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模仿心理
练习书法模仿作文
练习书法模仿作文
“哎呀,练习书法可真不容易呀!”
有一天,爸爸带我去书法班。
一进门,我就看到墙上挂着好多漂亮的书法作品。
“哇,这些字写得也太好了吧!”我忍不住赞叹道。
书法老师走过来,笑着说:“小朋友,想不想写出这么好看的字呀?”
我连忙点头:“想!”
就这样,我的书法练习之旅开始啦。
刚开始,老师让我从最基本的笔画练起。
“这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看起来简单,写起来可真难!”我嘟囔着。
我握着毛笔,手不停地抖。
“哎呀,怎么不听使唤呢?”我有点着急。
旁边的小伙伴小明却写得有模有样。
“你怎么写得这么好呀?”我羡慕地问。
小明说:“多练练就好啦。
”
我咬咬牙,继续写。
练了好几天,我还是写不好。
“我是不是太笨啦?”我有点沮丧。
爸爸鼓励我:“别灰心,宝贝,慢慢来。
”
有一次,书法课上,老师走到我身边,看了看我的字,说:“有进步,继续加油!”
“真的吗?老师?”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从那以后,我练得更起劲了。
每天放学回家,我第一件事就是练书法。
“妈妈,你看我这次写得怎么样?”我拿着字给妈妈看。
妈妈笑着说:“嗯,越来越好了。
”
终于,在一次书法比赛中,我的作品获得了优秀奖。
“哇,我得奖啦!”我兴奋地大喊。
小伙伴们都跑过来祝贺我。
“你真棒!”
难道练习书法不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吗?
我想说,练习书法虽然辛苦,但是看到自己的进步,那种成就感真的太棒啦!我会继续努力,写出更漂亮的字!。
笔迹心理学
笔迹学(graphology) 亦称“笔相学”,研究书写者的心理特性和心理状态变化的笔迹的学说。
关于笔迹同人的精神品质联系的思想渊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等人,但到了19世纪后半期由法国天主教神甫米绍引入文学中。
按照笔迹来诊断复杂的人格特征目前尚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证实,不过笔迹对了解书写者的情绪状态和神经活动类型有参考价值。
有时笔迹分析法应用于差异心理学、心理生理学和法制心理学中。
例如,精神分裂症者的笔迹往往别具一格,在风格上故意有所模仿,笔迹学在临床上有诊断意义。
在犯罪侦察中,对案件有关文书、字迹进行比较检验,研究书写者字迹特征,认定书写动作习惯的异同,可发现伪造品或确定其心理状态的某些变化,具有司法鉴定的意义。
但要防止江湖骗子胡乱以字迹评定人格、诊断疾病等不法行为。
所谓笔迹学,是人们通过对个体笔迹不同书写规律的研究,反映书写者个性,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一门以研究人类文字笔迹特点和人的内在素质之间联系及客观规律的科学,与心理学、行为学、人才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也说:“笔迹学是一门被高度使用的科学,因为它不必见面就可以了解一个人”。
虽然笔迹特征千差万别,但仍然可以对应心理学上性格的划分而表现出相应的意义,最直观的划分就是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因为外向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健谈,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心理能量是向外界开放的,所以他们的笔迹就显得流畅、舒展、字势活跃,末笔的方向向外,速度快。
内向型性格的人恰恰相反,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内部体验,喜欢探究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人或事,安静,不善于交际,心理能量是向内心触及的,所以他的笔迹就显得拘谨,结构紧密,字势收敛,末笔向内。
作为管理者或是领导,务必要对你的下属的性格有个基本的了解,至少,性格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适应工作的类别和适应社会的方式,违背了本身的心理动力系统,对健康是肯定不利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就曾说过:在人的整个一生中,他们应该做的,只是在固有人格基础上,去最大限度地发展他的多样性,连贯性和和谐性,小心谨慎着不让它破裂为彼此分散,各行其是,相互冲突的系统。
临摹与套摹
临摹与套摹在笔者职业笔迹模仿生涯中,经过深入归纳总结:笔迹模仿大致可分为1,临摹;2,套摹;3,记忆摹仿。
或许有人可能会问,笔迹模仿除了这三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这里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各位,没有了!有人可能会觉得太武断了吧!?其实,我们只要用正常人所具备的大脑稍作分析就不难得出这一简单明了的结论。
当然,这里所指的仅限于手写范畴,至于上次个别学员提出的美国发明的那个笔迹模仿机器人,当然我不会说这位学员是来挑刺的,但说这种所谓的仪器纯属扯淡应该算是客气的了。
我们知道笔迹属于人类的心理行为之一,而人的心理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完全一样的,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是也。
那么反映在人的手写形态上,则毫无疑问,不可能完全一致,必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那么请问,机器人模仿的是完全一样呢,还是有差异呢?如果完全一样,那这种非人类的行为还有什么意义和存在的必要呢?如果不一样,那么请问它还是一台神奇的机器吗?答案显然是不攻自破了。
好了,对不起各位,貌似扯远了,下面,让我们言归正传。
清代大书家周星莲在其著名的《临池管见》中如是讲:“临书得起笔意,摹书得其间架。
”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三种笔迹模仿的特点加以分析:(一)对照临摹的特点一是“平”。
一般的笔迹模仿俗手临摹的笔迹往往缺乏轻重缓急,毫无节奏,尤其是你可以仔细观察其勾、挑、连笔往往不是疾速轻提或环绕,而是生硬板滞地拖送而成,甚至看不见笔锋!这样的笔迹模仿骗骗外行可以,内行人明眼人一眼便看出究竟,更不用说什么通过笔迹鉴定之类的鬼话胡话,这种水平的笔迹模仿者在某种程度又和骗子何异?另外有的俗手临摹的笔迹还会出现运笔呆滞、生涩,运笔上不够流畅,某些驻笔往往出现墨迹浓淡不均,笔画粗细不一,有些潜在性意连笔划体现不出来,这里稍作解释,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上一笔的末尾即是下一笔的起笔,虽然中间有可能断开,但因为写字时人类的心理活动之一,但肉眼看上去断开的地方,必然存在着一根看不见的牵丝。
书法三紧三松心理健康教育
书法三紧三松心理健康教育《书法三紧三松心理健康教育》书法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表达。
通过书法的练习,能够让人在书写的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书法三紧三松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通过书法练习来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它教导人们在书写过程中,通过练习三紧三松的技巧,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培养正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紧指的是笔墨纸的控制力、力度与速度,而三松则体现在心神、情绪与动作的放松。
在书写时,控制力、力度和速度的合理操控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消除焦虑、紧张的心理体验,保持心情平和。
而心神、情绪与动作的放松则可以使人们在书写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让心理得到放松与舒缓。
通过三紧三松的练习,可以让人们在书写中找到心灵的平静与愉悦,从而提升内心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书法三紧三松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传授,更是一种心理的舒缓与调节。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各种压力也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书法的三紧三松,可以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中找到一种调节与放松的方式,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因此,书法三紧三松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在传承着传统文化,更是在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总之,书法三紧三松心理健康教育以书法练习为载体,通过三紧三松的技巧传授,让人们在书写的过程中找到心灵的平衡与舒缓,保持心理的健康与愉悦。
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提升书法水平,更是一种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指导,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书法三紧三松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可以让更多的人在书写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书法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书法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书法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带来美感,还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从放松心态、提升专注力和增加自信三个方面,探讨书法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 放松心态书法是一种需要集中注意力、静心致志的艺术形式。
在写字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暂时抛开杂念,聚焦于墨香纸飘的世界,从而帮助他们舒缓身心,放松压力。
通过沉浸于书法创作过程中,人们可以暂时摆脱外界的困扰,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这种心流体验有利于降低焦虑和压力,净化心灵,为心理健康注入一份宁静与慰藉。
2. 提升专注力书法需要高度专注的状态,通过用墨的浓淡来控制字迹的粗细,用笔的快慢来掌握字形的运转,人们需要全神贯注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字的构造上。
这种持续的精力投入可以训练和提升专注力。
专注力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心理资源,它对于工作和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书写,人们可以锻炼自己的专注力,使其得到有效地提升,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和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3. 增加自信书写美丽的字体是一种展示个人才华、自我表达的方式,而通过不断地练习和锻炼,人们可以掌握书法的技巧,并且获得不断进步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自信心,还能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在书法的世界里,人们可以通过创作出独特而美丽的字体,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
这种自信心会渗透到其他生活领域,带来积极的变化和更好的心理状态。
总结起来,书法不仅是一门古老而精致的艺术形式,还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联。
通过书法创作,人们可以放松心态,提升专注力,增加自信。
无论是在压力山大的工作环境下,还是在繁忙的生活中,书法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心理健康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投入到书法的学习和实践中,从中获得心灵愉悦和心理健康的双重收益。
浅谈少儿学书法的兴趣问题
如果 一个 人对 从事 的某 件事 情毫 无兴 趣 , 么就很 难做 出持 那
久 的努 力 。学 龄儿 童学 书法亦 是 如此 , 践证 明 , 习 书法 , 实 学 兴 趣 只可 浓不 可淡 ,心理 学认 为 :兴趣 是人 客观 事 物的一 种积 极 的 认 识倾 向 ,是 学 习 中最 活跃 的成 分 ,它推 动人 去探 求新 的知 识 ,
・
中外教 育研 完 ・
20 年 9 N 9 09 月 O.
浅谈少 儿学 书法 的兴趣 问题
陶万成 云 南省永善县黄华镇 文化站
培 养 强化兴 趣 , 可用 一 种形 象化 的教 育手 段— —讲 故事 。听 故 事是 小 学生很 乐 意接 受 的教育 方式 。 教学 过程 中穿 插讲 一些 在 古 今 书法家 勤学 苦 练 的故事 , 发他 们 的兴趣 ,如 墨池 、鹅碑 的 激 传 说等 。他们 听故 事 时 ,神情 是那 样地 专注 ,仿佛 在与 书法 家们 神 交 。 听 了故 事后 ,他们 在 言谈举 止 中也会模 仿 ,“ 我也 要 写掉 十 八 大缸 水 ” 。模 仿 ,按 心理 学解 释 ,是 指人 “ 自觉 地或 不 自觉 地 摹 拟一 个榜 样 的行 为 ” 。这 些 人或 事成 了学 生 摹仿 的榜 样 ,就 易 于 产生 一种 积极 的心理 状 态 。“ 仿 ”心 理就 成 了学生 书法 兴 模 趣 的 “ 进器 ” 推 ,对兴 趣起 到 了激 活 强化 的功 效 。这些 故 事还 会 对 养成 良好 的 习惯 与意 志 、品质 产生 作用 。
发 展新 的能力 。兴趣浓 就会 以一 种积 极 的情绪 对待 学 习 , 力地 努 争 取进 步 ,反 之 ,儿 童学 习便将 不胜 负担 。
浅谈书法与性格
统一和 谐, 书理心 画。故书者心意为先。 ” 《 启 心章》 说: “ 夫 学书之 法, 先 干研 墨, 凝 神静虑, 预想字形大小 、 偃仰 、 平直 、 振 动,
的分 支学科 , 很 多著名大学将其定 为选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察便会发现 字里行 间的心理迹象 , 正像 书之龙飞凤 舞者气势非凡, 苍劲有力者沉 稳老 成, 毕恭毕敬者谨小慎微。晋代王献 之书评 为“ 有若行风雨散 , 润色花 开, 笔法 大势 , 最为风 流者” 。 书评 贺知章 书题壁 屏 障 日: “ 忽至机 兴发 , 落笔数行 , 如 虫篆 飞走 。 ” 行 书简 洁, 飘逸流畅 , 一气呵成 , 张 狂与其天 性相映 生辉 , 心动笔 动, 纵 笔心
的写作 ” , 因而笔迹分 析也作为 一项科研
人们 常说 “ 字如其人” , 此话属真。不 同性格的人写 出的字是 不一样 的, 即使 同
去临 写一本 字帖也会有所 不 同。分 析一 个人 的笔迹可 以将 一个人写字的篇幅 、 章 法、 字形 、 书写 内容 、 气质特征 、 字的方 向、 书写速度 等 , 包括笔 顺 、 大小 、 力度 、 肥瘦 等笔相特征作为依据。有评说 : 热情 的人
参 考 文献 :
为 七大类 : 其 一, 书写的压力反 映 了人 精 神和 肉体 的能量 ; 其二 , 笔 画结构 方式代
表 了书写人 面对外部世 界的态度 ; 其三, 书 写的大小是 自我意识 的反映 ; 其 四, 连 笔程度 反映 了思维与行 为的协调 ; 其五, 字和 字行 的方 向是人 自主性格及 社会 关 系的反 映 ; 其六 , 书写速度 与人理 解力 的
二、 笔迹 与心理
笔迹 和心理 状态 有一定关 系。北 宋
笔迹心理分析法
笔迹心理分析法2011-06-06笔迹特征的分类最常用的笔迹特征分成七大类:一、书写的压力反映了人精神和肉体的能量。
重压力者表明其生命力强、自信、专横、顽固;轻压力者则说明书写人敏感、主动性差、缺少勇气和抵抗力,二、笔画的结构方式代表了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
书写一笔一画的标准型反映了办事认真、通情达理、纪律性强的心理特点;笔画有过分伸展、夸张的书写方式则反映了爱虚荣和随时想引起别人注意的心理特点三、书写的大小是自我意识的反映。
大字型的书写是情感强烈、善于表现自己和自我为中心的体现;小字型则反映了精力集中、细致、焦虑和自我压抑的心理特点四、连笔程度反映着思维与行为的协调性。
连笔型反映出有较强的判断、推理能力和恒心;不连笔型则反映了有分析能力、比较节制和独立性强的个性特点五、字和字行的方向是人自主性及与社会关系的反映。
字行上倾表明书写人热情、有勇气、有抱负;字行下倾则反映了情绪低沉、悲观、失望、气馁的心理特征六、书写速度与人理解力的快慢有关。
缓慢型是小心谨慎、遵守纪律和思维速度慢的反映;快速型则表明反应快,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强和恒心不足七、整篇文字的布局反映着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和占有方式。
它包括字距、行距和页边空白几方面如果整篇字向左页边靠,就反映出留恋过去,追求安全感和对未来勇气不足的心理状态;整篇字向右页边靠,则是向往未来和有勇气面对未来心理特点的反映笔迹分析。
目前在欧美国家非常盛行,它的理论体系已日臻成熟。
笔迹分析的理论根据医学科学告诉我们,人类的大脑与双手是息息相关的,手部活动是人体最复杂的活动,脑部活动大部分为手而设,手能通过许多方式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状况书写便是手脑联合的产物学者们从这一角度出发而普遍认为,笔迹就是脑迹,字迹是大脑的书写人在书写时,与其说手在写,不如说是大脑在写指尖的各种运动形式只不过是人内心世界在无意识下的一种不加修饰的流露,是被传递到手指上的无意识的思想就像指纹能证明一个人的个体特征一样,写字时的每一笔每一画都能反映出每个书写人独特的个性所以说,通过笔迹可以挖掘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硬笔书法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与心理健康
硬笔书法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与心理健康硬笔书法是一门优雅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书写能力,更可以对其情绪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孩子们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帮助他们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成为了家长和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硬笔书法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的。
第一部分:硬笔书法对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硬笔书法要求孩子们在纸上以特定的姿势运笔,练习不同的笔画和字形。
这种反复练习的过程,能够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使其心境逐渐平静并专注于书写。
当孩子在练习书法时,他们需要时刻注视着笔迹,掌握正确的书写方式和笔画结构。
这种专注和细致的操作可以帮助孩子们舒缓紧张的情绪,并提升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
此外,硬笔书法也强调了孩子的耐心和毅力。
书写一组字母或汉字时,需经过重复的练习才能到达理想的效果。
这个过程需要孩子们保持耐心,不断积累经验并矫正错误。
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孩子们能够培养出耐心和毅力的品质,这对他们日后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更加沉稳地应对。
第二部分:硬笔书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书法被誉为“心灵的艺术”,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随着笔触的流动表达情感和释放压力。
对于孩子来说,通过书写、练习硬笔书法,他们能够找到一个自我表达和情绪宣泄的途径,进而提升心理健康。
硬笔书法的运动过程有助于孩子们释放紧张情绪,缓解压力。
在书写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手腕和手臂的运动来控制笔迹,这种有节奏的运动可以帮助他们调节压力,缓解紧张情绪,舒展身心。
此外,硬笔书法也提供了一个稳定而安静的环境,让孩子们远离外界的喧嚣和干扰。
当他们专注于书写时,自然地会忘记其他的烦恼和焦虑。
这种专注和安静的状态,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内心平静,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总结:硬笔书法培养了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
通过反复练习,孩子们能够培养出专注、耐心和毅力的品质,这些品质在他们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硬笔书法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表达情感和缓解压力的方式,帮助他们保持内心平静和心理健康。
如何通过学习书法提升个人艺术修养
如何通过学习书法提升个人艺术修养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写字已经变得越来越少见,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沟通和记录。
然而,书法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通过学习书法,我们可以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并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学习书法来达到这些目标。
一、培养专注力和耐心学习书法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耐心。
每个字、每个笔画都需要经过精心的筹划和细致的表达,这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并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
通过不断练习写字,我们的专注力和耐心可以得到增强,并逐渐转化到其他生活领域中。
二、提升审美素养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追求的是形神兼备的境界。
学习书法可以提高人们对美的敏感度,培养独特的审美眼光。
通过观摩大师名家的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他们独到的艺术感悟,并从中汲取养分,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三、借鉴古人智慧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书法,我们可以接触到古人留下的经典之作,了解到他们的思想和智慧。
每个字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意义,通过学习书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四、强化字体美感字体美感是书法艺术的核心。
不同的字体风格代表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通过学习书法,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字体的特点和风格,从而培养自己对字体美感的敏感度和把控能力。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字体的美丽,并在写字时能够选择和运用合适的字体。
五、锻炼个人气质书法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提升个人的气质和修养。
书法要求我们在端庄中带有灵动,舒展中蕴含力量。
通过不断练习书法,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出自信而稳重的气质,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个人魅力。
六、增强心理健康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舒缓心情。
在安静的环境中,用毛笔书写,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无论是书写自己的心情抒发,还是模仿名家经典作品,书写过程都是放松和治愈的。
字体心理学
笔相特征依据的共同特点:1.笔迹轻重决定人的性格和工作能力。
2.字母大小,如大写字母过大,字体过大或过小,证明个性表现的意图和愿望。
滥用弧线,花字尾表明自我感觉、精神状态有某种局限性。
办事一丝不苟和有条理的人在笔迹中通常有这些特点——字母清楚完整,标点符号准确。
3.字行高低不平是机智和狡猾人的笔迹。
4.字迹有棱有角,说明观点和意图坚定,喜欢加剧冲突;字迹圆滑表明办事老练,性格随和。
根据上述特征来判断人的性格。
首先从下笔的轻重看,笔画轻重均匀适中,说明稳重,有自制力,对所喜欢的事情能达到如醉如痴的程度。
笔画不匀称的人则喜欢破坏,脾气暴躁,因琐碎小事就会伤心。
笔画很重的人敏感;笔画过轻的人则自信程度差,喜欢自责。
字行也能说明问题。
行直说明稳重,起伏不平说明有外交手腕,善于发现别人的弱点。
越写越往上斜,说明自尊心强;往下斜,说明性情沉郁。
字体大表明在极端条件下能够表现自己,过于自信和举止随便;字体小则表明克制、会计算、有观察力。
字迹紧凑的人吝啬、谨慎。
从笔迹看心理人的心理状态与病情有很大关系。
一些心理治疗专家认为:“笔迹是人类大脑的写作”,例如,病人书写时字母的一横都从左向右地往上斜,表明病人是个乐观主义者,他的病较易治好;相反,如果病人的字间隔或行间隔较大,说明他是个悲观主义者,在治疗前应做些思想工作。
也有人将它作为一项科研技术运用于刑事侦查和审讯实践中。
美国著名的心理疗法专家威廉·希契科克对笔迹学研究已达20年,他藏有4万份笔迹档案,从中他得出了一些具体的结论:笔迹是一个人的性格,智力水平和思维逻辑的具体反映。
凡是笔画轻重均匀适中,说明书写者有自制力、稳重,对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能竭尽全力去完成;反之,凡是笔画不均匀的书写者多半是个脾气暴躁、喜欢破坏和妒忌心强、喜欢背后做小动作的“阴谋家”。
笔划过重的人比较敏感,笔划过轻的人往往缺乏自信。
字行高低不平是机智或狡猾的人的笔迹;字迹有棱有角说明书写者是个意志坚定、观点鲜明,不会改变立场的人,但这种人一般说来会与观点不同者辩论得面红耳赤。
练习书法的好处
书法练习有许多好处,其中一些是:
1.提高认知能力:书法练习需要集中注意力,培养观察力和模仿能力,有助于提高认知能
力。
2.增强记忆力:书法练习需要记住笔画的顺序和笔画的细节,有助于增强记忆力。
3.改善手眼协调:书法练习需要手眼协调,练习书法可以改善手眼协调能力。
4.增加自信心:书法练习需要耐心和毅力,练习书法能够增加自信心。
5.陶冶情操:书法练习需要静心和深思,有助于陶冶情操。
6.促进文化传承: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书法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促进文化传承有很大的帮助。
7.提高艺术修养: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练习书法可以提高艺术修养。
8.能够达到身心静谧的境界:练习书法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达到一种内心平静与宁静
的境界。
这有助于减轻压力和改善心理健康。
9.提高手写能力: 书法练习可以提高手写能力,使字迹更加美观,更易于辨识。
10.提高文学素养: 书法是文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书法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增强对文
字的鉴赏能力。
总的来说,书法练习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一种修养身心,提升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的有效手段。
书法与心理健康:书写对情绪的疗愈作用
书法与心理健康:书写对情绪的疗愈作用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汉字的书写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书法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书写对情绪具有一定的疗愈作用。
书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冥想与放松书法是一种集中注意力、反复描绘的过程。
当人们在书写过程中专注于字形、笔画、布局时,大脑会进入一种冥想状态,使人的注意力得以集中,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这种专注于书写的状态类似于冥想,让人能够暂时抛开杂念,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2. 提高自我认知书写不仅是对文字的书写,更是对自我的表达。
通过书写,人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进一步认识自我。
对于一些情绪困扰较深的人来说,通过书法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助于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解构和整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
3. 调节情绪书写对情绪的疗愈作用主要表现在情绪调节方面。
当人们情绪低落或焦虑时,通过书写可以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文字表达,从而达到情绪释放和宣泄的效果。
书写过程中的运笔绘字,需要细心且专注,这种动作可以转移人的情绪,让情绪得到宣泄和释放,从而缓解情绪困扰。
如何利用书法疗愈情绪1. 日常练习建立书写习惯是利用书法疗愈情绪的有效途径。
可以每天抽出一段时间练习书法,通过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书写技巧,同时感受书写过程中的放松和愉悦感。
在书写过程中,可以不受束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心灵得到释放。
2. 书写情绪日记将自己的情绪和体验写成文字,可以作为一种情绪宣泄的途径。
在书写过程中,可以尽情倾诉内心的烦恼和不安,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文字表达,从而让情绪得到宣泄和排解。
同时,可以在书写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有助于情绪的调节和自我成长。
3. 陪伴他人书法练习和朋友或家人一起练习书法也是一种有益的方式。
通过互相分享书法作品和情感体验,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亲密度,提高情感沟通的效果。
书法艺术中的情感表现
书法艺术中的情感表现书法艺术是一种既具有审美意义又充满情感表现的艺术形式。
在书法作品中,艺术家不仅通过笔墨的表现力和书写技巧来构思作品,更通过文字的形态、布局和意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书法作品的情感表现有时候比文字更能触动人心,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这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书法艺术中的情感表现。
首先,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可以让人们不仅仅通过文字的内容来感受情感,更能通过书法作品的整体美感来体验到艺术家的情感。
通过墨色、布局、笔法等方面的运用,艺术家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作品传递给读者。
例如,在一幅行书作品中,如果笔墨激烈、有力,很可能会给人一种悲壮的氛围;而如果笔墨细腻、婉约,可能会传递出一种细腻的情感。
因此,书法作品的情感表现不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在于整体的艺术效果。
其次,书法作为一种文字艺术,也可以通过文字的内容来表达情感。
不同的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传达出的是一种宏伟的情感和价值观,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话则表现出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书法作品中,文字的排列和书写方式也会影响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有时候是疾风暴雨般的激情,有时候是细水长流般的温柔。
因此,书法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往往比文字更加丰富和深刻。
另外,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其情感表现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内化,因此书法作品往往通过自然的笔墨和线条来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在书法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诗词句子或者经典格言,这些文字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会延伸到整个作品中,使得作品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感。
传统的书法作品往往会借用古人的诗词或者典故来表达情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
总的来说,书法艺术中的情感表现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艺术家通过书法作品的整体美感、文字内容的选择和传统文化的内涵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使作品具有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幼儿园小小书法家:儿童书法艺术创意表达
幼儿园小小书法家:儿童书法艺术创意表达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和艺术教育的重视,儿童书法艺术创意表达逐渐成为了家长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小小书法家们挥毫泼墨,展现出令人惊艳的书法作品。
那么,儿童书法艺术创意表达,究竟是怎样一种艺术形式呢?1. 儿童书法:从模仿到创意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儿童学习书法往往是从最基础的模仿开始的。
老师会给孩子们展示一些简单的字帖,让他们模仿跟写。
这种模仿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对汉字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然而,真正的艺术创意表达,并不仅仅局限于模仿。
在学习了一定的书法基础之后,鼓励孩子们进行创意书法表达,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在纸上书写出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从简单的模仿到自由的创作,这是儿童书法艺术创意表达的一个重要阶段。
2. 儿童书法的艺术魅力儿童书法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由于孩子们的天性活泼好动、纯真天真,他们的书法作品常常带有一种天真无邪的美感。
他们的字可能不够规范,但却常常能表达出意想不到的意境和独特的美感。
儿童书法作品中常常充满了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他们可能会用夸张的线条勾勒出自己眼中的大树,或者用五彩斑斓的颜色书写自己眼中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这种纯真和热爱,正是儿童书法艺术吸引人的地方。
3. 如何促进儿童书法艺术创意表达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要想促进儿童书法艺术创意表达,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引导。
老师们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在放松和自由的环境中进行书法创作。
家长们也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有勇气和信心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幼儿园也可以组织一些书法比赛或展览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书法技能,更能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儿童书法艺术创意表达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活动。
通过书法创作,孩子们既能够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又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心理学家霍伊特说过字如其人谈谈你对字如其人的理解不少于300
心理学家霍伊特说过字如其人谈谈你对字如其人的理解不少于300心理学家霍伊特·范登堡说过:“字如其人,从一个人的字体中便可以真切地读出对方的心理。
”由此可见,只要掌握辨别他人字体的能力,就可以有效读懂他们的内心。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很多人在工作或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被电脑替代了,很少再用笔写字了。
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人保持着用笔书写的习惯。
“字如其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字迹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更能通过字体来有效地读懂这个人的心理特征。
但是,如何才能读懂那些笔迹呢?(1)字体工整、垂直的人这样的人书写的字体是工整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人非常注重实际且独立自主,他们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善于用清晰的思路去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一旦做出决定后,便不会轻易改变。
此外,他们有着很强的自制能力,即使面对巨大的诱惑也不会为之心动。
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能忠于职守且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而在生活中,他们又是个有节制的人,不会去购买那些没有实际价值的商品,很少胡乱花钱。
(2)字体向左侧倾斜的人美国某心理研究机构在对字体向左侧倾斜的人做心理测试的时候发现,这样的人大多习惯压抑自己的情感。
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小心谨慎的态度,喜欢思考问题,对他人、对外界反应冷漠,经常压抑自己的情感。
同时,这种人具有保守和谨慎的性格特征。
这种人的性格不仅是内向的,还是感性的。
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会表现出这样的特性,个人情感也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这些人一般都向往童话般的故事情节,并且会按照自己的理想一直追寻下去。
此外,这些人的胆量也非常小,经常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主意。
(3)字体向右倾斜的人在心理学家看来,这样的人具有非常强的开拓精神,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怕困难,且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到底。
他们大多性格开朗且非常自信,并且非常善于同其他人进行交际,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总会以自我为中心,会把自身的表现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书观艺:由书法看艺术的三种态度和形态
以书观艺:由书法看艺术的三种态度和形态文:高天晨不同人看待书法,其实是有不同的态度的。
有些人把书法看作一种临摹技术,学书法就是娴熟这个技术;还有人把书法看作一种“静心”的仪式,甚至感受到很多神秘的体验;还有人把书法当做行为艺术,博人眼球,乖张魔性。
古人对待书法,其实是一种有审美边界的游戏,这种游戏多为文人墨客所玩,经过时间历史积淀,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故而,书法在古代一直都是精英阶层才常会有的笔墨游戏。
时代变迁至今日,书法已经普及成为各个阶层都会接触的文化形式。
所以,书法的形态也必然因为一些新的角度态度而成为了不同的形态,发挥着不同的功用。
艺术的嬗变,和时代社会变迁是密不可分的,是适应不同需求而产生的不同发展和改变。
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因为对待艺术的不同态度,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艺术形态。
我把他主要总结为“开放型、收缩型、封闭型”。
开放型艺术所谓的开放型的艺术形态,即最具有艺术本质状态的形式。
是个性与共性的交织,表达情感脉动和意识节奏,这种类型的艺术其实本质就是游戏,在练明白规则之后,只要不逾越审美边界,可以任意驰骋发挥自由属性。
这就是孔子说过的“游于艺”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种艺术形态具有开放性,可以与不同艺术形式融通连接,同时形式大多是即兴的,是一种动态的记录。
所有艺术类型中最具艺术状态的就是这一类。
比如,书法里的行书,草书,音乐中的即兴,武术的技击。
他们都需要有“身无定势,随遇平衡”的即兴能力,而这种即兴能力也能带来巨大的感染力,释放个人强烈的魅力。
这种开放型的艺术类型,会具有一种处理临时事情的处事能力。
中国艺术的特质就是如此,而书法中艺术性非常强的字体非常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
艺术家徐冰先生曾经在一个访谈中说到:“我发现中国人特别擅于通过一个临时的条件来决定我现在怎么办,这个是与书法是有关系的,是一种跟生理节奏相关的,充满即兴的东西,它带有一种机遇性”。
严格来说,其实是书法中的行草书或者部分风格的隶书更有这种特质,这是一种内紧外松的开放精神,它追求“势”胜过追求“形”,技术也都只是工具,这种精神充满了创新的意味。
2021书法心理调节的实施与效用范文1
2021书法心理调节的实施与效用范文 现阶段,学龄期患有心理疾病儿童大都以教育为主、以训练为辅作为干预的基本方向。
有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常见于特殊儿童,如自闭症儿童中的一些情绪并发症,可以缓解与自闭症相伴出现的情绪与行为方面的障碍,但不能根治,也不改变一些特殊儿童在社会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对于特殊儿童在语言沟通、社会交往以及兴趣行为等方面的核心障碍,主要还要运用教育与训练的方法来干预。
已有研究表明,书法对特殊儿童治疗与康复有一定的作用。
书法治疗以毛笔书写为方式,以行为治疗为理论依据,在心理治疗的框架下针对儿童进行心理矫治与康复训练。
书法治疗相关实验证明:1.书法练习能够有效改善特殊儿童一般负性行为,提高儿童注意力,减少负性活动量,提高情绪活动稳定性和抑制冲动行为;2.书法练习能够有效地提高特殊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对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
一、书法心理调节步骤与过程 针对特殊儿童的书法心理调节程序,分为静心--诵读--书写--评述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起不同的作用。
(一)静心 内容及操作:听古琴曲,闭眼,双手下垂,双脚放平,身体放松。
作用:书写者在最初进入教室时情绪较为激动或者注意力不集中,静心环节可以使书写者很快放松身体稳定情绪,把注意力集中在后面所进行的内容中。
所用音乐为古琴曲,古琴的音色空灵悠远,琴音的共鸣有助于人的呼吸。
(二)诵读内容及操作:学生书写内容多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作用:很多特殊儿童虽然没有器质性病变,但在语音、语调上存在障碍和困难,书写者诵读所要书写的内容,在诵读的过程中纠正书写者的语言语调,发音情况。
书写者诵读缩写内容还可以起到对所写内容预先熟悉的作用。
(三)书写 内容及操作:楷书、隶书、篆书,内容为五言唐诗。
简体和繁体结合。
先进行描摹,逐渐对照临摹。
使用工具的提高:先用元书纸,再用宣纸进行。
作用:书法活动的操作,在动笔时的一项主要行为就是观看、观察,在书写时,点划的形成,墨字的成书,行列及段落的进程和完成,随时都要视觉的敏锐和动作的协调,从而完成所看到的点、划和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模仿心理海天(台州学院艺术学院,浙江临海317以】))摘要:模仿心理是人类的本能,外模仿、复制模仿、内模仿是书法模仿的三种心理品质,通过书法模仿心理研究,可以清晰看出:模仿心理表现出鲜明的创造意识。
关键词:模仿;通神;视觉选择性;创造性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一37O8(2(X)3)05一田74一05书法模仿心理与书法创造心理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并且,在书法模仿心理中孕育着、表现出创造意识。
一、书法模仿心理是人的本能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就出现了感知运动的模仿行为模式,出现原型在眼前时就进行的模仿。
婴儿在出生的第二年已出现了“延迟模仿”(指在原型已消失之后,儿童还能继续模仿,虽然其中不包括任何思维表象);并且,又出现了“象征性游戏”(即伪装游戏),初期书画或描绘式表象,此后则出现“心理表象”。
这四种行为模式都是以模仿为基础的,都直接依赖于模仿。
可见,模仿是人类极为原始的本性。
但是,一切艺术文本的模仿绝不可能是对艺术文本纯粹机械的复写,因为,任何形式的模仿都带有主观情感色彩。
尽管有些艺术家、美学家认为艺术可以做到忠实于艺术文本的纯模仿,但是,没有一个艺术家在进行模仿的时候不带有主观情感色彩。
所谓“自然主义”的,“照相式”的等,也不能说明是纯模仿,只能说明是主观情感左右的模仿。
其主要原因是:艺术家本人的主观情感之中包含着本能的创造张力。
这种创造张力始终干预着艺术家的模仿全过程对文本的“忠实”。
所以,“所有的模仿说都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为艺术家的创造性留出余地。
”〔‘〕(”177)鼓吹模仿说最初的亚里斯多德,同时主张“虚构”,因此,他所说的模仿带有鲜明的创造意识。
苏格拉底认为模仿与文本相差很远,模仿乃是一种“影象”。
一切艺术中的模仿无不如此,书法艺术模仿也不可能违反这一规律。
根据书法模仿行为程度的差异,模仿方式的差异,可以将模仿划分为:外模仿、复制模仿、内模仿。
二、书法模仿心理类型(一)外模仿。
外模仿,即主体意识被文本意识所左右的模仿,这种模仿是被动性模仿。
其独立性、主体意识、创造精神颇为淡薄的模仿。
之所以称其为外模仿,是因为这种模仿侧重于外在形似的模仿。
鼓吹外模仿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是清代的翁方纲,他认为临古帖必须形似。
翁方纲企图以冯承素等人摹《兰亭序)为依据,强调外模仿的形似,其实,凡摹(兰亭序》者,各人的面目却不尽相同。
每人在临摹过程中都鲜明地表现了自身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艺术个性。
所以董其昌看出了其中的秘密:“(兰亭)出唐名贤手摹,各参杂自家习气,欧之肥,褚之瘦,于右军本来面目不无增损,政如仁智自生妄见耳。
”【2〕(巧44)在摹《兰收稿日期二2(X刀一伪一的作者简介:海天(1944一),男,安徽涡阳人,教授。
第5期海天:书法模仿心理亭)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渗人了各家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艺术个性了,那么,冯、欧、褚等人摹的(兰亭序》的面貌大相径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摹本与真迹却相距甚远,却是书苑中难得的瑰宝。
何以谈其“形似”。
主形似的副作用在于:扼杀书法家在模仿中的艺术创造潜能和艺术个性。
正因为翁方纲强调外模仿求形似,才使他的书法作品匠气十足,没有自己的艺术个性,成为清代馆阁体的典型代表,无怪乎包世臣猛烈地抨击他:“乾、嘉之间,都下言书推刘诸城、翁宛平两家。
戈仙舟学士—宛平之婿而诸城门人也,尝质诸城书诣于宛平。
宛平曰:‘问汝师哪一笔是古人?’学士以告诸城,诸城曰:‘我自成我书耳。
问汝岳翁哪一笔是自己!’宛平书只是工匠之精细者耳。
”[3](P40‘)翁方纲没有一笔属于自己的风格,古板的“形似”淹没了自己的艺术创造潜能。
然而,他却质问刘诸城:“那一笔是古人?”岂不怪哉!而刘诸城则相反,他冥悟笔法,微变体势,这才真正“深于古人”,他强调发挥艺术个性中的“拙”,“自成我书”,形成独立的艺术风格。
可见,外模仿的基本模仿方式是对形似的追求。
但是,愈追求形似的模仿,求同心理愈明显,艺术创造潜能愈难以释放。
《二)复制模仿。
复制模仿是对书法文本的一种模仿,这种复制模仿行为要求准确忠实地再现文本,乃至达到乱真的程度。
晋穆帝令张翼复制王羲之的自书表,将复制的副本再拿给王羲之看,王羲之初看竟然认为是自己的原作。
“久方觉,云:‘小子几欲乱真。
”’[4](巧“)唐代高正臣的书法颇受玄宗喜爱,他曾给别人写了15幅作品,张怀灌的父亲曾复制五幅以换其中的五幅真迹,然后将这五幅复制品杂放在原来的十幅真迹之中给高正臣看,高竟然不辨真伪。
张翼、张怀灌之父的复制模仿之所以达到了乱真的程度,归结于其对原作的结体、章法、线的个性进行研究,而且对原作所使用的工具、材料进行综合比较研究。
而且我们还发现这种复制模仿在同时代的人中间容易实现,其原因不仅有以上两点,更重要的是在交往的暗示中,复制模仿者对原作书法家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作了深层的体察和把握。
另一方面,不同时代复制模仿行为的实现难度,远远大于同时代的复制模仿行为。
张翼与王羲之是同时代人,张怀罐之父同高正臣是同时代人则是例证,而后人复制模仿前人的书法文本则不容易。
这不仅因为工具和材料的局限,更重要的是不同时代的人。
在审美心理诸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例如:晋人书法的超脱,唐人楷法的森严,宋人行书的内敛,明人草书的激愤,我们当代人同以上诸时代人的审美心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这就造成了模仿复制的难度。
周星莲道出了其中的消息:“后人摹仿前贤,一知半解,未能穷追极究而思之也。
’,〔’〕(P7,8)然而周星莲所忽略的是:即使“穷追极究而思之”,也不可能天衣无缝地复制。
所谓“乱真”者,充其量不过是暂时迷惑个别人的眼睛罢了。
张大千复制模仿了不少石涛的作品,然而终究被人发现是个假石涛。
还是包慎伯看出了其中的秘密,凡得名迹,一望而知为何家,用笔结体,或取晋意,或守唐法并通篇意气畅达,属于真迹。
一望知为何家书,细求以本家所习前人法而不见者,属于仿书。
晋唐的神韵是无法复制仿得的,晋人之意、唐人之法都是那一时代审美心理的形态化,是无法重复再现的。
碑刻文本的复制模仿,则更难。
书丹之后刊刻已经破坏了书丹原始的文本信息。
例如:《龙门二十品》刻工已经粗犷地发挥了刀法再创造的主体意识,产生了方整厚重的审美效应。
而毛笔如不经装饰描画,是无法达到的。
而当代人无论怎样重新书丹刊刻,都无法复制模仿到准确无误的程度。
因为那种北方民族勇猛强悍的原始审美心理,当代人只能理解而不能再现。
这就好比有着永久艺术魅力的神话,当代人只能欣赏而不能重新创造出来一样。
如何评价复制模仿作品的审美价值,这是我们要深人研究的。
第一,愈显现复制模仿的潜能,则愈表现出复制模仿对创造个性的压抑。
张大千正是因为善于复制模仿,才大大限制了他对艺术创造潜能的发挥,一直到其晚年才充分显现出他的创造意识。
这不能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齐白石之所以衰年变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就在于他对这个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木板钟鼎坷罗画,摹仿成形台州学院学报第25卷不识羞”。
第二,复制模仿产生的文本与原作相比其审美价值降低了。
但是我们应当充分地肯定这种复制模仿的艺术性,它能“乱真”,这就是其审美价值。
日本东京二玄社复制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书画文本,代表了当代复制中国书画的最高水平,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
因为,复制品本身弘扬了原作的审美价值。
(三)内模仿。
即主体意识左右文本意识的模仿。
这种模仿是主动性模仿,是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颇为强烈的模仿。
之所以称其为内模仿,是因为这种模仿侧重于内在神似的模仿。
有的心理学家将模仿分为单纯性模仿和理想性模仿(或称为本质模仿)。
其实前者属于外模仿,后者属于内模仿。
内模仿与外模仿往往形成了鲜明的两极性对比。
内模仿的基本心理特性是悟境。
何谓悟境?物我两忘之谓也。
南齐的王僧虔对悟境作了最简洁的概括:“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
”囚(P6,)所以,悟境即“忘境”,是主体意识与文本意识二者相忘,融为一体的艺术创造心境。
这一悟境既非主体意识也非文本意识,而是进入艺术创造境界的心理品质。
并且,这种心理品质更具主观情感化。
但是,这又不是主体意识强加于文本意识的过程,而是“恍然有契”的超然的非理性无意识的心理状态。
所以,内模仿虽然属于模仿,但是,它却渗人了强烈的创造意识。
怎样才能进入内模仿的悟境呢?第一、共鸣。
读,是达到共鸣的重要手段,读碑帖对字的可识性和字义是不作主要追求的,追求的核心是对碑帖文本神韵的共鸣,而且,使这种共鸣进人强烈的物我两忘的悟境之中。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人神,则下笔时随人意。
这即是共鸣,而且进人了悟境。
欧阳询曾见到索靖书碑,“观之,去数里复返,及疲,乃布坐,至宿其傍,三日乃得法,其精如此。
’,[v](P328)欧阳询读索靖书碑并非着眼于读懂字义,而是索靖书法文本的神韵,而且,必须反复读,持续较长时间读,方可进人悟境。
如果走马观花,一看了之,其神韵是无法悟出的,如果欧阳询不“去数里复返”,是不可能进人悟境产生共鸣的。
“学时不在旋看字本,逐画临仿,但贵行、住、坐、卧常谛玩,经目著心。
久之,自然有悟人处。
信意运笔,不觉得其精微,斯为善学。
”川(P3vg)南宋的陈撅强调读碑帖的时间持久性,只有“久之”,才能“自然有悟人处”,否则,是进人不了悟境的。
当持久不断地玩味,在“经目著心”中产生共鸣,才能“信意运笔“进人“不觉得其精微”的非理性无意识的悟境中。
只有持久不断地读,方可由量的积累进人质的转变,“一旦豁然贯通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手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之也,而后为能学书之至尔。
”〔’](P499)“一旦豁然贯通’,,即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即进人了悟境:物我两忘,自然天成。
这正是解给在上面所说的:“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之也”。
总之,共鸣是一种理解,这正如伽达默尔指出的那样:“理解是把自身置于传统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过去和现在不断地融合。
,,[、o:(。
7)第二、通神。
共鸣是为了通神。
也就是说:共鸣,是内模仿中进人悟境的艺术欣赏阶段,通神则是内模仿中进人悟境的艺术创造阶段了。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心理学特别重神轻形。
“学书通于学仙,炼神最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
”t川(P’7,5)“作书要发挥自己性灵,切莫寄人篱下,凡临摹各家,不过窃取其用笔,非规规形似也……要知得形似者有尽,而领神味者无穷。
’,〔’幻(P733)“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貌似。
”仁’3](p579)“炼神最上”,“领神味者无穷”,“须得其神骨”,都强调了神在书法内模仿中进人悟境的重要性。
所以,黄道周学右军《宣示》,王铎拟张芝帖、钟太傅帖、王羲之帖、智永帖均只得其大意。
那么,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神,既包含我神(主体意识),又包含他神(文本意识)。