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教科版语文六下《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歌解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全文及分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全文及分析《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教子诗,全诗内容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的首句“古人学问无遗力”,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诗人开篇便强调了古人求学的刻苦和努力,没有丝毫的保留和懈怠。
这种全力以赴的精神,是古人在学问之路上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少壮工夫老始成”则进一步阐述了做学问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一个人在年轻时就应该下功夫努力学习,但往往要到年老的时候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这告诉我们,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接下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是全诗的关键所在。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和深刻的。
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它只是理论层面的东西,往往缺乏实际的体验和感悟。
很多时候,我们仅仅通过阅读书籍,可能会对事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往往是肤浅的、表面的。
而“绝知此事要躬行”则是诗人给出的结论和教诲。
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一件事情,就必须亲自去实践、去体验。
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我们才能对事物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比如在学习方面,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只要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就能取得好成绩。
然而,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记住知识点,更在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只是一味地依赖书本,而不去实践、探索,那么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时,可能就会束手无策。
再比如在工作中,新入职的员工可能会通过培训和阅读资料来了解工作流程和方法,但只有真正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才能熟练掌握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对于科学研究来说,也是如此。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假设和推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新的问题,推动科学的不断进步。
这首诗还反映了陆游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子女的关爱。
他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悟,教导儿子做学问的道理,希望儿子能够明白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不要只是纸上谈兵,要注重实践和行动。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全诗翻译赏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全诗翻译赏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感到是肤浅的,要透彻地了解某事物就一定要亲身参加实践。
[出自]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 ):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遗:保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感觉,觉得。
浅:少。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gōng)行:亲身实践。
译文1: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少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
译文2:古人做学问是都是全力以赴的,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背景:子聿是陆游的最小的儿子。
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本诗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
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使人回味无穷。
赏析: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
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做学问的道理。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
“遗”,即保留。
“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意赏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意赏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意赏析陆游深冬的夜晚仍然坚持读书,告诫儿子子聿,也启迪我们,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意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原文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①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④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陆游词《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赏析
陆游词《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赏析引导语: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下面是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冬夜读书示子聿》朝代:宋代作者:陆游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①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④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冬夜读书示子聿注释和译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注释和译文
一、原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注释
1. 示:训示、指示。
2.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3.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这里的学问,既指学习书本知识,也指社会实践。
4.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
5. 少壮:青少年时代。
6.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这里指读书应下的功夫。
7. 始:才。
8. 纸:书本。
9. 终:到底,毕竟。
10.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11.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12. 此事:指的是做学问这件事,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学问。
13. 躬(gōng)行:亲身实践。
三、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竭尽全力的,往往要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赏析
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前言】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
【注释】1、示:训示、指示。
2、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3、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4、遗:保留,存留。
5、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6、少壮:青少年时代。
7、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8、始:才。
9、纸:书本。
10、终:到底,毕竟。
11、觉:觉得12、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13、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14、行:实践。
15、躬行:亲身实践。
【翻译】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
【赏析】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学习的道理。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
“遗”,即保留。
“无遗力”,毫无保留,全力以赴。
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眼见为实。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全文及注释
《冬夜读书示子聿》全文及注释
11 《冬夜读书示子聿》全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11 注释
“古人学问无遗力”: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少壮工夫老始成”: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纸上得来终觉浅”: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这首诗是诗人陆游在一个冬天的夜晚读书有感而写给儿子子聿的,旨在强调做学问不能仅靠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实践和积累。
诗人以自己的经验告诫儿子,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也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道理。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与解释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与解释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199年(庆元五年)于山阴写给二十一岁小儿子陆聿的。
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
原文:《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诗意: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鉴赏:“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翻译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翻译赏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诗词名称:《冬夜读书示子聿》2、作者:陆游3、诗词原文4、翻译内容5、赏析要点二、诗词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翻译内容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四、赏析要点11 主题与立意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旨在教导他做学问的道理。
诗人强调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并且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深化理解和获取真知。
111 首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开篇直接指出古人做学问的态度,“无遗力”三个字生动地展现了古人追求学问时的全力以赴、毫不保留。
这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强调了做学问的艰辛和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
112 次句“少壮工夫老始成”承接首句,进一步说明做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坚持,从年轻时开始努力,直到老年才能有所成就。
这句诗体现了时间和积累在学问之道中的重要性。
12 三四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诗人指出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真正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必须亲自去实践。
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知”与“行”的关系,强调了实践对于知识的验证和深化的重要性。
121 哲理内涵此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不仅适用于做学问,也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它告诫人们,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解决问题,都不能仅仅依赖于理论和书本,而要注重实践和亲身经历。
122 语言特色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但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对做学问的深刻见解,使读者在轻松理解的同时,能够受到启发和教育。
13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纸上得来”与“躬行”相对比,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同时,全诗以议论为主,但又不显得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感染力和说服力。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说起这《冬夜读书示子聿》啊,那可是一首充满了智慧和父爱的诗。
原文是这样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咱们先来瞅瞅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
这就好比我之前观察到的一个事儿,我邻居家有个小孩,学习那叫一个刻苦。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书,晚上还在那做题。
为啥这么拼?因为他知道古人做学问那都是全力以赴,不遗余力的。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想要学到真本事,就得下苦功夫。
“少壮工夫老始成”呢,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小区门口卖水果的大爷。
大爷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研究怎么种水果,怎么挑水果,经过几十年的摸索,现在他挑的水果个个又甜又新鲜。
这就说明啊,做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年轻时下的功夫,可能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
再看“纸上得来终觉浅”。
我有次买了本烘焙的书,按照上面的步骤做蛋糕,结果做出来的蛋糕惨不忍睹。
这才明白,光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不实际操作一下,根本不知道会出现啥问题。
最后“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摄影,看了好多摄影的教材和理论,可拍出来的照片总是差点意思。
后来他到处去采风,不断地实践,拍的照片那是越来越好看。
所以啊,要想真正了解一件事情,就得亲自去实践。
这首诗啊,整体就是陆游在告诉儿子,做学问不能偷懒,得下功夫,而且不能光看书本,要亲自去尝试。
这就好比我们学骑自行车,看再多的教程,不真正骑上去摔几次,永远也学不会。
想想我们现在的学习,不也是这样吗?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再多,我们如果课后不做作业,不复习,知识还是进不了脑子。
又比如做数学题,光看答案觉得挺简单,自己一动手就错,就是因为缺乏实践。
而且啊,这首诗不仅仅适用于学习知识,生活中的好多事儿都是这个理儿。
比如说学游泳,教练讲得再详细,自己不下水扑腾几下,永远也体会不到游泳的技巧。
所以啊,陆游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真的是句句在理,充满了人生的智慧。
咱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把这道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学到真本事!。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词赏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词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翻译及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翻译及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及注释译文: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健全,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不错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第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古诗绝句《冬夜读书示子聿》译文及赏析
古诗绝句《冬夜读书示子聿》译文及赏析古诗绝句《冬夜读书示子聿》译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绝句《冬夜读书示子聿》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译文】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赏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冬夜读书示子聿全文注释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①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④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创作背景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赏析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冬夜读书示子聿》阅读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阅读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赏析: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做学问的道理。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
“遗”,即保留。
“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
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纸上
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得到教益。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及赏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及赏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及赏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及赏析1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创作背景: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文学赏析: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冬夜读书示子聿》 文章解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文章解析冬夜读书示子聿文章解析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宋代文学家陈亮先生的一篇名篇,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寒冷的冬夜里,通过读书来滋养自己的心灵,并将读书的重要性以及读书对人的成长与修养的影响展现给他的儿子聿。
文章以首段直接切入主题,描述了作者在寒冷的冬夜里独自读书的情景,并以字数限制来增加文章实用性。
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寒冷的心情,进而在阅读接下来的内容时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
随后,作者用幅度较大的转折,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儿子聿身上。
作者告诉儿子,父亲之所以选择在寒冷的冬夜读书,是希望通过阅读的力量来磨练自己,并希望儿子能从中受益。
这段文字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接下来的几段,作者通过举例的方式,展示了读书对人的成长与修养的重要性。
他以孟子、孔子、曾子等众多古代圣贤为例,阐述了他们通过读书学习,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和深刻的思想。
这些例子使读者更能够理解作者对读书的看重,并看到读书对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着重介绍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以供儿子日后的阅读之用。
他告诉儿子要注重选择书籍的质量,并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作者在论述技巧和方法时,采用了适当的分节,以便更好地组织思路和阐述观点。
同时,作者还专门提到了使用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以帮助儿子更好地消化所读之书,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最后一段,作者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总结了全文的要点,并再次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并希望儿子能够珍惜读书的机会,并将之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总结起来,这篇《冬夜读书示子聿》文章采用了读书与成长的主题,并以丰富的例子和技巧来论述读书的重要性。
通过规范的文章排版和流畅的语句,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作者的观点,以及作者对儿子的期望。
整篇文章内容紧凑,篇幅适中,读者能从中获得对读书的启发和理解。
冬夜读书示子聿_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冬夜读书示子聿_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冬夜读书示子聿_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199年(庆元五年)于山阴写给二十一岁小儿子陆聿的。
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
赏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翻译及鉴赏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翻译及鉴赏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翻译及鉴赏《冬夜读书示子聿》是由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
创作背景子聿是陆游的最小的儿子。
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本诗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
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使人回味无穷。
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及注释译文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注释1、示:训示、指示。
2、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3、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4、遗:保留。
5、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6、少壮:青少年时代。
7、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8、始:才。
纸:书本。
9、终:到底,毕竟。
10、觉:感觉,觉得。
11、浅:少。
12、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13、行:实践。
14、躬行:亲身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
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遗:保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感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gōng)行:亲身实践。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都是全力以赴的,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学习的道理。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
“遗”,即保留。
“无遗力”,毫无保留,竭尽全力以赴。
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
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眼见为实。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不要死读书,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当然自己不可以满足在这不完整的书本内容的东西了。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得到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