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名词解释复习内容
大学语文常见百科知识大全
大学语文常见百科知识大全一、词语解释1. 辞藻:指文学作品中运用的华丽、优美的词汇表达方式。
2. 比喻:指通过对事物进行类比或说法的修辞手法。
3. 古体诗:指使用古代汉字和规范的古代汉语语法写成的诗歌形式。
4. 押韵:指诗歌中音韵相同或相近的部分在句末的排列。
5. 修辞:指使用特定的言辞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二、文学流派1. 诗歌:用抒发情感、描写景物等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
2. 散文:以平实的语言风格,自由组织结构,抒发感情或叙述事物的文学形式。
3. 小说:以长篇的方式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叙事文学形式。
4. 戏剧:以对话和表演为主要表现手段,刻画人物形象和展示故事情节的文学形式。
三、文学元素1. 主题:作品中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或主旨。
2. 情节:小说或戏剧中展开的故事情节。
3. 人物形象:作品中的角色形象。
4. 描写:用文字详细展示人物、景物、事件等。
5. 对白:文学作品中角色之间的言语交流。
四、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象地说明另外一事物,增加表达的效果和形象性。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增强形象感。
3. 对偶: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相似的结构形式来达到平衡和对比的效果。
4. 夸张:夸大表达事物的特征或程度,以引起强烈的反应。
五、常见修辞手法示例1. 比喻:如"月亮像一轮银盘悬挂在天空"。
2. 拟人:如"风向使得树叶低头,听从它的指引"。
3. 对偶:如"红日东升,白日西沉"。
4. 夸张:如"她跑得飞快,比闪电还要快"。
以上是大学语文常见百科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讲课稿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1、六书说:是关于汉字的构造最通行的学说。
所谓六书,用《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的说法,六书是: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2、“春秋笔法”,又称被称为微言大义,是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3、《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相传作者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新词语:所谓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
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
6、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指在某一个地方通行的语言。
7、现代汉语规范化:是指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并用这一标准来消除现代汉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以提高其交际效果,并促进这种标准的全面推行。
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一。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9、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指屈原开创的、战国后期在楚国流行的一种新诗体;一指以屈原的作品为主体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大学语文是指在大学阶段所学习的一门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文字学、语音学、语法学、修辞学、文学理论与文学鉴赏等内容。
下面将对大学语文中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语言表达能力:指个体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愿的能力。
它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形式。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大众言语的理解和应用、辩证思维的训练、逻辑推理的运用等。
文学鉴赏能力:指个体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理解其中的意义、结构和风格,并进行评判和欣赏的能力。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和研究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敏感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批判思维能力:指个体对于文本、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评判的能力。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阅读文章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包括挖掘文本深层意义、发现逻辑漏洞、权衡不同观点等,促使学生在思考中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文字学:是对文字起源、形态、变化规律以及文字与社会、文化等方面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文字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字形结构和字义的变化,提高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对语言的理解力。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现象的科学。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语音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语音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学习正确的发音,提高语音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规则和结构的学科。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语法学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构成和语法结构,学习如何运用语法规则正确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方法和修辞效果的学科。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修辞学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艺术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文学理论与文学鉴赏:是研究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学科。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理论与文学鉴赏帮助学生学习文学的相关知识,了解各个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最新云南财经大学大学语文期末名词解释复习
语文期末名词解释复习赋,比,兴:赋:陈也,铺陈叙述之意;比:比喻;兴:启也,先启他物以引起所咏之情。
1、赋:朱熹:“赋者,铺陈其事而启之者也”,就是说,通过事物本身的讲述,塑造形象,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
简言之,是直接叙事或抒情,铺陈是它的明显特点。
李仲蒙:“叙物以言情,情物尽者也”。
所谓“叙物”不仅是一个铺陈其事的问题,还必须和“言情”结合起来,就是说作者要将情感表达淋漓尽致,又要客观物象描写的真切生动,这更加符合诗歌创作中对于“赋”这一表现手法的要求。
(后人认为李仲蒙说法更符合文学创作实际,李仲蒙对赋,比,兴说法最后归结到一个“情”字,更符合文学审美特征)2、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说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塑造形象,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
简言之,比喻就是打比方,“喻”是它的主要特点。
李仲蒙:“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所谓“索物”即索取和选择物象以寄托感情,不仅是一个运用比喻进行修辞的问题,还必须在比喻中寄托作者深挚的感情。
这样的“比”法,自然就会具有艺术的感染力,而不会像汉赋那样成为各种比喻性的辞藻的堆砌排比。
3、兴: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一般称为起兴,就是说由别的事物引起联想,引出正文。
简言之,兴就是联想。
这种联想有时和正意有关,有时无关;有时有情调上的联系,有时只是从押韵上引出下文。
李仲蒙:“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所谓“触物”,即接触外物而引起作者主观感情的冲动,也就是“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愤世嫉邪意,记在草木虫”,由外物的激发以兴情,又把情感浸透,寄托于所描写的物象中风,雅,颂:《诗经》分类的音乐标准,风:风土之音;雅:朝廷正音;颂:宗庙之音4、风: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诗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大学语文》名词解释词语释义题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大学语文》名词解释词语释义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52)盗传必究一、名词解释1.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人文主义文学杰出代表。
2.祭文:是指以浓厚的感情对死者表示哀痛、怀念和评价一类的记叙性文章。
3.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
光绪年间的举人。
我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主要著述有《饮冰室合集》。
4.《文选》: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世称《昭明文选》。
《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总集。
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子,史书也只略选“综集辞采”,“错比文华”的论赞。
5.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筒斋。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清代诗人、诗论家。
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6.《诗经》: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初至春秋末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是民歌,一百六十篇,因分采于十五个国家和地区,故称“十五国风”;“雅”为西周京畿乐歌,分为大雅与小雅,一百零五篇;“颂”为庙堂祭祀乐歌,四十篇。
它从不同方而反映了社会生活与精神而貌,奠定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7.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参加了以王叔文为代表的新政,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 10年后,义左迁柳州刺史,故世称柳柳州。
8.近体诗:古代诗体之一,也称“今体诗”,指与“古体诗”相对的格律体,为唐宋及后代诗人经常采用。
它在诗的字数、句数、平仄、对偶及押韵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9.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12.叙述:是对人、事、物(或场景)及其变化、发展过程的记写和描述,也称为原委的陈述。
13.傅雷:现代著名文学翻译家。
1908年生于上海,他的译著共30余种,其中有巴尔扎克作品15 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四人帮集团迫害,与夫人一起含冤去世。
大学语文第一章总结知识点
大学语文第一章总结知识点大学语文第一章内容涉及了语文的基本概念、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字词句和修辞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我们可以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增进我们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并深入探讨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语文的基本概念语文是人类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工具,是人类思想的载体。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通过讨论语文的基本概念,可以引导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入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二、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修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培养语文素养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字词句的基本知识字、词、句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掌握它们的基本知识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本章内容介绍了字词句的基本知识,包括字的构造、词的分类和组成规律、句子的结构和种类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结构的理解,提高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能力。
四、修辞的基本知识修辞是指借助一定的表达手段来增加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语言现象。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学习修辞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了解修辞手段的种类和运用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创作和分析能力。
总之,大学语文第一章涉及了语文的基本概念、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字词句和修辞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加深对语言结构和运用规律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因此,本章内容是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提高语文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考点:人物:生活时代,身份属性(思想家,作家),主要成就(著作,学说,功业),代表性成果名称(著作,观点),地位影响作品(著作或诗文):产生于何时代,何人所作,基本内容,主要特色,流传状况及地位影响。
《论语》:儒家学派经典,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表现了孔子的哲学,政治,美学,教育等思想,其思想核心是仁。
全书为语录体,共20篇,492章,其中有不少名言警句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合著而成,多载孟子的言行。
他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王道”全书共7篇,每篇分为上,下,共269章。
其体式虽仍属语录体,但结构趋于复杂,某些片段已具议论文特征。
书中善用比喻及浅显事实说明道理,感情浓厚,气势充沛,语言简洁流利,富于感染力。
《荀子》:先秦后期儒家代表著作,多为荀子自作,少数出于门人弟子之手。
书中吸收各家学说之长,提出以“性恶”为基础,以“礼法”为核心,以“性化”为手段的伦理学说。
全书32篇,其中不少篇目堪称合乎规制的说理文,且能围绕中心,逐层展开,比喻引证,反复说理,形成简朴浑厚的文风。
《中庸》:出自《论语·雍也》,意指坚持正确原则,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中: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是“天下之正道”。
庸:指平常,恒常,是“天下之定理”。
由于达到在仁爱基础上坚守居正不偏的处事原则(中),保持常行不变的毅力(庸)十分不易,所以孔子视之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老子》:又名为《道德经》纯为语录,但构筑了以“道”为核心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道”本意为道路,后引申为规律之意,而老子赋予“道”以形而上的地位,它不仅是天地万物的根源,也是天地万物的本体,它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却不以具体事物的形态存在。
它不可以用一般的感官心智去认识。
由其道生物,物返道的思想,《老子》借日常生活现象,展示了朴素的辩证法,其中论述最多者为对立统一问题,此外,在历史观上,表现出以复古为特征的历史发展观。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4
鲁迅 : 鲁迅(1881~1936), 本名周樟寿, 后改名为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辛弃疾:(1140年1207)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主张坚决抗金,遭到主和派打击,历任闲职多年,后闲居农村20年之久,终抑郁而卒。其词作慷慨悲壮,无论是收复失地的爱国呼号,还是壮志难酬的悲愤长啸,以及对偏安王朝投降政策的揭露批判,都能扣动人心。作品收于《稼轩长短句》中。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人文主义文学杰出代表,他有37部剧作流传下来,其中以《罗蜜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亨利四世》以及被誉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奥塞罗》、《李耳王》《麦克白》最为著名,这些作品都以情节的丰富性、语言的生动性而\超越时代\,成为不可企及的戏剧典范。莎士比亚的创作标志着近代戏剧的成熟。
再别康桥》原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后被后人改编成同名歌曲、对联翻唱。
所谓“哀郢”,即哀悼楚国郢都被秦国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百姓流离失所之事。此诗采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每层三节(四句一节)。
《大学语文》资料汇总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复习资料01.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岁:怪罪年成不好。
0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逸豫逸豫:逍遥享乐。
03.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过:探访;拜访。
04.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败北:战败;败走;败逃。
05.引商刻羽,抗坠疾徐抗坠疾徐:音乐节奏高低快慢。
06.生闻之,不觉解颐解颐:开怀欢笑。
07.汉皇重色思倾国倾国:美女;绝色女子。
08.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声名狼藉:名声极坏。
09.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到。
10.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1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闻:听说;闻:学问。
12.以为是殆幸运儿殆:大概、可能。
13.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
14.黎民不饥不寒黎民:老百姓。
15.愿王孰图之也孰图:深思熟虑。
16.使人属孟尝君属:请求。
17.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且:且:将近。
18.严相国俦也俦:同类。
19.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有经:有经:有一定的原则。
20.可是皇室的余荫,也还给她带来了许多幸运余荫:前辈对后辈的保护、庇护。
21.宛在水中坻坻:水中小洲,小岛。
22.无一字龃龉龃龉:生疏而不流畅,发音含混不清。
23.字而幼孩字:养育。
24.揭其剑,过其友揭:举。
过:探访。
25.固一世之雄也固:原本;确实。
26.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顺父母,尊重兄长。
27.号物之数谓之万号:称。
28.何其衰也何其:多么。
29.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判:区别。
30.项王军壁垓下壁:扎营。
31.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嫉:妒忌;嫉恨。
出己上:超过自己。
32.虽驱世以笑我驱世:世上所有的人。
33.知不可乎骤得骤得:轻易得到;迅速得到。
34.峨冠盛筵峨冠:高帽,指代士大夫。
35.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落寞:寂寞。
36.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莫能如:没有谁比得上他.3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仅仅。
走:逃跑。
3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路上。
39.孟尝君怪其疾也疾:快。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复习内容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复习内容名词解释复习内容1.论语: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有孔子及其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准则。
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名言。
2.诗三百:又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起点,内容丰富,思想、艺术上成就极高。
诗经“六义”:风、雅颂(内容);赋、比、兴(手法)。
收录了自西周及春秋五百多年的诗歌。
3.仁爱: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
中国传统的仁爱:以“信”为基础,与理想联系,人人皆有仁爱。
4.兼爱:中国战国时期墨子的主要思想。
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
他鼓吹“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也就是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
5.孟子“四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即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
6.克己复礼:克:克制。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礼:西周之礼7.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8.世说新语:9.先锋小说: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中国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先锋小说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
10.良知:(1) 儒家谓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
(2) 用以指知识。
(3) 好友;知己。
11.敬畏:既敬重又畏惧,从内心中出发对其事物既尊敬而不敢逾越界限反而带有些害怕而非亲切12.英雄:指非凡出众的人物、见解、才能,超群出众的人。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1、六书说:是关于汉字的构造最通行的学说。
所谓六书,用《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的说法,六书是: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2、“春秋笔法”,又称被称为微言大义,是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3、《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着。
相传作者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新词语:所谓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
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
6、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指在某一个地方通行的语言。
7、现代汉语规范化:是指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并用这一标准来消除现代汉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以提高其交际效果,并促进这种标准的全面推行。
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一。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9、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指屈原开创的、战国后期在楚国流行的一种新诗体;一指以屈原的作品为主体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
《大学语文》重点掌握
《大学语文》重点掌握第一篇:《大学语文》重点掌握1、序:也称“序跋”,又作“叙”或称“引”,又称“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的主要内容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或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2、从傅雷的家书来看,傅雷对西方文化的缺陷进行了严格的批判,比如说西方的基督教在作者看来是病态的。
作者由基督教的基本思想引出对西方主流思想的思考,很明显,作者更倾向于赞同东方的平静、淡泊、自由和易于满足,这从作者欣赏舒伯特的音乐,并将之与我国古代文学对比可看出。
将西方的愤慨与反抗和对生命的种种不满持与隐晦的反对态度。
行作者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作者受东方的主流思想影响较深,本身更欣赏东方特有的从容的人生态度,对于生命中的种种机遇报以感激;相反的,对于西方人的不满与极端主义并不理解,亦不看好。
总的来说,傅雷对中国和西方文化艺术的看法,大体上是客观公允的。
3、演讲稿:也叫演说词,是在较隆重的集会和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文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4、功能:一个功能是现实有用的功能,包括交流,包括表意,包括记录,包括传之久远,这是现实的和有用的功能;第二个功能是生发和促进的功能,推进思想、推进感情、推进文化、创造文化;第三个功能是一个浪漫的功能,是语言和文字离开了现实或者超出了现实的功能。
陷阱:①言不达意②言不尽意③文不尽言④言过其实⑤狗屎化效应⑥语言文字它可以反过来主宰我们,扼杀我们的创造性,扼杀我们活泼的生机。
5、这篇演讲稿的第一个特点是“外松内紧”,演讲人态度轻松,彷佛随意说来,其实内在的逻辑很严谨,条理清楚,原则问题分寸感很强。
第二个特点是“亦庄亦谐”,不时穿插几句调侃语,将严肃甚至沉重的话题更加机智地表达出来。
第三个特点是“取譬引喻”,演讲依赖口语传播,讲道理就必须通畅晓白,此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举例子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重点】
1.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细微的小事3.孟尝君怪其疾也疾:迅速4.擅强兵坐而观者擅强兵:拥有强大的军队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虚御风:在天空中乘风遨游6.不舟不车,不衫不帻不衫不帻:不穿长衫,不带头巾7.休去倚危栏危栏:高的栏杆8.旁观者独艳羡其功之成艳羡:非常羡慕9.弃甲曳兵而走曳兵而走:拖着兵器逃跑10.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莫己若者:没有比得上自己的11.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子其民:把民众当成自己的子女12.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易:倒退13.臣愿王孰图之也孰图:认真考虑,孰同“熟”14.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骤得:很快得到15.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但坐:只是因为16.肩此重任,责无旁贷责无旁贷:职责上的事,不容推脱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天下笑:被天下人耻笑18.黎民不饥不寒黎民:百姓19.期山东为三处期:当时20.愿王孰图之也孰图:认真考虑21.哀吾生之须臾须臾:一会儿22.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2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情形,情况24.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亘古:从古至今25.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莫能如:没有人比得上26.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组:绳子函:木匣子27.时不利兮骓不逝逝:离开,奔驰28.孟尝君就国于薛就国:回到自己的封地29.兴化部是日凌出华林部远甚凌:超过30.自可旁稽博彩,无虞缺失矣稽:考证虞:忧虑31.苏子愀然愀然:严肃的样子32.及引“天亡我,非我用兵之罪也”引:援引,以……为理由3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仅,只34.以二子肖母也肖:像35.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但坐:只是因为36.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逆:预先37. 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圭臬:准则,法度38. 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殆:大概39. 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锱铢必较:极微小的事也一定计较40.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41. 责毕收,以何市而返市:买42.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就尽:接近,完结日滋:日益增多43. 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组:绳子函:木匣子44. 女正色,矢不复笑矢:同“誓”,立誓决心45.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卒:最终,终于46. 申之以孝悌之义申:重复47.只是他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迷离:不清晰,不明确48. 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49.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闻:听说闻:知识,见闻50. 以为是殆幸运儿殆:大概51.使人属孟尝君属:同“嘱”,嘱托52.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卒:最终,终于53. 城中居人户,亦且百万且:将近54. 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有经:有一定的原则55. 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征:招聘56. 宛在水中坻坻:小岛57.可是皇室的余荫,也还给他带来了许多幸运余荫:遗留下的树荫58. 弃甲曳兵而走曳兵:拖着兵器59.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笑:被耻笑60. 矫命以责赐诸民娇:假托61.愿王孰图之也孰图:认真的考虑62. 汉军皆披靡披靡:溃散63. 宁能知人之卒而不救,弃城而逆遁卒:最终,终于64.舞幽壑之潜蛟幽壑:深渊65. 或匿影树下匿影:躲藏66. 云鬓半偏新睡觉新睡觉:刚刚睡醒67.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隽永:意味深长。
大学语文代累积型名词解释
大学语文代累积型名词解释1.贫乏不能自存——存:生存
2.食以草具——食:给…吃:草具:粗劣的饭3.居有顷——顷:不久
4。
长读(ji)归来乎——侠:剑;归来:离去
5.比门下之客——比:等同
6.揭其剑,过其友曰:——揭:举:过:拜访
7.孟尝君客我。
——客:以上等门客的待遇对待我8.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给:供给
9.谁习计会——习:熟悉
10.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一—责:同“债”
1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发生灾12.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13.直不百步耳——直:仅,只
14.是亦走也——是:此,这。
15.数詈不入湾池——数(cü):细密:署:渔网16.鱼整不可胜食也—胜:尽
1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
大学语文基本知识点
大学语文基本知识点大学语文是大学生涯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和掌握一系列的语文基本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和批评评述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几个大学语文基本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语言文字基本知识点1. 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人们进行沟通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并掌握词汇的词义、用法和搭配。
2. 语法语法是规范语言的结构和用法的学科,在语言的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和理解句子的结构,掌握常见的语法规则和用法。
3.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的艺术,它可以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达到表达的效果。
大家要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能够在实际写作中巧妙运用。
二、文学艺术基本知识点1.文学体裁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按照基本形式和内容特点进行的分类。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文学体裁,如小说、诗歌、戏剧等,并能够分析和鉴赏各种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2.作家与作品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意义。
同时,还需要学会运用一些基本的文学批评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批评评述基本知识点1.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的过程。
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包括情节分析、人物塑造、主题探讨等。
2.文学理论学生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批评方法和手段。
以上所述仅是大学语文基本知识点的一个概述,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在大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和阅读,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名词解释《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名词解释11、文学思潮:在一定的时空范围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的潮流。
2、浪漫主义:有两种含义。
一是浪漫主义思潮,二是浪漫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3、现实主义:有两种含义。
一是现实主义思潮,二是现实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4、古典主义:拥护王权;崇尚理性;语言典雅;恪守“三一律”。
5、自然主义: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与情感因素,片面发展现实主义再现生活的原则,追求纯粹客观。
6、后现代主义:现代西方文学流派的总称。
包括象征主义、意识流、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黑色幽默。
7、象征主义:主张通过象征、暗示、对比和联想表现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与哲理。
8、未来主义:否定传统,赞美运动与力,打破语言规律,任从直觉。
9、表现主义:反对再现,主张纯粹反映世界形象,强调主观接受的绝对性。
10、超现实主义:反传统,反现性,主张遵从潜意识创作,进行所谓的“自动写作”。
11、存在主义:关注荒谬、虚无的世界中的人生苦难,意识荒谬的存在性,强调自我选择。
12、新小说:反对虚构,力求客观化描写,反倾向,构造新的小说结构。
13、文学流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文学观念、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作家群体。
14、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15、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16、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17、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18、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19、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
1、六义说:源自《毛诗序》,六义说实本于《周礼》,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
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2、赋比兴:赋、比、兴都是《诗经》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者,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敷陈。
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也就是兴发。
3、《楚辞》: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因西汉刘向编辑《楚辞》而得名。
4、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创作活动都基本集中在高宗和武后时期,以出众的文才盛名当时。
他们的诗歌都充满进取精神,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他们的创作给初唐诗坛吹进清新的空气,为变革齐梁以来的绮靡文风、开创唐诗的新局面有大功。
5、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指以山水或田园为歌咏对象的诗歌流派,为山水诗歌奠定基础的南朝诗人谢灵运,为田园诗开创新局面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主要是王维、孟浩然等。
6、边塞诗派:盛唐时重要诗歌流派,其代表诗人为高适、岑参等人,他们的诗歌多以边塞奇丽风光为描绘对象,也反映了戍边将士的建功立业、思念故土等思想情感,多有慷慨悲凉的情调。
7、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指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进一步发展了杜诗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
他们除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外,还大胆创新,或以散文章法结构诗篇,或在诗中大量使用散文句法,他们的“以文为诗”对宋诗有很大影响。
8、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
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9、花间词:花间词是指晚唐后蜀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多以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其风格是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他们的词大多被收入赵崇祚编辑的词集《花间集》中,故称。
大学语文常见名词解释及应用实例
大学语文常见名词解释及应用实例一、标题在探讨大学语文常见名词的解释及应用实例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明确标题的含义。
标题是指一篇文章或文档的题目或名称,用以概括或突出文章的中心主题或内容要点。
举例来说,一份新闻报道的标题应当准确、简洁地表达出新闻事件的核心,在有限的字数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另外,一篇学术论文的标题也需要准确、简明地描述研究课题,便于学者或研究者了解论文的研究范围。
本文将通过解释常见名词并给出相应的应用实例,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些名词。
二、常见名词解释1. 主题句:主题句是指文章或段落中表达出主旨观点的句子。
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起到引导内容发展、概括段落主题的作用。
2. 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是一种过渡手法,用于连接前后两段或两个不同内容的段落。
承上启下的句子能够起到引导、衔接、过渡的作用,增强文章的逻辑连贯性。
3. 引申意义:引申意义是指一个词语在实际运用中逐渐演变扩展出的新意义。
这种演变通常是由于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而导致的。
在写作中,引用一个词语的引申意义可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式,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4. 解读:解读是指对于某一事件、作品、现象等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解读的目的是深入理解事物的内涵与外延,揭示其潜在的意义和思想。
在学术研究或文学评论中,解读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从中获得新的思考。
5. 探究:探究一词代表了对某一问题或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行为。
通过探究,人们能够进一步了解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得的知识,推动学术、科学或社会领域的发展。
三、应用实例以下是对上述名词的应用实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及运用这些名词。
例1: 主题句原句:归纳分析可帮助我们总结出关于教育的重要观点。
改写后:通过归纳分析,我们发现了许多关于教育的重要观点。
例2: 承上启下原句:在上一段中,我们讨论了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来谈谈教育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复习内容
1.论语: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有孔子及其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准则。
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名言。
2.诗三百:又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
的起点,内容丰富,思想、艺术上成就极高。
诗经“六义”:风、雅颂(内容);赋、比、兴(手法)。
收录了自西周及春秋五百多年的诗歌。
3.仁爱: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
中国传统的仁爱:以“信”为基础,与理想联
系,人人皆有仁爱。
4.兼爱:中国战国时期墨子的主要思想。
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
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
他鼓吹“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也就是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
5.孟子“四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即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
6.克己复礼:克:克制。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礼:西周之礼
7.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作者司马迁以
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8.世说新语:
9.先锋小说: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
观念发生决裂,反映中国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先锋小说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
10.良知:(1) 儒家谓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
(2) 用以指知识。
(3) 好友;知己。
11.敬畏:既敬重又畏惧,从内心中出发对其事物既尊敬而不敢逾越界限反而带有些害怕而
非亲切
12.英雄:指非凡出众的人物、见解、才能,超群出众的人。
英:花;雄:强有力的人或国
家。
13.神话:(1)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
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
神话的本质是: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14.自由:(1)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2)哲学上把人认识了事物
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叫自由。
(3)不受拘束;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