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体育基础知识之名词解释

体育基础知识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路——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2、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在整体实力上差距不大。

它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

3、单元数学——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的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单元教学。

4、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完善或安定的良好状态。

5.立定跳远:预备姿势(两腿稍分开,两脚平行站在踏跳板上,膝微屈,身体前倾。

)预摆(两臂自然前后预摆2-3次,两腿随摆臂动作屈伸)起跳(当两臂从后向前上方做有力摆动时,两脚用前脚掌迅猛蹬踏跳板(或地面),膝关节充分蹬直,同时展髋向前上方跳起。

)腾空(起跳后身体尽量前送,在空中成一斜线).6.爆发力:人体在最短时间所完成的最大做功能力7.技巧:翻腾动作(滚动、滚翻、侧手翻、手翻、空翻)、平衡动作、抛接动作。

8.拳术六法:手法、步法、身法、腿法、眼法、呼吸方法9.超量恢复:恢复过程有个特殊现象,即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的能量物质储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原来的水平。

这种现象叫超量恢复。

10.运动负荷: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常用练习次数、时间、距离、重量表示;负荷强度以练习的速度、负重量、密度、难度表示。

11.调节情绪的方法:参加有氧运动、呼吸法、肌肉放松法、自我暗示法、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12.站立式起跑:各就位(放松走到起跑线后,两脚前后自然开立,前脚靠近起跑线,上体稍前倾,两腿微屈,前脚异侧臂自然垂于体前)跑(两脚用力后蹬,迅速向前跑出,上体保持前倾)13.蹲踞式跳远:助跑(自然轻松有弹性。

逐渐加速,节奏明显,步点准确)起跳(起跳腿踏上起跳板,在快速摆动两臂和摆动腿的配合下,身体重心向前上方移,用力蹬伸起跳腿完成起跳)腾空(腾空步后,摆动腿向上提举,起跳腿屈膝向前上方提抬与摆动腿并拢,身体呈团身蹲踞姿势)落地(两脚前伸脚落沙坑,屈膝缓冲,安全着地)14.分(屈)腿腾越:积极踏跳,顶肩推手,提臀分(屈)腿,展髋挺身,缓冲落地。

体育专业知识名词解释

体育专业知识名词解释

1、体育: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体质:体质是个体的质量。

它是人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新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3、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4、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5、心理健康: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6、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态度的过程。

7、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8、运动技能:指在体育活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9、竞技体育: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能力,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运动训练和竞赛。

10、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教学注重学生身体基础,关注学生学会自主练习和锻炼,养成习惯,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体育意识。

11、快乐体育:把身体锻炼建立在自身愿望、需要的基础上,注意体验运动中的内在乐趣。

12、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3、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4、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领域目标通过各个水平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5、运动处方:由指导医生或教练员给运动锻炼的人,按其年龄、性别、心肺或运动器官的功能、运动经历和健康状况等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内容和运动量。

16、运动密度:是指一节课中,练习的时间与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体育专业名词解释教学提纲

体育专业名词解释教学提纲

体育专业名词解释体育专业名词解释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2.队形练习:在队列练习的基础上所作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3.口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特殊语言形式,是体育教学中特有的专业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被普遍采用,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265.队形:指队列的形状,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

4.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5.非语言口令:体育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包括哨音、音乐、掌声、枪声、旗示等。

6.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

7.路:前后叠成一行称为路。

8.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

9.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

10.队形宽度:两翼之间的横宽。

11.队形纵深:排头与排尾之间的纵长。

12.横队: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

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队形的纵深。

13.纵队:学生前后重叠组成的队形。

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

14.排头: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一个或几个学生。

15.排尾: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一个或几个学生。

16.间隔:学生或成队彼此之间左右的间隙。

17.距离: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

18.基准学生: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指定的作为看齐目标的学生。

19.田径运动: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

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

田径比赛由田赛、径赛、公路路跑、竞走和越野跑组成,此外还包括部分田赛和径赛项目组成的“十项全能”。

20.田径运动技术:人们在田径运动实践中,合理运用和发挥自身的机体能力,有效地完成跑得快、跳得高和远、掷得远的动作方法。

体育名词解释

体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2、健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的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

3、新兴运动类项目: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4、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4、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方面,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整体指数与比例及身体形态。

5、体能(体适能):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6、水平目标:? 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7、运动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负荷量一般学用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来表示;负荷强度一般以练习的速度、密度、难度来表示,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8、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9、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0.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

11.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

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12.完整法:是指整套动作或单个动作不分部分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常用于比较简单的动作或者结构严谨、难以分解的动作的教学。

体育学名词解释

体育学名词解释

体育学题库预测一、名词解释:体育学: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一门学问,它从整体上认识体育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抽象地反映出体育的主要特征,准确揭示其本质,以便使体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朝着更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体育的本质:体育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以运动为主要手段,通过对人的培养来达到社会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

体育的功能:就是体育对于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财富,是关于体育活动中各种规律的认识。

它包括创造这些知识的各种形式,还包括传播体育知识的手段。

体育动机:指作为体育行为主体的人们从事体育的实践活动并维持这些活动的主观原因和心理状态,它是人们对客观体育需要的主观反映。

生存的需要:指人们直接或间接地为着生存而进行运动锻炼的需要(最基本需要)如为获取食物、防卫等进行锻炼等。

享受的需要:指不以求生为满足,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此对享乐的追求也导致了对体育的需要如高尔夫、保龄球等。

发展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尽可能地发展和表现自己的能力。

这种趋势也造成了对体育的需要。

体育理想:是一定社会和时代中人们对于理想的个人品格中有关身体的认识和理解。

体育价值观:是社会根据需要和体育理想等所作出的对体育功能、作用等的认识和评价。

体育的社会组织形态:体育赖以进行和完成的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体育的全社会体制:是指全社会施行体育的方式。

群体:人们依照社会属性和时空特征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规模和层次的人群集合体。

体育的群体体制:把把经由社会以下的各种亚群体实现体育的方式称为体育的群体体制。

体育的个体体制:是指个人形成对体育的价值判断和动机并完成体育过程的方式。

任何个人所从事的体育活动都带有社会性。

因此个人的体育活动总是群体和社会体育的一部分,体育的个体体制是体育的社会体制和群体体制的基础和实现方式。

体育的实践形态:是指以运动实践为核心,包括为完成运动而进行的全部组织管理、教育和科学实验活动的总和。

体育考试专业知识(名词解释100题)

体育考试专业知识(名词解释100题)

1.教学目的: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学意图的一种陈述。

2.教学目标:指学生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的一种明确的陈述。

3.体育根本技术: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根本方法。

4.体育根本技能:是指人们在掌握体育根本知识、根本技术的根底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5.体育课的结构:是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局部,以及各局部教材内容、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

按照认识规律和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划分为:准备局部、根本局部、结束局部。

6.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照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直的动作。

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及在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7.队形练习:指在队列练习根底上所做的队形、图形的变化。

8.准备活动:指在进行较剧烈活动前所做的一系列身体练习。

目的在于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机能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损伤。

9.专门性准备活动:是使与完成根本局部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10.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开展的身体练习。

11.诱导练习:是为了正确掌握技术动作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结构、肌肉用力顺序及对身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致相同但较简单。

12.辅助练习:是指为开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到达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13.稳定状态:是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

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及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的状态。

14.整理运动:是在体育活动后,为使身体与精神得到放松而采取的身体练习。

15.恢复过程:体育活动后,人体各种机体活动仍处于高水平,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16.超量恢复:是指体育活动后的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能够超出原来的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体育名词解释大全

体育名词解释大全

体育名词解释大全1. 高尔夫球(Golf)- 一种单人或团体进行的室外运动,目标是将球打入放置在球场上的小洞中,使用不同的球杆按特定标准击球。

2. 足球(Football/Soccer)- 一种使用脚踢球进对方球门的团队球类运动,每队11名球员。

3. 篮球(Basketball)- 一种在篮球场上进行的集体运动,球员利用双手将一个皮革球投入对方的篮筐,以得分。

4. 橄榄球(Rugby)- 一种激烈的集体运动,两队球员试图将橄榄球传到对方球门内,并在球槌位尝试抢夺对方进攻。

5. 网球(Tennis)- 一种在网球场上进行的对抗性运动,球员使用网球拍在网上打球,目标是使球不击中场地内的任何边界线。

6. 乒乓球(Table Tennis/Ping Pong)- 一种室内运动,球员使用乒乓球拍在长方形桌子上击球,目标是使球落在对手无法反击的区域。

7. 冰球(Ice Hockey)- 一种在冰上进行的团队运动,球员使用曲棍球在冰上击球,以射门得分。

8. 滑雪(Skiing)- 一种在雪地上进行的运动,运动员利用滑雪板或滑雪板滑雪。

9. 游泳(Swimming)- 一种在水中运动,运动员通过手臂和腿的动作推动身体在水中移动。

10. 赛车(Car Racing)- 一种高速驾驶汽车在赛道上进行竞赛的运动。

11. 田径(Athletics/Track and Field)- 一种综合性的运动,包括各种赛跑、跳远、跳高、投掷等项目。

12. 排球(Volleyball)- 一种在网上进行的团队球类运动,球员利用手、脚或其他身体部分将球传递到对方场地并得分。

13. 棒球(Baseball)- 一种使用球棒击球进行的团队运动,通过跑垒和绕进得分。

14. 曲棍球(Hockey)- 一种使用曲棍球击球的团队运动,球员试图将球驶入对方的球门。

15. 柔道(Judo)- 一种日本的格斗术,运动员使用手臂和腿的技巧与对手格斗。

16. 跆拳道(Taekwondo)- 一种韩国的武术,运动员利用脚踢和手打来攻击对手。

体育专业名词解释(3栏)

体育专业名词解释(3栏)

体育专业名词解释1、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良好的状态。

2、极点:在耐久跑过程中,由于机体在激烈的运动中,出现氧供给的暂时困难。

机体表现为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心慌、胸闷、四肢无力等,并相伴产生想停下来,跑不下去的心理反应,这就是极点,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列:左右并成一排称为列。

4、翼:队形的左右两端。

5、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6、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

6.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

7、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8、生物年龄:人体在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程度的快慢。

9、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一切准备过程。

10、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脉搏数除以安静时的每分脉搏数。

11、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取的过渡性练习。

11.一般性身体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

12、体适能:个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3、练习轨迹:在体育锻炼中,身体或身体某些部位移动的路线。

14、终身体育: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的总和。

15、水平目标: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16、社会适应: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17、路:前后叠成一行称为路。

18、异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整体实力上相差不大。

19、单元教学: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或分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专业名词解释
1、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良好的状态。

2、极点:在耐久跑过程中,由于机体在激烈的运动中,出现氧供给的暂时困难。

机体表现为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心慌、胸闷、四肢无力等,并相伴产生想停下来,跑不下去的心理反应,这就是极点,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列:左右并成一排称为列。

4、翼:队形的左右两端。

5、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6、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

6.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

7、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8、生物年龄:人体在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程度的快慢。

9、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一切准备过程。

10、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脉搏数除以安静时的每分脉搏数。

11、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取的过渡性练习。

11.一般性身体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

12、体适能:个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3、练习轨迹:在体育锻炼中,身体或身体某些部位移动的路线。

14、终身体育: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的总和。

15、水平目标: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16、社会适应: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17、路:前后叠成一行称为路。

18、异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整体实力上相差不大。

19、单元教学: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或分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

20体育与健康课程: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1、超量恢复: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有水平。

22、休克:人体遭受体内外强烈的刺激所发生的严重的综合症。

23、同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

2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25、氧债:在剧烈的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的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亏。

26、绕环:身体某部位做360度或360度以上的圆形动作。

27、支撑:身体某环节握器械时,肩轴高于或平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

28、学习领域:按学习内容的不同划分为五个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29、田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和投掷项目。

30、径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

31、地域性运动项目:流行于某些区域、带有地方特色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

32、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为了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确保体育教学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

33、力量:身体或身体某部位肌肉工作克服阻力的能力。

34、整理运动:体育运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35、悬垂:握于器械时,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

36、间隔:学生或成队彼此之间相互的间隙。

37、基准学生: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指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

38、徒手体操:在均匀节奏指挥下,徒手进行身体各部位简单的、对称动作的练习。

39、单循环赛:参加比赛的各队(人)之间轮流比赛一次。

40、练习密度:课中学生练习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41、肺活量:最大吸气时,竭尽全力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42、身体素质:人们在运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它通常包括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五大素质。

43、心理健康:包括两曾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措施和原则。

44、运动技能: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45、心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正常的是70-90次/分。

46、淘汰制:失败一次或两次以后就被淘汰出去,获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直到最后决出优胜者为止。

47、蹲撑:两膝并拢屈膝同时两手撑地的一种姿势。

48、正握:两手相对握杠的动作。

49、镜面示范:教师面对学生站力的与学生同方向的动作示范。

50、第二次呼吸:在耐久跑过程中,当出现“极点”后,机体通过调整跑速、加强呼吸深度等。

使“极点”现象逐渐缓和,随之出现呼吸不十分困难,步子较为轻快等现象称之为第二次呼吸。

51、脑震荡:头部或脑部受到外力的撞击后,引起神经纤维或神经细胞出现功能性障碍,引起意识障碍或意识一时丧失和神志恍惚。

52、运动处方:它是在医生以处方的形式规定锻炼的内容、运动负荷和注意事项,从而指导人们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的方法。

53、加压包扎:小血管出血时,用几块消毒棉布或清洁手帕,出血后用绷带把它加压包扎。

54、教材重点:身体练习的主要部位,指某一内容身体练习的技术环节或技术关键的重要连接部。

55、教材的难点:学生对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

56、肌肉痉挛:俗称抽筋,肌肉不自主的发生强直收缩所显示出的一种现象。

57、重力性休克:疾跑后突然停止而引起的晕厥。

58、晕厥:由于脑血流量暂时降低或血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也是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形式。

59、基础代谢:人体在清醒、空腹、无肌肉紧张的思维活动,环境温度适宜的状态下的代谢。

60、磷酸原系统:简称ATP-CP系统。

ATP和CP都是贮存在肌细胞中的高能磷酸化物。

61、体育: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阳光空气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娱乐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活动的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62、维尔威克指数:也称身高—体重指数或肥胖指数。

它是评价一个人在形态发展水平中宽度、围度、厚度以及肌体的组织密度等匀称度的重要复合指数。

63、乳酸能系统:乳酸能指是肌糖元或葡萄糖在无氧分解的过程中在合成A TP,也称无氧糖酵解系统,它是机体处于氧供不足时的重要功能来源。

血乳酸水平是重要的评价指数。

64、有氧氧化系统:在剧烈的运动中氧的供应能满足氧的需要时,运动中所需的ATP由糖和脂肪在有氧氧化过程中再合成。

它能维持机体较长的工作时间。

65、课堂教学评价:根据体育教学目标,运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手段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并予以价值的判定的过程。

66、教案:指课时计划,是根据教学进度和单项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编写,是上课的依据。

67、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68、身体健康:人体的体能良好、机体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69、辅助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较难的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的简单的技术动作的练习。

70、领域目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71.帮助:帮助是指给练习者以助力,使其体会到用力的时机、方向、幅度等,协助其完成动作。

72.篮球三分区:3分投篮区:即以球篮的中点垂直线与地面的交点为圆心,以此为6.25米为半径,画一个半圆的弧,弧线以外的区域叫篮球比赛3分区.
73拳:四指卷拢,拇指屈压于食指中节,拳面要平,任何四指不准凸出拳面.
74技术细节:在不破环技术环节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细微的技术结构
75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分配等。

76运动负荷: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77淘汰赛:指在比赛过程中逐渐淘汰成绩差的队或个人最后赛出优胜者的方法。

78综合密度: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79乳酸能:
80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

81竞技体育:
82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