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体育类
(完整版)体育专业名词解释
![(完整版)体育专业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c4fcc2cd15abe23492f4dc6.png)
体育专业名词解释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2.队形练习:在队列练习的基础上所作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3.口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特殊语言形式,是体育教学中特有的专业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被普遍采用,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265.队形:指队列的形状,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
4.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5.非语言口令:体育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包括哨音、音乐、掌声、枪声、旗示等。
6.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
7.路:前后叠成一行称为路.8.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
9.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
10.队形宽度:两翼之间的横宽.11.队形纵深:排头与排尾之间的纵长.12.横队: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
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队形的纵深。
13.纵队:学生前后重叠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14.排头: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一个或几个学生.15.排尾: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一个或几个学生.16.间隔:学生或成队彼此之间左右的间隙.17.距离: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
18.基准学生: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指定的作为看齐目标的学生.19.田径运动: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
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
田径比赛由田赛、径赛、公路路跑、竞走和越野跑组成,此外还包括部分田赛和径赛项目组成的“十项全能".20.田径运动技术:人们在田径运动实践中,合理运用和发挥自身的机体能力,有效地完成跑得快、跳得高和远、掷得远的动作方法。
体育基础知识之名词解释
![体育基础知识之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13f38888762caaedd33d4c3.png)
名词解释1、路——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2、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在整体实力上差距不大。
它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
3、单元数学——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的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单元教学。
4、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完善或安定的良好状态。
5.立定跳远:预备姿势(两腿稍分开,两脚平行站在踏跳板上,膝微屈,身体前倾。
)预摆(两臂自然前后预摆2-3次,两腿随摆臂动作屈伸)起跳(当两臂从后向前上方做有力摆动时,两脚用前脚掌迅猛蹬踏跳板(或地面),膝关节充分蹬直,同时展髋向前上方跳起。
)腾空(起跳后身体尽量前送,在空中成一斜线).6.爆发力:人体在最短时间所完成的最大做功能力7.技巧:翻腾动作(滚动、滚翻、侧手翻、手翻、空翻)、平衡动作、抛接动作。
8.拳术六法:手法、步法、身法、腿法、眼法、呼吸方法9.超量恢复:恢复过程有个特殊现象,即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的能量物质储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原来的水平。
这种现象叫超量恢复。
10.运动负荷: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常用练习次数、时间、距离、重量表示;负荷强度以练习的速度、负重量、密度、难度表示。
11.调节情绪的方法:参加有氧运动、呼吸法、肌肉放松法、自我暗示法、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12.站立式起跑:各就位(放松走到起跑线后,两脚前后自然开立,前脚靠近起跑线,上体稍前倾,两腿微屈,前脚异侧臂自然垂于体前)跑(两脚用力后蹬,迅速向前跑出,上体保持前倾)13.蹲踞式跳远:助跑(自然轻松有弹性。
逐渐加速,节奏明显,步点准确)起跳(起跳腿踏上起跳板,在快速摆动两臂和摆动腿的配合下,身体重心向前上方移,用力蹬伸起跳腿完成起跳)腾空(腾空步后,摆动腿向上提举,起跳腿屈膝向前上方提抬与摆动腿并拢,身体呈团身蹲踞姿势)落地(两脚前伸脚落沙坑,屈膝缓冲,安全着地)14.分(屈)腿腾越:积极踏跳,顶肩推手,提臀分(屈)腿,展髋挺身,缓冲落地。
体育名词解释
![体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84e175d83d049649a66583d.png)
体育名词解释(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一、名词解释: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2、健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的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
3、新兴运动类项目: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4、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4、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方面,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整体指数与比例及身体形态。
5、体能(体适能):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7、运动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负荷量一般学用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来表示;负荷强度一般以练习的速度、密度、难度来表示,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8、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9、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0.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
体育名词解释大全
![体育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ee481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6.png)
体育名词解释大全1. 高尔夫球(Golf)- 一种单人或团体进行的室外运动,目标是将球打入放置在球场上的小洞中,使用不同的球杆按特定标准击球。
2. 足球(Football/Soccer)- 一种使用脚踢球进对方球门的团队球类运动,每队11名球员。
3. 篮球(Basketball)- 一种在篮球场上进行的集体运动,球员利用双手将一个皮革球投入对方的篮筐,以得分。
4. 橄榄球(Rugby)- 一种激烈的集体运动,两队球员试图将橄榄球传到对方球门内,并在球槌位尝试抢夺对方进攻。
5. 网球(Tennis)- 一种在网球场上进行的对抗性运动,球员使用网球拍在网上打球,目标是使球不击中场地内的任何边界线。
6. 乒乓球(Table Tennis/Ping Pong)- 一种室内运动,球员使用乒乓球拍在长方形桌子上击球,目标是使球落在对手无法反击的区域。
7. 冰球(Ice Hockey)- 一种在冰上进行的团队运动,球员使用曲棍球在冰上击球,以射门得分。
8. 滑雪(Skiing)- 一种在雪地上进行的运动,运动员利用滑雪板或滑雪板滑雪。
9. 游泳(Swimming)- 一种在水中运动,运动员通过手臂和腿的动作推动身体在水中移动。
10. 赛车(Car Racing)- 一种高速驾驶汽车在赛道上进行竞赛的运动。
11. 田径(Athletics/Track and Field)- 一种综合性的运动,包括各种赛跑、跳远、跳高、投掷等项目。
12. 排球(Volleyball)- 一种在网上进行的团队球类运动,球员利用手、脚或其他身体部分将球传递到对方场地并得分。
13. 棒球(Baseball)- 一种使用球棒击球进行的团队运动,通过跑垒和绕进得分。
14. 曲棍球(Hockey)- 一种使用曲棍球击球的团队运动,球员试图将球驶入对方的球门。
15. 柔道(Judo)- 一种日本的格斗术,运动员使用手臂和腿的技巧与对手格斗。
16. 跆拳道(Taekwondo)- 一种韩国的武术,运动员利用脚踢和手打来攻击对手。
体育专业名词解释(3栏)
![体育专业名词解释(3栏)](https://img.taocdn.com/s3/m/93b3873490c69ec3d5bb753a.png)
体育专业名词解释1、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良好的状态。
2、极点:在耐久跑过程中,由于机体在激烈的运动中,出现氧供给的暂时困难。
机体表现为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心慌、胸闷、四肢无力等,并相伴产生想停下来,跑不下去的心理反应,这就是极点,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列:左右并成一排称为列。
4、翼:队形的左右两端。
5、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6、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
6.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
7、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8、生物年龄:人体在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程度的快慢。
9、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一切准备过程。
10、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脉搏数除以安静时的每分脉搏数。
11、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取的过渡性练习。
11.一般性身体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
12、体适能:个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3、练习轨迹:在体育锻炼中,身体或身体某些部位移动的路线。
14、终身体育: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的总和。
15、水平目标: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16、社会适应: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17、路:前后叠成一行称为路。
18、异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整体实力上相差不大。
19、单元教学: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或分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
体育名词解释
![体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98c54b6aef8941ea76e05dc.png)
体育名词解释1. 竞技能力: 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2. 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3.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的,并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学过程4. 身体练习:是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5. 动作分类:是指以动作的性质、特点与作用为依据,把各种动作集合成类的过程。
6. 体育体制: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7. 动作力量:人体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8. 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可把身体姿势分开始、动作过程9. 体育手段: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10. 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结构系统,所以通常又称为“科学群”11. 动作节奏:指完成动作时,动作的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强弱和时间间隔的关系12. 终身体育:人们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13. 运动技能: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中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14. 综合密度: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15. 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
16. 运动性贫血:在训练期间(特别是训练初期)或比赛期间Hb红细胞数减少,出现暂时性贫血想象称运动性贫血。
17. 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安静时60-100次之间。
18. 氧离作用:在氧分压低的组织内,氧合血红蛋白迅速放出氧,形成还原血红蛋白,称为氧离作用。
体育名词解释
![体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a84e4e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e.png)
体育名词解释1、体能: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基本条件,是完成动作、提高竞技能力的重要保证。
它不仅表现为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而且表现为人体在运动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
体能训练的手段主要有专项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2、耐力:在肌肉收缩的状态下,长时间克服困难以坚持不懈的能力称为耐力。
提高耐力主要是通过多次重复练习来实现的。
体能训练的手段主要有间歇训练、持续训练、变换练习、重复练习等。
耐力训练的方法主要有轻度疲劳训练、等量性疲劳训练、超量性疲劳训练、综合性疲劳训练等。
耐力训练的原则是量少次数多、间歇时间短、强度较大,专项练习与其他项目相结合。
3、速度:运动员跑动或移动时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
提高速度主要靠增加跑的频率或采用较大强度的快速练习,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跑的姿势。
提高速度的手段主要有反复跑、高频率跑、变速跑、改变地面条件跑、持续高强度的无氧练习等。
4、灵敏: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时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动作迅速”。
灵敏性是一种反映人体快速改变体位的能力,是人体协调性的主要标志。
体能训练的手段主要有素质练习、模仿练习、随意动作练习等。
灵敏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利用单杠、双杠等进行上肢动作练习、俯卧撑、纵跳等练习。
灵敏训练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慢到快。
体育名词解释( 2)(一)专项技术特征,即构成某一专项运动技术的主要因素。
它包括动作的运动形式、难度、速度、用力方法、着力部位及器械类型等。
主要包括:( 1)技术动作特征。
即指动作中最基本、最显著、具有本质意义的特征,也就是动作的基本结构。
( 2)专项的运动风格。
运动风格是指人们在练习和比赛时在各种动作、节奏等方面的习惯性表现,如勇敢顽强、不畏强手、果断机智、沉着冷静、胆大心细、坚忍不拔、灵活多变等。
( 3)专项运动中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们根据练习和比赛的需要,在思想上有意识地控制和支配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运动状况,从而正确、合理地完成练习和比赛任务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体育专业名词解释
![体育专业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372c7ab647d27284a73517f.png)
1、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2、极点:在中长跑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身体感到特别不舒服,会出现胸部发闷、心跳急骤、腿软头晕恶心,步子发沉等现象,这就是极点,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列:左右并成一排称为列。
4、翼:队形的左右两端。
5、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6、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
7、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8、生物年龄:人体在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程度的快慢。
9、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一切准备过程。
10、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脉搏数除以安静时的每分脉搏数。
11、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取的过渡性练习。
12、体适能:个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3、练习轨迹:在体育锻炼中,身体或身体某些部位移动的路线。
14、终身体育: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体育的总和。
15、水平目标: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16、社会适应: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17、路:前后叠成一行称为路。
18、异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整体实力上相差不大。
19、单元教学: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或分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
20体育与健康课程: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1、超量恢复:体育运动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超出原来的恢复,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22、休克:人体遭受体内外强烈的刺激所发生的严重的综合症。
23、同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1b79e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7.png)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体育概论名词解释1. 体育:体育是指以身体为主要工具,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来提高身体素质、锻炼身体、增强体力和促进健康的活动。
体育运动可以分为比赛性体育和健身性体育两类,比赛性体育主要强调竞技和比赛结果,而健身性体育主要强调身体锻炼和健康效益。
2. 运动:运动指的是身体活动的一种形式,包括各种体育运动、健身运动、户外运动等。
运动可以刺激身体的各个系统,增加心肺功能、强化肌肉、提高灵敏度和协调性等,对身体健康有益。
3. 竞技:竞技指的是通过比赛来决出胜负的运动项目。
竞技项目通常需要运动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战术能力,以及对比赛规则的熟悉和理解。
通过竞技可以锻炼运动员的技能,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
4. 健身:健身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和锻炼,以达到塑造健康体型、提高身体素质和增强体质的目的。
健身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多种方式进行,对身体的健康和形态有积极的作用。
5.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指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身体机能和增强体力。
体育锻炼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适合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6. 体质:体质是指人体的各个系统功能和结构层次的总体状况。
体质包括身体素质、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体育锻炼和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和改善体质。
7. 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中,由于外力、运动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身体损伤。
运动损伤主要包括肌肉拉伤、韧带撕裂、骨折等。
预防运动损伤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充足的热身以及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来减少。
8. 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指具有竞争性质的体育运动项目。
竞技体育注重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有明确的规则和比赛结果。
竞技体育项目包括田径、足球、篮球、游泳等。
9.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指通过系统的训练方法和计划,对运动员进行专项、科学、有针对性的训练。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心理素质和竞技能力,使其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5e1532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4.png)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汇总1.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体育(广义):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进步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3.学校体育(狭义体育):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教育活动。
4.社会体育:是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活动。
5.竞技体育:是指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人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活动过程。
6.体育手段:围绕如何增进人的身心健康而采取的各种运动方式或具体方法。
7.身体练习:是指人们为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具体动作的总称。
8.运动负荷:指人在运动中所完成的客观的工作量。
9.身体负荷:指人在运动中身体所承担的工作量。
10.健康负荷:是指在大众健身锻炼中能有效发展健康体能,又可以使运动风险降为最低的身体负荷。
11.评价:主要指评定价值的高低。
12.放松:是指精神、体力消耗性工作后的体能、情绪和精神上的恢复手段或过程。
13.体育设施:是专门用于体育运动的一切人工地面及其建筑物的总称。
14.科学:是反应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15.技术:是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实践中,获得物质财富的各种物质、精神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16.科学研究:是指人们为了探索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变化规律、创造新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名词解释体育类
![名词解释体育类](https://img.taocdn.com/s3/m/e9f07f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f.png)
名词解释体育类1. 羽毛球:一种利用羽球击打对方场地内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包括单打、双打、混合双打等多种模式,需要运动员具备强壮的上肢力量、灵敏的反应速度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2. 足球:一项球员间通过踢球争夺进球来获胜的竞技项目,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体育运动之一。
足球场地为长方形,比赛规则严格,需要运动员具备协调性、耐力和敏捷度。
3. 篮球:一种在两个篮球架之间比赛的运动项目,比赛规则即为赢得比赛的队伍得分高。
需要运动员具备技术扎实、运动能力较强、协调性好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学校的体育课程和专业比赛中。
4. 乒乓球:一种在乒乓球台上进行的球员间用乒乓球拍击打乒乓球的运动项目。
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具备快速反应、眼观手动的能力、手指运动灵活等特点,被列为世界性的体育比赛项目之一。
5. 游泳:一种在水中进行的身体锻炼项目,比赛项目包括自由泳、仰泳、蛙泳、蝶泳和混合泳等,需要运动员具备耐力、心肺功能强等特点,在国际大赛中备受关注。
6. 田径:一种在赛道上进行的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项目包括短跑、长跑、跳高、跳远、铅球、标枪等。
田径运动员需要具备敏捷、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被认为是运动员综合素质最能测试的项目之一。
7. 花样滑冰:一种在滑冰场上进行的冰上舞蹈比赛项目,包括单人滑、双人滑、冰舞等。
运动员需要在滑冰时表现出完美的舞蹈技巧、动作艺术和灵敏的反应能力。
8. 健身:一种锻炼身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包括有氧运动、重量训练、瑜伽、拉伸等。
健身运动员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针对性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从而达到塑形美体、健康保健的目的。
9. 自行车:一种在特制的自行车上进行的运动项目,包括公路赛、越野赛、场地赛等。
自行车选手需要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出色的耐力,以应对各种山路、爬坡、时间限制等挑战。
10. 滑雪:一种在雪地上进行的运动项目,包括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等。
滑雪爱好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体型、敏捷度、协调性、平衡力等,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滑行技巧和环境条件。
体育考试名词解释
![体育考试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1dbb19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4.png)
名词解释1、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2、极点:在中长跑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身体感到特别不舒服,会出现胸部发闷、心跳急骤、腿软头晕恶心,步子发沉等现象,这就是极点,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列:左右并成一排称为列。
4、翼:队形的左右两端。
5、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6、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
7、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8、生物年龄:人体在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程度的快慢。
9、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一切准备过程。
10、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脉搏数除以安静时的每分脉搏数。
11、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取的过渡性练习。
12、体适能:个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3、练习轨迹:在体育锻炼中,身体或身体某些部位移动的路线。
14、终身体育: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体育的总和。
15、水平目标: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16、社会适应: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17、路:前后叠成一行称为路。
18、异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整体实力上相差不大。
19、单元教学: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或分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
20体育与健康课程: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1、超量恢复:体育运动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超出原来的恢复,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体育概念名词解释
![体育概念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f78866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7.png)
体育概念名词解释
1. 体育:指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经过规则和竞争的对抗性运动活动。
2. 运动员:指从事体育运动项目,参加比赛,代表国家或地区进行竞技比赛的人。
3. 运动训练: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和科学的方法,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
4. 竞技体育:指以竞技比赛为主要形式,通过规则性、对抗性、技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等特点来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的体育运动形式。
5. 体育健身:指以提高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体育运动活动。
6. 体育赛事:指以体育竞技为主要内容的比赛,包括全国和国际比赛。
7. 运动创伤:指由于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事故或术语发放错误等原因引起的身体损伤或伤害。
8. 球类运动:指以球作为主要运动器材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
9. 田径运动:指以跑步、跳跃、投掷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运动项目,如百米赛跑、跳高、铅球等。
10. 水上运动:指以水上比赛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游泳、跳水、水球等。
体育的名词解释
![体育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bb90c0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6.png)
体育的名词解释体育是指人们经过系统的体育锻炼活动,使身体得到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体育起源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下面是对体育中常见名词的解释。
1. 球类运动:球类运动是指使用球类作为比赛工具进行的一类竞技运动,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等。
这些运动注重团队合作和技术运用,培养了人们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2. 田径运动:田径是指在运动场上进行的一类运动项目,包括短跑、长跑、跳高、跳远、铅球等项目。
田径运动是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强调速度、力量、耐力和技术的综合发展。
3. 游泳:游泳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运动,主要包括自由泳、蛙泳、仰泳、蝶泳等不同泳姿。
游泳可以锻炼全身肌肉,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被广泛应用于健身和比赛。
4. 健身:健身是指通过各种锻炼方式,维持和改善身体健康的活动。
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瑜伽等,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调节体重和改善心理状态。
5. 瑜伽:瑜伽是一种古老的印度体育活动,通过各种体位法和呼吸法来调节身心,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瑜伽可以提高柔韧性、平衡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力。
6. 健美操:健美操是一种以音乐为伴奏进行的舞蹈健身活动,通过舞蹈动作来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
健美操注重身体的协调性和舞蹈动作的美感。
7. 拳击:拳击是一种通过拳击动作进行的对抗性运动,要求选手运用拳击技巧攻击对手,同时防御对手的攻击。
拳击可以提高爆发力、反应能力和协调性。
8. 羽毛球:羽毛球是一种使用羽毛球作为比赛工具进行的运动,通过击打羽毛球来进行比赛。
羽毛球注重速度、敏捷性和眼手协调能力,是一项有氧运动。
9. 轮滑:轮滑是一种通过在滑板、旱冰鞋等设备上进行滑行动作的运动。
轮滑可以锻炼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活性,同时也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
10. 登山:登山是指攀登高山的运动活动,通过攀爬山体锻炼身体和挑战自我。
登山注重体力和耐力的发展,同时也对技术和装备要求较高。
以上是对体育中常见名词的简单解释,体育作为一种全民健身活动,不仅能够促进身体健康,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体育名词解释
![体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e4bd72ce2bd960590c677ac.png)
1.体育(广义):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2、体能(体适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3、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4、体育与健康: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5、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6、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7、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8、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9、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10、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1、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2、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3、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4、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15、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6、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18、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体育名词解释
![体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ac13c6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f.png)
体育名词解释篮球:篮球是一种团队合作的球类运动项目,双方各派出五名队员在规定场地内进行比赛,目的是将球投进对方的篮筐,得分最高的一方获胜。
足球:足球是一种流行的国际性球类运动项目,比赛双方各派出十一名队员在规定场地内进行比赛,目的是将球踢进对方球门,得分最多的一方获胜。
乒乓球:乒乓球是一种室内球类运动,双方各派出一至二名队员在乒乓球台上进行比赛,使用小巧轻便的乒乓球拍击球,目的是通过击球使对方无法接球,得分最高的一方获胜。
网球:网球是一种室外球类运动,双方各派出一至二名队员在网球场上进行比赛,使用网球拍拍击球,目的是将球击过对方的网,使对方无法接球得分,得分最高的一方获胜。
排球:排球是一种室内球类运动,每队派出六名队员在排球场上进行比赛,利用手臂、腿部等任何部位触碰球,目的是将球击过对方场地并使对方无法接球,得分最多的一方获胜。
田径:田径是一种运动项目的总称,包括跑步、跳远、投掷等多项项目。
比赛中运动员根据规定的项目和要求进行比赛,以速度、距离或高度等指标进行评判,最终成绩最好的一名选手获胜。
游泳:游泳是一种水上运动项目,运动员利用自己的身体在水中进行移动。
比赛中根据不同的项目和距离进行比赛,以用时最短或距离最远为胜出标准。
跳水:跳水是一种水上运动项目,运动员从跳台上跳下,进行各种姿势的空中动作,然后在水中落地。
比赛中根据动作的难度和美观程度进行打分,得分最高的一方获胜。
游艇帆船:游艇帆船是一种航海运动项目,运动员在游艇上操纵帆船,根据风向、水流等进行比赛。
比赛中根据完成航程的时间或达到指定目标的先后顺序进行评判,最先完成的一方获胜。
高尔夫:高尔夫是一种室外运动项目,运动员利用球杆将小球击入洞中,使用的球场有不同的建筑和障碍物。
根据完成每个洞的击球次数的少与否评判,最少击球次数的一方获胜。
举重:举重是一种力量项目,运动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负杠铃或哑铃进行抬举。
根据抬举的重量和次数进行评判,最终抬举总重量最高的一方获胜。
体育名词解释
![体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cbd504058fb770bf68a555d.png)
体育教师招聘名词解释1、练习滚迹;在体育锻炼中,身体或身体某些部位移动的路线。
2、异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整体实力上相差不大。
3、专门性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诱导与辅助作用,针对主教材内容,采用一些动作结构,用力顺序与之相类似的模仿练习。
4、淘汰制:失败一次或两次以后就被淘汰出去,获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直到最后决出优胜为止。
5、径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
6、超量恢复:在体育运动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在一定时间超出原来的恢复,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7、体育教材: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中师生根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
8、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9、体育教学组织:是指体育教学根据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措施。
10、口令: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特殊语言形式,是体育教学中的专业性术语,在体育教学中被普遍采用,也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11、队形:是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照体育教材规定排成一定的队伍形式。
12、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个分支,是游戏在发展的过程中派生的它融入了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即属于游戏,又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关系。
13、队列练习:是学生按照体育教师的指挥排成一定的队列,学生做协同一致的动作练习。
14、教案: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基本教学结构和过程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
15、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集合,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将一次或一组教学内容分解成有机联系的几个部分,逐次进行反复学习或练习,以至达到的预期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16、体育教学媒体:当媒体用于传递或储存体育教学信息为目的时。
体育专业技术知识之名词解释
![体育专业技术知识之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bbf7c3103d8ce2f0066236c.png)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
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
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
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学的客观规律。
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⑴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
⑵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
⑶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
⑷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
⑸室外活动组织。
⑹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
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
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
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
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44、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45、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
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54、体质:人体的质量。
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
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
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
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
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
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
59、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
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
60、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
61、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
62、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
63、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
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
由身体姿势,练习的轨迹、时间、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
64、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
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65、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
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类。
66、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时的活动状态。
67、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
68、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