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统计指标解释
2012服务业重点企业制度指标解释
四、指标解释(一)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组织机构代码共9位,无论是法人单位还是产业活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均由8位无属性的数字和1位校验码组成。
1.法定代码填写规定已经领取了法定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使用法定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
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也可参照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书上的税务登记号的后九位填写)。
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八位,第九位校验码填“B”。
2.临时代码使用规定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
单位详细名称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
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
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填写,并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行业类别指根据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
本项分两部分填写:第一部分: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具体填写各单位的一至三种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总产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活动性质填写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
第二部分:行业代码,填报单位免填。
由所在地统计机构根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部门服务业财务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指标解释
部门服务业财务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指标解释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存货指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各种物资,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及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家具、用具、装具等的实际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
根据部门决算“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有关项目的年末数填报。
资产总计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前款所称占有,是指行政单位对经济资源拥有法律上的占有权。
由行政单位直接支配,供社会公众使用的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也属于行政单位核算的资产。
行政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负债合计指行政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等偿还的债务。
行政单位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本年收入合计指行政单位本年度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
根据部门决算“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对应项目填报。
本年支出合计指行政单位本年度全部支出。
根据部门决算“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对应项目填报。
工资福利支出指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和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具体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费、伙食补助费和绩效工资等。
根据部门决算“支出决算明细表”中对应项目填报。
商品和服务支出指单位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战略性和应急储备支出)。
具体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装备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用及上述科目未包括的商品和服务支出。
服务零售额 统计指标解释
服务零售额统计指标解释嘿,你知道吗,服务零售额可是个超级重要的东西呢!就好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它在经济领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服务零售额,简单来说,就是各种服务行业的销售总额啦!比如说,你去理发店剪了个帅气的发型,或者去美容院做了个舒服的美容护理,这可都算在服务零售额里面呢!再比如,你周末和朋友去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买电影票的钱也是服务零售额的一部分呀!想象一下,服务行业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角色在表演。
理发师是演员,他们用自己的技艺为顾客打造出满意的发型;美容师也是演员,他们用专业的手法让顾客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而服务零售额呢,就是这个舞台上的成绩单,反映了这些演员们的表演成果。
那为什么要统计服务零售额呢?这可太重要啦!它能让我们了解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呀!就好比你要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得去做个体检一样。
通过统计服务零售额,我们能看到哪些服务行业发展得好,哪些需要改进和提升。
这对于政府制定政策、企业做出决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比如说,如果发现餐饮服务零售额增长很快,那政府可能就会出台一些支持餐饮行业发展的政策,鼓励更多的人开餐馆,提供更多美味的食物。
企业也可能会根据这个数据,决定要不要在餐饮领域加大投资。
而且呀,服务零售额还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呢!它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消费选择和生活质量。
如果服务零售额下降了,那可能意味着我们能享受到的服务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呢,这可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呀,对吧?总之,服务零售额就是经济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服务行业的发展方向。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它,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呀!我觉得,服务零售额真的超级重要,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
服务业统计的相关知识简版修正
服务业统计的相关知识什么是服务业统计?服务业统计是指对服务业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服务业是指以提供服务而非生产实体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的行业,如餐饮、旅游、金融、教育等。
服务业统计旨在了解和评估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贡献度和效益,并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为什么需要服务业统计?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对经济增长、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逐渐增加。
服务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结构特点和产出水平,从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业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服务业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服务业企业的登记、调查和统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服务业企业的登记和分类服务业企业的登记是指对服务业企业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包括企业名称、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等。
服务业企业的分类是根据行业属性对企业进行区分和归类,便于后续的统计工作。
2. 服务业企业的调查和统计对服务业企业进行定期调查和统计是服务业统计的核心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收集和整理服务业企业的经营情况、产值、利润、投资和就业等数据,形成统计报表和指标,反映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3. 服务业统计信息的发布和利用服务业统计信息的发布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汇总,并向社会公布和提供。
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用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市场调研分析、企业决策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对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整体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进行服务业统计?进行服务业统计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确定统计范围和对象需要确定统计的范围和对象,即确定需要进行统计的服务业行业和企业范围。
2. 设计统计问卷和调查表根据统计需求,设计合适的问卷和调查表,明确需要收集的数据项和内容,并为后续的数据采集和整理提供基础。
3. 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根据设计好的问卷和调查表,对服务业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或通过方式、互联网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服务业统计指标解释重点讲义资料
服务业统计指标解释重点讲义资料什么是服务业?服务业是指消费者或其他企业的需求,由企业提供非物质产品或服务,包括商业、交通、通讯、旅游、金融、房地产等。
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服务业贸易的总额为5.03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22.8%。
服务业统计指标在了解服务业统计指标之前,建议首先了解以下术语:•产业分类:将产业按照其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归为不同的类别。
•统计口径:统计口径是指确定统计范围的一些规则和原则的总和。
口径不同,统计数据就不同。
•统计周期:统计周期是指统计的时间间隔,可按月、季度、年等时间周期分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服务业统计指标:1. 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是指服务业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附加值,即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减去购买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的成本后留下的部分。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服务业增加值可以分别按照部门、行业和企业进行计算。
服务业增加值越高,说明相关企业的经济实力越强。
2. 服务业占比服务业占比是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它可以根据产业分类、统计口径和统计周期进行计算。
服务业占比越高,说明国民经济中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大。
3. 服务业就业人口服务业就业人口是指在服务业中从事各种工作的人总数。
这个数字可以根据产业分类、统计口径和统计周期来计算。
服务业就业人口越多,说明相关企业的用工需求越大,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贡献。
4. 服务业销售收入服务业销售收入是指服务业企业在销售服务或商品的过程中获得的收入。
这个数字可以根据产业分类、统计口径和统计周期来计算。
服务业销售收入越高,说明企业的运营能力越强。
5. 服务业利润服务业利润是指服务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盈利情况。
这个数字可以根据产业分类、统计口径和统计周期来计算。
服务业利润越高,说明相关企业的经营能力越强,也可以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总结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服务业统计指标。
服务业统计的相关知识
服务业统计的相关知识服务业统计的相关知识⒈介绍服务业是指以提供非物质性产品为主要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满足人们需求的经济活动。
服务业统计是指对服务业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服务业统计的相关知识,包括统计对象、统计指标、数据来源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⒉统计对象服务业的统计对象包括各类服务企业和组织,如餐饮业、旅游业、金融业、信息技术业等。
这些企业和组织提供各种服务,如交通运输、住宿、餐饮、金融、保险、咨询等。
⒊统计指标服务业统计的指标主要包括服务业增加值、就业人数、服务业产值、服务业企业数量等。
服务业增加值是指服务业产出与服务业产出与商品及劳务税之和。
就业人数是指从事服务业的就业人员数量。
服务业产值是指服务业所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销售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总量。
服务业企业数量是指服务业所有企业的数量。
⒋数据来源服务业统计数据的来源包括统计报表、调查问卷、场地核查等方式。
统计报表是指各类服务业企业、组织向统计部门报送的经济活动资料。
调查问卷是指统计部门对服务业企业、组织进行的数据采集工作。
场地核查是指统计部门对服务业场地进行实地核查,获取相应数据。
⒌数据分析服务业统计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分析,如比较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区域分析等。
比较分析是指对不同服务业企业、组织之间的数据进行比较,找出业务、规模等方面的差异。
时间序列分析是指对服务业统计数据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趋势。
区域分析是指对不同地区服务业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地区差异和特点。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统计报表样本、调查问卷范本和场地核查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服务业:提供非物质性产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满足人们需求的经济活动。
⒉统计对象: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的服务业企业和组织。
⒊统计指标:用于衡量服务业经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的指标,如服务业增加值、就业人数、服务业产值等。
⒋数据来源:获取服务业统计数据的方式和渠道,如统计报表、调查问卷、场地核查等。
服务业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服务业统计主要指标解释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调查表(请注意报送期:上半年为1-5月数据,下半年为1-11月数据)(01)固定资产原价: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
取自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原值年末数。
(02)本期收入合计:指行政事业单位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包括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本期收入合计”项目填报。
(04)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取得的收入。
(05)经营收入:填列行政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经营收入”项目填报。
(06)本期支出合计: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资产耗费和损失等支出情况。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本期支出合计”项目填报。
(07)工资福利支出:指单位支付给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具体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和上述未包括的人员支出。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工资福利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08)商品和服务支出:指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具体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暧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福利费、劳务费、就业补助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及上述科目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09)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指政府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和其他未包括在上述科目的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等。
服务业(第三产业)个体经营户调查表主要指标解释
服务业(第三产业)个体经营户调查表主要指标解释1.个体工商户名称(业主姓名):有证个体户按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名称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领的证书的名称填写,无证个体户按对外使用的正式名称填写。
2.详细地址:要求写明个体户具体所在的街(村)和门牌号码,不能填写通讯号码或通讯信箱号码。
3.营业支出:指个体经营户全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支付给雇员的报酬、向政府机构或管理部门缴纳的各种税和各种管理费用以及生产成本支出等。
为经营而租用的房屋和场地的费用以及为雇员提供的工作服装、伙食、房租、各种保险等也应包括在内。
(1)场地租金:指在报告期内向市场管理部门、物业管理部门或其他部门和个人缴纳的租用经营场所费用。
(2)缴纳税金和规费:指在报告期内向政府机构或管理部门缴纳的各种税金和规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附加税、农牧业税、关税、个人所得税及排污费、工商管理费、养路费等。
(3)雇员报酬:指个体经营户的业主或管理者向所雇佣的人员支出的各种报酬,包括:工资、奖金;业主提供的雇员房租;向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公司为雇员支付的劳动保险、失业保险和妇女生育保险的费用等。
但不包括为雇员支出的伙食费。
(4)用于雇员的伙食支出:是指个体经营户的业主或管理者为雇员支出的伙食费。
(5)原、辅材料消耗(商品购进成本):指个体经营户为生产经营而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支出。
来料加工的工业个体户代加工的原材料不包括在此项中。
商品购进成本是指从事批发、零售活动的个体户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而购进的商品金额,包括代销商品。
在此项中不包括由此而支付的各种运杂费。
(6)交纳管理费:指在报告期内个体经营户向市场管理部门、物业管理部门缴纳的各种管理费用,包括治安费、卫生费等,不包括工商管理费、水、电费等。
(7)其他支出:上述各项不包括的其他支出,包括:①水、电费:指在报告期内支付的生产经营用水和电费用,不包括生活用水、电。
服务业统计指标解释要点
服务业统计指标解释要点一、服务业统计指标概述服务业是相对于制造业而言的一个概念,包括商业、金融、运输、信息技术、教育、卫生、旅游、娱乐等领域的经济活动。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服务业统计指标是对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衡量的指标体系。
二、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是衡量服务业经济规模和贡献度的重要指标。
它是指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服务业所创造的附加值。
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反映了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也是衡量服务业的重要指标之一三、就业人员规模就业人员规模是衡量服务业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要指标。
服务业劳动力的就业人员规模直接影响到服务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就业人员规模的增加可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反之则可能制约服务业的发展。
四、员工平均工资员工平均工资是衡量服务业劳动力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员工平均工资的提高对于服务业的稳定发展和员工福利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它不仅反映了服务业的经济效益,也体现了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和价值回报。
五、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是衡量服务业经济发展贡献度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和作用。
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的提高表明了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优势所在。
六、商业销售额商业销售额是衡量商业服务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零售业、批发业和餐饮业的销售额。
商业销售额的增长表明了商业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水平。
七、金融业资产规模金融业资产规模是衡量金融服务业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
金融业资产规模的增加反映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和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它是评估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八、运输量运输量是衡量运输服务业运输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货物和旅客数量。
运输量的增加表明了运输服务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
九、信息技术业务收入信息技术业务收入是衡量信息技术服务业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销售、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相关的经济活动。
服务业统计指标解释重点讲义资料
基层报表指标解释及表内审核关系一、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调查表本表适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服务业法人企业(包括适用实行企业化管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填报。
教育部门现有13 家单位(均为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填报此表。
(01 )资产总计: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计”项的年(期)末数填列。
(02 )固定资产原价:指企业在购置、自行建造、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支出总额。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项目的期末数填列。
执行2006 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资产负债表附表” 中的“固定资产原价”项目的期末数填列。
(03 )本期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
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期增加数填列。
“固定资产折旧”:指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
一般根据固定资产原价(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为固定资产帐面净值)和确定的折旧率计算。
(04 )营业收入:指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转让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总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计算填列。
(05 )营业税金及附加: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本期累计数”填列。
未执行2001 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的本期累计数代替。
(06 )营业费用: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利润表”中对应项目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服务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服务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解释固定资产原价指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企业在购置、自行建造、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全部支出总额。
根据会计“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报。
资产总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一般按流动性(资产的变现或耗用时间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其中流动资产可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可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包括企业拥有的土地、办公楼、厂房、机器、运输工具、存货等实物资产和现金、存款、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金融资产。
负债合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一般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合计”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包括银行贷款、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工资、应付职工福利费、应交税金等企业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
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营业成本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
包括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发生的各种耗费。
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成本”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税金及附加指企业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税金及附加”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销售费用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统计报表指标解释1.规模以下文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指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模以下文化服务业企业和事业的法人单位数。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
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
从业人员不包括: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
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根据会计“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结转前)填报。
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未设置该科目,以“营业收入”代替填报。
营业税金及附加指企业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应从经营收入中抵扣的税金和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根据会计“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结转前)填报。
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未设置该科目,以“营业税金及附加”代替填报。
资产总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一般按流动性(资产的变现或耗用时间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其中流动资产可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可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
服务业统计的相关知识(1范本)
服务业统计的相关知识引言服务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和监测服务业的发展情况,服务业统计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服务业统计的相关知识,包括服务业的定义、分类方法、统计指标以及数据来源等内容。
一、服务业的定义1. 宏观定义根据《联合国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的定义,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十三大门类。
2. 细分定义为了更详细地划分服务业,常采用细分行业分类标准,如《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等。
该分类标准根据具体行业的特征和经济活动的内容,将服务业进一步划分成多个细分行业,方便统计和研究。
二、服务业统计的分类方法1. 衡量服务业增长的方法服务业统计可以通过衡量服务业增长来反映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常用的衡量方法有增加值法、产出法和就业法。
•增加值法:根据不同行业的增加值进行衡量,即行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的增加值占比,可以判断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程度。
•产出法:根据服务业的产出规模进行衡量,即衡量服务业产出的总量或者每个从业人员的平均产出。
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到服务业的整体规模和效率。
•就业法:从就业人数的角度来衡量服务业的发展。
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的就业人数,可以判断服务业就业的增长情况。
2. 核心指标服务业统计的核心指标包括:服务业增加值、从业人数、产出总量等。
其中,服务业增加值是最重要的指标,可以直接反映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度。
从业人数可以反映服务业的就业情况,而产出总量可以反映服务业的生产规模。
三、服务业统计的数据来源1. 调查数据为了获取准确的服务业统计数据,常常需要进行调查。
调查数据来源包括: - 企业调查:通过对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包括从业人数、产值、利润等。
浅谈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的指标和方法
、
依据现代服务业普遍存在的特征, 共性指标划分为四类 : 第一类 指标 , 企业的基本 情况一 _企业的基本屙胜。企业类型代码编号 、行 业代码、企业名称、经营地域、经营范围、营业情况、注册 日期地 址等信息。第二类指标 , 企业的资产负债 情况。这个指标要反映出 企业实体大小, 资产额度、债务数量和债务 关系, 包括企业的规模大 小, 总资产额度( 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资产折 旧损耗) , 债务关系等 内容。第三类指标, 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情 况、成本支出情况、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和附加税 隋况、营业利润 和企业的净利滑 情况等。以上数据能够反映出企业 的经济效益 、盈 利能力 、抵御经营风险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 这些指标在现代服务 业 的总 体结 构 和 数量 上 的 变化 , 有 助 于分 析 现 代服 务 业 的宏 观 产 出 情 况 。第 四类指 标 , 企业 人 力资源 隋况 。这个 指标包 括企 业的用 工数 量, 用工数量的大幅度增减数据 , 用工中固定职工和临时职工的 比例 关系, 职工的薪资待遇情况。 ( 二) 个性指标体系 个} 生 指标的概念 : 主要反映行业自身的业务经营牦 。个 l 生 指标 不是为每一个企业量身裁衣式地制定指标 , 而是要依据行业特点, 设 定一些具有代表 J 生 的指标数据。比如在物流行业中, 把 “ 年货运量” 作为衡量企业在行业内的指标 , 这样的指标既能反映出企业的业务特 点, 又能体现出企业的行业特征。在 电信行业的统计报表中增加 “ 固 定 电话缩减量”和 “ 移动 电话增加量 ”也是个性指标中的典型例
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 量 。常用 的评价 指标体 系如表 l 。 现代服 务 业 的统计 指标 可 以分 为共 性指 标 、个 胜指 标和 评价 指 标 三大 版块 。共 J 生指标通 常反 映现 代服务 业 的总体水 平 , 个 性指标 常 二 、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 一) 统计调查对象的分类 常反映出行业之 间的差异和行业特点 , 而评价指标则是说明某地区 ( 依据现代服务业的行业特| 和发展规律 , 现代服务业的统计调查 内现代 服 务业 的发 展水 平和 不 同地 区之 间 的现代 服务 业 发展差 距状 对象可以分为三大类 : 已经具有全面调查制度的行业 , 包括金融业、 况。 房地产开发业和教育等行业 ; 规模 匕 实行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 ( 一) 共性指标体系 包括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和计算机软件等行业 ; 需要建立新 共性指标的概念 : 从现代服务业整体 出发, 挑选一些行业企业共 的行业 , 包括农、林、渔、牧等行业 。 有的特 胜, 并依据这些特 建立—套能够反映出现代服务业状态的指 的统计调查方法的行业 , -) 统计调查方法的确定 标体系 , 通过调取这些指标参数 , 查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律、发展 ( 现代服务业具有行业多, 企业分布零散、企业数量多, 开展全面调 趋 势。
服务业指标详情
服务业统计一、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而我们目前的服务业统计主要指第三产业当中的十个门类,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货和商条服条业,科学研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便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公组须等行业。
二、服务业统计调查范围(一)国家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调查国家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辖区内年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或年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其中,从2015年开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降低入库标准,新标准为年营业收入500万或50人以上,其余行业标准不变。
(二)省点服务业统计调查目前,全省在常规服务业统计调査时,不仅要对国家规模以上服务业进行统计,还要对省点服务业进行统计调查。
省点服务业统计调查的建立是全省为加强服务业经济发展,保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
三、服务业企业统计调查方法及频率(-)国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调查为全面调查,调查频率为月报。
(二)规模以下服务业企业调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年营业收入50-1000万元,并且从业人员50人以下的服务业法人单位为全面调查,调查频率为季报;二是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服务业法人单位采取典型调查,调查频率为年报,调查方法与个体经营户一致。
(三)个体经营户采取典型调查,调査频率为年报,即每年年定省统计局统一向各省辖区市反馈被调査样本数量,然后每个省辖区市根统计局反馈的调查样本数量进行统计、汇总上报。
四、“两区”与服务业的关系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简称“两区”)是服务业企业集中布局、服务业集群发展、服务功能集合构建,促进大容量就业的服务业集聚区。
“两区”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服务业发挥在那的重要抓手,是全省今日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
服务业统计的相关知识
服务业统计的相关知识服务业统计的相关知识简介服务业统计的目的服务业统计的目的在于收集、整理和分析与服务业相关的数据,以了解服务业的规模、结构、发展趋势和质量,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服务业统计,可以揭示出服务业的特点、问题和潜力,为促进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服务业统计的内容服务业统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服务业企业和机构服务业企业和机构是服务业统计的基本对象。
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服务业统计需要收集和登记这些企业和机构的基本信息,如企业类型、规模、所在地等。
2. 从业人员从业人员是服务业统计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从业人员的数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信息,可以了解和分析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和特点。
还可以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要求进行统计,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基础数据。
3. 服务业产值和增长率服务业产值是服务业统计的核心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服务业产值,可以了解服务业的规模和结构。
还可以计算服务业的增长率,评估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和稳定性。
4. 服务业质量和效益服务业质量和效益是服务业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统计服务业的收入、利润、投资、就业和税收等指标,可以评价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
还可以研究服务业的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为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提供参考意见。
服务业统计的方法服务业统计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服务业统计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在服务业企业和机构中选择代表性样本,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抽样调查可以减少成本和工作量,又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统计台账统计台账是服务业统计的主要工具之一。
通过建立和维护服务业统计台账,记录和整理服务业企业和机构的基本信息、从业人员、产值和质量等指标。
统计台账可以提高统计的效率和准确性,便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 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服务业统计的重要方法之一。
绍兴市服务业统计调查主要指标解释
绍兴市服务业统计调查主要指标解释一、公共部分(法人单位基本概况)1、法人单位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单位代码共9 位,无论是法人单位还是产业活动单位,单位代码均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2、法人单位名称: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
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
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填写,并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二、服务业(第三产业)单位财务情况调查表(企业)年初存货”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1 、年初存货:“ 项的年初数填列。
的“存货”2、流动资产合计: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3、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年(期)末数填列。
4、固定资产原价:指企业在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 中“固定资产原价”项的年(期)末数填列。
5、累计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历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固定资产折旧”项的数值填 列。
若企业执行 2001 年《企业会计制度》 ,该指标根据会计核算中 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总额项本期增加数填列。
7、资产总计: 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资产按其流动性 力和支付能力) 划分为: 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 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服务业统计指标解释要点
服务业统计指标解释一、地质勘查服务业分类1、矿产地质勘查:(1)能源矿产地质勘查;(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3)其他矿产地质勘查。
2、基础地质勘查。
3、地质勘查技术服务。
二、主要指标解释1.营业收入:指企业(单位)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取得的全部收入。
营业收入合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有关指标计算填列。
企业(单位)填写营业收入合计指标时,一般根据企业会计“利润表”中各自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本年累计数与“其他业务收入”的本期累计数之和填写。
2.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总额。
此项目应根据相关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经营收入”、“工程结算收入”等科目发生额填列。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相关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工程结算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经营收入等项目发生额的期末累计数填列。
3.主营业务成本:指企业从事主要业务活动直接发生的实际成本。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期末累计填列。
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指企业从事主要业务活动而由主营业务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5.费用合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期间费用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合计数填列。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经营费用。
包括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经营租赁费、销售服务费用,以及为销售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管理费用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包括公司经费(直接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险费、失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差旅费和会议费等)、咨询费、聘请中介机构费、诉讼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绿化费、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摊销、业务招待费、提取的坏帐准备等。
服务业统计的相关知识
服务业统计的相关知识服务业统计的相关知识一、概述服务业统计是指对服务业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经济发展趋势、制定政策和进行市场调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服务业统计的基本概念、分类、数据收集与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服务业统计的基本概念1.服务业的定义:服务业是指以提供服务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行业部门,包括商贸、金融、餐饮、旅游、教育、医疗、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
2.服务业统计的目的:服务业统计旨在通过搜集和分析数据,揭示服务业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3.服务业统计的指标:服务业统计常用的指标包括销售额、利润、从业人员、就业率、营业面积等。
三、服务业统计的分类1.根据行业分类:服务业可以按照行业分类,包括交通运输业、邮政业、信息传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
2.根据功能分类:服务业可以按照功能分类,包括对公众提供的服务、对企业提供的服务、对提供的服务等。
四、数据收集与处理1.数据收集方法:服务业统计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等方式收集。
2.数据处理方法:服务业统计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录入、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以得出相应的统计结果。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2.服务业统计报表样例:展示服务业统计结果的报表样例。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 统计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为我国统计事业的基本法律依据。
- 统计局:指国家统计局,负责组织和实施全国统计工作的国家行政机关。
- 服务业分类标准:指对服务业进行分类的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并发布。
中国服务贸易统计的基本内容
中国服务贸易统计的基本内容一、概述服务贸易是指国际间通过提供服务而进行的贸易活动,包括了旅游、运输、建筑、金融、保险、咨询、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国家之一,服务贸易统计是对这些活动进行量化和分析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中国服务贸易统计的基本内容。
二、统计指标1. 出口和进口额:服务贸易统计中最基本的指标是出口和进口额。
出口额是指中国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的服务产品的价值总和,进口额是指中国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购买的服务产品的价值总和。
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中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规模。
2. 服务贸易余额:服务贸易余额是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差值。
正的服务贸易余额表示中国在服务贸易中取得了盈余,负的服务贸易余额表示中国在服务贸易中存在赤字。
服务贸易余额反映了中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收支状况。
3. 服务贸易增长率:服务贸易增长率是指某一时期内服务贸易额较上一时期的增长幅度。
通过计算服务贸易增长率,可以了解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和速度,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4. 服务贸易占比:服务贸易占比是指服务贸易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
通过计算服务贸易占比,可以了解服务贸易在中国整体贸易中的重要程度,为优化贸易结构和提升服务贸易水平提供依据。
三、统计分类1. 行业分类:服务贸易统计按照行业进行分类,包括旅游、运输、建筑、金融、保险、咨询、教育、医疗等多个行业。
通过行业分类,可以了解不同行业在服务贸易中的贡献和竞争力。
2. 区域分类:服务贸易统计还可以按照地理区域进行分类,包括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数据进行统计。
通过区域分类,可以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服务贸易中的合作情况和差异。
四、数据来源和发布机构中国服务贸易统计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海关统计、外汇管理部门、商务部等。
这些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相关数据。
其中,商务部负责发布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年报,向社会公开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
五、数据质量和监测机制为了确保服务贸易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中国建立了严格的数据质量监测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报表指标解释及表内审核关系一、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调查表本表适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服务业法人企业(包括适用实行企业化管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填报。
教育部门现有13家单位(均为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填报此表。
(01)资产总计: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计”项的年(期)末数填列。
(02)固定资产原价:指企业在购置、自行建造、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支出总额。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项目的期末数填列。
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资产负债表附表”中的“固定资产原价”项目的期末数填列。
(03)本期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
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期增加数填列。
“固定资产折旧”:指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
一般根据固定资产原价(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为固定资产帐面净值)和确定的折旧率计算。
(04)营业收入:指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转让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总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计算填列。
(05)营业税金及附加: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本期累计数”填列。
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本期累计数代替。
(06)营业费用: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利润表”中对应项目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费用”的本期累计数代替。
(07)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董事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08)税金:指企业按照规定从管理费用中支付的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
本指标根据“管理费用”科目中相关项目归纳填列。
(09)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已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财务费用”项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10)利息净支出: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利息支出扣除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利息支出指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利息支出(除资本化的利息外)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根据会计“财务费用明细资料”中的利息支出项目填列。
(11)营业利润: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即主营业务收入减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的金额。
本指标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同样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直接填列。
(12)职工工资和福利费:职工工资和福利费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福利费两部分,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其中: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它反映企业报告期内累计应付的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根据企业会计核算中“应付工资”科目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
职工福利费: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支的各项福利支出,包括企业为职工提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医疗保险费,以及从成本费用中列支的集体福利补贴、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房租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冬季取暖费,以及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它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实际发生的各项福利费用。
职工福利费根据企业会计成本和费用科目中的相关项目归纳计算填列。
(13)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指报告期内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和企业支付的职工住房补贴。
根据会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科目中的相关项目归纳计算填列。
(14)保险费:包括劳动、失业保险费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
劳动、失业保险费指企业向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公司为本单位职工支付的劳动保险、待业保险的费用。
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等科目中的相关项目归纳计算填列。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根据会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科目中的相关项目归纳计算填列。
(15)从业人员平均数:指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或收入的,报告期内各月平均拥有的人数。
(16)审核关系1.固定资产原价>本期折旧;2.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营业税金及附加;3.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税金+利息支出;4.允许“营业利润”、“利息净支出”小于0,并用“-”号表示。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调查表本表适用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填报。
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属于事业会计制度范畴。
教育部门现有910家单位需填报此表。
(01)固定资产原价: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
取自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原值年末数。
(02)本期收入合计:指行政事业单位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包括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本期收入合计”项目填报。
(03)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取得的收入。
(04)经营收入:填列行政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经营收入”项目填报。
(05)本期支出合计: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资产耗费和损失等支出情况。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本期支出合计”项目填报。
(06)工资福利支出:指单位支付给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具体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和上述未包括的人员支出。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工资福利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07)商品和服务支出:指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具体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暧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福利费、劳务费、就业补助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及上述科目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08)取暖费(降温费):指单位取暖用燃料费、热力费、炉具购置费、锅炉临时工工资、节煤奖以及由单位统一支付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宿舍取暖费等。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09)劳务费:指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用,如翻译费、咨询费、手续费等。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10)差旅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出差的住宿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干部及大中专学生调遣费,调干家属旅费补助等。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11)出国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出国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等支出。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12)工会经费:指按职工工资总额(扣除按规定边准发放的住房补贴)的2%计提并拨交给工会使用的经费。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13)福利费:指单位按国家规定提取的福利费。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14)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指政府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和其他未包括在上述科目的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等。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15)抚恤金:抚恤金指按规定支付给烈士家属、牺牲病故人员家属的一次性和定期抚恤金,革命残疾人员的抚恤金,离退休人员等其他人员的各项抚恤金。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16)生活补助:生活补助指按规定支付给优抚对象、退伍军人的生活补助费,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和家属生活补助,因公负伤等住院治疗、住疗养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长期赡养人员补助费等。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17)救济费:反映按规定开支的城乡贫困人员、灾民、归侨、外侨及其他人员的生活救济费,包括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费,随同资源枯竭矿山破产但未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矿山所属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的生活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贫困户、麻风病人的生活救济费,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费,福利、救助机构发生的收养费以及救助支出等。
实物形式的救济也在此科目反映。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18)助学金:指支付给各类学校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学生贷款贴息、出国留学(实习)人员生活费,青少年业余体校学员伙食补助费和生活费补贴,以及按协议由我方负担或享受我方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修生生活费等。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19)退职(役)费:指行政事业单位退职人员的生活补贴,一次性支付给职工或军官、军队无军籍退职职工、运动员的退职补助,一次性支付给军官、文职干部、士官、义务兵的退役费,按月支付给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退役金。
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20)经营支出:填列行政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经营支出”项目填报。
(21)收支结余:指行政(事业)结余和经营收支结余的合计项。
行政(事业)结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各项事业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经营收支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年度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可根据“收入支出决算表”中的“收支结余”项填列。
(22)经营税金:指事业单位提供劳务或销售产品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