养料供应充分,这样代谢产物消除也快,并有利于消除疲劳,使机体逐渐过渡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3、说出侧向原地推铅球的技术动作要领,并画出一个铅球场地示意图。
答:1)握球:推球的手五指自然分开,将铅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处,拇指和小指扶住球的两侧,手腕背屈。
2)持球:将球放在锁骨窝处,铅球紧贴颈部和下颌,肘关节抬起自然外展略低于肩,投掷手臂放松。
体育特岗教师考试名词解释
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7.生物年龄:指个体在解剖结构、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到达的实际
39.完好法:指整套动作或单个动作不分部分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它 年龄,它反映了每个人生长发育的快慢程度。
常用于比较
48.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体内要
简洁的动作或结构严谨、难以分解的动作教学。
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不行少的氧量。
35.最大摄氧量:人体进行大量肌肉群参与长时间剧烈运动中,留神 的水平,这一超出原来水平的恢复叫做超量恢复。
肺功能和肌肉利用率的能力到达本人极限水平常,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
43.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
氧量。
惯或看法的过程。
36.脑震荡:头部或脑部受到外力撞击后,引起神经纤维或神经细胞
第1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17.运动训练:凡是培育运动员的一切预备过程都可称为运动训练。 程。
18.运动性疲惫: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承受肯定时间的负荷后,机体
26.能量:个人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热能。
的机能能力
27.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方面,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整体
40.竞技体育:指培育优秀运动人才、制造优异成果而进行系统的、
49.体育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训练、锻炼的途径和方法。
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50.拳:四指拳拢,拇指屈压与是指中节,拳面要平,任何四指不能
41.练习轨迹:在体育锻炼中,身体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移动路线。
凸出拳面。
42.超量恢复:在体育活动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是所消耗
11.体育目标的设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
教师入职考试之体育:名词解释
1.练习轨迹:指在体育锻炼中,身体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移动路线。
力量: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或身体承受外界负荷的能力。
8、中长跑中的“第二次呼吸”:运动时人体反应的一种机能状态,继极点出现后,运动中出现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称为“第二次呼吸”。
10、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可称之为运动训练。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2.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3.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4.生物年龄------指个体在解剖结构、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了每个人生长发育的快慢程度。
5.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可称之为运动训练。
7.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钟脉搏数除安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数。
8.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专业学科名词解释(下篇)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专业学科名词解释(下篇)81、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
82、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
83、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身高×1000)。
84、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85、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
86、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
8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
88、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
8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
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
90、正面:指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
91、后面:指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9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彼此之间相隔的间隙。
93、距离:指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
94、队形宽度:指两翼之间的横宽。
95、队形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的距离。
96、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
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
97、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
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
98、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
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
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
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指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
102、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
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
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103: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
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名词解释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
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
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
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
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20、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
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动作讲解)、直观法(动作示范)、练习法(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
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⑴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
⑵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
⑶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
⑷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
⑸室外活动组织。
⑹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
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
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
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
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44、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45、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
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54、体质:人体的质量。
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
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
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
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